㈠ 中国近年来的科技成就
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天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二、歼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
.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展示。
三、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神州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六、绘制全新人类脑图谱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联合国内外其他团队,经过6年努力,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
七、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由中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
八、高铁总里程达两万公里
郑(州)徐(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中国不仅是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而且高铁的安全运输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九、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这艘船一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十、“高分”家族新丁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
㈡ 中国2015年到10月为止最新的科技成就有哪些(急用,越快越好,最低有20悬赏)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物学奖。
【一】、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 世界第一
12月12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该项目启动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
专家们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
话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楼主也不是很了解,总之就一句话,“不明觉厉”啊,今儿高兴,中午来一杯!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或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如今,中国距离这一预言的实现已越来越近……
二】、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
国际首次美军试验舰载激光武器(资料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千万亿瓦,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验证了啁啾脉冲放大链(CPA)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终端放大器(OPCP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为10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总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据介绍,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变、核医学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激光科技竞争前沿之一,多个国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
恩...话说这玩意简单点说可以在0.001秒内可能时间更短,就可以让击中的物体直接气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厉害有木有...我们申明,这项科技绝对是民用不会应用到武器上(笑)。
【三】、中国临空飞行器试验成功 未来可近太空旅游
图为直径7米的360度双圆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三个机器人的劲歌热舞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
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目标其实就是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刘若鹏说,近太空(临近空间)是指离地30公里—800公里这层空间,低于卫星轨道,高于战斗机飞行高度,气流温度都比较稳定,无论科研还是国防都十分重要,各国都去开发,还没有真正成功,但光启去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临空飞行器试验。造价只有卫星的1/10,并打破了WiFi数据传输的壁垒;同时,他们还在推进近太空载人旅行项目。
【四】、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 世界领先水平
图为主氦风机试验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已于本月初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功率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攻克世界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关。在未来,这一主氦风机将被安装在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的华能石岛湾核电厂,该核电站将是世界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五】、保密神器:中国开建全球最长量子通信干线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今年上半年中国开始建设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连接北京和上海,光纤距离达到2000公里。
数据安全依赖于密钥(由数字0和1组成的一段序列,用于对信息进行加解密)的安全性。然而传统的加密系统中,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被窃听的风险。 而量子通信通过一项利用光子微观特性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解决了现有通信系统中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提供量子密码产品和服务的瑞士公司ID Quantique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格列瓦·里波迪说。
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单光子的量子状态对密钥进行编码。当存在任何窃听时,量子力学原理决定了这种行为一定会扰动光子的量子状态,从而被通信方察觉。中国上述投资约1亿美元的开创之举和上面提到的联合研究中的系统都应用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
㈢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获奖情况1. MG500/1130-W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西安煤矿机械厂 王增强,白西训,吴海雁,高新荣,张串联,杨蕊丽,施 平,李杨芳,杜成林,石珍草,车万里 2006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 煤矿井下千米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装备及工艺技术开发 陕西彬长大佛寺矿业有限公司(3) 石智军、董书宁、赵庆民、严广劳、姚宁平、田宏亮、田东庄、张 群、赵永哲、叶根飞、丛婉平 2009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3. MG900/2210-W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1) 刘 鹏,马宏伟,杨润全,惠万里,王设计,郭 卫,施 平,许秀芳,赵友军,郭利录,封平安 2010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4. 极薄煤层上保护层瓦斯抽采及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1) 徐冉忠、林柏泉、师永贵、翟 成、屈永安、杨 威、李建民、郝志勇、孙辉合、赵武强、姜永明 2011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5. 陕西省系列瓦斯地质图、矿井瓦斯赋存规律及应用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3)、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陈家山煤矿(4) 范立民、王 英、陈永昌、张晓团、屈永安、赵庆民、何万盈、师同民、钱建峰、孙相斌、于峰 2011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6. 井筒基岩冻结法施工解冻水害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1) 严广劳、王 蓬、段王拴、王联合、赵 强、刘沛林、武光辉、徐栓海、朱明诚、任建喜、张联队 2012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7. 煤矿致灾隐患监测辨识预警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1) 方 刚、董立红、龚尚福、郭佐宁、张建安、迪 明、李占利、王碧清、厍向阳、李文俊、刘韩勇 2013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8黄土沟壑区煤油气共生矿井耦合灾害防治关键技术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等王双明、闵龙、王苏健、虎维岳、邓军、谢文兵、邓增社、原德胜、师同民、唐恩贤、程建远201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9智能矿山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0黄陇侏罗纪煤田煤油气共生矿井耦合灾害防控关键技术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等王双明,闵龙,王苏健,范立民,邓军,虎维岳,等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黄陇侏罗纪煤田煤油气共生矿井耦合灾害防控关键技术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铜川矿业公司、黄陵矿业有限公司王双明、闵龙、王苏健、范立民、邓军、虎维岳、邓增社、原德胜、师同民、唐恩贤、程建远、宋飞、陈通、司俊鸿、李涛国家安监总局第六届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12煤矿岩层柔模支护控制高效开采成套技术研发及应用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01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㈣ 2014到2015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5条简单
一、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该平台为创建“海上大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带动了国内海洋工程、船舶、机电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二、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创新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认识,形成超深层地震勘探、钻井及测试三项核心技术,在6500~7000米的深度发现了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
三、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研发了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系列,开创了化学工程技术在超深井超稠油开发领域成功应用的先例,为塔里木盆地数十亿吨储量乃至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
四、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
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2个医疗领域的重大专项共有11项成果获奖。这两个专项围绕人口健康和产业发展,几年来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研制出一大批新药品种,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建立了举国体制集成创新性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依托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针对防控各个阶段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全国多学科集成大协作攻关研究,为全球防控流感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幅提升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