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董恩林的主要科研成果
1.《唐代老学:重玄思辩中的理身理国之道》,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
3.《隋唐韬略》,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主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副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郑铁钜主编)中央民院出版社1993年版。
3.主编《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主编《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主编《中小学生标点符号手册》,湖北崇文书局2005年版。 1.《张居正集校注》(张舜徽主编),荆楚书社1987年第一版。
2.《中华掌故类编》(朱祖延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三国志辞典》(张舜徽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后汉书辞典》(张舜徽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资治通鉴全译》(张舜徽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尔雅诂林》(朱祖延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7.《二十四史全译·魏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一) 古籍整理与历史文献学方面
1.论传统文献学内涵、范围、体系诸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2.窳寙辩正 中华书局《文史》2001年第1期;
3.《旧五代史》考证 中华书局《文史》2002年第1期;
4.文献之我见——兼与单柳溪同志商榷 《文献》1986年第4期
5.尔雅郭注版本考 《文献》2000年第1期;
6.求真去故 心裁别识――章学诚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光明日报》2004年1月13日
7.历史编纂学论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8.《史记·天官书》与星象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增刊
9.博观约取 推陈出新--评张舜徽先生《清儒学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增刊
10.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纪念张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
11.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2.简论古籍整理的方式与方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6期
13.《旧五代史》校读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6期
14.论王念孙父子的治学特点与影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3期
15.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
16.简述汪中的经学成就 《历史文献研究》2007年第26辑
17.张舜徽与清代扬州学派研究 《张舜徽学术研究》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18.简论王念孙《史记杂志》-兼与《史记志疑》、《史记考异》比较 载《逐鹿中原――史记论丛》第三集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9.《尔雅》研究述评 《湖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20.《尔雅》及其研究 《图书馆与读者》1986年第2期
21.采众家之长 绘一方丽色——全国民族院校专用教材《中国历史文选》编后琐语 《西北第二民院学报》1994年第2期
(二)道家道教经典研究方面
1.论唐代老学的理论特色 《哲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葛洪道论辨析:诸家道论比较 《哲学研究》 2006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8期
3.《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辨误 《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
4.论郭象与成玄英独化思想的异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5.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10期;
6.成玄英的道论 《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唐代《老子》诠释文献述论 《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简论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的文化价值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4期;
9.论成玄英的庄学思想 《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版
10.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诠释宗旨 《历史文献研究》第22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
(三)史学理论、古代史及其他
1.试论历史正统观的起源与内涵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8期
2.秦始皇与隋文帝比较研究 《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
3.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98-5;《新华文摘》98-12摘转
4.五代中央财政体制考 《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5.五代枢密院考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二)1988年
6.五代政治体制考略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第6期转载
7.《五代史话》评介 《山东济宁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8.近代国计外侮录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9.华工出国与近代国情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
10.归有光水利思想初探 《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11.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初探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6期
《学术研究动态》1991年第1期转载
12.档案学概论二题 《档案学通讯》1992年第3期
13.马士英简论 《贵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简论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人民日报》2005年6月24日第15版“学术动态”摘转
15.简论以德治国的内涵与途径 《山东烟台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6.以战求和:唐代边塞诗的主旋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并收入《中国文学与地域风情》,学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7.黄石天主堂随访 《中国宗教》2006年第2期
18.制度之良与运作之失――历代科举制演变检讨《“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
❷ 济宁学院附属高中的成果
学校成立短短几年,就为国家培养上千名艺术人才。2003级学生徐帅、孟令其两位同学,在全国第二届艺术教育选秀大赛中分别荣获第3名和第7名的好成绩,徐帅同学同时获取该大赛银奖。2005年该校又与省外40余所高校外签订协议,学校成为鲁西南唯一处省外高校艺术特长生在鲁的专业测试点。同时,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逐步形成了健康、活泼、求实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学校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发展走向了健康稳定的快车道。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被济宁市委和济宁学院党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校、全市优秀交通安全示范校。2006年又被教育部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❸ 济宁市育才中学的教学成果
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育才中学在素质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条既顺应时代发展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之路。自99年育才中学有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以来,一年一个大台阶,稳步前进,99年高考在生源质量差,教室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以435名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重点高中第二名,2000年更是以637名本科上线生,魏涛、邱敬义等五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同时录取的骄人成绩稳居全市各学校之首;2001年高考中一次上线本科817人,重点本科占全市三分之一;2002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076人,其它各学校已是望尘莫及。2003年祝峰同学为山东省理科状元,4名同学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2004年杜斌同学为济宁理科状元,2008年张学超同学为济宁市理科状元。每年都有数十名同学通过重点高校名牌高校的自主招生。
另外,几年来,共有四百多人次在市级竞赛中获奖,三百多人次在省级竞赛中获奖
,获全国级大赛的共41人次。近年来,获高校自主招生录取资格的同学有300余名,小语种招生录取130余人,艺术特长生录取120余人。2000年王萌同学在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获特等奖,2001年迟丞同学在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省第一名,徐欣同学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省第一名,并被复旦大学提前录取;2002年祝峰同学在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省第三名。2014年,郭珩同学荣获济宁市理科状元。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矿大等高校陆续授予学校“生源基地”称号。
另外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十佳学校、全国中学外语教改实验学校、山东省首批高中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级财会先进单位、山东省高考第一名培养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实验工作先进单位以上荣誉34项,连续十年被评为济宁市优秀学生培养先进学校、济宁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十佳文明单位。素质教育有力推进了各项教育事业的强劲发展。
❹ 王俊法的获得成就
科研成果总汇
1. 七旬老人献藏书,路途遥遥赴泉城 山东体育报1983 .4
2. 精武体育会的山东拳师 山东体育报1983 .3
3.”十三太保”健身功 《知识与生活》1984 .6
4. 为国扬威的王子平 《知识与生活》1984 .9
5 .武林老将刘俊芳 山东体育报1984 .10
6 .查拳故乡记 《山东体育史科》1985 .6
7.“艺人”拳师聂玉胜 济宁日报1985 .3
8.太极拳名家冯殿贝 济宁日报1986 .1
9.查拳三派,相映成辉 山东体育报1986 .2
10.聋哑拳师刘东海 济宁日报1986 .7
11.访日见闻 济宁日报1986 .6
12.查拳源流考 《中国体育报》1987 .12
13.查拳 (书(第七八章)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6
14.中国武术名人词典(编委)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4
15.少儿武术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发展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6 .1
16.武术动作“旋风脚”技术教学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6 .5
17.武术运动员肩部损伤的按摩治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6 .5
18.武术运动员中的腰部训练 《山东体育科技》1996 .2
19.武术运动员中的节奏训练 《山东体育科技》1996 .2
20.毛里求斯授武散记 《齐鲁学刊》1996 .5
21.武术教学在毛岛 《齐鲁学刊》1996 .2
22.论武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山东体育科技》1997 .8三等奖
23.论《周易》道德思想对中华武德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8
24.武术推向世界刍议 《齐鲁学刊》2000 .7
25.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齐鲁学刊》2000 .7
26.武术散打运动员打“沙包”训练的几点思想 《山东体育科技》2000 .9
27.柔韧与动作规格 《中华武术》2003 .2
28.论太极文化对其竞技的影响 《山东体育科技》2003 .5
29.少儿习武五不要 《中华武术》2003 .5
30.中华气功与运动员自信心 《山东体育科技》2003 .6
31.试谈武术动作“侧空翻”技术教学 《山东体育科技》2003 .6
32.武术套路运动节奏教学探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3 .6
33.毛里求斯岛国的武术情结 《体育文化导刊》2003 .10(核心期刊)
34.用矛盾对比尝试武术运动节奏 《体育教学》2003 .5
35.中国武术进军奥运会的争鸣 国际武术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3 上海
36.现代武术套路的运动现状与趋势之研究 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3 武汉
37.武术运动的灵魂之窗——“眼神” 中华武术2003 .11
38.武术发展之路趋势探索 四川体育科学2004 .1 第三期
39.上海市一二三线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标准研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 .1(核心期刊)
40. 河图洛书推足面筋手法治疗距小腿关节损伤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核心期刊)
41,《汉英对照武术常用词汇》(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42,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发展关系 《武术科学》 2005,5第五期
43,影响武术裁判员评分的综合因素分析 《武术科学》 2005,7第七期
44,南亚岛国上的明珠《斯里兰卡授武漫记》 《中华武术》 2005,8第八期
45. 十运会女子武术套路预赛取胜技术分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第四期(核心期刊)
46. 中国武术进军奥运会的争鸣 《武术研究》书,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9
47.中华武术入赛前景展望 《曲阜师大报》 2005,10,26第27期
48. 中华武术入赛前景展望 《曲阜师大报》 2005,11,2第28期
49. 武术散手运动员常见损伤与处理 《武术科学》 2005,12。
50.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教育科研》 2005,3 第三期
51. 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科研》 2005,4 第四期
52. 武术双语教程 (书)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5,11
53. 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之差异 《曲阜师大报》 2005,12,7
54.国外武术教学漫谈 《中华武术》 2005,11第11期
55.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注意瞬脱现象分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1第一期
56.太极拳运动与老年人平衡能力培养 《中华武术》 2006,第四期
57. 我在毛里求斯教武术 《济宁日报》2008.10.24.第221期
参演作品
1979年参加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奇功异彩》,主练通臂拳和单刀对剑;
1986年山东省电视台拍摄的《鲁智深》中扮演“小霸王”——周通
198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九黄七珠》中扮演反面主角一号——“活阎王”
1989年山东电视台拍摄《泰山女侠》中扮演男主角——郑亮
1995年济宁电视台名人专访栏目制作了《出国归来话武术》专访15分
❺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的教学成就
学生褚晓佳、张子涵、王枢等6位在全省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张子涵荣获全国特等奖,王枢、姚姜源同学代表济宁市参加全国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双双获得全国特等奖,学生郭永强在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市第一名,英语、数学、物理获体育团体竞赛第一名,连续多年获体育总分第一名。2001年中区召教学成果表彰大会,十五中荣获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等学科6块金牌。2002年,语、数、外、物、化、历、体等七科又获城区第一名。2003中考,城区前十名有该校4人,其中许可同学以567分的好成绩获城区第二名。2004年中考又取得了十一科城区第一,重点高中升学率居城区首位,有9人进入中区前十名。2005年中考七科第一,有4 人进入城区前10 名。2008年中考,孙嘉京(一班)和陈众(三班)以706的高分并列城区第一。07级12班孙浩天同学于2011年被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录取。自九六年以来,中考升学率一直在城区名列前茅,省、市、区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十五中学生一直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学校被评为省级校本研究示范校、省级课改实验基地、省级航海、航模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教学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等。济宁十五中学第一学雷锋小组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孙奶奶,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雷锋标兵,成为十五中学德育成绩的一个缩影,其先进事迹被省、市、区等新闻媒体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十五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济宁十五中吴天一:15岁少年“跃入”象牙塔
济宁十五中副校长孙振介绍,少年班采用“预科—本科—硕士”贯通培养。其中,预科两年(第一年委托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江苏省苏州中学培养,第二年起在大学培养),本科四年、硕士两年,实行“预科+基础通识+宽口径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李敬东认为,即使是特长生也要按照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培养。他眼中的优秀中学生是合格加特长型的中学生。学校为特长生提供发展特长的舞台,比如举办英语课本剧表演、学科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力,不阻碍他们发展特长。
❻ 王志安的主要成果
1. 儿童散光眼与视盘形态发育相关研究 1995年6月获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
2. 掌心生孔法用于儿童双眼视觉检测的临床研究 1997年8获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
3.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对儿童双眼视觉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1999年3月获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
4. 儿童角膜曲率半径在曲光不正中的作用探讨 1994年1月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
5. α2受体、咪唑啉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家兔眼压的影响 2006年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位
6. 1995年获济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6年被选拔为第五批济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7年7月被选为第二批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年获济宁市优秀党员教育工作者
1999年获山东省人事厅、卫生厅二等奖
2004年获山东省优秀医院院长
2005年获济宁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5、2006年获济宁市委、市政府嘉奖
❼ 济宁市有多少高中
截止至2021年8月18日,济宁市中区一共有1所高中: 济宁师专附属高级中学(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金宇西路25号)。
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济宁师范学校,2000年济宁师范撤销承建制并入济宁师专。二00二年五月在原济宁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济宁师专附属高中,后改名为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学校现占地面积42934.6平方米,校舍面积15423.29平方米,学校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在校人数1762人。
办学成果
学校成立短短几年,就为国家培养几百名艺术人才。2005年该校又与省外40余所高校外签订协议,学校成为鲁西南一处省外高校艺术特长生在鲁的专业测试点。同时,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逐步形成了健康、活泼、求实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学校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发展走向了健康稳定的快车道。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被济宁市委和济宁学院党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校、全市优秀交通安全示范校。2006年又被教育部命名为 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❽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一)对深部找矿钻探技术理论有了新的提升
(1)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钻机优选指数e概念。深部找矿钻探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钻探设备的选择,其中最关键的是钻机的选择。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对具有不同技术性能特点的动力头钻机和立轴钻机进行计算分析,首次提出了钻机优 选指数e概念,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不同可钻性地层条件下选择钻机的优选指 数e低=1.0297;e中=1.0303;e高=1.0402,成为优选钻机的重要依据。当动力头钻机与立轴钻 机的台月效率比Ed/El/E1>e时,选择动力头钻机才能取得更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
对这两种钻机来讲,不能简单地说哪种钻机适用于深孔钻探。当前的动力头钻机,虽 然技术性能先进,施工效率一般比立轴钻机高,且事故率低,安全性好,但是,由于其过 高的购置成本和提下钻速度慢的缺点,严重制约着其优良性能在深孔钻探中的发挥。目前 市场条件下,动力头钻机适用的孔深应根据地层的可钻性确定,一般情况下,中等可钻性 地层,适用于1500m以浅的深孔;高可钻性地层,适用于1200m以浅的深孔;可钻性较低 的地层,可用于3000m以浅的深孔。只有将动力头钻机与钻塔组合使用,才能在深孔钻探 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确立了深孔钻探方法体系。深孔钻探方法是事关深孔钻探的成败和钻探效率、钻探质量的关键。钻探技术首先是一项生产实用技术,要求钻探方法必须具有可靠性和良好 的实用性。在现实中,不能幻想有一种神奇的钻探方法来完全解决深孔钻探问题,而实际 上,无论哪种钻探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实用条件和优势。对当前技术较成熟的取心钻探方法 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对比证明,WL钻探方法仍然是目前深孔钻探中完善可靠、适用高效、综合地质效果最佳的钻探方法。当前,先进实用的深孔钻探技术就是以WL钻探为首选方 法,根据不同情况优化组合其他方法而形成的钻探技术优化组合。将液动锤与WL钻探技 术组合形成液动锤WL钻探技术,可进一步发挥二者优势,成为目前深孔取心钻探效率最 高、技术先进的钻探方法,应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应用。在特殊环境和地层条件下,结合实 际组合应用定向钻探、气动锤RC或泡沫钻进技术等,可有效解决深部找矿钻探诸多施工 难题,取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对深孔钻探防斜有了新的认识。对一般各向异性和倾角小的非造斜地层,采取常规WL钻探技术、工艺即可控制孔斜,满足地质要求;对各向异性和倾角大的较强致斜地 层而言,钻孔发生弯曲是必然的,应研究掌握并利用矿区钻孔弯曲规律,采用满眼钻具、防斜钻头和液动锤冲击回转钻探(或组合采用)等防斜技术加以预防控制,以减轻孔斜,达到地质目的;但对严重强造斜地层,应研究采用人工受控定向钻探技术,方能从根本上 有效控制钻孔弯曲。
(4)优选了深孔钻探冲洗液体系。深孔钻探用冲洗液虽与浅孔用冲洗液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深孔钻探用冲洗液应具有更优的性能,即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护壁性、流变性和 低固相或无固相,最终要根据地层特性来确定。LBM泥浆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切力、低失水和高分散性等“四低一高”特性,是一种深孔钻探性能优良的新型泥浆,尤其在破 碎、漏失等复杂地层中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创建了深部找矿钻探技术组合方案,并形成典型钻探技术组合体系
根据深部找矿钻探的特点,针对影响深孔钻探的7种主要客观因素:钻孔深度和地层硬度、破碎程度、造斜强度、水敏性、漏失程度、研磨性,运用试验优化技术原理,采取 正交试验法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因素组合共18种,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和大量生产试验对比 对每种组合各因素不同水平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从钻机、钻探方法和工艺措施等方面创 建了18种钻探技术优化组合方案。
深孔钻探,应根据实际施工条件采用相应的钻探技术优化组合。譬如,坚硬、破碎地 层深孔钻探,岩心堵塞和钻头寿命短,使WL钻探技术不提钻取心的技术优势大打折扣。将WL钻探技术与液动锤组合,形成液动锤WL冲击回转钻探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岩 心堵塞并延长了钻头寿命,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二者的技术优势,大大提高深孔钻探效率。如2000m深孔钻探,在中等可钻性较完整地层和高可钻性破碎地层分别可节约钻探总时间 26.36%和38.81%以上。
当受地表特殊条件限制或因地层、矿体复杂,采用常规钻探技术难以达到地质目的,或者基于节省钻探成本、缩短勘探周期考虑,应在WL钻探技术基础上,组合应用受控定 向钻探技术,一可避开地表特殊条件限制;二可有目的地控制钻孔弯曲,从根本上解决因 自然弯曲而无法钻穿矿体的难题;三可有效解决孔内复杂事故,从而提高地质找矿成果质 量,节约钻探工作量和成本,缩短勘探周期。如一个设计孔深1500m、施工10个分支孔的矿 区,采用受控定向+WL钻探技术优化组合,可节约工作量11800m,节约直接成本381万元。
当矿区上覆岩层坚硬且其岩性、构成已较清楚而无需取心的情况下,可采用气动锤 RC与WL钻探技术组合,分别用于同一深孔的浅孔段和深孔段。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技 术的优势,尤其是发挥气动锤RC钻进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以提高钻探效率、缩短工 期、降低成本。如本溪铁矿区,24个深孔,共35940m钻探工作量,若每个孔上部600m采 用气动锤反循环施工,可节约成本324万元,节约时间22512h,合938d。
(三)指导生产实际,解决技术难题,取得新的突破
(1)利用和控制强造斜地层钻孔弯曲取得突破。在济宁铁矿典型强造斜复杂地层,研究掌握了矿区钻孔弯曲原因及其规律,并利用矿区钻孔弯曲规律,采用满眼钻具、防斜钻 头、液动锤WL冲击回转等钻探防斜技术组合,有效减轻钻孔弯曲,取得明显效果,钻孔 顶角弯曲强度分别比前期施工降低53.46%,61.66%,42.24%。保证了该矿区深孔钻探的 正常进行,共完成深孔41个,2000m以深的4个,最深达到2100.18m,曾创造国产机具固 体矿产钻探孔深全国纪录。
(2)液动锤WL冲击回转深孔钻探取得新的进展。在济宁强造斜铁矿区,应用液动锤 WL冲击回转钻探防斜、降斜效果明显,有效减轻孔斜,平均钻孔弯曲强度下降42.24,并成功应用至1870.12m。在玲珑东风金矿区硬脆碎酥地层,采用液动锤WL钻探技术,在 克服硬脆碎复杂地层钻进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完成深孔6个,工作量6910.88m,平均时 效2.10m、台效508.52m、回次进尺1.91m、钻头寿命39.27m,分别比同矿区常规WL提高 43.84%、12.88%、13.93%和20.89%。在本溪铁矿区坚硬打滑地层,克服坚硬打滑地层 钻探,试验完成进尺477m,平均时效1.03m、钻头寿命17.7m,分别比常规WL平均提高 41.9%和88.8%。
(3)动力头钻机合理选择应用效果明显。在玲珑金矿东风矿区及周边矿区硬脆碎漏复杂地层,应用动力头钻机完成深孔15个,钻探工作量18043.16m,平均机械钻速1.55m/h,台 月效率462.65m,分别比该矿区立轴钻机施工同类深孔提高6.2%和2.7%。
❾ 韩建业的学术成果
1. 《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合著),科学出版社,1998年。
2.《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独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
3.《岱海考古(二)——中日岱海地区联合考察报告集》(合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4.《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关系简论》(合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5.《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独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
6.《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独著),文物出版社,2003年。
7.《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自然历史卷·合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
8.《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第一作者),学苑出版社,2006年。
9.《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独著),文物出版社,2007年。
10.《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独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
11.《北京先秦考古》(独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
12.《先秦考古研究:文化谱系与文化交流》(独著),文物出版社,2013年。
13.《先秦考古研究:聚落形态、人地关系与早期中国》(独著),文物出版社,2013年。 1. 《墓葬的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探讨》,《东南文化》1992年3-4期。
2. 《什么是民族考古学》,《东南文化》1993年2期。
3. 《大汶口墓地分析》,《中原文物》1994年2期。
4. 《禹征三苗探索》,《中原文物》1995年2期。
5. 《河南驻马店市杨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10期。
6. 《中国上古时期三大集团交互关系探讨——兼论中国文明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1期。
7. 《河南驻马店市党楼遗址的发掘》,《考古》1996年5期。
8. 《西山古城兴废缘由试探》,《中原文物》1996年3期。
9. 《苗蛮集团来源与形成的探索》,《中原文物》1996年4期。
10. 《试论豫东南地区地考古学文化与古农业形态》,《中原文物》1996年4期。
11. 《王湾三期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7年1期。
12. 《殷墟西区墓地分析》,《考古》1997年1期。
13. 《试论豫东南地区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6月。
14. 《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4期。
15. 《先商文化探源》,《中原文物》1998年2期。
16. 《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龙山时代环境考古》,《考古与文物》1998年2期。
17. 《湖北随州市西花园早期遗存分析》,《考古》1999年3期。
18. 《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期。
19. 《斜腹杯与三苗文化》,《江汉考古》2002年1期。
20. 《涿鹿之战探索》,《中原文物》2002年4期。
21. 《先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先秦考古)。
22. 《略论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不同模式》,《古代文明》第2集,2003年7月。
23. 《朱开沟文化研究》,《考古学研究》(五),2003年8月。
24. 《论雪山一期文化》,《华夏考古》2003年4期。
25. 《论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的历史地位》,《江汉考古》2004年1期。
26. 《先秦时期长城沿线陶器遗存的北界线及相关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2期。
27. 《内蒙古朱开沟遗址有关问题的分析》,《考古》2005年3期。
28. 《新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分期和谱系》,《新疆文物》2005年3期。
29. 《论早期中国文化周期性的“分”“合”现象》,《史林》2005年增刊。
30. 《中国古代屈肢葬谱系疏理》,《文物》2006年1期。
31. 《晋西南豫西西部庙底沟二期-龙山时代文化的分期与谱系》,《考古学报》2006年2期。
32. 《距今5000年和4000年气候事件对中国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9~163页。
33. 《老虎山文化的扩张与对外影响》,《中原文物》2007年1期。
34. 《半山类型的形成与东部文化的西迁》,《考古与文物》2007年3期。
35. 《中国先秦洞室墓谱系初探》,《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4期。
36. 《试论北京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文物春秋》2007年5期。
37. 《试论作为长城“原型”的北方早期石城带》,《华夏考古》2008年1期。
38. 《仰韶文化的研究》,《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新石器时代考古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
39. 《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人地关系特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40. 《大汶口文化的立鸟陶器和瓶形陶文》,《江汉考古》2008年3期。
41. 《春秋战国时期长城沿线游牧民族的地下世界》,《南方文物》2008年4期。
42. Different Traditions of Flexed Burials in Ancient China. Chinese Archaeology volume 8, 2008.
43. 《论二里头青铜文明的兴起》,《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1期。
44. 《裴李岗文化的迁徙影响与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中原文物》2009年2期。
45. 《全新世黄土:早期中国文明的物质基础》,《中国文物报》2009年4月24日。
46. 《重读<仰韶文化研究>——严文明先生仰韶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南方文物》2009年3期。
47. 《试论嵩山文化圈在早期中国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
48. 《试论北京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谱系》,《华夏考古》2009年4期
49. 《晚期红山文化南向影响的三个层次》,《文物研究》第十六辑,黄山书社,2009年。
50. 《试论北京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谱系》,《华夏考古》2009年4期。
51. 《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考古》2010年11期。
52. 《初期仰韶文化研究》,《古代文明》(第8卷),文物出版社,2010年。
53. 《试论跨湖桥文化的来源和对外影响——兼论新石器时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东南文化》2010年6期。
54. 《龙邱庄文化的北上与大汶口文化的形成》,《江汉考古》2011年1期。
55. 《以考古学为基础,全方位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严文明先生聚落考古和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南方文物》2011年1期。
56. 《略论北京昌平白浮M2墓主人身份》,《中原文物》2011年4期。
57. 《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期。
58. 《重建中国远古史的创举——读<中国远古时代>》,《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1年卷(总第9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59. .《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考古》2012年3期。
60.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的区系研究》,《考古学研究》(九),文物出版社,2012年。
61. 《双墩文化的北上与北辛文化的形成——从济宁张山“北辛文化遗存”论起》,《江汉考古》2012年2期。
62. 《50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南道》,《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6期。
63. 《略论中国的“青铜时代革命”》,《西域研究》2012年3期。
64.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考古与文物》2013年1期。
65. Han Jianye. “The Painted Pottery Road” and Early Sino-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 ANABSASIS-Studia Classica et Orientalia 3(2012): 25-42. 《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❿ 陈国忠的成果
从1995年开始从事旅游规划和研究工作,主要规划成果如下:
一、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的规划成果:
1.东平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1996)
2.博山区旅游发展规划(1997)
3.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8)
4.蒙山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1999)
5.桓台县旅游产业规划(1999)
6.荣成市槎山旅游建设规划(1999)
7.蓬莱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0)
8.淄博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0)
9.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
10.济南卧龙峪旅游开发规划
11.郯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
12.章丘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
13.莒南县天佛旅游区建设性规划(2001)
14.泰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15.曲阜市石门山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002)
16.曲阜市尼山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2002)
17.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2)
18.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2003)
19.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20.山东省海滨度假规划(由世界旅游组织主持,个人作为国内专家参加)
二、作为主持人主持并完成的规划
1.西藏江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
2.临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
3.海阳市招虎山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003)
4.新泰市莲花山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004)
5.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旅游开发规划(2003)
6.济南长清双泉庄旅游建设规划(2003)
7.河南省林州天平山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004)
8.山东省高唐县旅游总体规划
9.东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0.平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山东省德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2.冠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3.淄博市2006—2010年旅游产业行动计划
14.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
15.滕州市龙阳旅游区开发规划
16.日照市太阳城海滨度假区规划(主持人,与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合作)
17.孟良崮旅游区建设规划
18.山东沂水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19.山东省政府诞生地及八路军115师纪念地旅游建设规划
20.长清区旅游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1.山水圣人旅游区综合规划
22.沂水彩虹谷旅游项目策划
23.冠县梨园旅游详细规划
24.乐陵乐福洲旅游开发规划
25.武城神农谷旅游开发规划
26.潍坊金宝生态家园旅游开发规划
27.滕州市红荷烟雨湿地漂流项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8.泗水县旅游发展规划
29.莱芜市船厂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30.惠民县魏集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三、主要论著和研究成果
1.《山东地理》副主编 山东地图出版社
2.山东省中专通用教材《地理》副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空间布局研究
4.中国旅游报文章十余篇
5.山东省软科学规划课题《市场主导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主持人
6.山东省软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山东省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副主持人
7.《济南市沿黄河带旅游开发对策与规划》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年
8.山东省人民政府项目《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规划》主要执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