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咏北的代表成果及获奖情况
课题:教育部课题《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国家“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新编音乐教育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课题(第二负责人)《高师音乐专业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核心组成员)《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
著作:《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步入音乐的圣殿》、《中学音乐学科教育比较研究》;
获2002年湖南省十佳德艺双馨音乐家称号。
1977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录取,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学、钢琴以及音乐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
期间,在学校及校领导的重视和培养下,他成为湖南师范大学第一批获得双学位的教师;随后于1985年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钢琴教育;1988年赴德国柏林大学进修音乐教育,1997年至1999年,先后赴加拿大、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
在学术上,朱教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并于2005年继续深造,攻读音乐高等教育的博士,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修养。
“十五期间”,主持完成教育部教科规划课题《面向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8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5项。2004年,组织对湖南部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并撰写了4篇调查报告,完成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子课题,课题成果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此课题在许多研究领域作了许多开创性研究,为国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完成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合格考试研究”,被载入成果集《高师教育论》。
出版专著《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步入音乐的圣殿》、《新编音乐教育学》等七部,主编教材《钢琴必修教材》、《音乐教师用书》等二十余册,发表论文《台湾高师音乐教育的办学特色》、《教育民主与学生个性培养》、《从教师资格制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等三十余篇,翻译教材《音乐欣赏》二册,获省级以上奖多项。
2. 优秀成果汇编需要哪些内容
题目不是是汇编语言一类吧
3. 把一年的科研成果汇编成书,什么书名好
《**************科研成果汇总》
4. 2008年TI DSP大奖赛获奖成果汇编目录的介绍
上篇 算法实现篇 基于DSP的印刷数字水印认证算法 基于人脸识别的疲劳驾驶报警技术 基于Gabor小波的人脸识别算法及其在达芬奇平台上的实现 视频跟踪算法在Davinci SoC上的实现与优化 手持式人脸识别器 一种新型彩色图像安全水印算法及其在OMAP上的实现 基于Davinci平台的智能视频检测跟踪与编码实现 宽覆盖高分辨海底探测算法及其DSP阵列实现 面向时变信号模型的科氏质量流量计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实现 嘈杂背影下的机器人听觉定位与视觉跟踪技术研究 基于DM642的矢量量化算法研究及应用 基于AVS标准的IP机项盒终端算法软件实现 基于TMS320DM6446的AVS视频版权保护系统 基于TMS320DM6446的AVS算法实现 用于远程立体视频会议系统的立体视频分割及跟踪算法在DM642上的实现 数字视频修补算法研究及其在DSP上的实现 基于PCNN的不规则区域编码在DSP上的实现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OFDM系统基带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单通道地空通信干扰抑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AC-3音频编解码算法研究、 下篇 系统应用篇 基于TI-DM642的疲劳驶实时临测系统 用于海洋搜救的多片DSP图像处理识别系统研究 基于DSP的智能实时目标跟踪系统 基于DM642的智能视频临控系统
5. 朱巧明的主要成果获奖
[1] 手持设备系列软件,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4)
[2] LZS系列IC卡冷水水表及售水系统,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12(1)
[3] 嵌入式MCU在线编程集成开发系统,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3)
[4] 崇远系列网络管理软件---机房总管”,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2)
鉴定成果
[1] 基于园区网的IP控制网关集群系统,江苏省科技厅,2006.6,项目负责(1)
[2] 汉语新词汇自动抽取和发布信息网格,江苏省科技厅,2006.6,项目负责(1)
[3]CCM3118应用开发套件的研制,江苏省科技厅,2005.12,项目负责(1)
[4]协同编辑器Z-OFFICE(Core V1.0),江苏省科技厅,2005.12,项目负责(3)
[5]分布式NetAccount综合计算费系统,江苏省科技厅,2004.12
[6]通用网关,江苏省科技厅,2004.12
[7] LZS系列IC卡冷水水表及售水系统,2002年12月,项目负责人
[8]嵌入式MCU在线编程集成开发系统,2002年12月,项目主要参加(3)
[9]医疗价格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2003年12月,项目负责人
[10]职业类学院校园信息化平台,2003年12月,项目主要参加(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
[1] 基于网格的中文信息处理和服务平台v1.0,登记号:2007SR20223,2007年12月17日
6. 樊明方的获奖成果
《唐努乌梁海历史研究》,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 2007、12
《清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管辖》,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东方奖),1999、1
《唐努乌梁海》, 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8、12
《辛亥革命前后中俄关于修订〈伊犁条约〉的交涉》,陕西省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0、10
《中国近代边界史》,第二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2011、2
《中国近代民主史》, 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12
《个中原委——中国边疆诸问题》, 陕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6、5
《唐努乌梁海历史系列论文》, 陕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8、5,
《唐努乌梁海历史资料汇编》,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3、3
《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3、5
7.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评职称有用吗
两者针对的对复象不同,目的制也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是对普通人民的,是教育人民,启发人们的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 党的思想建设指党为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是对党自身的建设和完善。
8. 方少明的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1.“大单体技术制备耐高温高强度透明高分子材料”通过省级鉴定,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2.“纳米二氧化钛/ABS抗紫外线母料的研制”通过省级鉴定,200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3.“高聚物微泡化GPM母料的研制” 通过省级鉴定,199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4.“聚氨酯喷头的研制” 通过省级鉴定,1995年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5.“神马实业公司纺丝工序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参加2005年中国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流会,获金牌奖(第一完成人)
6.“纺丝工序油烟废气净化工艺的研究”,2008年通过省级鉴定,国际先进(第一完成人)
7.“纺丝工序油剂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2008年通过省级鉴定,国内领先(第二完成人)
8.“乳液型丙烯酸压敏胶生产技术” 通过省级鉴定,1995年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完成人)
9.“密封铅酸蓄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研究及其应用” 通过省级鉴定,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
10.“层叠式注塑模具研究” 通过省级鉴定,199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完成人)
11.“高填充阻燃型PVC电缆料研究” 通过省级鉴定,1998年获河南省轻工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12.“玉器工业品仿形内包装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省级鉴定,2003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9. 熊才平的成果获奖
1、2013年3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回(教社科[2013]2号),获奖项目:答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
2、2010年3月,获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政发[2009]79号),获奖项目:
教育信息化新视界(丛书)共8册
3、2008年3月,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进步奖(浙社科规办〔2008〕3号),获奖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
4、2007年9月,获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排名:1/3
5、2005年9月,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面向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创建与应用”,排名:3/5
10.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获奖成果汇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4项)
1. 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年/8项)
王 力(一等奖):工具书《同源字典》;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林 庚(一等奖):著作《天问论笺》;
孙钦善(一等奖):著作《中国古文献学史》;
陈贻焮(二等奖):著作《杜甫评传》;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古汉语词汇纲要》;
乐黛云(二等奖):著作《比较文学原理》;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2.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何九盈(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王福堂(集体,二等奖):著作《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裘锡圭(二等奖):论文《释殷墟卜辞中的“▲”等字》;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袁行霈、孟二冬(二等奖):著作《中国诗学通论》;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
沈 阳(三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陈平原(三等奖):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
乐黛云(集体,三等奖):著作《世界诗学大辞典》。
3.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年/2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4.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年/6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沈 阳(二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
李 杨(三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孟二冬(三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夏晓虹(三等奖):著作《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5.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9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三卷)》;
袁行霈(集体,二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四卷)》;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奖):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刘勇强(三等奖):著作《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
陈泳超(三等奖):著作《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
陆俭明、沈阳(普及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李 零(普及奖):著作《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7项)
1. 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7年/8项)
王 瑶(荣誉奖):论文《鲁迅〈故事新编〉散论》;
朱德熙(一等奖):论文《自指和转指》、《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裘锡圭(一等奖):论文《战国货币考》;
陈贻焮(一等奖):著作《杜甫评传(上卷)》;
严家炎(二等奖):著作《求实集——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徐通锵(二等奖):论文《宁波方言的‘鸭’[e]类词和儿化的残迹》;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野草〉研究》;
葛晓音(二等奖):论文《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
2.第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7项)
裘锡圭(特等奖):著作《文字学概要》;
袁行霈(一等奖):《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褚斌杰(二等奖):教材《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葛晓音(二等奖):著作《八代诗史》;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吕德申(二等奖):著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陆俭明(二等奖):论文《“V来了”试析》、《“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
3.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4年/6项)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孙钦善、倪其心(集体,一等奖):古籍整理《全宋诗》;
金开诚(一等奖):著作《屈原辞研究》;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方锡德(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
张双棣(二等奖):工具书《吕氏春秋词典》;
4.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年/5项)
何九盈(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商金林(一等奖):著作《叶圣陶传论》;
沈 阳(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夏晓虹(二等奖):著作《晚清文人妇女观》。
5.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张双棣(一等奖):著作《淮南子校释》;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
孟 华(罗芃等,集体,一等奖):著作《法国文化史》;
张联荣(二等奖):著作《汉语词汇的流变》;
徐通锵(二等奖):著作《语言论》;
佘树森(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
马 真(二等奖):著作《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沈 阳(二等奖):论文《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郭 锐(二等奖):论文《过程和非过程》。
6.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7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国文学史》;
王洪君(一等奖):著作《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张 健(二等奖):著作《清代诗学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褚斌杰(二等奖):著作《诗经全注》。
7.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7项)
张少康(一等奖):著作《文心雕龙研究史》;
沈 阳(一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
詹卫东(一等奖):著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杜晓勤(张燕瑾等,集体,一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张 健(二等奖):著作《元代诗法校考》;
傅 刚(二等奖):著作《文选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奖):著作《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7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郭 锐(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孟二冬(一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董秀芳(二等奖):著作《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
胡敕瑞(二等奖):著作《〈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
李 杨(二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顾永新(二等奖):著作《欧阳修学术研究》。
9.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4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韩毓海(二等奖):论文《所谓无词的言语》;
陆俭明、沈阳(二等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杨荣祥(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10.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4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3项)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
陈晓明(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及指导教师(5项)
孙玉文(导师郭锡良):博士论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1999年);
詹卫东 (导师陆俭明):博士论文《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2000年);
张 赪(导师蒋绍愚):博士论文《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和工具介词词组词序变化》(2001年);
陈 剑(导师裘锡圭):博士论文《殷墟卜辞的分期分类对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涛(导师温儒敏):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的发生研究》(2003年)。
2.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项)
陆俭明:第一届国家教学名师(2003年);
蒋绍愚: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2006年);
温儒敏: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2008年)。
3.国家级精品课程(7项)
陆俭明等:《现代汉语》(2003年);
蒋绍愚等:《古代汉语》(2005年);
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2005年);
洪子诚等:《中国当代文学》(2006年);
袁行霈等:《中国古代文学史》(2006年);
商金林等:《中国现代名著导读》(网络课程/2008年);
陈保亚等:《理论语言学》(2009年)。
4.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陆俭明等(一等奖):“现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奖):“汉语方言学系列课程”(2004年);
蒋绍愚等(一等奖):“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2005年);
温儒敏等(二等奖):“建立严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国家级教学团队(1项)
沈 阳等:“现代汉语”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