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为闭合水准路线 进行内业成果计算
4.2.7-2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
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
3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
4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5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因为很多数据没给定,所以内页没法给出。具体你可以参看一下测量规范,用excel表格自己编织一份内业成果表。具体详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 在word中怎么画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就用WORD当中下拉菜单里的直线工具画就可以了,但是画出的只能是示意图,画不了角度什么的,如果你要准确一点的要用CAD画好了可以复制到WORD里,这样打印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
3. 关于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其中的高差改正数.高差闭合差. 怎么计算
先解释“高差改正数”:
在同一条水准路线上,使用相同的仪器相同的测量方专法,可以认为各测站误差的机属会是均等的
因此,高差闭合差可按测站数n1(或按距离L1)反号成正比例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的数,就叫高差改正数
即:νi=-fh/∑n*n
i或
νi=-fh/∑n*Li
再介绍怎么计算高差闭合差:
水准路线终端的水准点高程“已知值”,与
由起始水准点“已知高程和所有测站高差之和”得到的推算值之间的差值。
简单说,每次测高程都是H2=H1+(h后视-h前视)
n次观测就有n个h后视-h前视
那么(H2-H1)
-
∑(h后视-h前视)就是高差闭合差
4. 如图所示,为一闭合水准路线的图根测量观测成果,试计算各水准点的高程,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你把自己计算的结果填上,我可以帮你看看对或不对,但是不能越俎代庖,那样只会害了你。
5.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中只知道测站数,不知道距离,怎么计算改正数
用的什么仪器,一般都应该有距离或者上下丝读书的,如果是人为原因,我想只能重测了,祝你好运!!!
6. 调整图2-36所示的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成果,并求出个点高程
首先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必须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然后先计算出闭合水准路线的总长度,就是所有的后视距离和前视距离之和。
然后每站的改正数就等于(误差/水准路线总长度*此站的前后视距离之和*-1),之所以最好乘以-1,因为最后计算的改正数是相反符号后分配到每个测站之内。先解释“高差改正数”:
在同一条水准路线上,使用相同的仪器相同的测量方法,可以认为各测站误差的机会是均等的。
因此,高差闭合差可按测站数n1(或按距离L1)反号成正比例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的数,就叫高差改正数,即:νi=-fh/∑n*ni或νi=-fh/∑n*Li。
(6)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表扩展阅读:
在同一条水准路线上,使用相同的仪器相同的测量方法,可以认为各测站误差的机会是均等的。
因此,高差闭合差可按测站数n1(或按距离L1)反号成正比例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的数,就叫高差改正数。
即:νi=-fh/∑n*ni或νi=-fh/∑n*Li
再介绍怎么计算高差闭合差:
水准路线终端的水准点高程“已知值”,与由起始水准点“已知高程和所有测站高差之和”得到的推算值之间的差值。
简单说,每次测高程都是H2=H1+(h后视-h前视)。
n次观测就有n个h后视-h前视。
那么(H2-H1)-∑(h后视-h前视)就是高差闭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