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血液离心分离后,纤维蛋白在上层还是在下层血清如果呈凝胶状,象果冻一样不易流动是什么原因
下层,至于不易流动的话,有可能离心的时候没有离心好,还有一种可能,在抽血的时候直接把血从针筒用力压入生化管内也会造成血清凝胶状,不易流动。
㈡ 为什么有些人体检抽血后的血离心出来血清呈牛奶状
脂浊,是血脂代谢异常所致,正常人在8~12小时可以降血脂代谢干净的。在日常工作中,脂浊最常见的还是糖尿病所致的。脂血在电解质9810是无法读出结果的,把标本用蒸馏水稀释,得出的结果再乘上稀释倍数。葡萄糖测试可以没有影响,但是生化检查可能无法比色。如果试过上面的办法都不能做出结果,那请及时向临床医生反应,带血脂降低后再测。
㈢ 为什么已加入抗凝剂的动物血液分离完,血浆含有果冻状物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不会形成血凝块,未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血细胞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凝块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清比血浆缺少多种凝血因子
㈣ 最近处理血液标本,结果离心完成后,发现两个人的样本贴了一样(同一个人)的标签,怎么区分怎么破
看能不能找到其他样本,大部分都是不同项目有抽多管血,如果能找到就用可以确定的血做,如果只有一只的那就看结果,如果基本差不多的还好,不一样的最好重抽一次
㈤ 血液离心后固体为什么会分为3层
各成分因比重的不同。
颜色传感器具有高强度白光LED,反射红,绿,蓝(RGB)值和强度。可选择三原色的滤波器类型,此时输出端口输出的就是相应三原色的频率,与RGB颜色对照表比对即可得到所测物体的颜色。
因为医院需要处理的样本比较多,大通量的离心处理是更有优势的。一般选用水平转子进行离心分离,通量大,分离效果好,用角转也可以进行分离,不过优势没有水平转子明显。
分离所需要的离心力较小,一般小于2,500 x g。比如在《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要求中,就提到了将相对离心力控制在1,000 x g-1,200 x g。
(5)血液离心后成果冻状扩展阅读:
血液离心实验注意事项:
严禁各种液体或其他杂物进入离心工作内,否则会损坏主机。
仪器外壳应妥善接地,以免整机受潮影响而发生意外。
离心头在高速运转时,请不要随意打开上盖。
电压的高低以及不稳定现象直接影响本机的转速(但不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㈥ 血液(未加抗凝剂)在似凝非凝时候离心,产生的胶冻样物质
你没有图片,我理解你说的白色胶冻样物质还会析出少量血清,那是没有完全凝固导致的
㈦ 血液在十分钟之内就凝固成果冻状的半固体 是有什么问题啊
血液大了而已,平时多喝水就好了
㈧ 用采血管采出来的兔子血,离心之后出现一层红色相对透明的液体(如图),请问有人知道这层液体是什么吗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血细胞悬浊于其中。人体含有2750-3300毫升血浆,约占血液总体积的55%。血浆的绝大部分是水(体积的90%),其中溶解的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还包括葡萄糖、无机盐离子、激素以及二氧化碳。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同时也是运输分泌产物的主要媒介。血液成分(加入抗凝剂)
将新鲜血液离心,使血细胞沉降,上层淡黄色清液即是血浆。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
㈨ 【求助】全血离心后,为什么血清变成胶冻样
今天,我在制备血清的时,发现血清不是液体的,共收了5管,只有一管是液体的,其它的都成胶冻样,请高手赐教!你说的不是很详细。 我了解的不多,所知道的是,管内事前加入EDTA等抗凝剂,凝固前颠倒混匀,应该没什么问题。哦,不是的,我要的是血清,是不能加入抗凝剂的,谢谢你了!离心太早了吧这现象俺也见过,就是采血后在室温或37度放置一段时间后,正常情况下血清会自然晰出.不加抗凝剂,也不离心.有时就会发现血清也能晰出,但晰出后就变成胶冻状,如果冻样.奇怪的是,同一批采的血,相同的器材,部分正常,部分不正常.这个和离心早晚关系不太大吧!采血后是该将血液放在37度孵育一段时间的,这样会自然析出一部分血清的,要收集更多的血清就要再离心了。不过这样还是会出现胶冻样的。多谢各位了!这种情况我也经常遇到,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我的处理方法是找一根干净的棉棒,用没有棉花的一段将胶冻样的血清挑起来,在管壁上挤压一下,重新离心一次就好了。不需要重新采血。 我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血液中脂肪类的东西太多了(个人所见)。纤维蛋白的凝块,因为离心早,纤维蛋白原还没完全参与凝血。至于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有些病人本身存在炎症反应,引起纤维蛋白(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升高。延长离心时间、增加转速或者用玻棒搅拌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