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一线工作法优秀成果

一线工作法优秀成果

发布时间:2021-12-07 12:35:51

① 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100例的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大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1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案例1架设理论通往大众的桥梁
——江苏省常州市开展理论宣讲的探索与实践/2
◎案例2推进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5
◎案例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干群思想
——赣县的“三多三少”效应/ 7
◎案例4读书生灵气 学习筑底气 积淀养才气
——郑州确定每周六为干部读书日/ 8
◎案例5陕西省巴庙镇围绕“四个紧扣”,提升学习效果/ 10
◎案例6重庆合川区:结合实际推广“三法”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1
◎案例7长春纪检监察机关创建“学习型组织”增强战斗力/ 13
◎案例8江苏丰县:以创建“书香支部”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 16
第二章探索进一步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机制/ 18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这是党建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是推进党的事业过程中凝聚全党智慧的客观需要,是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一项十分重要和严肃的工作。
◎案例9贵州遵义:“设岗定职”尊重农村党员主体地位/ 20
◎案例10江苏铜山县以“四联四评”为载体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21
◎案例11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五个一”制度落实“12371”服务电话 / 23
◎案例12山东泰安建立党员意愿表达机制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24
◎案例13宁夏吴忠市“四子联动”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27
◎案例14江西永丰县构建三项机制保障农村党员“当家作主”/ 30
第三章健全完善基层党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 32
党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根本制度,也是党内民主最基本的实现形式。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案例15江西遂川县建立九项制度推进乡镇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34
◎案例16安徽铜陵狮子山区:乡镇党代表常任制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6
◎案例17四川长宁:扩大党内民主党代表履职实现常态化/ 38
◎案例18陕西省留坝县建立“1+X”制度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39
◎案例19云南省昌宁县“十步法”开展“公推直选”/ 42
◎案例20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坚持创新严把基层班子调整选举“四关”/ 45
◎案例21广西贺州建立干部选拔“广推优选”制度/ 47
第四章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党务公开/ 49
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的工作透明度,是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和督促党员履行义务的有效途径,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内民主的具体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的复杂过程。
◎案例22用程序保证民主决策
——河南农村探索实践“4+2”工作法/ 51
◎案例23湖北竹山推行“村级议事决策五步走”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54
◎案例24湖北郧西县推行“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 56
◎案例25四川雁江:“三规范一创新”深度推进党务公开/58
◎案例26浙江省温岭市“三明确、一严格”确保党务公开全面推行/ 59
◎案例27吉林临江市立制推动农村基层党务“三公开”工作/ 60
◎案例28安徽繁昌县:村级事务有了“发言人”/ 63
第五章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66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案例29安徽铜陵郊区:“活力工程”优化选拔、考评、监督机制/ 67
◎案例30陕西城固:“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制度”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69
◎案例31浙江衢江:“联评联推”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 70
◎案例32山东肥城新城街道:用活“八字诀”管好关键人/ 73
◎案例33重庆“三公三意三匹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76
◎案例34广西鹿寨:实施四大工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78
第六章创新干部培养管理机制/ 81
干部的培养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否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关系到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案例35江苏沭阳:“加减乘除”助年轻干部历练成长/ 83
◎案例36新疆福海:推行“一线培养法”建立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链/ 84
◎案例37河北南和:一线“熔炉”培养锻炼年轻干部/ 86
◎案例38江西乐平探索“三位一体”领导干部培养新模式/ 87
◎案例39浙江衢江:依托信访等特殊岗位“炼”干部/ 89
◎案例40湖北南漳县城关镇: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 90
◎案例41四川平昌县五木乡推行农村党员干部管理“四项制度”/ 94
◎案例42江苏滨海:对村干部实行“立体式”教育管理/ 95
第七章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探索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97
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案例43重庆大渡口:实行九个“全覆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99
◎案例44云南省泸西县“三项措施”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覆盖面/ 101
◎案例45杭州王马社区:把党支部建在楼道/ 102
◎案例46重庆荣昌县:健全共建互助抓党建/ 106
◎案例47“七联”互动结硕果
——呼市新城区提升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水平/ 109
◎案例48泰安新泰市探索建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111
◎案例49内蒙古扎兰屯市:手拉手构建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112
◎案例50安徽太湖县“四助”联动构建城乡互帮互助机制/ 115
第八章创新党员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119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案例51党员冬训,30年历久弥新/ 120
◎案例52“短信党课”创新与实践/ 123
◎案例53江西黎川:“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灵活培训党员/ 124
◎案例54贵州松桃:“三级课件资源库”破解农村远程教育难题/ 126
◎案例55江苏宿城:“小灶”式模式提升培训新成效/ 128
◎案例56云南省巧家县注重“五个结合”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129
第九章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131
流动党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将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常态。
◎案例57河北任县:新机制让流动党员“高飞”/ 132
◎案例58四川合江: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134
◎案例59新疆奇台县“牵引工程”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机制/ 136
◎案例60鸢飞千里一线牵
——江西万安创新载体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138
◎案例61离土不离“家”
——湖北咸丰探索流动党员管理“四化”新思路/ 140
◎案例62云南省彝良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出实招见实效/ 143
◎案例63山西武乡三管齐下创新流动党员动态新机制/ 144
第十章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146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
◎案例64政治上尊重工作上扶持生活上关心
——织金县多举措激励村干部/ 148
◎案例65江西遂川县对农村困难党员实行分类帮扶促进党内和谐/ 150
◎案例66宁夏吴忠市“三力齐驱”构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152
◎案例67江西安福激活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154
◎案例68陕西白河县建立健全“三位一体”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156
◎案例69湖北恩施:实施三大举措问暖困难党员/ 159
◎案例70山东苍山:“一档一卡一基金”完善党员救助机制/ 161
第十一章构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163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政权和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与民心向背。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离不开党。
◎案例71四川营山:分类构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165
◎案例72甘肃通渭什川乡:推行党员承诺制搭建服务新平台/ 167
◎案例73吉林辽源龙山区:建立党代表联系服务基层机制/ 168
◎案例74三级联动三级分析三级承诺
——永新县积极探索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170
◎案例75浙江省象山县创设“三大平台”构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172
◎案例76贵州思南县许家坝镇“五零”着力加强服务群众工作/ 173
第十二章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创新/ 176
执政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以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
◎案例77南京鼓楼:以“三形”教育为抓手力促党员干部作风转变/ 177
◎案例78湖南洞口:“一线工作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179
◎案例79河南洛阳市开展“十破十立”活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181
◎案例80重庆市酉阳县“四位一体”建立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183
◎案例81山东宁阳:“四问工作法”问出好作风/ 185
◎案例82安徽旌德县“六处方”查治干部作风“六种病”/ 186
第十三章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189
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案例83新疆新源县开展廉政文化“六进”科学推进廉政建设/ 191
◎案例84内蒙古:廉政清风吹“绿”巴尔虎草原/ 193
◎案例85贵州沿河南庄村:新“三字经”唱响村级廉政文化主旋律/ 197
◎案例86江西万载:农村祠堂成为廉政文化宣传新阵地/ 200
◎案例87江苏淮安:廉政文化“三进”高校/ 201
◎案例88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让廉政“清风”吹遍社区/ 204
第十四章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20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案例89江苏宿迁宿城区:建立“九连(廉)环”的监督机制/ 209
◎案例90四川绵阳涪城区创新建立村(社区)监委会/ 211
◎案例91安远欣山镇:“纸上谈兵”凸显社区监督硬实力/ 214
◎案例92江西吉安构建“三位一体”监督机制促村干部廉洁“从政”/ 216
◎案例93河南三门峡:注重舆情监督网上网下良性互动/ 217
◎案例94紧紧围绕“八个方面”强化权力监督制约
——上犹县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做法/ 219
第十五章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创新/ 22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案例95温州龙湾:实行条块共管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224
◎案例96安徽亳州谯城:“五步法”走出“廉政路”/ 227
◎案例97河南淇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行“一谈两管三公开”机制/ 231
◎案例98湖北巴东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行1234+X工作模式/ 232
◎案例99 湖南慈利县落实“四权” 构建基层廉政工程/ 235
◎案例100广东蓬江:环市街着力绘好经联社党风 廉政建设“五线谱”/ 236

② 结合“三点一线”工作法谈谈个人自我管理思路如何

第一,三点一线是哪三点,一般认为是家、公司、食堂。也有学生称呼自己的生活是三点一线,这三点是宿舍、教室、食堂。

第二,三点一线是一种很简单的生活方式,也因为简单,所以能让人专一地去做一件事。

第三,从自我管理的角度来看,三点一线工作法,是对自我时间和精力的管理。能够让你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一件事情上,就是如何干好工作。你在这种工作法的支配下,不会做其他的事情,这样也是可以减少时间浪费的。因为专一,所以更容易成功。

综上所述,三点一线工作法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自我管理方式。

③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如何更好地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牢牢把握党建工作核心,找准定位,立足本职,强化责任,以科学的党建工作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党建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必须在抓党建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找准方向,锲而不舍地把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抓出新效果。那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党建工作应该如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把握好“引领”这个关键词,理解其内涵,把握其究竟。对于一个基层党组织而言,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与本部门本单位具体业务工作之间的引领和被引领关系,坚持“科学化”这个标准,遵循党建工作规律,立足岗位职能,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做到“找准定位不错位”,“工作到位不越位”, 避免将党建工作“全能化”、“越主代庖”,科学高效地发挥党建工作的杠杆作用,牢牢将思想观念建设抓在手上,通过卓有成效的思路和举措更好地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燃烧热情,从而从根本上引领和助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应注重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六篇文章。
一、做好“大局”文章,强化核心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牢牢把握党建工作核心,找准定位,立足本职,强化责任,以科学的党建工作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党建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必须在抓党建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找准方向,锲而不舍地把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抓出新效果。那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党建工作应该如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把握好“引领”这个关键词,理解其内涵,把握其究竟。对于一个基层党组织而言,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与本部门本单位具体业务工作之间的引领和被引领关系,坚持“科学化”这个标准,遵循党建工作规律,立足岗位职能,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做到“找准定位不错位”,“工作到位不越位”, 避免将党建工作“全能化”、“越主代庖”,科学高效地发挥党建工作的杠杆作用,牢牢将思想观念建设抓在手上,通过卓有成效的思路和举措更好地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燃烧热情,从而从根本上引领和助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应注重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六篇文章。
一、做好“大局”文章,强化核心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推动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用大局的意识来看待,强化党建工作大局观念。
扭住党的中心工作不动摇,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使目标始终着眼于加快发展,工作始终围绕于加快发展,措施始终服务于加快发展,成效始终用发展来检验,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和党的各项工作同步加强、同步推进,为推动党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一方面,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的观念。新时期赋予了基层党建以新的内容,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要切实抓强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大局观念。所谓“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无论负责哪一级、哪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坚持能动的、系统的、辩证的观点来把握全局。要正确指导各级班子和干部清醒地认识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等,认真做好“结合”文章,形成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另一方面,在工作推进上,充分体现围绕中心抓党建的观念。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些地方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并没有落实到位,总认为抓党建是务虚的工作,不像抓经济工作那样“实”,于是对基层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事实上,基层党建工作是根本、是保障、是动力。因此,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理念,切实担负起基层党建的政治责任,切实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全面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
二、做靓“经济”文章,强化发展引领——助推经济、促进发展始终是彰显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视窗,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党建工作中融入经济思维观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经济建设刻不容缓。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同步发展、同步加强的路子,积极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得益彰。具体讲,应切实把握好三个注重。首先,注重科学评价,塑好“指挥棒”。建立以经济工作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党建工作贴紧经济工作的指挥棒。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干部工作的绩效考核、激励约束、结果运用的一项系统工程,对干部的工作取向具有根本性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会使干部心里服气、干事有力,进一步激发干部进取意识,促进集中精力抓经济工作。其次,注重创新载体,搭好“新桥梁”。创建以经济工作为取向的载体是促进党建工作贴紧经济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党建工作载体的设置必须以经济工作为取向,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就党建工作抓党建。要坚持载体的实效性、引导性和服务性,抓住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突出活动的实效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第三,注重营造氛围,建好“助推器”。营造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发展氛围是促进党建工作贴紧经济工作的助推器。氛围是一种导向,氛围是一种发展力。要营造招商引资、创业发展、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在本地区树立民众的创业信心,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
三、做实“民生”文章,强化群众引领——为民排忧、为民造福始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务必要以群众所思所盼为风向标,增强群众观念、为民情怀。
任何一个政党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因此,要始终在具体工作中,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将民生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的长效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加快发展与服务民生两手抓,结合目标任务的完成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扶贫攻坚等工作的推进,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把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其次,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服务民生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服务民生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开展服务民生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同民生工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协调顺畅的服务民生工作机制。注重整合服务民生的党内资源、社会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发挥各方面资源的综合效应。第三,要进一步拓宽民生工作的意见反馈渠道。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居(村)务公开,建立完善居(村)民议事会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扩大群众在民生工作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采取设立“两代表一委员”接待日,并邀请他们参加服务民生有关活动,组织他们视察民生重点工作,积极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民生的作用。
四、做强“服务”文章,强化机制引领——建章立制、服务为先始终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工作途径,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不断健全完善服务机制,让服务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只重视对上负责,而忽视了对下负责;只重视对上服从,而忽视了对下服务,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所以,必须强化服务理念,并以多种举措使之在基层党建中扎根。首先,要完善党内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在基层党委建立党内服务站,在基层党支部建立党员之家,通过建立上下三级一条线的服务体系,构建起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助、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共同为群众服务的工作链条。其次,要完善群众服务体系。秉承便捷高效原则,健全农村“三三”为民服务体系,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强化农村、社区阵地建设,整合功能室实现“一室多用”,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日间照料、配餐送餐、心理咨询、健康义诊等服务。推进“开放式办公、一站化服务”、“首办责任制”、“一线工作法”、“全程代办”等服务形式,形成“一口受理、分口办结、一站督导”的服务新流程。第三,要强化扶危济困工作。推进困难帮扶工作互助化,通过积极倡导建立公益救助互助平台,改变“政府部门救助为主,救助面窄,服务对象单一”的简单形式,促进困难帮扶救助工作实现多元化,使帮扶救助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捐助善款,而逐步向以物易物、技能培训、生活料理、心理咨询等多类型、广渠道、全方位发展,进一步丰富救助形式,“输血”与“造血”并重,真正让群众各取所需、各得所助。
五、做足“品牌”文章,强化典型引领——品牌带动、整体推进是基层党建的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模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点、线、面的推进规律,以典型树品牌、以品牌增效益。
创建基层党建品牌就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创建党建品牌,提升服务内在价值,扩大服务外在影响,通过典型引领、榜样示范,带动和促进各项基层党建工作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首先,党建品牌建设是推进基层党建探索创新的需要。当前,党建工作正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推动党建改革创新,成为了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应对的课题。党建品牌建设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党建品牌建设,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加大探索的力度,有助于从基层党建的一个个具体环节、具体方面率先取得创新突破。而一个地区着眼于基层党建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系统把握,对品牌建设的内容作出了整体布局,对品牌建设成果进行综合运用,更能够从全局上推进基层党建的创新创优。其次,党建品牌建设是改进基层党建领导方式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基层党组织在具体功能定位、组织活动形式、作用发挥途径等方面越来越需要突出个性与特色。这就要求上级党组织必须改进领导方式,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个性和特点,更加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党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指导和鼓励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具生机与活力。第三,党建品牌建设是实现党建资源集约利用的需要。集约利用党建资源,即把有效的资源聚集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力求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党建品牌建设,通过引导基层党组织立足既有工作基础,集聚优势资源,挖掘潜力,集中攻关,有利于较快地形成特色亮点,取得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把各类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中形成的典型经验,推广到同行业、同性质的其他基层党组织,就能形成优质党建资源的辐射和放大效应。
六、做浓“文化”文章,强化人文引领——培树文化、打造特色是赋予基层党建品牌以经久魅力和普遍认同的重要因素,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不断增强文化底蕴,增强党建工作的人文引领效应。
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应始终高度重视党建文化大环境的打造,依托地域资源禀赋,围绕阵地建设、人文景观、品牌塑造,大力营造富有浓郁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党建文化环境,奠定坚实的思想舆论和社会环境基础。首先,要强化阵地建设中的文化元素。突破阵地建设模式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紧密结合本区域、本辖区的文化传统、人文内涵,努力从基层党建阵地的建设格局、装修装饰、环境氛围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如:打造党建文化“红色旅游区”、党建文化长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其次,要依托人文景观进行党建宣传。依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充分挖掘宣传教育载体,坚持宜时宜地、宜物宜景,突出角落宣传、广告育人,将党建知识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着力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环境。注重发挥街心公园、文化广场、园林景观,以及路标引导牌、地理标识牌的宣传效应,在显著位置印制宣传党建宣传标语、党的理论知识、党建制度、党章条款等,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第三,要塑造独具特色的党建文化名片。充分发挥党建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打造党建文化阵地。通过标准化建设,在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配套设施齐备的党员教育活动室。在农村、社区推进建设“党建文化楼院”、“党建文化中心户”等;在企业打造“非公企业党建文化示范点”、“党建服务窗”等;在学校打造“党的知识进校园示范校”等;在机关紧贴群众需求,进一步细化承诺、评议、考核等工作,强化“小岗位、大责任”的岗位角色文化,使党建文化阵地建设在各个领域同步推进。

④ 什么是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其“一线”即人民群众集聚的社区,党的领导干部及所在各级党组织,都须沉入社区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其“工作法”就是制度,制度规定领导带领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街道(镇)的居民区,与社区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的政策、沟通党群感情,着力解决居民急难愁实际问题来服务群众。

⑤ 求一篇“一线工作法”的演讲稿!急急急!

凡是靠自己 不要弄虚作假

⑥ 什么叫“三点一线”工作法

三点
一线工作法

就是说
上班下班
,工作回家。
这三点成一线,
没有多余的生活,
就叫做三点一线工作法。

⑦ 深刻把握“七个怎么办”内涵,为新袁实现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一、要解放思想创新争优,为新袁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七个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作为乡镇副职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而要解放思想首要任务就是要认识解放思想的意义。要正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以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气魄,从自身做起,把思想大解放贯穿于做好分管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中,创新争优,用思想的大解放,方法的大更新,制度的大创新,有力推动工作的大发展。其次要正确认识解放思想与做好分管工作的关系。正。不能因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做到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发展乡镇工作,并且要把解放思想融入到乡镇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在认识上,要主动学习,认真查找差距,走进农户,查找落实惠农政策还有那些不到位的地方,提升党群干群和谐力;走进企业,查找助推企业发展上有哪些欠缺的地方,提升企业竞争力;走进服务对象,查找便民服务上有哪些不足,提升群众满意度。要如何以务实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在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的突破上有新法、出实招,这是乡镇基层干部今后能否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的重要问题。
二、要坚定不移招引大项目,为实现新袁跨越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要坚持狠抓招商引资不松懈,加快项目推进不松懈,要推行“以商引商”办法,落实硬举措、强抓大项目,瞄准国内500强、行业100强等龙头大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紧紧围绕“突破大项目、创新促转型”主题,重点在引建大项目和集聚新产业上取得更大突破,并做好升茂木业等大项目的服务帮办工作,全力为泗阳“打造绿色能源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要坚持招大引强,主攻新兴产业。围绕县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贯彻“三淡化、三强化”理念和“打造绿色能源高地”要求,注重招引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和完善产业链的新兴产业大项目;要坚持工业强镇,建好镇工业区。新袁要始终以争先进位、引领第一方阵为目标,要以“4+1”工程为主线,坚持工业强镇,全力建好新袁镇工业集中区;要坚持“两化两性”,强化帮办服务。三分招商,七分安商。要切实优化招商环境,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以“两化两性”服务理念为指导,要牢固树立“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发展”,狠抓项目帮办推进不动摇,对做好镇招商引资企业帮办服务时,要严格执行“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实行时间倒计、工期倒排、工作倒逼机制,要确保每个项目都能按时间节点高效推进。要为重点项目实行“定项目、定领导、定进度、定效益”的“四定”责任制,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全方位跟踪扶持,要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三、要持续推进“东南第一镇、西部小县城”建设,为实现新袁跨越发展搭建发展新载体
要围绕我县构建“532”梯度化城建体系目标,大力按照“科学规划、完善功能、注重特色、扩大规模、提高品位”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镇当城建”理念,以“4加1”工程为抓手,即完成黄码河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一个“三靠近”大型居住区建设,启动建设一片60亩以上老镇区,改造一条老街道,完善一支城管环卫队伍。引外力、聚内力、合全力,加快形成“一个中心、两大组团”的城建布局形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把新袁镇打造成商贸名镇、卫星小城。要将新袁城镇建设作为形象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全力改造老镇区,倾力塑造新形象,要以规划统领建设全局。本着“用地必规划、建设必规划、规划必执行”的原则,认真搞好各类建设规划工作,为城镇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以建设提升城镇品位。按照“科学规划、完善功能、注重特色、提高品位”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镇当市建”理念,成立国有开发公司和管理公司,强力推进仁和花苑、幸福佳苑、城南公园、世纪名邸等一批城建开发建设项目,全力打造“东南第一镇,西部小县城”。要以管理提升城镇形象。加大投入对镇区主次干道、绿化设施、给排水管道、路灯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更新,从源头上改变面貌、提升形象,凡是无规划的建设行为一律作为违章建筑处理,应拆除的绝不心慈手软。
四、要不断健全督查考核制度,为实现新袁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工作落实保障机制
要着力解决全镇党员干部在党性修养、责任意识、发展能力、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关爱民生,和谐发展,要牢固树立“成功源于责任、失败始于懈怠”的工作理念,大力弘扬“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责任文化,争当先锋作表率,争先创优促发展,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全镇党员干部实现“三个明显”和“三个更加”,即使工作作风建设明显好转,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升,服务发展意识明显增加;使基础业务更加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力度更加增强,勤政廉政意识更加提高;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和谐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助推全镇跨越发展。在原有的机制、体制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考核体系和方法,要形成更加明确的工作导向,全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全面激发争创一流干劲,要不断健全督查考核制度,推进工作有力落实,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全力打造高效、廉洁、服务政府形象,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全力激发“自我加压、跨越赶超”的昂扬斗志,要牢固确立“四没有”理念,即: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率;没有胆识就没有跨越。该镇进一步完善责任传递、压力传导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条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考核奖惩,推行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年计划、周通报、月考核、季兑现制。通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来狠抓工作落实,为各项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和各项目标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强保障。
五、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新袁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
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要做到总揽全局有驾驭力,团结统一有战斗力,科学决策有号召力,敢想敢干有创新力,富民强镇有带动力,廉洁奉公有凝聚力。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贡献论英雄,看实绩用干部,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怕担风险的思想,同时要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特别要选好用好能够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村支部书记,要积极探索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要不断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防腐拒变能力,认真纠正不正之风,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心竭力为群众办事,真正做到善解民意、善待百姓,要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全镇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胸怀全局,放眼未来,紧紧围绕全镇发展大局,凝心聚力、共创大业,要在全镇形成齐心协力求发展、合力奋斗兴新袁的良好氛围,如期超额实现“十二五”目标,开创“十二五”辉煌,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苦干实干不争论,聚精会神抓落实,要着力解决全镇党员干部在党性修养、责任意思、发展能力、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关爱民生,和谐发展,要牢固树立“成功源于责任、失败始于懈怠”的工作理念,要大力弘扬“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责任文化,要争当先锋作表率,争先创优促发展,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和谐力、提升企业单键力和群众满意度,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助推新袁跨越发展,为新袁实现更大跨越、争当“跨入全国百强,建成全面小康”排头兵而不懈奋斗!

⑧ 什么是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概括为“八个一”:
一是情况在一线掌握,就是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准确掌握做决策、定思路、抓落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决策在一线形成,就是要在上联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这根“天线”的同时,下接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和群众所需所盼这一“地气”,使决策更加科学、可行、有效;
三是问题在一线解决,就是要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影响转型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一线,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是作风在一线转变,就是要通过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力戒官僚主义、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良习气,养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吃苦耐劳、攻坚克难,清正廉洁、服务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
五是感情在一线培养,就是要通过与群众零距离的接触,培养亲民爱民的鱼水情怀,融洽干部群众的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六是能力在一线锤炼,就是要通过拜群众为师,在实践中磨炼,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破解工作难题的本领;
七是政绩在一线检验,就是做工作、办事情的绩效究竟如何,要让实践来检验,让群众得实惠,由人民来评判;
八是形象在一线树立,就是要通过深入一线,深入现场,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树立新时期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⑨ 凝心聚力促发展爱岗敬业铸辉煌征文

犹记得,学实活动启动伊始,上海正遭遇前所未遇的国际金融风暴。上海科学发展,路如何走?

为了共同的目标,全市上下迅即行动起来。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和联系点开展调研。各部委办局党员领导干部也纷纷与基层联动,一线听取意见建议。“发展转型不急”、“率先改革吃亏”、“自主创新乏力”、“保障民生艰难”……在一场场上下互动的征求意见会、解放思想讨论会上,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观念被一一剖析。

“越是经济面临困难,越是在发展关键阶段,越要用科学发展观导航。”广大党员干部深切认识到:科学发展,全市上下一盘棋。唯有凭借奋勇前行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勇气,才能实现保增长、保民生。

有了共识,全市“步调”更趋一致:

在东北部杨浦,“一线工作法”从社区拓展至企业,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走企业、访工厂,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一线排摸出阻碍城区建设发展的9大瓶颈,涉及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旧区改造等。9大瓶颈难题,细化为21个重点工作项目,在全区公布,由相关职能部门“摘牌”,进行责任签约,接受全程专项考核。

几乎不谋而合,地处西南部的闵行,启动“三联四会”制度,从区委委员到街镇党委委员,再到普通党代表,分别“对口”联系党代表和党员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走千家、访万户,将脚步沉下去,将问题带上来……

学实活动中,自上而下的联动贯穿始终。不仅如此,市委还将一、二批整改落实“回头看”,分别安排在二、三批整改落实阶段进行:将一、二批学实活动成果落实到二、三批学实活动单位;同时,将二、三批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纳入一、二批整改落实“回头看”。

合力解决现实突出问题

辞旧迎新之际,卢湾115街坊(东块)居民迎来新希望:

期盼了多年的旧里改造终于启动。“相信政策阳光到底,所以没什么好犹豫的。”“征询制”和“数砖头加套型托底”动迁新机制,让签约首日的数字一路跃升。

动迁新政落地,得益于学识活动中市建交委和卢湾区签订的扩大学实活动成果的合作协议。这份合作协议还明确在重大工程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等五方面相互支持、合作。

“破解难题,需主动跨前一步,打破区域、行业和部门界限。”市、区部门领导感悟深刻。事实上,无论是应对危机、筹办世博,还是保民生、惠百姓,联动互动都能让难题破解提速增效——

去年下半年起,3G基站在市委大院和市政府大楼先后竖起。紧随其后,全市30余幢机关大楼、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向3G基站建设开了“绿灯”。

推进3G、尤其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和网络发展,是提高上海信息化水平、带动形成产业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但在沪几家电信运营商都反映,基站建设难。为此,市发改委、市建交委、市规土局等多个部门联动,制订长效管理机制,使基站建设不再难;

在世博主场馆所在地,浦东与世博局深度“互动”。多次对接后,一套规范的工作对接机制逐渐成熟:包括共同推进世博园区周边配套工程、迎世博环境整治等。对接层面亦从区委、区政府,一直深入到街道和居民小区。与世博局的频繁对接,让浦东新区领导深感 “对接工作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致”;同样,长江隧桥开通后,群众呼吁:申崇线只能抵达崇明东部陈家镇,到县城仍要换乘其它岛内公交,甚为不便。市、区交通管理部门立即联手解题,不出一个月,申崇定班线开通运营,一辆公交车就能从南门直达市区。

“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它涉及面广、形成原因复杂,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往往难以解决。”学实活动中,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交叉行动,界限逐渐打破,合力渐趋形成。

阅读全文

与一线工作法优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