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果整理
重庆市农用抄地分等成果按照《农袭用地分等成果要求细则》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技术简报》(第 25 期)要求,分类进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数据整理
数据表格成果要齐全,字段格式必须统一,按照相关要求填写。
(二)图件整理
包括县级和市级图件整理,图件成果要完备;图上各类线状地物、权属界线要齐全;等别色标由低到高要符合识图习惯;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坐标系统、制图时间和单位等要素要齐全。
(三)文字整理
文字报告包括技术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应用报告、成果分析报告等;文字报告格式严格按照成果要求统一编写。
图2-8 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
重庆市农用地分等项目最终生成成果图 800 余幅,完成各类文字报告 150 余篇、数据汇编7000 多张,开发了重庆市农用地等、级、价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样地法分等探索研究,建立了全国首个标准样地体系,编辑出版的《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研究》获得 2006 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㈡ 成果表达
应用于矿产预测的区域地球化学解释成果,主要包括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和异常解释文字说明(报告)及有关插图。
一、编制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图4-3)
图4-3赣东北地区地球化学推断断裂岩体示意图
该成果图的编制主要是根据成矿元素、伴生元素、造岩元素的分布规律,元素组合特征,在研究已知地质、构造元素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未知地区地质构造的推断工作。例如:
(1)应用Ni、Cr、Co、V、Ti、Fe、Mn等铁族元素的组合富集规律,推断基性、超基性岩、玄武岩和太古代、元古代绿岩分布区。
(2)应用Ca、Sr、B、At等造岩元素的组合富集规律,推断碳酸岩和钙碱性花岗岩分布区。
(3)应用Th、La、Rb、Zr等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推断海西期、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区。
(4)应用Be、Li、Y等稀有元素的富集,推断钾长石花岗岩和燕山期偏酸性花岗岩分布区。
(5)应用B、P、F等岩浆射气元素的富集规律,推断断裂带和构造岩浆带分布区。
(6)应用W、Sn、Bi、Mo等高温成矿元素富集规律,推断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和中酸性脉岩发育区(包括已知的矿化带)。
(7)应用Cu、Pb、Zn、Cd等成矿元素的富集规律,推断断裂带,脉岩及火山岩发育区(包括已知矿化带)。
(8)应用Au、Ag、As、Sb、Hg等成矿元素的富集规律,推断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发育地区(包括已知矿化带)。
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主要根据以上各元素组合特征和规律,提取区域地球化学主要元素异常特征线(或轴线)表达地质、构造意义。据实践经验大致有3种情况:①反映大断裂或区域性断裂构造的特征线,多数是地球化学异常组的界线;②反映控制异常分布规律的特征线,多是地球化学富集区或异常轴线;③反映控制矿床分布的特征线,多是已知矿异常的轴线。后两种除相当部分是断裂带,韧性剪切带外,还有各种侵入体接触带及某些地球化学专属性强的岩体、岩脉或岩性段。在解释的基础上,以地球化学异常区(带)的界线为格架,绘制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以简化的地质矿产图为底图,把那些与地质上已知的地质构造吻合或基本吻合的“特征线”用实线表示,不吻合或根据地球化学特征推断的“构造”、“岩体”等用虚线表示,可用不同颜色线表示主要反映地质构造的不同元素或元素组合。
二、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图4-4)
图4-2赣东北地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示意)
该成果图是矿产预测的主要基础图件,主要根据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组合异常,在研究已知不同类型的矿区(带)、矿田、矿床模式的元素组合特征基础上,推断未知区的矿产地。例如:
(1)依据Cu、Mo、Au、Ag、Se、W、Bi、As、Sb、Pb、Zn等成矿和伴生元素的富集规律和元素组合、元素分带特征,推断斑岩型Cu矿。
(2)依据Cu、Ag、Au、Mo、W、Sn、Bi、As、Sb、Hg、Zn、Pb等成矿和伴生元素富集规律及分带特征,推断矽卡岩型Cu矿。
(3)依据Cu、Zn、Pb、Ag、Cd、As、Mo、Sb、Hg、Au、Ba等成矿和伴生元素富集规律及组合特征推断海相火山岩型Cu、Zn矿。
(4)依据Cu、Ni、Co、Ag(Au)、B、Ba、As、Cr等成矿和伴生元素富集规律及组合特征,推断Cu、Ni矿。
(5)依据Ag、Au、As、Sb、Bi、Hg、Cu、Pb、Zn等成矿和伴生元素富集规律及组合特征,推断不同类型Ag(Au)矿。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主要依据各种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吻合程度,组合规律,绘制各元素异常等值线图。在综合异常上反映的主要是矿产信息和部分岩体,地层信息。据实践经验可分4种情况:①反映矿化区(带)、隐伏矿带、矿田异常,这类异常一般面积较大,元素组合复杂,异常强度中等或很弱,强异常的浓集中心不明显;②反映矿田、矿床的综合异常,一般面积不大,异常强度大,元素组合好,主成矿元素浓集中心显著,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往往有明显的浓度分带;③反映矿化点的异常,一般元素组合不好,异常强度弱,有少数强异常点(Au矿除外);④反映岩体、地层、构造的综合异常,一般特征元素比较明显,异常强度较均匀,元素异常分布范围与岩体、地层边界较吻合。
综合异常图的绘制可采用面色或不同颜色等值线,以简化的地质矿产图为底图。绘制等值线图的成图元素数量不能太多,一般3~5种为宜,主成矿元素的等值线颜色和线条要突出。
参考文献
[1]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1997.物探化探异常优选和查证(培训教材)
[2]任天祥等.1998.区域化探异常筛选与查证的方法技术.北京:地质出版社
[3]向运川.2001.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㈢ 成果图件
(一)基础地质因子
1)1∶100万第四纪遥感地质图。
2)1∶100万遥感地貌类型图。
(二)环境地质因子
1.环境地质因子分布现状图件
荒漠化:
1)1975年MSS基准数据1∶100万荒漠化(沙质荒漠化、盐碱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分布现状图。
2)第一监测周期数据1∶100万荒漠化(沙质荒漠化、盐碱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石漠化)分布现状图。
3)第二监测周期数据1∶100万荒漠化(沙质荒漠化、盐碱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石漠化)分布现状图。
石漠化:
1)1975年MSS基准数据1∶100万石漠化分布现状图。
2)第一监测监测周期数据1∶100万石漠化分布现状图。
3)第二监测周期数据1∶100万石漠化分布现状图。
河流湖泊、湿地:
1)1975年MSS基准数据1∶100万河流湖泊、湿地分布现状图。
2)第一监测周期数据1∶100万河流湖泊、湿地分布现状图。
3)第二监测周期数据1∶100万河流湖泊、湿地分布现状图。
2.环境地质因子动态变迁图
荒漠化:
1)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第一监测周期数据对比,形成第一监测时段1∶100万荒漠化(沙质荒漠化、盐碱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石漠化)动态变迁图。
2)第一监测周期与第二监测周期数据对比,形成第二监测时段1∶100万荒漠化(沙质荒漠化、盐碱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石漠化)动态变迁图。
3)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末次监测周期数据对比,形成全监测时段1∶100万荒漠化(沙质荒漠化、盐碱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石漠化)动态变迁图。
石漠化:
1)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第一监测周期数据对比,形成第一监测时段1∶100万石漠化动态变迁图。
2)第一监测周期与第二监测周期数据对比,形成第二监测时段1∶100万石漠化动态变迁图。
3)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末次监测周期数据对比,形成全监测时段1∶100万石漠化动态变迁图。
河流湖泊、湿地:
1)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第一监测周期数据对比,形成第一监测时段,1∶100万河流湖泊、湿地动态迁图。
2)第一监测周期与第二监测周期数据对比,形成第二监测时段1∶100万河流湖泊、湿地动态变迁图。
3)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末次监测周期数据对比,形成全监测时段1∶100万河流湖泊、湿地动态变迁图。
3.环境地质因子分布与动态变迁图
1)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第一监测周期、第二监测周期数据叠加,形成1∶100万现代冰川雪线分布与动态变迁图。
2)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第一监测周期、第二监测周期数据叠加,形成1∶100万海岸线分布与动态变迁图。
(三)社会经济因子图件
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第一监测周期、第二监测周期数据叠加,形成1∶100万城市扩展分布与动态变迁图。
(四)综合研究成果图件
1)全国1∶100万生态地质环境背景图。
2)全国1∶100万生态地质环境演变规律图。
3)全国1∶100万生态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图。
4)全国1∶100万生态地质环境分区图。
5)全国1∶100万生态地质环境治理建议图。
㈣ 农用地分等成果图(选图)
图附2-1 级东省农用地分等国家广自然质量等别示意图
附图2-2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利用等别示意图
附图2-3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经济等别示意图
附图2-4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省级自然质量等别示意图
附图2-5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省级利用等别示意图
附图2-6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省级经济等别示意图
附图2-7 广东省韶关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示意图
附图2-8 广东省韶关市农用地利用等别示意图
附图2-9 广东省韶关市农用地经济等别示意图
附图2-10 广东省肇庆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示意图
附图2-11 广东省肇庆市农用地利用等别示意图
附图2-12 广东省肇庆市农用地经济等别示意图
附图2-13 广东省兴宁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示意图
附图2-14 广东省兴宁市农用地利用等别示意图
附图2-15 广东省兴宁市农用地经济等别示意图
附图2-16 广东省潮安县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示意图
附图2-17 广东省潮安县农用地利用等别示意图
附图2-18 广东省潮安县农用地经济等别示意图
㈤ 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图片资料
WolframAlpha
即将推出的新型搜索引擎,可根据关键字直接返回答案!
北京时间3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史蒂芬·沃尔弗拉姆(StephenWolfram)近日撰文透露,他本人正着手开发一款新型互联网搜索引擎;按照既定计划,这款名为WolframAlpha的新型搜索引擎将于今年5月上线。
定于今年5月上线的新型搜索服务WolframAlpha(腾讯科技配图)
业界人士称,与其他新型搜索引擎项目一样,WolframAlpha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向美国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发起直接挑战。
沃尔弗拉姆称,目前WolframAlpha仍处于秘密研发阶段,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达100名以上。他透露,WolframAlpha的工作原理同谷歌网页搜索有着较大区别。在WolframAlpha服务中,用户在搜索框键入需要查询的问题后,该搜索引擎将直接向用户返回答案,而不是返回一大堆网页链接。
沃尔弗拉姆还向美国搜索引擎研究专家诺瓦·斯皮万克(NovaSpivack)透露了WolframAlpha的更多详情。斯皮万克认为,WolframAlpha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如果发展顺利,该搜索引擎将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谷歌搜索引擎发起挑战。
新型模式
斯皮万克认为,目前全球搜索引擎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谷歌为代表的网页搜索。即用户键入关键词后,搜索引擎将返回不同网页链接。二是维基网络(Wikipedia)搜索,即返回所查询词条的详细信息。三是美国语义搜索服务商Powerset的模式,即返回与查询要求相关的文档。
斯皮万克称,与上述三类搜索引擎模式所不同的是,WolframAlpha将利用专利性算法,进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料库。如此一来,用户在WolframAlpha中键入查询问题时,该搜索引擎将直接返回相应详细答案。同Powerset的语义搜索一样,用户也可在WolframAlpha当中键入符合语法意义的问题查询句子。
斯皮万克还透露,WolframAlpha将向外部开发者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换句话说,外部开发者将可以在WolframAlpha基础上组建更有针对性的搜索服务。
业界人士称,就沃尔弗拉姆已披露的信息看,WolframAlpha应该会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然而其性能究竟如何,还得等到今年5月才能见分晓。
㈥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50张神奇照片(超高清)
描述:1.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 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 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 据说,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可以和别人一起看,测试下,一般不同人同时看这张图的感觉都会不太一样的,真的很神奇。
图片:
描述:18.传说在图中有9个心!
图片:
描述:19.铁轨桥上的事故:两列火车会相撞吗?
图片:
描述:20.圣.乔治和龙:你能既找到圣.乔治的肖像又找到他杀死龙的图画吗?
图片:
描述:21.不可能的鸟笼:佛来芒斯艺术家琼斯.德.梅为这些鹦鹉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鸟笼
图片:
描述:22.折叠的棋盘:你从上面还是从下面看到棋盘呢?
图片:
描述:23.人类居住环境:树在屋里还是屋外?
图片:
描述:24.走一走这个奇怪的楼梯,会发生什么?最低一级和最高一级台阶分别在哪儿
图片:
描述:25.盯住中间的黑点,周围的五彩色团会慢慢消失的.
图片:
描述:26.哇,好多熊熊.你能看见好多熊熊吗?
图片:
描述:27.中间的表面到底是地面,还是天花板?
图的上部分,是地面。看图的下部分,是天花板(西班牙大师的杰作)
图片:
描述:28.仔细看,红色的表面既可以看做是朝上的,也可以看做是朝下的
图片:
描述:29.波涛荡漾:前后伸伸头,左右挪挪.
图片:
描述:30.里面有一个人.你能看懂这幅诡异的画面吗?照片没被改变.
图片:
描述:31.亲吻的情侣幻觉:这幅虚幻的亲吻由美国艺术家杰里.唐恩创.
图片:
描述:32.人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呢?
图片:
描述:33.爱因斯坦神奇测试近视图
图片:
描述:35.下面的图究竟是骷髅还是两个美女?
图片:
描述:37.看到了什么?湖中一个人在划船,湖中有一条大鱼,湖边有一棵大树?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头?还是一群人?
图片:
描述:38.看到什么了?树还有呢?有没看到婴儿啊
图片:
描述:39.一眼看出图中几个头像
图片:
描述:40.你知道周围有多少老人在朝他微笑吗
图片:
描述:41.你看到很多鹰的头像,你又能看到中间骑马的印第安人吗?
图片:
描述:42.看清楚咯,下面的图片有一个裸体女子哦
图片:
描述:43.你看出雪山上有多少神秘的头像?
图片:
描述:44.鸽子组成的“love”隐藏其中
图片:
描述:45.你能看出两个互相拥吻的情侣?
图片:
描述:46.下面的线是弯曲的吗?它们实际上是平行的
图片:
描述.47,你能看出下面是一个标准的圆吗?
图片:
㈦ 油气层对比成果图的编制和应用
目前,油田上使用的能反映油气层平面和纵向分布图件主要有小层平面图、油气层剖面图及油气层栅状图。
1. 小层 (单层) 平面图
小层 (单层) 平面图又叫连通体平面图,是表示小层或单层内砂层、油气水平面分布范围及其有效厚度、渗透率变化的图件,如图2-17所示。
小层 (单层) 平面图是根据小层 (单层) 对比数据表编绘而成的,其基本步骤如下:
(1) 根据作图要求,选择合适比例尺 (一般为1:1万) 的构造井位图 (采用小层顶面构造图、或者采用油层组或砂层组顶面构造图),确定绘图范围。
(2) 根据小层(单层) 对比数据表将各井编图的小层 (单层) 的渗透率、有效厚度、砂层厚度标注于相应井位旁。形式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当储层物性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简化形式: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3) 确定砂层尖灭线及有效厚度零线。一般情况下,在砂层发育井与砂层尖灭井间的1/2处勾绘出砂层尖灭线,在有效厚度井与砂层尖灭井之间距砂层尖灭线1/3处勾绘有效厚度零线,在有油层的井与干层的井之间1/2处勾绘有效厚度零线,油水界线勾绘在有油层的井与水层的井的1/2处或通过油水同层井点。断层线、注水井注水切割线为自然界线。分布于油水过渡带内的井,若油层为一类有效厚度,则有效厚度零线交于外油水边界,若为二类有效厚度,则有效厚度零线交于内油水边界。
(4) 勾绘等值线。按三角网法,根据小层 (单层) 渗透率的大小,确定渗透率间距,内插渗透率等值线;根据小层 (单层) 有效厚度的大小,确定有效厚度间距,内插有效厚度等值线。
(5) 对渗透率分区染色。为了突出渗透率的变化,在图上可按不同的颜色,对高、中、低渗透区染色。
当井较多时,(4) (5) 内容不标示在小层平面图,否则图面内容太多,不易读图。如有必要,可另外编制渗透率和有效厚度等值图。
图2-17 小层(单层) 平面图
2. 油气层剖面图
油气层剖面图是油田上沿某一方向的油气层对比图,它反映了油气层与上下层的连通情况及延伸情况等。它与油气藏剖面图的区别在于不反映构造形态 (图2-18)。
油气层剖面图是根据单井油气层划分与对比数据表等资料编制而成的,一般以油(砂) 层组为绘图单元。其基本绘图步骤为:
(1) 选择剖面方向。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绘制的油气层剖面图可平行或垂直于构造轴线,或按井排编绘。
(2) 确定剖面结构。绘制时,首先画一水平线,如图2-18所示的AB线,将井身依照井间距离按比例垂直画出,标明井号,其次将某一层位拉平作为基线,注明井深。根据单井油气层划分与对比数据表的砂层井段数据按比例画在井身上。
(3) 标注其他数据。根据单井油气层划分与对比数据表的小层 (单层) 号、有效厚度、渗透率等数据标注在相应的各井小层旁,并注明射孔井段。
(4) 连接小层 (单层) 对比线。将各井相同小层 (单层) 顶、底连接起来,对有效厚度层、非有效厚度的砂层分别用不同的多边形进行圈定。
(5) 确定小层 (单层) 性质侧向延伸范围。根据各井小层 (单层) 的综合解释结论,确定各小层 (单层) 的油、气、水、干的侧向分布范围,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充填。
图2-18 油气层剖面图
3. 油气层栅状图
油气层栅状图又叫油气层连通图,它是由小层平面图和油气层剖面图综合组成的立体图。它能清楚地反映油气层在各个方向上的油气层厚度、油气层物性、层间连通情况。
在油田开发工作中,一般以开发层系为单元进行编图,其编制步骤如下:
(1) 编制小层连通数据表。油气层连通图应综合反应各个小层的连通状况,所以首先应根据油气层的对比结果,编制井组小层连通数据表(表2-6)。
表2-6 ××油田××区21井组小层连通数据表
表中小层号都是各井的 “自然分段” 的层号,对合并的 “自然小层”,不需要进行劈分。对连通的井层,需填入连通小层号;对不连通的井层,需注明尖灭或断失。
(2) 选择作图比例尺。纵、横比例尺应视研究目的和编图区的范围及小层厚度而定。若单层太薄,为使图幅清晰,可适当放大纵比例尺。
(3) 绘制井位图。若平面井点分布不匀,可将密集井疏散开,常用的方法是用等度投影法将直角坐标改成菱形坐标网。如图2-19左为直角坐标井点的分布情况,当等度投影后则变换为如图右的分布情况。
图2-19 等度投影后直角坐标上点位分布情况
(4) 绘制各井的层柱。按所确定的纵比例尺,在井位点旁绘该井层柱,按深度标出各小层的顶、底界线,将小层号、砂层厚度、有效厚度、渗透率等数据注于图上,并标注射孔井段 (图2-20)。
(5) 连接井间小层对比线。连线不宜太多,一般按左右连线,连线相遇即断开以避免交错。
(6) 确定小层性质侧向延伸范围。根据各井小层的综合解释结论,确定各小层的油、气、水、干的侧向分布范围,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充填。
图2-20 油气层连通图 (据杨寿山,1978)
㈧ 成果图形展示
资源评价的结果,除了用资源量数据表来表达外,一种重要的展示方式就是用图形来表达。图5-73展示的是系统在GIS地图上绘制各盆地的油资源量,图5-74展示的是系统在GIS地图上绘制各盆地的气资源量。
图5-72 成果数据查询统计
图5-73 成果图形展示——油资源量图
图5-74 成果图形展示——天然气资源量图
㈨ 下图是中西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B 解析来 分 析: 由题中的中国、西源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代科技并非一直领先,排除A;公元前后中国科技并非最高峰,排除C;公元前后道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缓慢,有所下降,但并非停滞,排除D。故本题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㈩ 中西科技成果比较 问题:(10分)(1)根据图示,指出3世纪以来中西方在科技发展史上的不同趋势。(2分)(
(1)不同趋势:15世纪为转折点,中国从领先到落后,西方从落后到领先。(写出转折点15世纪1分,中西不同趋势1分)
(2)本题评分要求:能从中国与西方且选择两个时期进行全面分析,各得4分,共8分;不能较全面的或仅从一个时期分析,酌情给分或不得分。 参考:中国:15世纪以前,中国国家统一,政局长期稳定;生产力发展,农耕文明发达;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教育和科举的发展;对外开放等。15世纪以后: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统治;闭关锁国。西方:中世纪封建割据、神学束缚等。15世纪以来,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思想的解放等促进了近代科技的兴起。) 与成果对比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