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控制测量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应遵循怎样的作业程序
控制测量主要内容包括:现场踏勘、布网方案设计、选点埋桩、现场观测及数据采集、数据后处理及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等。
它应遵循的作业程序:先控制后碎步,先整体后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控制测量对测绘地形图的控制作用如下:地形图是分幅测绘的,它要求测制的各幅地形图,必须无漏洞、无重叠和无歪曲地互相拼接成一个整体,并具有相同的精度。
如果在工程建设区建立了统一的平面控制网,精密地测定网中各控制点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就可以在实地上准确找到各个图幅的位置,因而分幅独立测图时,各相邻图幅之间就不会出现漏洞、重叠和歪曲。
(1)控制测量的最终成果扩展阅读:
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用于控制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2、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3、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4、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5、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❷ 基础控制测量技术总结与成果
基础控制测量应提交的成果包括:基础控制点展点图、控制点点之记GPS观测手簿、测距高程导线记录手簿、GPS平差手簿、水准网图、水准路线图、水准平差手簿、控制点点之记、控制点成果表。
(一)原始观测成果
基础控制包括平面和高程两部分。平面测量首级控制采用GPS方法完成,需要有原始的观测手簿。对于有些地区控制点齐全,也不能拿到点就用,必须经过检查,因为矿区经常发生采空下沉造成控制点移位。而GPS在使用两个起始点时是不能发现控制点错误的。要向矿区引入控制点必须保证起始点正确,即使是刚完成的C级点也需要重新联网观测。要留下检查的证据就必须有观测记录。记录手簿的格式经过补充后能满足各种仪器使用。控制点的高程新测主要4种方法,水准法、测距高程导线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和GPS高程拟合法,水准和高程导线记录格式已有,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和GPS高程拟合使用GPS记录手簿。
(二)计算手簿
GPS平差后必须有平差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基线解算、各种检验、无约束平差(WGS-84坐标、基线分量改正数及精度信息)、约束平差(1980西安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角、转换参数及精度信息)。水准网平差只提交平差手簿和最终高程点的成果及各点的高程中误差。使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要求提供测绘局盖章的原件。
(三)最终成果
首级控制完成后应提交控制点成果表和展点图。以便检查控制点的密度、精度及是否可以作为向矿区引入控制点的依据。为了以后别人使用方便,必须提交基础控制点的点之记。在没有补充控制点的情况下,使用原控制网的同时使用原点之记,不必重做,如有错误则做相应改正。
(四)矿区控制点
基础控制点联测完成后需要向矿区引入控制点,要求是一个测区点号不得重号,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淆。使用RTK引入的提交控制点坐标,使用快速静态引入的提供与基础控制一样的所有成果,使用全站仪引入的应提交测距高程手簿。控制点的展点位置放在开拓工程平面图上。
❸ 地籍测量最后成果为哪几种形式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有关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图示汇于图上的技术性工作。
❹ 控制测量问题
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导线点间要求通视,还要求点间距离大致相等,使得控制点布设不易,这一点在南方多山植被繁茂之地尤其严重; 2、导线测量工作量大,难度大。有时需要进行往返测量,且每一站的精度要求高,另外,并不是每一站测量结果都合格了,总的成果就合格,有时候在最后才知道测量误差过大,不得不重新测量; 3、三连架法测量,需要多个三脚架、棱镜、基座,部件多,需要多人配合,对团队合作要求高; 4、转折角和联测角的测量要求不同,联测角要十分注意; 5、在简易平差中,测距、测角和坐标分别平差,从理论上,不是绝对严密的。
❺ 控制测量的作用
控制测量的作用是限制测量误差累积。
控制测量是指在测区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作为各种测量的基础。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对于地形测图,等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以保证所测地形图能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工程测量,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依据。
控制测量的特点: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一般分别单独布设,也可以布设成三维控制网。控制测量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与其垂直的铅锤线是外业的基准线。
由于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故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没有褶皱、无棱角的连续封闭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控制测量
❻ 简述控制测量的发展趋势答案
先整体、后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有足够的精度、密度和统一的规格。书上说的哈。
❼ 测量成果如何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的内容有:一、室内外检查。
(1)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①测量控制版网的布设和标志埋设权是否符合要求;②各种观测记录和计算是否准确;③各类控制点的测量方法、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④提交资料是否完整。
(2)房产调查成果的检查。①房产调查要素的内容填写是否齐全正确;②房屋权属示意图上的房屋权属界限、四墙归属和一些符号等是否与房产图的一致。
(3)房产要素测量成果的检查。①测量方法、计算、成果是否准确;②测量要素是否齐全,对地物的取舍是否合理。
(4)房产图的检查。①比例尺是否满足要求;②房产要素的表达是否齐全准确;③图面精度与图边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5)面积测算的检查。①房产面积的计算是否准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②用地面积的测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③共有共用面积的测算和摊分是否准确和合理。
二、成果验收:(1)产品成果最终的验收工作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验收工作结束后要写出检查报告和验收书。
(2)各级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并突出处理意见。
(3)上交成果验收内容。
(4)成果质量的评定。
❽ 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施工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按照该工程所使用的测量规范要求:
把业主交桩控制点通过测量角度、距离和高差引入施工场地,满足施工时所用控制点与交桩控制点的坐标系统统一,同时具有一定的相对精度要求。其关键在于各项限差的确定、控制点的埋设、控制网网型的选择、现场观察平差与控制网的优化。
工程建设区域
以必要的精度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建立起工程控制网,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的依据,这项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工程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部分,前者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后者是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控制测量在工程建设三个阶段中的具体任务是:在勘测设计阶段建立测图控制网,作为各种大比例尺测图的依据;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测量的依据;在营运阶段建立变形观测控制网,作为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依据。
❾ 在工程测量中,为了减少误差、保证最终成果的正确性,应在审核起始依据与实测校核两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工程测量的前提:在有已知条件下进行测量工作。
1、首先应有设计提供的控制点成果回表,有的还有设计控制答点成果图及点位精度。
2、现场找到设计控制点进行测量:有2个控制点的可检测点间平距及高差进行较核;有3个及以上的可以用三角网(三角锁)、导线等形式进行检核(固定条件及限差要求)。
3、如检核后发现误差超限,可检查实测中:仪器是否设置正确,操作是否正确,点位是否位移,并及时与控制点提供单位联系共检。对有多个已知点,只发现一个点位有较大偏差的可视为该点位移,弃用该点而使用其它几点。
4、对两端有控制点的可按符合导线方式进行检核,对只一端有控制点的可按闭合导线进行检核。
5、测量各项指标应符合相关规范:测回数、测回较差、测角中误差、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