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客观评价一家企业的经营成果
1、首先看这家企业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脱离发展阶段的评价往往不够公允;
2、用常用专的经济指标进行属分析,注意主指标和辅助指标的配合使用;不能一味地看重销售量,还要看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等;
3、透过指标看问题,比如资产负债率,指标评分是越低越好,但很低了就好吗?显然不是,也可能说明企业的融资渠道窄,怎么样想法拓展融资渠道;
4、分析资产使用效率要抓住重点,不是越全面越好,而是引起管理者注意和可操作。比如库存周转率,很多管理者有感觉;不良资产率涉及资产面太广,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除非企业资产管理很成熟了,一般不要去涉及,因为起不到作用。
Ⅱ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有哪些
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应企业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反应企业经营成果。一、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收入、费用和利润:
Ⅲ 请问什么是经营成果分析表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指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
按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按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间,可以分为年度会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月度会计报表,简称为年报,中报,季报,月报;
按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可以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内部会计报表;
按会计报表的编制单位,可以分为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
按会计报表是否反映子公司的情况,可以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为它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经济决策所必须的有用信息,其作用主要在于:
(1)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2)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依据。
(3)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介绍:
会计报表是企业、单位会计部门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除资产负债表外,还有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支出明细表。
会计报表按编制时间可分为月报表、季报表、半年报表和年报表。
会计报表按报送对象不同,可分为对内报表和对外报表。
阅读会计报表的要点提示:
在阅读会计报表时,投资者对重要的会计报表项目应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阅读,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对于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有重要作用。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速动资产(流动资产扣除待摊费用、存货、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现金类资产在速动资产中的比重分别反映了企业资产的长期、短期和即期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表明企业有不受流动负债影响的自有流动资金;如果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则表明企业缺少自有的可流动资金,其生产经营活动可能会受到短期内偿还流动负债的压力影响。而资产负债的比例可以看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较高,特别是大于70%时,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高。
(1)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应阅读会计报表附注中坏账计提的会计政策和分析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账龄,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情况。一般情况下账龄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如果相应的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不高又没有合理解释的话,则说明企业对应收款坏账的估计不足。另外可以比较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的关系,当应收账款增长率大幅度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时,应特别注意应收账款的收现性,及是否有虚增资产和利润之嫌,尤其应关注来自于关联方交易的应收账款的增长。而对于其他应收款,应关注其款项性质,是否存在违规拆借资金、因承担担保责任而支付的担保代偿款及挂账费用等。
(2)预付账款
阅读会计报表附注中的账龄分析,对于账龄在1年以上的大额未收回的预付账款,应关注其是否为真正的采购预付款以及是否有合理的解释,以此来判断是否是以预付的名义而支付的其他款项。
(3)投资
根据规定,短期投资以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计量,长期投资以账面价值与预计可收回金额孰低原则计量。在阅读报表时,应关注投资的分类,并结合投资收益的阅读,来分析各项投资的收益情况和投资的质量,特别应关注是否有委托理财。
(4)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以及递延税款借项
上述各项并非真正的资产,而是一项递延费用,如果所占金额大、比重大表明该企业的资产质量差。
(5)固定资产(包括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金额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需特别关注是否有被抵押、冻结的资产。如果金额巨大,此时还应结合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等情况来判断一旦发生被处置情况时,将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6)借款与利息费用
如果利息费用相对于借款呈现大幅下降,应关注公司是否存在通过将利息费用资本化的手段,来达到降低利息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2、利润表
利润表综合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获利能力。其中营业收入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对外提供劳务而获得的新的资产。营业费用(包括销售成本)是企业为获得营业收入而使用各种财物或服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对一般公司来说,销售收入是公司最重要的营业收入来源,直接反映了该企业主要生产经营的规模、获利情况和持续性的发展趋势等。在分析主营业务利润时还应结合同行业的毛利率水平。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非主营业务(投资性公司除外),如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如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处置股权收益等,则说明企业的持续性的经营和获利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3、现金流量表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阅读,可以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质量。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落后于净利润时,可能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低,资金周转不畅,收益质量不佳。
4、会计报表附表
附表是相对于主表而言的,是对主表的补充和说明,前三项即是会计报表的主表。附表是对主表的补充和说明,因此也可以分为三类——资产负债表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综合:分部报表
5、会计报表附注
除了阅读与会计报表项目相关的附注以外,也应该关注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其他重要事项。通过阅读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利用上述变更和更正来调节利润的情况。通过分析或有事项、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来判断其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并通过关注关联交易来判断企业的独立盈利能力。
Ⅳ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是什么
c利润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损益表就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最后一项:净利润!
Ⅳ 什么是商品经营成果影响因素有哪些
即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回和。影响因素有:原材答料与商品质量的关系、生产过程与商品质量的关系、流通过程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销售服务对商品质量的影响、消费过程对商品质量的影响、社会伦理道德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而且在同一时期,因地点、地域、消费对象不同,对商品的要求也不一样;消费者职业、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宗教信仰、文化修养、心理爱好等不同,对质量要求也不同。
Ⅵ 财务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区别有谁知道
会计书有啊,资产,负债,所有制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经营成果的
,说白了财务成果就是看你公司有没有钱,而经营成果是看你一段时间有没有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