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的档案馆地址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成科路8号
㈡ 王黎的科技成果
在电气化铁路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取得国内本行业特别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①“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排名第一),它采用光电反射式传感器检测接触导线拉出值,空气隔离的光电信号传输系统实现高低电压隔离的信号传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装置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000年发明专利,200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铁道部机务系统重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已在全国10个电气化铁路局、50多个机务段推广应用200台次,运行线路覆盖全国电气化里程98%以上,安装车型包括国内运营的各类电力机车,四川电视台“科海星空”栏目和中央二台做了专题报道。
②“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排名第一),可在电气化铁路发生恶性弓网故障时实现快速自动降弓,最大程度地保护接触网和受电弓,鉴定意见“……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作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根据铁道部要求2001年起在全部新造机车和既有机车上加装,目前已在全路8个电气化铁路局和7个电力机车工厂安装运用2048套,其中,既有机车(郑州、北京、成都、昆明、柳州、上海铁路局、广铁集团等)共1466套,新造机车(株洲、大同、大连、资阳)556套,大修机车26套,为保障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③“内燃、电力机车通用电线路检测仪”,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1年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川科鉴[2001]第327号,排名第一,2002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号:2002ED810019)。目前已在全路8个铁路局、40多个机务段运用120台,为机车状态修提供了技术参数。
④“机车入库受电弓及车顶状态检测装置”,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0J49),2001年通过铁道部技术评审。该装置采用了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光位置传感器检测滑板磨耗、光反射式传感器检测受电弓升降弓时间等,在电力机车入库,接触网不断电条件下自动检测受电弓及车顶状态的主要技术参数,代替目前断电、登车顶、目测等人工检测方法。已列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评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目前在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福州、柳州、广铁等铁路局等安装运用。
⑤“机车车辆轮对动态检测装置”是2002年铁道部项目,2003年9月通过铁道部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一),已在兰州铁路局投入运用,是国内唯一进入日常运用阶段的轮对动态检测装置,列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㈢ 四川省有哪些科技成果奖
9月14日,四川省科技厅科技奖励办公室在省科技厅网站上,对拟获得“四川省科技进版步奖”的220项科技成果发权出评审公告,广泛征求各界对该次评奖的意见和建议。
参评本次“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的220个科技成果项目中,将有13项成果获得一等奖,52项获二等奖,155项三等奖。
在这些参评项目中,有草坪种植、视网膜病变研究、直肠癌治疗研究、火车动力学研究、新式挖掘机、名茶品质研究、玉米杂交等项目涵盖了物理、生物、化学等几乎所有学科,具有涵盖面广的特点。
此次拟获奖项目中,大学科研机构、各种研究院所仍然是科研项目的主力,其中仅涉及四川大学就有20多项成果。
企业科研力量正在逐步壮大。在220项成果中,几乎全部科研成果都是由科研人员联合开发。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已经开始成为科学研究成功的必由之路。
㈣ 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公共服务平台的介绍
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公共服务平台是在四川省科技厅领导下,依托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充分利用其全省科技成果登记机构资源,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广泛集成全省科技成果信息资源与服务而建立的一个面向终端用户、统一服务界面的信息共享平台。
㈤ 四川省科技厅的科技计划
省级科技计划1、科技攻关计划(该计划始于1981年)。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指令性计划,其宗旨是通过攻关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长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促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支持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不断提高我省经济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增强我省科学技术实力。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该计划始于1984年)。根据我省实际设立的指令性计划,其宗旨是建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四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具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着眼于科技发展的长远储备和高级人才的培养。
软科学研究计划(该计划始于1984年)。以决策科学化服务为目的,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选择方案的指令性科技计划。
火炬计划(该计划始于1986年)。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性计划,其宗旨是促进高科技成果商品化,高科技商品产业化和高科技产业国际化。
星火计划(该计划始于1986年)。是指导性科技开发计划,其宗旨是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引向农村,引导亿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重点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该计划始于1988年)。是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发新产品,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加强对产品开发的宏观指导和管理而制订的专项科技计划。 (该计划始于1994年)。是为培养和造就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为推动四川省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科技进步培养后备人才和创新团队。
㈥ 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实施细则属规范性文件吗是四川省科技厅制定的。
属于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内,地方性法规与部门容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规定的事项包括: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属于本行政区域具体行政管理的事项。
㈦ 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的介绍
四川抄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成袭立于1984年,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直属事业单位,是四川省和西南地区唯一的科技成果专业档案馆。我馆发挥自身独特的科技成果档案资源优势,集成社会各方优势资源,组织业务骨干组成专业队伍,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服务工作,曾经获国家档案局、省科技进步奖、省档案局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为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㈧ 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的工作职责
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档案馆自成立以来,在省科技厅领导下,致力于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提供科技成果登记和统计、技术合同登记和统计、科技成果收集和保管、科技成果信息的发掘、利用和转化等综合服务,并且承担了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四川省科技成果的登记和统计工作,颁发科技成果登记证书,经审查合格登记的科技成果,可以获得申报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基本资格,并优先推荐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编辑、出版、发行《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公报》,向省科技厅、国家科技成果网提供每年科技成果中各种数据的统计报表。
(2)承担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和统计工作。根据国家科技部《技术合同认定规划》及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合同进行认定登记;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及延伸服务,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撰写《四川省技术合同统计分析报告》,为科技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负责全省科技成果档案的收集、整理、编排、缩微、档案保存、库房管理等工作,并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4)通过各种方式发掘、交流、利用科技成果档案中的信息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知识流动,提高科技成果档案信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通过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科技成果资源,形成科技创新网络环境,面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服务。
㈨ 李加纳的科技成果
1、油菜优质高产育种的有关遗传规律研究,获199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2、油菜新品种杂油05示范推广,获1997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3、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选育研究,获200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4、甘蓝型黄籽油菜新材料的选育与研究,获200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5、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渝杂18”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获2000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6、黄籽羽衣甘蓝新材料研究与利用,获2006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第1完成人
7、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示范推广,获2006年度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第1完成人
8、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2005年6月通过重庆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1完成人
9、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调控研究,2000年3月通过四川省科委和重庆市科委共同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2完成人
10、甘蓝型油菜高蛋白材料“辐油一号”,1994年4月通过四川省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1完成人
11、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3号”,2004年1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油2005001),第3完成人
12、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2号”,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04022),第1完成人
13、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200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油2001005),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03024),第1完成人
14、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渝油19”,2001年1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2完成人
15、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渝杂18”,1998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1完成人
16、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渝油12”,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2完成人
17、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渝杂09”,1995年3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2完成人
18、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杂油05”,1994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2完成人
19、国家发明专利 “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调控方法”(专利号ZL200310110898.x),第2发明人
20、国家发明专利“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调控方法”(专利号ZL200310110899.4),第2发明人
㈩ 退休后获得的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对退休金有影响吗
没有影响,如果是退休前获得的科技成果三等奖,退休后退休金会增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