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仙平的获奖情况
[01] 《提升矿业人才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罗仙平、邓衍义、何锦龙、饶运章、李晓波),获2010年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02 《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运行模式研究》(刘小生、邓飞、罗仙平、唐敏康、曾振华),获2004年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03] 《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罗仙平、邱廷省、叶雪均、匡敬忠、陈江安),获2008年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04] 《从低品位含金硫化矿中综合回收硫金铁新技术研究》(江西理工大学、铜陵金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朝盛矿业有限公司 罗仙平、葛清海、严群、王方汉、苍大强、邱廷省、周晓文),获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05] 《从含金硫化矿中整体清洁回收硫金铁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江西理工大学、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江西朝盛矿业有限公司 罗仙平、刘方云、严群、葛清海、王方汉、周晓文、胡晨涛、苍大强、缪建成),获201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06] 《复杂难选铅锌矿石的清洁高效选矿新工艺研究》(四川省冶金研究所、南方冶金学院、四川会理锌矿有限责任公司 严志明、邱廷省、罗仙平、陈华强、邱允武、罗洪涛、廖晓东),获200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07] 《铅锌硫化矿高效选矿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江西理工大学、四川省会东铅锌矿、四川会理锌矿有限责任公司 邱廷省、罗仙平、陈卫华、陈华强、赵洪文、刘 韬),获2006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08] 《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电控优先浮选新技术研究》(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四川会理锌矿有限责任公司 严志明、罗仙平、陈华强、邱廷省、刘韬),获200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09]《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电控优先浮选新技术研究》(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四川会理锌矿有限责任公司 严志明、罗仙平、陈华强、邱廷省、刘韬、严群、冯再、罗洪涛、陈金花、何丽萍、廖晓东、余秀英),获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弱磁性矿石高效强磁选关键技术及装备》(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理工大学、马钢集团姑山矿业有限公司、鞍钢集团鞍山矿业有限公司、上海梅山矿业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钛业公司 熊大和、黄万抚、杨庆林、陈平、尤六亿、孟长春、曾文清、贺政权、刘向民、叶和江、李建中、叶雪均、李建设、曾晓燕、罗仙平、杨文龙),获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1] 《复杂多金属硫化矿磁化高效浮选及资源循环集成技术》(江西理工大学、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会理锌矿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邱廷省、罗仙平、陈嘉生、王泽群、方夕辉、匡敬忠、潘常甲、陈秀厅),获2009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2] 《含铁闪锌矿的难选铅锌矿石清洁选矿新技术研究》(江西理工大学、四川省会东铅锌矿 罗仙平、邱廷省、方夕辉、严群、陈卫华),获2004-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13] 2007年,被评为2007-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4] 2008年,入选“2008年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5] 2007年,入选首届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
[16] 2009年,获首届“赣州市青年科技奖”。
[17] 2009年5月4日,被授予“江西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18] 2009年6月,获“第六届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9] 2005年5月,指导的欧阳魁同学撰写的《难选铅锌矿石清洁选矿新工艺试验研究》获江西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 2008年毕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含铁闪锌矿的难选铅锌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工艺原理与应用》指导教师。
[21] 2008年毕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动力学研究》指导教师。
[22] 2009年毕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行为与表面吸附机理》指导教师。
[23] 2009年毕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土地渗滤系统去除生活污水总氮的试验研究》指导教师。
[24] 罗仙平教授入选教育部2010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名单。
[25] 罗仙平教授入选江西省2012年“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名单。
[26] 2013年荣获全国“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2.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什么意思
科技成果奖抄是一个统称,主要指各省人民政府或国家部委授予的科技奖项,比如某某省科学技术奖就属于省部级科技奖,参照国家科技奖有一些分类,但每个省情况不同,基本分类是最高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推广奖等,不同的地级市获得省部级科技奖的数目是不一样的,要和科技实力挂钩。
地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按其理论水平,学术意义和作用划分奖励等级,地质报告,主要按理论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划分奖励等级。地质科技成果奖分为四等。
(2)第五届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扩展阅读: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以下四类成果:
1、属于国内首创,本行业先进和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2、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成果。
3、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
4、在科学技术管理和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特别显著效益的工作成果。
3. 贺高红的科研成果
2006 第二届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5 能量集成技术的应用获第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
2004 辽宁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04B151)
2003 潜伏性环氧树脂体系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理论与实践,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J-2-15-04),贺高红(4)
2003 系列潜伏性环氧树脂基体及其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贺高红(5)
2003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03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类)二等奖(2003-L036)新型SBS水乳型纸塑复膜胶粘剂制备及其稳定性
2002 第四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石油醚w/o乳状液及其液膜稳定性研究
2002 大连理工大学 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2001-2002 大连理工大学 院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1 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01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科技进步二等奖(01II-2-005-1)过程系统能量集成技术
2001 教育部 科技成果奖(360-01-20410366);
2000-2001 大连理工大学 校优秀教学质量奖;
2000-2001 大连理工大学 校优秀班主任;
2000-2001 大连理工大学 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0-2001 大连理工大学 院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0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 优秀论文二等奖(00121)
膜法分子量切割从造纸废液中制取水泥混凝土减水剂;
1999-2000 大连理工大学 院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1999-2000 大连理工大学 工作量考核优秀奖;
1999 辽宁省石油化学工业厅 科技进步一等奖(99-04-01) 过程系统能量集成技术;
1998-1999 大连理工大学 院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
1998-1999 大连理工大学 校优秀班主任;
1997-1999 大连市化工学会 优秀论文一等奖;Theoretical study 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in gas separation membrane
1996-1997 大连理工大学 校优秀教学质量奖;
1996-1997 大连理工大学 校优秀班主任;
1995-1997 大连理工大学 校优秀党支部书记;
1995-1996 大连理工大学 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6 第二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优秀论文, BSA泵送液微滤膜污染机理的研究
1994-1995 大连理工大学 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1993-1994 大连理工大学 院优秀教学质量奖;
4. 陈义旺的科研成果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07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待省长办公会通过),获2007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霍英东教育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以及南昌大学创新团队计划等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其中Adv. Funct. Mater. (SCI IF 6.8), Chem. Mater. (SCI IF 4.8), Macromolecules (SCI IF 4.0)。
获2007年度南昌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指导的2003级硕士研究生刘冬梅和2005级硕士研究生邓琦岚分别获得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论文创新奖;
指导的作品“新型三层纳米复合防雾型聚丙烯流延薄膜”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自2004年以来为本科生主讲《高分子物理》核心课程,为博士生和硕士生主讲《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材料合成与制备》以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多门核心课程,主讲的《高分子物理》获南昌大学重点建设课程。已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7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功能高分子合成与应用、催化烯烃和炔烃衍生物聚合。
代表性论文(High Impact Journals):
1)Yiwang Chen*, Qilan Deng, Jichun Xiao, Huarong Nie, Lichuan Wu, Weihua Zhou, Biwu Huang, Controlled Grafting from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via Revers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Antifouling Properties, Polymer 48 (26), 7604-7613 (2007).
2)Xiaohui He, Yiwang Chen*, Yongming Liu, Shuxian Yu, Sanguo Hong, Qing Wu,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 Using Bis-(β-ketoamino) nickel(II)/B(C6F5)3 Catalytic Systems,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5 (20), 4733-4743 (2007).
3) Yiwang Chen*, Dongmei Liu, Qilan Deng, Xiaohui He, Xiaofeng Wang,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Directly From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Surface and Antifouling Properties,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4 (11), 3434-3443 (2006).
4)Yiwang Chen*, Wei Sun, Qilan Deng, Lie Chen, Controlled Grafting from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Films by Surface-Initiated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4 (9), 3071-3082 (2006).
5)Lie Chen, Yiwang Chen*, Daijun Zha, Yan Yang,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acetylenes with Directly Attached Bis(4-alkoxyphenyl)terephthalate Mesogens as Pendants,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4 (8), 2499-2509 (2006).
6)Yiwang Chen*, Lie Chen, Xiaofeng Wang, Xiaohui He, Nanoporous SiLK Dielectric Films Prepared from Free-radical Graft Polymerization and Thermolysis, Macromol. Chem. Phys. 206(24), 2483-2489 (2005)
7)Yiwang Chen*, E. T. Kang, K. G. Neoh, Preparation of Hollow Silica Nanospheres by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n Polymer Latex Templates, Adv. FunctionalMater. 15 (1), 113-117 (2005).
8)Yiwang Chen, Wencai Wang, Weihong Yu, Zeliang Yuan, E. T. Kang, K. G. Neoh, Berit Krauter, and Andreas Greiner, Nanoporous Low-k Polyimide Films via Poly(amic acid)s with Grafted Poly(ethylene glycol) Side Chains from the RAFT-mediated Process, Adv. Functional Mater. 14 (5), 471-478 (2004).
9)Yiwang Chen, Wencai Wang, Weihong Yu, E. T. Kang, K. G. Neoh, Rohitkumar H. Vora, Chong-Kim Ong, Lin-Feng Chen, Ultra-Low-k Materials Based on Nanoporous Fluorinated Polyimide with Well-defined Pores via the RAFT-moderated Graft Polymerization Process, J. Mater. Chem. 14 (9), 1406-1412 (2004).
10)Yiwang Chen, Zhihong Jia, Andreas Schaper, Magnus Kristiansen, Paul Smith, Ralf Wombacher, Joachim H. Wendorff, Andreas Greiner, Hydrolytic and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liquid-crystalline aromatic/aliphatic copolyesters, Biomacromolecules 5 (1), 11-16 (2004).
11)Yiwang Chen, Lei Ying, Weihong Yu, E. T. Kang, and K. G. Neoh,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with Grafted Poly(ethylene glycol) Side Chains via the RAFT-mediated Process and Pore Size Control of the Copolymer Membranes, Macromolecules 36 (25), 9451-9457 (2003).
12)Yiwang Chen, Ralf Wombacher, Joachim H. Wendorff, Jeroen Visjager, Paul Smith, Andreas Greiner, Design,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New Biodegradable Aromatic/aliphatic Liquid Crystalline Copolyesters, Biomacromolecules 4 (4), 974-980 (2003).
13)Yiwang Chen, Ralf Wombacher, Joachim H. Wendorff, Andreas Greiner, Thermotropic aromatic/lactide copolyesters with lateral methoxyethyleneoxy substituents, Chem. Mater. 15 (3), 694-698 (2003).
5. 刘帅的获奖情况
项目《南岭带火山—后火山侵入体控矿模式与富铀矿找矿靶区优选》
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6. 何学文的获奖情况
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二)
7. 韩立民的荣获奖励
国家教育部课题《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改革与实践》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狗动脉血压测量实验》获全国优秀中医网络课程与多媒体CAI课件评比三等奖;
《非医学类专业医学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胃脘痛中医辩证与胃镜象及相关指标关系研究》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三等奖;
《临床医学概论》及《基础医学概论》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8. 刘少华的获奖情况
1.“地矿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及相关算法研究”,2007年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 ;
2.“沁水盆地晋城地区煤层气开采的定向羽状水平井设计研究”获2007年度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3.“八面河油田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获2007年度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8.
4. 《地矿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的研究》2006年获荆州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
5. 2005~2006学年获长江大学地球科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6.2006~2007学年获长江大学地球科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9. 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的内容
教高[2005]14号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的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已经过异议审理,经教育部裁定,全部有效。
依据国务院发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的规定,报经国务院批准,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王大中等合作申报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及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王越等合作申报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北京交通大学王玉凤等申报的《开拓创新,建设一流的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等三项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赵凯华等申报的《<电磁学>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等59项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姚津等申报的《会计实验教学的实施及成果》等537项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名单见附件)。
在全国开展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是党和国家重视教学工作的重要体现。本次获奖的项目是全国高等教育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获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在总体上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借鉴和应用这些获奖成果,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和造就更多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而努力奋斗。
附件: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教 育 部
二OO五年九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