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人参科研成果

人参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1-11-30 01:34:34

1. 周俊的贡献

周俊领导其助手、学生系统地进行了中国山毛榉科、薯蓣科、人参属、重楼属、白前属、天麻属、乌头属及石竹科中10个属的酚类、甾体、萜类、配糖体、生物碱和环肽的植物化学研究,并将上述植物化学与植物亲缘系统及植物地理分布相结合,发现18个有应用前景或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天然药物研制成果已在生产上长期应用(如盾叶薯蓣的薯蓣皂素、秋水仙碱、天麻素和宫血宁),这些研究富有学术意义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代表性研究工作有如下:1961年他和同事在推广木本粮油食品的实践中,根据对山毛榉科的淀粉、油脂和鞣质的分析结果,在《云南学术研究》5期发表了《植物体内有用物质积累和亲缘关系的探讨:鞣质在山毛榉科植物中的分布规律》,是国内正式发表的最早的植物化学分类研究论文,并收入冯国楣、周俊编著的《橡子》一书,这一成果被国内木本粮食植物书籍大量引用。1959年,国家急需合成甾体激素和避孕药原料薯蓣皂苷元(即薯蓣皂素)的国产原料。周俊等承担了这一任务。终于在1959~1963年完成国产薯蓣属植物皂苷元的化学成分及分布规律研究,首次发现盾叶薯蓣、正三角叶薯蓣和黄山药为合成甾体激素的理想原料。1962年他和吴征镒在上海有机化学所召开的一次天然产物化学讨论会上,首次提出薯蓣属根茎组是中国乃至世界寻找薯蓣皂苷元最有希望的一组,这一推断为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并在1964年获科学院优秀成果奖,1978年与江苏植物所等共获科学大会奖。1962~1964年完成秋水仙碱国产资源丽江山慈菇的化学和生产工艺研究,1973年这一成果为昆明制药厂接受投产。1975年周俊、伍明珠、杨崇仁、冯国楣、吴征镒发表《人参属的三萜成分及分类系统和地理分布的关系》研究,首次从化学上揭示三七与人参和西洋参的皂苷化学组成近似,在植物形态上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根茎是直立型根茎,化学成分不随地理分布而影响。而人参属的另一组植物,如珠子参、竹节参、羽叶竹节参的根茎为横卧型根茎,其皂苷的化学组成以齐墩果烷皂苷为主,药用价值低,化学成分、植物形态与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这一研究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药学界采用,澄清了人参属植物研究上的混乱,从而推动了三七及人参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1978~1980年周俊、杨雁宾、杨崇仁相继发表天麻及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天麻素合成研究5篇论文,合成的天麻素应用至今,其合成中间体活性更好。与上述研究类似,他在研究萝摩科牛皮消属C21甾体配糖体化学的基础上,与分类学家合作,提出牛皮消属细根类植物的成分与粗根类不同,应恢复萝摩科白前属这一属名,这一观点很快为国内外植物分类学家接受。这样将来新版药典的中药白前、白薇和徐长卿的属名必须据此修改。同样,中国油脂植物分布规律的研究,亦未发现国内外有相同研究。1988年周俊、吕春朝发表《发展云南潜在优势生物资源的若干设想》,他是最早提出《国产红豆杉植物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建议》的科学家,此意见为省和国家采纳实施。

2. 瑞得生这种人参皂苷胶囊对哪些肿瘤癌症有辅助效果

瑞得生胶囊同时富聚16种稀有人参皂苷成分,是加拿大皇家以诺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是全球人参皂苷领域重大科研成果,产品符合加拿大卫生署、美国药典(USP)标准。

◇产品有效成分清晰,质量稳定,无毒副作用,是功效显著的纯天然现代植物产品。

◇5项重金属污染检测、5项细菌感染检测、60项农药残留检测。

◇每粒瑞得生胶囊所含稀有人参皂苷总量≥60mg,功效成分≥15%。

同时富聚16种稀有人参皂苷成分

瑞得生胶囊同时富聚Rk2、Rg3(S型、R型)、Rh2(S型、R型)、Rg5、Rk1、Rk3、Rh1(S型、R型)、Rh3、Rh4、aPPT(S型、R型)、aPPD(S型、R型)这16种稀有人参皂苷成分,形成协同功效。

瑞得生胶囊三大核心功效

◇降低对化疗药的耐药性,减少放疗、化疗对人体正常细胞的伤害。

◇阻滞恶变细胞周期,使活跃的恶变细胞进入G0期休眠状态。

◇触发恶变细胞Ca2+/钙蛋白酶通路,开启恶变细胞凋亡途径。

提升患者生存品质

◇修复手术治疗后的肌体创伤,体力精力快速恢复。

◇减轻放疗、化疗后的各种近期或远期毒副反应。

◇缓解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负面情绪、疼痛等各种影响治疗与康复的消极因素。

抑制复发转移

◇遏制恶变细胞增殖,降低体内恶变细胞数量。

◇抑制恶变细胞新生血管生成,切断恶变细胞营养来源,控制发展。

◇提升免疫力,增强免疫细胞监管恶变细胞的能力,抑制恶变细胞四处游走而致转移。

3. 陈星旦的研究成果

五、六十年代,陈星旦做过多项当时属国内开创性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中,负责测定爆炸的光辐射威力。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循的情况下,独创性地构思测量方案。提出无需人操作的通量测量系统,可自动显示“光冲量”积分值,不需外接电源、布点不受场地限制,不受环境干扰、安全可靠,便于核爆后数据回收。设计研制不同工作方式的光辐射传感器,解决大量程、高灵敏度、短时间常数等参数的合理分配。提出定天镜定标系统,模拟核爆辐射,研制绝对辐射计,实现准确定标。研制的几种光冲量计,在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中取得成功,并被遴选为以后历次大气层核试验必用的辐射测量设备,为光辐射的杀伤效应、杀伤范围,光冲量随当量、天气、距离和爆高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提供了准确的测试数据。
七十年代中,在中国开拓短波(真空紫外到软X射线)光学技术研究领域,提出具有先导性和系统性的科研项目,主持研制紫外真空紫外壁稳氩弧标准光源及稀有气体电离室标准探测器,建立短波光谱辐射强度标准。主持研制软X射线Penning光源,双等离子体光源及真空紫外空阴极光源,形成覆盖8nm-200nm高性能光谱光源系列。主持研制一系列不同波段、不同应用的正入射、掠入射单色仪及摄谱仪。提出开展软X射线多层膜及其配套技术研究,通过国际合作培养人才,研制镀膜与检测设备,研究超光滑光学表面加工及正入射软X射线成像。在短波光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软X射线光源、元件、计量测试及正入射显微成像等方面,建立起完整配套的技术基础。为后来承担的空间短波光学遥感仪器、同步辐射光束线、软X射线显微成像、软X射线空间望远镜、软X射线投影光刻等重大应用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为此,先后获1989年、1991年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均为第一获奖者。九十年代末至今,致力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研究,在过去主持“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粮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先后研制了“三代”滤光片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仪。近几年,有几位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毕业或出站,扩展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人参、燃煤及生化等领域的应用。

4. 杨红的科研方向及成果

(一)主要研究领域:
1. CFTR氯离子通道相关疾病病理生理学研究
2. CFTR氯离子通道化学遗传学研究
3. 以膜通道为药靶的药物发现
(二)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项目“CFTR激活剂在慢性胰腺炎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LS2010094),10万元,2010-2012。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FTR氯离子通道在慢性胰腺炎发病机理及治疗中的作用”(No. 30973577),32万元,2010-2012。主持人。
3.2009年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脑血管疾病发生和防治的基础研究”课题“新的天然活性化合物在脑卒中研究与防治中的应用”(2009CB521908),课题骨干,主持其中60万元,2009-2013。主持人。
4.2008年大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基于高通量筛选技术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平台建设及脑卒中防治药物发现”(2008E11SF162),10万元,2008-2010。主持人。
5.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cAMP激活的氯离子通道在遗传性多囊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NCET-07-0406),50万元,2007-2009。主持人。
6.2006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氯离子通道蛋白CFTR在ADPKD中的作用”(2006R33),10万元,2007-2009。主持人。
7.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项目“CFTR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2006J23JH018),5万元,2007-2009。主持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FTR氯离子通道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No. 30570864),26万元,2006-2008。主持人。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LC-7 氯离子通道小分子调节剂的高通量筛选及应用”(No.30470405),21万元,2005-2007。主持人。
10.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CFTR氯离子通道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30681240605),0.4万元,2006。主持人。
11.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CFTR氯离子通道功能敲除猪模型的建立及表型研究“(20060492)。2万元,2007-2009。主持人。
12.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项目“氯离子通道小分子调节剂的高通量筛选及应用”,2万元人民币,2004-2006。主持人。
(三)发表的SCI学术论文(*为通讯作者)
1.李坤,刁云鹏,王明东,杨松松,张厚利,黄珊珊,杨红*. 锦灯笼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有机化学, 2010, 30:128-131.
2.刘军,于波,金伶伶,麻彤辉,杨红*。20(S)-原人参二醇促进CFTR氯离子通道开放。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29:731-735.
3.刘军, 石琳琳, 杨红, 麻彤辉. 细胞运动中的水通道蛋白——细胞迁移及相关生理和病理机制的新视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5, 32:583-586.
4.麻彤辉, 杨红. 。膜通道研究再获诺贝尔奖. 特邀评论. 生物物理学报, 2003, 19: 343-346
(四)鉴定成果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cAMP激活的氯离子通道在遗传性多囊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NCET-07-0406),结题等级为优秀,主持人。
2.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项目“CFTR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2006J23JH018),2009年通过大连市科技局鉴定,主持人。
3.基因工程新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0年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鉴定,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国药证字(2002)S-38号),主要完成人。
4.“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2年通过教育部鉴定,第三完成人。
5.“纤溶酶原的结构与功能”,2004年通过吉林省科技厅鉴定,第二完成人。
6.“基因工程新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制”项目,获2002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五)发明专利
“嘧啶(硫)酮类化合物在制药中的应用”。发明人:麻彤辉,杨红。专利号ZL200510017135.X。授权时间:2009年2月15日。
(六)国际学术交流
1.2010年10月在吉林大学主办的“Channelopathy and Drug Discovery”国际研讨会上作题为“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from natural procts”大会特邀报告。
2.2009年11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of Munich, LMU)药学与化学系作题为“A HTS-based Strategy for Discovery of Natural Compound Drug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报告。
3.2007年10月在东北师大主办“Channelopathy and Drug Discovery”国际研讨会上作题为“A High Hit-Rate Strategy to Discover Therapeutic Natural Compound Drugs from Medicinal Chinese Herbs”大会特邀报告。
4.2006年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中韩生物技术双边论坛上作题为“The Natural Anthranoids Activate CFTR Chloride Channel ——A New Molecular Mechanism Of Laxative Herbs”大会报告。

5. 杨贵贞的科研成果

《医学免疫学》 专著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主编
《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应用理论与实验技术》 专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主编
《中华内科学》“临床免疫学基础”篇 专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21世纪学科发展丛书-免疫学:生命的双刃剑》专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主编
《免疫中药学》中药药理与临床 专著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年 主审编委编写
《人参皂甙对手术应急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免疫靶器官中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ACTH阳性细胞数的影响》论文 中国神经免疫及精神病学杂志1998,5(1):12教委三等奖
《海马中一氧化氮通过NPY-PAA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1):37 教委三等奖
《抗APO-1单抗促进SEB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及其与细胞内游离Ca+浓度相关性研究》 论文 解剖学报1998,29(3):275
《神经肽Y基因在哺乳动物CHO中的稳定表达》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5):353 教委三等奖
《神经营养素对小胶质细胞分泌的血浆蛋白溶酶原及其激活因子的调节作用》 论文 中风与神经病杂志1998,15(1):22
《大鼠血纤酶原的纯化和鉴定》 论文 中国生物制品杂志1998,15(1):22
《中药免疫学研究由启蒙到升华-我与中西医结合事业》 论文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老龄个体的免疫状态》 论文 老年医学与保健1998,4(1):3
《开展博士生免疫学公开课的尝试》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1):77
《大鼠脑内胶质细胞神经营养素受体的表达》论文 细胞生物学杂志1998,20(4):187
《Preparation of peptide mimicking lipid A epitope using phage display peptide library》 论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1999,1:43
《APO-Ⅰ/Fas及其配体介导超抗原SEB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论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13(3):57
《试用ICAM-1相关小分子肽抑制角元细胞介导的共刺激反应》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9):402
《IgY抗体对幽门螺旋菌菌体抗原细胞活性的中和作用》论文 中国生物制品杂志1999,12(3):139
《人红细胞免疫小鼠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受体的表达特征》 论文 中国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9,19(6):501 教委二等奖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PYmRNA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 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9):66
《炎性细胞因子对人胚胎胰岛功能及其分泌IL-6的调控效应》 论文 中华微生物免疫学杂志1999,19(5)42
《中药免疫学研究的走向》论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0(5)59
《中药免疫学之我见》研究论文 上海免疫学杂志1999,10(5):257
《神经免疫学进展动向之一-细胞因子神经生物学》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22(5):17
《噬菌体表达短肽模拟脂多糖类脂A表位的研究》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2):49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BPI23-Fcrl fusion protein in E.coli.》 论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0,2:13
《The expression and its specification of the Ku70 gene transferred in LCA.》
论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0,2:71
《变应原卵清蛋白核心表位类似物对小鼠哮喘模型的实验性研究》 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1)42
《Ku70基因导入人肺癌细胞后的表达及意义》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4):203
《rBP23基因克隆及鉴定》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6):312
《髓磷脂碱性蛋白促进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效应》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8):423
《VCAM-1核心表位的噬菌体短肽用于EAE的实验治疗》 论文 中国神经免疫学及神经病学杂志2001,8(3):145
《髓磷脂蛋白提纯及其对PBMC产生TNF和IFN的影响》 论文 中国神经免疫学及神经病学杂志2001,8(3):148
《膈下迷走神经切断降低LPS所致大鼠发热及室旁核、孤束核c-Fos蛋白表达》 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7:201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VCAM-1和MHC-II类分子表达》论文 解剖学报 2002,33(2)
《脂多糖通过诱导白介素-1的生成引起迷走传入神经活动》论文 生理学报 2002,54(2):111-114
《盛会后的思考》-记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 述评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2,1

6. 杨贵贞的人物成就

中药免疫调节
20世纪50年代杨贵贞教授留苏回国后,主要从事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生物学研究,在免疫细胞化学及胸腺功能的研究方面均属当时国内领先。发现胸腺中可出现免疫应答,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通报》(后因文化大革命此项研究中断)。同时进行了针灸和传染与免疫关系的研究。60年代初,她已成为中国微生物学、免疫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后起之秀。
自70年代以来,杨贵贞瞄准了发展祖国医药与现代免疫学相结合这个重要研究方向,立志为祖国医学走向世界做出贡献。曾系列地研究了多种中药的体内外免疫调整效应。如甘草多糖、树舌多糖及温阳方剂、吉林人参、西洋参等水煎剂及提取物有效成分等。为探明中药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杨贵贞应用了现代生理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首次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理论指导人参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发现人参皂甙可通过影响下丘脑-肽能神经元(神经肽Y、CRF)调整应激期动物的免疫功能受抑状态。1985年以来杨贵贞又首次将当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中药免疫调节的研究,先后从mRNA和DNA 水平探讨了人参三醇皂甙对IL-1、2、3、4、5、6等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使中药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由整体和细胞水平步入分子和基因水平。这是中药免疫调节研究的重大突破。《科学通报》曾连续刊载了这一成果。由于杨贵贞在这一领域的丰硕成果及不断开拓创新的研究思路,《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药通报》等杂志相继特邀撰文畅谈。杨贵贞现已成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由于其卓越的工作,1984年、1988年两次分别被中国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推荐并被邀请参加“中日天然药物学术讨论会”和日本“第6回东方医学会议”,作学术报告及特别讲演,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主持召开了第一、二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盛会后的思考——记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讨论会”,刊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杨贵贞在这一领域为开发祖国医学宝藏,使祖国医药走向世界、提高祖国医学研究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免疫生物工程
杨贵贞教授纵观现代医学与免疫学的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免疫生物工程”这一概念,并建立了免疫生物工程研究体系,以免疫细胞工程和免疫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为基础,将其引入到各项免疫学研究中,使科研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细胞工程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开展了多种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工作,获得了抗白喉类毒素、抗乳鼠星形细胞、抗髓鞘碱性蛋白、抗大鼠及人IL-2受体、抗人脑胶质瘤细胞、抗人胶质瘤相关抗原独特型及抗ACTH、抗CRF、抗sIL-2R等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十余种。
杨贵贞从事单抗杂交瘤工作有以下特点:①为课题方向服务,使细胞工程成为某一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围绕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课题,制备了抗MBP、抗星形细胞、抗胶质瘤细胞、抗CRF、抗NPY、抗ACTH等单抗,促进了从不同角度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②与临床相结合,为临床提供可能的诊治制剂,如制备的抗MBP、抗ACTH、抗CRF 单抗可用于临床诊断,将抗人胶质瘤单抗与抗癌药(阿霉素)偶联制备的“导向药物”对肿瘤细胞有较特异的杀伤活性,制备的内影像型抗独特型抗体也为研制独特型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此外,研制成功了sIL-2R检测试剂盒,曾在国内百余个科研单位推广使用,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免疫分子生物学研究
在探针标记技术方面,建立了化学法标记生物素探针和发光探针标记技术。以此在国内首次制备了c-fos和c-jun等原癌基因探针,开展了原癌基因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并发现cfos硫化反义寡核苷酸可通过抑制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而对细胞因子表达起抑制作用。采用制备出的小卫星DNA单位点和多位点探针,在白血病与恶性肿瘤中发现小卫星DNA存在多态性变化。此外,围绕IL-2R链基因表达和信息传递开展了系列性工作,证实了IL-2R表达在转录水平调节、sIL-2R可对IL-2依赖性增殖起双向调节效应等;同时还探讨了IL-2和IL-2R的内在化。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国际上IL-2R研究补充了新资料。
免疫生物工程是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杨贵贞已率先在这一领域迈出了卓有成效的一步。目前,该教研室已将免疫生物工程作为科研主攻方向。
由于杨贵贞教授的卓越工作,在免疫学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深度和广度在国内均占有一定位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共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并形成了上述三个系列的稳定研究方向,这三个方向是以发展祖国医学和国力条件为前题,以高技术研究为手段,横向联系基础医学中众多学科,如药理学、分子生物学,构成了一个大的交叉学科,三个研究方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这个体系既保证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又保持了研究工作的连续性,体现了杨贵贞的学术思想和科研风格。杨贵贞的卓越成绩和贡献奠定了她在国内免疫学领域的学术地位。由她主持领导的白求恩医大免疫学教研室在1989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高校免疫学专业唯一的重点学科点,成为中国重要的免疫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研究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的研究也不仅局限于免疫系统本身,而且越来越重视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作用,这已成为当代免疫学发展的新分支。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杨贵贞及时注意了这一发展前景,在国内最早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已形成了系列性和连续性的工作,并将该研究与“中药免疫调节”和“免疫分子生物学”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些开创性的成果。
1.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免疫调节效应:在国内首次阐明了“应激”的免疫生物学效应规律,并发现大脑皮层(左、右半球)对免疫系统有分区管理现象,证实杏仁核、海马等中枢核团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异质性,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2.发现神经系统的星形细胞是CNS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细胞基础之一,且从星形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IL-1。
3.免疫细胞表面神经内分泌肽类受体研究:利用放射配基技术,先后对不同类型免疫细胞表面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ACTH受体、CRF受体、NPY受体、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等进行了研究,许多结果为国内或国际首次报道。
4.胸腺-神经-内分泌网络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胸腺上皮细胞培养系统,证实胸腺与内分泌系统发育成熟密切相关,同时证实神经-内分泌系统也可影响胸腺的功能。

7. 皇封参是什么模式

皇封参是国内具有种植、研发、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的人参饮片制品企业。

皇封参是一种人参制品,共有人参护肤品套盒和红参蜂王浆两款产品,其生产方为长白山皇封参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三板上市企业。而陆雪则在广州成立广州今朝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皇封参的推广方,以五级分销的方式大肆宣传皇封参。

长白山皇封参业有限公司,国内唯一集人参种植、科研开发、精深加工、终端销售、文化旅游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人参企业集团,是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产业链最完善的有机人参中华老字号企业。

自有200万平方米的皇封参GAP种植基地,科研成果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并荣获39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产品顺利通过中国、欧盟、美国权威机构有机认证,被国家授予国家长白山人参地理标识。

清皇室后裔末代皇帝弟弟爱新觉罗·溥杰先生评价:“皇封参能使康熙和乾隆健康长寿,使历代皇室贵族终身受益,更应该福泽人类”并亲笔为皇封参写下祝福“祝皇封参走向世界”。

8. 在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看见我们吉林大学药学院孙德军教授了,谁知道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什么

人参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皂苷提取物,它具有防癌抗肿瘤的药用功效。多年来吉林大学药学院孙德军教授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人参皂苷含量。他说:“人参转化以后,就成了红参了,那么用的就是稀有皂苷,或者是苷源,那么能不能通过这样一种手段,使人参里面稀有皂苷或者是苷源的含量提高一些。”孙德军通过生物转化技术提高了了人参皂苷含量以后,没有像很多医药专家一样用它来制造抗肿瘤药物。他尝试选用当地30多种新鲜蔬菜、水果分别进行实验分析,提纯出营养成分,制成果蔬提取液。和人参皂苷混合后,再加入大量益生菌,经过发酵。再通过多道过滤、蒸馏后形成可以食用的口服溶液,用来增进肠胃蠕动。

9. 再山上种植人参国家有什么政策

10. 人参分几个类别分别有什么功效

除了人参(野山参)外,市面上常见的参类还包括红参、花旗参、高丽参,这四种参究竟有何不同?今天,“问上医中医堂”就跟大家讲讲。

人参(野山参)
野山参,味甘微苦,性温,能补气、安神、生津。所谓的补气,也就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主要用于各种劳伤虚损,倦怠乏力、神经衰弱。

慢性胃炎、胃痛、胃酸过低者食用野山参可使症状消失,食欲增强,大便正常。

经常感到口渴、虚弱的糖尿病患者服用野山参后能减轻症状。而且,野山参对于高血压、心肌营养不良、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的辅助作用。

食用方法:

人参江米鸡:野山参(鲜)一支30克左右,加黄芪(干)30克左右,加大枣6-10个,江米2-3两,把参、黄芪、大枣装在鸡肚里,把鸡放在瓷盆里封好后,放在水里慢火煮之,鸡脱骨后,每天早晚食之,约7天吃完。

注意事项:

食用人参时,实症、热症忌服。由于突然气壅而得的喘症,或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症,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参。

红参
红参是经过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人参熟用品,为的是能长久保存。

根据2015年的《中国药典》,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多用于体恤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也就是说,经过加工的红参效果更好,能解除疲劳,保护血管,强壮心脏,增强免疫力。

如果你有怕冷、手脚不暖、眩晕倦怠、四肢乏力、易疲劳、气短喘促、时感胃中寒冷、长期腹泻、失眠多梦、阳痿尿频等,都可选用红参进补。

食用方法:

泡茶饮用:将红参切成薄片,取2-3克放在碗内或杯中,加开水冲泡,闷盖5分钟后即可服用,反复几次后将参片嚼服咽下。

注意事项:红参比人参更容易上火且要看到效果需要长期服用。

花旗参
花旗参也叫西洋参,原产于加拿大的魁北克和美国五大湖区,一般来说,加拿大产的叫西洋参,美国产的叫花旗参。

西洋参性寒,味甘微苦,具有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生津等功效。其优点就在于补气不生热,一般用于肺虚、久咳、口咽干燥、心烦失眠、四肢倦怠、失血气短等症状。不过,面色苍白、脸浮肢肿、心跳缓慢、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舌苔白腻的人忌用花旗参。总的来说,相较于人参,西洋参的补气作用更温和一些,但是体质比较好的青年人食用后容易涨肚,建议不要食用。

食用方法:将无皮西洋参放在饭锅内蒸一下,使其软化,然后用刀将其切为薄片备用,每次口含几片,每天用量2~4克。

高丽参
高丽参与吉林延边、长白山的人参同属一个品种,仅仅是生长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因此在叫法上有所不同,但同样有补元气、生津止渴、宁神益智作用。

食用方法:

将高丽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最后,不管是哪种参,都属滋补之佳品,有辅助治疗的功效,绝不等同于药物,不可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阅读全文

与人参科研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