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脱贫攻坚成就有哪些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习主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10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7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2020年脱贫攻坚督查工作。
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至此,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底,1800余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炉,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1)贵州脱贫的成果扩展阅读:
脱贫目标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贰』 脱贫攻坚成果是什么
脱贫攻坚成果是: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
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
(2)贵州脱贫的成果扩展阅读:
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资金等,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
省级财政、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要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要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叁』 近年来贵州脱贫工作取得哪些成绩
近年来贵州脱贫工作取得以下成绩:
『肆』 贫困地区脱贫取得哪些成果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专生率属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举世瞩目,但这不是终点。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紧要关头,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干部到被帮扶的困难群众,更加需要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同力协契,为实现全面小康全力冲刺。来源:人民网
『伍』 贵州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实现小康还要多长时间
对于我们来说,2020年已经是那种需要完全脱贫了,就是已经十年全面小康。
『陆』 贵州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狠抓生产发展精准脱贫,全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约2万个,74.2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成功脱贫。
2、狠抓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全年分两批搬迁4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6万人),555个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建设,建成安置房8.92万套,已搬迁入住户户均实现1.5人就业,其余安置房将在春节前后陆续建成并搬迁入住。
3、狠抓生态补偿精准脱贫,完成营造林528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落实护林员指标2.5万人,直接带动近10万人脱贫。
4、狠抓教育医疗扶助精准脱贫,加大财政投入,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大学实行“两助三免(补)”补助政策。
5、狠抓政策兜底保障精准脱贫,推进民政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将158万无力脱贫、无业可扶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政策性兜底脱贫。
6、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脱贫,围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建成通村通组路1万公里,建设了一批水利供水工程,新增解决24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6)贵州脱贫的成果扩展阅读:
贵州省为配合脱贫攻坚,在许多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探索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路径、方法和经验。
将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分为五层含义,并分别阐述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旅游扶贫、文化扶贫、党建扶贫、社会帮扶等不同领域政策及其实践的可持续性,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柒』 贵州形成的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贵州拼搏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贵州经验,如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以及“春风行动”攻坚行动,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农村“三变”改革、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四重医疗保障”、严查扶贫领域“两个责任”落实不力等。贵州减贫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源于贵州省干部群众对省情的深刻认识和脱贫攻坚的信念,更来自于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扶贫经验。
(7)贵州脱贫的成果扩展阅读:
贵州脱贫成效是中国减贫的缩影。贵州70年的扶贫开发历史,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展现和阐释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作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在某种意义上指的就是中国历史所赋予的,因此,以贵州为样本,讲好中国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历史故事,将贵州经验上升为农村扶贫开发理论,探寻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轨迹,总结发展规律,将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素材和理论基础。
『捌』 贵州脱贫攻坚战取的胜利的重要意义
贵州脱贫攻坚战取的胜利的重要意义:
2018年,脱贫攻坚在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即将历史性地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实现了连战连胜、再战再捷。
深入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产业扶贫成效明显,2018年农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全国第一,“黔货出山”势头强劲,农村电商方兴未艾,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8)贵州脱贫的成果扩展阅读: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155万,减贫人数全国第一,贫困发生率从26.8%减少到4.3%,33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相约2020,贵州将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贵州省建成政务服务“一云一网一平台”,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广电蓬勃发展。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实现新突破,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果,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十大千亿元级产业加快发展。
2018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453公里,在全国位居第7位,出省通道达到18个;高速铁路通车里程1262公里,贵阳已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高铁中心枢纽;全省通航机场11个、实现市州全覆盖,贵阳机场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
『玖』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哪些成就 .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绩是巨大的。2018年是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去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也比2017年下降了1.43个百分点,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以上减贫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快步前进,这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9)贵州脱贫的成果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处理好快速脱贫与持续发展的关系。脱贫攻坚战开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攻坚克难,针对贫困群众的各项优惠政策接连出台,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驻村工作队亲自上阵,财力物力人力全面倾斜,在这种态势下贫困群众脱贫指标很快完成。
要坚持大扶贫格局,处理好消除局部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把脱贫攻坚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纳入乡村振兴的大局下通盘谋划,不能搞单打一。各地区贫困群众的基础和条件不同,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制定脱贫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既要着眼贫困群众的脱贫实际,又要照顾到边缘及其他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
『拾』 精准扶贫战略下,贵州如何取得巨大成就
成功的探索出了精准扶贫“四看法”,创造成了“迤哪经验”“威宁精神”l,并在全国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