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在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2.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
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
B. 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的区别!牛人来解答~
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的区别:
一、侧重点不同
研究目的侧重是做这个事情的原因,具体是指做这个研究所要探究的内容要达到什么要求,项目的结束会在学术上有什么成果意义等。
预期成果更侧重的是研究成果,是对目标以及内容的完成度的一种阐释和表达,同样,研究目标为预期成果指明研究方向。
二、时间顺序不同
研究目的和预期的成果是两个时间顺序,即目的在前成果在后。先要提出问题,后通过研究具体怎么操作,然后才能得出预期成果。
三、性质不同
研究目的是假设,而预期成果是已经通过实践,得到的成果,是实际的且经过验证的。研究目标是个总的概括,而预期成果可以是个具体的明细,也可以是个体的概括。
(2)目的和成果扩展阅读:
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
“研究”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关于一个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是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
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因为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资料的方法,正是科学所强调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开题报告
C.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为阿勒泰地区编制国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根据新疆阿勒泰地区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应用新方法利用可持续发展、民族发展理论等,结合阿勒泰地区区情,对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存在问题。参考借鉴国内外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区域国土规划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研究探索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等,制定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战略,把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具有阿勒泰地区特色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成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及管理,以及相关决策部门编制资源及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如为阿勒泰地区编制国土资源规划、土地、矿产、水资源、畜牧和草场、旅游资源规划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二、促进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阿勒泰地区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相对较低、资源家底和潜力认识不清,资源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管理体制机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项目在对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进行客观界定的前提下,对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旅游5种国土资源的现状、开发利用、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理清地区优势资源产业发展的思路,摸清阿勒泰地区主要国土资源家底,评估资源潜力,并对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客观评价,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为该地区制定和落实区域国土资源及产业、环保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实证支持
截至2012年末,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10余年。国家、部门及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国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也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措施。
本研究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回顾,对新疆阿勒泰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战略的研究日趋紧迫,如何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主要优势特色资源,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将是未来新疆及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阿勒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保护将有力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程,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提供发展动力,将更好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四、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阿勒泰地区是一个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地缘独特、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加快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制定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以阿勒泰地区的土地、矿产等5种国土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提出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战略。这种资源发展战略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典型的特征,因而可作为国家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区域层面的实证研究素材及成果。从学术层面而言,本研究为我国其他与阿勒泰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相近的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和相关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他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为中国正在编制的国土规划提供区域国土规划实证研究支撑
2010年9月,全国国土规划前期研究和纲要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将涉及未来二十年的国土规划,共有包括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在内的28个部委参与其中。这是我国首部国土规划纲要。本轮国土规划的定位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国土自然条件,对国土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统筹谋划和综合部署。本轮全国国土规划将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以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合理确定评价对象,明确区域国土开发利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选择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在此基础上,统筹重大基础设施,调控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城镇分布格局,加强广域国土合作,促进国土协调发展,并推进国土综合整治。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以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这种评价是全国性的、综合的、系统全面的。而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是针对区域性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研究,兼顾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布局,以及国土综合整治方面的内容。本书努力为我国正在编制的国土规划提供一些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方面实证研究素材,特别是针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实证研究成果。
D. 目的和意义
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对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深化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补充耕地的生产能力是否能达到占用耕地的水平,目前没有定量的评价标准,对“占优补劣”的情况,拿不出准确的判定依据。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不仅仅局限于保障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的耕地保护初级目标,更有助于实现“保障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耕地保护终极目标,即以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为基础,有利于协调我国粮食安全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并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黑龙江省来看,进行农用地产能核算存在以下优点:
(1)有利于摸清全省各市(地)、各县(镇)农用地产能状况及其分布,科学合理地制定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计划及增产措施等。
(2)有利于稳定耕地面积,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
(3)有利于耕地的分级管理、按等记价,为引入耕地占补考核中“质量-数量”转换指标标准化,构建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4)有利于合理制定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
(5)有利于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落实“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与农村建设用地缩减挂钩”等政策,科学确定农地征收补偿标准。
(6)有利于保护农用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人地协调和提高农用地资源利用集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E.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随着世界范围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世界各国都为污染物的处理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才允许排放。然而,目前地表水体中的许多污染物,特别是一些高浓度、有毒、致癌、致畸的难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很难被彻底净化,或者由于处理废水量大、处理时间长,加上环保技术相对落后,造成大多数废水处理设备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下,处理工艺复杂,处理费用很高,致使许多工业部门的大部分污水根本没有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被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地表水体的严重污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已污染的地表水体很有可能进一步入渗污染地下水。值得重视的是,河流渗滤系统对入渗的地表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而且这种自然净化过程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已污染的河水在入渗地下水过程中被河流渗滤系统净化的机理和净化效果,从而更好地利用河流渗滤系统的净化作用,避免河水中污染物进一步对地下水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
针对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水质状况等实际情况,开展河流渗滤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及应用的研究,目前已成为热点问题。如德国很早就开始研究河流渗滤系统的净化作用,尤其是在1986年莱茵河发生污染事故之后,德国环境保护局等政府机构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了对河流渗滤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取得丰硕成果并部分运用于实践,目前,整个德国饮用水的供给总量中约16%是通过河流渗滤系统净化作用获得的。近年来,美国环保署也不断加大对河流渗滤系统研究的资助力度,仅2001年就资助了至少四个项目,总经费超过200万美元,例如在河流渗滤过程中,颗粒物及病原体的去除作用研究获得了536 000多美元的资助;同时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已在俄亥俄州、内布拉斯加州、肯塔基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等地的城市供水处理过程中开始运用河流渗滤作用,并且呈现出不断增加趋势。受德国等国家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成果的吸引,匈牙利、韩国、瑞士等许多国家也相继开展了河流渗滤系统中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其应用的研究。由于研究目的所限,而且发达国家水环境状况好转,严重污染河流比较少,因此,目前国外涉及污染河水在河流渗滤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净化作用的研究较少,开展河流渗滤过程中污染物环境行为强化措施的研究尚不多见。
与德国、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将河流渗滤系统应用于水处理的时间可能更早,但开展河流渗滤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及净化作用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只是近年来,有宿青山等(1991,1993)、翁焕新(1995)、翁焕新等(1997)、俞艳荣等(1998)、马唐宽等(1998)、薛禹群等(1998)、谢水波等(2000)以及吴耀国等(1999、2000、2002a,b)、李金荣等(2004)利用野外监测手段和室内模拟试验开展了一些污染河流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研究,发现河流渗滤系统对污染河水具有净化功效,但对河流渗滤系统中特定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理的深入系统的研究未见报道,而关于其强化措施研究方面的文献也比较少。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应用表明,河流渗滤系统可以显著地去除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素、颗粒物、病原体、微生物等。河流渗滤系统可以作为饮用水的预处理步骤,人类也很早就开始应用这一廉价的、有效的自然水处理技术,然而针对特定的污染组分在这个渗滤过程的环境行为是怎样的,其去除机理和去除效果如何等一系列问题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为野外强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治理根据。
傍河取水是开采地下水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在实践中应用河流渗滤系统自然净化作用的一种普遍方式。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是河流的侧向入渗补给,因此,地表河流的水量与水质的好坏,对傍河地下水源地的开采量和水质影响均比较大。以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海洋和湖泊水体中的沉积物-地表水界面作用对上覆地表水体的影响,却很少研究河流沉积层-地表水界面作用对地下水体的环境影响。而河流水动力条件比湖泊和海洋更加复杂,加上目前河流水体污染的严重性,特别是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的普遍性,以及有机污染的严重态势,污染物在沉积物-地表水界面发生的变化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系列环境行为,而地表水在这些作用的影响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研究河流渗滤系统中的沉积物-地表水界面作用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沉积物-地表水界面作用的内容,而且研究污染物在河流渗滤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还可以为减少污染河流对地下水环境的负效应影响提供治理措施,因此,河流渗滤系统中沉积物-地表水界面作用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有机污染日趋严重。美国地下水中的化合物约有200多种,其中有机污染物约占175种(Chih-Ming et al.,1997)。以色列某深部含水层中苯和甲苯浓度分别为700×10-9mg/L和400×10-9mg/L(Zoller,1993)。石油污染是我国石油化工地区土壤和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类型,目前包括河北平原、南阳油田、山东淄博大武水源地、京津唐等地区都出现了地下水石油污染(郭永海等,1996;郭华明等,1999;徐绍辉等,1999)。其中苯系物(benzene,toluene,ethylbenzene and xylene,BTEX)不仅是燃油的成分,还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化工原料,微溶于水,易挥发,毒性大,难降解,在地下水中容易迁移,因此,这类挥发性污染物的发生、分布及其在环境中的归属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Bianchi et al.,1998;Busoon et al.,2003;Douglas et al.,2002;Lee et al.,2002;豆俊峰等,2006;李玉瑛等,2007;李志萍等,2007;沈学优等,2005)。鉴于我国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的普遍性、危害性及复杂性,以及目前本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本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上述基础性研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而且可为地表及地下水环境有机污染治理、水资源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因此,本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F.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以华东、华北地区农田和复垦农田为研究对象,揭示农田景观格局、过程的一般规律;归纳提出一般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内容、方法、程序和模型;提出复垦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模式;利用“3S”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实现可视化;提出复垦农田景观重构的对策,为有关法规的制定和评价生态农业、土地整理、复垦农田等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基础。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3.1 一般农田与复垦农田景观格局、过程与特性研究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态不同的景观斑块、廊道在景观空间上的排列,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景观格局的研究目的在于在表面看来无序的斑块、廊道组合的景观上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通过景观格局的分析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和机制,比较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效应。景观过程强调景观现象发生、发展的时序和动态特征,对景观过程的研究在于掌握景观演替的方向和进行景观整理。具体选择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斑块形状指数等指标,通过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获取不同时期景观格局和结构指标。首先,分析一般农田景观演变的驱动力因素,揭示一般农田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和特征;其次,结合采矿过程,归纳矿区在开采、塌陷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规律,结合井工开采计划与过程,揭示井工开采条件下的农田景观演变规律。
1.3.2 复垦农田景观重建规划控制研究
当前,由于小尺度上的复垦农田景观规划设计可参考的资料较少,特别是国内对其研究更少,为了便于今后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的有关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农田景观、农业生态学等资料,根据农田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归纳农田景观规划的概念、内容、方法和程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景观、人居环境。
复垦农田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农田景观演变规律的基础上,以景观格局特征和规律为指导,对区域农田景观进行景观工程化过程。首先,对煤矿区复垦方向进行分析;其次,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归纳复垦农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规划体系和规划设计内容与方法,探讨“3S”技术在复垦农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3.3 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施工控制与产权配置
复垦农田景观重建需要通过工程实施来完成,科学的施工工艺是保障农田景观重建质量的基础,重建后的复垦农田景观产权配置同样是其质量持续的保障。结合当前土地复垦技术,研究复垦农田景观重建工程调控模式与方法,设计生态预复垦的表土剥离工艺,提出复垦工程费用控制措施。结合土地产权理论,分析当前沉陷地产权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设计我国煤矿区沉陷地复垦产权配置方式。
1.3.4 复垦农田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根据当前煤矿区耕地复垦和土地整理的需要,以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参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 1013—2000)规定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的条件、组织、内容、程序、成果要求和建立技术档案,研究小尺度采煤沉陷地复垦农田景观质量评价原则、内容与方法,规范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技术,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评价。
G. 目的和目标的区别是什么
1、二者定义不同:
目的比较抽象,是某种行为活动的普遍性的、统一性的、终极性的宗旨或方针。
目标则比较具体,是某种行为活动的特殊性的、个别化的、阶段性的追求或目标。
2、二者用法不同:
某一行为活动目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许多隶属的具体行为活动目标的实现,目的内涵的精神是贯穿于各个具体目标之中的。
在有意识区分两者的英文著述中,目的用的是goal一词,目标用的是 objective 一词。
3、二者范围不同:
目标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所追求的最终成果,目的则可理解为你的梦想与期望。目标要围绕目的而进行。从WBS项目分解角度说,目的可以分解为目标,目标最终细分为一系列活动。
(7)目的和成果扩展阅读:
目标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和计划并非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并非是一个目标的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着的网络。
(2)组织中的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
(3)组织中的各部门在制定自己的部门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
(4)组织制定各自的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一般来说,目标有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要想使目标可以考核,一个途径是将目标量化。目标定量化往往会损失组织运行的一些效率,但对组织活动的控制,对成员的奖惩会带来很多方便。但是许多目标是不宜用数量表示的。
H.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成果是什么
目的:了解现状、预测并控制行为
成果: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等都是应用于实践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