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死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内容
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制造技术不断汲取、渗透和融合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材料、生物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使传统意义上的制造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新体系,并使产品技术、制造、检测、管理和市场开发、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活动纳入先进制造范畴,以便从整体和全局上提升制造企业对动态和不可预测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敏捷和绿色制造,取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现代设计技术 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与装备 现代制造管理技术与系统
正文:
先进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技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日本率先采用新的制造技术及管理理念,使其制造业成为公认的世界之最。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有识之士在对美国的制造业的衰退进行了深刻反省后,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以促进美国的制造业得竞争力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立即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称之为面向21世纪的技术。因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实用性,它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所以被认为是提高制造业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随着个性化与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信息、微电子、生物等高新技术在不断发展,世界制造科技四大发展趋势是绿色制造、高新技术、信息化和极端制造。因此,目前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领域主要涉及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与装备、现代制造管理技术与系统等四大部分。
一、 现代
产品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灵魂,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前期工序,设计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功能、性能、环保性、可制造性、质量、竞争力、经济性和社会效益。随着材料科学、制造科学、信息科学、微电子咳血、系统科学、优化理论、人机工程等的迅速发展,现代设计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出现了并行设计,反求设计,给予只是的理性设计等新的设计理念: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等新的设计方法与手段:基于系统工程的,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等综合因素的,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过程。
现代设计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模块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智能设计、动态设计、人机工程设计、并行设计、价值工程、创新设计、反求工程涉及、虚拟设计、全生命周期设计等。
现代设计技术是继承和发展传统设计技术,以产品设计为目标,融合了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形成的知识群体。现代设计技术涉及面很广,可以从四个方面说明现代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设计理念的发展;设计范畴的扩展;设计过程的演变;设计手段的进展。
二、 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制造工艺与装备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先进的制造工艺与装备有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精密形成和近静成形、快速原型等先进的成行技术:精密与超精密、高速与超高速等先进的金属加工技术;复合特种加工、表面工程等新的制造技术;多工种一体化的加工中心、高速内装式电主轴等关键部件的新型机床、并联桁架结构的数控机床等先进的制造装备。
化和智能化。
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其发展趋势可用“六化”简述描述,即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四、 现代制造管理技术与系统
生产管理是制造业发展的杠杆。世界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少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变化,先后出现了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制(JIT)生产、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绿色制造(GM)等科学的生产管理理念与制造模式,柔性制造(FM)、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CIM)、分布式网络制造以及智能制造等先进的生产系统。
制造系统管理指的是将企业中的人、财、物、工作过程环境等视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把分散的、局部的思维方式上升带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方式;把定性的思维方式提高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通过对多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求得整个制造过程的最优化。先进制造系统的管理技术涉及制造系统的组织及管理模式、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制造系统,其主要观点和绿色体现:认识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集成的基础;高效率与高柔性是现代制造系统的标志;精简机构、消除浪费是高效益企业的根本;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当代制造的目标。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 重视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敏捷、绿色生产的经营目标,尤其强调了
提高制造企业及其产品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发展目标。
2. 覆盖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
生的全生命周期,而不局限与制造工艺及其生产过程。
3. 强调制造系统是一个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组成的相互作
用的整体,因此必须重视技术、管理、信息和人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必须重视和加强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和多系统集成优化。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居现代制造业领先地位
❷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数控技术、机器人、CAD/CAM技术、CIM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日益增多的高效能手段。(一)工业应用的技术,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能源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制造过程。1.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简称数控(NC),是用数字量及字符作为加工的指令,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简称CNC,数控技术在国外一般都称为CNC。数控技术的核心是数字控制技术,用计算机来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存储、译码、计算、逻辑运算,并将处理的信息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运动精度较高的驱动元件,使之按编程人员设定的运动轨迹来高效加工,从而彻底克服了传统机械加工的缺点。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相结合而组成的系统,依托强大软件来完成产品设计中的建模、解算、分析、虚拟模拟、加工模拟、制图、数控编程、编制工艺文件等工作。3.特种加工技术,传统机械切削加工的本质为:刀具材料比工件更硬,用机械能把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切除,零件的形状由机床的成型运动产生。但是,随着生产发展和科学实验的需要,很多工业部门,要求尖端科学技术产品向高精度、高速度、耐高温、小型化和结构复杂化等方向发展。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某些特殊要求越来越高,工件材料越来越硬,加工表面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加工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人们探索利用电、磁、声、光、化学等能量或将多种能量组合施加在工件的被加工部位,实现材料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非传统加工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特种加工。(二)制造业综合自动化,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1.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的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操作器,又称工业机器人。它能在三维空间内完成多种操作。机器人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和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它是由关节元件、末端执行器、机身和控制装置所组成,具有类似人的动作的功能;另一种由于安装有感觉元件和遥感元件,分析计算机及行走装置,具有感觉、触觉、分析、判断、决策和行走的功能而称为智能机器人。2.成组技术,人们用大批量生产的组织形式以高效的生产设备、高效的工艺技术去制造单件小批的零件,降低生产成本,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简称GT)就应运而生。成组技术就是应用相似性原理,在多品种产品的生产中将相似零件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使组内零件近似为原来的单一品种的大批量,或者变单件、小批生产为批量生产,按照批量生产的生产组织、管理技术来进行生产。3.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实现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装卸、运输、管理的系统。它具有在线编程、在线监测、修复、自动转换加工产品品种的功能。一个柔性制造系统概括为以下三部分组成,即:加工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信息流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具有:高柔性,在线编程使计算机响应进行控制高自动化设备工作;高效率,合理控制设备的切削用量实现高效加工,减小辅助时间和准备、终结时间;高度自动化,工件的加工、装配、检验、搬运、仓库存取完全由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来完成;柔性化生产大大减少操作人员、机床数目,提高机床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降低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缩短资金流动周期,因此可取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三)系统管理技术,制造业综合自动化、过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获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1.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是对产品及其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进行并行、集成设计的一种系统化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使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全生产周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加工的质量、成本、进度和产品的技术性能及使用性能需求等,减少加工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速产品开发过程,缩短开发周期。并行工程的最大特点是利用计算机的仿真技术,用上、下游共同决策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设计。2.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简称(VM)利用计算机技术、建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仿真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模拟,以发现设计或制造中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改进完成,省略了产品的开发研制阶段,达到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CIMS)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将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的集成起来,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生产过程的高效益、高柔性的先进制造系统。系统包含技术应用系统:工程设计与制造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质量保证系统和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通讯网络保障系统。
❸ 中国近年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改革开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都在飞速发展,在高科技领域间距已经与西方发达国家慢慢减小,甚至有些领域已经超越西方国家,成为他们遥不可及的梦。
当然,在科技上,我们跟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还需要更多的科学家。现在我们小学也开科学课,但确实有一个问题,就是好多学校不知道怎么上科学课,因为没有积累,有的甚至是音乐课老师来上科学课。
这就麻烦了,因为科学课是对老师要求最高的学科,是真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懂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爱上科学。有了兴趣,那什么都好办了,就算孩子有时候像陈云霁样,脱离一下,但很快又会回到正轨。现在的科学课很多就是考试时发点资料,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完全不考虑孩子是不是真的对科学感兴趣了。这样反而扼杀了孩子对科学的爱好。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书。
❹ 先进制造技术包含哪些关键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技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总称。
1.先进制造技术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它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2.先进制造技术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3.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要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的竞争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竞争,因此它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的有效要素,同时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具有面向21世纪新的技术领域。
先进制造技术包括两个基本部分:有关产品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
⑴面向制造
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系指用于生产准备(制造准备)的工具群和技术群。设计技术对新产品开发生产费用、产品质量以及新产品上市时间都有很大影响。产品和制造工艺的设计可以采用一系列工具,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等,生产设施、装备和工具,甚至整个制造企业都可以采用先进技术更有效地进行设计。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产品和工艺的并行设计具有双重目的,一是缩短新产品上市的周期,二是可以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减少到最低程度,使最终产品成为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因此对实现面向保护环境的制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⑵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技术群是指用于物质产品(物理实体产品)生产的过程及设备。例如,模塑成形、铸造、冲压、磨削等。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渗入,传统的制造工艺和装备正在产生质的变化。制造工艺技术群是有关加工和装配的技术,也是制造技术或称生产技术的传统领域。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缩写AMT),AMT是中国1995年列入为提高工业质量及效益的重点开发推广项目,该技术广涉信息、机械、电子、材料、能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该技术的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❺ 先进制造技术有哪些新进展
制造技术是制造业所使用的一切生产技术的总称,是将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要素经济合理地转化为可直接使用的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成品/半成品和技术服务的技术群。近两百年来.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驱动下,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沿着“小批量→少品种、大批量→多品种、变批量”的方向发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沿着“劳动密集→设备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制造技术的生产方式沿着“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刚性流水自动化→柔性自动化→智能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了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数控技术、机器人、CAD/CAM技术、CIM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日益增多的高效能手段。
(一)工业应用的技术,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能源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制造过程;
(二)制造业综合自动化,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系统管理技术,制造业综合自动化、过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获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
支撑技术群是指支持设计和制造工艺两方面取得进步的基础性的核心技术。
❻ 21世纪伟大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点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2、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3、细胞核重新编程
所谓细胞核重新编程,是将成熟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发育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将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由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
通过这一技术,可将一个体上较容易获得的细胞(如皮肤细胞)类型培育成另一种较难获得的细胞类型(如脑细胞)。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因为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生命体的理解。
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弥,获得这一奖项。
4、神光二号
神光二号是我国2002年成功研制的大型激光装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由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
可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
“神光二号”可用作科学实验,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实验中产生的极端物理条件,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技术的推出,均有重大意义。
“神光”的未来前景诱人。据专家介绍,核聚变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科学家可利用激光聚变技术。
把海水中丰富的同位素氘、氚转化为巨大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神光二号”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从海水中获得能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5、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❼ 你是如何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
同样的东西比原来好用
❽ 先进制造技术都有什么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简称为AMT)是指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AMT是制造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并非充分条件,其优势还有赖于能充分发挥技术威力的组织管理,有赖于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和融合。
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数控技术、机器人、CAD/CAM技术、CIM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日益增多的高效能手段。
(一)工业应用的技术,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能源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制造过程。
1、数控技术(NumericalControl),简称数控(NC),是用数字量及字符作为加工的指令,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简称CNC,数控技术在国外一般都称为CNC。数控技术的核心是数字控制技术,用计算机来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存储、译码、计算、逻辑运算,并将处理的信息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运动精度较高的驱动元件,使之按编程人员设定的运动轨迹来高效加工,从而彻底克服了传统机械加工的缺点。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简称CAM相结合而组成的系统,依托强大软件来完成产品设计中的建模、解算、分析、虚拟模拟、加工模拟、制图、数控编程、编制工艺文件等工作。
3、特种加工技术,传统机械切削加工的本质为:刀具材料比工件更硬,用机械能把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切除,零件的形状由机床的成型运动产生。但是,随着生产发展和科学实验的需要,很多工业部门,要求尖端科学技术产品向高精度、高速度、耐高温、小型化和结构复杂化等方向发展。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某些特殊要求越来越高,工件材料越来越硬,加工表面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加工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人们探索利用电、磁、声、光、化学等能量或将多种能量组合施加在工件的被加工部位,实现材料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非传统加工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特种加工。
(二)制造业综合自动化,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1、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的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操作器,又称工业机器人。它能在三维空间内完成多种操作。机器人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和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
它是由关节元件、末端执行器、机身和控制装置所组成,具有类似人的动作的功能;另一种由于安装有感觉元件和遥感元件,分析计算机及行走装置,具有感觉、触觉、分析、判断、决策和行走的功能而称为智能机器人。
2、成组技术,人们用大批量生产的组织形式以高效的生产设备、高效的工艺技术去制造单件小批的零件,降低生产成本,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简称GT)就应运而生。成组技术就是应用相似性原理,在多品种产品的生产中将相似零件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使组内零件近似为原来的单一品种的大批量,或者变单件、小批生产为批量生产,按照批量生产的生产组织、管理技术来进行生产。
3、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实现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装卸、运输、管理的系统。它具有在线编程、在线监测、修复、自动转换加工产品品种的功能。一个柔性制造系统概括为以下三部分组成,即:加工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信息流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具有:高柔性,在线编程使计算机响应进行控制高自动化设备工作;高效率,合理控制设备的切削用量实现高效加工,减小辅助时间和准备、终结时间;高度自动化,工件的加工、装配、检验、搬运、仓库存取完全由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来完成;柔性化生产大大减少操作人员、机床数目,提高机床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降低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缩短资金流动周期,因此可取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系统管理技术,制造业综合自动化、过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获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
1、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简称(CE)是对产品及其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进行并行、集成设计的一种系统化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使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全生产周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加工的质量、成本、进度和产品的技术性能及使用性能需求等,减少加工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速产品开发过程,缩短开发周期。并行工程的最大特点是利用计算机的仿真技术,用上、下游共同决策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设计。
2、虚拟制造(VirtualManufacturing),简称(VM)利用计算机技术、建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仿真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模拟,以发现设计或制造中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改进完成,省略了产品的开发研制阶段,达到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简称(CIMS)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将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的集成起来,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生产过程的高效益、高柔性的先进制造系统。系统包含技术应用系统:工程设计与制造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质量保证系统和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通讯网络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