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提高工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所谓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将科技成内果(或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容并实现商品化、规模化、国际化,最终形成科技产业的能力。
提高方法有:
1、国家制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财政、税收、产业、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增强和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
3、国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体系。
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属于科技成果吗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属于科技成果。对技术水平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当纳入科学技术奖励范围,予以奖励。
C. 工程技术成果
在实施深部资源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我们研发的先进钻探技术和钻井地球物理测量技术经受了实践的考验,证明是实现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十分有效的技术手段。
·专门研制了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БY-15000钻机,设计能力为钻进井深15千米。在油压达到400千克/平方厘米的条件下钻机的提升能力为400吨,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可实现主要技术过程的无级调节,可实现钻具的自动升降和给进,使钻进速度提高好几倍。
·研究和应用了原理上全新的钻进方法,使井身结构的金属耗量减少了80%以上(与油气钻井对比),减少了用水泥固定套管的时间损失,预防了难以克服的井内复杂情况,因此保障了钻至很大深度的可能性。由于采用了最合理的径向尺寸(214毫米)(应为215毫米——译者注)钻进,所以使成井的时间缩短了50%~60%。
·专门为超深井设计了岩石破碎工具、高可靠性的轻质合金钻杆和能适应深井条件的井底动力机,其工作寿命超过了中深井中设计值的15%~20%,而在超深井中可超过70%~100%。还研制了耐高温的低速涡轮钻具,其稳定的工作转速为80~200转/分(钻进中钻杆柱不回转或以最低转速2~4转/分回转)。设计并应用了可向地表发送信号的井底涡轮钻具控制装置,如果没有该装置,井底动力机实际上不可能靠地表传感器实现过程控制,并钻至8~9千米的深度。
·研制了可在井底通过水力把岩心送入贮存仓内的新型取心工具、不用水泥架桥便可在井壁上不定向地钻出小径新孔——清除井底大颗粒沉渣的新办法,以及有效地防治井斜的专用技术等。
·为实现科拉超深井的进一步加深,采用了大量组合新技术。例如,为把套管下到8770米深处并加以固定,我们把套管分成四段下放,每段重140~150吨,长度2000米。研究了特殊办法并开发了专用软件确保成功对接,确定了保证最小曲率的专门方案,使套管柱可自由通过。为了固定套管柱,首次在高温下(150℃)采用广谱的简化水泥砂浆,以提高水泥与套管的粘接强度。在固定好了的管柱上每隔100米装有一个磁性和放射性标记物,以便在进行地球物理勘查时精确掌握物探结果的深度指标。
·由于套管的存在和保证了井身的垂直度,使钻杆柱在井身中的运转阻力几乎下降了2/3,为钻井继续加深至14000~15000米创造了有利条件。
·研制开发了一批可在高温(250℃)高压(100兆帕)条件下工作的新型地球物理仪器,为进行具有世界水平的全面综合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其中有声学测井仪和分光计式伽马测井仪,前者可研究声学场规律并确定横波和纵波在区间和层间传播速度,后者可在250℃高温和210兆帕高压条件下进行精确的分光计测量。
总之,前苏联成功地按计划完成了研制并应用新技术的任务,取得了对深部地壳和地幔综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我们以深部研究计划为基础,借助现代化技术和工艺手段开展大范围综合研究的方针是正确的。我们获得的成果对许多国家的学者和专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超深井的资料在全球意义上进行更深入的综合性地质研究。
D. 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1、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大桥项目总设计师是孟凡超,总工程师是苏权科,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是林鸣。
2、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3、射电望远镜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E. 中国现代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国现代科技成就,有以下条:
光电子信息产业:
在本世纪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21世纪将把光、电、声、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包括光电子器件、激光配置 、光纤系统、 全息图像、光是集成电路、光计算机等基本内涵为新一代光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新产业将全面更新现有的各类信息手段,以适应人们对信息的最广泛的需要。
软件产业:
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将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并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智能机械产业:
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 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生物工程产业:
以现代生命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基础,到21世纪将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生物医学产业:
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 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超导体产业:
下个世纪,超导体产业将崛起。超导材料的某些独特性能将改变传统的若干概念和理论。超导电机、超导输电系统、超导储能装置、超导磁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术成果将大批地实用化、商品化,从而改造现有的强电、弱电、微电、光电等整个技术格局。
太阳能产业:
21世纪,人类将面临能源紧缺的困境。除寄希望于核聚变能源之外,现实的选择是:发展太阳能技术、研制和生产各种太阳能跟踪,捕获、转换和存贮装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多地搜集和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建立起高技术的太阳能产业。
空间产业:
全世界每年投入4000多亿美元的空间活动经费,为21世纪的空间产业奠定了知识和技术基础,包括卫星发射、载荷搭载、太空旅行等空间商业活动和服务,以及利用微重力、超洁净的太空特有的环境进行科学试验和高精尖产品生产,这些将成为下个世纪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在地球圈外开拓新的疆域,在外星上采掘新的资源,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空间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第一批目标。
海洋产业:
目前,人类最多只能下潜到200多米深的海区, 对海洋深处的状况知道得很少。21世纪,人类在地球之外扩展高边疆的同时,也能在地球之内扩展低边疆。可以相信,人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从资源密集的低疆域获取的效益,会比从资源离散的高疆域获取的效益多得多。南极开发,海水利用、深海采矿、海底城市建设等将成为下世纪海洋产业的基本内涵。
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和科技成就有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在1988年完成。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葛洲坝工程主要由电站、船闸、泄水闸、冲沙闸等组成。大坝全长2595米,坝顶高70米,宽30米。控制,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21台,年均发电量141亿度。建船闸3座,可通过万吨级大型船队。27孔泄水闸和15孔冲沙闸全部开启后的最大泄洪量,为每秒11万立方米。
葛洲坝水利大坝作用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近期具有发电、改善峡江航道等效益。它的电站发电量巨大,年发电量达15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原煤1020万吨,对改变华中地区能源结构,减轻煤炭、石油供应压力,提高华中、华东电网安全运行保证度都起了重要作用。
仅发电一项,在1989年底就可收回全部工程投资。葛洲坝水库回水110至180公里,由于提高了水位,淹没了三峡中的21处急流滩点、9处险滩,因而取消了单行航道和绞滩站各9处,大大改善了航道,使巴东以下各种船只能够通行无阻,增加了长江客货运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G. 中国现代科技成果有那些
中国现代科技成就,有以下9条:
光电子信息产业:
在本世纪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21世纪将把光、电、声、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包括光电子器件、激光配置 、光纤系统、 全息图像、光是集成电路、光计算机等基本内涵为新一代光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新产业将全面更新现有的各类信息手段,以适应人们对信息的最广泛的需要。
软件产业:
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将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并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智能机械产业:
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 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生物工程产业:
以现代生命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基础,到21世纪将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生物医学产业:
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 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超导体产业:
下个世纪,超导体产业将崛起。超导材料的某些独特性能将改变传统的若干概念和理论。超导电机、超导输电系统、超导储能装置、超导磁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术成果将大批地实用化、商品化,从而改造现有的强电、弱电、微电、光电等整个技术格局。
太阳能产业:
21世纪,人类将面临能源紧缺的困境。除寄希望于核聚变能源之外,现实的选择是:发展太阳能技术、研制和生产各种太阳能跟踪,捕获、转换和存贮装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多地搜集和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建立起高技术的太阳能产业。
空间产业:
全世界每年投入4000多亿美元的空间活动经费,为21世纪的空间产业奠定了知识和技术基础,包括卫星发射、载荷搭载、太空旅行等空间商业活动和服务,以及利用微重力、超洁净的太空特有的环境进行科学试验和高精尖产品生产,这些将成为下个世纪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在地球圈外开拓新的疆域,在外星上采掘新的资源,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空间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第一批目标。
海洋产业:
目前,人类最多只能下潜到200多米深的海区, 对海洋深处的状况知道得很少。21世纪,人类在地球之外扩展高边疆的同时,也能在地球之内扩展低边疆。可以相信,人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从资源密集的低疆域获取的效益,会比从资源离散的高疆域获取的效益多得多。南极开发,海水利用、深海采矿、海底城市建设等将成为下世纪海洋产业的基本内涵。
H. 列举三项你知道的我国当前主要科技成果
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