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汉大学有哪些科研成果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72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
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
❷ 社科联的职能职责有哪些
社科联的主要职责是:
1、改革开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沟通市委、市政府与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反映社科工作者的愿望和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科学队伍建设。
2、组织理论研讨,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组织协调各学科之间、理论工作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之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3、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推广工作,促进社科成果转化,兴办智力开发事业。
4、根据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5、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授权,负责全市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的评审奖励和社科优秀青年专家评选工作。
6、编制市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规划。
7、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2)社科成果转化扩展阅读
社科联全称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市委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全市社会科学界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机构,是全市委、市政府联系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参谋和助手。
举例如下:
(1)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北京市社科联)成立于1983年7月,是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界学术性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首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2)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山东省社科联(英文缩写为SFSS)。是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从事全省社会科学工作组织联络、指导管理、协调服务的人民团体,是省委、省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参谋和助手,是促进全省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❸ 谢梅的主要成就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9
《文化四川:文化体制改革与四川文化强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09.05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报业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9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5
《公共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2
《办公室管理工作》,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04-01 获得“最受欢迎教学拓普一等奖”;“上海贝尔教学一等奖”;“电子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函授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辩论队优秀指导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三育人奖”等多项奖项。
获得“中国秘书学会论著评奖委员会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行政专业委员会二等奖”;“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成都演艺场馆体系建设构想,《中国文化报》,2008,年7月,被文化部网站、中国文化产业网站等多家网站转载;
诗学视野下的“工拙”论溯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研究》2006年11期全文转载;
全球化背景下四川文化产业的国际双向同构平台构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05期全文转载;
中国文论的日本化历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雅格布森“主导”理论与中国新闻娱乐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
整合式演艺场馆营销机制研究--成都市演艺场馆1+N+M模式解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5期
数字传媒产业自组织运营模式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1期
张力与工拙——中西文论范畴之比较,《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 第3期
关于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体制障碍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5期
西部大开发中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分析,《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 第14期
公共管理中“公共性”的伦理实现基础——公共管理主体道德性的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 第12期
我国数字传媒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3期
试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5期
网络传播环境中的舆论传播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8期
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理论与改革》2006年 第2期
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视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2期
论毛泽东的干部建设伦理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 第3期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伦理分析及对策,《天府新论》2005年 第1期
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行政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3期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途径,《农村经济》2005年 第12期
网络经济对企业文化的负面影响,《电子科大学报(社科版)》.2004年 第1期
企业文化博弈透析,《Language Studies》2004年 第3期
浅谈网络经济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
信仰教育: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1期
对日本的企业文化的借鉴与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5期
行政改革中思想教育工作的系统模式,《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
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分析,《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 第1期
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第六章
项目验收与成果转化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完成后,均需进行验收和结项,履行必要的结项手续。
1.一般项目最终成果鉴定工作由依托学校组织,鉴定专家主要由校外同行专家组成;成果鉴定合格者方可申请结项,并提交由鉴定专家签名的鉴定证明材料报教育部备案。
2.重大项目最终成果鉴定工作由教育部组织,项目责任人可选择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方式进行。通过鉴定后,须按教育部提供的带统一标识的封面和规格出版。
3.申请结项须填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提供最终成果鉴定证明及成果原件、成果摘要报告(含电子版),经依托学校和申报单位审核同意后,在每年第二季度由申报单位汇总后集中向教育部报送。
4.教育部对通过验收、确认可以结项者,颁发结项证明或鉴定证明,拨付项目经费的其余部分,并将验收结项情况予以公布。
第二十三条 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果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注重实际价值。
1.最终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专著、咨询报告、软件、数据库、专利等;除学术成果本身外,项目责任人及课题组成员结合项目研究进行的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学术报告、咨询服务及其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等,一并纳入验收范围综合考虑。
2.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是:项目责任人按项目合同和任务计划书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与立项时批准的“最终成果形式”相符,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经费开支合理合法。最终成果须在显著位置标明“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字样,否则验收时不予承认。咨询报告类成果须有采纳单位的证明材料,并详细注明采纳内容和实际价值。
3.项目验收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一般项目中的优秀项目由依托学校推荐报送,教育部对学校推荐的优秀成果进行复审。教育部每年对一般项目组织抽查。重大项目由鉴定专家在打分和投票基础上确定成果等级。
第二十四条 建立项目成果奖惩制度。对成果验收为优秀的项目,予以通报表扬并作为项目责任人下次申请项目的重要参考;对成果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一律做撤项处理,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教育部社科项目。
第二十五条 强化成果转化意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充分发挥教育部社科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
1.各类项目结项时,须同时报送3~5千字的成果摘要报告,简述本课题学术价值、创新内容、社会影响等情况,经依托学校审核后报教育部。教育部除择优选报有关部门外,还可向有关媒体推荐刊登,或结集出版。
2.鼓励项目成果向课程、教材、教学转化,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向决策咨询转化,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服务;向社会转化,为提高全民族人文素质服务;向文化产品转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3.项目责任人应注意收集本课题的引用、转载、采用、获奖或进入教材、产生效益的情况,由依托学校择优上报教育部。对那些通过一个项目形成一个创新领域、一支创新团队、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其成功经验。
4.建立教育部社科项目成果库和学术精品库。所有验收合格并正式出版、发表的项目成果转入成果库集中保存、展阅。对其中优秀的作品以“学术精品”的形式统一出版和展示。成果库分设实物展示库和电子文本库,面向高等学校和社会开放。
5.申报单位和各高等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资助项目优秀成果的出版,积极做好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在提交有关部门的同时须报送教育部。
❺ 陈忠林的主要成就
自1998年以来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10项省部级优秀科学、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自由、人权、法治一人性的解读》获重庆市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意大利刑法纲要》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从外在形式到内在实质的追求一论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冲突及我国应有的立法选择》获重庆市第一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关于我国刑法学界对意大利现行刑法的几点误解》获司法部“九五”期间优秀论文奖;《关于我国刑法时间效力的几个问题》获中国法学会“海南世纪杯”三等奖;《关于我国属地原则的理解、适用与立法完善》,《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等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关于祖国统一中的几个刑法问题》、《香港地区法律与全国性法律的关系》、《国际法中的政治犯罪与政治庇护》、《我国对国际刑事法院应有的态度》等提交相关国际、国内会议上的论文均因独树一帜的观点在引起了相当的反响。在2004年科研成果工作量排名全校第一,获得本校“世再教育基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教授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各种建议和立法议案,其中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提交《关于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收回死刑核准权的建议》以及《关于制订统一的强制性预防措施法》、《关于将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犯罪转化为国内法》、《关于将我国现行审判制度由“二级终审”为“三级终审”》等多项建议和议案均被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国人大相关机构正式采纳或批准为正式立法议案,并在由人民网携手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等著名网络媒体主办“2004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入围“2004年度十大风云人物之建言献策”评选候选人。
主要学术成果和影响:
在意大利留学和工作期间的学术活动被意大利方面鉴定为 为中意两国法学家的第一次合作作出了真正有意义的贡献,用最好的方式为自己伟大的祖国增添了荣誉。1996年回国后,在教学上首创能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积极性的互动式教学法,现已为校刑法研究生教学普遍采用。在科研上,除主持司法部重点项目《刑法基本原则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九五大型社科项目《国际反贪的理论与实践》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外,迄今已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工具书11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在刑法学研究中,陈忠林教授坚持国外先进理论与中国优良传统的结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改造传统刑法理论,在刑法基本原则、刑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内地法律与香港地区法律的关系、犯罪的本质特征等“刑法基本论问题上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观点”;在硕士论文中率先提出了应区别构成犯罪的方面与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要件是犯罪构成的逻辑起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同一性与不可分割性,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是犯罪构成的核心,犯罪客观要件应只是犯罪行为的客观性质,犯罪客观要件应包含行为人运用来作用于犯罪对象的客观条件等现在已在不同程度上为国内刑法学界所接受的观点;在博士论文及有关的教材中则系统地提出了应从犯罪构成各要件相互联系的角度解决刑法中的行为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等世界性刑法基本理论难题的新思路。
主要代表作有:
论文
1.《关于我国刑法学界对意大利现行刑法的几点误解》(1998年获司法部九五期间优秀论文奖,《中外法学》创刊10 周年优秀论文奖)
2.《从外在形式到内在实质的追求 论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冲突及我国应有的立法选择》(1999年获重庆市第一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西南政法大学第八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3.《中国刑法的历史与现状》(《意大利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杂志》上发表,已为多本意大利刑法教科书引用)
4.《我国刑法属地原则的理解适用与立法完善》(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5.《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中国法制报》详细摘要转载)
专著:
1.《意大利刑法纲要》(个人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意大利刑法学原理》(译著,法律出版社,1998)
3.《刑法中的行为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关系》(博士论文)。
❻ 求一篇历届大学生“挑战杯”人文社科类的获奖作品的作品展示。注意,是人文社科类的,作品展示,详细
摘要 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是衡 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以及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高校作为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地, 是 国家创新体系中产生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主体之一 , 也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良好 基地 , 对国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并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 我国高校每年经过中央和省级政府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近刀工页, 而且这些科技 成果代表了中国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但是 ,这些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 率只有 10%-15%,80% 以上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郑州轻工业学院 , 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前十位 , 蕴藏着雄厚的科技潜力 , 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 有着良好的科研环境 , 它拥有 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3 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 31 个科研中心。郑州轻工业学院的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对推动河南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 郑州轻工业 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非常低 , 还不到5%, 大部分科研成果滞留在实验室 , 被束之高阁 , 无人问津 , 造成了极大的科技资源浪费 , 因此有必要对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科技成果、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概念 ,介绍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 , 从外部环境和学校自身这两个方面分析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因素 , 从拥有的科研资源情况分析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潜力 , 提出了促进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 科技成果 : 科技成果产业化 : 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网站:挑战杯官网 http://www.tzbei.com/portal-list-catid-37.html所属目录,作品欣赏
❼ 请问市社科联是个什么样的单位,什么编制,进去后如何,舒服不舒服急
社科联全称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各地区社会科学界(包括社科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管理机关。不属于政府机关的范围,直属于各级党委,宣传部代管。社科联一部分人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享受公务员待遇。一部分属于事业编制,这部分人可以评职称。
市社科联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做好理论武装工作。
2、组织开展社科应用性研究,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促进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组织开展社科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科学素养。
(7)社科成果转化扩展阅读:
市社科联是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的全市社会科学界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在加强党和政府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方面,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在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和参与决策方面,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
可以促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方面,积极发挥咨询服务的作用,能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增强理论素养和提高理论水平方面,努力发挥宣传普及的作用。
❽ 挑战杯人文社科类作品对的重视程度怎么样
摘要 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是衡 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以及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高校作为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地, 是 国家创新体系中产生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主体之一 , 也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良好 基地 , 对国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并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 我国高校每年经过中央和省级政府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近刀工页, 而且这些科技 成果代表了中国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但是 ,这些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 率只有 10%-15%,80% 以上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郑州轻工业学院 , 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前十位 , 蕴藏着雄厚的科技潜力 , 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 有着良好的科研环境 , 它拥有 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3 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 31 个科研中心。郑州轻工业学院的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对推动河南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 郑州轻工业 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非常低 , 还不到5%, 大部分科研成果滞留在实验室 , 被束之高阁 , 无人问津 , 造成了极大的科技资源浪费 , 因此有必要对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科技成果、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概念 ,介绍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 , 从外部环境和学校自身这两个方面分析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因素 , 从拥有的科研资源情况分析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潜力 , 提出了促进郑州轻工业学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 科技成果 : 科技成果产业化 : 科技成果转化
❾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职责
1、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支持全省社科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
2、组织开展和指导学术交流,组织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
3、组织开展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咨询服务和教育培训等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4、组织开展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5、资助出版和宣传推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
6、联系、指导、协调和管理省级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工作,指导市、县等社科联工作,密切与省级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单位的联系;
7、根据政府的授权,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管理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8、编辑出版《浙江社会科学》和内部资料,主办浙江社科网,加强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和信息化建设;
9、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党和政府反映社会科学界的意见和要求,维护本会团体会员和社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10、承办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❿ 长春大学的学术研究
2006年-2014年,学校共承担科研课题924项,其中科技部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科技计划和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8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项,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项目2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企事业委托及成果转化103项;发表学术论文4000篇,被SCI、EI等检索论文546篇,CSSCI收录期刊论文80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90部,获授权专利51项,科研成果获奖93项,其中吉林省科技进步奖6项、技术发明奖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
长春大学2009年-2012年主要科研获奖情况一览表 年度 姓 名 获奖名称 类别 级别 2012 王丽荣 盲文自动识别系统 二等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12 徐德斌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学思考 论文类
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1 宋立军 量子混沌系统中自旋压缩性质的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11 王丽荣 基于RFID技术的实车离合器检测系统 一等 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王丽丽 高磁性Fe-N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二等 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于淼 串并联动研抛加工的协调控制研究 二等 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谷再秋 基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构建 三等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陈研 课堂主题活动中彰显艺术魅力研究 三等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0 王金玲 幽默语篇理解的多维理论阐释 著作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高市 ERP沙盘高级实训教程 著作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潘福林 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研究 著作类一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武一 试论英语习语语义及结构特征对其翻译策略的影响 论文类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刘娟 术语Концепт及其概念意义探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王泽霞 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解读与思考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王爱国 融合背景下的聋人高等网络教育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宗世英 艺术设计教育中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于焱 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灰色关联评价方法 论文类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王力民 基于知识联盟的集群企业知识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乔志强 从信息流与知识传递探究供应链协同运行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乔 梅 吉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刘宣杰 关于3C框架下制造成本控制的研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尹桂凤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效益分享型企业会计核算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丁宁 稀土永磁起重技术发明及应用 发明类 吉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 2010 李丹 生物酶法转化大豆异黄酮的技术与产品 进步类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0 胡淑莉 西方意识流小说对宗教信仰观念的反叛 论文类三等奖 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0 赵珺 冬虫夏草深层发酵新条件与产品 一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10 陈星 油莎豆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10 王晓红 吉林省地区城市屋顶花园的植物选择与栽培技术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09 于淼 含间隙铰的柔性机器人动力学研究 二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09 王力民 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09 张丽英 医疗污水排放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研制 三等奖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9 宋立军 Entanglement Dynamics and Chaos in the Dicke Model 二等奖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学术期刊 《长春大学学报》是长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1年1月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数理科学、生态林业、医学卫生、经济管理、语言文学、政治法律、美学艺术和萨满文化等。分《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和《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长春大学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显示,长春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19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43万余册;电子图书53万余册。图书馆先后购进了12个数据库,有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全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数据库;爱迪科森就业培训数据库;国研网教育版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考试资源系统;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资源数据库;读秀知识库;森图就业数字图书馆;ABI数据库;SPECIALSCITMDBS学术资源平台; EBSCO外文数据库; Emerald管理学期刊数据库;Osiris全球上市公司分析数据库;bankscope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