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啥有的人学术成就高评不上院士
以前我们听到学者、教授就肃然起敬,听说院士更是咋舌。凭我肤浅而有限的知识认为,能够当上教授甚至院士的,一定是饱读诗书而且是学术水平特别高的人,不然何以能够当上教授,甚至是院士呢?小时候我听说,华罗庚虽然没有读什么大学,但通过自学,结果不但成为中国最高学府里的教授,而且凭着他的数学才华而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传说在苏联时期,当年苏联科学家要造什么卫星和飞船。苏联那些最著名的科学家为了计算飞船和卫星的轨迹的数据而伤透脑筋,正在无法可想时,突然有人想到华罗庚教授,于是斯大林出面请他。华教授凭着他的天才,仅用一个算盘,就将那些复杂的数据算出来了,令苏联的数学家瞠目结舌,最后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恕我孤陋寡闻,我只知道华罗庚是教授,却不知道他是不是院士。
可是,昨天我读报才知道,其实当中国院士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并不是某人的学术水平一流,就是院士。据《羊城晚报》(2008年3月20日)新闻《今早“杂交水稻之父”在广州就落选中科院士袁隆平:院士不是我的目的》报导。
内文说,十多年前袁隆平在一些科学家的推荐下参选中科院院士,结果落选了。据我所知,杂交水稻是袁隆平最早培育出来的,他的科学贡献不单是为了中国提高粮食产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世界粮食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信,你如果记得20世纪70年代前亩产是300斤,那么现在一般超千斤,你就可以想象他在解决国人盘中餐的功劳了。可是,就是一个对世界有如此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在竞选中科院院士时也会名落孙山,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可悲吗?回答:“是啊!”
然而,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是“历史误会”。
袁隆回答说:“十分幽默”。
我说:十分讽刺。一个人对科学的贡献是要经过世界检验的,而不是关门由谁定的。袁隆平教授在世界获得各项奖励,就有十四项之多,他能够当选上“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足可以证明袁教授在国外的影响。试想,连美国这个世界上科学最发达的国家,尚且能够选他为外籍的院士,而中科院却将他拒之门外?难道你中科院的院士水平比美国科学院还高?是世界超一流?
于是,我同意袁教授的说法:在中科院的院士评选上“有门户之见,有些不正之风”。譬如一些地方评奖,其实是分奖。从主管的领导按级分下去……
哈哈!院士呢?也许是某某是谁的博士生?某某是谁的儿子?于是院士名额就满了。管你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好在袁教授不计较,他说,院士不是我的目的,而是继续研究新杂交水稻,继续为世界人民解决无米之炊。
袁教授才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
大家向他致以崇高的敬礼!
袁隆平:三次落选中科院 却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10月14日 10:21 本文摘自《中国周刊》2010年第9期 作者:李佳蔚 原题为:“幸福老头”袁隆平
核心提示:袁隆平1994年以前曾经三次申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均落选,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湖南省第四次推荐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最终当选。至今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袁隆平,却获得了拥有2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
他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更是一个80岁的健康、好胜、幸福的老头儿。
袁隆平在自己80岁生日之时收到了三件特别的礼物:总理的贺信,湖南卫视一台名为《为了大地的丰收》的专题晚会,还有一本沉甸甸的《袁隆平口述自传》。
“袁老师并不想这样大操大办。”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辛业芸博士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辛的另一个身份是袁隆平的秘书,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有14年。她足够了解袁隆平的脾气秉性:“他不爱张扬,他80岁生日,我们本来打算搞一个关于杂交水稻的学术研讨会就好了,结果国家领导都发来贺信了。”
辛业芸也是《袁隆平口述自传》的作者。她说,写作过程中并没有特别多专门的时间坐下来与袁隆平交流,因为平常的生活中了解得已经足够多了。更重要的是,她掌握一个原则:真实生动,不过度“美化”。
这符合袁隆平的愿望。袁隆平曾经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他的担忧:害怕别人把他写成一个典型的学术大师,不苟言笑,正襟危坐,谈学术永远都是义正辞严。
显然,辛业芸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她的朋友头一天拿到书,挑灯夜读到凌晨三点,第二天兴冲冲地给她打电话:“关于袁老师的传记,你写的这本算是翘楚了,原来有的书把袁老师写得都太‘马列主义’了,又有很多夸张和杜撰,你的则是一个真实和鲜活的袁隆平。”
辛业芸认为自己只不过是“真实的记述”:“袁老师经常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幸福的老头,说的时候咧着嘴,笑得很开心。”
因此,在“杂交水稻之父”、“米神”、“当代神农”这些语境之外,我们重新梳理作为平常人的“幸福老头”袁隆平,并以此向他80岁的生日祝贺。
喜欢的东西就喜欢学。
9月17日,袁隆平带着杂交水稻中心的科研人员去隆回县的基地,看超级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的高产公关示范。中午到一个酒店吃饭,一到那儿,袁隆平就对身边的人说:“这酒店改名字了,原来叫做圣彼得堡的,现在改成花瑶山庄了。”
吃饭的时候,袁隆平给辛业芸他们从圣彼得堡讲到列宁格勒,从列宁格勒又说到了立陶宛,然后再从立陶宛的篮球说到了最近土耳其男篮世锦赛上的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篮球好啊,一个小小的波多黎各,就打赢了中国。”不过,辛业芸说:“这还不是重点,袁老师说波多黎各相当于中国的海南岛,是一个好的南繁基地,有一个美国的合作公司每年到波多黎各育种,就像我们去海南一样。波多黎各的纬度、面积、人口、天气、特产等等,他像竹筒倒豆子一般。”
辛业芸他们已经习惯了袁隆平“像电脑一样给他们讲文史地理”。他们也曾经疑惑袁隆平如何做到这一点,按照袁隆平自己的说法是“凡是喜欢的东西,就特别愿意学”。
袁隆平小时候的数学很糟糕,而化学地理和英文就特别好,区别就是一个兴趣。他说:“我不喜欢学数学,比如三角,让我头疼。我们同班的一个同学数学好得很,他不会游泳,我教他游泳,他帮我解题。结果他的游泳学会了,但我的数学依然故我。”现在袁隆平当年的这个同学已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防科工委举行的游泳比赛中,还曾经获得过第一名。
袁隆平落选院士是评价机制出了问题
2010年10月14日 11:33 北京日报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79条
近来读新闻一则:水稻之父袁隆平屡屡评不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据说是其方法没有创新;而美国那里近日授给他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那里可是拥有二十多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科学院!对此,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袁隆平当科学院院士够格,没当是个遗憾。
袁隆平未能当选中科院院士绝非偶然,是关于“创新”的评价机制出了问题。机制出问题,受委屈的就不会仅仅袁隆平一个人,还会有其他的大袁隆平、中袁隆平、小袁隆平、微袁隆平,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受到类似的委屈,一次又一次地“遗憾”。如果我们看不清这一点,只拿此事当孤立现象对待,下次设法把袁隆平评为中科院院士了事,那就真的是太遗憾了。
人的聪明在于会举一反三,否则就太愚钝了。如果能从袁隆平落选院士之事中汲取教训,积极推进科研体制和评价机制的改革,类似的遗憾就会日渐减少。否则,按下葫芦浮起瓢,那“遗憾”将会不幸地延续下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地出现。(嵇立群)
袁隆平落选院士,折射出当今中国的什么?
[精品原创][置顶][精华][推荐] 发表于:2008-03-15 10:48:34
袁隆平没有当选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面对当今世界级的科学家的落选,有人说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遗憾。“遗憾”二字,轻描淡写地将中国科学院遴选院士的弊病轻轻地化解于无形!也许当今的中国科研人员把头衔看得比任何都重要。前些年,院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无比崇高,那时候的院士也确实是顶级科学家中极为优秀的代表人物,虽然也有名实不符的,但毕竟是少数。然而,一旦荣誉带来超出荣誉的物质利益之时,纯粹便被肮脏玷污,殿堂就会充斥铜臭。 在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的竞争中,有些人觉得任何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可悲的是科学容不得半点掺假,你欺骗了科学,科学也就欺骗了你自己。历史的遗憾往返重复,会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历史的潮流中随之东流,一去不再复返。所以,为了当选院士,不惜运用国家的资金去打开通路,是和科学背道而驰的。我国的院士制度,由于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导致科学界、工程界和周边阶层的失衡,例如,在人文、哲学、艺术、宗教等领域,没有和科学院士、工程院士相对应的荣誉称号,这些领域内大师级的专家便自觉矮了科学家一头。拿中医界来说,没有实验研究成果,根本不要想当什么院士,逼得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祛病保命、以人为本的医学专家,变成整天断小鼠脑袋的刽子手。正如有人所说,历史的遗憾使袁隆平没当上院士,历史的遗憾也使不少人当上了院士。
袁隆平没能当上院士,也许他没有时间去做别人的工作,也许是他不懂得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也许他对此不屑一故。总之,造成这样的遗憾事情,倒能给世人细细品味个中滋味,给后人一个借鉴,但有一点那是不能更改的,就是搞科学研究的人,如果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不遵守科学规则,则必然会被科学所遗弃。
袁隆平重提当年落选院士事件:当院士不是目的
2008-03-20 17:49:2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
本报今天消息 记者邓琼、阙道华,实习生韦英哲报道:今早,应邀出席广东科协论坛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方回应有关他十几年前落选中科院院士的话题。
两会期间,袁隆平十几年前落选中科院院士的讨论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和公众将其视为“中国科学界的悲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此事是“历史误会”。身处“漩涡”中的袁老此次来到广州,在讲座之前专门抽出时间,首度就此事“开腔”。
袁隆平笑说,“历史误会”的说法十分幽默。“事情发生在十几年前,当时就有记者说我落选比人家当选更引起震动。”但袁老的态度十分轻松:“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哦,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袁隆平说,自己从来没有毛遂自荐参选院士,都是人家推荐的,“落选”以后也没有再参选过。他也认为,在两院院士的评选当中,可能还是存在一定的门户之见,有些不正之风,例如在同等条件下,中央单位的学者得票比地方上的高。“但是我不管这么多,我只管自己搞研究。我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人家推选的,我的目的不在于院士不院士。我是搞超级杂交水稻的,我的目的就在于能够不断出新成果,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那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袁院士还说,“现在国际上给我的奖励是14个,在农业科学领域可能是最多了吧。但是我并不以此为骄傲,特别是不能翘尾巴,还要夹着尾巴做人啊,哈哈!”
广东科协论坛是省科协主办的科学技术专题报告会或讨论会,迄今已举办19期。袁隆平此次演讲的主题为《超级杂交水稻与粮食安全》。
B. 钟南山院士都有哪些成就
钟南山院士作为我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过非凡的成就。
一、成长经历钟南山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两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先后荣获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
钟南山在中国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多达15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或者引用了81篇,主编了多部医学书籍。
C. 院士人员评选,有怎样的评选流程及标准
问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想知道,茅台女总工为何就不能当院士?
2.评审程序
各学部常委会负责组织本学部院士对属于本学部专业学科范围内的全部有效候选人进行评审。
学部常委会组织各专业组和学部全体会议,采取审阅材料、介绍情况、酝酿讨论和无记名投票表决等方式,对候选人进行两轮评审,分别产生本学部进入第二轮评审和正式候选人的名单。
对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的第一轮评审,按其专业背景在相关学部进行。
第一、二轮评审会议一般分别安排在增选年6月份和10月份的最后一周进行。
第一轮评审
本轮评审的任务是从全部有效候选人中,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1)审阅材料:候选人的材料是评审的基本依据,与会院士除重点审阅本专业组候选人材料外,还应认真审阅本学部其他候选人的材料。
(2)专业组评审:专业组对本组候选人充分讨论评议,投票产生进入学部评审会介绍的候选人名单,各组进入学部评审的名额由学部常委会决定。
(3)学部评审:学部召开全体会议,介绍各专业组进入学部评审的候选人情况,充分讨论评议。
(4)产生第二轮候选人:学部投票,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进入第二轮评审的限额为学部增选名额的2—3倍,具体人数由学部常委会研究决定。
(5)第一轮评审是否采用通信评审方式,由学部常委会研究确定,报主席团备案。
(6)第一轮评审会后,中国工程院在工程院网站和有关报刊上公布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并通知本人。学部常委会对第二轮候选人中受到投诉以及有疑点的问题,组织调查核实。
第二轮评审
通过本轮评审,从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中,产生正式候选人名单。为了对候选人更直接地考察了解,第二轮评审增加候选人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的程序。除此之外,评审程序和办法与第一轮评审基本相同,但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为便于评审时学部之间的交流,第二轮评审会由全院组织,集中统一进行。
(2)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在评审会上进行自我介绍,围绕提名书主要成就贡献的范围,实事求是地介绍本人在完成重要工程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解决的工程技术难点、创新之处等。候选人应严格按通知时间准时到会,及时离会。
(3)对被投诉候选人的有关调查核实材料连同其投诉信,一并提交评审会参考。在对被投诉人评审时,有关院士应根据常委会研究意见,将有关调查核实结果向会议进行说明。
(4)学部评审会要对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全部候选人逐一评议。经学部评审会认真、全面评议后,进行无记名投票,按增选名额120%的比例,依得分顺序,产生正式候选人名单。
(5)工程管理学部多为跨学部院士,由学部常委会统筹安排适当时间,组织本学部院士集中评审。
D. 院士的评选,你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水平都是得到了一个显著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国家现在综合实力得到了一个显著的提高,对于科技方面我们的国家也是正在奋力的追赶,有一批老的科学家他们为国为民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做出了一些巨大的贡献,而且现在我们国家的高科技人才可以说是变得越来越多,我们国家也是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机构来招贤纳士,如今我们国家的科研人才基本上都可以去当选一些院士,但是院士的评选可以说是十分的严格,今天主要介绍一下什么样的人当院士最合适具体介绍如下。
一、有重大科研成果在我看来对于院士的评选想要真正成为院士的人他们必须是有着重大的科研成果的,而且这些科研成果对于我们国家都是有着巨大的帮助,如果他们有一些重大科研成果,给予我们国家带来很多的便利的话,那么我认为这样的人最适合当院士。
各位看官,以上就是关于我对“院士的评选,你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呢?”的看法,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评论哦。
E. “茅台院士”成果有点弱吗
茅台院士的成果,跟其他院士相比,确实不太强。贵州省科协收到的申报材料梳理了王莉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贡献,包括开创了基于仪器分析技术与感官评价相结合的传统名优白酒质量控制模式、主导构建和完善基于先进分析技术集成体系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控制平台、构建形成以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功能微生物代谢机制为三大核心的传统工艺阐释体系等。
“高大上”的院士评选虽然没有直接关联到老百姓的生活,但其人选为谁却仍然关乎老百姓的利益。相较于其他普通科技工作者,院士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公共资源用于自己的研究项目,最终能够更好的实现项目目标,其成果也会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而这些工作成果终将转化为各种工程和产品造福千家万户,为改善民生作出贡献,这些产品大到出行的道路桥梁,小到维护生命的食品药物。研究成果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或是广被同行认可、或是硬性的科技进步,这样的院士才是众望所归。“茅台院士”符合哪一条?
F. 院士的成就非常高,属于什么等级
院士可以说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的科学家。所以院士的等级也非常高,他们享受副部级待遇。我
院士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新冠肺炎来临的时候,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这些人都为抗击肺炎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应对新冠肺炎的莲花清瘟胶囊也非常火,莲花清瘟胶囊所属的企业属于以岭药业,以岭这个名字其实也是我国一位中国院士的名字。
所以能够成为院士的人都是非常厉害的科学家,他们在我国属于顶尖人才,可以说这些人比考上清华北大的人还要少。
院士的支撑也非常高,因为院士基本上都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一般来说一些院士是在大学工作的,有些院士是在科研机构工作的。
总的来说,院士的等级还是非常高的,院士相当于一级教授。院士更多的是一种终身最高荣誉,相当于是国家级科学家,相当于国家对他们一辈子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种荣誉奖励。
获得院士非常不容易,他们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但是一个老师评上院士以后还是坚持在自己岗位上进行科学研究。
同时,院士可以享受到专车接送和医疗保障服务,毕竟能够评上院士的教授基本上都在60岁以上,年纪比较大了,他们都属于国宝级的人物,需要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每个能够评上院士的科学家都是在某个领域上有突出贡献的,他们都获得过多次,国家级奖励,为我国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像袁隆平院士,钟南山院士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些院士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为世界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这些院士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尊敬,他们才是我们所有人最该崇拜的偶像。
G. 人民网评: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成为院士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最高学术职称,是终身荣誉。2.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者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以提名和选举为院士。
在某些领域的“重大贡献”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具体组织和参与上述领域的工程项目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挥先进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管理科学作用,以促进工程项目的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举世公认的成果,或者在工程管理理论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成果。国家重点支持的重点研究项目要有突出成果。要迎合民族形式。2.有作品被列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引起一定反响。国内的作品和在一流期刊发表的文章也是不可或缺的。3.研究结果对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而不仅仅是项目研究和技术突破。估计能达到这个水平。不能急功近利。
H. 作为工程院院士的袁国勇,都取得过哪些重大成就
早在1997年H5N1禽流感在香港爆发的时候,袁国勇最先在Lancet报道H5N1患者具有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而H5N1患者的样本可以在他的实验室通过自行研制的分子诊断方法进行快速检测。2003年SARS爆发,袁国勇及他领导的小组成员追查到了SARS的病原冠状病毒,接着他又发现了SARS冠状类似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中华菊头蝙蝠,并且提出由于蝙蝠携带有新型的病毒,是造成突发传染病的主要源头。对当时快速控制疫情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他的成就不止这些,他发现新型微生物方面也有显著的成就,截至2019年3月已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发现越60种新型病毒、10种细菌、四种真菌及两种原虫。
袁国勇出生于中国香港,他自小体弱多病,在他三岁时因为患上肺炎,没想到他长大了之后成为了那么一名优秀的医学者。
他的这些成就对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他们见证了中国的两次大规模疫情和禽流感,并且都在努力的为祖国作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也是我们新一代的榜样和自豪,我们一定要向他们看齐,成为下一的骄傲。
I. 求教:钱易老师评院士时候的代表性成果是什么
明天过后就会议纪要
J. 怎样评价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院士是我们国家非常伟大的一位教授,他在医学方面非常的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在国家爆发这样的危机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去帮助人们挽救这样恶劣的局面。虽然身处高龄的他,可能会在身体上有一些不适,但是他却没有因此推辞,哪怕是自己的身体非常的疲惫,对于这种病情很难进行一个具体的解决,也会坚持不懈的进行自己的科研工作,并且可以去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来帮助人们度过这样的难关。
钟南山院士无论是在之前的一些医学的研究上,还是对于这样的一些疫情的研究上,都保持着自己一丝不苟的态度,非常值得人们去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