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海军转型成果

海军转型成果

发布时间:2021-11-18 07:16:47

① 海军战略转型具体是什么

原本中国海军战略是属于近海防御战略,所以海军只有些驱逐舰、护卫舰作为主力,连巡洋舰都没有。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所以转变为远洋战略,要求海军不仅局限于近海,要能够跨出国门。所以开始重视航母这类远洋舰艇的发展。应该是这样。

② 海军在国防安全上起到的的作用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中国面临着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与周边国家存在岛屿主权争端,还受到其他大国的海上围堵,需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

2、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近年来,中国在海外人员、投资等各方面的利益在不断增长,尤其是非洲和中东地区,战乱频繁、自然灾害频发,需要军事力量的保护。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有力武器,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3、是“富国强军”战略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海军先后出动舰船30多万艘次,完成了护渔护航、保护海上石油平台、进行海洋测量和海洋大气观测、建设无线电导航系统、布设航标、铺设海底光缆等任务,为我国海洋利益的拓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2)海军转型成果扩展阅读

海军的发展

核心军事能力不断提升。海军一体化综合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006年至2008年,海军先后3次组织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综合演练。完成了我国300万平方公里海域和相关海区海洋基础测量,填补了多项海洋环境信息空白。

训练改革成果丰硕。围绕打赢目标,海军加大了训练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积极推进军事训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远洋综合保障实现新的突破。建成了一批大型战略母港、骨干机场和后方战略仓库,建成了数十个舰船、飞机及装备维修基地,后勤和装备保障的规模、结构、功能逐步拓展,为实现海军走向远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军事人才战略工程成效显著。每年从国家重点院校吸收引进各类专门人才近千人,高素质人才群体成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③ 新中国海军63年来的三个发展阶段是怎样的

所谓海军指的是一个国家海上军事和防御的全部军事组织,包括船只、人员和海军机构。在海上作战的军队,通常由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及各专业部队组成。

海军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主要以战船或舰艇为主线,从原始简单的古代战船发展到多系统的现代舰艇,从个别分散的技术推演出密集综合的技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过程。

新中国海军63年来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只能采用近距离靠岸的防御措施,用快艇在距海岸仅几十海里处打一些小仗。

到了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海军进一步发展为近海防御,但是因为舰艇吨位小、技术落后,所以很难较长距离地航行。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海军舰队开始迅速壮大,在远航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近海走向远海,中国海军最终成为当今保障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中国掀起了三次造舰高潮,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虽然我国海军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有理由相信,我国海军成为一支真正的蓝水海军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新中国海军

④ 我为转型做贡献海军个人心得体会怎么写

写作思路: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即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正文:

致敬海军,致敬对党忠诚的信仰。所谓“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70年的砥砺奋进。人民海军自1949年4月23日诞生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路劈波斩浪,向海图强。

一代代海军官兵直面各种风浪考验,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荣誉,用实际行动把对党忠诚书写在辽阔海天。

致敬海军,致敬锐意进取的昂扬。海权是影响大国兴衰沉浮的重要因素。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正是如此,从来都是在竞争激烈的奋勇拼搏中迎来蜕变。

70年来,从当初的小木船,到如今舰艇编队乘风破浪、浩浩荡荡。人民海军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逐步发展壮大,正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造就了一支乘风破浪,不断发展的队伍!

致敬海军,致敬敢于付出的奉献。海军的发展,是每一位与海军同呼吸共命运的无私奉献者付出的结果。刘华清将军那一句“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曾令无数人动容。

今天,在捍卫南海权益中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在海外撤侨行动中维护人民的利益,在亚丁湾、索马里护航中展现大国的担当,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背后,离不开无数海军将士和国防科研工作者的牺牲奉献和艰苦探索。

无数英雄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上,用付出、以生命托举了一支强大海军的辉煌。

⑤ 关于赞颂海军转型新跨越、颂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文章

eeeee

⑥ 新中国的海军发展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脱胎于虚弱的国民党海军。经过60年的成长,中国海军拥有22.5万人,由3个舰队组成: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

每个舰队都由水面作战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和岸防部队组成。危机时刻,中国海军还将得到商船和渔船的支援。中国拥有亚洲最大的潜艇部队。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1年,第一艘国产导弹核潜艇下水。第二代的093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和094级战略核潜艇已经开始进入现役。同时老旧的潜艇也正在被更加新型的国产潜艇和俄制的“基洛”级潜艇所替代。

从1990年起,中国海军总共接受了6个级别的多艘驱逐舰。大多数中国制造的水面作战舰艇装备了自制的“鹰击-83”反舰巡航导弹。

早期服役的舰艇装备了HHQ-7短程防空导弹系统,而后期服役的舰艇则装备了性能更强大的中程和远程防空系统和垂直发射系统模块。为了加强水面作战舰艇力量,解放军海军还引入了现代化的022型导弹快艇。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解放军海军的两栖作战部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6)海军转型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其主要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

其作战部队——除了海军总部直辖外,分布于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中。海军是海上作战的主力,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作战的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新型航空母舰、新型驱逐舰、新型潜艇、新型战斗机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战装备,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新型导弹、鱼雷、舰炮,电子战装备等武器系统陆续交付使用。

人民海军已经拥有大型区域防空舰、核动力潜艇、AIP潜艇等世界先进武器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现已装备了轰炸机、巡逻机、电子干扰机、水上飞机、运输机等勤务飞机。

海防导弹形成系列,不仅有岸对舰导弹、舰对舰导弹,还有舰对空导弹、空对舰导弹、空对空导弹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役军人约24万人,舰船300余艘,飞机600余架,现役舰艇总吨位仅次于美国,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

⑦ 新中国海军60多年来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海军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主要以战船或舰艇为主线,从原始简单的古代战船发展到多系统的现代舰艇,从个别分散的技术推演出密集综合的技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过程。

新中国海军60多年来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只能采用近距离靠岸的防御措施,用快艇在距海岸仅几十海里处打一些小仗。

到了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海军进一步发展为近海防御,但是因为舰艇吨位小、技术落后,所以很难较长距离地航行。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海军舰队开始迅速壮大,在远航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近海走向远海,中国海军最终成为当今保障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中国掀起了三次造舰高潮,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虽然我国海军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有理由相信,我国海军成为一支真正的蓝水海军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⑧ 洋务运动中我国海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这个主要体现在筹划海防方面 洋务运动筹建了北洋舰队 开启了我国海军建设的近代化历程

⑨ 海军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海军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它以战船或舰艇为主线,从原始简单的古代战船,发展到多系统的现代舰艇,从个别分散的技术推演出密集综合的技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过程。
在木质桨帆战船时代,古代埃及、腓尼基、中国、希腊是世界造船和航海的发源地。古代埃及的造船和航海历史最为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最早的战船于公元前1200多年出现于埃及、腓尼基和希腊,主要用桨划行,有时辅以风帆。
中国造船技术在历史上一度处于领先地位,在7000年前已能制造独木舟和船桨,春秋战国时期已建造用于水战的大型战船。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国家已建立海上舰队,有双层和三层桨战船,首柱下端有船首冲角。古代史上著名的布匿战争中,罗马舰队用这种战船击溃海上强国迦太基,建立了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中国在三国时期,有高三、四层的“楼船”以及“蒙冲”、“走舸”、“赤马”等多种船型,并且已有风帆战船。南北朝时期发明车船,以脚踏木轮推进。公元11世纪,中国已将指南针用于舟师航海。唐、宋时期使用了水密隔舱、减摇舭骨,舰船建造工艺方面采用画“船样”设计施工、铁钉连接、桐油加麻丝捻缝技术、船渠修造、仿照船模造船、滑道下水等,木质舰船建造技术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明代已有关于造船的专著《南船记》、《龙江船厂志》;关于航海技术的专著《指南正法》、《渡海方程》,以及涉及大量战船武备的《武备志》等。
15世纪,中国舰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适航性最好的船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7下西洋,已能综合使用陆标导航、罗经指向、天文定位、计程、计时等技术,著名的《郑和航海图》即产生于那时。西方帆船舰队的发展,帆装和驶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对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地的掠夺和开发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海军兵器除刀、矛、弩、矢等冷兵器外,还有专门用于水战的长钩矛、长斧、钩拒、拍竿等。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最早出现火药武器。明代的《武备志》记载有战船使用的“火龙出水”等火药武器;最迟在明洪武10年,中国战船开始装备金属管形火器——火铳;明代唐顺之所辑《武编》记载有人工操纵的“水底雷”等。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海军技术发展缓慢,使用木质桨帆战船,一直延续几千年。船上战斗人员,主要使用刀、矛、箭、戟、弩_投掷器和早期的火器等进行交战。
在机器动力钢铁战舰时代,由于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冶金、机械和燃料工业的发展,使得造船的材料、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建造工艺发生了根本变革,为近代海军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军舰开始采用蒸汽机主动力装置。初期的蒸汽舰,以明轮推进,同时甲板上设置有可旋转的平台和滑轨,使舰炮可以转动和移动。与同级的风帆战舰相比,其机动性能和舰炮威力都大为提高。
19世纪30年代,发明了螺旋桨推进器。1849年,法国建成第一艘螺旋桨推进的蒸汽战列舰“拿破仑”号。此后,法、英、俄等国海军都装备蒸汽舰。60年代出现鱼雷后,随即出现装备鱼雷的小型舰艇。70年代,许多国家的海军从帆船舰队向蒸汽舰队的过渡已基本完成,海军的组织体制、指挥体制进一步完善,军舰日益向增大排水量、提高机动性能、增强舰炮攻击力和加强装甲防护的方向发展,装甲舰尤其是由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组成的主力舰,成为舰队的骨干力量。
20世纪初,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潜艇研制成功,使潜艇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海军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兵种——潜艇部队。英国海军装备“无畏”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以后,海军发展进入“巨舰大炮主义”时代。英、美、法、日、意、德等海军强国之间,展开以发展主力舰为中心的海军军备竞赛。美国人A·T·马汉提出的海权论理论,适应了这种海洋战略的需要,为海军大国所推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主要参战国海军共拥有主力舰150余艘,装备鱼雷的小型舰艇成为具有可以击毁大型战舰的轻型海军兵力。20~30年代,海军有了第一批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岸基航空兵也得到发展,海军航空兵成为争夺海洋制空权的主要兵种。至此,海军已发展成为由多兵种组成的,能在广阔海洋战场上进行立体作战和合同作战的军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造船焊接工艺的广泛应用、分段建造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标准化,保证了战时能快速、批量地建造舰艇。舰载机的研制和使用技术日趋成熟,在提高飞机投弹命中概率的基础上,又解决了鱼雷攻击的技术,其攻击效果超过重型舰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舰载航空兵、航空母舰和潜艇,有了迅速发展。交战双方主要海军国家拥有航空母舰总数,由战前的近30艘,发展到140余艘;潜艇由350艘发展到1500余艘,它们成为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逐渐失去主力舰的地位。
在袭击塔兰托、袭击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海战、菲律宾海战、大西洋之战中舰载航空兵和潜艇显示出强大的突击威力;航空母舰编队或航空母舰编队群的机动作战、潜艇战和反潜艇战成为海战的重要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海战方式。磁控管等电子元器件、微波技术、模拟计算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出现了舰艇雷达、机电式指挥仪等新装备,形成舰炮系统,使水面舰艇攻防能力大为提高。潜艇对水面舰艇和海上交通线的严重威胁,推动了声呐和鱼雷、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的发展。对海洋环境中目标所具有的磁性、水压、光电、音响、温度等特定物理场的研究,促进了潜艇、反潜舰艇、反水雷舰艇、水中武器和水中探测设备的发展。
由于海上作战规模扩大,海空协同和登陆作战的需要,发展了各型勤务舰船和登陆作战舰艇,加强了海军基地作战指挥、海岸防御、舰艇和飞机驻泊、勤务保障、装备修理等体系的建设,所需的各种技术也逐步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海军技术从吸收应用、派生、移植基础技术,逐渐地自主发展成为专门技术。
自人类进入了核时代,核导弹、核鱼雷、核水雷、核深水炸弹便相继出现,潜艇、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向核动力化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喷气式超音速海军飞机搭载航空母舰之后,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等又相继装舰,使大、中型舰艇普遍具有海空立体作战能力;潜射弹道导弹、中远程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舰空导弹、自导鱼雷、制导炮弹等一系列精确制导武器装备海军,进一步增强了现代海军的攻防作战、有限威慑和反威慑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军用卫星、数据链通信、相控阵雷达、水声监视系统、超低频对潜通信、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海军武器装备正逐步实现电子化、自动化、系统化,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海军技术发展成为高度综合的技术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拥有海军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组织编制各不相同。
随着国际贸易和航运的日益扩大,海洋开发的扩展,国际海洋斗争日趋激烈。濒海国家都非常重视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发展海军的新武器、新装备,提高统一指挥水平和快速反应、超视距作战能力。海军大国仍将注重核动力舰艇、舰载航空兵和具有核进攻能力的兵种及远程海空预警部队的发展,并重视协调各兵种、舰种及支援保障勤务部队的均衡发展,以增强战略袭击能力和在海洋上机动作战、夺取制海权的能力,提高濒海地区攻防作战能力和应急快速部署能力。其他濒海国家,多数将注重加强海军近海攻防作战能力,少数国家将进一步发展海军远洋作战能力。

阅读全文

与海军转型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