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时的阳光散射特征主要是非选择性散射(non-selective scattering), 散射的颗粒(沙尘)远大于可见光波长, 与平静天气的主要散射机制瑞利散射不同. 太阳的短波成分和长波成分被散射掉的比例相当, 5800K的太阳给人以亮白色的感觉. 瑞利散射造成蓝天不见了, 而沙尘散射造成的背景是偏黄的(主要不是散色光造成的, 而是黄土高原沙尘的颜色), 在人眼的主观白平衡调整下, 太阳看起来是蓝白色的.
http://www.taosl.net/kp/lzg01.htm这里有关于沙尘暴的科学解释
2. TSP-730蓝色海绵谁用过性能特性如何
我想对这胶皮的认识的球友并不多…日本Tsp大和730Power Sponge…貌似很久之前在一个论坛看过它的评价.稳定性很强的进口硬海绵粘套.性能可以很多样化.搭软板制璇强、配硬板速度快.也适合以削带攻型的打法…个人认为性能类似天极3(730应该比天极更轻)~这胶是比较难买.主要是自己觉得好用.至于现在狂3的招牌~已经被DHS搞砸了…
3.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科研成果
1
Marriage form and fertility in rural China: an investigation in three counties
Jin Xiaoyi, Li Shuzhuo and Marcus Feldman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006,25: 141-156.
2
Marriage form and age at first marriage: 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ree counties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
Jin Xiaoyi, Li Shuzhuo, and Marcus Feldman
Social Biology 2007,52 (1-2)
3
Marriage form and ration of post-marital co-residence with parents in rural China: Evidence from Songzi
Li Shuzhuo Marcus Feldman Jin Xiaoyi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2005,36(1): 121
4
Best Practices Research: A Methodological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Stuart Bretschneider, Frederick J. Marc-Aurele and Jiannan Wu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ory,Lawrence: Apr 2005. Vol. 15, Iss. 2; p.307
5
Gender differences i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China: Evidence from Chaohu
Zhang Wenjuan Li Shuzhuo Marcus Feldman.
Journal of Women and Aging 2005,17(3):73-89
6
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
白萌
浙江社会科学
7
公共管理中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以农民工流动研究为例
白萌
中国行政管理
8
EpiData软件与Excel软件在合作医疗监测中的运用
陈钢 高建民
现代预防医学 2006(5)
9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个人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
陈善平 李树茁 李淑娥 许宗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10
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陈善平 李树茁 容建中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11
体育消费认知决策模型的研究
陈善平 李树茁 闫振龙
体育科学2006(10):82-86
12
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机制研究
陈善平 李树茁 闫振龙
体育科学2006(12):48-55
13
价值工程在新产品成本控制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陈仲伟 雷战波 朱莹
商业研究2005.5
14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的实证研究
崔瑞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5
国际工程教育撷英(第10辑)
崔瑞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6
企业学习型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崔瑞峰
继续教育
17
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评估模式探析
崔瑞锋,田东平
成人教育 2008.2
18
全球视野下欧洲工程教育项目的跨国认可与认证
崔瑞锋,田东平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2
19
美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内涵、范例及特点
崔瑞锋,田东平,魏小艾,苗玉凤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8.1
20
美国著名大学电气专业教育发展特点分析——基于专业使命、教育目标及结果的视角
崔瑞锋,郑南宁,王兆安,齐勇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1
21
公共管理中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以农民工流动研究为例
杜海峰
中国行政管理
22
求解TSP问题的三角形编码抗体克隆选择算法
杜海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
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
杜海峰
浙江社会科学
24
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
杜海峰
公共管理学报
25
基于小世界原理的模型降阶优化研究
杜海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6
一种基于流形距离的迭代优化聚类算法
杜海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7
一种基于种群熵的混沌小世界优化算法
杜海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8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杜海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
中国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凝聚子群结构分析
杜海峰
社会
30
资本结构选择偏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过度负债”与“财务保守”行为的实证分析
封铁英
科研管理,2006(6):54-61
31
基于杠杆效应的企业风险与资本结构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封铁英
《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5期
3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测定的模型构建及应用
封铁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ISSN 1008-245X) 2008.2
33
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封铁英
生产力研究 2008.1
34
门诊药房剥离对非营利性医院的影响研究
高建民
中国医院管理2004(10)
35
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社会化经营的补偿政策研究与探讨
高建民
中国卫生经济2004(10)
36
基本卫生人力政策研究
高建民
中国卫生经济2006(10): 14-16
37
Effects of Rural Mutual Health Care on outpatient service utilization in Chinese village medical institutions: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高建民
Health Economics
38
西安市医保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效果研究
高建民
中国药业
39
西安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成本效益分析
高建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0
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离”的探索性研究
高建民
医学与哲学
4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基金测算方法的探讨
高建民
统计与决策
42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国内外研究进展
高建民
现代预防医学
43
农村互助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季节规律研究
高建民
现代预防医学
44
农村互助医疗模式下的居民受益率与利用率
高建民
中国卫生经济
45
引入流程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
高建民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46
医生人力资本与劳动定价研究
高建民 徐俊秀杨晓玮
中国卫生经济 2005(8)
47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高小平、陈春会、吴建南
《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2期
48
持久收入假说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模型研究
顾景西 黎洁
《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4月
49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探析
胡芳肖
人口学刊,2005年第2期
50
完善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方式探析
胡芳肖
中国经济与管理 51
国外提高贫困人口消费水平的经验借鉴
胡芳肖
市长参考 2008.8
52
完善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方式探析
胡芳肖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研讨会学术论文集 2008.5
53
国外提高贫困人口消费水平的经验借鉴
胡芳肖、王育宝
消费经济,2007第4期
54
我国企业构建绿色营销体系的障碍因素分析,
胡芳肖、王育宝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9期
55
我国政府反贫困战略及其完善
胡芳肖、王育宝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2 期
56
我国政府反贫困战略及其完善
胡芳肖、王育宝
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9期
57
农村贫困人口适度消费的实现途径初探
胡芳肖、文启湘
消费经济,2005年第1期,
58
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经营――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黄海波、李树茁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6):70-76
59
20世纪中国失踪女性数量的估计
姜全保 李树茁 费尔德曼
中国人口科学2005(4)
60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基于YC县访谈的发现
靳小怡
人口与发展
61
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
靳小怡
人口学刊
62
人民币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雷娟 张思锋
统计与决策,2005.11
63
市政管线突发灾难预警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雷战波 冯德多
商业时代 2007 21期
64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综述
雷战波 姜晓芳
情报杂志 2007.1
65
基于UML的供应链危机预警支持系统的建模与开发
雷战波 袁彩燕 刘二鹏
系统工程2004.12
66
企业危机预警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危机预警的启示
雷战波 赵吉博 朱正威
中国行政管理2005.2
67
区县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雷战波 周博宁
城市问题 2007.3
68
西部农村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就业与收入分配实证研究
黎洁
旅游学刊2005.5
69
陕西太白山生态旅游者特征与激励因素研究
黎洁
<<经济地理>>2005年第5期
70
《旅游卫星帐户与旅游业的产出核算研究》
黎洁
《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年1月
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超前预报方法
5.1.1 水平钻孔
在隧洞内安放水平钻机进行水平钻进,根据钻孔资料来推断隧洞前方的地质情况。钻孔数量、角度及钻孔深度可人为设计和控制。由钻进速度的变化、钻孔取芯鉴定、钻孔冲洗液颜色、气味、岩粉及遇到的其它情况来预报。此法可以反映岩体的大概情况,比较直观,施工人员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下步施工组织。
水平钻孔主要布置在开挖面及其附近,既可在超前导洞内布置钻孔,也可在主洞工作面上进行钻探,用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确保施工组织。该法可获得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的岩芯,也可由钻孔出水情况判断前方有无地下水和前方何处有地下水,从而可以得到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该法是施工预报最有效方法之一,但也存在不足之处:①对垂直隧洞轴线的地质结构面预报效果较好,与隧洞轴线平行的结构面预报较差;②需占用较长的施工作业时间,费用较高。
5.1.2 超前导坑
按导坑与正洞的相互位置分为平行导坑和正洞导坑。其中,平行导坑与正洞平行,断面小且和正洞之间有一定距离,通过对导坑开挖中遇到的构造、结构面或地下水等情况作地质记录与分析,进而对正洞地质条件进行预报。该法的优点是:预报成果比较直观、精度高、预报的距离长、便于施工人员安排施工计划和调整施工方案,还可以起到减压放水、改善通风条件和探明地质构造条件的作用,同时,还可用作排除地下水、断层注浆处理、扩建成第二条隧洞之用。正洞导坑布置在正洞中,是正洞的一部分,其作用与平行导坑相比,效果更好。超前导坑的缺陷为:一是成本太高,有时需要全洞进行平导开挖;二是施工工期较长。 5.2.1 断层参数预测法
利用断层影响带的特殊节理或集中带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断层影响带的系统编录所得经验公式,来预报隧洞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和规模。由于大多数不良地质现象与断层破碎带有密切的关系,故依据断层破碎带推断其它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规模。
5.2.2 地质体投射法
在地表准确鉴别不良地质体的性质、位置、规模和岩体质量及精确测定不良地质体产状的基础上,应用地质界面和地质体透射公式进行预报。
5.2.3 正洞地质编录与预报
隧洞施工中,及时对其开挖面(掌子面、边墙面和拱顶面)上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测绘和记录,利用已挖洞段地质情况来预报前方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它分为①岩层岩性和层位预测法:在开挖面揭露岩层与地表某段岩层为同层和确认标志层的前提下,用地表岩层的层序预测掌子面前方将要出现的岩层;②地质体延伸预测法:在长期预报得出不良地质体厚度的基础上,依据开挖面不良地质体的产状和单壁始见位置,经过一系列的三角函数运算,求得条带状不良地质体在隧洞掌子面前方消失的距离。
该法是对开挖面地质情况如实而准确的反映。其主要内容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和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地下水状态、围岩稳定性及初期支护采用方法等。其优点是占用施工时间很短,设备简单,不干扰施工,成果快速,预报效果较好,而且为整个隧洞提供了完整的地质资料;缺点是与隧洞夹角较大而又向前倾的结构面容易产生漏报。 5.3.1 弹性波法
5.3.1.1 TSP超前预报技术
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超前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洞掌子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的地质情况。该法属多波多分量探测技术,可以检测出掌子面前方岩性的变化,如不规则体、不连续面、断层和破碎带等。它可以在钻爆法或TBM开挖的隧洞中使用,而不必接近掌子面。数据采集时在隧洞一边侧墙等间隔钻制20余个炮孔,而在两侧壁钻取2个检波器孔,使检波器置入套管中,依次激发各炮,从掌子面前方任一波阻抗差异界面反射的信号及直达波信号将被2个三分量检波器接收,该过程所需时间约1小时。然后利用TSPwin软件处理可得P波和S波波场分布规律,其分析过程为:数据调整→带通滤波→首波拾取→拾取处理→炮能量平衡→直达波损耗系数Q估算→反射波提取→P波、S波分离→速度分析→纵向深度位置搜索→反射界面提取等,最终显示掌子面前方与隧道轴线相交的反射同相轴及其地质解译的二维或三维成果图。由相应密度值,可算出预报区内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而可划分该区围岩工程类别。实践表明该法有效预报距离100~200m。
通过分析反射波速度,即可进行时深转换,由隧洞轴的交角及洞面的距离来确定反射层所对应界面的空间位置和规模,再结合P波和S波的动力学特征,遵循以下原则来推断地质体的性质:①正反射振幅表明进入硬岩层,负反射振幅表明进入软岩层;②若S波反射较P波强,则表明岩层饱水;③Vp/Vs增大或泊松比突然增大,常常由于流体的存在而引起;④若Vp下降,则表明裂隙或孔隙度增加。
TSP超前预报技术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探测手段已在我国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煤炭等系统的各类隧洞或地下洞室工程中得到应用,如正在建设中的宜万铁路野三关隧洞、辽宁大伙房水库引水隧洞、云南元磨高速公路的大风垭口和布垅箐隧洞等工程。它具有预报距离相对较长、精度较高、提交资料及时、经济等优点,尤其与隧洞轴线或呈大角度相交的面状软弱带,如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地下洞穴(含溶洞)以及地层的分界面等效果较好。而对不规则形态的地质缺陷或与隧洞轴线平行的不良地质体,如几何形状为圆柱体或圆锥体的溶洞、暗河及含水情况探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5.3.1.2 地震负视速度法
它是将地震勘探中VSP法应用于近水平的隧洞中,也是利用地震反射波特征来预报隧洞开挖面附近围岩的地质情况。在侧壁的一定范围内布置激震点进行激发,其振动信号在隧洞围岩内传播,当岩层波阻抗发生变化时,地震波信号将部分返回。反射界面与测线直立正交时,所接收的反射波与直达波在记录图像呈负视速度,其延长线与直达波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反射界面的位置,纵、横波共同分析还可了解反射界面两侧岩性及软硬程度的变化。该法具有明显的方向特征,可有效区分掌子面前方反射信号与周围干扰信息,提高了识别物性界面的精确度,能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预报距离可达100m以上。
观测时在已开挖洞段的侧壁或底部布设,距掌子面一定距离布设一激震点和一系列接收点,采用多炮共道或多道共炮。当偏重于运动学特征参数的应用时共炮与共道两种记录方式可任意选用;当要求测试设备简化与强调接收条件一致性时,宜采用多炮共道式;当强调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利用时,则宜选用多道共炮方式。为获取“负视速度”,震源应在预报目的体的远端,接收点间距采用小道间距,多道接收。根据需要与设备条件,可采用单分量、三分量或组合检波器。
负视速度法的原理与TSP法基本相同,只是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尚难赶上TSP法。此法在实施预报时不占用开挖工作面,对施工干扰相对较小,在铁路隧洞工程中是常用的预报方法之一,如在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正洞、平导和迂回导坑以及朔黄铁路长梁山隧洞施工中,均采用了负视速度法,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5.3.1.3 TST超前预报技术
TST(Tunnel Seismic Tomography)超前预报系统是通过可视化地震反射成像技术预报隧洞掌子面前方150m-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可准确预报断裂带、破碎带、岩溶发育带以及岩体工程类别变化等地质对象的位置、规模和性质。该法数据采集用多道高精度地震仪,处理软件为逆散射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它充分运用地震反射波、散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具有方向滤波功能、岩体波速扫描、地质构造方向扫描、速度偏移成像、吸收系数成像、走时反演成像等多种功能,从岩体的力学性质、岩体完整性等多方面对地质情况进行综合预报。
测试时可在隧洞内掌子面、两侧、上顶和下底面,也可在隧洞外山顶布置。洞内观测时检波器埋入岩体1.5~2m,以避免声波和面波干扰。可采用爆炸或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
TST软件包括地震数据预处理、方向滤波、偏移成像、速度扫描四大模块。预处理功能包括:①噪声和干扰切除;②滤波和面波清除;③小波分析与信号加强;④地震波能量吸收谱分析;⑤地震波走时拾取。偏移成像功能包括:①速度扫描分析与岩体工程类别判别;②方向扫描与构造产状分析;③地质界面速度偏移成像;④岩体完整性吸收偏移成像;⑤地震波走时地质界面反演成像;⑥断裂与破碎带智能识别;
该技术在全内外公路隧道、铁路隧道、TBM引水隧洞等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云南、贵州等岩溶分布区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得成果为:①岩溶、采空区等孤立地质体的界定;②结合速度扫描和偏移成像判断地质灾害;③推进了散射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的发展;
5.3.1.4 水平声波剖面法(HSP)
它利用孔间地震剖面法(ABSP)的原理及相应软件开发的一种超前预报方法。其原理是向岩体中辐射一定频率的高频地震波,当地震波遇到波阻抗分界面时,将发生折射、反射,频谱特征也将发生变化,通过探测反射信号(接收频率为声波频段的地震波),求得其传播特征后,便可了解工作面前方的岩体特征。震源和检波器的布置除离开开挖面对施工干扰较小外,还因反射波位于直达波、面波延续相位之外而不受干扰,因此记录清晰、信噪比高、反射波同相轴明显。
观测时在隧洞的两个侧壁分别布设震源和检波器,按其相对位置设计成两种观测方式即固定激发点(或接收点)和激发与接收点相错斜交方式。震源在预报目的体的远端,接收点间距采用小道间距,多道接收,构成“水平声波剖面”。利用时差和频差与地质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反射面的空间方位并“投影”到该剖面上,从而确定反射面的空间位置及性质。其特点是各检测点所接收的反射波路径相等,反射波组合形态与反射界面形态相同,图像直观,同时观测时也不影响掌子面的掘进。
该法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如渝怀铁路的圆梁山隧洞、千溪沟隧洞等,均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法数据采集单元和现场实测过程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可以在开敞式TBM法施工的隧洞中掘进机不停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因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尚处于研制和初步应用阶段,例如在辽宁大伙房引水工程TBM2隧洞中进行试验。
5.3.1.5 TRT真地震反射成像技术
TRT(True Reflection Tomography)真地震反射成像法是利用岩体中不均匀面的反射地震波进行超前探测,它是美国NSA工程公司开发的新方法,国外已实际应用。该法在观测方式和资料处理方法上与TSP法及负视速度法均有很大不同,它采用空间多点激发和接收的观测方式,其检波点和激发点呈空间分布,以便充分获得空间场波信息,从而使前方不良地质现象的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它的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是速度扫描和偏移成像,不需要走时,因此,对岩体中反射界面位置的确定、岩体波速和工程类别的划分都有较高的精度,而且还具有较大的探测距离,应该说较TSP法有较大的改进。由实际应用知,TRT法在结晶岩体中的探测距离可达100~150m,在软弱的土层和破碎的岩体中尚可预报60~100m。该法成功应用的例子很多,较典型的是奥地利的通过阿尔卑斯山的铁路双线隧洞施工中进行了全程的超前预报。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国内尚未引进该技术。
5.3.1.6 陆地声纳法
陆地声纳法是“陆上极小偏移距高频弹性波反射连续剖面法”的简称,可在狭小的场地和基岩裸露的条件下,探查中小溶洞、中,小断层(断裂)等地质施工隐患。它是弹性波反射法中的一个新品种,于1991年实现并推出,经20年长期而艰难的发展,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和地面浅层高分辨率勘查、工程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使用中表现了它的优点与特长。它应用地震反射法的原理,吸收了探地雷达,水声法的一些元素;为解决它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又采用了其他领域的技术,例如计算技术,测震领域的技术等,使它逐渐丰满成熟。是中国地球物理勘探界具有原创性发明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之一。施测时采用极小偏移距地震波激发—接收系统,进行单点测量或在激震点两侧对称位置上各设一检波器,一次激发两道接收。然后将各测点的时间曲线拼成时间剖面根据同相轴和频谱解释圈定断层、大节理、岩层分界面、岩脉、涌水层、溶洞等不良地质体 。陆地声纳法能够无畸变的接收10-4000Hz的弹性波信号。由于可采集很宽频率的反射信号,故可以用分窗口带通滤波的方法处理资料,分别提取不同频谱的信息,以突出不同规模的探查对象的反射图像。能够对隧道掌子面前方150米远的进行精细物探,可给出探查范围内的中、小溶洞、中、小断层(断裂)、交叉断层及倾角、倾向;该法具有分辨率高、可避开许多干扰波、反射波能量高、探查岩溶和洞穴效果好、图像简单易辨等优点。在外业工作时,不打孔,不放炮,可以在隧道施工工序间隔工作,不影响隧道施工,且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此法已在110余个工程中成功应用。同时它通过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技术鉴定,陆地声纳法已被纳入国家行业标准三部。2012年荣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4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
5.3.1.7 面波法
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稳态法在掌子面上放置一个激振器,用计算机控制激振器使其产生各种不同波长的波面,用两个拾振器同时接到不同方向的振动波,由计算机算出每一种波长的面波传播速度,根据面波的勘测深度等于波长的二分之一的原理,即可得到一组不同深度的面波平均速度的分布规律,不同介质面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从不同面波速度分布图,就可以反应出地质构造的不同介面,如断层、地下水等特性变化。瞬态法由于排列长度的关系未见实际应用的报道。
此法需要的场地较小,适合在地下洞室开挖面上工作,探测深度也能满足施工预报的要求,对资料的分析判断可在现场进行,操作简便。已在南岭隧洞中应用,很清楚地发现距工作面几米处的断层破碎带。但该法在开挖面上能探测多远的距离,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5.3.2 地质雷达技术
利用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由掌子面通过发射天线向前发射,当遇到异常地质体或介质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并返回,被接收天线接收,并由主机记录下来,形成雷达剖面图。由于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波场强度以及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磁特性及其几何形态而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特征,既波的旅行时间、幅度、频率和波形等,通过雷达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确定掌子面前方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特征。当前方岩体完整的情况下,可以预报30m的距离;当岩石不完整或存在构造的条件下,预报距离变小,甚至小于10m。雷达探测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即介电常数,若介质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大,则探测效果就好。由于该法对空洞、水体等的反映较灵敏,因而在岩溶地区用得较普遍。缺点是洞内测试时,由于受干扰因素较多,往往造成假的异常,形成误判。此外它预报的距离有限,一般以不超过30m,且要占用掌子面的工作时间。
应用地质雷达进行超前预报,在钻爆法施工的隧洞中使用相对较多,如太平驿水电站引水隧洞、海南高速公路东线大茅隧洞等工程中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由于探测时需要占用掌子面的工作时间,故在掌子面上测试时需要停机进行,因而TBM法施工的隧洞中应用时需作特殊研究解决。
5.3.3 红外探水法
由于所有物体都发射出不可见的红外线能量,该能量大小与物体的发射率成正比。而发射率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物质和它的表面状况。当掌子面前方及周边介质单一时,所测得的红外场为正常场,当存在隐伏含水构造或有水时,他们所产生的场强要叠加到正常场上,从而使正常场产生畸变。据此判断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有无含水构造。
现场测试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掌子面上,分上、中、下及左、中、右六条测线的交点测取9个数据,根据这9个数据之间的最大差值来判断是否有水;二是在已挖洞段按左边墙、拱部、右边墙的顺序进行测试,每5m或3m测取一组数据,共测取50m或30m,并绘制相应的红外辐射曲线,根据曲线的趋势判断前方有无含水。
掌子面上9个数据的最大差值大于10μw/cm2,就可以判定有水;红外辐射曲线上升或下降均可以判定有水,其他情况判定无水。红外探测的特点是可以实现对隧洞全空间、全方位的探测,仪器操作简单,能预测到隧洞外围空间及掘进前方30m范围内是否存在隐伏水体或含水构造,而且可利用施工间歇期测试,基本不占用施工时间。但这种方法只能确定有无水,至于水量大小、赋水形态、具体位置没有定量解释。
5.3.4 BEAM法
BEAM(Bore-Tunneling Electrical Ahead Monitoring),这是当前国际上唯一的一种电法超前预报方法,是由德国GEOHYDRAULIC DATA公司推出的产品。它是一种聚焦电流频率域的激发极化方法,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外围的环状电极发射一个屏障电流和在内部发射一个测量电流,以便电流聚焦进入要探测的岩体中,通过得到一个与岩体中孔隙有关的电能储存能力的参数PFE(Percentage frequency effect)的变化,预报前方岩体的完整性和含水性;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有的装置都安装在盾构挖掘机的刀头(测量电极)和外侧钢环(屏蔽电流)上,也可装在钻爆法施工钻头的前方(测量电极)及两侧钢架(屏蔽电流)上,随着隧洞掘进,连续不断获得成果,并适时处理得出掌子面前方的PFE曲线。由此预报前方岩体的性状及含水情况。这种仪器在欧洲许多国家都已得到应用,但在我国尚未引进。 要推动隧洞超前预报水平,提高预报准确度,就必须将地质调查方法与多种物探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地质物探资料进行系统处理和综合分析。其工作方法和主要内容为:
⑴ 收集、熟悉地质资料:了解工程区内宏观的地质环境、大型构造形迹的发育分布规律以及工程围岩所处的具体构造部位、岩体的结构特征、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岩体完整性、岩石(体)强度、地下水状态等;掌握全隧洞的地质背景,指出存在的不良地质问题和地段,还要知道各段围岩的稳定程度、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规模、性质和防治措施,目的在于保证隧洞施工设计、施工方法和措施能顺应地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和修改。
⑵ 施工地质编录:对已开挖洞段地质状态作详细真实的描述,可作为超前预报的依据,该内容包括岩性、岩石坚硬程度及完整情况、断层及破碎带、节理裂隙、地下水状态、不良地质现象等作编录。
⑶ 围岩特性测试:根据工程需要,对岩石物理力学特性进行补充测试,如岩石点荷载强度、岩石回弹值、岩体弹性模量、软弱面剪切强度等,有时还应进行初始地应力和二次应力场的测试等。上述数据是预报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⑷ 地球物理探测:根据岩体不同物理性质量测一定距离以内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据此判断出隧洞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情况。采用多种物探仪器进行超前探测,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地震反射、声波反射、地质雷达、TSP20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等技术。
⑸ 地质物探综合分析:组成以地质工程师为主物探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地质组,对上述地质和物理探测资料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施工面前方不良地质问题的预测预报。
5. 超前探测方法的有效性
(1)充水或充泥溶洞
⊙TSP的反映:充水或充泥溶洞对应部位的纵波速度、泊松比、密度、杨氏静态模量等参数首先变高,然后变低,这一点与地质雷达相似,也与理论符合,并在解释图上有明显异常反映。但所反映出的溶洞纵向范围较大(15m左右),由于波长较长和分辨率较低的原因,TSP不能直观地分辨出溶蚀孔洞、溶蚀裂隙等这些类似的、尺寸较小的反射目标。
⊙探地雷达的反映:地质雷达对溶蚀孔洞或溶蚀裂隙、溶槽或溶缝、溶洞或地下暗河所反映出的图像特征是不同的。另外,对干的空溶洞与充水、充泥的溶洞的反映也是截然不同的。充水、充泥的溶洞的雷达回波信号是显著衰减的。
图13.12TEM隧道测量成果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
⊙瞬变电磁法的反映:充水或充泥溶洞应对应高感电压,空的干溶洞应对应低感应电压。
在南方某隧道的掌子面上进行了瞬变电磁超前地质预报,目的是对掌子面方的水系发育情况做出评价。图13. 12 为 隧道出 口 正 洞 里 程方向 DK109 + 007 掌子面的处理和解释结果。由图可知,3 号点在约 30m 范围内视电阻率相对于其他点号低; 4 ~10 号点电阻率均匀变化,且无明显横向变化; 从约 35m开始视电阻率迅速向低阻变化,出现横向低阻异常带。根据隧道开挖地质记录结果表明: 隧道前方 33m 处出现裂隙,平均宽度约 0. 4m,填充物为泥质,与瞬变电磁预报结果基本吻合。
( 2) 空洞或未填充溶洞
⊙TSP 的反映: 空洞或未充填溶洞中的物质为空气或真空,在 TSP 的 2D成果及有关力学参数反演曲线上对应的纵波速度、泊松比、密度、杨氏静态模量等参数相对变低。
⊙探地雷达的反映: 溶洞和空洞有着相似的雷达回波特征: 衬砌背后的空洞在灰度波形图上表现为一组弧形强反射波,这组强反射的后面往往还紧跟着一组幅度较低的强反射波 ( 多次反射) 。较小的空洞弧形表现明显,较大的空洞往往呈现出波浪形的强反射或呈亮白色。计算空洞的起止深度时,小的空洞可采用围岩的电磁波速度或相对介电常数,大的空洞要采用空气的速度。判别空洞是要注意排除因天线抖动或脱离衬砌表面所造成的假空洞 ( 可以剔除) 。
广东省清远市境内某隧道全长 4214m,进口里程为 79 +226,出口里程为83 + 440。进口掌子面里程为 80 + 063,出口掌子面里程为 81 + 097,全隧道剩余 73. 5m 未掘进。用探地雷达 100MHz 天线对隧道出口探测,测量成果图( 附图 34) 显示出 81 + 099 的位置处,大约 5m 后存在空洞,纵向范围 1m。
( 3) 断裂破碎带
⊙TSP 的反映: 断层破碎带所对应的部位的纵波速度、密度、杨氏静态模量等参数首先变高,然后变低,其实际位置对应于变低部位,泊松比整体变高。这与理论基本相符。如果断层是发育在石灰岩中,则极有可能发育成为溶洞。
如用 TSP 方法对某隧道掌子面探测,其 TSP 深度偏移 ( 附图 35) 和 TSP 隧道反射面提取图 ( 附图36) 反映了掌子面前方岩体的破碎和渗水等地质灾害。
⊙探地雷达的反映: 因断层破碎带的破碎程度、风化程度、糜棱岩化、硅化或钙化程度不同,其雷达图像特征也有显著差异。例如,破碎风化较强则雷达信号衰减强,反之亦然; 糜棱岩硅化或钙化后衰减很弱。另外波形组合特征也不同。
6. 以赛亚托马斯,以真实实力,成就排名,历史什么地位
虎扑上转的
当魔术师约翰逊发表关于控球后卫的观点时,你最好听听。毕竟,这位洛杉矶湖人队传奇被ESPN评为NBA历史最佳控卫。而约翰逊对这位宿敌的排名却有不同看法。他不敢相信名人堂球员伊赛亚-托马斯居然只排在控卫排行榜的第五位,比同时代的约翰-斯托克顿和上届MVP斯蒂芬-库里都低。
魔术师约翰逊:“ESPN评出了史上十大控卫而伊赛亚-托马斯只排在第五。斯托克顿和库里不可能比伊赛亚还好。”
魔术师并不是唯一一位批评托马斯排名的NBA传奇。
库里职业生涯前6年:8714分,717次抢断,2866次助攻,1719个篮板,89次封盖
刺客职业生涯前6年:9827分,964次抢断,4879次助攻,1771个篮板,144次封盖
格兰特-希尔:“我爱斯蒂芬-库里,并非不敬,但伊赛亚-托马斯毫无疑问是史上前三控卫。”
丹尼斯-罗德曼:“ESPN你们把托马斯排在第五?他可在NBA总决赛上单节砍下过25分。库里是名出色的球员,但是拜托啊!”
可托马斯的高阶数据表明并非如此。
星期一时,我采用我的“优胜贡献”标准[1],基于NBA球员们的数据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历史地位。在所有球员中排在ESPN综合排名第26位的托马斯,在这一标准下却并没出现在历史前40的榜单中。事实上,他甚至没进入前50。他最终排在第52位,比斯托克顿低了27位。
[1]:“优胜贡献”标准说明链接:Pelton:How I devised the championships added metric
这个结果自然而然地引发出一个问题:托马斯的认知价值和他的高阶数据之间为什么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
效率低下的得分能力
托马斯之所以会被其他控卫远远甩在后面,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无法高效地得分。托马斯的场均得分(19.2分)在史上十大控卫中虽然能排到第四位,却是他以更多的球权和出手数换来的。
托马斯作为后卫总得来说有较高的投篮命中率——职业生涯45.2%,如果去掉他进入联盟的头一年和最后两年、只关注他的巅峰期,这个数据还会再高一点。——他并不是像阿伦-艾弗森那样的低效得分手。但职业生涯投篮命中率只有42.5%的艾弗森,其51.8%的真实投篮命中率(TSP)却比托马斯的51.6%要高。艾弗森的真实投篮命中率有三个赛季都超过了联盟平均水平,而托马斯只有1985-86赛季一次。
区别在于,在艾弗森的巅峰期,他能更频繁地站上罚球线并且他是个更高产的三分球投手,这两个因素会影响真实投篮命中率但不会影响投篮命中率。所以根据Basketball-Reference.com上的数据,在NBA历史上的前100位得分手中,托马斯的真实投篮命中率只排在第84位。
当然,在进攻端背负的重担导致艾弗森的得分大部分时间是低效的。他在费城76人队的球权使用率曾五次领跑全联盟。相比之下,托马斯在活塞队屈屈25%的球权使用率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
现役得分手中,球权使用率和效率与托马斯最相似的球员有犹他爵士队的特雷-伯克(球权使用率25.1%,真实命中率51.7%)和新奥尔良鹈鹕队的泰瑞克-埃文斯(球权使用率24.9%,真实命中率53.4%)。
魔术师约翰逊称伊赛亚-托马斯应被排在约翰-斯托克顿和斯蒂芬-库里之前。
进攻并不是活塞队的夺冠标签
控卫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个人得分能力,运球和组织能力是评价托马斯价值的关键。然而,尽管托马斯称得上技艺纯熟,他带领的活塞队却仍无法像约翰逊的湖人队或是斯托克顿的爵士队那样,用赏心悦目的攻势篮球取得胜利。
在托马斯的职业生涯中,相较于联盟平均水平,底特律活塞队进攻最好的一个赛季是1988-89赛季。他们夺冠征程中的进攻效率在25支球队中排名第7。(在1983-84赛季他们的进攻效率排名第5,但只是略高于联盟平均水平。)第二年活塞队成功卫冕,尽管他们的得分效率在27支球队中只排名第11。坏孩子军团依靠防守夺冠,那两个赛季他们的每百回合防守效率分别排在第三和第二位。
自三分球规则创立以来,历史十大控卫中,只有杰森-基德的球队曾在进攻效率上低于联盟平均水平。除库里和托马斯以外的所有人都曾带领球队打出过1次以上的联盟前五进攻效率——而库里本赛季毫无疑问会超越托马斯,因为金州勇士队拥有联盟最好的进攻。
球队进攻效率
球员 联盟前五 联盟第一
魔术师约翰逊 11 6
史蒂夫-纳什 10 9
约翰-斯托克顿 7 1
克里斯-保罗 5 2
杰森-基德 3 0
斯蒂芬-库里 1 0
伊赛亚-托马斯 1 0
托马斯低效的得分能力和活塞队相对较弱的进攻表现解释了为什么他常规赛的优胜贡献会远远落后于其他顶级控卫。事实上,用这种评价方法他甚至无法排进NBA历史前150。
季后赛的托马斯?
当同时代的球员——比如(魔术师)约翰逊——回忆起托马斯时,他们当然不会想起他在庞蒂亚克银穹球馆或是奥本山宫殿球馆某个二月晚上的表现。关于托马斯的回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他在季后赛中的表现,比如在1988年湖人队苦战七场最终夺冠的那个系列赛的第六场,托马斯在脚踝扭伤的被动情况下面对约翰逊的湖人队铁骨铮铮地砍下了43分。这一表现也是约翰逊支持托马斯的理由。
毋庸置疑,在季后赛中托马斯展现了他的最高水准。在优胜贡献前100名球员里,相比于常规赛,他的“季后赛优胜贡献比例”排在第八位。
当然,排在他前面的七名球员中有四名曾效力于50、60年代王朝时期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前100名球员里唯一一个季后赛价值比托马斯还高的是绰号“关键先生詹姆斯”的洛杉矶湖人队前锋詹姆斯-沃西。
尽管托马斯的季后赛表现弥补了很多不足,但在所有球员的季后赛优胜贡献排名中他仍然只排在第57位,在控卫中排在第7位——落后于约翰逊、昌西-比卢普斯、奥斯卡-罗伯特森、沃尔特-弗雷泽、斯托克顿和鲍勃-库西。他们同样在联盟最大的舞台上展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斯托克顿以外的所有人都率队赢得过总冠军,约翰逊(三次)和比卢普斯也和托马斯一样,获得过总决赛MVP。
一定程度上讲,托马斯的季后赛价值被他相对短暂的巅峰期拖累了。1992年他最后一次参加季后赛时才31岁。斯托克顿在31岁之后参加的季后赛场次(114)比托马斯整个职业生涯的(111)都多。
因为在同时代球员中备受尊敬,主观上看,托马斯的优胜贡献要更好。考虑到他五次入选最佳阵容、连续十二年入选全明星的表现,我最终把他排在历史第35位,即斯托克顿后面一位。
然而,当我们综合考虑优胜贡献的所有三个要素时,我们很难证明把托马斯排在库里和斯托克顿之后是被低估了。倒不如说,这些数据表明,把托马斯排在第五位是高估了他的职业生涯。
7. 请教IEEE TSP上传最终稿件的问题
1。The PDF version of the finalized manuscript must include in the
footnote (in a paragraph before the authors' affiliations)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Copyright (c) 2012 IEEE. Personal use of this material is permitted.
Howeve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material for any other purposes must be
obtained from the IEEE by sending a request to 。。。
是不是说在作者单位前将上端话加在脚注中?直接复制过去就行?
2。 Supplemental electronic materials (Multimedia),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s described by the authors. If applicable, please read the
"Reprocible Research" section below.
=============Reprocible Research====================
To allow maximum adoption of your work by other researchers, we encourage you to make the code and data used to proce your presented results (figures, tables, etc.) available online. An example of how this can be done is at
这些code之类的东西必须提交吗?涉及到数据保密和后续工作的问题,本人不想提交,不知道可以不?
3。作者图片的问题,我用的pdf格式的图片,不知道可以不?
1期刊说上载是为了读者可重复你的工作,也就是数据要真实,不能作假别人重复不出来。
你可以不上载matlab代码,因为写代码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如果你想提高接收后
论文的引用率,可以上传代码,这样别人可以在你的论文基础上深化。
2. 投稿时直接用PDF文件。图片格式最好用SPS最喜欢的EPS格式。
8.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基本简介
常用的方法有TSP,TST超前预报、,二者都是在隧道内进行预报,TSP,TST可预报掌子面前方100~150m的地质情况,地质雷达能预报掌子面前方20~30m的地质情况。
近年有人将高密度电法引进到隧道地质预报中来,即在隧道正上方的山上沿隧道走向布置高密度电法剖面。该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图像直观、对水、构造反映灵敏。
云南航天检测在国内较早利用长期(高密度电法)、中期(TSP、TST)、短期(地质雷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BEAM(Bore Tunnelling Electrical Ahead Monitoring)探测技术就目前而言是当前国际上一种较先进的电法隧道超前探测技术。它由德国GETGEO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公司(简称GET公司)从 1998年开始进行开发研制,2004年获得德国国家专利。
作为聚焦电流频率域的激发极化方法的一种超前探测技术,BEAM开发研制源自于一种被称为百分频率效应(PFE-Pereentage frequency effect)的综合电性参数,此外还应用了聚焦电流技术使得探测数据的固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BEAM测试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岩层电阻率进行测试的电法(激发极化法)来探知岩石质量、空洞和水体的。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的岩石在人工电流场中被极化的现象称为激发极化现象,大约在1913年由法国的Conrad Schfumberger所发现。
德国GET公司开发研制的BEAM测试系统就是一种以交流激发极化法为探测手段的技术。
交流激发极化法使用超低频段(0.01~10Hz)中两种相差较大的固定频率分别供电(f1和f2),然后分别观测f1和f2两种频率供电时的电压,求得两种电阻率R(f1)(用较低频率f1观测所得)和R(f2)(用较高频率f2观测所得),由此来计算百分频率效应PFE(公式如下):
R(f1) =U(f1) /I(f1) 和 R(f2)= U(f2) /I(f2)
PFE=[ R(f1)- R(f2)]/ R(f1)x100% ( f1<f2 )
PFE是一种表征岩石储存电能能力的岩体特性参数,而孔隙率与PFE呈反比关系。在隧道超前预报当中岩溶洞穴、断层、破碎带等具有较高孔隙率的不良地质体相应的PFE就较低;充水和充气的高孔隙率段只能储存很少的电能,PFE也因此较低;沙、粘土层、桩、漂石和混凝土等也因其典型的PFE值,能够通过BEAM探测到。
BEAM的预报成果的解译就是基于以上对不同岩体分类的定义,其中高、中、低表示岩体的孔隙率高低程度,孔隙较高硬质岩地区的断层带、洞穴等PFE值最低,软土区的类似地质情况次之,较为紧密的岩体PFE值最高,孔隙率和PFE值呈明显的反比关系。不同的电阻率也会对应不同的岩体情况,干燥致密的岩体电阻率较高,孔隙率大的含水岩体电阻率较低,BEAM系统采用交流激发极化法进行超前预报,获得百分频率效应PFE和电阻率R两种参数,以这两种参数为成果解译基础,综合对前方地质情况进行预报。
目前该项技术自2000年伊始,在国外被应用于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的隧道工程,截至现在已经完成探测隧道的累计洞身长度已超过100km。主要应用有意大利Ginori隧道,瑞士哥斯塔特基线隧道(Gotthard Base Turnnel)(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道),瑞士勒其山基线隧道(Lotschberg Base Tulnnel),德国Irlahull,Geisbers和Stammham隧道(连接了Nuremberg到Ingolstadt的高速铁路)等等。
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率先将技术引进到国内。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专著《隧道地质预报》
9. 跪求奥尔良烧烤淹料配方
你可以去逛逛夜市,没啥神秘的。。。作料市场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