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赞科技成果

赞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11-15 00:02:45

⑴ 中国近年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国产大飞机C919

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的国家。C919是我国首款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和主流市场需求研制的干线飞机,被认为有望在全球民用干线飞机制造领域打破波音和空客垄断的局面。而通过大飞机等多维度战略发展平台,“中国创造”已经在跟全球顶尖创新体系对标。

2、刷脸支付

把脸凑近,“滴”一声,你就付完钱可以走人了。刷脸支付的实现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目前支付宝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远超肉眼,且能够克服光线、表情、化妆、年龄甚至是整容的技术障碍。其独创的活体检测算法则能判断采集到的人脸信息是否为照片、视频等冒充。

此外,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不仅能认证身份,结合人工智能分析,还能帮人们进行贷款理财,能精确实现身份认证,在降低网贷审核成本同时,还能提高效率和风控能力。

3、智能家居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应用场景已走进人们的生活。新买的大米,扫一下条形码,智能电饭煲就能匹配相应的煮法,多种加热方案让众口不再难调。

傍晚一进家门,迎接你的也不再是黑洞洞的屋子,而是开门瞬间便已亮起的灯光、舒适的温度,甚至还有你所钟爱的歌曲。网购语音下单,买东西成了“一句话的事儿”,电视猜你喜欢,娱乐可以“商量着来”。最后,无需布线的墙壁开关让你躲在被窝里就能一键关灯,安心入梦。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自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区域组网并投入运行以来,北斗系统的性能指标稳中有升,可以为用户提供与美国GPS性能相当的高质量导航定位服务。北斗系统已名声在外,是国际海事组织认可和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支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5、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世界:它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被认为能在未来10至2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它将推动我国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跨度结构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⑵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频获国外赞叹吗

5月23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进行了穹顶吊装。更重要的是,防城港“华龙一号”核电项目是未来将在英国建设的“华龙一号”项目的参考电站。

近年来,C919创造新的“中国高度”;“复兴号”疾驰出“中国速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示“中国精度”;“海燕”、“潜龙”、“深海勇士”成就“中国深度”……中国一系列创新成果让世界震撼。德国经济新闻网刊文称,“中国政府正在大力鼓励创新,数字产业的下一个世界领导者将来自中国。”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肯尼亚学者姆旺吉·瓦吉拉表示,“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取得令世人震惊的成就,正在成为掌握诸多前沿科技的全球引领者。”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⑶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专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3)赞科技成果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⑷ 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1、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大桥项目总设计师是孟凡超,总工程师是苏权科,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是林鸣。

2、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3、射电望远镜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⑸ 中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有歼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中国空间站等等。

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英文名称:China Space Station)一般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18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船)五个模块组成。

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⑹ 中国科技成就有哪些

有“嫦娥”奔月、“北斗”棋布、港珠澳大桥通车、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等。

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1年8月20日消息,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活动于20日14时33分圆满完成;9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十二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

飞船结构:

神舟十二飞船主要方案继承二期神舟系列飞船设计,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舱结构,总长度约9米,总重量约8吨。在轨为三舱飞行,返回前轨道舱、推进舱依次分离,返回舱单舱返回地面,着陆以降落伞减速为主,着陆缓冲发动机配合确保着陆安全。

⑺ 中国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中中”“华华”诞生

201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多年来,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2、“慧眼”卫星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据介绍,“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3、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些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揭示水稻遗传信息密码

2018年4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长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对这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解析了水稻种群基因组多样性本质。

5、“天鲲号”海试成功中国疏浚事业迈向深蓝

“天鲲号”于2018年6月8日-11日进行海上试航,期间,“天鲲号”完成多项考验,如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操舵装置试验、船舶动力系统功能试验及其他辅助系统功能试验。除了航行时需要进行慢车、停车、全回转、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紧急动作外,还要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调试校正,返航后开始为后期挖泥试验做准备。

⑻ 中国近年来的科技成就

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天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二、歼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

.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展示。

三、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神州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六、绘制全新人类脑图谱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联合国内外其他团队,经过6年努力,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

七、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由中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

八、高铁总里程达两万公里

郑(州)徐(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中国不仅是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而且高铁的安全运输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九、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这艘船一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十、“高分”家族新丁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

⑼ 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

中国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超级计算机。在大数据广为应用之下,超级计算机越来越受重视,而且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这使得超级计算机成为“国家科技体现的标配”,毕竟国家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个标准的物质基础,就是超级计算机。近些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目前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中美争霸的局面,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科技的崛起。

事实上,核电技术是我国未来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出海”的主力产品之一,我个人认为他要比超级计算机更具变现力和战略性。

阅读全文

与赞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