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半年国内车市整体疲软,工信部再调双积分政策
今年上半年国内车市整体疲软,这股效应在新能源市场中被进一步放大。作为与新能源市场息息相关的双积分政策,也遇到了计划之外的降幅。
此次,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表示,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工信部将针对行业企业出现的正积分供给不足问题作出相应调整。就目前工信部还未公布具体的调整细则,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应以增加新能源单车积分,或将2020年、2021年的新能源积分一并补偿的方式来进行调整。同时该人士也表示,此次调整只是临时性措施,不具备长期参考性。
当前,在上半年叠加市场疫情以及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双积分政策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帮助企业进行达标,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也体现出了政府因需而动的及时响应,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大众汽车或无法完成中国2020年双积分目标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高管对外表示,公司可能无法实现中国汽车市场2020年油耗目标,因而或需要从其他汽车制造商那里购买排放积分。大众汽车方面表示,尽管公司预计2020年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会增长一倍以上,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根据规定,如果车企不能满足积分要求,在负积分抵偿归零前,将会受到暂停申报、生产高油耗产品等处罚。
油耗积分不达标的车企,可以通过其自身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消、关联企业间转让、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等方式抵偿归零。
新能源积分不达标的车企,则只能通过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的方式抵偿归零。作为中国市占率最高的大型汽车集团,双积分政策将会给大众带来比较大的压力。软件问题和新冠肺炎疫情,也拖慢了该公司向智能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双积分政策,将迫使所有的传统车企,不得不加速电动化转型力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为何要对乘用车企业进行进行双积分管理
据报道,在2017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从两个方面进行积分核算管理,并纳入准入条件。
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对社会关心的积分计算和转让问题,办法提出,建立积分交易机制,由企业自主确定负积分抵偿方式。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中,正积分可以按照80%或者90%的比例结转后续年度使用,也可以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新能源汽车积分中,正积分可以自由交易,但不得结转。
D. 2019双积分放榜,南北大众垫底
双积分政策在2019年进行了多次修订并征求意见,但新的双积分政策迟迟未出台。面对富余的正积分,双积分政策的作用显然有些失效,不知接下来相关部门是否会对双积分政策进一步收紧。
另一方面,对负积分大户来说,寻求关联企业只能暂时缓解新能源发展滞后的痛点,面对销量越高负积分越多的情况,还是得尽快转型电动化补足短板才行。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E. 放宽积分结转/倾斜新能源,双积分新政发布,松紧有度刺激车市
此外,对个别文字作相应修改。
本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令第44号)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双积分”考不达标的86家车企到底慌不慌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成绩单”,对144家车企“双积分”进行公示。统计显示,144家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6L/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643.43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510.7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417.33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85.53万分。
对比2018年度来看,平均燃料消耗量值降低了0.24L/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增加了349.56万分,可见随着车企小排量、涡轮增压以及节能车、新能源产品的推广,中国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正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也增加了215.6万分,这也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车企还在油耗和排放方面,处于严峻态势。
此次修改明确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同时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积分可以结转,此次调整,也是在2020年全球疫情影响之下的,政策制定方对新能源汽车总体产销量显著下滑、大幅低于预期已经是有了比较大的心理准备。
一方面是给车企留了一些喘息之机,让车企放下包袱,另一方面也是给了车企更大的自由调整空间,使新能源汽车先发车企获得更大的优势。而更加严苛的“双积分”政策,无疑将倒逼车企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毫无疑问的是,补贴也好,“双积分”政策也好,这都只是缓兵之计,打铁还需自身硬,电动车要真与燃油车竞争,必须得降低成本并且做到接近燃油车的续航性能,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充电设施的支撑。然而这些目标未来很多能都不一定能很快实现,因此在燃油车与电动车之间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过渡。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