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亚敏的获奖情况:
1、《文化环境变迁与文艺学课程改革》2001年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第一);
2、《文艺学系列教材·文学批评原理》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一等奖;
3、《叙事学》2000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著);
4《詹姆逊研究系列论文》(独著),2004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后现代社会中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独著),获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
6、《高校学生文学素养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2004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署名第二);
7、《研究型教学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拓展与深化》2008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第六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署名第二);
8、2003年度被授予“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9、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 申继亮的获奖情况
2003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心理学二等奖
面向21世纪的教师素质:构成及其培养途径 申继亮,辛涛,林崇德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改革基础课程体系,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心理学基础科学人才舒华、彭聃龄、吴建民、申继亮,姚梅林
2000年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教育类二等奖专著:教师素质论纲
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校级一等奖
改革基础课程体系,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心理学基础科学人才舒华、彭聃龄、吴建民、申继亮,姚梅林
1999年7月第二届全国优秀教育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及其研究
1997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发展心理学 (参与)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1996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加强学术梯队、学科、目标建设,培养高质量发展心理学博士生(与林崇德等合作)
1995年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合著)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成果
2001年以来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
一、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1、国家级5项:2001年二等奖3项,2005年二等奖1项,2009年二等奖1项
2、北京市级12项:2001年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2005年一等奖3项。 2008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国家级: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1 面向21世纪的艺术设计重点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 张绮曼、郑曙旸、
张月、苏丹、刘铁军 2001年 国家级二等奖 2 世界陶瓷艺术史 陈进海 2001年 国家级二等奖 3 工业设计学系统教材 柳冠中 2001年 国家级二等奖 4 服装学概论(教材) 李当岐 2005年 国家级二等奖 5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 柳冠中、邱松、史习平、刘志国、刘新 2009年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市级: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1 面向21世纪的艺术设计重点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 张绮曼、郑曙旸、
张月、苏丹、刘铁军 2001年 市级一等奖 2 世界陶瓷艺术史 陈进海 2001年 市级一等奖 3 工业设计学系统教材 柳冠中 2001年 市级一等奖 4 外国工艺美术史 张夫也 2001年 市级一等奖 5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改革 尚刚、杭间、邹文、
田自秉 2001年 市级二等奖 6 服装学概论(教材) 李当岐 2005年 市级一等奖 7 形态构成学(教材) 辛华泉 2005年 市级一等奖 8 锐意创新基于实践
── 动画设计学科课程系统建设 吴冠英、张弓、王川 2005年 市级一等奖 9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 柳冠中 邱松 史习平 刘志国 刘新 2008年 市级一等奖 10 《西洋服装史》(教材) 李当岐 2008年 市级二等奖 11 《陶瓷造型艺术》(教材) 杨永善 2008年 市级二等奖 12 室内设计课程建设 郑曙旸 张月 刘北光 汪建松 崔笑声 2008年 市级二等奖 二、 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奖 年度 序号 获奖项目 教师姓名 获奖等级 2002年度 1 《传统陶瓷雕塑》课程改革 邱耿钰 一等奖 2 “创意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刘元风、鲁闽、李薇 二等奖 3 “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改革 黄维 二等奖 2004年度 1 锐意创新,基于实践-《动画设计》课程建设 吴冠英 张 弓 王 川 一等奖 2 创立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田 青 张树新 贾京生
陈 立 杨建军 二等奖 3 文艺复兴美术研究 张 敢 二等奖 2006年度 1 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严 扬 柳冠中 刘志国
张 雷 周力辉 二等奖 2 传统陶艺课程建设 郑 宁 邱耿钰 李正安 二等奖 2008年度 1 《综合造型基础》课程建设 柳冠中、邱松、史习平、刘志国、刘新 一等奖 2 《室内设计》课程建设 郑曙旸、张月、刘北光、汪建松、崔笑声 一等奖 3 《纤维艺术》课程实践性教学 林乐成、洪兴宇 二等奖 2010年 1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训练系列课程》 苏丹、张月、管沄嘉、梁雯 一等奖
4. 王水的获奖情况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年中国抗癌协会二等奖
201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第一届“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
第一批江苏卫生领军人才
5. 孙正聿的主要荣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0)、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2010)、首届宝钢优秀教师奖(1994)、吉林省优秀教师(1993)、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8)、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吉林省德育标兵(2000)、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2001)、吉林省高级专家(2005)、长春市公民道德楷模(2007)、“吉林骄傲”人物(2009)。
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1);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哲学通论在非哲学专业中的普及与推广,2005);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哲学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2014);
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从两极到中介》,1995);
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1998);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思想中的时代》,2006);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2013);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哲学通论》,1999);
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孙正聿哲学文集》,2008);
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2013);
首届华堂杯优秀论文奖(《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1998);
第四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崇高的位置》,1998);
第五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2001);
第六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2004);
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解放思想与变革世界观》,2010);
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2012);
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2014);
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2001)。
6. 艾四林的所获荣誉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人保部等七部委,2009年)、“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教育部,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2004年)。
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图书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并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7. 宋乃庆的科研成果
项目
项目来源 项目类型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开始年月 结束年月 项目
总经费 本人排名 立项批文
其它 重大项目 渝社联函【2011】21号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研究 宋乃庆 2011/06 2013/11 20万 1/1
部委级科研项目 重大项目 11JBGP018 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 宋乃庆 2011/10 2013/12 10万 1/1
部委级科研项目 重大项目 11JHQ001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宋乃庆 2011/11 2013/12 20万 1/1
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项目 AHA120008 中小学理科教材难易度国际比较研究(小学数学) 宋乃庆 2012/12 2013/12 20
二、论文
作者姓名 通讯作者 题目 期刊名称 年卷期 起止页码 收录类型 影响因子 扫描上传
宋乃庆、李光树、康世刚、张辉蓉、于波 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育教材新体系 重庆日报 7 7-8 CSSCI
廖晓衡,唐恒钧,宋乃庆 宋乃庆 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9(01) 63-69 CSSCI
黄燕苹,陈碧芬,宋乃庆 宋乃庆 西藏初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民族教育研究 2012,23(4) 57-60 CSSCI
李玲,宋乃庆,龚春燕,韩玉梅,何怀金,阳泽 宋乃庆 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 教育研究 2012(02) 41-48 CSSCI朱黎生,宋乃庆 宋乃庆 格式塔美学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数学教育学报 2012,21(06) 10-12+87 CSSCI
李国强,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教育联系生活现实钟摆现象与省思 中国教育学刊 2012(5) 30-33 CSSCI
唐小为,李佳,宋乃庆 宋乃庆 课堂科学辩论实施探究——以中美中小学科学课堂案例比较分析为例 课程·教材·教法 2012,32(05) 105-110 CSSCI
朱黎生,沈南山,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课程标准“双基”内涵延拓的教育思考 课程·教材·教法 2012,32(5) 41-45 CSSCI
廖晓衡,李岭,宋乃庆 宋乃庆 城乡统筹下的职业教育战略发展地位与对策研究——以重庆为例 教育与经济 2012(02) 22-26 CSSCI
王标,宋乃庆 宋乃庆 西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8(04) 53-62+174 CSSCI
邝孔秀,宋乃庆 宋乃庆 我国双基教学的传统文化基础刍议 中国教育学刊 2012(4) 46-51 CSSCI
宋乃庆,凌琳,邝孔秀 宋乃庆 关于造就教育家的思考 今日教育 2012(09) 32-34 CSSCI
黄燕苹,李富洪,宋乃庆 宋乃庆 古典算术问题解题策略探析 数学通报 2012,51(3) 35-41 CSSCI
陈燕,宋乃庆 宋乃庆 美国中小学共同核心标准的建立及探析 比较教育研究 2012(3) 37—41 CSSCI
李静,宋乃庆 宋乃庆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的编写 数学教育学报 2012,21(03) 17-19 CSSCI
杨欣,张辉蓉,宋乃庆 宋乃庆 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育的障碍与对策 中国教育学刊 2012(11) 1-4 CSSCI
李静,刘志扬,宋乃庆 宋乃庆 基于多元表征发展代数思维的教学模式研究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6(03) 268-271 CSSCI
杨慧娟,黄燕苹,宋乃庆 宋乃庆 中国基础教育在改革、继承与自信中前进——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心声及启示 中国教育学刊 2011(11) 9-11+36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尽快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研究和发展 名族教育研究 2011(06) 18 CSSCI
于波,宋乃庆 宋乃庆 中小学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办学角色定位 教育研究 2011(06) 23-27 CSSCI
杨新荣,宋乃庆 宋乃庆 国际民俗数学研究: 特点、趋势及启示 名族教育研究 2011,22(06) 32-35 CSSCI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宋乃庆 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 2010(01) 36-38+47 CSSCI
陈碧芬,宋乃庆 宋乃庆 藏族初中数学教师 PCK 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名族教育研究 2010(03) 62-68 CSSCI
李静,宋乃庆 宋乃庆 关于新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编写的思考 数学教育学报 2010,19(03) 78-81 CSSCI
沈南山,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教育应试观争鸣现象的文化审思 中国教育学刊 2010(11) 58-60 CS宋乃庆,唐恒钧 宋乃庆 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减负”问题探析 今日教育 2010(9) 18-20 CSSCI
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结构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2010,30(04) 54-57+78 CSSCI
徐兆洋,宋乃庆 宋乃庆 检视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论争 数学教育学报 2010,19(05) 17-20 CSSCI
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教师教学决策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 教育研究 2010(09) 85-89 CSSCI
张奠宙,宁乃庆 宋乃庆 六十年数学教育的重大论争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0(02) 53-54 CSSCI
徐兆洋,廖晓衡,宋乃庆 宋乃庆 提高西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2010(1) 1-4 CSSCI
于波,宋乃庆 宋乃庆 20 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9/05 9-15 CSSCI
张奠宙,宋乃庆 宋乃庆 60 年数学教育的重大论争 人民教育 2009(18) 52-55 CSSCI
宋乃庆,唐智松 宋乃庆 试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西南大学学报 2009,35(2) 123—127 CSSCI
鲁庆云,宋乃庆 宋乃庆 我国数学试题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数学通报 2009,48(4) 47-49 CSSCI
温涛,彭智勇,许洪斌,宋乃庆 宋乃庆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重庆的证据 改革 2009(05) 81-87 CSSCI
朱福胜,宋乃庆 宋乃庆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基于重庆市四区县的调查 中国教育学刊 2009(06) 16-19 CSSCI
黄梅,宋乃庆 宋乃庆 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5) 99-103 CSSCI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宋乃庆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探究 电化教育研究 2009(2) 55-58 CSSC
仲秀英,宋乃庆 宋乃庆 经验学习理论对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启示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35(06) 129-132 CSSCI
沈南山,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学业成就评价测查试题编制研究 教育研究 2009(9) 57-63 CSSCI
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教材·教法 2009,29(04) 39-43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素质教育观下的教与学 中国教育学刊 2009(8) 1-1 CSSCI
李明振,喻平,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建模的一般认知过程研究 数学教育学报 2008,17(6) 45-48 CSSCI
朱哲,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 数学教育学报 2008,17(4) 11-14 CSSCI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宋乃庆 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2008(04) 38-42+46 CSSCI
宋乃庆,程广文 宋乃庆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青年教师 2008(12) 20-21 CSSCI
庞坤,李明振,宋乃庆 宋乃庆 GX 实验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成功范例 西 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2008,30(02) 161-164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教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热点与反思 数学教育学报 2008,17(1) 75-78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因洗尽铅华而美,因回归自然而真 今日教育 2008(11) 55 CSSCI
徐学福,宋乃庆 宋乃庆 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中国教育学刊 2007(06) 43-45 CSSCI
谢幼如、宋乃庆 宋乃庆 网络环境下课堂合作学习的 电化教育研究 2007(10) 44-47 CSSCI
杨豫晖,魏佳,宋乃庆 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 数学教育学报 2007,16(04) 80-83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高等教育本质与高等学校管理科学性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7(07、08) 12-17 CSSCI
李明振,庞坤,宋乃庆 宋乃庆 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高师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教育学报 2007,16(1) 96—99 CSSCI
童莉,宋乃庆 宋乃庆 彰显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美国数学课程焦点与我国“数学双基”的比较及思考 课程·教材·教法 2007,27(10) 88-92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平实·朴实·真实 人民教育 2007(19) 44—44 CSSCI
宋乃庆,李士锜,巩子坤,何文忠,张奠宙 宋乃庆 2006—2007 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 数学教育学报 2007,16(3) 99-102 CSSCI
李铁安 宋乃庆 宋乃庆 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数学史的视角 数学教育学报 2007,16(2) 90-94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两面性 教育学报 2007,3(4) 35—38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教育本体与生活世界 西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33(01) 123-127 CSSCI
李明振,庞坤,宋乃庆 李明振 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高师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教育学报 2006 234-238 其它
王宽明,宋乃庆 宋乃庆 解题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数学教学 2006(03) 3-16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科书总复习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课程·教材·教法 2006,26(08) 33-37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几个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与启示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05) 59-61 CSSCI
李明振 庞坤 宋乃庆 宋乃庆 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1(01) 175-179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反思与建议 人民教育 2006(21) 24-27 CSSCI
杨新荣 李忠如 王洪 宋乃庆 宋乃庆 初 中生数学学 习观性别差异的调 查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32(02) 178-182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教学智慧 教育研究 2006(09) 30-36 CSSCI
品洁,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教学幽默的本质与特点 课程·教材·教法 2005,25(05) 26-30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数学教育学的范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30(4) 755—759 CSSCI
李红婷,宋乃庆 宋乃庆 变革课程理念 创生课程文化——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教育学刊 2005(10) 32-35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独立学院的发展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5,2(03) 1-4 CSSCI
杨新荣,宋乃庆 宋乃庆 中美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 数学通报 2005,44(08) 14-16 CSSCI
宋宝和,宋乃庆 宋乃庆 算法教学策略初探 中国教育学刊 2005(5) 41-44 CSSCI
但琦,宋乃庆 宋乃庆 大学生数学建模障碍分析与对策 大学数学 2005(05) 25-29 CSSCI
宋宝和,宋乃庆 宋乃庆 中学数学“双基”教学中的误区及其成因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7(02) 89-91+101 CSSCI
杨豫晖,宋乃庆 宋乃庆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编写设计探究 当代教育科学 2004(01) 59-60 CSSCI
宋宝和,宋乃庆 宋乃庆 回归生活世界 凸显自主选择——从两个教学实例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自主选择 中国教育学刊 2004(07) 30-32 CSSCI
宋宝和,宋乃庆 宋乃庆 淡化“双基”是对“双基”的误解——多元视角下的“双基”解读 人民教育 2004(11) 12-13 CSSCI
巩子坤、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优秀生培养中需明确的几个观点 当代教育科学 2004(21) 61-62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师范院校发挥人文优势的思考 重庆行政 2004(6) 80—82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调查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2004(3) 33-36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高等院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3(02) 1-2 CSSCI
宋宝和 宋乃庆 宋乃庆 多元视角下的“双基”解读 山西教育(教学版) 2004(16) 1 CSSCI
张奠宙,张国祥,宋乃庆 宋乃庆 东西方数学课程概览——2002重庆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侧记(英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8(01) 1-10 CSSC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建构主义的全息性概念 中国教育学刊 2003(05) 40-42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袁顶国 宋乃庆 数学新课程在西南地区适应性调查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28(6) 998-1003 CSSCI
刘静,宋乃庆 宋乃庆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通讯 2003(12) 1-3 CSSCI
宋乃庆,朱德全,袁顶国 宋乃庆 “六连”结构: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育的有效模式 中国民族教育 2003(03) 33-36 CSSCI
刘福林,宋乃庆 宋乃庆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编排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10) 11—13 CSSCI
肖红,宋乃庆 宋乃庆 实施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28(2) 337—340 CSSCI
刘静,宋乃庆 宋乃庆 图形计算器支持下的数学学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27(4) 622-625 CSSCI
徐学福,宋乃庆 宋乃庆 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 人民教育 2002(12) 29-30 CSSCI
宋乃庆 罗万春 宋乃庆 创新学习误区析 人民教育 2002(01) 32-33 CSSCI
罗万春,宋乃庆 宋乃庆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学习的比较研究——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与分析 学科教育 2001(08) 23-28 CSSCI
宋乃庆,闵兰,张广祥 宋乃庆 中学数学区别化课程研究 沪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03) 12-41 CSSCI
徐学福,宋乃庆 宋乃庆 20 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27(4) 92-97 CSSCI
刘静,宋乃庆 宋乃庆 西南地区高中数学学习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 数学教育学报 2001,10(1) 62-64 CSSCI
罗万春,宋乃庆 宋乃庆 极限概念的表征及教学策略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4(03) 102-104+43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罗万春 宋乃庆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 中国教育学刊 2001(6) 37-39 CSSCI
徐学福,宋乃庆 宋乃庆 探究教学的模拟问题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2001(4) 46-48 CSSCI
程广文,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数学课堂交往特殊性 数学教育学报 2000,9(1) 28—32 CSSCI
袁爱玲,宋乃庆,张希希 宋乃庆 农村初中“文化农技并进”课程改革实验 课程·教材·教法 2000(6) 14—17 CSSCI
宋乃庆,朱德全 宋乃庆 论数学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数学教育学报 2000,9(2) 26—30 CSSCI
张希希,宋乃庆 宋乃庆 “文化农技并进”刍议 中国教育报 2000(1447) 4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论数学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观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26(1) 76—81 CSSCI
李玲 宋乃庆 龚春燕 韩玉梅 何怀金 阳泽 宋乃庆 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 教育研究 2 41-48 CSSCI
宋乃庆,朱德全 宋乃庆 试论数学异步教学原则的特殊性 数学教育学报 1998,7(2) 58-61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论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 教育研究 1998(5) 23—27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元认知开发 学科教育 1997(6) 32-34 CSSCI
朱德全,宋乃庆 宋乃庆 中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场情景的表征及其创设策略 课程·教材·教法 1997(04) 17-19 CSSCI
陈重穆,宋乃庆,曾宗燊 宋乃庆 21世纪的初中平面几何 数学教育学报 1997,6(04) 6-8+12 CSSCI
陈重穆、宋乃庆 宋乃庆 提高课程效益(GX)实验研究简介 数学通报 1996(8) 21-23 CSSCI
宋乃庆,陈重穆 宋乃庆 再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数学教育学报 1996,5(02) 15-18 CSSCI
宋乃庆,曾崇燊,段泽勇 宋乃庆 义务教育中的数学——大众数学——兼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21(增刊1) 88-92 CSSCI
陈重穆,曾崇燊,宋乃庆 宋乃庆 从素质教育看21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 课程·教材·教法 1995(09) 40-42+34 CSSCI
陈重穆,宋乃庆 宋乃庆 义务教育中的数学——大众数学——兼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川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5(04) 1-4+26 CSSCI
陈重穆,曾崇燊,宋乃庆 宋乃庆 “GX”为什么能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又能节约时间? 数学教学通讯 1995(03) 2+41-42 CSSCI
宋乃庆 宋乃庆 变教训为财富,把整顿当机遇——走出误区的回顾 高校编辑出版文集 1995(12) 257-263 其它
陈重穆,宋乃庆 宋乃庆 浅谈提高课堂效益(GX) 数学教学通讯 1994(01) 1-2 CSSCI
陈重穆,曾宗教,宋乃庆 宋乃庆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GX(提高课堂效益)实验简介 数学教育学报 1994,3(02) 1-4+61 CSSCI
陈重穆,宋乃庆 宋乃庆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兼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育学报 1993,2(02) 4-9 CSSCI
陈重穆,罗介玲,宋乃庆 宋乃庆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简介(初稿)——《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数学试验课本》介绍之一 数学教学通讯 1990(04) 2+1-2 CSSCI
罗四维,宋乃庆 宋乃庆 教材要多样化 数学教学通讯 1989(05) 2 CSSCI
王秀泉,宋乃庆 宋乃庆 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综合运用教材,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7(02) 97-107 CSSCI
王秀泉,宋乃庆 宋乃庆 配合中学、开展数学教学改革实验 数学教学通讯 1984(04) 2-5 CSSCI
三、获奖
奖励名称 获奖项目 证书编号 本人排名 获奖年度 获奖等级 参与单位数 本校参与学科数 获奖类型 证书扫描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教育部) 《教育实验研究》 0 2/3 2006 国家级 1 1 科研
重庆市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西南贫困地区“双证式”教育扶贫模式探索咨询报告 0 2/3 2006 省部级 1 1 科研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 0 1/1 2006 国家级 1 1 科研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国家新课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研究(系列研究咨询报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部门采纳2001-2004年使用 0 1/5 2006 国家级 1 1 科研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0 1/1 2009 国家级 1 1 教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对重庆经济发展贡献的研究 0 1/1 2009 国家级 1 1 科研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0 1/1 2009 省部级 1 1 科研
“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0 1/5 2011 省部级 1 1 科研
“第三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 中国西部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0 2/5 2011 省部级 1 1 科研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部) 西南农村地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研究——“三方联动实习支教”工程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行动研究 0 6/6 2013 国家级 1 1 科研
四、著作
类型 名称 作者姓名 第一主编 出版年月 出版单位 参与单位数 本人排名 封面
教材 教学设计 徐学福,宋乃庆 徐学福,宋乃庆 2008/02 重庆出版社 0000 12/30
教材 新编初等数学选读 宋乃庆 宋乃庆 2007/12 高等教育出版社 00000 12/30
教材 《数学课程导论》 宋乃庆,徐斌艳 宋乃庆 2010/0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000 12/30
教材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宋乃庆,张奠宙 宋乃庆,张奠宙 2008/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0000 12/30
教材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 朱德全 宋乃庆 朱德全 2007/08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00000 12/30
教材 课程教学模式论:中学教育与农村建设 朱德全 宋乃庆 朱德全//宋乃庆 2011/05 人民教育出版社 00000 12/30
教材 《数学教育概论(第二版)》 张奠宙、宋乃庆 张奠宙 2009/09 高等教育出版社 0000 12/30
8. 司林胜的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1、EDI效益评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2001鉴定;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3、转型时期河南省粮食流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第二,2000年结项;
4、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河南省面向21世纪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2年鉴定;
5、工商管理类专业电子商务教育研究,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6、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1998年鉴定;
7、河南省非国有粮食企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结项;
8、商品流通企业商誉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9、粮食商贸及储备调拨EDI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可行性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科技攻关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10、河南省企业信息化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问题研究,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2005年结项;
11、面向电子商务的流程型企业信息化选型理论与方法研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研;
12、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 1、企业e化转型的“能力陷阱”,经济管理,2004.15;(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编);
2、EDI的二元目标模式分析及发展战略取向,江汉论坛,2001.4(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贸易经济”1998.1全文转载);
3、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7.5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市场营销学”1998.1全文转载);
4、论大中型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控制,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8.8(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商业企业管理”1998.11全文转载);
5、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的整合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2.5;
6、企业信息化非系统风险的综合评估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6;
7、对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2002.5;
8、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
9、企业绿色营销系统构建与绩效评价,系统工程,2003.8;
10、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与建议,企业活力,2002.10;
11、基于PIP的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系统构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
12、Systemically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 Green Marketing,46TH (2002)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ystems Sciences. Shanghai,2002,8;
13、The Integration Goal,Mode And Form Of Electronic Commerce With Traditional Enterprises,The 2nd Sino-America Advanced E-Commerce Workshop,2004,6;
14、Preliminary Research on Green Manufacture Evaluation System(被ISTP收录)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1.8.
15.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Net Marketing Performance(被ISTP收录), Orient academic forum special:306-312,2004
16、《绿色营销基本范畴分析》,《江西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5
17、《依托国有粮食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粮食经济》,1998.11;
18、《创新乡镇企业管理机制》,《工厂管理》(核心期刊),1999.4;
19、《商品流通企业商誉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9.2;
20、《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产权的出售和拍卖工作》,《市场经济导报》,1994.6;
21、《香港基金市场管理模式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核心期刊),,1995.5;
22、《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决策模式》,《决策探索》,1995.7;
23、《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跟踪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0.7;
24、《健全机制,化解阻力,整体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经济》,1999.12。
25、绿色产品竞争的博弈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cn11-4688/T
26、《我国推广应用EDI技术的基础条件分析》,《商业研究》(核心期刊)2000.2;
27、《我国EDI技术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计算机世界》1999.8;
28、《网络营销绩效评价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EDI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年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2005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2004年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企业绿色营销系统的构建与绩效评价,2004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5、面向商务应用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8鉴定;2009年获得河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9年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1、绿色营销绩效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 魏明侠、司林胜著
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9 主编, 排名第一;
3、电子商务概论(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排名第三;
4、WTO与河南粮食(河南省“十五”规划图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8 排名第五;
5.《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总主编;
6、电子商务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4,排名第五。
7、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主编;
8、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9,主编;.
9、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5,主编。 1.1998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
2.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
3.2003年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带头人”;
4.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5.2005年获得“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资助。
9. 徐小明的获奖情况
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多足步行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的研究”(2005)排名第11
获第二届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006)指导教师
获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废弃塑料用气泡膜成套设备”(2009年) 排名3
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08年) 指导教师
获第三届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08年)指导教师
获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10年)指导教师
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地方工科院校实验课程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009年)排名3
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0年) 排名3
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0年) 排名3
10. 陈春声的获奖情况
1. 1994年6月,著作《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 1994年6月,被评为广东省1994年“南粤教坛新秀”。3. 1996年4月,《从“游火帝歌”看清代樟林社会——兼论潮州歌册的社会史资料价值》获第二届“潮学奖”研究著作优秀奖。4. 1998年12月,《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一书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5. 2002年5月,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度)。6. 2002年10月,被授予2002年度中山大学文科优秀中青年学者称号。7. 2004年4月,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 2004年4月,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 国家级培养对象。9. 2004年12月,“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建设与应用”获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项目)。10. 2005年9月,论文《乡村故事与社区历史的建构——以东凤村陈氏为例兼论传统社会的“历史记忆”》(与陈树良合写)获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11. 2005年10月 “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建设与应用”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项目)。12. 2007年6月 被评为中山大学“教学名师”。13. 2008年9月 被评为广东省“教学名师”。14. 2008年10月 被评为“千百十工程”第三批先进团队带头人。15. 2009年9月 “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16. 2009年9月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长效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