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个体工商户转让了,营业执照未及时变更,出了事故法人承担责任吗
个体工商户承担对外责任时,内部协议无效,登记的经营者需要与实际经营者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解释》
第五十九条 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者为当事人。有字号的,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但应同时注明该字号经营者的基本信息。
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者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登记的经营者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② 工商营业执照未及时变更,大约会处以多少的罚款
工商营业执照未按时变更,处罚2000-10000元。但是一般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找人送点钱,就解决了。
③ 股权转让后未能及时进行工商登记变更,转让协议还有效吗
看来你们合同做的漏洞百出啊,如果未付款那就是无效的协议,其实应该有后续条款的,如果哪一方拒绝转让是要赔偿的额,我建议你最好拿着协议去找律师看看,里面是否有漏洞!
④ 股权转让后,未及时办理股权变更登记而形成的民实分离的情形如何处理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签订以后,涉及到两个登记变更问题,一个是公司股东名册的变更(《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股东依法转让其出资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一个是股东工商登记的变更(《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东的,应当自股东发生变动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新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公司股东作为股权出让人与股权受让人就股权的转让达成意思表示一致,股权转让合同即为成立。并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股权转让合同须经登记程序方始生效,因此,股权转让合同自成立时起即发生法律效力。此后,受让人支付对价、公司为受让人办理手续使其取得股权是合同的履行问题。
⑤ 经营权转让协议未按时付转让款可以计算逾期利息吗
这个问题需要看协议中是否约定了逾期利息,如果没有约定,不能要求对方支付逾期利息,但可以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
⑥ 没有及时变更强制措施会有什么处罚
您好,您没申请不会有处罚,这是法院的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版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权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已经逮捕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可以变更强制措施:患有严重疾病的;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对已经逮捕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第一审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二审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⑦ 国有土地转让后,未及时办理过户手续的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你说的情况,你是说国有土地转让没有及时办理过户手续的会有什么后果?我觉得这种情况,晚点也可以的。
⑧ 股权转让未及时办理登记,转让方是法人代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还要负责任吗
股权转让原则上是原股东与股东之间的转让,一般不需要法定代表人签字,即使签字了也不需要对转让协议负责。
北京姜德福公司股权律师团队为您服务。
⑨ 营业地址未及时变更,工商有何处罚吗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公司变更经营地址,应该办理变更登记,否则要受到处罚。
不过,楼主说的情况,只要不主动说“我早就变更了地址,没变更注册”,就说现在换现在变更注册,工商是没有理由处罚的。
这是个技巧问题。
⑩ 未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违反哪条法律,依据哪条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必须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违约赔偿。
(10)未及时转让扩展阅读
《土地出让金“黑洞”亟需法治“填补”》
财政部24日公布的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显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4.2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同时,土地出让收入征收管理不到位现象依旧存在,一些地方存在少征、缓征、减免和返还土地出让收入行为,或以土地开发、奖励款等名义返还土地出让收入,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
其实,早在审计署2008年和2010年的两次专项审计中,人们就看到了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中的乱象丛生,由于一直“封闭运行”,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有统计指出,在过去的13年间,土地出让年收入增长超30倍,总额累计近20万亿元,可其去向却云里雾里,成了一笔“糊涂账”。
由于缺乏了有效的监督,再加之个别地方抱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歪念头,打起了歪主意,在个别地方,出让金俨然成了任由政府宰割的“自留地”,监管问责的无力,导致土地出让金变成监督外资金,早已对此觊觎已久的官员们便开始了疯狂地侵占、挪用,腐败“蛀虫”既侵蚀着巨额资金,更是给了公信力狠狠一刀。
不仅如此,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占据地方财政“半壁江山”,有些省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甚至超过税收收入,要知道,土地、房价、地方政府三者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地方囿于“快卖地、多卖地、卖好地”的财政怪圈。
大肆“透支”土地收益,短期让财政答卷上面的数据一个比一个漂亮,可从长远看,卖地热情高涨,必然导致强拆不断、房价攀升,最终还是让百姓吃了“苦果子”。
要杜绝乱象,不仅要完善土地出让金相关监管问责机制,把土地出让金置于阳光之下,更要清除“蛀虫”,对一些非法侵占、挪用土地出让金的不法分子予以严惩。
尤为关键的是,如何让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的怪圈?如何构筑起适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框架?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绩考核体系?这些问题也考验着决策者们的智慧和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