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课题研究成果有哪些
课题研究成果有哪些表现形式
专利,专著,软著 评职称专著挂名专利申请核心论文 2018-09-0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课题立项申请书中规定课题成果的主要形式:公开发表的专著或研究论文。请根据申请的课题类别的成果要求填写。A.专著 B.译著 C.研究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
全划办要求课题研究成果基本指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课题提交的成果是指研究总报告和成果公报;成果附件是指专著和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很多省份的教育科学规划办对课题成果的界定也都源于此,大同小异。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多样化
对高校而言全规划办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规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高校也一般就认可专著和论文。但对于中小学老师,写一本专著、发一篇文章不是那么容易的,大部分老师都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课题研究成果除了专著、论文之外,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
此外,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对课题成果的要求也适当降低。比如,研究论文不一定要正式发表才认可,因为现在的论文发表非常混乱,假期刊、垃圾期刊满天飞,期刊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很多老师在发表论文时上当受骗屡见不鲜。
而且,课题成果的形式也非限定为专著和论文。课题主要成果形式有: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译著、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典型教育案例分析、教学改革实践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中小学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校本教材、教学软件、教学工具、其他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实践效果的区别
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实验的实践过程中,肯定还会有一些具体的实践效果,这些虽然不是课题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写在结题报告的实践成效分析里。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区别
很多老师将过程性材料当做课题研究成果提交,这是将课题成果范围过于扩大和成果泛化。课题研究成果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研究成分,而不是一般的工作性资料,更不是一般的资料汇编,否则降低课题研究的质量,导致课题研究不科学、不规范。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过程性、工作性资料,这些资料可能并没有研究的成分或者研究的成分不高。比如课题信息变更申请表、研究日志、研究心得、照片等,只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而不能算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表现形式多样化,且更应该倾向于实践性成果,并强调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所产生的效果。
⑵ 蔡如海的科研成果
一、论文:
论文“企业债券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5月。
论文“我国人身险市场规模的实证分析”,《济南金融》2005年3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5年5月全文转载。
论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银企关系的重要性”,《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论文“解读利率市场化改革”,《证券导刊》2003年第9期。
论文“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金融论坛》2002年第8期,该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3期转载。
论文“储蓄分流、金融风险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金融论坛》2002年第1期,该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5期转载。
论文“关于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几点看法”,《资本市场评论》2001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01年12月全文转载。该文收入《现代金融:理论?政策?借鉴》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二、参与项目
为人民大学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金融结构研究——基于微观层面的分析”的主要成员,本人的博士论文“从企业成长视角看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为该课题主要成果。
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金融体制改革和货币问题研究》的子课题“金融体制变迁中的货币制度与货币供求均衡机制研究”(李健教授主持)的研究工作。
三、参编教材
2001年6月至2003年4月,参与黄达教授主编的“十五“规划教材《金融学》部分章节的撰写以及全书的统稿工作。
2000年7月至9月,任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金融市场学》网络教材编导,该教材已于当年11月上网教学。
四、参与翻译和译著:
译著《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
2002年7月至8月,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保险专著《责任理赔》第1章和第2章的翻译工作。
2001年3月参与黄达教授主持的《金融中介理论论文集》的翻译工作。
这是抄填写职称申报表吧袭?
业务技术专长所填的是你的专业。
有无发明创造可写你申请的专利等,没有就写无。
科研成果填写你参加的科研项目名称、完成与否、第几完成人,没有就写无。
著作译著填写你公开发表和翻译的论著、书籍的名称,注明是主编还是参编。
⑷ 王健的主要科研成果与代表作
《文书学》(21世纪全国统编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创新与拓展——档案管理e化之路》(专著),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电子时代机构核心信息资源管理》(专著,国家社科项目成果),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北京市精品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电子政务教程》(电子政务系列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关于档案数字化化优化模式的探讨,档案学通讯,2007.1
论国际交流与教学科研之互动,档案学通讯,2006.6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文件管理风险探析(合作),中国行政管理,2005.4
从《联邦登记》看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合作),中国档案,2004.2
电子政务建设的功能缺失与隐患(合作),中国人民大学《问题与思路》,2003.8
透视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定位、实质与社会背景,北京档案,2003.10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及系统建设盲点研究,办公自动化,2002.12
Dancing with byte: Archival study in E-age in China,ICA/SAE,2002.8
⑸ 徐家玲的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
1、日本的拜占庭研究 《西学研究》 第2 辑(张绪山主编) 2006年 商务印书馆
2、Notices of Roman-Byzantine world in ancient Chinese sources,ByzantineNarrative , Papers in Honour of Roger Scott((澳大利亚拜占庭研究促进会论文集)2006。
3、重引进 厚基础 甘为学科辅路石——郭守田先生学术和教育思想综述,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圭恰尔迪尼在历史编纂学中的地位
5、文明与社会转型梳论 贵州社会科学 2005.5
6、谈宗教团体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统一战线》2005年
长春出版社, 获长春市委统战部颁发的全市统战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2005年。
7、“论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内外环境”(独撰),载孟广林主编《比较研究的新视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8、“奥斯曼帝国军事封建制解析”(独撰),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9、 西欧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研究状况,载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研究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2年
10、 第20届世界拜占庭大会在巴黎召开,《世界历史》2002年第3期
11、 民族、宗教与中世纪东欧封建政治(欧洲中世纪政治笔谈会之七)《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2年第6期(原《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2、Byzantine Studies in China (中国的拜占庭研究), 《全英拜占庭研究促进会年鉴》The Bulletin of British Byzantine Studies(BBBS),伦敦,2002 年(此文系2001年参加巴黎国际拜占庭大会提交大会理事会的报告)
13、论拜占庭灭亡的原因《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2年第2期(原《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6期)
14、论拜占庭与西欧的文化联系《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妇女与宗教教育《妇女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16、论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特点载自《2000年环球回顾》(国家一级学会国际会议论文集)2001年1月
17、论早期拜占庭的宗教争论问题《史学集刊》2000年第2期
18、世界宗教与女性教育载张明芸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女性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0年
19、拜占庭历史的分期和早期拜占庭《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0年第2期(原《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
1999年以前的主要论文(除特殊标记外,均为第一作者):
1. 拜占庭与中世纪商业复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7年11期转载(《求是学刊》1997 年第5期)
2. 论4 -6 世纪拜占庭的经济复苏和转轨 1997 年10 月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历史教学》1999年,第4期
3. 比较宗教学的史前史追述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1997 年第 1 期转载。(《东北师大学报》1996 年 第 6 期)
4. 中国丝织技术西行考-从君士坦丁堡到里昂《高校文科学报文献》1996年第2 期摘要辑录。(原《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6 期)
5. 早期拜占庭政教关系与查士丁尼的宗教政策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4年第 1 期转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年第 6 期)
6. 查士丁尼与早期拜占庭王权 国家社会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成果之一,刊《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专论集,施治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10 月
7. 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的派别及其纲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2年第4期转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8. 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世界历史》1991年,第3期
9. 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的派别及其纲领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2年第4期转载(原《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
10.应该重视对拜占庭的研究,《世界历史》,1986年第11期
11.论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和东地中海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作者)《历史教学》,1986年第8 期
12.拜占庭研究在希腊,《未定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内参),1986年,第4期
13.早期拜占庭财税制度寻踪《东师史学》第2 辑,1996年
14.查士丁尼与拜占庭专制王权 《东师史学》第1 辑,1994年
15.试论米兰敕令的误区 《世界中世纪史新探》,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1996年 10 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6.论阿尔比战争《史学月刊》(全国历史核心期刊)1996年第 3 期;山东大学出版社,《史学研究新视野》(世界史·史学理论分册)1997 年转载
17.论第四次十字军改变方向的必然性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 年 3 期
学术著作或教材、译著
1. 《世界历史文化之谜,千古疑案》(续)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 主编
2. 《封建社会》,译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
3. 《千古疑案-世界历史文化之谜》,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3年
4. 《走进拜占庭文明》,专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北京,2001
5. 《2000年环球回顾-社会转型问题天津国际学术会议论丛》主编第三位,(国家一级学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1年
6. 徐家玲等5人主译:《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译著(全25卷),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0年
7.《人类文明史图鉴·殖民时代》,译著,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0年
8.《人类文明史图鉴·诺曼狂飙》,译著,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0年
9.《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8年
1999年以前的主要著作和译著:
1.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主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主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2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
2. 《世界三大宗教史纲》(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4年
3. 《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
4. 《世界战争通鉴》(特约编审),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1994年
5. 《中国大网络全书·军事卷》(参编),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北京,1989年
6. 《中国大网络全书·军事卷》(参编),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1989年
7. 《美国国际防务与军事网络全书》(参译),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
8. 《世界中古史》(函授教材)(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3年
主要著作有:《早期拜占庭和查干丁尼时代研究》(专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汉译学术名著版,主译第一人);《世界三大宗教史纲》等;参与编写《中国大网络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网络全书》、《世界战争通鉴》;参与组织翻译和校订《人类文明史图鉴》、《美国国防和军事网络全书》等十余种教材、辞书和历史普及读物等。多年来,主持和参与6项国家及省部级社会科学项目研究,发表数十篇涉及世界中世纪史、拜占庭史、世界宗教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论文。
⑹ 屈文生的代表性成果
二、代表性成果(专/译著类,中英双语目录)1.屈文生:《从词典出发——法律术语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翻译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Wensheng Qu, Research from Dictionaries: Translation History of Legal Terms in China.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ress, 2013.2.屈文生:《普通法令状制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Wensheng Qu, A Study of Common Law Writs.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2010.3.何勤华、屈文生、崔吉子主编:《法律翻译与法律移植》,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Qinhua He, Wensheng Qu & Jizi Cui. Legal Translation and Legal Transplantation. Beijing: Law Press, 2014.4.乔治·斯当东著:《小斯当东回忆录》,屈文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 Memoirs of 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 Bart. (1856). Translated by Wensheng Qu,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ress, 2014.5.Randolph N. Jonakai, The American Jury System. co-translation, Translated by Wensheng Qu, Song Ruifeng, and Lu Jia, Beijing: Law Press China, 2013. 伦道夫·乔纳凯特著:《美国陪审团制度》,屈文生、宋瑞峰、陆佳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6.Sir John Macdonell, Edward Manson, The Great Jurists of the World. co-translation, Translated by Qinhua He, Wensheng Qu, and Rong Chen,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ress, 2012.麦克唐奈、曼森著:《世界上伟大的法学家》,何勤华、屈文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7.Edward Jenks, Law and Politics in the Middle Ages. co-translation, Translated by Wensheng Qu and Haitao Ren,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 2010.甄克斯著:《中世纪的法律与政治》,屈文生、任海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8.Frederich G. Kempin, Historical Introction to Anglo-American Law. Translated by Wensheng Qu, Beijing: Law Press China, 2010.坎平著:《盎格鲁—美利坚法律史》,屈文生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9.John H. Wigmore and various European authors, A General Survey of Events, Sources, Persons and Movements in Continental Legal History. Translated by Wensheng Qu,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ress, 2008.梅特兰等著:《欧陆法律史概览:事件,渊源,人物,运动》,屈文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三、代表性成果(教材类)1.《法律英语阅读与翻译教程》(屈文生、石伟主编),上海人民出版,2012年。2.《法律英语核心术语:实务高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3.《法律英语核心术语:实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看绝望的主妇,学地道美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5.《看绝望的主妇,学美语高频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6.《看绝望的主妇,品美国文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7.《看Friends,学地道美语》(第1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8.《看Friends,学地道美语》(第2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8.《看Friends,学地道美语》(第3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法律英语》(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法律英语》(与刘艺工教授合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四、承担主要项目及获奖1.上海市“曙光学者”荣誉称号。2.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3.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2008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4.华东政法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二等奖。6.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项目。7.《中英中美不平等条约翻译史研究(1842-1943)》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8.《法律术语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研究》获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已经结项)。9.《近代法律辞书的编纂、修订与创新》获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10.《中法西传”与“西法东渐”的历史反差研究》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立项。11.《大陆及台港澳汉译法律词语比较研究》获上海市语委2012年十二五规划项目立项。12.《清末民初法律辞书编纂研究》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立项(已经结项)。 五、近期主要学术交流1.2014年10月,组织召集第二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学术会议2.2014年6月, 第四届法律、翻译与文化国际研讨会(LTC4)大会主席3.2013年11月,召集“中国法学的外译与外国法学的汉译”专家研讨会(华东政法大学)4.2013年10月,主持东政法大学翻译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海中青年翻译学者论坛(华东政法大学)5.2013年5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办的“19至20世纪初翻译与东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6.2013年6月,受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主办的“启蒙与近代以来中国法治进程”学术研讨会(西南政法大学)7.2012年11月,首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8.2012年6月,第二届法律、翻译与文化国际研讨会(香港理工大学)9.2012年5月,中韩建交20周年 中国近代法制研讨会(韩国首尔大学)10.2011年7月,参加山西召开的曙光学者会议 11.2010年11月18日,亚洲法律信息网络年会并作“全球化过程中的中国法律教育:整合式的本地化路径”学术报告12.2010年3月 “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13.2009年11月16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会(上海科技馆)14.2009年8月 商务印书馆、光明日报和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近代法学作品翻译与引进”学术研讨会暨《新译日本法规大全》首发式(上海) 六、英文简历Qu Wensheng is Professor and Deputy-Dean of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ereinafter ECUPL). He holds a Ph. D. in law, and i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at Nanjing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areas of Common Law History, Legal Translation History, Legal lexicography, and Legal English Teaching and Testing. He finished his undergraate studies at I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ith majors in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 and Law. He entered Law School Lanzhou University in 2001, where he received his Juris Master (J. M.) degree. He obtained his Ph. D. in law in 2009 at ECUPL. He has authored over 40 articles for Historical Review, China Translators Journal, Shanghai Translators Journal,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etc.. In 2011, the Commercial Press published his monograph A Study of Common Law Writs. He has translated five law works into Chinese, and they are A General Survey of Events, Sources, Persons and Movements in Continental Legal History, Historical Introction to Anglo-American Law, Law and Politics in the Middle Ages, Why Am I Still Depressed?, and The Great Jurists of the World. He has been awarded a grant for Shu Guang Scholars by Shanghai E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a grant by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⑺ 南京师范大学职称评定 译著算核心成果吗
如果你的职业跟翻译有关,那么译著算是核心成果了,否则,译著只能算成果的一项,没有代表作的价值。评职称出书建议出版跟职业相关的著作,可以作为核心成果,出书找亿百出版。
⑻ 研究成果到底有哪些形式
1、论文和专著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4、发明专利5、实用新型专利6、外观设计专利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8、基础软件9、应用软件10、其他
⑼ 王志成的科研成果(译著类)
(1)《理解之路》译著, 1996年,香港:卓越书楼,7万字。
(2)《教义的本质》译著,1997年,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2万字。
(3)《宗教之解释》译著,1998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40万字。
(4)《晚明基督论》译著,1999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32万字。
(5)《信仰的彩虹》译著,1999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2万字。
(6)《文化裁军:通向和平之路》译著,1999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3.4万字。
(7)《上帝道成肉身的隐喻》译著,2000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6.3万字。
(8)《智慧的居所》译著,2000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3.6万字。
(9)《第五维度:灵性领域的探索》译著,2000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8.1万字。
(10)《宗教内对话》译著,2001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2.5万字。
⑽ 韩俊刚的主持参与主要项目及成果
1) 2006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线通信自重构容错NOC研究”(90607008)获得项目经费万元;
2) 2003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用于系统芯片验证的证明引擎研究”(90207015)获得项目经费30万元,2006年5月已经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组实地验收,获得好评,发表论文十多篇,有2篇被EI检索。
3) 197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时态逻辑的形式化综合 (69473017)获得项目经费30万元;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组验收,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20多篇,2000年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 1989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硬件设计的形式化验证”。
5) 199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XYZ系统在VLSI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6) 2002年主持了国家“十五”科技计划攻关课题“40G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关键
ASIC开发”(2002BA106B06240)获得项目经费240万元,通过“十五”攻关专家组的验收。
7) 2003年主持国家“863”项目“宽带交换高速交换芯片的研究开发”(2003AA1Z1190)。
8) 1997年主持邮电部重点科研项目“SDH用ASIC研究”获得项目经费100万元。芯片在台湾已经一次投片成功,产品通过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鉴定,1999年项目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实现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9) 2001发表《数字硬件的形式化验证》(ISBN7-301-05332-0/TP.0632)/北京大学出版社专著一部;2000发表《接入网和V5接口》(ISBN7-115-08197-2/TN?1538)/人民邮电出版社著作一部;1998年翻译《Common LISP程序设计》译著一部;编写“计算机专业英语”等教材。
获奖情况:
获得陕西省、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归国人员,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