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发布时间:2021-11-10 10:51:30

Ⅰ 21世纪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1世纪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重大成就:

1、彻底结束旧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祖国大陆的高度统一;

2、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5、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6、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7、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不断推进人民武装力量建设;

8、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9、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加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这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就是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扩展阅读

我党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1、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之后,中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热潮。即使面临苏东剧变,邓小平依然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此后,党中央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后来又提出科学发展观,可以说,发展一直居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心。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认为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才能推动中国健康发展。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着实事求是传统的中国共产党,1984年10月20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三年后,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中国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经济运行的模式是“国家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首次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打开国门拥抱世界。中国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以及开放地区的设置,大大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的进程,这些地区成为引进外资的基地,并通过这些地区资金技术的链条向广大西部内陆传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都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4、把科技教育作为支点。邓小平复出后大声疾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1977年恢复高考是一件标志性事件。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免除贫困学生学费等措施迅速提高了中国公民的受教育年限

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随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2010年6月,中国政府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十年的中国教育发展进行了部署。各行各业众多有知识的公民,使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劳动力支持。

Ⅱ 20世纪的三大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20世纪初,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的主张得到许多革命者的拥护。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是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主义是实现民权主义的前提,只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可能实现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对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的革命取得胜利以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1921年7月,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转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从此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义军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会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通过这些文章,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和发展。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完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三、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这个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
1978年5月开始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它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精辟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回答了长时间以来困扰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把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行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

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哪些理论成果

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

2、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主要创立者分别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扩展阅读: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背景: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1、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2、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

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5、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Ⅳ 中国还有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简要说出这些成就取得有哪些意义

主要有杂交水稻技术、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北京申奥成功、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杂交水稻技术:1986年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观点,经6年艰难攻关,与研究人员成功地突破了两系杂交稻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中国发明的杂交水稻,除国内发展迅速外,在国外,已有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2、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与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研制出系列青蒿素类药品,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中国高速铁路: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

4、北京申奥成功:经历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举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翻开奥林匹克运动的崭新一页。同时,进入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也以全新的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5、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成功首飞,这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此次长征六号火箭将承担20颗卫星的发射任务,不仅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的发射新纪录,同时“一箭20星”的发射数量也创下了亚洲之最。

Ⅳ 请问一下各位,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呢谢谢大家了~~~

中国思想发展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近代时期,在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几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影响我国。20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都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并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主要包括老庄与道家、孔孟与儒家、墨翟与墨家、韩非子与法家等各派主要思想及其特点。

认识:(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实质及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旧的思想观念被打破,需要思想理论上的重新认识;诸子百家争鸣是思想领域对种种历史的、现实的问题斗争的反映;各个国家的政治变革与相互竞争也需要理论指导;“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聚徒讲学之风大盛,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天文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论据,使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百家争鸣”实际上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中的必然反映。“百家争鸣”的出现,促进学术文化的繁荣,开创了思辨、讨论的学术风气,形成了一系列哲学流派,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各派学说,为不同阶级、阶层服务,各取所需,有的成为诸侯国改革变法、立国发展的理论基石;“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前奏,又促进了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

(2)儒、法、道家思想的特点:这三派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

2.传统中国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官方化、经学化、神学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与玄、释、道教相互批驳与相互渗透,宋元明清时期理学化,至五四运动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

认识:(1)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另外,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纷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

(2)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开始逐步形成。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其间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如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推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强大中国的思想武器。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识:(1)“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因此,它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革命的胜利。(2)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实践证明:(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只有实现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才能化作革命和建设的内在需要,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之途,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教条化必将导致中国革命和建设受挫。(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三大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http://www.ls1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170

关于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历程的探讨
现在我们中国开始走向强大,思想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国外的影响,几乎年龄相差十岁左右就是一个代沟。很多老一辈人觉得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特别是象我这样八十年代出生的,被称为小皇帝的一代。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我们这一代从小是生活在中国文化和国外文化融合的时代,思想受国外思想的影响是必然的,而且也从小开始了解世界,知道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等等,这样我们自然就更容易国际化,思想比老一辈人开阔,喜欢去探索,开拓世界。尽管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问题很困惑,很多人生活在空虚之中,思想没有寄托。这虽然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这也是中国从农业社会过度到工业社会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中国文化的即将产生,由于新生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矛盾中成长,所以不能因为他暂时的弱小和不成熟而低估他的威力。

现在我们来看看历史,经过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人的思想开阔了,而且国家越来越强盛。特别是19世纪的英国,只有我们中国的四十分之一大的地方,结果却占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殖民地,我觉得思想开阔才是真正的强盛,否则疆土迟早会缩水的,清末的领土流失就是这个道理。

清朝思想的禁锢使我们现在很多老一辈还是保持着那时候的保守思维,不希望接触新事物,抵触改变,认为什么都是以前好,等等我就不多说了,甚至文革的产生也间接的和这种思想禁锢有关系。

所以我个人觉得中国的思想到了明朝末年就停止不前,而且越来越格式化了。
中国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在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有点象现在社会的思想冲突问题),成熟于汉武帝时期,发展于唐宋,元朝的时候思想由于蒙古的统治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堂堂华夏怎么会被蛮夷完全征服?那时候中国的大汉族思想开始受到冲击,有了开始探索新出路的苗头。明朝的时候,封建关系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新的出路,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了。

清朝的建立不但没有延续这种转变(如果大家的思想都开阔了,那满人就混
不下去了,他们是从奴隶社会过度过来的,封建的思想还在启蒙之中)反而用了文字狱和八股文来维护封建统治,让人们越来越思想狭隘,或者说越来越迂腐,越来越笨。终于中国从刚开始的开辟丝绸之路的进取精神变成了只会讲
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的井底之蛙了,这种毒害甚至还延续到了现在。

虽然并不能说清朝一无所是,但他确实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停滞。现在中国要恢复他往日的强盛就必须把开阔思想的路走到底,开拓进取的精神永远保留下来,不断探索,不断上进,我想一种适合于工业社会的一个全新的中国思想即将诞生!相信这一天就是那不久的将来。

Ⅵ 20世纪我国有什么重大的科学成就(特提特提啊!100——150字小短文,是1901年——2000年)

我只能给你科技成就的举例,但是小短文的文字你自己写。

第一位:两弹一星。年-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氢弹和卫星。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用了仅15年的时间完成了导弹(1964年)、原子弹(1964年)、氢弹(1967年)、卫星(1970年)、核潜艇(1971年)的研制任务

第二位:汉字处理与印刷革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新闻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已经成熟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使汉字文化进入新的辉煌时代

第三位:石油工业。石油是现代化工业的、交通运输、衣食住行的主要能源与材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和“黑色金子”。 20世纪下半叶,我国的石化工业从零开始,逐步研究开发和建成各类大型工程,是人造纤维达到694万吨(2000年),合成塑料折合乙烯470万吨(2000年),合成橡胶年产73.28万吨(1999年)石油技术和产品已经大量出口

第四位:农作物增产技术 。从1949-1958年,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为41种大田作物育成5600多个新品系,1000多个果蔬新品种。主要农作物已普遍跟换4-6次。新化肥、农药年年足供,耕作、栽培技术岁岁进步。单产普遍提高3-5倍。人均粮食产量从280公斤(1952年)提高到406公斤(1999年)

第五位:传染疾病防治。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从34岁(1928-1933年)提高到70岁(1997年)

第六位:电气化。中国第一个发电厂在上海建立(1882年)。到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总装机容量仅为180万千瓦,人均用电8千瓦时。到2000年,装机容量达到3.2亿千瓦,年发电13685亿千瓦时,人均1094千瓦时。全国已形成12个区域电网,乡村农户通电率达98%以上。正在建设的100万千瓦以上的水力、火力和核电站有81座。世界上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于2003年开始发电,建成后将新增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847亿千瓦时。全国电气化时代正在到来

第七位:大江大河治理。

第八位:铁路建设。19世纪末20世纪初,交通运输靠的是南船北马。从北京到武汉要走27天,到广州56天,到云南59天,到到新疆要3个多月。铁路干线建设始于19世纪末,高潮是20世纪。到2000年铁路运营里程为6.8万公里,干线不断提速,年运旅客10.2亿人,货物16.6亿吨。机车、车辆、钢轨及通讯,各种设备全部自己制造并开始出口。

第九位;船舶设计制造。1949年以前,中国河海船运主要靠买船。在以后的50年内,工程师们设计制造了客货轮(1954年),15万吨以下的油船(1992-1996年),炮艇(1957年),护卫舰(1957年),潜艇(1965年),驱逐舰(1971年)和核动力潜艇(1974年)等各种船舶

第十位:钢铁工业。从张之洞建立的第一个汉阳铁厂(1890年)开始,到1949年,铁的最高年产量曾达到178万吨,钢92万吨(1942-1943年)。共和国建立后,50年中建立了年产钢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厂36家,年总产量1.27亿吨(200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号钢铁大国。

我不信你看了这么多还写不出来、
看了这么多你应该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了。

Ⅶ 高中历史 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借鉴西方先进思想 结合中国实际国情 推动中内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2.实事容求是,注重实践,体系开放
3、继续巩固了党在革命和建设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4、从根本上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和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经济革命和建设事业
5、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并还在产生着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

Ⅷ 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有哪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阅读全文

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