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课题成果论坛

课题成果论坛

发布时间:2021-11-06 00:03:40

『壹』 付立庆的科研成果

1.《法治的脸谱》,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2.《法治的声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主观违法要素理论——以目的犯为中心的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刑法总论》,【日】山口厚著,(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从新判例看刑法》【日】山口厚著,(与刘隽合译,第一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1.无情的法律与理性的诠释——许霆案的深层解读(第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副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3.金融犯罪的全球考察(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刑法分论》(谢望原、赫兴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2.《刑法总论精释》(陈兴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一)犯罪论体系序列
1. 犯罪概念的分层含义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再宣扬——以“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规范理解为切入, 《法学评论》2015年第2期;
2.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宣言与自省,《中外法学》2010年第1期;
3.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改造研究的现场叙事——兼对一种改良论主张的若干评论,
《法律科学》2009年第2期(转载于《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4期);
4. 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基本依托和意义所在,《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5.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金陵法律评论》2008年春季号;
6. 违法性理论的应然位置,《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转载于《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11期);
7. 关于德日犯罪论体系的若干辩驳,《云南法学》2008年第3期;
(收入于改之、周长军教授主编:《刑法与道德的视界交融——西原春夫刑法理论研讨》,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目标定位——二阶层、三阶层还是四阶层?
载冯军主编:《比较刑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9.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所面临的基本课题,
载梁根林主编:《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0. 刑事领域的违法性冲突及其救济——以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检讨和反思切入,
与梁根林教授合著,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0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刑法基础理论序列
11. 刑法规范的供给不足及其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2. 刑罚积极主义立场下的刑法适用解释,《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
13. 论刑法用语德明确性与概括性,《法律科学》2013年第2期;
14. 行为犯概念否定论,《政法论坛》2013年第6期;
15. 应否允许抽象危险犯反证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
16. 善待罪刑法定——以我国刑法第3条的检讨和反思切入,
《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8期转载);
17. 论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以刘海洋事件为视角的考察,
《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5期转载);
18. 刑事一体化:梳理、评价与展望——一种学术史意义上的现场叙事,
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三)主观违法要素与目的犯研究序列
19. 非法定目的犯的甄别与定位——以伪造货币罪为中心,
《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4期转载)
20. 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法学杂志》,2008年第4期;21. 论中国刑法中的典型的法定目的犯,《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22. 论目的确定的推定化,《当代法学》,2008年第2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6期转载)
23. 论主观违法要素的地位与范围,《刑事法评论》第17卷,2006年3月版;
24. 论主观违法要素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刑事法探究》第一卷,2007年5月版。
(四)财产犯一般理论序列
25. 论刑法介入财产权保护时的考量要点,《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26. 论刑法对财产权保护中的均衡性原则,《法学》2011年第5期;
(五)刑法适用具体问题研究序列

27. 论抢劫罪与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之间的关系——以孙某寻衅滋事案为切入点,
《法学》2015年第2期;
28. “情节较轻”的认定应不考虑法定从宽情节——以防卫过当故意杀人行为的量刑为切入,
《法学杂志》2014年第10期;
29. 累犯情节前置论,《法学》2014年第7期;
30. 死刑案件裁量过程中的司法软骨病及其祛除,《法学》2013年第10期;
31. 恶意散布他人捏造事实行为之法律定性,
《法学》2013年第6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2年第11期转载);
32. 绑架罪既遂标准的重新论证,《法学评论》2012年第1期;
33. 论绑架罪的修正构成的理解与适用——兼评修正案对绑架罪的修改,
《法学家》2009年第3期(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11期转载);
34. “躲猫猫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法学》2009年第4期;
35. 利用ATM故障恶意取款案法律性质辨析,《法学》2008年第2期;36. 许霆案背后的几点反思,《法制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20日。
37. 拐卖幼女并奸淫行为之定罪量刑,《法学》2007年第10期;
38. “奸淫被拐卖的妇女”应如何理解,《法制日报》理论版,2007年9月9日。
39. 论军警人员抢劫行为之法定刑适用,《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
(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10期转载)
40. 持假枪抢劫该如何定性,《法制日报》理论版,2009年4月8日。
41.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之法律适用,,《人民检察》,2007年第9期;
42. 典型案例的标本价值,《人民检察》,2008年第7期;
43. 求仁而得仁,何怨?《人民检察》,2007年第15期;
44. 婚内强奸犯罪化应该缓行,《刑事法判解》第4卷,2001年版;
45. 死刑犯的生育权,《刑事法判解》第5卷,2002年版。
47. 超越与缺憾——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总置评”,《刑事法评论》,第13卷,2003年版。
(六)其他
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时代潮》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法学随笔20余篇;在《北京商学院学报》、《现代财经》、《财会月刊》等杂志上发表经济类论文5篇(2000年以前) 。

『贰』 郭雳的科研成果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in China (with Cristiano Rizzi&Joseph Chiristian) Wolters
Kluwer,July 2012,Netherlands&US(英文版)
M&A E Takeover,Giuffre Editore,Feb 2012,Italy(意大利文版)
《证券律师的行业发展与制度规范》,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信用征信框架研究》(合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银行业创新与发展的法律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国证券私募发行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思在录:金融法律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核心类:
1、“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最新发展——《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解读”,《法商研究》2012年4月发表
2、“我国证券律师业的发展出路与规范建议”,《法学》2012年4月发表
3、“WTO争端裁决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影响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发表
4、“创寻制度乔布斯(JOBS)红利——美国证券监管再平衡探析”,《证券市场导报》2012年5月发表
5、“美国证券域外纠纷诉权新解”,《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11月发表
6、“证券律师的职责规范与业务拓展”,《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4月发表
7、“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法律职责配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月发表
8、“信用卡套现责任体系之完善”,《法学》2010年12月发表
9、“个人理财业务中银行和客户的义务配置——基于产品和契约类型差异性的分析框架”,《金融论坛》2010年7月发表
10、“我国证券私募的立法完善与行为规制”,《政府法制》2010/16发表
11、“中投境外投资并购的监管环境与模式选择”,《清华法学》2010年5月发表
12、“证券欺诈法律责任的边界新近美国最高法院虚假陈述判例研究”,《中外法学》2010年4月发表
13、“信托主体之股东身份的法律解析——以信托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为展开”,《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3月发表
14、“美国私募基金规范的发展及其启示”,《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4月发表
15、“交叉持股现象的分析框架与规范思路”,《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月发表
16、“中投:主权财富基金的控股公司路径”,《中外法学》2009年4月发表
17、“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制度反思”,《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2月发表
18、“美国证券执法中的行政法官制度”,《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4月发表
19、“我国征信体系的经济分析与法制构建”,《经济问题》2007年11月发表
20、“证券客户资金安全的法律和实践保障”,《生产力研究》2007/15发表
21、“我国证券登记结算法律的进展与疑惑”,《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2月发表
22、“担保公司参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政策分析”,《法学》2007年1月发表
23、“金融机构保底理财的合法性迷局与困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发表
24、“特定对象发行:制度构建与疑义相析”,《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1月发表
25、“《证券法》修订草案中的若干问题及完善”,《法学》2005年8月发表
26、“美国两级证券监管实践、理念分歧及其思考”,《生产力研究》2004年8月发表
27、“发展规范我国私募发行的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8月发表
28、“WTO争端解决的个案剖析与启示——以美国、印度药品及农用化学品专利保护纠纷为例”,《法学评论》2002年4月发表
29、“证券私募发行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以虚假陈述制度为中心”;袁平海,《法学评论》2001年5月发表
30、“美国“301条款”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互动及其前景预测”,《中国法学》2001年5月发表
31、“开放式基金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法学》2001年3月发表
32、“开放式基金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11月发表
33、“韩国金融、企业危机起因、对策及启示”,《生产力研究》1998年4月发表
34、“农村剩余劳动力何处去”,《生产力研究》1996年6月发表
35、“浅谈(票据法)中的一些问题”,《财金贸易》1996年4月发表
其他类:
1、“证券非公开发行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变革——以中美比较为视角”,《新视野》2011年3月发表
2、“美国证券私募发行的两级监管”,《产权导刊》2009年9月发表
3、“私募发行在美国证券市场中的地位”,《产权导刊》2009年8月发表
4、“美国证券私募发行的两级监管”,《首席财务官》2008年6月发表
5、“私募发行在美国证券市场中的重要地位”,《首席财务官》2008年4月发表
6、“《证券法》修订:见微知著,慎思明决”,《金融法苑》2005年7月发表
7、“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中的法律问题”,《金融法苑》2005年6月发表
8、“理不清的理财,保不得的保底(下”,《金融法苑》2005年5月发表
9、“理不清的理财,保不得的保底(上)”,《金融法苑》2005年3月发表
10、“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热”(上)”,《金融法苑》2005年1月发表
11、“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热”(下)”,《金融法苑》2005年2月发表
12、“又见基金黑幕——美国基金业监管的新发展”,《金融法苑》2003年8月发表
13、“美国《证券法》注册豁免规定研究”,《金融法苑》2003年6月发表
14、“比坚持更重要的是坚持什么——美国证券监管的二元实践与理念分歧”,《金融法苑》2003年5月发表
15、“私募基金规范:英美实践与中国尝试”,《金融法苑》2003年4月发表
16、“信心、金融与金融法”,《金融法苑》2003年3月发表
17、“信用、金融与金融法”,《金融法苑》2003年2月发表
18、“信息、金融与金融法”,《金融法苑》2003年1月发表
19、“我国发展认股权证的设想与法律思考(上)”,《金融法苑》2001年10月发表
20、“我国发展认股权证的设想与法律思考(下)”,《金融法苑》2001年11月发表
21、“第八讲票据上的保证”,《金融法苑》2001年6月发表
22、“投资型保险及其法律问题”,《金融法苑》2001年4月发表
23、“关于医疗纠纷概念与处理的两点法律思考”,《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年3月发表
24、“开放式基金及其法律问题(中)”,《金融法苑》2000年12月发表
25、“开放式基金及其法律问题(下)”,《金融法苑》2001年1月发表

『叁』 邓明立的科研成果

邓教授先后在国内外一级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学术专著2部、译著2部、编著1部。其中专著《20世纪数学思想》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此书是国内研究20世纪数学史的第一本专著,同行分析认为总结20世纪数学思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译著“数学之旅”丛书获得2007年度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奖;在开展数学史研究的同时,邓教授也非常注重数学文化的研究,2009年邓教授与刘建亚教授,汤涛教授等合办了国内第一本反映数学文化的杂志:【数学文化】。邓教授多次应邀到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访问讲学,主办多个全国性学术会议。如2007年4月第二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2011年10月全国数学文化论坛引起很大反响。
邓明立教授代表性论著
[1] 19世纪德国数学发展原因初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8期。
[2] 理想理论的历史演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6期。
[3] 黎曼的几何思想萌芽,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年第1期。
[4] 20世纪数学思想(专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5] 大有可为的数学(专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6] 代数学(译著),商务印书馆,2007年。

『肆』 周谊的科研成果(部分)

2004年
125、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调查,《当代教育论坛》,2004.3.110-5。
126、思茅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4.2.19-21★,
127、社区安定,教育为先——欧文的教育实验,《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104-8★
128、1948-2002年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统计研究》,2004.2.61-2★,。
129、值得思索的瑞士幼儿教育,《当代幼教》,2004.4.26
130、近50年日本社会教育经费及其使用效果,《学术研究》,2004.4.122-4★。
131、印度的职业教育(2作者),《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6-7,
132、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2作者),《医学教育探索》,2004.2.9-11
133、晚清沈葆桢的留学教育思想(2作者),《乐山师院学报》,2003.6.。
134、酉阳清溪村职业教育调查,《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8-11,。
135、宪法修改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分析(2作者),《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2004.8.
136、关于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人才培养论坛,2004.7.10-1,西南师大
137、当代美国私立高等教育透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67-70,。
138、战后日本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4.5.9-11
139、1948-2002年日本幼儿园发展,《上海教育科研》,2004.11.78-9★。
140、美国的“一师校”,《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2.45-6★,。
141、日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高管专供信息·教育版》,2004.47.37-8
142、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史研究》,2004.4.72-4.34.全文见万方数据网。
143、城市形象工程应该改为教育工程,《高管专供信息·教育版》,2004.49.22-3;《教育情报参考》,2005.2.17.全文见万维网。
144、对一个贫困生20年教育状况的透视,《西南教育论丛》,2004.4.43-9
145、美国家庭学校的利弊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2.50-2。
146、外国教育史(光盘版)ISBN7-900662-28-6/G.48,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47、论性格因素与学习效果,《当代教育论坛》,2005.2.35-7。
148、美国小学教师的学历,《天津教育》,2005.3.46★。
149、日本高中教师竞争激烈,《新华社高管信息·教育版》,2005.13.32;
150、美国私立高校的多样性及原因分析,《现代教育论丛》,2005.1.32-4,。
151、美国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初探,《西南教育论丛》,2005.1.90-2
152、1955-2000年日本义务教育经费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48-9★,
153、中美教育经费投入的数量及体系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6.15-7★
154、日本幼儿园经费情况简介,《早期教育》,2005.6.20★。
155、美国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统计研究》,2005.6.78-80★。
156、从“明星”教师说开去,《上海教育》,2005.13.07A39★。
157、1948-2002年日本高中发展统计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32★,全文见CNKI中国期刊网。
158、值得注意的德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5.9.57-9★,
159、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5.9.64-9★;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职业技术教育》,2005.6.47-51;。
160、日本高中教师的证书与学历,《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0.48★。
161、《国外教育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徐辉、刘新科、陈坚、杨晓萍、周谊,第486项,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二等奖19:53 2005-10-19
162、腾冲县和顺镇职业教育调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5.61-7,72,。
163、教育改革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第二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2005.8.22-24,北京师范大学
2006年
164、拒绝教育资源的“不和谐”(2作者),《教育与职业》,2006.7.82-3★。
165、统计数字下的美国农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6.7.91-2★。
166、外国教育实验史·欧文培育新人的教育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5-80,书实到2006.3.31
167、1948-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4。
168、日本各级毕业生就职率研究,《中国统计》,2006.4.48-49★。
169、移动教室处处学,《上海教育》,2006.4.38★。
170、论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冲突,《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91-3
171、英、美两国特色学校初探(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4.24-7。
172、令人惊讶的美国在职成人教育,《成人教育》,2006.8.95-6★。
173、瑞士教育的特色,《教育与职业》,2006.19.88-9★。
174、美国公立中学9-12年级教师情况,《上海教育科研》,2006.7.23-4★。
175、试论英国公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6.8.14-6。
176、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2作者),《中国家庭教育》,2006.3.22-4
177、美国中学教师网络学习团体及其启示(2作者),《基础教育参考》,2006.5.19-21,。
178、美国小学的不分年级教育(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6.10.41-3★。
179、国外热门职业:中小学教师,《师资建设》,2006.6.20-21
180、论教育交流与国家发展,比较教育13届年会,上海师大,2006.11.22-24
18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情况的几点国际比较,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南京师大,2006.12.8-9;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国际比较,《统计研究》,2007.3.78-82。
182、论中职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建设(2作者),《文教资料》,2006.32.153-4。
183、特色学校的底蕴(2作者),《山西教育》(综合版),2006.8. 。
184、巴西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2作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007年
185、中德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比较(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7.2.26-8.全文见维普网。
186、美国幼儿教师概况(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7.2.61-2★
187、中美中小学优生评定标准之比较(2作者),《基础教育参考》,2007.3.41-2
188、中美职业课教师学历比较,《师资建设》,2007.2.64-5
189、从美国的“隔离但平等”的判决看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34-6★
190、谁应该接受职业教育(2作者),《民办教育新观察》,2007.2.54-9
191、兼职教师——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2作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192、成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2作者),当代教育研究,2007(3):14-5;人大复印《成人教育学刊》,2007(6):49-50,58193、日本幼儿园的移动教室,《早期教育》2007年9期32-3★
194、美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TNE)述评(2作者),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9期5-8195、美国特许学校的契约精神(2作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6月196、美日两国职业人教育及启示(2作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6月197、论打工热背景下如何给教师减负(2作者), 《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年8期198、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探析(2作者), 《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继续教育》2007年11期★19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必要性问题的探究(2作者), 《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增刊108-9★200、多样化听写策略在初三英语总复习中的实践(2作者), 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37-8
201、中等职业教育能削弱吗(2作者), 《职教论坛》2007年12月下28-92008年202、日本幼儿园的男教师, 《早期教育》2008年1期30★203、优化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2作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期92-4204、德国农业教育现状及其启示(2作者), 《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3期102-3205、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8.4:1-289206、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2作者),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2期22-4207、澳大利亚多元化高考制度初探——以新州的HSC考试为例(2作者), 《江西教育》2007(Z2).80-1208、正规化:边远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5期72-4209、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调查(2作者) ,《教育与职业》,2008年28期(10月上)43-4210、美国的家庭学校(2作者),《科教文汇》2008年9月上期31
211、澳大利亚新州高中毕业证书考试探析(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12期
周谊2009年科研成果
2009-1-1 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教育与职业 周谊
2009-02-15 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调查与理性思考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易全勇 周谊
2009-06-15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教育探索 赖炳根 周谊
2009-03-25 近代中国的性教育思潮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马小敏 周谊
2009-09-20 双元制模式下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重庆永川职教城为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陈远远 周谊
2009-07-14 职业义务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 周谊
2009-09-01 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 周谊
2009-09-01 外国教育史研究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 周谊
2009-09-01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失败的原因探析——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比较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陈利 周谊
2009-09-01 管学宣在云南丽江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 周谊
2009-3-6 大学生就业有多难 重庆政协报 周谊
2009-7-17 从国际比较看大学生就业 重庆政协报 周谊
周谊2010年科研成果
2010.01.15 高职院校薪酬目标的制定与激励模型构建研究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07.11 九省市免费中职教育政策特色及发展走向探析 教育与职业 陈远远;周谊
2010.08.08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及未来发展走向 职业教育研究 陈远远;周谊
2010.07.20 高职院校教师内在薪酬激励对策调查研究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05.28 美国中部地区农村教师培养举措及启示 教育与考试 徐欣;周谊
2010.08.01 真正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办法 教育与职业 周谊
2010.09.21 挪威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及财政投入简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楚海莲、周谊
2010.27 兼职教师——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 江苏教育 张翠琴、周谊
2010.03. 转型时期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及特点研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刘小竹
2010.09. 高职院校教师内在薪酬激励调查研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12 澳大利亚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影响因素探析 职教论坛 刘其晴、周谊
2010.15 挪威高中阶段职教师资的培养研究及其启示 职教论坛 楚海莲、周谊
2010.18 澳大利亚2004-2010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战略评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刘其晴、周谊
2010.25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教师专业发展框架评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刘其晴、周谊

『伍』 庞鸣嵘的科研成果

1995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中学政治学科实验中,所撰写的《针对不同年级思维训练在层次、途径、方法上的区别》被评为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6年,在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被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
2000年,在承担《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中,经验收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自2003年-2006年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任务。
自2003年-2004年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2004年,在全国教育规划“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现状调查及课程资源开发》被评为省级一等奖。
庞鸣嵘十一五《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立项证书。
2009年,《“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一文在“2009全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010年,庞鸣嵘校长论文《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在由中国教育学会研究会主办的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教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010年,《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特色》在“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作品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010年,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实验研究》,子课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研究》中庞鸣嵘任课题主持人,该课题经评审准予结题。
2010年,经辽宁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您承担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已通过结题鉴定,经审核准予结题。
2011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立项课题《建构主义理念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此项课题已完成,经评审准予结题。 1998年《中学教学数学中运用研究法大有作为》获东北地区优秀论文。
2002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编入《现代教育理论研究》。
2002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编入中国名校600家一书。
2003年,指导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课评为省优秀课一等奖。
2004年,撰写的《践行校长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发展群体智能、创建名牌学校》在辽宁省普通高中校长工作会上做了专题学术报告。
2004年,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教坛精英传略》一书,获市科研一等奖。
2005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文在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果奖评定中荣获特等奖。
2006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入编在全国中小学千名杰出校长一书。
2009年《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发表在《中华少年》2010.1期上。
2009年,《“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一文经编委会审定,入编《教育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年,《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刊登在《东西南北·教育观察》一书中。
2010年,《高三复习要“对症下药”》发表在《中国教师》2010第6期上。
2010年,《浅议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发表在《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3月(下)上。
2010年,《领悟高三,解读高考》发表在《时代教育》2010年第7期上。
2010,《论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发表在《科技资讯》2010年第28期上。
2010,《践行校长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发展群体智能,创建名牌学校》一文发表在《名家论道——辽宁省中小学专家型校长谈教育》一书上,辽宁民族出版社。
2010、《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发表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9月刊上。
2011,《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1期上。
20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发表在岳麓教育论坛论文集上。
2011,《领悟高三,解读高考》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1,《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发表在《探索之路——本溪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选编》上。
2011年《试谈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文章,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总课题专家组评审,获得论文一等奖。
2012年《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荣获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成果一等奖。

『陆』 颜静兰的科研成果

《跨文化交际读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英国小说人物史》(合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英国小说史》(合著)国家重点学科研究项目 2005 译林出版社出版; 《英国文学通史》(参著)国家教委 博士点基金项目 1999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美文学精华导读》 2004 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英语词汇能力多视角训练》 2004 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等。《高级英语能力综合训练》2008年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人文知识问答菁华》2006年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在核心期刊和其他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多篇,如: 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对英语教学的互动与反拨作用. 《外语测试与教学》(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年第2期;英语演讲辩论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关系探索《化工高等教育》2010年第2期; 以霍尔模式解读汉字标志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以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第4期; 复合互动外语教学模式反思与探究,《华东外语教学论坛》第4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文化”词缀化的文化内涵、外延拓展探析,《美中社会和文化》2009年6月第十一卷第一期总第19期;高级英语精品课建设模式与方向探究,《化工高等教育》2008年第4期;以“霍尔模式”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传播与接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英语演讲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育探析”《华东理工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操作思考”《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第4期; 环境语言的空间文化思考与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1 期; 独行怪侠 斯特恩 < 项狄传 > 诡异创作风格浅析,《国外文学》 2003 第 1 期; 讥讽权贵 , 嘲弄暴政 --- 江奈生·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3 期; 非典 心理意义的跨地区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六期;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维度透视――中美流行歌曲的跨文化启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6 期; 文化:教什么,如何教 ,《中国英语教学》第 24 卷第 4 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 非典 心理意义的性别比较,《妇女研究中心论丛》 2004 年第一期;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3 月; 美音热与美国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年第二期; 多媒体教学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化工高等教育》 2004 年第 1 期等。

『柒』 符立梧的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研基金(NO.30371659) FG020327及其同系物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2、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 开发新型MDR逆转剂的研究
3、广东省重点攻关科研基金(NO.2004B30101005) 吩秦酮类化合物强效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4、广东省重大专项基金 MDR逆转剂FG020326及FG020318开发研究
5、横向研究 药敏试验系统的研制
发表论文
1、戴春岭,符立梧*,肿瘤多药耐药性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5):513-8.
2、Chen LM, Fu LW*, et al. Reversal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a Novel Potent Molator, FG020326., Submitted 2005 3、Wang SW, Shi Z, Ding Y, Liang YJ, Fu LW*,FG020326 Reversed Apoptotic Resistance to Paclitaxel Via Sensitizing Sequential Activation of Caspase-8 and –3 in Multidrug Resistant Human KB Cell Lines. Biochemical Pharmacol submitted
4、Yong-Ji Liang, Li-Yong He, Ding Yan, Qi-Chao Pan, Li-Wu Fu*,Bullatacin Inced Multidrug Resistant Cell Apoptosis via Cytochrome c Release. submitted
5、Zhi Shi1, Zhe-Sheng Chen2, Yong-ju Liang1, Yan Ding1, Li-ming Chen1, Xiu-wen Wang1, Xiao-hong Wang1, Xiao-ping Yang1, Li-wu Fu*1,3 Reversal of MDR1/P-glycoprotein-Mediated in Vitro and in Vivo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EGFP Vector-based RNA Interference. Cancer Biological Therapy 2005; in press.
6、梁永钜, 吴兴平, 石智,丁岩, 陈黎明,王秀文,杨小平, 符立梧*,建立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阿霉素浓度的新方法,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5;21(4):296-8
7、陈黎明1 ,李艳芳1,张旭,严苏丽,梁永钜1,符立梧1* 多芳基取代咪唑化合物FG020327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癌症2005;24(2):189-193
8、丁 岩1,何丽容1,曹卡加1、陆豫2,古练权2,符立梧1*叠氮甲基蒽醌衍生物诱导人口底癌细胞及其耐药株细胞的凋亡 药学学报 2005;40(1):22-26
9、王秀文1 ,丁岩1, 梁永钜1, 陈黎明1, 石智1, 杨小平1, 古练权2, 符立梧1*, FG020326通过增加泰素帝介导caspase-8和3激活的敏感性克服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的凋亡抗性 癌症2004;23(11s):1379-1385
10、丁 岩1,梁永钜1,陆豫2,陈黎明1,李艳芳1,古练权2,符立梧1* 大黄蒽醌衍生物介导KB及KBv200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中草药,2004;35(11):1259-1262
12、丁岩, 符立梧*,Iressa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 2004;13(6):485-487
13、李艳芳,符立梧*,番荔枝内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20(3):245-7
14、阮继武,符立梧,黄志纾,陈黎明,马林,古练权, 多芳基取代咪唑的合成及其逆转多药抗药性的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5):870-873 (SCI)
15、阮继武,黄金凤,符立梧,黄志纾,马林,古练权, 多芳基取代蝶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药学学报 2004;39(5):342-7
16、Wu QL, Wu XP, Liang YJ, Chen LM, Ding Y, Fu LW *. P-glycoprotein is not involved in pathway of anti-Fas/Fas-inced apoptosis in KBv200 cell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Jun 21;11(23):3544-8. (SCI)
17、Chen LM, Liang YJ, Ruan JW, Ding Y, Wang XW, Shi Z, Gu LQ, Yang XP, Fu LW*. ?Reversal of P-gp 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vitro and in-vivo by FG020318. J Pharm Pharmacol. 2004 Aug;56(8):1061-6. (SCI)
18、Chen LM, Wu XP, Ruan JW, Liang YJ, Ding Y, Shi Z, Wang XW, Gu LQ, Fu LW*. Screening novel, potent multidrug-resistant molators from imidazole derivatives. Oncol Res. 2004;14(7-8):355-62. ?(SCI)
19、Fu L*, Liang Y, Deng L, Ding Y, Chen L, Ye Y, Yang X, Pan Q. Characterization of tetrandrine, a potent inhibitor of P-glycoprotein 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 2004;53(4):349-356 (SCI) 20、梁永钜 符立梧*, MTS法细胞增殖试验的非线性,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20(6):623-627
21、熊慧瑜,李艳芳,丁岩,汤丽芬,梁永钜,陈黎明,杨小平,符立梧*,高压液相法测定粉防已碱血药动力学方法的建立,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4;20(1):56-59
22、李艳芳,王旭东,梁永钜,陈黎明,丁 岩,黄 民,符立梧*,As2O3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通路诱导喉癌细胞及其耐药株细胞凋亡, 癌症,2004;23(6):631-4
23、石智, 符立梧*, SiRNA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生理与生化科学进展 2004;31(6):492-499(综述) (SCI)
24、王秀文,符立梧*,IAPs,抗癌药物新靶点,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20(2):129-132
25、李艳芳,符立梧*. 法呢基转移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suppl):111-113
26、阮继武,黄忠京,符立梧,马林,古练权, 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研究 有机化学 2003;8:861-864 (SCI)
27、 Fu LW*, He LR, Liang YJ, Chen LM, Xiong HY, Yang XP, Pan QC. Experimental chemotherapy against xenografts derived from multidrug resistant KBv200 cells and parental drug-sensitive KB cells in nude mice by acetogenin 89-2. Acta Pharmaceutic Sinica,2003; 38(8):565-570。
28、梁永钜,符立梧*,丁 岩,熊慧瑜,陈黎明,杨小平,潘启超 拓扑异构酶Ⅰ和Ⅱ抑制剂联合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癌症 2003;22(4):368-371
29、熊慧瑜,符立梧*, As2O3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新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 2003;12(8):599-602(综述)
30、陈黎明,符立梧*,抗肿瘤新药STI571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29(5):333-3337。(综述)
31、Fu LW*, Zhang YM, Liang YJ, Yang XP, Pan QC.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tumor cells was reversed by tetrandrine in vitro and in xenograft derived from human breast cancer MCF-7/adr cells. Eur. J. Cancer 2002, 38(3):418-426. (SCI)
32、周军民,潘启超,杨小平,刘宗潮,廖端芳,符立梧,梁永钜。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Manumycin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 癌症,2001;20(11):1237-40
33、Fu LW, Deng ZA, Pan QC, Fan W. Screening and discovery novel potent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molators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bis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Anticancer Res.2001, (4): 2273-80(SCI)
34、梁永钜;符立梧*;潘启超等。以羟基喜树碱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实验治疗鼻咽癌的研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6):423-6
35、符立梧,李小波,潘启超等,马蔺子甲素克服肿瘤多药抗药性的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1;17(2):234-6
36、符立梧*,梁永钜,潘启超等,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羟基喜树碱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实验治疗鼻咽癌的研究。癌症 2001;20(4):363-367
出版著作
出版年月 出版社 书 名 编者身份
1998 上海卫生出版社 肿瘤学的新理论新技术 一般作者
1999 人民卫生出版社 呼吸药理学与化学治疗学 一般作者
2000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肿瘤药理学与化疗学 一般作者
2003 广东科技出版社 药品名称辞典 副主编
2004 人民军医出版社 肿瘤内科治疗学 一般作者
2004 人民卫生出版社 肿瘤药理学进展 一般作者
研究专项
1、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图像分析仪摄像装置 申请号:20053379.9
2、吩恶嗪酮类化合物提取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 申请号:03146847.0
3、羟基蒽醌类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200310112459.2
4、2,4,5-三取代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于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的作用 申请号为:02149752.4
获奖成果
1、“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的系列研究”
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1完成人
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1完成人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1 完成人
2、“肿瘤MDR逆转及其机理”
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2完成人
3、 卫生部青年科技优秀人才称号
4、 首届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优秀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
5、 第三届中国新医药技术博士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捌』 任欣伟的科研成果

1、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统整的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于2009年立项,正在研究。
2、省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的重建”于2010年12月结题。
3、 中央电教馆专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于2006年结题,并被评为优秀项目。
4、省规划课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于2007年结题。
5、省级课题“高中综合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于2009年结题,成果获一等奖。
6、国家级课题子课题“语文学科活动方式与教学策略研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等3个课题于2007-2009年结题。
7、论文《我心目中的大学》2012年5月发表于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
8、论文《常州一中所追求的教育》2011年入选《全国优秀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论坛会刊》(清华大学委托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出版)。
9、论文《教育家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品位》(《成才导报》2008年第21期)
10、论文《校园文化建设要念好“三字经”》(《成才导报》2008年第21期)
11、论文《从民主管理走向共同管理》(《成才导报》2007年12月19日)
12、论文《把民主当作制度来建设》(《成才导报》2006年10月11日)
13、论文《把校庆当课程来建设》 (《成才导报》2006年第41期)
14、论文《站在新起点谱写新篇章 》(《常州晚报》2006年2月)
15、论文《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精品教育导刊》2005年第9期)。
16、论文《要重视学校文化的重建》(《精品教育导刊》2005年第11期)。
17、论文《关于建立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的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3月)。
18、论文《关于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几点理论探讨》(《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3月)。
19、专著《行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之间》(江苏人民出版社(主编)2008年)。
20、专著《诱思探究的光辉实践》(远方出版社(主编)2004年)

『玖』 学术论坛名称问题。我们学校组织研究生没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次研究生科研交流论坛。

新入学的研究生同学最常谈论、也是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如何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使自己充实地度过这几年,并能在毕业时找到好的归属。
笔者认为,这一段时间的规划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一样非常重要。只有做好规划,踏实地执行,有效地控制,才能获得时间价值的最大化。硕士研究生一般都要经历上课、论文材料的收集、论文的开题、发表小论文、毕业论文的答辩、找工作或考博士等几个关键环节。在学校的五个学期内,我们不但要完成以上的全部工作,并且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科学的思考。这一点我认为是我们在硕士生阶段最应该学习的内容。
就时间的科学安排,有以下的经验可供参考。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整个读硕士的两年半时间分为几个阶段,可以按年分,也可以按学期分。每一阶段我们可以设定一定的目标和任务,集中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这一目标,并且这些目标也是环环相扣的,最终是为了择业或考博这个整体目标而服务的。这样我们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事情当中去。比如说可以进行以下安排,按学期可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学期——学习学期
主要目标是学习好各门基础课程。因为不管以后是择业或者考博,都需要学习成绩和理论知识的支持。并且这一学期也是五个学期中同学们学习劲头最浓的学期。
(2)第二学期——知识补充学期
经过第一学期基础课的学习和对周边环境的了解,同学们应该知道自己所缺乏的知识,在这个学期就应该好好恶补一下。比如说外语,这是很令工科同学头痛的科目。但如果外语口语流利,会使你在择业时增加一倍工资或获得更多机会。在这个时期学校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五四杯”、机器人设计大赛、商业计划大赛等,多参加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充分了解自己,获取知识,也可以学习团队精神。
(3)第三学期——论文材料收集与开题写作学期
在这个时期,同学们开始进入论文的写作阶段。这就需要收集资料和进行一定的试验。在这期间一定要抓紧时间多学习和收集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知识,定出好的论文框架。根据以往经验,这阶段就应该开始书写发表的小论文,并投寄出去,这样才能保证你在毕业时能看到正式发表的论文。在书写论文时有一个小经验:一开始不用急着写整个论文,可以先就论文中的创新点书写发表的小论文,最后把这些小论文逻辑地串起来,这样你的毕业论文就完成了一大部分。
(4)第四学期——论文完稿和择业思考学期
这一学期,同学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论文写作上面,书写好的论文可以锻炼你的组织和时间安排能力。另外一点就是要开始进行择业的思考。在以上几个阶段中,我们一直在为择业做准备,这时应该对自己的性格和拥有知识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通过对各种工作录用标准的了解,我们可以为自己以后想进入什么城市和行业进行初步的估计。如果想要考博,这时候也需要开始了解各种信息,为下个学期的考试做好准备。
(5)第五学期——论文答辩和择业冲刺学期
这一学期是忙碌的学期。首先关键的问题是要对论文进行扫尾工作,顺利的答辩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最重要的问题是择业或考博士,我相信经过对以上几个阶段目标的逐个实现,这时的你一定是胸有成竹。

以上的时间规划和目标不过是经验的总结,每位同学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的调节。但有两点问题一定要注意:第一,针对每阶段目标一定要专注,不要受外界环境影响太大。不要一会抓蝴蝶,一会抓小鸟,不按照所设计的规划行事,最后将一事无成。各学期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规划的停滞。第二,经常进行反思。常有同学说自己在某一阶段过程中失去目标,每天生活极没有规律。我想这就需要他反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即自己是否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在这个位置针对相应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些行动对于自己的长期规划有什么影响。我想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深刻认识将不断鞭策和激励同学们不断的进步

『拾』 周茂清的研究课题及主要成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本人先后承担过十几个省部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由本人作为主持人的课题有5个;曾参与过12本著作的写作,其中由本人担任主编的著作有3部;在《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当代财经》等报刊上发表过200余篇论文,因篇幅关系,以下重点列出在主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2000年之前发表的每年略举一、二)。
1、《试论建立以浮动利率为主的利率模式》,《财贸经济》1985年第9期。
2、《转轨时期我国的利率改革》,《经济科学》1986年第4期。
3、《利率机制与经济模式》,《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
4、《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金融研究》1986年第12期。
5、《现行利率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知识》1987年第6期。
6、《我国利率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江苏经济探讨》1987年第2期。
7、《投资结构与外汇平衡》,《青年学者》1988年第1期。
8、《亚洲“四小”的对外投资与我国的外资引进》,《亚太经济》1988年第2期。
9、《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未来与发展》1989年第1期。
10、《香港面临人才、资金外流的挑战》,《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0年第11期。
11、《利用外资与汇率、利率机制》,《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1年第10期。
12、《海外华人资本的流动》,《亚太研究》1992年第37期。
13、《台商在东南亚与中国大陆投资环境之比较》,《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4年第6期。
14、《在引进外资工作中必须重视防范汇率风险》,《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5年第6期。
15、《亚洲“四小”利用外资概况》,《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6年第5期。
16、《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亚太论坛》1997年第2期。
17、《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及给我们的启示》,《经贸导报》1998年第3期。
18、《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台声》1999年第2期。
19、《欧元的启动及其影响—兼谈我国的对策》,《学海》1999年第2期。
20、《入世与我国产业的合法保护》,《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5期。
21、《发达国家场外交易的发展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6期。
22、《浅谈中韩经贸合作》,《当代亚太》2000年第11期。
23、《试论建立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财贸经济》2001年第2期。
24、《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资金的筹集》,《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第3期。
2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岸经贸合作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6、《入世后应重视技术性壁垒的运用》,《学海》2001年第6期。
27、《国际反倾销趋势与我国反倾销对策》,《现代经济探讨》2001年第11期。
28、《加入WTO后我国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学海》2002年第6期。
29、《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5期。
30、《培育我国大企业集团的战略思考》,《当代财经》2002年第4期。
31、《不同类型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比较》,《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0期。
32、《论产权交易证券化》,《财贸经济》2003年第11期。
3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学海》2003年第6期。
34、《我国股票地下交易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11期。
35、《我国非上市公司的产权交易》,《当代财经》2003年第12期。
36、《近看“草根”融资难》,《银行家》2003年第12期。
37、《国内自发性证券交易调研》,《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1月19日。
38、《工业化过程中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第6期。
39、《场外交易市场宜疏不宜堵》,《中国证券报》2004年4月8日。
40、《远近结合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中国证券报》2004年5月29日。
41、《交易方式创新是产权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7月6日。
42、《如何看待产权市场的定位》,《证券时报》2004年8月4日。。
43、《把脉我国高储备率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8月5日。
44、《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势在必行》,《经济参考报》2004年9月8日。
45、《产权产业探析》,《产权导刊》2004年第10期。
46、《再论产权市场的定位》,《证券时报》2004年11月5日。
47、《我国非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1月12日。
48、《关于“产权交易”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看法》,《产权导刊》2004年第12期。

阅读全文

与课题成果论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