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取得的成果及认识
1.4.2.1 对沂沭断裂带演化阶段进行了厘定
依据对沂沭断裂带深部构造和浅部构造岩、构造形迹、构造盆地建造和改造特征的论述,将沂沭断裂带的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诞生阶段(J1)、左行平移阶段(J2-K1)、张扭性裂谷阶段(K1-K2)和挤压断块运动阶段(E-Q)。其在山东境内的最大平移距离约150 km。
1.4.2.2 对沂沭断裂带形成的动力学环境进行了探讨
沂沭断裂带强烈活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三大板块即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太平洋板块向NWW俯冲的大背景下,导致了沂沭断裂带的活化并发生左行平移,其最大平移距离超过300 km。新生代则以拉张、挤压(兼扭动)交替进行为特征,形成具裂谷特征的构造格架。
1.4.2.3 对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
对各个主要阶段沂沭断裂带的主要构造事件进行了描述,分别探讨了海西-印支运动时期、侏罗纪时期、白垩纪时期、古近纪-新近纪时期和第四纪时期沂沭断裂带的构造表现形式,以及构造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作用。其中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与铁、铜、金矿有关;燕山早期形成了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归来庄式金矿床;燕山晚期经历多次张-压交替构造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不仅发育在断裂带内,在鲁东大面积花岗岩的侵入,带来了丰富的深源金元素,形成胶东金矿床密集区,以焦家式和玲珑式金矿为典型,及与火山碎屑岩、砾岩有关的白垩纪砾岩型金矿床等;喜马拉雅运动则形成了以石油和褐煤(古近纪)、蓝宝石和硅藻土(新近纪)、地下卤水和砂金矿(第四纪)等矿床。
对区内典型金矿包括蚀变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和潜火山岩型等金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探讨了各自产出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带内(外)铜矿、铅锌矿、铁矿和蓝宝石矿的形成机理和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构造-沉积-岩浆(火山)-成矿活动时序和成矿系列。
1.4.2.4 探讨了金矿成矿作用
通过对金矿稳定同位素、年代学同位素、包裹体、惰性气体研究,确定了区内金矿的成矿阶段与形成时代,探讨了物质来源。
对区内典型金矿床硫、氢、氧、碳和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的变化为+2.7‰~+4.4‰,δ18OH值为-1.78‰~4.07‰,δD(SMOW)值为-74‰~-77‰,δ13C平均值为-4.18‰~-5.1‰,铅同位素具有正常铅的特点,说明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地下深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大气降水为辅。区内金矿的形成主要是岩浆热液加入天水作用的结果,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的参与改变了成矿热液的理化条件而发生沉淀形成金矿。
对沂沭断裂带中段两种类型金矿床的方解石、石英包裹体的研究揭示:石英和方解石中包裹体冰点温度变化于-2~-8.6℃之间,对应的盐度质量分数在3.39%~12.39%之间,可分为3.5%~6.5%和8.5%~12.39%两个盐度段,可能代表了两种流体端员组分,即中等盐度的岩浆流体(或深源流体)和低盐度的深循环的大气水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反映了早期以中温石英为代表的早期成矿阶段(260~330℃),以中低温石英和方解石为代表的中期成矿阶段(177~260℃)和以低温方解石为代表的晚期成矿阶段(125~160℃)。
区内的金矿成矿时代采取了K-Ar和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本区金矿的形成应在中生代白垩纪,金质来源与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有关。
B. 重力成果解释
野外工作及室内基本资料整理结束后,要求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成图并解释。重力勘探要求的成果图件主要有测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及精测剖面的剖面图。重力资料的解释内容和要则归纳如下。
1.重力异常解释内容
重力异常解释包括重力异常的数学物理解释和重力异常的地质解释。数学物理解释即根据重力异常的分布规律,确定引起重力异常的场源体的几何参数(形状、大小和埋深)和物理参数(剩余密度)。一般途径是确定或已知剩余密度值求解场源体的几何参数。重力异常的地质解释即是根据地区的地质条件和规律,赋予数学物理解释以明确的地质含义。
2.重力异常解释要则
(1)必须认真研究重力勘探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完成地质解释任务的技术路线和措施以及实施的工作计划。
(2)充分收集、了解和研究所在工区和外围的地质(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以及矿产分布等)、物探、化探、钻探等资料。完成收集、编制解释工作所需的各种基础资料和图件。
(3)采集、测定、分析工区的岩、矿密度资料。并结合地区地质条件,分析产生工区内重力异常可能的地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产生的重力异常的特点。
(4)重力异常质量的审查。
(5)异常特征的描述和分析。进行异常特征描述时,一般按区域异常特征和局部异常特征分别描述。区域异常的特征主要是指测区内重力异常的总变化趋势、异常的走向、异常的最大值、最小值,异常变化梯度以及重力异常的分布特点和异常分区。局部异常特征是指重力高、重力低、重力异常梯级带、重力异常线的弯曲、扭曲等,以及局部异常的走向、分布范围、形态、幅值等特征。
(6)合理选择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合理的圆滑,以及进行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的区分,或利用位场的转换相对突出和加强研究对象所引起的异常。进行区域异常与局部异常划分时,应根据平面或湖面上的异常变化特征,选用不同的划分方法。常用的有平行直线法、平滑曲线法、圆周法(又称多边形法)、滑动平均法和趋势分析法等。重力异常的向上解析延拓能突出区域异常的特征,而重力异常垂直导数却能突出局部异常的特征。
(7)进行定性解释。首先要对异常分类,区分开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初步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大致判断地质体的形状、产状、范围等。一般区域异常与区域地质构造、火成岩体等有关,局部异常与矿化带、侵入体、矿床等有关,具体情况要结合本区的地质资料而定。其次按物性参数的差别,将异常的分布特征(强度、梯度、极值、正负值的分布、形状、走向等)与地质构造、岩石(或地层)、矿体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最后根据需要进一步对异常资料进行处理,转换进行深入仔细分析,即可确定地质体的范围、形状、产状、埋深物性参数等。再结合地质资料进行推断解释,一般是依据由已知到未知,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采用重力异常直接与已知地质资料对比与分析的办法。例如找出异常与出露地层、岩石的成分、年代、产状的关系;异常与地区褶皱运动、断裂运动方向和特点的关系;异常与已知区域构造、局部构造、岩体分布的关系;异常与钻井资料以及与其他物探、化探资料的关系。
(8)定量解释。它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对定性解释起到补充和深入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基本的具体方法,测算出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及规模等。
必要时通过定量的计算以验证定性认识,确定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有意义的异常,根据异常的特点和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反演计算方法进行定量的计算工作,求得相应场源体的形状、大小、埋深和有关产状要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反演法、选择法、积分法等。合理的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得到较好的效果。在解释中必须注意到重力异常解释的非唯一性问题。已知条件能控制并减少异常解释的多解性。在求解单一密度界面反问题时,方法较多。线性公式可用来粗略估算界面的深度变化。不论哪种方法均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观测异常与密度界面的起伏存在明显而单一的关系;②界面上、下物质层密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已知其确切的密度差值;③工区内至少要有一个已知的界面深度点。
本次实习由于时间较短,我们不可能做很多解释工作,但就剖面图和平面等值线图上,我们可以确定异常区的位置。按照布格重力异常值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大致确定异常体的走向、形状及物性分布特征。一般说来,平面等值线图上异常的走向与地质体走向相仿,若地质体为三度体,异常特征亦为对称三度,异常体为二度体,异常则表现为二度或近似二度的。地形较高,其布格异常值越小,反之地形低坳,其布格异常值相对较高。对于异常体而言,埋深越深出现异常越小,埋深越浅,异常特征越明显。
(9)根据测区重力勘探任务所提出的地质问题和以上解释结果,作出合理而适当的地质结论和建议。地质结论应尽可能明确、依据充分,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情况,不掩盖矛盾,对推断前提条件和结果的可靠性及可能误差应加以说明。地质结论文字阐明时应配以各种形式解释成果图件予以确切表达。
为验证解释成果或进一步的补充工作,提出后续的物探、山地和钻探工作的建议和技术要求。
C. 科技成果报告在名词解释中怎么解释
科技成果报告是科技工抄作者对自己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取得实质性成果而择写的科技文书,它表达了某项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与阶段成果,或是表述某一具体项目研究的总体与阶段成果,或是表述某一研究、试制的结果,或是论述某个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按照研究学科的不同,科技成果报告分为三类:
基础科学学科的创造性研究成果;
应用技术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研究成果;
重大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对于重大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报告,又可分为定期总结报告和进度总结报告两类,定期总结报告包括月报、季报、年报;进度总结报告包括阶段性小结报告、终止报告。
D. 成果的解释
【拼音】chénɡ ɡuǒ
【解释】1.成全,成立。 2.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3. 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英文】achievement;fruit;gain;positive result;harvest
E. 你的成果是什么意思
你的成果就是你在什么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啊。你可以把自己取得的各项成绩应以列举出来内,当然也包括自身容各方面的提高,可以算作你的成果。不知道你是否是在填写某个表格,后者写某分总结。让你列举所取得的成果。就是你这一段时间或者参加某种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把他一一列举出来就可以了。
F. 成就跟成果有什么区别
二者在含以、适复用范围和出制处上不同。
一、含义不同
成就:事业上的成绩,完成(某项事业)。
成果:成全,成立。是收获到的果实,
二、适用范围不同
成就:多用于指再某项研究上获得了成就。
成果: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三、出处不同
成就:冰心 《庄鸿的姊姊》:“你不要看我是个女子,我想我将来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
成果: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连接不断地取得了一百多项。”
G. 效果与成果的区别
1、“效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绩效问题,具体说明“研究的结果怎么样”。 通俗的版讲效果是表明通过教权育科研,解决问题中“得实惠”的问题。
“成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思路和措施,具体说明“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通俗的讲成果是表明通过教育科研解决问题中“有路子”的问题。
2、效果是感性的:学生的变化,班风校风,教师的变化,各种奖励,社会影响,上级评价,家长反应,媒体关注。效果通常需要通过典型材料事迹加以展示。
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概念、原理、原则等理论成果,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技术成果。
3、效果的影响范围较小。效果的影响作用通常直接表现在研究的局部领域内。
成果的影响范围效广。成果的影响作用由于其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规律意义,影响的范围较大。而且一般都是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H. 成果的主要意义
本次研究立足于寻找煤炭接替资源,创新划分了鲁西北隐伏区构造单元,系统建立了各构造单元煤系地层序列,分析了其特征,研究了赋煤规律,科学预测了煤炭资源潜力,取得的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其意义主要表现为:
1)对地层划分研究的意义。鲁西北地区为第四系覆盖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低,地层序列建立难。本项目对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序列的划分研究填补了本地区的研究空白,大幅度提高了地层研究程度,对于正确认识坳陷区与隆起区的地层对比和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面认识华北板块组成提供了资料基础。本项目在一些地区识别出部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则修正了部分传统认识误区。
2)对大地构造划分演化的意义。本项目将基底构造单元与上叠构造单元分别划分,充分考虑构造单元的叠加、复合关系,改变了以往仅考虑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的构造单元划分思路。高级别构造单元与山东省和全国构造单元划分保持一致,有利于区域大地构造对比研究。低级别构造单元划分与油田构造单元划分相统一,有利于地质部门与油田部门的研究相协调。新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既具有全国划分对比意义,又突出了本地区特点,大大提高了地质构造演化认识水平。
3)对煤炭资源勘查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煤炭资源开发强度逐年增大,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地质工作强度的不断加大,新的煤炭发现难度越来越大,许多矿山成为危机矿山。因此开展深部找矿,寻找新的接替资源迫在眉睫。本项目开拓了鲁西北煤炭找矿新空间,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和目标,对于指导找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经济意义。本项目成果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预测资源总量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可供近期勘查的预测资源量潜在价值近50亿元人民币。今后应用本成果开展深部找矿,必将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果,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I. 成果解释
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在确信可靠的前提下,对工作成果进一步分析,正确的判断异常是解释推断工作的基础,现将解释推断的初步认识略述如下。
(一)异常的圈定
确切的圈定异常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系统的测定出露于地表的岩(矿)石的电性参数,经仔细分析,对工区内背景值及异常的强度值进行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2)在覆盖地区,可通过野外观测的几条典型剖面结合工区内掌握的电性参数,分析确定背景值。
(3)当背景值(即正常场)确定后,如果背景值稳定可按观测误差和异常所包括的点数来确定异常的下限。通常认为
应用地球物理教学实习指导
式中:M为均方相对误差;A为观测值ρs(或ηs)。
以上分析只作参考。还应与其他物化探资料对照判断,结合地质情况,并认真分析电测剖面平面图,圈出正确、可靠的异常。
(二)真假异常的判断
当把异常圈定之后,还要认真分析,把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假异常区分出来。如出现的个别跳跃异常、局部急剧变化等,应核实原始记录,若确实无误,还应到现场检查有无地下管道、变压器地线、钻孔套管等情况,因为这些因素均可引起曲线的局部变化。
对于中间梯度装置供电电极附近的异常也要慎重研究,增加部分工作量找出真正异常体的位置。在移动供电电极更换测区时,如脱节点处出现高值,也应将AB对称于脱节点布置,重新观测作出正确判断。
(三)异常性质的判断
现阶段激发极化法还不能区分极化体的矿物成分。存在有非矿异常的干扰,如炭化、黄铁矿化,地表呈散状金属矿化、强蚀变的火山岩、磁铁矿化超基性岩等。如与要找的矿床有成因上的联系,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否则为干扰。因此要加强地表地质,地质构造的研究,选出较有意义的异常进行验证。
判断有意义的异常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有利含矿地段相吻合的电测异常;②与其他物化探异常相比有意义的电测异常;③在已知矿体和干扰体上进行观测,分析其特点,与所获的电测异常相比较,为识别矿与非矿异常提供资料,选出有意义异常。
(四)异常体产状的确定
异常体产状指:异常体走向、倾向、平面位置、延伸、埋深等。
1.异常体走向的判断
平面剖面图上,异常在各剖面上连续出现的方向即为异常体走向方向。
平面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形态的拉长方向反映异常体走向。
2.异常体倾斜方向的判断
用不同极距的联合剖面曲线交点位移特点来判断倾斜方向。较大极距的交点相对于较小极距交点的位移方向即为异常体的倾向。
同一极距联剖曲线交点两侧极小值的高低,两侧两条曲线所包围面积的大小等判断异常体倾向,但应注意当地表干扰存在曲线跳跃时可造成误解。
异常体有露头时,可采用充电法判断异常体倾向。
3.异常体延伸的判断
中间梯度法异常值(ηs)两侧出现明显的极小值时,表示异常体延伸不大;两侧无极小,而加大AB距离时ηs峰值明显升高,表示延伸较大。
4.异常体埋深的判断
异常体埋深的确定,如激发极化法是采用测深曲线转折点的AB/2值作为异常体的埋深。
J. 成果的形式是什么意思
成果的形式是指通过对某一领域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讨而获得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产品、形式类别不拘一格。课题成果是来自于团队实践思考的结果,具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能对某一领域的发展起到指导性和推动性的作用。
成果形式可以分为书面式和产品式两大类。书面形式例如著作、论文、研究报告;产品形式例如可供参观的产品、已具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
(10)成果的解说扩展阅读:
产品特色,是指产品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功能。它是与竞争者产品区别的有效方法,也是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企业可根据目标用户的需要来设计产品的特色。如丰田公司总是通过增加一些功能,以此提高价格,并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企业的营销者一定要了解用户对各种特色的感受,然后研究各种特色的成本,这样企业就可以对各种特色的利润大小作到心中有数,并在营销管理活动中,优先增加那些利润多的特色,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竞争力的源泉。优良的质量对企业赢得信誉、树立形象、满足需要、占领市场和增加收益,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对质量的理解不仅包括产品本身质量,还包括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是一个全面质量的概念。
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现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订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书以及任何记载当事人要约、承诺和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书面形式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