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非判断题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获得的成果,同时也是统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
你理解的正确,答案是错误的。统计一词有三方而含义:(1)统计工作。指搜集、整理和回分析客观事物答总体数量方面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的基础。(2)统计资料。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3)统计科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Ⅱ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什么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源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Ⅲ 如何在统计工作中有所成就呢。 统计工作不轻不重,却不太受人重视,也不容易出成果。求高人指点。
统计工作本来就是些重复繁琐的工作,而且结果可能就只是一个数而已,所以一专般认为不就是属个数么,岂不知为这个数要付出多少汗水才能换得,不过也不要气馁,统计工作自有其重要性,统计的目的在于为企业的后期发展提供依据,这是份非常重要的工作,做的好,相信领导心里会有数的,呵呵
Ⅳ 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关键的事情总是少数,一般的事情常常是多数。”这意味着管理工作最应该重视
D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关键的事情”,还要善于处理“一般的事情”,由此推断,最应重视的是不同事情之间的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Ⅳ 如何深化重点领域统计改革有哪些做法取得什么成效
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领域呈现经济利益多元化、经济格局多样化、经济统计现化化的趋势,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大。县(市、区)统计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统计数据可信可靠。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统计环境强化统计生态
统计生态是指统计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政治、体制、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在相互联系和动态演化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在恶劣的统计生态环境下,不可能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也不可能树立统计的公信力。我们需要一个共建、共有、共保、共享的统计生态链,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第一要完善《统计法》。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我们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统计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统计机构必须是依照法律独立设置的,并且统计机构在行政上应保持其独立的地位。要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尤其要严格执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依法统计,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与人大、政协、监察局、法制、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大检查,对违法案件进行处罚和曝光,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员的统计法律意识,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第二进一步完善各级统计部门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奖优罚劣,精神和物质鼓励相结合;强力推进学习型统计局建设,深入开展“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教活动”和机关作风建设,在统计系统上下形成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比学习、比作风、比进步的良好风尚;加强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建设,按照“三强五好”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狠抓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忠诚统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五是抓办公条件的改善,为干部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备电脑,使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第三进一步理顺统计管理体制,增强统计系统凝聚力。更好地体现整体性特点,发挥统计整体功能。为此,必须坚持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一致的原则,一方面在统计机构和制度上,提高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约束机制,减少各方面的干预。这是科学管理的工作要求决定的,这样有利于贯彻责权利的统一。
第四进一步增强县(市)级统计局的力量。按照统计工作的流程对各级各类统计机构设置合理的内部机构进行系统优化。把统计局建设成为符合未来形势发展要求的,灵敏、快速、高效、精干的调查机构,提高效率,并使之适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各县(市)可按照普查制度规定成立适应普查任务要求的普查机构,专司各项普查工作。
第五切实树立统计大系统的观念.
各级统计部门的领导要多为基层着想,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在开展普查时,要贯彻受益者出钱的原则,按照受益大小分担经费,使基层统计局的领导从为上级要经费的尴尬局面中解脱出来。上级统计部门要切实为基层统计干部在待遇上排忧解难。一是争取提高统计人员待遇上的有关政策,二是对经济贫困县(市)统计部门实行经济扶贫,增加经济投入,解决统计人员经济待遇差的问题,确保统计干部队伍稳定。
第六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很大程度是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考核依据。考核是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也是领导政绩的体现。考核作为指挥棒,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近年来,各级各类的工作考核,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互相攀比,二是数据失真,三是围绕考核想尽“办法”拿名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造成“聪明人”得益、老实人吃亏,从而挫伤大部人的积极性。因此,要逐步淡化考核工作或建立一种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以引导各级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统计数据不受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干扰,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改善统计方法 提高统计质量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1、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观理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须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的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过去工作重点是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数据的准确性,
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
开发统计分析研究成果。逐渐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标准。以新理念来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拓新局面。2、改革统计制度及方法。当前统计制度存在着调查方法单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仍然过多、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任务繁重以及完成任务的条件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统计制度及调查方法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应收集哪些资料,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能除了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及出版外,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或将数据分析工作交给社会研究机构,这些都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形式予以规定。其次,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并且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说明和界定范围,同一指标不能有两种口径和随意变更,这些也都必须以制度形式予以规定。一方面,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使它能更好地反映现象发展的数量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按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和分析,增强数据的适用性。此外应建立从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广抽样调查,注重效益、节省成本,提高时效,减少被调查者的负担。3、建立完整规范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最近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自我检查和评估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实行定期评估,它对于减少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际上,统计数据的监控与评估可以采用自我评估、监督评估与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组织的建设。一是狠抓基层统计机构的设立,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二是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抓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针对部分乡镇统计力量薄弱,工作条件差,有些部门统计、行业统计工作削弱、人员精减、统计人员兼数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不全的状况,必须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强化统计基础工作;软硬并举,统计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领导重视,充实统计信息化的硬件设施;统计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使乡镇单位实现了联网直报。
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解决经费问题和改善基层统计组织的工作条件,提高先进统计设施在基层统计部门中的普及率和应用率。可以考虑建立部分数据的有偿使用机制,帮助筹措更多的资金来更好地收集数据,以维持统计基层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
?帮助统计机构建立激励机制,以奖励那些对数据的搜集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另一方面,要着手培养和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采取定期培训或考核的
办法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统计新知识、新方法,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职业道德的优秀典型,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精神。
Ⅵ 统计、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
2.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的基础。
3.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认识客观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是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的统称。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统计工作或统计实践活动: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
Ⅶ 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数据是次要的,关键是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反映现象、发现优点问题和趋势、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和施行后取得的成效。
Ⅷ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成果中的增加经济效益、挽回经济损失、避免经济损失、节约资金这几项之间如何区别和计算
1、增加经济效益
增加经济效益是综合性指标,主体范围较大,通常是扣除所有成本因素并修正客观条件后较历史值增加的净利润,一般以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体现——部门或局部经济效益往往会有一些政策性、人为调节收益的嫌疑,不便理清关系。
计算:增加经济效益=项目涉及总收益-所有成本投入(含监察措施投入)-历史值+客观条件修正
难点:涉及收益的范围和数值确认;成本计算范围和数值确认;历史值与现值的统计口径一致性确认;客观条件修正(包括市场价格浮动的修正)。
技巧:设置历史值与现值的统一统计口径、范围、价格;使用相对数表达(缺点:没有绝对数那般容易让人流鼻血);合理摊销监察措施投入。
2、挽回经济损失
挽回经济损失是特定范畴指标,特指已经因过失失去、通过一定手段收回的经济价值。挽回经济损失应有对应的惩戒和整改予以证明与监察工作的因果关系。
计算:挽回经济损失=收回的经济价值累加-监察措施付出值
难点:证明过失的存在、挽回经济价值与监察措施的关系,须惩防配套。
技巧:采用对过失处置结束后的审计结论。
3、避免经济损失
避免经济损失是特定范畴指标,特指存在装备、材料、方法或规则缺陷,以及社会、自然等其他本不可避免的因素预期可能的损失,通过纠正弥补后,使之不发生或少发生量折算成的经济价值。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善意的和主观恶意但未能行为的。
计算方法:避免经济损失=预期付出值-实际付出值(含长期付出和须摊销的当期投入措施成本)
难点:确认预期损失值与因素、监察措施的有效性;措施成本中,一次性投入的摊销和长期投入的划分和计算;统计口径、方法的确认。
技巧:建议撇开没有变化的固定投入,如没有发生变化的固定资产折旧、人工费等,仅可变成本相比较的相对数辅助说明更能突出挽回经济损失的效果;采用同价计算。
4、节约资金
节约资金是指相同客观条件下,通过主观努力获得同等功能、实物或价值,资金投入较参照对象少付出。节约资金包含避免经济损失中少付出资金、不购买标的可舍弃附加物等少付出的资金。节约资金的实际价值还应合理扣除减少资金投入后可能的功能、实物和价值风险。
计算:节约资金=参照对象投入资金-实际投入资金-功能、实物和价值风险+客观条件修正值
难点:证明客观条件一致或客观条件修正(包括市场价格浮动的修正);减少资金投入后的功能、实物和价值风险计算。
技巧:大凡节约资金的监察措施都能用前述三个指标更简单明了地说明,将节约资金放入辐射效果里,锦上添花而又避免难点犯难。
总之,效能监察项目的成果中,这四个经济指标能够很好地吸引眼球,要善于使用,避免难点犯难。但比这四个指标更有价值的是形成长效机制的管理举措和过程总结,因为企业前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那几个干巴的数字——或许那几个数字别人也撞上了。
Ⅸ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 )的关系 A.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 B.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 C.内容与
A,工作是实务,统计学是理论
Ⅹ 徐国祥的专业工作成果业绩获奖情况
[1]债券指数编制研究200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课题类优秀成果一等奖;
[2]统计学(主编)2004年9月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3]证券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00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课题类一等奖;
[4]全国统一股价指数编制研究----指数期货标的物选择实证分析2002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5]人才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三等奖;
[6]统计学专业教材系列建设2001年4月获上海市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期货市场保证金和涨跌停板数量界限及其实证研究(论文)2000年7月获国家统计局第五届优秀论文二等奖;
[8]上市公司综合测评方法及其实证分析(课题)2000年7月获国家统计局优秀课题二等奖。
[9]统计学教学改革系列研究,1999年4月获上海市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0]体制转轨时期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研究(课题)1998年获第四届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统计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类一等奖;
[11]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参加)1998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12]MBA管理统计学1997年获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
[13]涉外经济统计(著作)1997年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
[14]国内净迁移人口数估计方法研究(论文)1996年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论文奖;
[15]统计预测与决策(著作)l996年获上海市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16]股民投资门径-股市行情分析和对策(专著)1995年获上海市统计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专著三等奖;
[17]统计预测与决策(著作)1994年获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