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一、计算资料来源:
计算本项目经济效益的各项原始数据,来自全市20个实施镇、乡、办事处1997—1998两年916个(次)典型田块623.86亩次的田间测产,并按夏、秋薯种植面积和单产上、中、下加权平均计算与分类汇总的结果。
二、基础数据计算:
(一)、单位面积的增产量和增产值:
1、主产物亩产量:实施范围内南薯88、渝薯34、徐薯18、渝苏303、渝苏297等良种的鲜薯亩产为1695.95kg,比同范围未实施项目的前三年(1994—1996)统计年报平均的1480.5kg,亩净增215.45kg,增产14.55%。
2、主产物亩增产值:按重庆市统一规定的单价,鲜薯以0.22元/kg计算,主产物亩增产值
=215.45kg/亩×0.22元/kg=47.399元/亩。
3、副产物:作为优质青绿饲料的蔓叶,按T/R=1、0.10元/kg计算,则每亩副产物增产值
=215.45kg/亩×0.10元/kg=21.545元/亩。
4、每亩新增总产值:主产物增产值+副产物增产值
=47.399元+21.545元=68.944元/亩。
(二)、有效使用面积:根据实施项目的各镇、乡、办农技站测产调查,镇乡办政府负责同志审核并加盖政府公章认可,市农技站逐项核实,本项目1997年实施完成12.0423万亩,1998年实施完成12.3240万亩,两年共实施完成24.3663万亩。由于洪灾损失,按缩值系数95%计算,其保收面积为23.1480万亩。
(三)、生产费用计算:
1、亩新增生产费:每亩种植良种甘薯多投入种价5元,采用配套增产技术.增加投入6元,故亩新增生产费为11元。
2 、新增生产费用总额=实施完成面积×亩新增生产费
=24.3663万亩×11元/亩=268.0923万元。
3、推广费计算:重庆市两年共拨来8000元,合川市配套9000元,各镇乡办投入10900元。三项合计27900元,按年利率10%计算,共为30690元,亩摊推广费为=30690元÷243663亩=0.12595元/亩。
4、新增投入总额=新增生产费+推广费
=268.0293万元+3.069万元=271.0963万元。
三、评价指标:
(一)、新增粮食总产量:按5折1计算,亩增粮食为43.09kg,总增产粮食=23.1480万亩×43.09kg/亩=997.4473万kg。
(二)、新增总产值=亩主副产物新增产值×保收面积
=68.944元/亩×23.1480万亩=1595.9157万元。
(三)、新增纯收益总额=新增总产值-新增生产费和推广费总额即新增投入总额=1595.9157万元-271.0983万元=1324.8174万元。
(四)、投入产出比、科技投资与推广投资收益效果:
1、投入产出比=新增总产值÷新增投入总额
=1595.9157万元÷271.0983万元=5.8869。
2、科技投资收益率=新增纯收益总额÷新增投入总额
=1324.8174万元÷271.0983万元=4.8869。
3、推广投资收益率
=新增纯收益总额×推广单位应占比例(35%)÷推广费总额
=1324.8174万元×35%÷3.069万元
=463.6861万元÷3.069万元=151.0870。
四、经济效益评价:
(一)、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我市1997—1998年实施重庆市丰收计划的“薯类良种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项目任务18万亩,实施22.1774万亩,完成24.3663万亩,保收面积23.1480万亩;共增收粮食997.4473万kg,新增产值1595.9157万元,扣除新增生产费和推广费271.0983万元后,新增纯收益1324.9157万元;其投入产出比为1:5.8869,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4.8869,推广投资收益率为1:151.0870。即在本项目中,社会投资每增加10000元,可增加产出58869元,可回报纯收益48869元;推广单位投资每增加10000元,可使社会获得纯收益151.0870万元。因此,实施本项目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由于传统规定,目前对薯类产量的指标,仍按5折1原粮计算,只反映了鲜薯数量,未能显示科技水平。若兼顾数量和质量,去掉薯块的水分因素,按薯干产量计算(例如,实施本项目的甘薯良种烘干率均在30%左右,而市场不欢迎的劣质老品种潮薯1号仅17—19%),则在相同投入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将提高57%以上。
(三)、由于鲜食鲜贮,且多数又仅作饲料,其转化效能极差,价格极低。若能将我市极为丰富的薯类特别是甘薯资源开发出来,走深加工综合利用薯块和蔓叶的产业化之路,则其经济效益将成数倍至数十倍增长。
参考资料:http://www.hcagri.gov.cn/detail.asp?pubID=87329
㈡ 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1、在品种培育方面,挖掘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及基因,基本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基因图谱绘制和测序工作,以及猪、牛、羊等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建立了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2、在技术研发方面,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趋于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4、在科技进步作用下,40年来我国粮食亩产从1978年的135公斤提高到2017年的367公斤,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亿吨连续迈上4亿吨、5亿吨、6亿吨台阶,肉类总产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2)农业科技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
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
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与变更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有:自然条件;历史形成的生产习惯和居民生活习惯;生产力的状况;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长远方针与农业政策,都往往要求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但是,这些要求都只是影响着农业生产结构的变更。
农业生产结构的重大改变,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它使人类有可能改造自然条件来改善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或者改造动物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去适应自然条件。
㈢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运行机制有哪些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及对策农业高技术引领农业的未来,现代农业和过去农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技术的水平.就目前来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主要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先进装备技术和农业资源节约技术四大现代农业高技术.其中,农业生物技术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核心的、关键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面对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和重视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现状与问题现状与问题现状与问题现状与问题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部分领域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现在的43%.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的农业科技还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是不可否认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3%;建立了生物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为代表的新品种培育体系,杂交水稻和抗虫棉等60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投放农业生产中,为粮食生产,特别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以及种养、机械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 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50公斤,总产达到5亿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建立了畜牧水产等良种繁育、集约化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畜牧总产跃居世界首位,科技贡献率达50%,肉、蛋等产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劳动产比率偏低、生产和经营方式较落后.一方面我国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率编低.如:我国农业有很多地方仍采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进国家低1倍;肥料利用效率不到35%,低于世界一般水平15%~20%;农利用效率也不到30%;高产稳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 此外,农业生态受到很大威胁.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每年造成35%的减产,畜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达10%~15%;农、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过量和残留问题等加剧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并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由于品种类型单一、产品质量偏低,粮食单产仅是发达国家的50%~70%.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万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所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为140 人,我国还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 %到4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尽合理.农业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二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工作多头进行,使得有限的经费“撒胡椒面”,难以达到快速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初步估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总体差距达 15到2O年. 2、政策与措施(1)加快转变职能,为农业科技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一是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二是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在农民遇到新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时给予一定的补偿,例如遇到农产品价格大跌时给予最低保护价等.三是提供投入市场的监督服务.这样可以减轻中间商的盘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户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重点是加强种子、农等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严肃查处利用假冒伪劣种子、农坑农害农的事件,并依法给不法分子以严厉处罚. (2)发挥高新技术优势,全面彻底改造传统农业.农业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一是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全面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农业的行业弱势,推进农业技术的量化集成和转化推广速度,减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从我国实际出发,应当优先开展智能化决策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研究和农业经济、资源、科技信息的研制与开发等.二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生物技术水平.必须集中力量加强植物遗传改良、农用动物遗传改良及生物制剂研究,微生物遗传工程研究等.三是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以高新技术实用化研究为主,对已往成熟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的研究成果,加快推广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要加强其他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要加强材料科学、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重点开发航天育种、核辐射育种等. (3)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改革的关键在于面向市场强化公益性,而不是将所主管的推广组织市场化、化.首先,理顺现有推广的权责关系,把有效的政策落实到实处.其次,提高资金保障力度.再次,积极扶持建设市场化主体,一是加强科研单位与科技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公平对待,不能一刀切,避免把原有的推广体系全部市场化,在市场化推广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又毁掉了行政推广这条线.最后,创新推广形式.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具有一定的特点,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结合这些特点能大大提高推广的效率.
㈣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㈤ 如何促进最新科技成果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的角度,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可从科专技本身的角度;三.所以我国必属须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的角度、有利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二。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比过去有较大提高,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㈥ 农业科技成果的科技成果
【注音】nóngyèkējìchéngguǒ
科技成果的分类是比较复杂的。年10月26日国家科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到1994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10月26日国家科委第19号令发布《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对鉴定范围、鉴定组织、鉴定程序及鉴定管理等都作出规定。《科技成果鉴定办法》还规定“完成科技成果的单位或者个人窃取他人的科技成果的,或者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组织鉴定单位应当中止鉴定。已经完成鉴定的,应当予以撤销。已经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我国对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是十分重视的。1993年7月2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就提出了“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问题,“第十四条 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示范推广机构有权自主管理和使用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实行有偿服务或者无偿服务。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农村群众性科学技术组织的发展,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的社会化科学技术服务。”
㈦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地域的限制,生产周期长,投资收回慢,老天不帮忙,风险大,市场变化快,产品滞销,投资大收益低等等
㈧ 农业科技成果的发展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回国促进科技答成果转化法》第十九条进一步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科技经纪合作组织进行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农业试验示范和其他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活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试验基地、工业性试验基地、农业示范试验基地以及其他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机构可以进行下列活动: (一)对新产品、新工艺进行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二)面向社会进行地区或者行业科技成果系统化、工程化的配套开发和技术创新;(三)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农业科技经纪合作组织提供技术和技术服务;(四)为转化高技术成果、创办相关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㈨ 农业科技成果的介绍
是指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简称。广义的 “农业科技成果”应该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