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不断巩固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这个不应算是单独问题,实质是国家的执政理念问题,‘砖家’、‘政客’们舍本逐末,念叨成民族问题,其心可诛
B. 东莞个体户营业执照如何办理
第一步抄 核准名称 注册流程袭
确定公司类型、名字、注册资本、股东及出资比例后,可以去工商局现场或线上提交核名申请。
第二步 提交资料
核名通过后,确认地址信息、高管信息、经营范围,在线提交预申请。在线预审通过之后,按照预约时间去工商局递交申请材料。
第三步 领取执照
携带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办理人身份证原件,到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正、副本。
(2)巩固改革成果扩展阅读:
所需材料
工商注册需准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宜: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
3、法人股东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股东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4、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5、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证明;
6、代理人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7、住所使用证明。
C. 文景之治”取得了哪些成就和后果呢
刘邦和项羽起义共同推翻了秦朝。这楚汉相争中打败了项羽,并且扫平宇内各种地方势力,建立了统一汉朝,建立健全的汉朝制度。但是在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大肆起用吕氐家族的成员。后来在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的主持下扫清吕氏家族,汉朝的权利又回到了刘氏手中。从此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使汉朝的经济得了快速发展国强民富,人民安居乐业。那么,“文景之治”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呢?为巩固汉朝起得了哪些重要作用呢?
文帝这些法律的改革受到广大群众和官员的欢迎,认为这是皇帝广施仁德,功德无量。
汉朝初建之时,继承了秦朝时期的一些严刑悛法。秦代以来有所谓“秘祝”之官,凡有灾难就移过于臣下。文帝于十三年下诏废除并且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过,皇帝要负责任。次年,他又禁止祠官为他祝福。
3,汉景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御史大夫晁错由于刘邦建立汉朝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大力分封刘氏家族的诸王,对中央权力有所削弱,而且刘氏诸王还有军队,他们有的串通起来对抗朝廷。为了平定“七国之乱”使朝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汉景帝即位后首先拿这个敝政开刀,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国”后,使绝大多数诸候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实际地位降为郡级(相当于一个地区级别)。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的总数大大超过诸候王国数。这样壮大了中央的轻济控制权限,同时各郡王再也没有能力威胁中央政权了。
二,实行清明的政治,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
在全国推行无为而治,并且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正是“所为无为而无不为,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采取的“黄老学说,虽然叫做无为而治,而是最好的治理。文景二帝是分重视人才,广泛听取和采纳有利于人民和朝廷的意见和建议。听从思想家贾谊提出的农业生产是立国之根本,只有仓库充实了才能做其他的事情;政治家晁错提出的重农抑商的主张,提出使农民依附于土地的观点,这些好的建议都被文帝采纳并实施了。
1,强化中央政权,强化军事建设,维护统一汉文帝在进入长安的当天夜里,就命令亲信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令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有司衙门分别诛杀少后帝及其三个弟弟于各府中。并且立即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限制了诸候王的权利和活动范围,文帝三年(前177年),便对那些欲图不轨的诸侯王进行镇压,首先是镇压了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叛军迅速瓦解,刘兴居被杀。
三年后,淮南王刘长又叛乱,还未发动就被发现,文帝派人传刘长入朝,罢免了他的封号,发配冲军到蜀郡,半路绝食死亡。
收回和限制了诸候王的地盘和权力,从此,国家令行禁止,杜绝了权力分散而引起的社会不稳定。
2,稳定边疆,对北方的匈奴背信弃义敢于说不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匈奴右贤王背弃和约,率数万大军侵占河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文帝派兵应战,是自高帝白登之围后最大的一次战役。后来的(前166年)、(前160年)、(前158年)等,匈奴的进攻都遭到文帝派兵有力的打击。但由于国力的限制,文帝并不主动出击,怕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这样既打击了匈奴又稳定了边疆。
三,由于一系列的正确正策,使文景之治取得了巨大成果由于这政策十分正确,使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汉初的统治也非常巩固。由于控制了封候的数量,使大量外逃的流民也都回乡归田,人口繁衍生息,数量大量增加,列候封国大的三四万户,小的也有几百上千,而且都比过去富裕很多。农业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粮食充足,国家富强,到汉武帝即位时70多年间,国家政治稳定,如果没有大的天灾,百姓比较富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的粮食年年增加,致腐烂居多,政府库房余财堆积,京师钱财千百万缗,连串钱的绳子也朽烂了。这就是文景之治取得的巨大成果。
文景之治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为汉武大帝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他北伐匈奴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为汉朝的统治长治久安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D. 如何完善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缜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落实政策,稳步推进改革,我区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税费改革,确定了新的农业税制,新老税制平稳转换,征纳关系得到理顺;农民负担合理减轻,并从制度上得到规范;乡镇机构改革和村级规模调整顺利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农村重点事业发展得到保障,税费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不可否认,通过一年多来的税费改革实践表明,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还有部分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根据中央、国务院及省、市文件规定,结合本区实际,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税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农村税费改革是对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一项重大调整,是现阶段规范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但应该看到,由于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出台的政策多,关系农民切身利益,遇到的敏感问题较多,改革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工作不扎实、政策宣传不深入、执行政策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切实做到“三个确保”和巩固改革成果的任务仍相当艰巨。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已先行试点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好各项改革政策,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充分认识税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把深化税费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事来抓,全面认真地落实好各项政策,确保改革的顺利开展,扩大税费改革的新成果。
二、认真纠正计税面积不实、计税常产偏高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二轮土地承包制度,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针对去年税费改革中因“双核”质量不高,群众有异议,不愿接受原“双核”结果的问题,要组织有关人员重新核实。农业税计税面积要以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为依据,据实核定。核定计税常产一律不得高于实产。对于税费改革后土地增减变化情况,在核定农业税计税面积时,对因自然灾害、合法征占减少的耕地,应据实核减;对未经合法审批,因长期建设占地、农村兴办公益事业占地等因素减少的计税土地,应先据实核减,并由占地单位按规定补办审批手续和补缴税款,不得将这部分面积计算的农业税负担平摊到农民身上。
三、妥善解决承包地的农业税收缴纳问题
对“干部田、机动地、两田制”等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的遗留问题,要按照中央关于土地承包约有关政策进行调整,一时难以调整到位的,要将其全部纳入计税土地面积,按新的农业税收政策执行。对承包费高于农业税及其附加的,由双方负责缴纳改革后的农业税收及其附加,不允许把大部分土地的农业税收平摊转嫁到其他农户身上;对承包费低于农业税收及其附加的,由双方协商,重新签订合同,依据合同约定确定纳税人。防止“有地无税”和“有税无地”现象。本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整改、注重实效、确保稳定的原则,稳妥推进“两田制”整改。一是对土地按人均分配的“口粮田”和“经济田”,由“两田”变“一田”,统一归并为责任田。二是对未按人均分配,合同未到期,但群众没意见的,可“动帐不动地”,即谁承包就落实在谁的名下,按新的农业税制,依地纳税,不再缴纳承包金。合同未到期,但群众有意见,应按人均分配“承包田”,依地纳税。三是因农业结构调整由村两委把部分农户口粮田土地集中起来,转包给少部分种植户种植,由村两委组织协调种植户和承包户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由种植户向土地承包户交纳土地流转费,再由土地承包户交纳农业两税及附加。
四、严格征收程序,规范征管行为,确保完成农业两税及附加任务
财政和农业税征收机关要充分发挥征收主体的作用,坚持依法征收,依法管理。要严格征管程序,农业税征收前征收机关要按规定的时间将纳税通知书发放到户,明确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纳税时限、纳税地点等。以夏征为主的地方,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通过积极稳妥工作,动员农民一次性完成全年征收任务,但严禁强制农民夏季全额缴纳。农民收入以秋收为主的地方秋收后要缴清全年任务,秋征期限不少于60天。要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全部推行以户为单位,微机统一开据农业税完税证,严禁收税不开税票或打白条,严禁生产费用与农业税混征,严禁“搭车”收费。各镇(街)要努力创造条件,挤出资金建设农业税征收大厅,完备必要的征管设施,按上级要求积极推行“定时间、定地点、定税额”的“三定”征收方式和网络化征管,扩大计算机开具税票点,不断改进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效率。要注重加强对农税执法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尤其要做好各村农业税协税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做到持证上岗,规范协税、助征行为,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鉴于新的农业税制运行后农业税不再征收实物,一律征收代金的要求,农业税征收形式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实行直接征收代金的方式,也可委托粮食部门代扣代征。无论采取那种征收方式都要结算到户,税票开据到户。各镇(街)政府和村级组织应积极协助征收机关做好农业税收及其附加的征管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征管中的矛盾和问题。
五、加大宣传力度,妥善解决农民尾欠税款及乡村债务依法缴纳农业两税及附加是农民法定的、合理的、应尽的义务。要加大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税收征管法、农业税收征管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让农民牢固树立维权意识和依法纳税意识。针对税费改革后极个别农户不缴农业税款的违法行为,在摸清底子、弄清原因、分门别类、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坚持具体问题区别处理,坚持不厌其烦的耐心做好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之以法,千方百计地争取农民理解,使之积极主动地缴纳税款。对因同村债权债务纠纷造成的农民不缴税款的,村两委同农民之间可采取相互对帐、相互认可、互开收据的办法予以解决。对因土地分配不公、常产确定不实,耕地被占用或对村干部作风等不满意,而造成的税款拖欠现象,要认真按照税费改革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双核”基础工作,坚持依地纳税,据实计征,或召开村民座谈会,商定一致意见,妥善加以解决。对确因生活特别困难而又不应享受减免政策,无力缴纳农业税款的农户,可采取履行法定程序暂缓缴纳,暂时挂帐的办法予以处理;对极个别不仅本人故意不缴,而且阻碍怂恿别人不缴,负面影响较大的“钉子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规定,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依法征缴,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要严格执行中央政策,暂停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税费尾欠。对改革前农民的税费尾欠,要认真进行核实、登记、归类。不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要予以核销,不得再向农民追缴;对符合减免规定的税费尾欠,要给予减免;对农民历年形成的农业税收及符合政策规定的乡统筹和村提留尾欠,暂停收取,采取先挂帐的办法,待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承受能力明显增强后再作处理。
积极探索和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和办法。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债权债务抵冲、依法消减高利贷、加强内部控制、节约开支,盘活存量资产等办法逐步化解乡村债务。镇级机构的债务,要靠发展经济,完善财政体制等办法妥善解决;村级组织的债务,要在防止发生新债务的基础上,摸清底数,分清责任,逐步化解。
六、避高趋低,据实征收农业特产税
严格按照税费改革后调整的农业特产税政策,严格征收范围,依法征收。征收机关要深入田间地头,认真搞好农业特产税源的调查摸底工作,准确评估产量及收入,以村为单位建立农业特产税源台帐,对特产税源农户实行跟踪服务和征收。严禁同一地块交叉征收或重复征收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严禁平均分摊农业特产税。鉴于国务院明确规定对农业特产税要缩小范围,降低税率,创造条件,最终取消的要求,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要本着“避高趋低”的原则征收农业特产税,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既要让利于农民,又要确保年度征收任务的完成。待上级出台新的政策后,再按新的政策执行。
七、健全和完善农业税减免制度
农业税(包括农业税附加)灾歉减免应坚持“轻灾少减,重灾多减,特重全免”的原则。认真落实农村各项社会减免政策,确保烈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生活特困户、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人减免政策落实到位。要认真核实减免对象,落实新增70周岁以上老人的优待证,确保按政策据实减免。社会减免必须实行先减免后征收,确保减免政策及时兑现到户。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情况,建立稳定的农业税减免资金来源渠道。在中央和省、市级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农业税减免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从农业税征收总额中预留一定的减免机动资金,统筹安排使用,镇级在预算中适当安排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农业税减免,并实行滚动使用。
八、严格执行村内“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政策
村内“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后村内兴办其他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我区明确规定“一事一议”筹资上限为一年内每个村民负担总额不超过15元。要适应新形势,转变观念,统筹安排农村集体
E. 请问大家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与后续产业实施方案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节能杂写请大家帮帮忙发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月28日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据悉,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监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五)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六)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0一二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涉农执法监督和司法保护。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基层财力,逐步解决一些行政村运转困难问题,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力争二0二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二0一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的要求,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完善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入侵。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七)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按照鼓励出口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适度进口结构性短缺产品的原则,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加强国际市场研究和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监管,提高出口优势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统筹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逐步建立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F.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使用如下:
致词亦作"致辞",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一般指在举行会议或某种仪式时请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讲话。
致辞是一个汉语词汇,亦作致词,读音为zhì cí。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现指在举行会议或某种仪式时请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讲话。
“词”是指“言词、词语”;“辞”是指“文辞、辞藻”。
“致词”和“致辞”是一对异形词,意义是一样的。《现代汉语词典》以“致辞”为推荐词形。
“主持词”和“主持辞”在概念上没有根本的不同,都是指主持人所说的有关的话语。但二者在色彩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主持辞”比“主持词”更为庄重,主要用于一些非常正式的场合、重大的庆典等。
作家冰心著有诗歌《致词》,是在1922年即诗人22岁时写下的一首向亲爱的母亲的庄严《致词》,这是一首伟大母爱的多情颂歌。
致词词语解释:
拼音:zhì cí
释义:亦作"致辞"。
1、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
2、犹致语。
3、现一般指在举行会议或某种仪式时请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讲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晏子手捧玉爵,恭进鲁侯之前,左右献上多桃,晏子致词曰:‘桃实如斗,天下罕有;两君食子,千秋同寿’”!
G. 四个服务的内容
四个服务的内容: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我们党一贯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谋人民之所求,一切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因此,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情感和作风,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方法。
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搞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和宣传的人,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且身体力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立场、情感、作风上赢得广大干部群众和高校师生的认可,赢得他们对我们党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战略部署发自内心的拥护。
(7)巩固改革成果扩展阅读: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近些年来思想领域风起云涌,各种思想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竞争,出现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党的领导的错误观点。
这些错误观点归根结底和历史虚无主义紧密相关。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尽管我们党也有过缺点、有过失误、有过挫折、有过教训,但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建立了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无比热爱和巨大信任。
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反腐的利剑“打虎拍蝇”,说到做到,成效显赫,极大地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无可置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无可争议的。
只要以史为据,辩证分析,分清主次,鉴别真伪,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不堪一驳。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更好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彻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人民网-深刻把握“四个服务”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