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试点的成果
很明显,地质工作既是一个部门,又是一个研究地球内部构造与资源,并为国家提供矿物原料后备基地的系统。但今天它似乎丧失了自身的社会功能:新增的储量还不足以弥补开采量,作为国家一个部门的使命感明显降低,部门的生产技术保障面临崩溃……冷静地想一想,如果能以清醒的头脑来看待这些情况,并以强烈的责任感来对待它们,也将变成好事。
我在《在改革的道路上》一书中曾尝试表述这样一个命题——从政治任务出发努力提高部门的效率。为此,1987年6月我们曾在条件最好的“伏尔加地质生产联合公司”举办全苏各加盟共和国地质局领导人培训班,推广全面经济核算的第二模式(图2.2)。我们选择“伏尔加地质”,而不是“中央地质”,并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个单位地质调查工作的水平高,技术经济指标好,并在地质和工程新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我在文章《来自部门的经验》(1988年49期《经济报》)中谈到“……采用经济核算第二模式可保证资金正常运转。由于劳动报酬与节余挂钩,所以可用较少的投入完成更多的成果,并节约各类资源。还有一点很重要,全面经济核算的第二模式简单明了,对每个人而言,你干多少就能得多少,节约的每一个戈比都会成为集体的收入。……但过渡到第二模式需要基本上废除原有的经济关系、经济工作中的老规矩,改革企业中全部经济结构。”
图2.2 全面经济核算的第二模式
(1)部门的特点
在执行第二模式的改革过程中,除了会遇到一般经济部门的共性问题外,还会遇到地质部门原有经济管理办法带来的其他困难。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如果国家要等你完成任务后才付钱,地质队如何自筹资金去承担任务?在这里有意无意地混淆了两个独立的概念:地质勘探工作的拨款和地质企业生产发展经费及劳动者工资的自筹。这些经费应主要用于技术更新和现代化生产,购买设备和运输工具,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的费用,非生产性对象的建设。经济核算的收入,折旧的提成和其他收入就是本单位自有积累的来源。
有人曾不止一次地说:“在地质工作单位搞什么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这个主意本身就是荒谬可笑的”。现在我们不仅可以用权威性的理论根据,还可以用实实在在的经验来反驳这种观点。1989年地质企业往指定账户上集中了十多亿卢布的自有积累资金,其中三分之二用于科学研究。
对第二个模式最有力的佐证当然是企业在新办法下的工作成果。
(2)效益的增长
执行新办法的地质单位,在1988年的9个月内就完成了全部地质工作任务,提交了78份矿产储量报告,其中81%被评为良好和优秀,而1987年的9个月里仅完成任务的70%。
目前在地质勘探工作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最终标准是获得地质终端产品——矿产储量的增长,这就是工作效益。地质单位圈定勘查区域时目的性更明确,力求以最小的开支得出高质量的结果。在全面经济核算条件下运行的企业,其所有生产-经济指标的数量和质量都好于按老办法运行的企业。到第二年仍保持了这种势头,按第二模式运行的企业没有降低生产效率(表2.2)。同时,还应特别强调指出两点:
·第二模式有利于企业减少职工人数。在地质勘探工作量几乎增长154%的条件下,职工人数减少了3%;
表2.2 按全面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模式运行的地质企业定额标准与收入分配一览表
·企业注意节约材料和资金。
在工作量增长的同时,外购商品和材料的库存都增长得很缓慢。在实行经济核算的单位里资金周转加快了11天。原来材料费用要1卢布的工作,现在降低了4个戈比,而在按老办法运行的单位里只能降低0.9戈比。
所有这一切使得劳动生产效率呈跳跃式增长,而收入大幅度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增长了24%,其中60%是靠增加生产总工作量获得的,而另外40%则是靠降低开支获得。
通常按人均收入来测算劳动生产率。按第二模式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总劳动生产率提高28%,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13%,生产开支降低9%,职工人数减少4%,平均工资增长18%。在地质部门的大多数企业和单位中贯彻新的工资定额制度后促进了劳动生产和工资的增长。劳动生产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使平均工资增长0.63%。
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状况得到了改善,固定资产的损耗和新购设备的数量都减少了,固定资产增长的势头开始受到扼制。虽然地质行业的固定资产总体上增加了2.6%,但固定资产的产值率提高了,从原来的负增长变为正增长4%。按全面经济核算准则运行的企业都完成了预算前的全部任务,超额完成计划的收入为1800万卢布。
(3)经济核算落实到基层
没有生产单位内部的经济核算,就不可能发挥第二模式在经济活动中的功能。在地质部内部实行以队级承包作为基层经济核算的基本形式,队级承包制自1980年起就开始贯彻,并在向全面经济核算过渡的过程中对队级承包制补充了新内容。
联合体在内部生产经济核算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例如“波尔答瓦石油天然气”、“中哥萨克地质”联合体等许多单位,采用了经济手段来保证工作质量。其中“波尔答瓦石油天然气”联合体就制订了成井地质质量标准,为了提高井队的工作质量引进了物质刺激的措施。如果钻井队通过试井证明了烃的储量有所增加,则每个月的工资基金增长10%。发现矿层者支付5000卢布奖金。而这些工资基金并不是一次性发放,而是每个月支付其中的90%,剩下的10%保留到钻井结束时发放。根据工作质量标准评价的结果,达“最高级”的井队将获得全部备用金,达“一级”的井队只发放50%。如果达不到评价标准,则这些资金全部作为井队的储备金(表2.3)。
表2.3 某井队(分队)大致的收入预算和基层生产环节支出预算表(卢布)
∗对于集体承包单位,预算按承包期限来确定。
所有这些保证措施使得联合体中高产井的比例由1987年的32%增至1988年(9个月内)的42%。在钻探工作量减少3100m、投资减少80万卢布的条件下,增加的烃类储量比国家计划超额13%。
图2.3 在联合体年计划中的地质任务管理层次
(4)为什么要修改定额标准
在推行第二经济核算模式的条件下,新的质量要求和增长速率使人们很难预测基本参数的变化(图2.3),即很难做出计划。例如,“中央地质联合体”1987年由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种后备资源,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9%。到1988年则提出了相当高的效益指标,要求收入和劳动生产率比1987年增长9%~10%。显然,该单位的工作量安排已远超过了原有的规定,而且服务费和材料消耗也要求费用最低,从而深深地吸引了客户的投资。因此,其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比计划值超出了1.3~1.7倍。
由于以前订的定额标准偏低。所以支付的工资比产量增长得更快。为了消除这种不平衡,联合体的领导层在工会委员会上提出了修改定额标准的提案——降低劳动报酬基金中的提成标准,提高了生产和社会发展基金的标准。委员会接受了提案,认可了提出的标准和联合体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按标准规定,在五年时间里,每个劳动者的社会发展基金将增加4倍。在当年就执行了对2400名儿童在幼儿园、托儿所和少先队夏令营全免费的规定。此外,按单位排队,每位个体盖房者可得到建房成本50%的无偿补助,另外一半还可以分期付款。业已确定,在5年之内用于野外作业人员的伙食补贴将增加。用于工资、疗养基地改建、住宿学校,以及保健、体育设施的支出将增长2倍,用于住房和市政建设的费用增长0.7倍。
(5)部门科研工作的改革
在科研单位中引入经济核算思想和自筹资金的模式是加速科技进步过程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要把科学研究机构全面过渡到经济核算的模式下,就必须全面分析科研院所在新型管理系统下的科研和经济活动,认真总结经验。例如,全俄矿物原料研究所和乌克兰地质勘探研究所等院所的经验就不错。尤其是全俄石油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近年来完成的指标很好,掩盖了该所对科技进步和解决油气地质重大问题投入不足的问题。
要向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的管理模式过渡就必须全部打破所内原有的经济体制。为此,全俄石油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取消了7个部门、22个科室,使一批以前无经营权的部门成为独立经济核算的部门。经济核算涉及到合同的每个执行者,不同部门合作完成一组任务的条件已形成。为了解决重大科研课题和外接项目,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些临时的创业集体。健康的经济关系决定了有可能实行灵活的干部调动机制,可以把人才集中在重大的科技进步方向上。随着积累的科技优势发挥作用,他们的科技成果总量也随之增长。在参与科技工作的总人数仅增加9%的情况下,科技成果总量增长了2倍,同时劳动生产率增长了1.8倍。在1988年的9个月时间里,研究所技术人员每人的平均工资为1928卢布,比1987年平均水平提高16.3%。
令人满意的是,全俄石油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的科技和社会发展基金已达87.1万卢布,备用金超过50万卢布,也就是说,研究所没有到处求人,而是靠自己实实在在地挣到了大量的科技发展基金和社会发展基金。
(6)由定额模式向征税体制过渡
由于执行第二经济核算模式使经济活动的效果有了质的变化,原有的定额标准随着时间推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从僵硬的定额标准思路中摆脱出来,逐渐向新的税收模式过渡,即通过征税体制来调控企业的经济活动。专家们为此专门制订了临时征税方案。我们认为,收入的征税体制可取代传统的定额标准。因为传统的定额管理办法既要调整企业、机关与国家预算之间的关系,又要调整经济收入与经济基金提成的分配比例。而征税可以强化经济杠杆对企业活动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回避许多在执行定额制中出现的干扰因素,大大简化企业与预算之间的关系,减少了许多计算、校核和财务工作量,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基金增长关系的监督机制更灵活。
当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确定每项工作价位标准时如何做到尽善尽美是很难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还应进一步强化经济核算的理念直到下游各环节,从根本上改进定额办法,改进预算标准、设计单价、材料消耗和其他费用的整个生产定额体系。最后,还必须改造、简化和提高会计核算体系的内容,图2.4显示了改造前后计划指标、结算指标、经济定额和监督数字的个数变化情况。
图2.4 计划指标和结算指标、经济定额和被监督数字的个数
(7)需要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由于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尚未建立对应的工作规程,没有针对第二模式的汇报体系,所以关于地质勘探工作的成本就很难定价。国家劳动委员会也没有提出在第二模式下工资基金的分配办法,改善工资支付办法的问题只能慢慢解决。现在有十余种附加、补贴工资,但实际上对个人的工资水平影响不大,反而使工资计算更复杂,更难自动生成工资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也应尽快制订对国家级科研任务的管理办法。
还有一个企业与银行的关系问题,我们经常说,银行的霸权条款害死人。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只能归宿于银行确定的一个分部,企业别无选择,而银行却缺乏责任感,只有繁杂的手续和专横的态度。所以,必须结束银行的垄断状态,应建立股份制银行发展商业信贷业务。
必须引起严重关切的情况还有:目前不仅缺乏能为第二经济核算模式开绿灯的可行办法,而且缺乏在新条件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系统理论研究。在经济学领域内还有一个中间环节没有建立起来,即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如何通盘考虑地质工作与采矿部门的利益,这个环节对地质勘探单位非常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第一步可以做什么呢?我们应把勘探矿区的地质-经济评价与促进资源勘探的措施结合起来,不仅要考虑探明储量的增长,还要考虑可供工业开采的资源质量,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哪些
1、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国民整体素质提升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
40年来,高等教育累计培养9900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2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极大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
同时,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超过45%,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5%
科技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各方面改革前列。40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2018年,我国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升至全球第17位,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一批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战略高技术发展令世人瞩目。
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在诺贝尔奖等国际重大科技奖项上实现零的突破。
3、人均预期寿命超76.7岁 深化医改成效显著
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6.7岁,健康水平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形成,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织起覆盖城乡、多层次衔接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跨省异地就医费用逐步实现直接结算。
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基本实现儿童药、短缺药持续稳定供应。落实抗癌药“零关税”配套措施,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4、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40年来,我国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日趋完善。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9.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5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均达到2亿人左右,覆盖了绝大多数职业群体。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以来连续14年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都随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相应提高。
5、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创造人类减贫史奇迹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我国粮食产量已由1978年的6000多亿斤增长到2017年的12358亿斤。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完全可以自给,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7年接待游客25亿多人次。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改革成果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
在领导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前,“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科技落后、人民贫困,中国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毅然决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引发了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由此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并正在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_改革开放
人民网_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技成就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12月15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稳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许达哲说:“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都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这标志着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将就此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4. 改革开放的成果
历经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沧桑巨变。在群星闪耀的30年进程中,资本市场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资本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经济学家华生在讲这一句话时,平静的语调中透着一份沉甸甸的厚重感。
循序渐进至巨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GDP翻了几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更大变化则在于人们的社会观念、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改变。“而且这种转变具有不可逆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30年几乎超过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社会进步。”华生道出了所有中国人的感受。
经过这30年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了中期,并奠定了城市化的基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迅速提升,经济实力已进入全球前四,中国近代几百年以来的强国梦已开始实现。但是,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风波。华生说,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怀疑与批评的声音。“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对中国改革国内批评的声音多,而国际上则往往是肯定的多,外部反而比内部看得更清楚。”
华生认为,正确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是为了今后30年走得更好,因为今后30年发展任务更伟大、更艰巨。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接近2000美元,从东亚和拉美一些国家发展情况看,在人均收入达到2000美元后都遇到了发展瓶颈,甚至出现停滞和倒退。“今后30年,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非常巨大。”华生说。
他认为,过去30年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首先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方向选对了。“即改革坚持了市场化方向,开放坚持了国际化方向。”其次,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正确。在中国历史上,方向对的改革却屡屡挫败,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到戊戌变法等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而现代中国改革开放30年第一次打破了这一怪圈,其中重要原因是选择了正确战略——“转化存量、发展增量”。即坚持“双轨战略”循序渐进,通过累积效应引发巨变,使发展又稳又快。“这使在每个阶段的推进中,支持改革的力量都能胜出。”
中国经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因为当时农村最穷最落后,变革的要求最强烈,改革阻力也最小;后来再到城市改革,包括价格改革等逐步推进。开放也是从个别特区开始,再到部分特区,然后在全国分梯度开放。
“中国改革始自经济改革,自从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以来,实际上进入社会改革阶段。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改革,都是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后中国还会进入政治改革阶段,这种安排也是坚持了循序渐进原则。”华生表示。
资本市场是重要成果
“资本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成就之一。”华生总结说。改革开放已经30周年,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到20年。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虽然比较短,然而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我国股市规模、市值占GDP比重、交易量、交易系统的先进性等,都出现大幅跃升。“中国资本市场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股份制改革成果的推进。尽管改革开放前10年没有股票市场,但是前10年的改革为其出现打下了基础。“当年公司制改革、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等,为股市打下了基础。”华生说。
另外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对国企改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当初单纯的股份制改造阻力重重,而且监管体系不健全,价值很难体现。“而资本市场出现以后,大家看到了上市的好处,看到了资本市场的魅力,这推动了大型国企的股份制改造,并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过去中国经济“血液系统”完全靠银行,因此金融风险非常大,累计的金融坏账数以万亿计。资本市场出现以后,逐步发展直接金融,减少了间接金融,降低了整个金融风险。“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开始发挥,有力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新问题要有高超艺术
华生认为,经过30年改革开放,现在我国面临着高速发展后出现的许多新问题。这其中一部分是原来经济体制改革本身没有完成的,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如价格体制尤其是要素价格改革,以及能源、资源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等,就是价格双轨制改革没有完成的地方。“另一部分是新出现的问题,比如当前的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收支双顺差、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化、环境污染等,这些都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新问题。”
应对上述问题,华生认为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宏观经济管理的高超艺术。“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进行解决,有些问题则并非单纯改革就能解决。如对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问题,不能简单地市场化、自由浮动就解决问题了,这样反而会出大问题。”
华生表示,在经济领域近年来出现两种问题交织,即经济改革的继续推进与宏观经济管理艺术的问题。“尤其是后一方面问题,即使将来经济改革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管理艺术的问题也将永远存在,就如当前的美国、欧洲国家等同样面临头疼的宏观经济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艺术要求更高。”华生坦言
5. 改革开放的成就
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爆发的最根本源泉是来自于被承认并唤醒了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从食物生产供应到就业住房,人从计划经济制度下被动的“口”,变成了市场经济时代能动的“手”。
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据取消了、农村人口进城打工的限制取消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废除了,而粮食蔬菜供应增加了、就业问题解决了、收入大幅度增加了。
2、改革开放40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关于党的建设、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每一个问题的展开和推进,都始终贯穿着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中,在将实践成果系统化、理论化的进程中,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齐头并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5)改革成果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必经之路:
1、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6.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什么成果显著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底蕴深厚、前途广阔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光明前景,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008年,我国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四大措施之一,科技在克服现实困难、创造未来繁荣中的支撑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这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开启了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沿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创新铸业的10年,面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创新铸剑的10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一批影响重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创成果相继涌现;是创新铸基的10年,科技改革稳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国整体科技实力迈上新台阶,与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接近,一些方面甚至成为领跑者;是创新铸魂的10年,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创新政策体系、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优化。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
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同步走、同向行的关系,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成效。当前,距离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还不到10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力投入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实践,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新的重大作为。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不竭的技术源泉。同时不断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科技水平。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从国际上看,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层面,全球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开辟社会生产力持续提高的广阔空间。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我国以较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压力,面临着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与科技创新能力、人才队伍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难以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因此,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实力提升是基本前提,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关键所在。要进一步统筹落实好科技、教育、人才三个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立足长远,超前部署,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夯实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实力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是首要任务。要更加注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综合国力提高是根本目的。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科技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责任越来越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根本动力也在于改革开放。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贯彻到科技领域,努力在科技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技体制改革始终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过程。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在发展中日益完善,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激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日益紧密。这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根本性重大变化。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些突出问题仍然制约着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牵引还不足;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创新的基础也还不牢。
解决好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在继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坚决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步伐。
始终坚持把解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问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有机衔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统筹各类创新人才发展,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以人才强促进科技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
完善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总结推广相关试点政策,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不断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法治环境和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大力倡导创新光荣,强化科学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创新文化土壤。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7.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成就有什么
1、“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2、中国探月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3、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4、天宫计划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神舟十号飞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5、中国高速铁路
中国通过引进加创新,研制"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hina Railway High-speed缩写,中国铁路高速列车)以及“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总和。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
8. 改革开放40年取得哪些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可以从以下4各方面来看:
1.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
逐渐明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激发了经济活力,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
2.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传统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能力等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社会流动性增加、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等趋势,协调推进党的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政府逻辑与基本内容。
3.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1978年,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典型农业型国家。
此后,经过采取加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单位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增设开放城市等改革创新,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
4.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
(8)改革成果扩展阅读: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造热情得到极大激发、创新才华得到充分施展、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进发、文化创造成果不断涌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十分活跃,精品不断涌现、市场日益繁荣。
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8%。
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l下降为2010年的3:l。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9. 改革成果属于什么短语
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所有中国人共同努力奋斗得来的,属于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它属于党,回是党领导我们开辟答了改革开放之路,它属于人民,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它属于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深刻影响整个世界,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