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审计成果

审计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14 23:06:35

① 浅谈如何深化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审计价值

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结晶,是审计工作的价值所在。审计成果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优劣,直接关系到审计的价值实现和审计质量的高低。

审计成果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被审计单位就审计查出的问题接受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采纳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二是被审计单位变被动接受审计整改为主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通过修订、完善内控制度来加强和改进管理,在机制和体制上进行自我完善。
三是审计机关上报的审计结果和建议被上级领导批转或者采纳后,做出对行业性、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办法、措施、制度、法规等。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屡查屡犯、重复审计等问题。
审计成果充分利用的方法和对策
一是采取“四个回头看”力促审计整改意见落实。组成审计回访小组,进行实地监督回访。一看审计决定是否执行。二看审计建议是否被采纳。三看审计效果是否明显。四看被审计单位在执行财务政策及制度的理解上是否有需要审计部门帮助解决的困难。
二是尝试“三个结合”确保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将审计的整改落实与审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相结合,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及时纠正违规问题,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其次,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与审计结果公开相结合,形成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合力,促使有关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最后,将审计整改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与组织、纪委、监察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共同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紧抓“两个基本点”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一是紧抓审计保卫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卫士”作用,宣传审计监督揭露出的各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审计的威慑力。二是紧抓审计服务于社会发展,促进政府中心工作的“谋士”作用,宣传审计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民生、改革与稳定,服务干部监督管理和预防腐败方面的丰富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高审计的公信力。
四是围绕“一个核心”提高审计人员成果利用意识。审计成果利用是发挥审计成效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实现审计免疫功能的最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途径,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审计人员成果意识这一根本核心。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干净、干净审计”的审计理念,确保审计质量,为创造优秀的审计成果奠定基础。其次,要激发审计人员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审计职能的转变,努力从宏观上、机制上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实现审计成果由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的转变。最后,要建立健全有关激励机制,将审计成果利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考核制度中,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单位的任务和目标,规定考核标准和办法,使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② 审计成果的介绍

审计成果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

③ 浅谈如何加强审计整改,提升审计成果

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结晶,是审计工作的价值所在。审计成果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优劣,直接关系到审计的价值实现和审计质量的高低。

审计成果的三层含义
首先,什么是审计成果?笔者认为,审计成果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被审计单位就审计查出的问题接受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采纳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二是被审计单位变被动接受审计整改为主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通过修订、完善内控制度来加强和改进管理,在机制和体制上进行自我完善。
三是审计机关上报的审计结果和建议被上级领导批转或者采纳后,做出对行业性、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办法、措施、制度、法规等。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屡查屡犯、重复审计等问题。
当前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足够重视。审计实践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采取“就问题改问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办法,造成同类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这在无形中加大了被审计单位管理风险。
二是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充分利用。审计实践中,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及其他审计文书往往只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才能看到,真正参与具体工作的人员很少能够了解情况,导致整改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审计成果的功能大大折扣。
三是审计成果得不到审计部门的充分利用。一是认识不到位,审计工作重处理轻分析、重处罚轻披露等,造成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整改不落实;二是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强,没有运用有效的方法去转化应用审计成果,致使审计成果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与纪检、组织、人事、财政、被审计单位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协调欠缺,信息不对称,审计成果利用渠道不畅通,使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一直未能建立完整的审计资料库,审计资源严重浪费。
审计成果充分利用的方法和对策
一是采取“四个回头看”力促审计整改意见落实。组成审计回访小组,进行实地监督回访。一看审计决定是否执行。二看审计建议是否被采纳。三看审计效果是否明显。四看被审计单位在执行财务政策及制度的理解上是否有需要审计部门帮助解决的困难。
二是尝试“三个结合”确保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将审计的整改落实与审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相结合,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及时纠正违规问题,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其次,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与审计结果公开相结合,形成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合力,促使有关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最后,将审计整改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与组织、纪委、监察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共同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紧抓“两个基本点”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一是紧抓审计保卫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卫士”作用,宣传审计监督揭露出的各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审计的威慑力。二是紧抓审计服务于社会发展,促进政府中心工作的“谋士”作用,宣传审计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民生、改革与稳定,服务干部监督管理和预防腐败方面的丰富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高审计的公信力。
四是围绕“一个核心”提高审计人员成果利用意识。审计成果利用是发挥审计成效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实现审计免疫功能的最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途径,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审计人员成果意识这一根本核心。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干净、干净审计”的审计理念,确保审计质量,为创造优秀的审计成果奠定基础。其次,要激发审计人员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审计职能的转变,努力从宏观上、机制上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实现审计成果由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的转变。最后,要建立健全有关激励机制,将审计成果利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考核制度中,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单位的任务和目标,规定考核标准和办法,使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④ 如何构建审计成果运用的长效机制和具体措施

为切实维护《审计法》、《监督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和建设性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有效运用审计成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审计工作领导,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内部审计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审计成果运用最终由领导决定。领导要积极支持审计人员履行职责,定期听取审计部门的工作汇报,创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良好工作环境。要切实保障审计工作必需的工作条件,按需足额安排审计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同时,强化审计宣传工作,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反映和宣传内部审计工作,认真做好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工作,使之成为宣传审计工作的“窗口”。同时,加强与政府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协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得联系,不断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

(二)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是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信赖和支持的根基,是审计人员工作的价值所在。内部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审计程序,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举措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一是以国家审计机关抓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认证为契机,内外结合,以此形成“倒逼机制”,增强各内部审计机构控制审计质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以内部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为抓手,落实“主审负责制”、“二级复核制”,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从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审计底稿、审计复核、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力争做到审计计划科学合理、审计方案目标明确、审计实施重点突出、审计底稿记录规范、审计复核扎实细致、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审计档案管理规范;三是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努力实现审计微机化管理;四是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开展业务观摩、经验交流,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五是鼓励审计人员撰写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的相关论文,并对获奖作品予以奖励,激发审计人员自学主动性,增强其审计业务功底。

(三)加大审计整改和处理处罚力度,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与处理处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和处理处罚力度,加大对审计结果的运用。特别是对查出的有关违纪违规问题应采取必要的处理处罚措施,发挥内部审计的惩戒职能作用。探索和推行内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并将审计结果适度公开。全面落实审计整改责任制,从被审计单位报告审计查出问题限期整改情况、审计回访和审计部门年度审计整改情况报告等环节,落实跟踪问效,将查出问题转变为完善单位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杜绝“屡审屡犯”的问题发生,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四)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

审计队伍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重要因素。一是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硬的内部审计队伍。配齐配强审计人员,充实审计力量,建立审计岗位和相关岗位的定期轮岗交流机制,调整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审代训”等方式加强业务学习和审计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提升审计人员履职能力。通过聘请知名专家讲课,组织内部理论研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会计学院或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培训,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全局性审计项目,以审代训,提高审计员实际操作能力,并以此带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单位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依法按章开展内部审计

依法审计是提高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熟练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及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⑤ 如何加强审计成果转化

1.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旧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审计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计立项和实施过于程序化、格式化,缺乏创新意识,既耗费大量审计成本,又造成年年工作千篇一律,客观上也造成了被审计单位“屡查屡犯”的现象;其次,反映问题过于强调面面俱到,纠缠于细枝末节,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再次,分析问题缺乏系统性和辩证思维,从而使审计视野狭窄,不能从宏观方面把握大局。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审计理论与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站在全局高度,多角度、多层面、多关联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

2.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审计的对象是纷繁复杂的财政财务收支等活动,很多问题都深深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审计工作的目的就是透过现象洞察本质,这就特别强调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伏下身子,善于发现蛛丝马迹。

首先,在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时,要明确审计成果转化和利用的目标,确保审计实施有的放矢;其次,在实施审计项目时,要查证审计成果转化和利用目标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目标;再次,在汇总审计项目资料时,应及时总结所发现的问题及成因,要把审计视角放到地域发展的全局上来。

3.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

要做好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就要抓好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发挥审计工作最大、最优的效益。要将审计重点落实到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好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要组织开展关系群众利益的重要项目和重点资金审计,推动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要突出对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的分析研究,反复出现的问题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现的问题从体制上找对策。

·提高质量,增强审计成果的公信力。

要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经得起社会各界的推敲,让审计结果变成服务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要通过审计结果促理清财政资金使用的脉络走向。

·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落实的联动机制。

要严肃审计执法,对审计中发现的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违反廉政规定和涉嫌犯罪的行为,除按照法律法规下达审计决定书外,还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或同时制发审计建议书。对重要的审计项目要争取政府支持,督促落实审计决定。

在审计过程中,特别是延伸审计或延伸审计调查过程中,要借助主管部门的力量,确立相互配合和相互通报制度,尽可能减少审计阻力,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畅通审计信息传播渠道。

要加大对国家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审计、支持审计、关注审计的氛围;要积极探索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做到及时、准确地传播审计信息;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力量,通过媒体宣传,做到审计信息及时上传下达;要实现审计成果的通俗化,扩大审计结果信息的受众面,使审计结果能为普通民众所理解和使用;要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内部运用制度,通过相互借鉴,成果共享,保证审计成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及时总结审计经验,探求审计规律,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达到审计成果落实、转化和利用的效果。

⑥ 如何利用以往审计成果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第十条 审计人员在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关注内部控制 的以下固有限制: 即使是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执行人员有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 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第十一条 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在确定 了解内部控制所应当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审计人员应当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了解内部控制时,应当合理利用以往的专业经验。对于重要的内部控制,通常 还可实施以下程序: 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符合测试。第十三条 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控制环境,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阶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 态度、认识和措施。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控制系统。第十四条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会计系统,以识别和理解: 重大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过程。第十五条 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以下主要控制程序,以合理确定相关审计程序: 独立稽核或检查。第十六条 内部独立的管理稽核或检查是被审计单位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员应当考虑下 列因素,对内部管理稽核工作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价,以确定是否利用其工作结果: 管理阶层对内部稽核工作的重视程度。第十七条 审计人员可采用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核对表、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评 价,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第十八条 审计人员应当将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告知被审计单位管理阶层。必 要时,可出具审计建议书。

⑦ 工程审计成果的具体举措是什么意思

一是抓好审计项目质量,坚持依法审计规范操作。在审计证据上注重充分性、相关性和真实性;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定性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审计评价上尽可能公正、客观;在处理处罚上坚持依法 审计 与求实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效性。
二是抓好审计成果展示,赢得领导支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中心,抓住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审深审透,审出成效,在加强改善政府宏观管理、完善政策法规、提高县域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既当经济监督的“卫士”,又当服务经济建设的“谋士”。
三是抓好财经、审计、法律法规宣传。以审计项目为平台,把对财政法规的宣传贯彻到审计的全过程。审计处理中着重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把法律法规讲深讲透,坚持做到法律法规透明、处理处罚公开。
四是适时通报审计结果,形成强大社会舆论支持。将重大投资项目、重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审计结果,通过工作简报和新闻媒体向社会适度公开,借助舆论和社会实施监督,增强 审计 执法的威慑力。
五是做好部门配合协作,形成合力。在工作中加强与财政、税务、纪检、监察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及时通报情况,统一认识,相互配合。
六是注重审与帮相结合,监督与服务并举。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立足于审,着眼于帮,从制度上、机制上提出改进建议,把审计处理处罚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等服务性工作结合起来,较好地融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改善了审计执法环境。

⑧ 如何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层次和水平

审计来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源结晶,也是审计工作的意义所在,提升审计成果运用的层次和水平,不是靠某一个部门的孤军奋战,也不是做好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应该贯彻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始终,紧抓审计项目质量、综合分析、运用渠道和建章立制等各个环节,形成一条提高审计成果运用层次和水平的“整体链条”,才能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地位与影响力,得到当地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认同,在参与和服务国家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⑨ 如何提升审计成果的水平

审计成果的质量水平高低与否,是审计监督的生命力之所在,是当前影响审计监督权威和作用的关键问题。正确把握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律和各项专业审计工作发展的特殊规律,把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水平上,把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水平作为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水平的系统工程来抓,从而带动整个审计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对于维护审计监督权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提高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认识,强化全员成果意识,增强系统观念,以追求审计成果最大化为主题,以系统创新为主线,进行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从实行新计划体制、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强审计成果的管理和开发、对社会审计成果和内部审计成果的开发和利用以实现国家审计成果的低成本扩张、审计成果的通俗化、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工作创新和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是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基本途径。
一、 全面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是现阶段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审计工作的历史发展看,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是我国审计工作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从审计资源状况看,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也是审计工作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从审计监督的地位、权威和作用看,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日益成为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标志。
从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看,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是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的挑战、新的要求。
二、以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为核心创建审计工作新思路是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基本前提。
三、建立审计成果质量的管理控制保障机制是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措施。
以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为目的,进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制度网络,建立审计成果管理、控制、保障机制,是确保审计成果质量,提高审计成果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计划管理,对审计成果实行目标管理。
审计项目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客观基础,优选审计项目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性工作。
对审计成果进行目标管理,是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我
(二)创新审计质量管理控制,对审计成果加强质量控制。
提高审计质量是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加强审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加强对同级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涉及面广的各类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控制,采取措施防止审计成果流失和质量缺陷是审计成果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
审计准则是进行审计质量及审计成果管理和控制的主要工具。
同时,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采取系统严密配套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有效地防止审计成果的“跑、冒、滴、漏”现象,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三)创新审计成果观念,实现审计成果的增值。
对审计成果进行“精加工”,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探索借鉴、运用社会审计成果和内部审计成果是丰富国家审计成果的内涵和扩大国家审计成果外延的重要手段。
审计成果的通俗化,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审计成果质量水平高低与否,关键在人。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是不断创新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水平的智力支持,是不断创新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抓好思想建设,这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水平的根本。
第二要加强综合知识、技能学习,抓好业务建设,这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水平的基础。
第三要端正作风,严明纪律,抓好廉政建设,这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水平的保障。
如何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是目前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的重点、热点问题。我们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是审计机关面临的长期任务和主要课题。许多方法和制度仍处在探索、草创和完善之中。要虚心学习、借鉴各地有益的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改进工作,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⑩ 如何促进审计成果运用

一、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在工作中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
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
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不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但主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测评,就需要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
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例如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与外部审计的审计内容相同,所依据的标准都为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方法上都要评价内部控制,检查凭证、账册,核对账表的一致性等。特别是作为国有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很大程度上应遵循审计机关制定的审计规范。这就为外部审计利用内审工作的成果创造了条件。
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评价之后,根据评价情况利用内审全部或部分审计工作成果,可以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审计费用。
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第一,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首先要看内部审计的审计内容与所要实施的审计是否一致,如审计的种类,审查的范围,所属的会计期间,所包括的下属单位等。只有当审计内容一致时,才考虑使用其成果。第二,所遵循的审计规范。内部审计所遵循的规范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职业要求,以及执行审计业务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它包括了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开展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等。国家审计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就需对其所遵循的的规范进行评价,以这一规范作为衡量其工作质量的尺度。只有当内部审计工作有一个明确的且内容科学的职业规范,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国家审计人员才能对其工作质量进行衡量,对其质量的保证程度有所把握,这样才能决定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如果没有职业规范或者规范水平较低,还不能严格遵守,其工作质量就不能保证,也不能利用其工作成果。第三,工作成果的可信程度。国家审计人员要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复核,如复核其工作计划、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等,以判断其工作是否可信,有无质量保证。其中最重要的要看其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在评价其质量控制措施发的基础上,检查其工作底稿,最后决定对其工作成果的利用。
三、明确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的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结果。由于对内部控制的评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之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控制程序,其关于内部控制的评审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赖程度,国家审计可以在进行评价和审查之后加以利用。对于内部控制所指出的薄弱环节,要进行调查核实,看其是否确为薄弱环节,是否已采取改进措施等。例如英国审计署一工作人员在对英国电信管理办公室进行审计时,阅读了该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报告,报告指出该单位图书馆印刷和出售资料业务没有相应的存货控制和收入措施。依照这一线索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调查,发现确实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延伸检查的结果是,对出售资料的收入,图书馆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会计记录不一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收到了影响。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的结果。如果内部审计结构对有关下属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审计人员应对其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后利用其审计工作成果,减少对下属单位的审计工作量。三是利用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线索,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阅读全文

与审计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