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收集2005至2016科学成就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翌日,“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和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所李家洋院士和中国水稻所钱前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不仅发现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基因,而且成功分离和克隆了这一基因,从而在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揭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上迈出重要一步。《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研究的论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稻育种”项目,在湖南湘潭县、龙山县的两个基地102亩和127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807.46公斤和817.37公斤,为大面积种植超级杂交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抗击“非典”科研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科技人员从非典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冠状病毒,完成了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研制出非典快速诊断试剂,开发出一批防治非典药品,在SARS病原学、临床诊断与治疗、生物防护装置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完成了SARS病毒灭活疫苗研究并进入了临床试验。
中科院金属所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采用表面纳米化技术,在三百摄氏度的温度环境中成功实现纯铁块的表面氮化,突破了长期以来金属材料表面氮化应用中的技术“瓶颈”。
中科院物理所的国际量子结构中心研制成功一种新纳米材料——全同金属纳米团簇。他们在硅金属的基片上成功种入了铝原子,其大小为一点五纳米,分布十分均匀,形成一种人工的两维晶体。他们已经这样制备了十六种不同的人工晶体。
中国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浮列车示范线并运行成功。这是中德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重大成果。磁浮列车线全程共33公里,列车时速430公里,单向运行时间仅8分钟。上海47家单位共1千多名科技人员进行了140多个科研项目的试验,并获得了8项专利。取得了工程的高质量,达到了世界高水平,使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磁浮系统技术的国家。
中国三峡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6月10日,三峡工程坝前水位正式达到135米,“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变成现实。16日,三峡工程双线5级船闸通航。该船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11月22日,三峡工程第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并投入商业运行。至此,三峡工程首批发电的六台机组全部投产,创造出水电安装和投产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校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实验室成功实现了量子纠缠态的浓缩,并利用这一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远距离量子通信中最为关键的单元器件——量子中继器,为未来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由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发中心联合曙光公司共同推出的曙光4000L百万亿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研制成功。整个系统由40个机柜组成,有644个CPU,每秒3万亿次峰值速度,644G内存,百万亿字节存储。整套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最大可“在线”扩展到80个机柜,每秒峰值速度达6.75万亿次。该系统可同时适用于高性能“科学计算”和“信息服务”两个领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HT-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获得可控热核聚变实验研究重大突破:最高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获得可重复的大于60秒放电时间,最长放电时间达到63.95秒,是世界上第二个能产生分钟量级的高温等离子体实验装置,高约束等离子体存在时间为220倍能量约束时间,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周忠和博士及其同事,通过研究辽宁的恐龙化石材料,发现鸟类的恐龙祖先长着四个翅膀,很可能具有滑翔能力,这为鸟类飞行起源于树栖动物、经历了一个滑翔阶段的假说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用碳纳米管研制的电动机,直径约为500纳米,比头发丝还要小300倍,能够在电压驱动下转动。电动机的旋转叶片是一片金叶,长度不到300纳米,叶片安装在一根由多层碳纳米管做成的转轴上。这种纳米电动机容易驱动、运动灵活,对温度和化学条件要求宽松,甚至在真空里也能运转,因此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3月12日向全球发出“非典”警报后,中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美国、中国香港、日本、荷兰、英国和新加坡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实验室的专家潜心研究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科学家还完成了“非典”病毒基因组测序,为“非典”诊断和防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多国科学家相继破译人类第14号、7号、6号和Y染色体。科学家完成了第14号染色体上8千多万个碱基对测序和所有基因破译,共发现大约1千个基因,准确率达99.99%;对7号染色体上约1.53亿个碱基对进行测序,发现了1150个基因,测序精度超过99.99%;对6号染色体超过1.66亿个碱基对进行测序,发现2190个基因;基因测序发现,Y染色体包含着约78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更重要的是,Y染色体内部存在一些“回文结构”,有修复基因的作用。
科学家在一项有关宇宙理论的重要实验中,第一次测量出引力移动的速度。牛顿认为引力是瞬时速度,爱因斯坦则推测引力是以光速移动的。这次实验再次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科学家确信引力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等。
由德国、美国、奥地利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内达到了仅仅比绝对零度高0.5纳开尔文的温度,而此前的纪录是比绝对零度高3纳开。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达到绝对零度以上1纳开以内的极端低温。科学家说,他们希望利用新达到的最低温度发现一些物质的新现象。
世界第一个修补大脑的芯片问世。这一芯片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西奥多·伯格等人研制的。科学家打算先在实验鼠脑组织切片上试验其功能,然后用活体动物进行试验,确认安全有效后,在因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症或癫痫而脑部受损的病人身上试验。
6月2日,欧洲空间局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成功升空,它重达2吨,携带了欧洲各国7台科学仪器。美国宇航局于6月10日和7月7日先后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
美国科学家首次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完成了基因工程操作,在干细胞应用于医疗研究上前进了一大步;日本科学家用猴子胚胎干细胞成功生成血管和神经,大大拓宽了再生医疗的前景,日本科学家还首次培育出人体胚胎干细胞;法国科学家首次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生殖细胞;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肺细胞;中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类皮肤细胞与兔子卵细胞融合,培植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美国科学家发现鼠的胚胎干细胞在培养皿中既能发育成精子也能发育成卵子。
日本电气公司用氧化铝制成了5百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电路,在近于绝对零度的极低温条件下,控制处于超导状态的电子量子,成功完成了预定运算程序。量子计算机根据原子或原子核所具有的量子学特性来工作。日本电气公司制成的基本电路,是研制量子计算机过程的一大突破。
科学家发现暗能量存在的直接证据。美国匹兹堡大学斯克兰顿博士领导的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借助了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卫星的观测数据以及另一项名叫“斯隆数字天宇测量”的观测计划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的结果发现,经过一些大质量星系区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确实出现了微升。科学家认为,这一结果只有用暗能量才能予以解释。观测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宇宙中仅有4 % 是普通物质,23%是暗物质,73%是暗能量。
第一百零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俄罗斯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维塔利·金茨堡、英国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南非作家库切(1940~)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伊朗人希尔琳·艾芭迪(Shirin Ebadi)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人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le)和英国人克莱夫·格兰杰(Clive Granger)因他们在经济学时间数列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4年
中国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
中国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
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
中国“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
中国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
中国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
中国科学家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
中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
“勇气”号和“机遇”号登陆火星发现水证据。
美国超音速飞机创飞行时速超万公里新纪录。
“卡西尼”号飞船成功进入土星轨道。
韩、美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
美国科学家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测到单个电子。
美国研发利用核反应堆大规模制氢技术。
日本开发出世界最快光通信技术。
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最遥远的大天体。
法国艾滋病病毒抗体研究获得重要进展。
以色列、美国科学家制成能够停止或暂停的分子马达。
太平洋时间7月3日22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项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计划始于1999年11月1日。美宇航局于2003年1月12日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在撞击彗星之前,“深度撞击”号走过了4.31亿公里的漫长太空之旅,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1号“亲密接触”的激动人心时刻。撞击的成功,表明项目中的无人控制航天器技术完全达到了预想目标,撞击器在导航控制系统的操纵下,经过80万公里的自主飞行,其间三次发动机点火调整,最终精确地对准目标,这被“深度撞击”项目负责人里克·格兰米尔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这次撞击带来的信息,可能涉及太阳系的诞生、地球上水的来源,以及地球生命的兴起。
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首次拍到一颗太阳系外行星的照片,该行星质量约相当于木星质量的5倍。天文学家们曾在2004年报告说,他们在一颗年轻的褐矮星附近观测到一个微弱的红色光点,但当时的观测数据难以判定这个光点是否代表了一颗行星。此后,2005年2月和3月,天文学家们又利用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超大望远镜,拍摄了该褐矮星和其周围天体的照片,结果证实这一天体确实是行星。这颗代号为“2M1207b”的行星位于长蛇星座附近,距离地球约200光年。观测小组成员、法国天文学家拉格朗日指出,现代天体物理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分析巨行星和类地行星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他们的新发现是朝这一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物理学家杰文·朗戴尔及其同事利用新型光陷阱,首次成功地将一个光脉冲“冻住”了足足1秒钟的时间,这是以前最好成绩的1000倍。将“冻住”光束的时间大大延长,意味着可能据此找到实用方法,来制造光计算机或量子计算机用的存储设备。要使光停住脚步,需要一种特殊的陷阱,其中的原子温度极低,几乎静止,以至于每个原子都有着同样的量子态。陷阱的秘密在于它并不像普通陷阱困住物体那样困住光线,而是通过建立“量子冲突”来保存住光脉冲的信息。以前的光陷阱只能坚持约1毫秒,随后就由于原子的移动而崩溃了。这次科学家利用掺有稀土元素镨的硅酸盐晶体,制造出一种“超级光陷阱”。由于晶体是固态的,而且镨的磁稳定性非常好,因此这种陷阱保存光脉冲信息的时间比气体陷阱或不够稳定的晶体陷阱要长得多。
第一百零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30余年前发表的研究成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维尔切克和导师格罗斯于1973年发表论文,揭示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同年,波利策也独立发表了相关论文。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经过多年研究,找到了人体细胞控制和调节某种人体蛋白质数量多少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现年58岁的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现年57岁的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获得了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宣布她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肯尼亚环保主义者旺加里·马塔伊因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和平奖。马塔伊主要功绩是领导人们在非洲栽下3千万棵树,她也是首位获得和平奖的非洲妇女。
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卡内基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区的基德兰德教授(挪威公民)和亚利桑那大学、联邦储备银行明尼阿波利斯分行的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连贯性和商业周期的驱动力量。
2005年
3月份以来,美国、德国多个研究小组竞相宣布,已成功地对太阳系外行星进行了直接观测。
欧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1月15日已收到来自“惠更斯”号探测器经由“卡西尼”号飞船传回的信号,表明“惠更斯”号已成功登陆土卫六,创造了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取代晶体管的新元件。可以将计算机的功能提高数千倍。天文学家首次拍到太阳系外行星照片。
科学家公布人类基金组“差异图”。国际人类基金组啊单体型图计划,由美国、中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和尼日利亚六国科学家共同完成。可以将患者和健康人的基因进行比较,可以更高效的寻找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有望达到50%。
法国和瑞士科学家制造出超大容量纳米级信息存储材料,1平方厘米新材料信息存储量达到4万亿比特。
美国科学家制造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法国科学家首次找到了控制单分子行动的方法,首次利用特殊显微镜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各种动作。
中国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行返回舱顺利着陆。
中国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中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中国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
中国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对疾病产生治疗效用。
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12月26日,由中国兰州三磊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X射线扫描式CCD直接数字成像技术研究”和两项相关新产品“螺旋焊管管端焊缝X射线检测装置”、“航空碳-碳复合材料X射线直接数字成像检测装置”顺利通过甘肃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X射线扫描式CCD直接数字成像技术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一百零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美国)、特奥多尔·亨施(德国)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奖。
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法国)、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美国)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
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两澳大利亚医生因23年前发现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1982年的发现,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可治愈的疾病。
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由于“他小说里的人物揭示闲聊中的深刻,带人们进入压抑的空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埃及)由于“他们在阻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用途,以及确保用最安全的方法来和平利用核能问题上的努力”获诺贝尔和平奖。
罗伯特·奥曼(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托马斯·谢林(美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
⑵ 北京一医院推出3D打印关节翻修假体,这项技术有什么突破
事件回顾:12月9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会上,一个个多孔结构的假体吸引了不少关注。据介绍,这是3D打印的钛合金髋关节翻修假体,已被用在210多个患者身上,目前全部固定成功,没有患者反馈不良反应。
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2014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定制世界首例肩胛骨,锁骨并成功应用于临床手术。3D打印技术是指能够完美地将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打印获得不同患者所需的个性化生物材料,精准快速,并可以控制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在患者体外进行打印的一项技术。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精准医疗与智能医疗技术,3D打印凭借其技术优势,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
⑶ 2016~2017年中国的科技成果有那些
一、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颗卫星被起名为“墨子专”,将在太空向地面发属送不可破解的密码以建立最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并将对微观量子世界最离奇诡异的现象开展科学实验研究。
二、2016年11月1日,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展示。意味着,歼20各方面性能技术已经成熟,可能已经小批量装备部队。
三、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四、2016年9月25日,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
⑷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之有色金属行业成果有哪些
有色抄金属行业共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色镍业有限公司、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的“红土镍矿生产高品位镍铁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应用”。
2、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主要完成的“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3、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金利金铅有限公司、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南大学主要完成的“底吹熔炼-熔融还原-富氧挥发连续炼铅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4、江西理工大学、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赣州海创钨业有限公司主要完成的“铵盐体系白钨绿色冶炼关键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及产业化”。
⑸ 2016年四川省正式启动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对科研的人员给予什么奖励调动职务发
答: 2016年四川省正式启动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对科研的人员给予升职奖励
祝心想事成
开心快乐。
⑹ 中国近几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中国近几年科技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双向驱动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下面就是我国近几年在科技突破上取得的傲人成绩。
中国大飞机:2017年5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民用客机试飞成功。
造岛神器:2017年11月3日,亚洲最大绞吸挖沙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下水,相比之前的绞吸挖沙船,“天鲲号”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将更多的泥沙送至更远的目的地。以“天鲲号”为代表的新中国系列绞吸挖泥船现在是南海快速吹填造陆的主力军,在永兴岛、美济岛、永暑岛等8个岛礁建设中得到应用,依靠其强大的挖掘能力,打通了坚硬环礁口门,在不到20个月内吹填造岛近14平方公里、增加永陆面积17倍,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
5G的到来:2019年2月18日,“全国首个5G火车站”在上海虹桥站启动建设。2019年3月30日,全国首个行政区域5G网络在上海建成,随着首个5G手机通话的拨通,上海也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移动5G试用城市。
最后,我们要坚信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让科技强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科技强国的伟大力量更加充分展现,最终让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⑺ 迪桑特属于什么档次的牌子
迪桑特属于中档次的牌子。
迪桑特DESCENTE创立于1935年,品牌前身为石本男装零售店,由著名的日本企业家石本他家男(TAKEO ISHIMOTO)先生在日本大阪创办。
为了推崇迪桑特DESCENTE的品牌精神,石本他家男先生邀请到了日本滑雪手Kazuyoshi Nishimura作为品牌顾问,推出了滑雪服系列。迪桑特DESCENTE商标在1961年顺利完成注册,与此同时该品牌正式面世。
迪桑特DESCENTE的ALLTERRAIN系列还拥有非缝纫热熔胶贴合技术、流线型引导水流设计等多重功能的水沢羽绒服广受高端人士喜爱,并连续7年在ISPO展览中荣获大奖殊荣。
迪桑特DESCENTE该系列的产品在专利科技加持之下融入了更多的城市生活考量,打造出全天候适用的「机能美学」。
⑻ 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2.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3.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7.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实“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8.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分类
按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划分,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飞往行星及其卫星的航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恒星际航行)。
按航天器与探索、开发和利用对象的关系或位置划分,航天飞行方式包括飞越(从天体近旁飞过)、绕飞(环绕天体飞行)、着陆(降落在天体上面)、返回(脱离天体、重返地球)。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⑼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答主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在科大学习生活近一年后,有些自己的感受,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感受,仅供参考哦~)
总的说来,压力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主要是学业方面的压力。而每个人的压力具体来源是不太一样的,或许和个人目标有关吧。有淡泊型的,不在乎GPA,学习,乐在其中即可;也有希望保研出国型的,同样很努力,学习,刷绩点。
其实,科大生活也就是人们生活的缩影,会有压力,而生活还是要继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微笑着也是一天,悲伤着也是一天,何不微笑呢?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感受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⑽ 2013到2016我国科技成就有哪些 大型的
【一】、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 世界第一
12月12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该项目启动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
专家们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
话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楼主也不是很了解,总之就一句话,“不明觉厉”啊,今儿高兴,中午来一杯!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或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如今,中国距离这一预言的实现已越来越近……
二】、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
国际首次美军试验舰载激光武器(资料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千万亿瓦,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验证了啁啾脉冲放大链(CPA)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终端放大器(OPCP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为10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总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据介绍,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变、核医学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激光科技竞争前沿之一,多个国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
恩...话说这玩意简单点说可以在0.001秒内可能时间更短,就可以让击中的物体直接气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厉害有木有...我们申明,这项科技绝对是民用不会应用到武器上(笑)。
【三】、中国临空飞行器试验成功 未来可近太空旅游
图为直径7米的360度双圆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三个机器人的劲歌热舞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
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目标其实就是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刘若鹏说,近太空(临近空间)是指离地30公里—800公里这层空间,低于卫星轨道,高于战斗机飞行高度,气流温度都比较稳定,无论科研还是国防都十分重要,各国都去开发,还没有真正成功,但光启去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临空飞行器试验。造价只有卫星的1/10,并打破了WiFi数据传输的壁垒;同时,他们还在推进近太空载人旅行项目。
【四】、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 世界领先水平
图为主氦风机试验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已于本月初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功率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攻克世界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关。在未来,这一主氦风机将被安装在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的华能石岛湾核电厂,该核电站将是世界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五】、保密神器:中国开建全球最长量子通信干线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今年上半年中国开始建设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连接北京和上海,光纤距离达到2000公里。
数据安全依赖于密钥(由数字0和1组成的一段序列,用于对信息进行加解密)的安全性。然而传统的加密系统中,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被窃听的风险。 而量子通信通过一项利用光子微观特性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解决了现有通信系统中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提供量子密码产品和服务的瑞士公司ID Quantique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格列瓦·里波迪说。
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单光子的量子状态对密钥进行编码。当存在任何窃听时,量子力学原理决定了这种行为一定会扰动光子的量子状态,从而被通信方察觉。中国上述投资约1亿美元的开创之举和上面提到的联合研究中的系统都应用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