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疆水利厅招标文件怎么下载的
第一条 为规范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招投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结合铁路科研课题招标投标的特点和要求,制定本工作程序。第二条 课题招投标工作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以下简称“科技司”)归口管理、组织实施,铁道部科技成果办公室(以下简称“成果办”)负责招投标具体工作。第三条 根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确定的招标课题,科技司负责组织编制招标课题的招标文件,报主管司领导批准。招标文件内容主要包括:(一)投标须知;(二)课题名称及编号;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达到目标、考核指标构成; (五)成果形式及数量、知识产权归属等要求; (六)进度、时间要求; (七)总经费和铁道部投入经费及支付方式; (八)投标报价的构成细目(科研经费预算表)及制定原则;(九)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 (十)投标人应当提供的有关资格和资信证明文件; (十一)提交投标文件的方式、地点和截止日期; (十二)开标、评标、定标的日程安排; (十三)综合评标标准和方法。第四条 科技司在中国铁路科技与经济信息网等媒介发布课题招标公告(附件1),科技司委托成果办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日期前20天向符合投标条件、资信良好的投标单位发放招标文件。 第五条 投标单位在投标截止日期前提交投标文件的,应将密封后的投标文件送达成果办,由成果办验收合格后,签收保存;在投标截止当日提交投标文件的,应将密封后的投标文件在开标前送达开标地点。 第六条 投标单位在投标截止日期前,可以补充相关材料。补充材料必须是书面形式并加盖公章,密封后送达成果办。评标时作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第七条 开标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由科技司或者委托招标机构主持,有关单位代表和所有投标单位代表参加。未按时参加开标的投标单位,取消投标资格。在未收到有效投标文件的情况下,由科技司会同部内有关部门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第八条 投标单位代表检查投标文件密封情况,检验合格并在开标记录上(附件2)签字。成果办工作人员当众逐一开启投标文件,宣读投标单位名称、投标报价、技术目标及其他主要内容。第九条 评标委员会由招标单位和受聘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9人,其中技术、经济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专家从铁道部专家库中随机遴选,投标单位或与投标单位有利益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附近3)在评标结论确定前应当保密。第十一条 由科技司在评标会上宣布评标委员会名单,并推荐评标委员会主任。与投标单位有利益关系或可能影响评审公正的评标委员应主动提出回避。第十二条 评标会议由评标委员会主任主持,科技司向评标委员会介绍招标课题情况,评标委员会成员研读招标文件,熟悉评标规则,进入评标程序。
② 科技工作与信息化建设
一、科技工作
“十五”期间,自治区进入大开发、大发展的时期,国土资源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实施自治区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在此期间,自治区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国土资源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土地科技工作
开展了《新疆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新疆后备土地资源调查》、《新疆土地资源现状、供给和合理配置研究》、《新疆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新疆城镇基准地价修订[市、县(市)]》、《新疆征地补偿综合年产值和片区综合地价测定》、《新时期新疆油气资源开发建设用地研究》、《自治区土地利用战略研究》、《自治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研究》、《自治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自治区加强农用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研究》、《自治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研究》、《自治区开发区(园区)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自治区绿洲土地现状与演变趋势研究》、《自治区未利用地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自治区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等20多项专题研究。
(二)地质科技工作
(1)开展了《新疆矿产资源规划研究》、14 个地(州、市)《矿产资源规划研究》、《新疆水资源现状、供需与合理配置研究》、《能源矿产资源现状、优势、潜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非能源矿产资源现状、优势、潜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新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防治研究》等专题研究。
(2)开展了30多个地质科学研究项目。如《新疆西天山地区综合找矿预测》、《新疆东天山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新疆天山—北山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固体矿产大型—超大型矿床预测研究》、《新疆土屋矿区寻找深部矿勘查方法技术研究》、《新疆东天山地区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欧亚中部岩相古地理和构造编图》以及《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中亚7国合作地质编图》等,其中有12个项目提交了研究成果。
(3)完成了15项地矿软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有:《加入WTO后对新疆矿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新疆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下游产品的对策研究》、《新疆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开发应用对策研究》、《新疆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及对策研究、新疆黄金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启动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等。
(4)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的《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项目研究。通过选择天山—准噶尔—阿尔泰等重要成矿带重点解剖区,建立中亚型造山—成矿理论框架,发展大型矿集区预测体系,为资源勘查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5)进行了《吐鲁番市乌勇布拉克盐湖含硝酸卤水制取硝酸钾工业实验研究》,并取得成功。
(三)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十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工作取得大量成果,一批重大优秀成果获得国家,自治区、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1)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 项,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见表8-1。
表8-1“十五”期间自治区地质勘查部门获国家、自治区科技成果项目一览表
续表
(2)获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见表8-2。
表8-2 获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优秀成果奖”名录
(3)获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2010 年)》优秀成果奖”7项。见表8-3。
表8-3 获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2010年)》优秀成果奖”名录
(4)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评出科学技术进步奖20 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优秀成果奖90项,其中,一等奖24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36项。见表8-4。
表8-4“十五”期间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科技成果一览表 单位:项
(四)科技合作和交流
依托新疆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国内外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开展了与澳大利亚、美国、荷兰、加拿大、南非的地质矿产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欧亚中部岩相古地理和构造编图、地质编图,以及中德、中美、亚太测绘科技合作项目等。
二、信息化建设
“十五”期间,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一)电子政务建设
(1)投资236 万元开展厅机关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建设,建成了覆盖全厅近200个点的局域网。
(2)实施“阳光工程”,完成了国土资源厅窗口办文系统,并与国土资源厅内部网络系统的对接;建立了电子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公布各类报件接受和审批结果的信息。
(3)自2004年8月28日正式开通新疆国土资源厅网站以来,共发布国土资源信息1258条。
(4)完成了与国土资源部相联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5)被列为国家“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项目”示范单位。
(二)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1)完成了《自治区1∶50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2)完成了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哈密市、昌吉市、米泉市、博湖县、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库尔勒市、轮台县、且末县、若羌县、尉犁县、阿克苏市、新和县、拜城县、阿瓦提县、喀什市、奎屯市、霍城县、伊宁市、沙湾县、乌苏市、和丰县、布尔津县25个县(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3)完成了乌鲁木齐市(含县)、石河子市、昌吉市、米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库尔勒市、焉耆县、轮台县、奎屯市、伊宁县、察布查尔县、尼勒克县、新源县、霍尔果斯口岸、乌苏市、沙湾县、和丰县、托里县、额敏县、裕民县22个县(市、口岸)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4)开展了乌鲁木齐市以及昌吉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喀什市4个重要城市土地利用遥感测试点、为政府建立国土资源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有40个县(市)利用卫星数据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开展了克拉玛依市土地利用数据库拓展应用试点工作。
(三)矿产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各地(州、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立了“采矿申请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地(州、市)、县(市)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连网,并实现了矿山采矿登记主要信息的存储、查询、矿区范围重叠检查等功能,为科学合理地设置采矿权奠定了基础。
(四)地质勘查管理信息化建设
(1)完成了“探矿权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升级,有效地避免了矿业权重叠及矿业权纠纷。
(2)建立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部省之间的数据传输、查询和共享。
(3)对1997年以来由自治区财政出资的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查明的矿产地,完成了工作范围及储量核实,并建立了数据库。
(4)建成《新疆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1∶20 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5万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地质综合空间数据库》。
(五)地质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
完善了自治区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数据库》。
③ 开展环保事业是否会得到相关补贴
新疆环科院的前身是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经自治区编委批准,于2003年更名为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新疆环科院是新疆环保局直属最大的事业单位,也是新疆唯一从事环境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社会公益类省级环保科研机构。近三十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攻关课题,不但较好的完成了科研任务,还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一、新疆环科院“十五”期间的科研工作总结
(一)加强管理,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进程
新疆环科院作为新疆惟一的省级环境保护科研单位,直接面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环境保护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为政府环境管理做好服务和提供技术性支撑,首先要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新疆环科院领导班子,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发展与稳定并重的思想,实行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通过内部转机制、抓管理、搞创新、上水平、增效益来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针对本单位工作实际和人才结构特点,通过采取分配机制改革,拉开分配差距,打破大锅饭,推行岗位聘用制等手段,不断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为了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配合科技体制改革,新疆环科院制定了包括《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办法》,《职工内部分流暂行办法》,《科技人员奖励办法》等30余项内部管理办法。这些政策和办法均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院逐步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使每一个职工都参与竞争,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用人和人才资源配置方面,新疆环科院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没有人员编制指标,而工作急需大批高学历,专业知识强的青年科技人员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联系,引进人才,目前,我院以合同聘用方式吸纳区内外硕士学历以上专业人才10余人,为环境科技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院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较强,学科齐全,重点突出的地方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工业三废治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规划、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环境应急响应研究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抓好重大科研项目,为新疆经济建设服务
重大科研项目往往都是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当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十五”期间新疆环科院承担了四个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并组织科技骨干力量认真实施。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但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还使我们的科研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1.《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适用技术及对策研究》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适用技术及对策研究》是新疆环科院“十五”期间立项并主持开展的自治区重要科研项目之一,在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环保局大力支持下,累计投入科研经费百万元。课题组通过对国内大气治理技术的筛选、引进、消化、示范工程,为解决乌鲁木齐市冬季煤烟型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大气污染治理配套政策及措施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为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两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政府实施“蓝天工程”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该项目获得“200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诱导沉淀结晶技术及应用》
由新疆环科院主持的自治区科技厅“改革与发展专项基金项目”《诱导沉淀结晶技术及应用》历时四年,通过我院中青年科技人员不懈努力,勇于创新和实践,现已按合同计划完成了全部研究开发工作,通过该项目,我院建成了国产化的诱导沉淀结晶技术试验室(含中试设备)。取得的成果除对诱导沉淀结晶技术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外,还丰富了传统的结晶理论。本课题的完成也使新疆环科院具备了推广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技术条件和实验室条件。
流化态石英砂诱导沉淀结晶的处理效率、速度远大于常规化学沉淀,后续处理也远较常规化学沉淀简单,它能够克服传统化学沉淀法的各种缺点。所以,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诱导沉淀结晶技术可成为传统化学沉淀工艺的替代技术,用于除去水中能以结晶盐形式析出的物质。这项研究对提高新疆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3.《新疆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研究与示范》
《新疆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研究与示范》系“十五”末期我院承担的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在不同行业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作为清洁生产研究对象,开展清洁生产技术与方法研究,为新疆的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成熟的、符合本地区工业发展现状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
试点企业不但污染物产生量大幅度降低,还通过节能降耗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两家试点企业年增收节支近20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已被纳入到《新疆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当中,为新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应有的作用。
4.《新疆艾比湖流域综合治理》
艾比湖流域的生态问题一直倍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新疆艾比湖流域综合治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自治区环保局牵头开展的重大课题,作为参加单位,我院充分发挥干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能力较强的优势,组织干旱生态研究方面的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按照自治区环保局制定的项目计划,主持和承担完成了⑴编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⑵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条例⑶编制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机构(4)生态环境补偿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一重大规划方案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艾比湖恶化的生态环境,减轻该区域沙尘暴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有效地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使环境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政府积极调整环境政策,通过国际多边、双边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经验,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和科研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国内、国际间合作、研讨与学术交流。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将新疆纳入《中美污染预防与能源效率合作项目》当中,我院作为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在国家环保总局和新疆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项目所要求的指导试点企业实施污染预防与能源效率,为同类型企业提供示范,开展新疆污染预防与能源效率战略研究,编著《新疆污染预防与能源效率战略研究报告》等项内容,还配合国家环保总局、新疆环保局先后在疆举办了两期《中美污染预防与能源效率合作项目培训班》,通过培训使新疆县级以上环保局具备指导属地企业开展污染预防和提高能源效率工作的能力。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中亚大陆桥桥头堡的乌鲁木齐市的未来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德国海德堡大学将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乌鲁木齐-干旱区未来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成功申请到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的资助,并邀请中方科研机构参与到该项目中来。我院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针对德方列出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乌-昌城市系统资源、能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污染预防对策研究》、《乌-昌一体化中城市废水资源化途径及其环境安全性研究》、《乌-昌城市系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等多项研究内容,这些研究内容受到德方专家的高度关注,并表达了合作研究的意向,我院目前正在为这些研究项目的启动做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使我院的科研人员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认识到新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最大的差距是观念上的落后与封闭,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但可以引入技术和资金,还可以迅速提升我区环境保护科技队伍的实力,能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
(四)开展环境规划研究,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实践证明,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规划,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重要步骤。新疆环科院抽调科技人员组建规划设计研究所,专门从事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编制各类环境保护规划。近几年先后参与了《新疆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新疆环境保护科技中、长期规划及“十一五”计划》,《新疆有机食品发展规划》等多项全区环境保护战略性规划。还先后为各级地方政府编制完成了《哈密地区环境保护战略规划》,《库尔勒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阿克苏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等数十项各类环境保护规划。上述规划工作不但受到各级政府的好评,也使我们的科技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只有站在环境保护战略的高度,才能具备全局意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才能发挥出聪明才智为新疆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加强横向技术服务,增加经济收入,为环境科研提供保障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的调整,地方环保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越来越少,即使能申请到一些科研项目,所划拨的科研经费也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需要自筹资金进行补贴,科技人员开展环保科研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然而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科研院所如果不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就没有技术积累,很难为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为此,新疆环科院制定了“以环保科研保证横向技术服务质量,以横向技术服务保障环保科研”的指导方针。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在开展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同时,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环境保护技术咨询服务,增加经济收入。在“十五”期间我院先后承担自治区级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85项,不但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同时通过环评收入为科研项目的完成提供了经济基础,近五年来我院用横向收入补贴到环保科研上的费用达数百万元,为完成各项科研任务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二、环境保护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新疆环科院作为地方环境保护科研院所,由于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环境保护科研工作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有些困难和问题是我们所独有的,有些则是与我们同类型的环境保护科研院所共有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反映以下三个方面
(一)环境保护科研项目立项难,立项渠道单一的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新疆而言,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渠道单一,主要是向自治区科技厅的申请立项,虽然环境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通过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公益性质的特点,很多项目很难用直接经济效益的大小来来判断项目的重要性。而科技厅等部门立项首先要看申报的项目是否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对环境保护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是极为不利的,立项难的问题极大的挫伤了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环保科研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最大的受益方也是环境管理部门。为了解决立项难的问题,建议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计划或指南,设立环保科研专项资金,拓宽和理顺环境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渠道,使广大环境保护科技人员通过科学研究为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办法。
(二)环境保护科研队伍边缘化问题日益突出
各级环境管理部门重项目监督管理和环境监测,轻环境保护科研的现象非常严重,其结果导致环境保护科技投入不足,环境保护科研队伍被边缘化。尤其在地方环保科研院所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为了能够运行,科技人员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甚至全部精力放到横向技术服务上。诚然,从事环保技术咨询服务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种方式和责任,但开展环保科研工作除了取得科研成果,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为社会提供环境保护技术外,还具有锻炼和提高科技队伍整体素质的作用。如果一个环境保护科研院所长期不开展科学研究,势必造成环保科研队伍的萎缩和环保科技人员整体水平的下降。这对我国环境保护科研队伍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建议国家和省级环境管理部门加强环境保护科研管理和队伍建设,给予环境保护科研院所一定是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真正使环保科研队伍成为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生力军。
(三)科研成果转化难,严重制约了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步骤和最终步骤。造成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因素很多,既有政策层面的问题,又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作为地方环境保护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划拨科研经费不足,无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致使许多科技成果或者针对性差,或者时效性差,或者缺少创新。这样的科技成果先天不足,难以转化通常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方面,即使科技成果非常有转化的价值,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资金投入,致使科技成果束之高阁。
科技成果不能得到转化,必然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继而制约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议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将推动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环境保护科研机构面向社会,寻找科技转化的市场;充分发挥协调、组织、管理职能,搭建“产学研”平台,使环境保护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三、“十一五”环境保护科技工作思路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新疆环科院将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选准目标、有所作为”的科技发展思路。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度精心选择并组织申报立项一批具有自主知识创新并能够影响或推动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环保科技项目。
(二)增强科技队伍实力
人才是环保科技发展的关键。作为我区环保科技人员相对集中的环科院,人才梯队发展不平衡,科研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已影响到我院整体科研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们将把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作为战略工作重点,采取积极举措,为自治区环保事业培育建设一支在环境科技工作中勇于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形势,高素质且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发挥其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科技基础条件
科技基础条件是环科院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自治区环保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体系。新疆环科院目前的科技装备水平和基础条件与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十一五”规划要求相差甚远,已不能满足我区环保科技工作的需要。根据自治区“十五”到2010年环境保护总体目标,给合我院科研工作实际,我们将在干旱生态研究、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研究、资源环境保护、有机农业、环境规划等领域开展工作并加快基础条件平台搭建,把我院的整体科技工作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体系,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科技工作整体水平。使新疆环科院在西部大开发中真正为经济建设和环境管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使科研水平和科技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天成功
近几年国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天河一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11月17日,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排名第一。
2、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简称刚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
3、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4、“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大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5、C919客机(COMAC C919):学名是 "中短程双发窄体民用运输机"(而C929是远程宽体客机),在中国飞机史上自然是大飞机,但在当代世界客机界属中型(而大型客机是远程宽体)。
6、量子卫星就是以量子信号做为卫星与地面之间数据传输媒介的卫星。
1、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亮相。经过7年设计研发,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的首架机2015年11月2日在上海总装下线,公开亮相。
2、世界首颗 “量子卫星”发射升空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⑤ 新疆石油学院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所单一型工科院校,新疆石油学院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力量,面向三大油田,积极开展科研与科技服务,科研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学院陆续成立了石油天然气勘探研究所、石油机械研究所、CAD研究所等9个院属研究所,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71人。
设立了院内科研基金,支持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了同国内外的科技交流和校际往来,目前学院已与新疆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独山子炼油厂以及一批新疆地方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造就了新疆石油学院实力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数年来,学院共完成包括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新疆石油局及油田厂处单位委托项目近百项。“七五”以来,学院在国内外期刊及有关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400多篇,数百篇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其中,由梁肇基教授、崔平正副教授研制的“半球摇摆转子泵”获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广州国际博览会金奖,并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由唐文初教授等承担的“沙漠公路除沙机的研制”作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中的子课题,一九九五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司十大科技成果和国家十大科技成就。一九九六年又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勘探系承担的总公司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柯克亚地区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地层分析新方法研究”,由于成果突出,受到总公司高度重视,总公司科技局长亲临学院主持评审验收。
梁肇基教授等承担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容积泵类机构型研究与应用“通过自治区科委的鉴定验收。这些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怎么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兵团公路科研所)于年经兵团编委批准挂牌,法人代表:彭琴。 2006年12月由兵团交通局与新疆建咨集团共同出资正式运行,注册资本500万元,截止2011年底,所资产已达1200万元,拥有仪器设备260台/件,近年来加大科研投入,通过公路科研项目共计投入600万元进行更新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其中车载落锤式弯沉仪、激光路面平整度仪等仪器是兵团交通行业率先购买国内最先进的公路试验检测设备。目前已经行成以公路科研为主,公路桥梁试验检测、建设养护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咨询兼顾的公路行业专业科研机构。
兵团公路科研所下设机构有:科研室、检测室。作为兵团公路唯一的专业科研机构,近年来共承担国家与地区交通行业科研项目14项,其中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建设项目5项,分别是“兵团垦区公路特殊路基处治适用技术与设计参数研究”,“兵团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开裂机理与常温灌缝料研究”和“极端气候与荷载对新疆沥青路面的综合影响机理和等效试验技术研究”以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快速干线通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承担自治区、兵团项目有:兵团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可储式沥青路面冷补(铺)沥青混合料开发及养护技术研究”;科技支疆计划项目“沥青路面裂缝灌缝新材料研发”,自治区星火计划项目“开普封层技术在新疆地区农村公路中的应用与推广”等8项,项目内容涉及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等具有较强的地域针对性和实用性。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创新,兵团公路科研所先后申报专利5项,发表论文20余篇,科研项目取得了一项“国际先进”,两项“国内领先”的成果;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其中针对公路养护方面立项5项,将国内领先技术应用于兵团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中,起到了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比较适合兵团公路现有的养护模式,具有良好的市场产业化前景。
通过各类公路科研项目合作,已经与交通部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交通科研院、自治区交通科研院等多家国内交通行业权威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通过学术交流已经和长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行业知名高等院校建立了学术来往;几年来科研与成果推广的过程中在兵团各师交通局建立了科技情报联络制,在每个师交通局都有科研联络员,及时沟通科研工作与公路工程实际需求,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机制和科技成果推广基础。
⑦ 江南大学怎么样
还可以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无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江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在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是江南大学办学的前身。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系科合并组建成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
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江南大学。到目前为止,江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办学效益显著,科研学术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 江南大学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产品系统设计及理论、包装工程、轻化工技术与工程、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贸易与文化、制糖工程等二级学科博士点,还有设计艺术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纺织工程、服装、微生物学、生物化工、环境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不包括在以上博士点中的硕士点。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十五”期间,学校将着力建设和发展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学校在轻纺、食品等学科领域的国内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江南大学设有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设计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师范学院、法政学院、理学院、文学院、外语系、土木工程系、医学系、体育系、艺术系等18个院(系)及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的莱姆顿学院,2002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学校共设有52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8000余人,其中本科在校生16700余人。2002年,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江南大学等36所高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31所实行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现有远程教育本科在籍学生3100余人。学校还有成人教育本专科在籍学生71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415名,其中教授123名,副教授432名。有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2人受到国家级表彰奖励。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及20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作为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九五”以来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大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省部级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其中有70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3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002年,学校又获得国家、部省级纵向项目50多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项目3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4项,国家高技术“863”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2002年学校共组织鉴定科研成果35项,其中有21项被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占总数的62%;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为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学校设有36个科研院、所,建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其中“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02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学校还投资成立了科技产业集团,并积极探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途径,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了首家省级大学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