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破解科研成果转化难题,为企业再创新创业提供科技服务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文·郭铁成 邸晓燕
■权威观点
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源于特定的经济体制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特有的词汇,也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回顾历史,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源于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在我国实现工业化,集中力量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发挥历史性的作用,是适合我国当时情况的,但计划经济研发和生产两条线的体制也存在严重弊端。
在新中国成立后到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科研与新产品开发工作基本上集中于国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直接组织和实施科技项目。行业科研院所由政府直接管理,也可以说是政府的一部分,其研发和运行经费、物资设备、人力等完全由政府按计划统一调配;其研发任务不是来自企业,而是来自政府的管理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每年向科研院所下达科研计划,科研院所每年向政府上交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企业只是完成政府下达的生产任务,不反映市场需求。因此,企业基本上不从事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工作,也不设研发部门,如有技术需求。要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主管部门将各个企业的需求汇总加工,然后下达给相关的科研院所。科研院所根据转达的“需求”进行研发,然后将研发结果上报给科研主管部门,科研主管部门转给工业管理部门,工业管理部门再下达给企业。科研部门与企业没有直接联系,经过政府部门的汇集,加工,传达,需求和供给在多环节“传递”过程中很难准确匹配对接。这样一来,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企业不搞研发,科研院所的研发不直接反映企业的技术需求,大量科研成果难以在企业中应用推广,造成大量需要转化的成果,有的甚至永远不能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实质是研发与生产脱节的体制
综上所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所以长期不高,其原因在于研发与生产相分离,先研发、后转化、再应用推广的体制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大量研发成果包括技术、材料,产品、专利、论文等在生产中不能使用,为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成果,还要进行一系列后续开发,有的经过后续开发也不能使用;经过后续开发可以在生产中使用的称为已经转化,否则称为没有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量大,则称为转化率高,反之则为低。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需要转化的成果?既然不能直接在生产中使用,为什么还要大量研发?如果持续大量产生需要转化的成果,转化的成果再多转化率也是低的;如果把成果转化库越做越大,成果转化越多说明浪费越多。
科技成果转化概念终将被技术商业化概念取代
随着改革的深入,研发与生产脱节的问题终将解决,大量需要转化的科技成果必将消失。那时还有没有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了呢?应该说,在体制机制意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没有了。因为既然研发与生产已经结合,就不可能存在没有需求的研发,当然就谈不到转化。但如果抛开体制机制,单从形式上说,这个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永远存在,这些是指基础研究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问题了。基础研究是没有市场化目标的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可能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地把具有市场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稚向市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仍然需要后续开发,或者说需要“转化”。但这里的转化已经不同于研发与生产分离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国际上,通用的称谓是“技术商业化”,也有国家称之为“技术经营”。因此。当研发与生产相脱离的体制机制消除以后,长期困扰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将变成历史,代之而来的是技术商业化问题。
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也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根本之道。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计划体系
对政府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改革。区分科研计划与创新计划,科研计划面向基础研究,以自由探索为目的,评价标准是一流的科学理论和一流的科研人才,而不是专利、技术、利润等经济指标;创新计划面向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以市场化应用为目的,评价的标准主要是经济效益,而不是论文、著作等科研指标。
以企业需求为优先序安排创新计划项目。改革先研发、后产业化的研发模式,在研发的起点就引入最终用户,把企业需求作为创新计划项目的来源,采取项目法人机制运作研发项目,研发、生产、经营一体化。对于没有企业用户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从而大量消灭那些需要转化的成果,而不是等这些成果出来以后再去增加转化基金。
支持共性技术的合同研发。凡是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共性技术合同研发,政府创新计划项目予以配套资助。共性技术判断标准是强外部性,在经济形态上是较强的企业伙伴关系、用产学研伙伴关系、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性技术研发合同是包括广泛利益相关者的研发合同,而不是为了个别企业竞争而签定的研发合同。
建立技术商业化体系
建立技术商业化体系,其核心是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业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业是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创新服务的产业。当前,科技创新服务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过去,科技创新服务业主要是指科技中介机构或技术转移服务业。随着科技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大量的科技创新服务活动从传统生产与科研活动中独立出来,催生了技术开发服务业、技术改造服务业、创新能力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在扶持传统产业科技创新、辐射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建立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业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贰』 如何为企业的科技开发,技术转让,成果转化及推广运用提供服务
这是一个系列的问题,而且那个问题都很大,开发方面基本的研究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成果的发展被腾讯众创空间洗脑般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所影响,我个人观点就是要随客户的变化而去更进自己的方式。
『叁』 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 成果转化数多于产生研发费的项目数是否合理
首先从一个企业技术中心的实际运作来讲,研发项目数和成果转化数没回有必然联系。因为还有些成果答可能是外购然后转化的。但是从申报项目来讲,尽量相对应,因为你不指导审查人员是否会看得那么仔细。但从全国范围上来讲,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比较多,资料审查人员不一定看得那么细。这里我建议你根据项目申报的通知上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到国家相关部门咨询一下,他们一般都会给你解答的,或者你打电话到你们省的经信委去咨询也可以。
『肆』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研究开发管理情况怎么填
1、科技成果转化:对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综合概述,主要侧重介绍企版业有多少成果转化权了?转化成什么了?产生了什么效益?在国内或者行业中达到什么水平等等。
建议:最好在附件材料中提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目录及证明材料。
2、研究开发管理情况:侧重介绍企业对研发的管理情况,要体现制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设有研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建立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五个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可补充体现企业创新管理的情况等。
建议:最好在附件材料中提供: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证明材料,比如立项证明、建立研发投入核算体系证明、产学研合作证明、研发机构及设施设备证明、绩效考核制度证明等。
『伍』 构建地质高科技成果转化驱动利益机制
地质高科技成果转化实质是一个交易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学特征。在这个交易过程中,科技成果在各个参与个体之间实现交换,由于技术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因而导致交易或合作的发生,增加社会福利。研究表明,成果转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那些商品率较高、市场比较活跃的地区,地质科技成果转移的效果较好。
地质科技成果及其利益贯穿着地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始终,地质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产生,并且被不断转化吸收,同时不断为参与转化过程的各个主体带来利益,是地质高科技-矿业系统得以不断循环上升式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协调各个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一)处理好研究与开发的分配关系
缺乏中试环节、成熟度低是造成地质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缺少中试环节,有风险因素、投入因素,也有利益分配因素。如何处理研究与开发的利益分配问题,迄今尚无统一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所,一般采取经济核算制,用合同方式予以规定。目前,我国采用的也是合同制,成果转让的利益分配通过科研合同的方式规定下来。但这种一次性决定阶段成果转让费方法,由于难以准确预测收益,风险较大,弊端较多。也可采用一次定价方式,也可按收益比例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后一种方式优点在于可使研究者、开发者共同承担风险,有利于技术开发合作,但可能会使纠纷相应增加,需要有仲裁机构协调。
(二)处理好开发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目前,我国地质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开发单位与生产单位的利益纠纷较多,其原因复杂,形式多样。生产单位认为,科研单位开发的成果不成熟,导致生产失败;而科研单位认为,是生产单位应用不当导致失败。开发机构由于技术不成熟,不能达到应用后应有的效益而使生产单位蒙受损失。开发机构由于缺乏经验或故意高估所提供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和成熟程度,使生产单位轻信上当,或长期不能投产,或产品质次价高根本达不到合同约定的指标,从而引起纠纷。
开发与生产单位由于双方知识不足或难以预见的因素,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与纠纷,如技术开发的风险承担问题、技术成果所有权问题、技术转让费高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技术商品化。技术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能带来更多利益、达到增利目的的。技术商品买卖双方的争议,实质上是在寻求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利益分配比例,这个比例,即技术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即它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所决定。因此,地质高科技成果从研发机构向生产单位的转移,一些小项目收益率较易确定,可以采用一次性收取转让费的方法;而一些大型项目的收益率难以确定,可以采用利润提成,或产值提成、销售提成方式收取转让费。
(三)处理好参加地质高科技成果开发的各个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
产、学、研联合是加速地质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然而,联合开发的利益最难分配。为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利益驱动机制,使参加技术开发的各方从关心自己利益出发,也会争相把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共同的开发试验。组建科、产、用一体化的股份制企业是最佳选择。科技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其地质高科技成果评价入股,生产企业以其生产设备、厂房、资金和无形资产评价入股,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都可以投资入股,按股分红,既可以解决利益纠纷,又可以分散风险,还可充分发挥研究与开发、生产、运用各自的优势,自愿结合,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
(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要广泛深入宣传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对科技人员加强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要采取实际措施加强管理工作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联系,互相沟通有关情况,互相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向执法机构反映,共同维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明确规定,对骗取奖励和荣誉称号、诈骗钱财、非法牟利者,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侵占他人科技成果者,应视具体情节,给予相应制裁和惩罚,以维护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成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陆』 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主要有哪些方式
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柒』 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知识产权是指各种抄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而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包括保护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到生产建设上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风险性事业。两者是不同的,但是两者之前也是有联系的,智力成果的转化同样也能带来更多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发明,两者皆可以共同进步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建设。
『捌』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环节是 A.基础性研究B.应用研究C.开发研究D.科学实践 最好能解释下。。
标准答案是 c.开发研究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一项十分艰辛、复杂的工作,只有加强和完善各个环节,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以及科技成果的开发、移植和推广,才能实现将科技作为认证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