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概述

成果概述

发布时间:2020-12-12 03:21:48

① 全球变暖研究成果概述

全球变暖是的,现在全球在面貌的变化,冬天带一点都不冷了,海平面也越来越高了,南极的冰越来越少了

② 截至年,水库运用阶段地质成果概述

对三门峡库区的地质实践成果,共约43份,这是集20多年的历史积累。现将这些成果给予简要说明。

(一)综合性、总结性成果,有5份。最早的水库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是黄委会水库管理局于1962年初提出的。第五大队、陕西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先后提交有阶段性的成果。1985年前后出版的库区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和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两份成果,应当说也是阶段性的总结性成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成果,共11份。基础资料“地下水位年鉴”1956~1959年观测数据,由黄委会整编出版,1960~1985年观测数据由陕西第二水文地质大队整编出版。有9份是阶段性的地下水动态分析报告和基础图件。库区淤积回水条件下的潜水涌高分析方法和浸没预测方法是研究重点,在探讨对西安浸没问题和水库运用方式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三)土壤盐碱化防治研究。有14份成果,合并为12项。有对库周浸没条件下的盐碱地发生发展的调查分析,有自然漫淤脱盐、井灌与稻田改良脱盐的水盐动态观测研究,以及吊沟台田与渠灌排水脱盐等治理效果分析。为三处做引洪漫淤前的水文地质调查。这些受到了当地的配合和推广。

(四)南山支流治理工程地质调查、勘察工作

发源于秦岭北坡的流入渭河的支流众多,习称南山支流,每年雨季汛期常发生或大或小的山洪、水石流灾害。其中由华阴、华县境内南山支流入库的推移质砂砾石,是三门峡水库渭河下游段的造床质,也是该区洪涝灾害之源。因此,治理南山支流意义甚大。1961年,陕西省水库管理局首次对华县的南山支流进行了查勘,第五大队和陕西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应水库管理局要求所做的水利工程地质工作成果有17项,合并为9项。《渭南沋河流域规划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具有代表性,报告较详细地论述了流域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尝试对推移质和悬移质年输沙量推算,提出规划建议。该报告也是黄河中游小流域规划治理地质研究项目,投入工作量较大,历时较长的一份成果。

(五)坍岸、库岸的护提、河道整治勘察研究成果,共有4项。库岸坍塌主要发生在高水位运用时潼关以东深水区;1966年,第五大队与中科院地理所、黄委会及库区水文总站等单位,共同开展坍岸观测断面复测为主的调研工作之后,并在前人坍岸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由第五大队闫太白等同志编写的《三门峡水库典型地段库岸再造初步分析》,在阐明库岸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地形地貌和外力作用下,再现了坍岸发生发展过程。水库改为低水位运用后,库岸即趋于稳定。所以该报告是原第五大队唯一的一份坍岸研究成果。库岸护堤和河道整治地质工作,至今仍在断续进行,其成果未全部列入。

(六)水库运用阶段的总结性成果简介

《黄河三门峡水库运用阶段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是三门峡水利枢纽于1960年9月开始蓄水拦沙运用后,发生严重的泥沙淤积,耕地浸没、库边坍岸等地质灾害以来,积20年观测、勘察研究资料而撰写的一份总结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在阐明库区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论述了入库泥沙淤积的危害和影响,论证了潼关、新丰、孤峰三大断隆、断凸对泥沙淤积的正向和负向制约作用。预测在高水位运用时,在淤积回水作用潜水涌高条件下,不仅渭、洛河下游大片耕地将因浸没而沼泽化、盐渍化,西安市低阶地城区也将产生浸没。据此,仅就三门峡水库单独运用而言,近、远期的合理利用方案,应当是汛期敞泄、排沙清淤,非汛期低水位蓄水,回水不过潼关的全年控制运用。

关于潼关以东库岸坍塌,仅发生在水库蓄水初期高水位运用时段,改为低水位运用之后,已自行中止,经济损失与库容淤积损失均有限,对水库运用方案的选择不起决定性作用。最后认为,若能利用三门峡水库暴露出来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为多沙河流建库的工程地质实验场,深入探索研究,将为类似水库建设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该报告编制有1:30万库区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附有水库淤积工程地质断面图集,水库浸没、坍岸工程地质断面图集。

在《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专著中,针黄河自然地质环境和水库地质灾害,建议进一步修订治河规划时,对下列问题应予充分研究:

1.根据三门峡水库地质条件,只能采用低水头运用。要充分发挥其效用,只有研究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注:当时还未建小浪底水库)。

2.吸取三门峡、青铜峡水库泥沙淤积的教训,在黄河中游建库应选择峡谷型,不宜修建湖泊型。

3.各峡谷段建坝条件较好,可修建径流电站,开发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4.开展秦岭、吕梁山等推移质产沙区的研究,选择代表性支流进行流域调查,探索粗碎屑物来源、搬运、沉积规律与输移量,为规划治理提供依据。

地质部第五大队及随后的陕西省第二水文地质队,完成三门峡库区及其周边各项查勘研究工作的同时,还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沿着“治黄地质工作”的另一条主线—黄河中游黄土地区—开展多项调查研究工作。从建队之初至1986年,先后完成的工作项目有:以黄土峁梁地区为典型的无定河中游陕北绥德—米脂间333km21:5万水土流失防治问题调查(与地质部水文所协同完成);以黄土塬区为典型的陇东西峰镇地区323.5km21:5万水土流失防治问题调查;黄河中游无定河、延河、皇甫川、窟野河、佳芦河等黄河一级支流1:50万路线地质调查(控制面积20300km2);绥德、子洲、延安等县市的小流域水土保持专门性问题的定点调研;黄河中游郑州至兰州间流域面积约58万km2综合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等。后者形成《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的专著,于1986年1月出版。

必须指出,发端于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黄河中游黄土地区的各项调研工作,从地质角度探索了黄河泥沙淤积的物质来源、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地质原理,提出和论证了黄河中游防治水土流失的方向、途径和措施,在纷繁、艰巨的“治黄”系统工程中,迈开了坚实的一大步!

但黄河三门峡库区及黄河中游地区的治黄地质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仍需努力。

③ 成果概述

项目全面收集了研究区内松湖铁矿、式可布台铁矿等典型矿床的地物化遥各方面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全面总结了区内各个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控矿地质构造、有利成矿因素,建立了研究区火山岩型铁矿的成矿要素表、预测要素模型。确定研究区内松湖铁矿预测要素为:构造环境为阿吾拉勒石炭纪裂陷槽(岛弧环境);含矿岩系和围岩主要为安山质火山碎屑凝灰岩及大理岩、钠长斑岩质火山凝灰岩、石榴子石矽卡岩、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 、石英闪长玢岩等;含矿地层为火山活动中心地带;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亚组;区域地物化特征为分布在重力梯度带上;在局部剩余重力异常高或附近,剩余重力异常值在1~3mg/s·m之间;分布于北侧磁异常梯度带,异常值大于200nT的剩余磁异常分布区;磁异常平面特征以正值为主,正负极值超过±25000nT。异常可分为低缓异常及高磁异常两类。高磁异常主要分布在穹隆两侧的高山区及穹隆北东端的高山区。总体特征是高强度(大于5000nT);大哈拉军山组强磁异常区是寻找铁矿的主要标志。预测必要要素为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成矿时代(C)、火山沉积盆地、大哈拉军山组;重要因素为已知矿床(点)、近东西向断裂旁侧、大于200nT或600nT磁异常;次要要素为铁锰累加异常、1~3mGal重力异常、晚石炭世中酸性岩体附近。

以火山岩型铁矿床为主攻目标,以ESRI的空间数据库描述框架、UML和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为依据,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在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探索研究区与主要成因类型铁矿密切相关地质体及地质现象之间的关联性为主要内容,以ArcGIS为平台,建立研究区的多元信息空间数据库。针对研究区预测矿种的成因类型,在保证满足资源潜力评价要求的前提下,快速、简练的定义了各数据库要素类,大量减轻了属性数据入库的工作量,这样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空间分析也保证了数据精度的一致性。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ArcGIS空间数据库和典型矿床成矿模式,确定成矿预测类型和找矿标志,建立区域成矿要素表,明确两大类型铁矿的控矿构造和找矿标志,通过地质、矿化、物探(主要是磁法)等综合信息提取,建立典型铁矿床定性和资源量定量评价的预测模型,并确立各个预测要素与数据库中属性字段的对应关系,建立以 ArcGIS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的预测区提取模型,为快速、准确、高效进行成矿有利因素的提取奠定基础。

对区内的松湖铁矿、式可布台铁矿等典型矿床的进一步剖析,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取样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程度,总结提炼松湖铁矿成矿模式、成矿规律,并结合西段航磁、重力等多源信息数据,共圈定该区域内9个找矿靶区进行预测资源量评价,并对找矿靶区进行优选和排序。

在全面收集研究区以及相似区域成矿条件,主攻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已知矿床(点)品位-吨位模型,进行数理统计,总结其统计规律,建立了研究区主攻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数据模型,从而评估、修正各个未见矿区的品位和吨位数值,为研究区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可靠的评价参数。圈出预测区确定预测类型:采用综合信息法,依据一定的地质规律,确定各预测类型模型区,圈出预测区,综合各典型矿床建立比例尺对等的概念模型,根据不同预测类型的概念模型,确定各预测区的预测类型。求体重:计算模型区、预测区的体重D1和D,其中D1为各模型区的平均体重,D为各典型矿床的平均体重(预期探明资源量加权求得)。求含矿率:计算模型区、预测区的含矿率K1和K。确定预测深度:模型区工程控制铁矿出露深度约为800m,按二分之一工程控制矿体深度向下推深,即400m,故松湖预测区预测总深度为1200m。置信度:应根据模型区的资源产状勘探情况来定:(1)勘探程度高,对矿床深部外围资源量了解清楚(90%);(2)勘探程度较高,对矿床深部外围资源量及含矿地质体分布了解一般(50%);(3)勘探程度一般,对矿床深部外围资源量及含矿地质体分布了解较差(10%)。计算资源量:由于模型区和预测区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因此二者将分开计算。将上面求出的数据分别带入绝对体积法和相对体积法计算公式,对模型区、预测区矿产资源进行定量预测。模型区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预测区采用相对体积法计算。

利用资源潜力评价公式,以ArcGIS数据库为平台,结合主攻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数据模型,对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各个典型矿床进行了铁矿资源量的估算。

④ 成果概述需在1~1388个字符之间(包括系统生成的文字样式等不可见字符)

思路:获取变量→使来用字符自串拼接符号(+)拼接字符串。下面实例演示:从文本框获取两个字符串变量,拼接后输出到另一个文本框。

1、HTML结构


变量1:<inputtype="text"id="test1"/>变量2:<inputtype="text"id="test2"/>拼接:<inputtype="text"id="test"/><inputtype='button'value='拼接'onclick="fun()"/>

2、javascript代码


functionfun(){varstr1=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1").value;varstr2=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2").value;varstr=str1+""+str2;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value=str;}

3、效果演示

⑤ 高中生成果概述无法保存为什么

为什么要做研来究性学习,什源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做研究性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案例,重点强调“兴趣”的意义以及“创意”的重要性,综合素质记录和评价的内容,并概括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词:主动+兴趣+特效+实践+成果。

列举事例及问题拓展思维,学习社会对人的选择:智商、情商、心理资本,研究性人才的性质:善于思考、喜欢冒险、充满好奇心、坚持。“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意,那他只能为别人打工。”可见,我们要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发展思维方式,学会创新,善于思考。
创新成果信息收集归纳总结方法

⑥ 研究概况及主要进展

自从人类进行煤炭开采伊始,就存在煤炭顶板安全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煤矿顶板稳定性研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 30 多年来, “块体理论”、“模糊评判法”、“灰色理论法”、“模糊聚类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沉积学方法”、“层次分析法”、“地震属性法”、“地应力分布法”等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顶板稳定性,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1.2.1 国外研究历史

1.2.1.1 引入沉积作用分析

据郭德勇等 ( 2002,2003) 资料,20 世纪 60 年代,Zienkwicz ( 1977) ,Goodman( 1968) ,Desai 等就将有限元引入地质研究中。20 世纪 70 年代,Elliott ( 1974) ,Ferm 等( 1978) ,Horne 等 ( 1978) ,Hylbert ( 1977) 等学者注意到沉积作用与顶板稳定性的联系,将沉积学理论引入到顶板稳定性的研究中,着重分析了河道作用和决口扇沉积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初,Petranoff ( 1980) ,Bunnell ( 1982) 等尝试从沉积学角度对顶板条件进行了分类,Houseknecht 等 ( 1982) 则进一步将沉积条件与煤和瓦斯突出、煤层变化相联系,Truman 和 Horne ( 1982) 已开始尝试将此类研究成果用于指导生产: 查明了影响煤矿顶板岩层稳定性的主要沉积地质因素有冲刷与凸顶、滑面、擦痕、夹薄顶煤层的砂页岩互层等; 发现煤矿顶板岩层在垂向上和侧向上厚度和岩性变化很大,在矿井煤炭开采过程中顶板冒落、老顶来压和岩煤层突出往往发生在老顶砂岩与页岩的过渡部位。T.V.Petranoff ( 1980) 和 H.H.Damberger ( 1980) 指出,井下回采时,煤层顶板的质量取决于各种岩石类型的内在联系、同沉积构造、沉积早期的压实强度和后期构造特征诸因素。其中顶板的大部分特征可能与沉积作用或早期压实过程有关,后期的构造运动起着强化这些早期特征的作用。1982 年,美国学者 C.D.Elifrits 将地理信息系统 ( GIS) 技术应用于房柱式开采煤矿地面塌陷,开拓了 GIS 在煤矿灾害方面应用之先河。

20 世纪 90 年代,V.R.Shear-Albin ( 1993) 总结认为煤矿井下遇到的大多数控制问题可归因于开采煤层围岩的沉积作用或早期压实强度和后期构造特征诸因素。其中顶板的大部分特征表现在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两方面。与此同时,在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区多采用仪器探测技术,如利用地质雷达探测工作面前方地质构造和地质异常体等技术。前苏联地质学家更重视利用各类地质参数预测开采前方地质变化,如研究煤的物理化学特征来预测断层,统计地质数据进行构造变形分析; 前联邦德国在鲁尔区采用构造成因解析法、槽波地震等方法对工作面前方构造及顶板稳定性进行分析预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1.2 引入地震分析技术

20 世纪 70 年代与 80 年代期间,在石油地震勘探中用得最多的地震属性研究是基于振幅的瞬时属性。90 年代,地震属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其范围从计算单道瞬时同相轴属性到提取复杂的多道分时窗的地震同相轴属性以及到生成地震体属性。地震属性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从简单检测振幅异常发展到检测流体前缘随时间的变化。

1994 年,Amoco 石油公司开发了可用于描绘断层和地层特征的三维相干算法,在1995 年的第 65 届 SEG 年会上,Amoco 石油公司公布了一项用于描述断层和地层特征的解释性处理技术,即相干体 ( Coherence Cube) 技术。相干体技术的出现在地球物理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被视为三维地震领域尤其是资料处理解释方面的革命,加深了人们对三维数据体的地质理解。

1995~ 1996 年,Bahorich 和 Farmer 把地震相干性技术从其他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中分离出来,将相干性作为一种独立的地震属性展示在物探工作者面前,并指出,对应于该项技术的相干算法在地质构造检测方面特别有效,可突出地下地层的细微变化。

在此期间,Mikes S.Bahorich 发表了关于相干数据体的论文,借助三维相干数据体解释地震资料不连续性成像的断层和岩性变化区带。Kenneth A.Ortmann 应用三维相干数据体研究大地构造的扭曲运动,延伸了相干数据体的应用领域。Schlumberger-GeoQuest 地震解释软件公司也把与相干体技术对应的软件推向市场,加速了相干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Marfurt 等在 1998 年和 1999 年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 李增学,1994) ,讨论了用基于相似的相干算法计算三维地震属性和存在构造倾角的相干计算方法。Marfurt 等人在原有的 C1、C2和 C3相干算法的基础上,对相干算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2.1 传统地质学分析

国内一些学者从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入手,在分析煤层及其顶板形成沉积条件的基础上,按不同沉积模式分别建立了区域性沉积模式与顶板稳定性关系,对顶板稳定性进行了成功预测。葛道凯 ( 1994) 、彭苏萍 ( 2000) 、孟召平 ( 2002) 等就沉积层序和顶板砂体厚度变化诸方面对顶板冒落性影响进行相似模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顶板稳定性地质模型,并指出煤层顶板性质基本上取决于沉积建造亚相特征,顶、底板原始沉积环境的空间分布控制了采场顶板整体质量。提出从影响顶板稳定性的地质因素入手,结合岩石力学和采矿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对煤层顶板稳定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于双忠 ( 1994) 和彭向峰 ( 1997) 等从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入手提出了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新方法: 首先选定 4 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即岩石强度、结构面、水对岩体的影响及原岩地应力状态,然后把这 4 个指标综合到一张分类图表中。丁述理 ( 1998) 等建立了单因素分析、综合评判的研究方法: 根据能独立反映某地区某段岩石 ( 体) 工程稳定性的一些独立的因素或变数,如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分层厚度、裂隙发育程度、岩性、岩石的形成环境、岩心完整性、岩心采取率等钻孔资料获得的信息,分析这些单因素的评价结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评判,从而有效地削弱各种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最终分析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顶板岩石工程稳定性的实际情况。孟召平、程浪洪 ( 2007) 等分析了淮南矿区地应力条件,通过现场地应力测量和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计算,探讨了圆形硐室围岩应力分布和不同侧压下回采工作面顶板稳定性分布,得出了回采工作面顶、底板稳定性与侧压系数大小密切相关的结论。

徐东强 ( 1999,2000) 等提出运用块体理论法进行矿体顶板稳定性分析,通过详细的现场结构面调查,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或矢量分析方法,确定采场中的优势结构面产状,判断由优势结构面所切割块体的稳定性。

1.2.2.2 顶板稳定性的定量分析进展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我国的一些科研工作者开始了针对顶板稳定性的岩体工程力学数学方法及结合计算机进行的模拟运算,以期对煤层顶板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涂敏 ( 1995) 利用模糊类聚法分析了煤层顶板稳定性; 杨双锁等 ( 1997) 利用有限元法对采场顶板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及分类研究; 张树光等 ( 2000) 应用离散元法对顶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如通过采用水平层状、正交节理模型顶板建立模型,检测整个顶板的变形来实现其稳定性预测和分析; 曹庆奎、蔡振禹 ( 2004) 利用加权灰色模型评价了煤层顶板稳定性,经过实例分析提出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灰色加权关联度综合评价法,该方法可较好地反映出煤层顶板地质条件的灰色性特征,使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文晓红、杨晓东 ( 2004) 提出了将单因素分析、模糊二级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煤层顶板稳定性,合理选择能反映煤层稳定性的单因素地质因素,可以极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勘探成果资料,合理地考虑各种因素来评判顶板综合质量,该方法简单、灵活,评判结果较为准确; 夏玉成、樊怀仁 ( 1998) ,朱宝龙、夏玉成 ( 2001) ,凌标灿等 ( 2003) 针对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需要确定因素权重集和隶属函数的人为性等缺点,提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定量评价矿井构造,通过构造网络,进行学习训练,得到评价模型,然后进一步计算和预测,该方法可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在条件比较复杂或应用单因素难以判断时,获得了明显效果; 李增学、刘海燕等 ( 2004) 提出了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煤层顶板稳定性,在确定影响因素权值后,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分区,依据沉积条件、构造发育特点和岩石力学特征,按照基本因素权重大小进行复合叠加,最终完成定量评价。

1.2.2.3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

( 1)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如岩体原位应力测量、高精度重磁探测、各种波法、直流电场层析成像、放射性红外测量、孔中电视与防爆测井、磁偶源频率探测与地电法等。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测试仪器的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体积小、灵敏度高、存储信息量大、操作简单而功能强大的声波测试仪的应用,给煤层顶板稳定性监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对地质构造探测有显著优势的煤田地震勘探在我国起步较晚。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蓬勃发展并臻成熟的高分辨率数字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魏树满 ( 1998) 利用钻孔声波测试数据,提出了对岩体进行较精确的速度分层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理论模型及实际声波测试资料对层析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证。王宏图等( 1989) 利用岩体地应力声波测试方法确定了四川某矿岩体内松动圈范围。徐东强等( 1999) 利用声波测试技术在金厂峪金矿难采矿体顶板稳定性研究中成功预测出了顶板松动圈厚度以及破碎带位置和厚度。郭学彬等 ( l999) 应用声波探测技术探测爆破作用对矿柱损伤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为研究矿柱的稳定性提供了依据。王辉、黄鼎成 ( 2000)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根据岩体结构理论和地震波在软弱结构面的传播特性,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岩体稳定性的准确探测与软弱结构面的空间定位。吴文金等 ( 2000)运用岩体声波探测技术测定了淮北芦岭煤矿巷迈围岩松动圈,进行了围岩稳定性分类,为芦岭煤矿今后的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 2) 地震信息解释技术的应用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有效探测小构造的三维地震技术得到应用,近年来基于三维地震信息精细解释构造的地震属性技术和相干/方差体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

相干/方差体技术利用相邻道地震信号之间的相似性来描述地层、岩性等的横向非均匀性,特别是在识别断层以及了解与储集层特征密切相关的砂体展布等方面非常有效。利用相干/方差算法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干处理后就可得到对应的三维相干/方差数据体。应用三维相干/方差时间切片进行构造解释和岩性解释,可以帮助解释人员迅速认识整个工区断层等构造及岩性的整体空间展布特征,从而达到加快解释速度及提高解释精度、缩短勘探周期的目的。

国内对相干技术的讨论相对较晚,基本上是借鉴、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成果。石油行业于 1996 年开始使用相干体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佘德平、曹辉 ( 1998) 等发表了相干数据体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干数据体的制作方法并论述了三维相干数据体在实际资料解释中的应用,证明了相干体技术有效、快速和无需人工干预等特点; 杜文凤 ( 1998)的研究表明,在断层解释、采空区圈定、巷道检测等方面应用相干体技术能解释落差为3m 左右的小断层,并且比常规解释方法更直观、快捷。

对于方差数据体,目前研究成果较少。林建东 ( 2000) 的研究表明,方差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矿井建设的要求,准确解释含煤地层中落差更小的断层,而且可以更加准确地给出断裂带的产状和延伸方向,也可探明更小的地质异常体。常锁亮 ( 2003) 等则在方差体技术应用小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良好的自动识别能力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地球物理技术已经成为高产高效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几年来,地震属性技术受到地球物理界的极大关注。地震属性研究已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地震属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主要的目的是将地震属性应用于油藏描述。郭彦省、孟召平 ( 2006) 等介绍了应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煤层顶板岩性的方法,通过应用交会图、相关分析方法,对钻孔处地震属性与煤层岩性关系进行分析,优选地震属性,将得到的地震属性用神经网络来识别,进而进行应用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地震属性 ( seismic attribute) 指的是那些由叠前或叠后的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和统计特征,它是地震资料中可描述的定量化特征,代表了原始地震资料中所包含的总信息的子集。现在广泛应用的地震属性有 20 多种,并且新的地震属性还不断地从地震数据中被挖掘出来。单一的地震属性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需要对众多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地震属性进行更深入、更贴近本质的认识。

地震属性的分类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分别提出过不同的属性分类。结合煤田地震勘探的特点,可以根据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把地震属性分成 8 个类别: 时间、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相关、吸收衰减、速度。地震属性的类型很多,要根据解决的地质问题来选择相应的地震属性。

( 3) 地震反演技术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地球物理学家提出了多种地震反演方法。地震反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是预测岩性的确定性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

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观测地震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 ( 求解) 的过程,是反演地层波阻抗 ( 或速度) 的地震特殊处理解释技术。

地震反演通常指波阻抗反演。波阻抗反演技术是岩性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钻孔测井数据纵向分辨率很高的有利条件,对井旁地震资料进行约束反演,并在此基础上对孔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断煤系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这样就把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已知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联系起来了,实行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研究程度 ( 李庆忠,1993) 。

地震反演方法基于介质模型的假设条件不同,有直接离散反演方法和波动方程连续估计反演方法; 基于研究域的不同,有时域反演方法和频率域反演方法; 从实现方法上可分为 3 类,即递推反演、基于模型反演和地震属性反演; 基于求解方式的不同,有直接反演方法、迭代反演方法和搜索类反演方法。

近年来,随着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发展,非线性反演方法突飞猛进。除一些传统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如梯度法 ( Gradient method) 、牛顿法 ( Newton method) 和蒙特卡洛法( MonteCarlo method) 外,一些启发式的反演方法,如模拟退火法 ( Simulated Annealing) 、遗传算法 ( Genetic Algorithm) 、人工神经网络法 (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小波分析法( Wavelet Analysis) 等应运而生。随着并行计算机的出现,需要大量计算时间的非线性的反演方法有了发展的前提。

波阻抗反演是利用实际地震资料,以地质钻井和测井信息为约束条件,对地质构造和储层物性进行求解的过程,是进行储层预测和描述的必要手段。普通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不能分辨薄储层,而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以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有限带宽的不足,综合地质、测井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得到高精度的波阻抗资料。

目前地震反演软件主要有: 俄罗斯地矿部的 PARM,法国 CGG 公司的 ROVIM,中国石油大学的 ANNLOG,加拿大 Hampson-Russell 公司的 STRATA,荷兰 JASON 公司的 JA-SON,丹麦的 ISIS。这些软件各有特色,使用最多的反演软件是 STRATA,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无论是地质人员还是物探人员都可以直接做反演工作。

1.2.2.4 多源信息预测方法

1982 年,美国学者 C.D.Elifrits 将地理信息系统 ( GIS) 技术应用于房柱式开采煤矿地面塌陷,开拓了 GIS 在煤矿灾害防治方面应用之先河。从 80 年代后期起,我国学者也引进了 GIS 技术,并且不断拓展它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煤层顶板稳定性预测、煤矿突水预测、岩溶陷落柱的探测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GIS 技术的引入,为煤层顶板稳定性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⑦ 工作概述怎么写

写作思路:写作时从大处着手,尽量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思想,全面详细的解答问题,并且紧扣问题的中心,把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表述出来。

1、坚持政治学习不放松,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梦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教育职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讲、树、促”教育活动为重点,主要安排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科学发展观。

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__副主席在我省考察时关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等。每次学习安排都做到了有动员、有部署、有要求,并对学习有阶段性书面总结。同时组织职工、党员收看学习“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4次,进取组织职工参加讲、树、促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展览、党性党风党纪剖析报告展览等活动。

2、结合工作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对职工在工作、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职务变动、岗位变动、职工家庭生活中出现较大变故时,我们采取领导、党员骨干和群众三结合的方法,先后对5名思想波动较大的职工谈心,进取主动地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帮忙。

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克服消极因素、调动进取因素的作用,确保了科研、开发、改革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坚持了“四个看望慰问”制度,4月份退休职工李兴华因病住院,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在繁忙的工作中抽调办公室人员到医院照顾,对职工结婚、生育、住院、办丧等共看望慰问12人次。

3、抓好团队意识培养,创造良好工作氛围:抓好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激发员工的事业心和职责感。经过开展一系列谈心交心、走访慰问、沟通交流、竞赛演讲、批评表扬、外出考察、目标管理等有效手段,不断提高员工的大局观念和全所一盘棋思想,异常是在我所开展的“五讲、五树、五促”演讲活动中,全所干部职工进取参与,营造出了一种团结协作、蓬勃向上、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4、办好专栏,发挥宣传阵地作用:今年我们先后完善党员学习园地、及时更新了网页,部分课题还建立了网站和个人博客,设立《科学发展观在我心中》、《讲、树、促教育活动》等专栏。

配合科学发展观贯彻、喜迎院庆100周年、弘扬焦裕禄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和科研开发党建等主要工作,办各类宣传栏4期,展出各类文章图片62份。在“讲、树、促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优秀征文活动中,我所有两名职工分别获得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⑧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怎么写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案例描述部分)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也就是案例的分析,分析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融入在案例描述中)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问题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评析同时也是笔者对案例所揭示问题的诠释与研究,是一个联系实际的提升过程。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案例作出多角度的解读。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案例完整的结构形式: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1、变式结构:背景--描述--分析
2、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3、案例--问题--分析
4、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讨论--反思研究等。
注意:案例撰写中,五个基本要素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细节与反思(评析)不可少。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就不能说是案例。

⑨ 植物直接价值成果概述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回,A正确;
B、丰富多彩的答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属于直接价值,B错误;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属于直接价值,C错误;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⑩ 钱扬义的研究成果概述

在 Asia-Pacific Ecation Researcher(SSCI)、《化学通报》、《课程·教材·教法》、《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等(CSSCI杂志)和《中国考试》、《化学教育》等核心期刊以及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2项排名第一,2项第2),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教材与著作10部(独著或第一作者),著作于2004、2006年获得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奖和“推荐使用资源”奖。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科学出版社)在全国15省发行150万册。课题“数字化手持技术理科探究实验室建设” 已在全国10余所大学、5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验研究基地。自主开发的“我爱你化学网”包括10个网站。学术交流方面已与美国、新加坡和以色列有关专家建立了学术交流渠道,2008年访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9年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化学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培养的研究生来自四川大学、华南师大、安徽师大、湖南师大、四川师大、河北师大和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招收的本科专业除了化学(教育)外,还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专业;在读的研究生有的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和“曾永裕奖学金”,有的出国继续深造,就业优良。

阅读全文

与成果概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