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近几年来的绿化成果
中国森林资源分来布不均匀,主要自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
截至1993年,中国有林业用地面积39.43亿亩,森林面积20.0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13.92%;活立木畜积量117.85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01.3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
到1995年6月,全国森林面积累计达1.34亿公顷,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为3300多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1998年3月,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结果,中国森林面积1.34亿公倾,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居世界第五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列第11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列世界第8位。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2001年3月12日,中国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66.7万公顷,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
㈡ 城市绿化的成果
⒈城市绿化步伐加快。许多城市结合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和旧城改造开展绿化工作,有效增加了绿地面积;园林化街道、小区和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6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6.3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城市森林建设方兴未艾,大多数省会已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沈阳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⒉草原保护与建设成绩突出。截至2005年底,草原家庭承包经营面积达2亿多公顷,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0%;全国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超过26.7万公顷,草原围栏超过33.3万公顷,全国禁牧面积超过33.3万公顷;2000万头牲畜改为舍饲圈养,干草产品200多万吨,牧区和半牧区依赖天然放牧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区植被得到明显恢复,牧草产量提高40%以上,草原生态明显改善。
⒊绿色通道工程稳步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坚持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要求,坚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方向,多部门(系统)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动了绿色通道建设的顺利进行。“十五”期间,全国绿色通道建设里程达50多万公里;湖泊、水库绿化面积17920公顷,江河沿岸绿化18650公里。在全国6.1万公里国家铁路营业线上,宜林铁路3.73万公里,已绿化达标2.03万公里。
⒋部门绿化作用明显。各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成为国土绿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间,铁道系统累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996.3万人次,植树3843.9万株,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62个,面积达1752公顷。水利部门义务植树1940多万株,绿化荒山、荒沟、荒滩1663万公顷,庭院绿化870多公顷。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妇联等部门坚持组织开展了“三八绿色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生产技能和本领。解放军一直走在义务植树的前列,大力开展荒漠、荒滩、荒山造林绿化,每年植树13万公顷以上,同时还有力支持了地方绿化工作。武警部队营区绿地率平均达到32%以上。石油系统坚持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石油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覆盖率已达23.8%。
⒌资源保护力度加大。2005年,全国征占用林地管理日趋规范,林地确权发证面积已经超过90%,林木采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取得明显进展,全国林政案件查处率达98.30%。全年共查处破坏草原案件4000多起,资源保护工作显著加强。
全国森林公安全年共查处行政和刑事案件205239起,处罚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71805人次,收缴木材90.16万立方米,野生动物193万多头(只),野生动物制品32974件。“十五”期间,相继开展了“猎鹰行动”“春雷行动”“绿剑行动”等一系列集中统一行动,有效遏制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高发的势头。
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1524起,受害森林面积73701公顷,因火灾死亡人数92人。发生草原火灾500多起,受害草原面积5万公顷,损失维持在较低水平。
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933万公顷,防治面积700万公顷,防治率为75%,其中无公害防治率64%,成灾率5‰。农业草原鼠虫灾防治面积953万公顷,减少经济损失近10亿元。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登记建档、围栏挂牌、远程监控、宣传教育等工作扎实推进。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一级古树(500年以上)5.1万多株,二级古树(300-500年)104.3万多株,三级古树(100-300年)175.3万株,国家级名木5281株。
⒍绿色产业发展迅猛。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7269亿元,比上年增加376亿元。人造板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573万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29%;林产品年总产量达9400万吨,比“九五”期末增长36.5%。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超过64万公顷,年产值超过431亿元。竹林面积超过480万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15%。“十五”时期,全国共生产各类林木种子1.26亿公斤,合格苗木1549亿株;林木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由“九五”期末的30%和20%提高到37%和43%;社会育苗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5%提高到80%。
㈢ 赞美绿化成果以及绿化工程的人们
离离原上草
㈣ 上海城市绿化有哪些成果
1.从“见缝插绿”政策变为“规划建绿”
2.建造了延中绿地、太平桥绿地、世纪公园、汤成高尔夫球场、城隍庙老城厢绿地建设、陆家嘴绿地、长寿公园、黄兴公园、大宁绿地。。。有名的绿地工程
㈤ 绿化放样标高测量成果报告是什么样的
高程测量 就是把构筑物的相对或者绝对高程 通过仪器量测出来.
高程放样 指把图纸上构筑物的高程,用测量仪器测设到实地上去.
高程测量和高程放样是相反的过程.
㈥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建所以来,我院的科研成果共获各级科学技术奖141项,包含国家级科学技术奖4项,市部级科学技术奖52项,局级科学技术奖85项。成果内容涵盖园林生态;树木引选育;草坪、地被、宿根花卉引种和筛选;草花育种;古树保护;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生物多样性保护;特殊环境绿化;工程技术 。
园林生态与数字园林
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从事园林生态研究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在园林生态的前沿领域,做了许多基础与开拓性的工作,其创新发展与北京经济和园林绿化建设紧密相连,是中国园林生态科学发展的一个浓缩。在后奥运时代,仍将瞄准北京乃至国家的科技需求,致力于园林生态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 。
第一阶段(1979年-1990年):构建园林生态学的定性研究框架
建所伊始,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为我所)就强调园林生态与绿化美化功能的和谐统一,即在清除卫生死角,保证“黄土不露天”的简单绿化基础上,首次在国内系统开展了园林绿地生态效应定性研究。
其中,由我所李嘉乐与刘梦飞主持的“航空遥感在绿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课题,是国内首次探索利用航空遥感资源的方法研究城市绿化,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城市绿化数据库,是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北京市城市绿化遥感研究工作,得出了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城市绿化生态效益数据,此项课题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不仅居于领先,还达到了国外同类研究的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另外,由李嘉乐主持的“北京市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课题,通过对1983年北京市航空影像资料的解译计算,分析了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植物分布特点和建成市区范围的绿色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城市热岛的强度和平面结构与绿化程度的关系,对绿化覆盖率不同地段对城市小气候和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做出综合评价,并对绿地减少降水径流、涵养地下水的效益进行分析和测算。此项课题成果在全市进行了示范推广,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同时,我所还进行了绿色植物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城市大气,以及道路绿化的减噪效应等研究,从定性角度揭示了北京市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以及各种结构绿地的小气候特点,很多研究成果对后续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二阶段(1990年-2000年):园林生态的定量化研究
1990-2000年,是在原有基础继续扩大影响、颇有成就的十年,期间,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以定量化研究北京城市绿化生态效益为中心,首次引入园林植物“绿量”的概念,首次建立了以绿量作为关键要素的园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定量评估了北京城市绿化生态效益;在系列化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重点推荐了适用于北京的园林植物,提出了提高北京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合理绿化方向,以及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种植模式,其定量研究成果,被引频次合计超过了700次,后续对应研制的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定量经济评价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三阶段(2000年-2009年):园林生态研究水平全面提升
针对北京城市园林发展的新需求,从城市区域的尺度,为促进城乡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多学科交叉下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围绕遥感普查、北京城市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研究、小尺度气象模式在北京城市绿地建设规划中的应用等课题,继续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着力解决园林生态学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北京城市楔形绿地系统规划建设、集中绿地改造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是园林生态研究成果相对最丰硕的时期。跟踪调查显示,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㈦ 有关于绿化病虫害的qc成果课题吗
QC成果需要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可以参考下国优成果根据步骤学习一下
㈧ 我家的小绿化里的预期的成果展示怎么做
综合实践活动课简介(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各种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应运而生,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然而,我们的城市绿地受到严峻的考验,而绿地的多少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它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校园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地方,因为在学生的时间表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校园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美化校园,建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出谋划策。基于以上原因,我校于2004年开始,以生物学科为切入点,进行了《校园绿化调查与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学期,我们又和学生一起,而且联系了地理、历史、语文、数学、政治、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了解校园内绿化树木的生活习性、特征及用途。②学习设计校园绿化景观图的基本知识,从中体会校园绿化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美学底蕴。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让学生获得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②激发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三)活动形式主要采取以小组活动为主,分组和集体相结合的办法。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1、教师根据自然科学的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提出适当的活动要求或内容。如:在初一生物课中学习了《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后,安排学生去校园内和学校附近的屈原公园和湖南文理学院调查绿化状况和认识绿化的植物,并请文理学院的专家和我们学校的退休老教师等作指导。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设计活动过程,准备活动所需摄像机,照相机等必备的工具,并记录调查的数据,完成实践成果报告,得出活动结论,或设计校园绿化图,或写出相关绿化植物的简介等,并且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乐于合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部分,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环节,同时还可发动部分学生的家长参与到其中,共同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乐趣。3、教师对活动的评价。学生活动中及进行实践成果汇报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赏(象美国教师发现学生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就要大加赞赏一样),再对活动成果进行较合理的评价。并且通过提问、答疑等形式把活动内容(或所含知识)与生物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活动。 三、学生实践活动取得成果的展示 成果展示是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最高评价,它是使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活动的催化剂,也是学校开展实践活动良性循环的动力。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给予展示:(一)分组汇报1.文化底蕴探究组:通过上网、查书、访谈、调查等活动,展示收集到的苏州园林、颐和园、杭州西湖、桃花源、柳叶湖、诗墙等地的秀丽风光图片及有关文化底蕴介绍和小组拍摄的我校美丽景致——渔父园、假山、花坛……。2.科学规律探究组:通过向专家请教、拍摄校内照片、校内摄像、撰写拟人自述作文等活动,展示调查到的校内绿化植物的品种、习性、原产地、价值、寿命……,同时还部分展示了校园的绿化布局。3.创新特色借鉴组:通过上网、查书、访谈、调查、参观菊展、参观大学校园等活动,展示外校、校外的公园、大学校园、社区等地方新颖的绿化布局,重点展示这些地方在绿化方面的创新与特色之处。4.我为校园绘美景活动组:通过展示自己创作的校园绿化设计图,重点谈设计图的创作思路,突出环保、美化、个性化、和谐等方面的特,并且可以让学生抛开现有学校布局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心中理想的学校展现出来。(二)相互评议组与组之间相互评议对方在活动过程中调查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的手段、调查分析的结果,重点赞扬对方在活动中做得好的方面,并对不足之处提出较好的建议,集思广益,为以后的活动积累经验。(三)教师小结: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各方面的评价,如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能力的评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赞赏、肯定。对基础差的自卑感强的学生更要有赞赏性评价,增添学生的成功感和收获感(如美国大学都给通过努力能考及格的学生颁发奖学金一样),对于有较大潜能的学生,要不断地鼓励激发他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带来的变化1、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㈨ 为何不推广陵园的绿化成果
因为陵园的收费要高很多!所以必须走高档路线,但是小区里的绿化真得不怎么样!舍不得投入是最主要的因素!
㈩ 如何保护主要绿色通道现有的绿化成果
定期维护就好,可以放置一些禁示牌等等,警示牌可以做成温馨提示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