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11 17:52:48

⑴ 如何评价一项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

学术评价实际上就是要将学术研究成果排排座吃果果,分成三六九等。学术评回价的基本方法答有两种,一是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即基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的评价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形式的评价方法,即游离于学术研究之外,客观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外在特征和学术成果之间的形式联系,从而描绘出学术研究的形式化图景,从而达到学术评估的目的。这来两种方法显然有主次之分,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内容的评价显然是一种最符合逻辑的评价,形式化评价本质上是基于内容分析的评价方法的一种工具和补充方法。

⑵ 主要学术成就、创新成果及其学术价值怎么写

写作思路:简要概括,侧重体现成果、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理工科论文的学术价值主要是采用了什么新方法、新工艺,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等。文科论文的学术价值主要看挖掘到了什么新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的见解。

例文:

申请人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功能研究。曾参与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成功申请。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博士后资助。

另外,申请人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胶体晶体模板构筑新型图案化纳米结构的材料制备方法,并制备了半导体氧化锌一维纳米结构阵列、半导体硫化物、贵金属和碳酸钙的有序大孔薄膜等。发展了一种气液界面胶体晶体模板制备大面积半导体有序大孔薄膜的方法,申请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一项。

(2)学术研究成果扩展阅读:

学术论文,也称科学论文、研究论文。是对某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表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促进社会发展;二是进行学术交流;三是为人才考核提供依据;四是可以训练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体上说撰写论文,可以提高作者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理论思维水平。研读论文,则可以从中获取较为密集的、系统的、深广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读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通过论文撰写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加强对于各学科前沿问题、尖端问题的探讨,并通过这种高深问题的研究及各种新知识的广泛传播,可大大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

⑶ 学术研究成果陈述材料

只有一堆60的成绩单肿么办.查看原帖>>

⑷ 如何查找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报告

学术评价实际上就是要将学术研究成果排排座吃果果,分成三六九等回。学术评价的基本方答法有两种,一是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即基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的评价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形式的评价方法,即游离于学术研究之外,客观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外在特征和学术成果之间的形式联系,从而描绘出学术研究的形式化图景,从而达到学术评估的目的。这来两种方法显然有主次之分,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内容的评价显然是一种最符合逻辑的评价,形式化评价本质上是基于内容分析的评价方法的一种工具和补充方法。

⑸ 张荣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

(一)获奖情况
论文“Si fallor ,ergo sum——奥古斯丁对希腊哲学的批判与改造”(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2000年获河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论人性的三个基本特征”(文史哲1996年第5期)1998年先后获河北省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正式出版著作
1. 专著:《神圣的呼唤——奥古斯丁的宗教人类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合著:《西方哲学范畴理论》(参加),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 合著:《世纪的交融与选择》(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 译著:汉斯·约纳斯:《奥施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5. 译著:康德:《物理单子论》,《康德著作全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 译著:英格博格·布罗伊尔 等:《德国哲学家圆桌》,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三)代表性论文(含译文两篇)
1、Si fallor,ergo sum——奥古斯丁对希腊哲学的批判与改造,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
2、奥古斯丁基督教幸福观辨正,哲学研究2003年第5期。
3、语言、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的真理之路,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之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的一个微观考察,
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5、康德对传统抽象论的批判及其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6、形而上学与终极关怀,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7、创造与伸展:奥古斯丁时间观的两个向度,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
8、约纳斯的责任概念辨析,哲学动态2005年第12期。
9、传统神正论的当代转换,文史哲2006年第6期。
10、纯粹理性还是畏惧理性——从哈曼的观点看康德的纯粹主义,载于《斯人在思》(叶秀山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译文:伽达默尔: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一个自我批判的尝试,载于《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
12、译文:H·伦克: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没有元级方法,哲学研究2003年第9期。
即将出版的译著还有: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即出。
汉斯·约纳斯:技术、医学与伦理学——责任原理的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即出。
另外,还在承担《黑格尔全集》第17卷(宗教哲学 下)的翻译。
(四)、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20051998)。
2. 主持江苏省社科规划办课题“后现代视野下的宗教哲学研究”(04ZXB012)
3、主持985工程项目“宗教与文化”子课题《基督教哲学源与流》(2005-2007)
(五)、研究生培养
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已经毕业9名;正在指导宗教学专业和西方哲学专业博士生4名。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有:康德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基督教伦理学、德国哲学专题等。

⑹ 吴振宇的学术研究成果

2001年 3月,作品《晋南皮影》被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作品收藏;
2001年 4月,论文《山西皮影考察》在上海《艺术世界》发表;
2001年 5月,作品《失落的文明》被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作品收藏;
2001年 6月,作品《回到本源Ⅱ》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参展;
2002年 9月,作品《标志性》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参展;
2009年 4月,论文《试论就业导向下高职高专电脑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发表《佳木斯大学学报》;
2009年 6月,论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质量的分析与思考》发表于《哈师大教书育人》;
2009年 7月,论文《刍议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发表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9年 7月,论文《高职高专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发表于《齐师专学报》;
2012年 1月,论文《实施项目教学法在Photoshop课程中教学模式的探索》发表于《北京电力专科学报》;
2013年11月,论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研究》发表于《世界家苑》; 2004年 7月,参编著作《构成表现艺术》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 1月,参编著作《艺术色彩学》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 8月,主编著作《中国民间美术》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 8月,主编著作《平面设计简史》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4年 4月,主编著作《photoshop 图像处理项目教程》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4年 4月,撰写著作《中国体育简史》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非本专业学科,不挂名); 2008年参与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成人美术教育方式多元化的研究与探索》(结题并获奖);
2010年主持课题《项目教学法在<平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评为校级规划课题;
2012年主持课题《项目教学法在<平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滚动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已结题);
2012年参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院级课题《呼伦贝尔民族地区本科摄影教育课题研究》(在研中);
2013年申报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在研中); 2011年主持课程《图像处理》评为校级重点课程;
2012年主持课程《图像处理》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13年参与课程《数码摄影及后期制作》(建设中);
2013年12月,在校级“师范大讲堂”活动中,主讲《专业科研建设》; 1998年 1月,论文《浅析中师生基础透视教学方法》获得学校论文评比三等奖;
1999年12月,论文《结合美术的审美教育 全面提高中师美育的质量》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一等奖;
2000年 1月,论文《浅谈中师图案基础教学法》获得学校论文评比三等奖;
2000年 1月,论文《淡写生课基础教学法》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课题研究组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2009年 9月,著作《中国民间美术》在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得编著类二等奖;
2009年 9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届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2001年 5月,论文《对中等师范美术教学原则的探索》在黑龙江省心理学会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01年 6月,作品《红樱桃》在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中获得一等奖;
2001年 7月,论文《教育立国 美育立人》在东北三省美育研讨会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02年12月,论文《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03年 2月,论文《浅谈图案教学法》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10年 7月,论文《试论就业导向下高职高专电脑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0年11月,荣获2010年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书写评比一等奖;
2010年11月,荣获2010年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反思评比一等奖;
2011年 6月,论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质量的分析与思考》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2年5月,论文《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问题》在全国首届高中专学前教师教育优秀论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3年8月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一体桌椅》
自1995年工作以来有多幅作品参加中日、中韩作品交流并发表在省、市报刊等学术杂志上。

⑺ 何新贵的学术研究成果

在学术研究方面,何新贵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是我国首批计算机软件工作者之一。特别在模糊理论与技术、知识处理及数据库等方面做出了具有创造性和系统性的贡献。他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模糊数据库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了加权模糊逻辑、模糊计算逻辑、模糊区间值逻辑和模糊分布值逻辑等多种非标准模糊逻辑,并提出了一种巨并行的浸润推理模式、加权神经元网络和过程神经元网络等理论,这对边缘科学《知识处理学》的最终建立和发展起了较大促进作用。提出的可执行模糊语义网、模糊H网和主动模糊网络等概念,可应用于从生产过程仿真到视觉处理模拟等广泛领域。此外,他对编译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以及软件过程改进技术。(CMM)等也做出了较大贡献。至今,已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30多篇,并著有《模糊知识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初版和第2版)、《模糊数据库系统》、《特种数据库技术》、 《知识处理与专家系统》 《编译程序方法导引》和《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backend Database System》等10部专著(其中英文专著由Prentice-Hall出版),编撰《软件工程进展》、《人工智能新进展》等5本文集,并是我国《军事网络全书》、《数据库大辞典》、《新编英汉计算机缩略语大辞典》等多部大型辞书的主要撰稿和审稿人。曾先后被特邀在多个国家讲学和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主题报告。

⑻ 陈旭的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
1.中国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学及笔石动物群的古生物学研究。1960-1962年师从穆恩之院士出版了《中国的笔石》,60-70年代参与建立和完善中国奥陶纪、志留纪及包括早泥盆世笔石带的划分和对比研究。70-80年代,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笔石,80-90年代参与《中国志留系对比》和主编《中国奥陶系对比》英文专著,此间并负责中英志留系专题研究。近年来又研究了西北晚奥陶世的笔石,特别是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奥陶纪末期(赫南特期)的笔石,论述了该时期全球最完整的笔石动物群。此外,于80年代籍扫描电镜进行笔石孤立标本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中长期空白的状态。
2.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研究。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界入,但未能突破。领导的国际工作组在浙赣边区从事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Darriwilian Stage)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研究。经过4年的努力,在我国浙江常山黄泥塘建立达瑞威尔阶的GSSP,于1997年初被国际地科联批准,作为全世界该时段对比的唯一标准。这是第一个在中国确立的“金钉子剖面”,为我国的地层学争得了荣誉。同时,又参加了以瑞典、美国科学家为主的上奥陶统底界的界线层型工作组,2001年国际奥陶系分会批准在中国新疆柯坪大湾沟建立上奥陶统全球辅助层型剖面,2006年,领导的国际工作组在我国宜昌王家湾建立了奥陶系最高的一个阶,即赫南特阶的GSSP,并已被国际地科联批准,为我国的奥陶系再获一枚“金钉子剖面”。
3.笔石大灭绝及幸存的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在扬子区奥陶系与志留系间建立了高分辨率的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框架,对该时期笔石动物群作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大灭绝(主灭绝)与小灭绝的时限、特征、进程和制约笔石灭绝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并把笔石分异度的对比,引深到生物地理学、定量地层学和统计学等交叉学科和方法学的范畴中去,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同事们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广泛的影响。
4.古气候学的研究。近十年来与美国布科(A. J. Boucot)和斯科梯斯(C.R. Scotese)两位教授合作,建立全球显生宙气候敏感沉积物数据库,藉计算机成图技术,编制了寒武纪至中新世共27幅全球气候纬向分带重建图,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显生宙气候带的演变。
5.华南大地构造格局的研究。在1991年国际奥陶系大会上报告中国奥陶纪板块,引起大会关注。与芝加哥大学Rowley博士等研究了穿越扬子区到华南早古生代岩相、生物相的时空演变,并结合构造分析的方法,对华南古生代板溪洋提出了质疑。最近对华南广西运动发生时代的研究,引起国内地质界不同学科同行的关注。
6.领导的《中国海相地层研究》项目为中国含油气地层开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最近对扬子区奥陶系-志留系之交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两套产页岩气的笔石黑色页岩时空分布的研究,对中石油和中石化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培养了干部。
至今在国内外共发表论著226篇册,其中SCI刊物51篇(第一著者25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美国古生物杂志2005年度最佳论文奖等国内外奖项。

⑼ 请教下简历里面的“学术科研成果”怎么填

自己发表的论文,或者和导师一起做课题、实验等都可以填上去

⑽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认识

针对全国找矿勘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了加强对中西部重点成矿带的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组织安排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2006~2010)”。根据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指南,“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2006~2010)”重点开展我国中西部重要成矿带(包括主要跨境成矿带)、重点矿种的构造背景、成矿类型、控矿要素及分布规律和特殊景观条件下的高效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以有效地指导和支撑中西部重点成矿带的矿产勘查,发现一批资源基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以第二负责单位身份与第一负责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合作,联合原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北京大学、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共同承担了该重大项目第十一号课题“西秦岭成矿地质背景与铅锌、银、铜、金资源评价技术研究”(编号:2006BAB01A11),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开展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构造环境、区域含矿建造与控矿构造要素研究,揭示西秦岭主要矿床类型与构造的关系,建立主要类型矿床的构造成矿模式和综合找矿模型;研制识别和提取区域控矿要素、示矿信息及矿致异常的新技术方法; 采用地质模型和综合找矿信息进行成矿预测及矿化体定位预测。

根据课题总体目标任务和统一安排部署,实施开展了“陕西秦岭地区主要矿集区铅锌、银、铜、金综合勘查技术研究”专题。专题研究目标和任务是:①以凤(县)-太(白)地区为主研究矿床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关系,总结典型矿床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标志特征,建立矿床的找矿勘查模型;②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有效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对凤-太等重点矿集区进行矿产潜力评价与远景靶区优选,提交具有大型矿床找矿潜力的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找矿靶区和普查基地1处;③对勘查模型和预测靶区进行验证,有效地指导凤(县)-太(白)、柞(水)-山(阳)等矿集区隐伏金属矿产找矿,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内容是:以凤-太矿集区为主,柞-山矿集区为次,兼顾勉(县)-略(阳)-宁(强)矿集区,从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八卦庙金矿床、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煎茶岭金矿床等入手,开展主要矿床类型与地层、构造、岩浆的关系研究,建立主要矿床类型的综合找矿模型,研究识别和提取示矿信息及矿致异常的有效技术方法,采用找矿勘查模型和综合找矿信息进行成矿预测及矿化体定位预测。具体开展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①典型矿床的系统综合研究,收集矿床已有的勘查及研究资料,应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多种手段,从成矿环境、成矿年代、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入手,解剖典型矿床,建立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勘查模型;②区域找矿信息提取新方法、新技术试验研究,在凤-太矿集区、柞-山矿集区、勉-略-宁矿集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新方法、新技术试验研究,确定提取找矿信息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隐伏找矿信息和热液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是研究的关键;③靶区优选和验证,应用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新方法、新技术进行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并结合勘查需要对预测靶区进行工程验证。

围绕上述专题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结合秦岭地区的地质工作实际情况,根据上述学术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本专题采用的研究工作具体思路是:“立足前人资料和成果,以解决找矿勘查生产问题为目的,利用新技术,补充新资料,充分收集研究前人的成果和资料,重新研究典型矿床,分析总结典型矿床和区域控矿的关键因素,完善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模式; 立足新理论和新认识,加强勘查技术方法应用试验,分析总结研究找矿效果,筛选有效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建立完善的综合勘查模型,为我国类似造山带和高山峡谷区找矿提供借鉴; 科研引导,科学预测,生产配合,及时验证,产、学、研有机结合,确保找矿勘查重大突破”。

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在长期的深入思考和找矿实践基础上,此次研究工作查明了典型矿床和区域的关键控矿因素,确定了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建立了隐伏矿床综合勘查模型,取得了找矿勘查靶区预测、验证的重大进展,主要成果和学术认识有以下10个方面:

1)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和1:2.5万沟系次生晕资料,对凤-太、柞-山、勉-略-宁三大矿集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全面总结,重新进行了异常圈定和成图,并指出了找矿预测区。凤-太矿集区圈定以Au、Ag、Pb、Zn、Cu为主的异常带6个,圈定4个找矿预测区; 柞-山矿集区圈出了3个异常带、2个找矿预测区; 勉-略-宁矿集区圈出3个异常带、2个找矿预测区。

2)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最新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凤-太矿集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八卦庙金矿床,柞-山矿集区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穆家庄铜矿床,勉-略-宁矿集区煎茶岭金矿床、铜厂铜(铁)矿床等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并提出找矿标志。

3)通过典型矿床关键控矿因素研究,对秦岭造山带区域主要类型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依据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分析,提出了秦岭造山带多数金属矿床的“两期/二元成矿控矿”规律的新认识。

通过对典型矿床关键控矿因素、成矿条件的研究发现,秦岭造山带中的多数金属矿床经历了早期初始富集成矿和后期热液改造就位成矿的叠加过程(即“两期成矿”),多数矿床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建造环境下,通过岩浆熔离分异、火山沉积、热水沉积等成矿作用形成初始矿床或矿源岩,在后期的造山构造岩浆活动过程中,初始矿床或矿源岩往往被后期区域性构造岩浆活动改造,成矿物质再次被活化、迁移、富集并沉淀成工业矿床。但是从关键控矿因素分析,研究认为造山带中的多数矿床具有明显的“二元控矿”规律,即同一区域的矿床既受某一特定构造时期的成矿环境及其成矿建造控制,具有特定的成矿元素组合,同时又受印支期或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改造作用控制(即“二元控矿”),多数矿床的最终就位主要受区域晚期造山、构造岩浆作用控制,即前者控制特定区域成什么矿,后者控制在哪里成矿、到哪里去找矿。根据这一共性控矿规律,提出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往往具有变质热液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矿床的富集空间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虚脱部位和印支—燕山期侵入体内外接触带等。

4)选择凤-太矿集区等典型矿床进行了物化探方法试验研究,对二里河和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等典型矿床和成矿远景区的充电法、TEM、CSAMT及EH4等物探方法试验研究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如下结论:①常规充电法适合于埋深200~500m的就矿找矿,应用前提是要求有较好的矿体天然露头或人工揭露见到矿体,实际应用充电方法在凤-太矿集区进行盲矿体追索效果极佳; ②TEM法有效探测深度可以达到500~700m以下,在圈定异常体的水平投影界线时准确性较高,但对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含炭质岩层、含金属矿物的岩脉、断层及不同电性界面也会形成异常,对矿体形态判断不利;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是电阻率-频率测深,它具有探测深度大、快捷、能及时提供视电阻率-频率拟断面图等优点,但也具有静态效应、近场效应、场源附加效应以及所测电阻率参数单一等不利因素,增加了解释难度,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④EH4是一种较新的物探方法,但是野外试验出现异常形态与地质实际相反的现象,目前没有能够较好地解释。异常区工程验证效果也不理想,故该方法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⑤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土壤金属活动态测量等化探方法对于圈定找矿靶区、寻找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5)通过对凤-太矿集区柴蚂金矿、沈家湾金矿和池沟铜矿的ASD蚀变矿物填图试验表明:①柴蚂金矿和沈家湾金矿区蚀变矿物均以绢云母为主,其次是绿泥石,再次是碳酸盐矿物。但柴蚂金矿与沈家湾金矿又有不同,柴蚂金矿碳酸盐化程度明显强于沈家湾金矿,蚀变矿物填图研究提出,柴蚂矿区可以利用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来指导找矿,白云母/绢云母化和伊利石是沈家湾矿区的有利找矿标志; ②池沟铜矿矿化蚀变以泥化、绿泥石化和钾化为主,泥化主要分布于接近地表的斑岩体或矿体上部,绿泥石化主要分布于近岩体裂隙、构造带、岩体中,钾化主要分布于岩体裂隙中,钾化强烈,则矿化增强; 斑岩型铜矿主要蚀变矿物在区内广泛分布,但此次尚未在池沟矿区发现典型的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现象。

6)凤-太矿集区遥感地质解译和研究表明,以灰岩为核部的背斜倾伏影像部位、背斜轴线转折部位、短轴背斜与隐伏背斜以及灰岩影像分支部位是铅锌多金属成矿和找矿的重要靶区。

7)综合研究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资料,初步建立了秦岭中高山地区Pb、Zn、Ag、Cu、Au矿床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和隐伏矿床的综合勘查模型。隐伏矿床的综合勘查模型应用工作程序是:根据地质研究、化探异常分布和“两期/二元成矿控矿”规律预测找矿远景区→TEM、CSAMT物探方法确定勘查靶位→钻探或坑探或槽探发现矿体→坑道或钻孔矿体充电确定矿体走向和延伸→探矿工程验证充电异常→系统勘查。

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是:①预查选区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综合研究+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2.5万沟系次生晕、1:1万土壤正规网测量)+激电剖面+地化剖面:②普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1:1万或1:2000比例尺)+大比例尺遥感解译、航磁解译+沟系次生晕加密+高精度磁测+TEM/CSAMT+工程控制; ③详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1:2000和1:500比例尺)+大功率激电+井中/井地充电+工程控制。

以上方法组合依据不同的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等有所区别,如对于SEDEX型铅锌矿床,在物探方法上主要选择TEM、CSAMT或激电测量; 对于与岩体有关的Au、Cu矿床,在物探方法上前期工作可以选择高精度磁测以确定岩体位置和产状等; 在化探方法上可选择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测量,但地质工作和综合研究贯穿始终。

8)成矿预测和靶区验证取得了找矿勘查重大进展和发现。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有效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应用新理论、新认识,进行了找矿远景靶区优选与矿产资源估算,应用综合勘查模型对不同类型矿床找矿模型和预测靶区进行验证,取得了铜铅锌矿找矿勘查重大进展和发现。在秦岭造山带凤-太矿集区取得东塘子、白杨沟隐伏铅锌矿找矿初步成果; 在柞-山矿集区取得池沟斑岩铜矿重大发现; 在勉-略-宁矿集区取得徐家沟铜矿勘查重大进展。

9)研究、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是地质找矿综合研究与勘查实践的桥梁。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以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为基础,以各种信息的理解、把握、转换、关联和集成为核心,以找矿标志的辨识、显化、提炼为目的,在已形成的概念和理论指导下分析各种信息和信息组合与矿床(化)的关系,逐步形成量化的多元信息综合预测模型,可以此来分析和推断靶区的找矿前景和矿化体特征。

10)勘查在地表矿化较弱或没有任何可识别矿化显示的隐伏矿床和盲矿床的难度加大,需要以明晰可靠的成矿理论为基础,以切实可行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为手段,通过深入细致的资料解释和工程验证而逐渐取得找矿突破。由于勘查对象在地表所反映的现象与矿床本身信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模糊,因此,对于基础地质工作和弱小异常必须足够重视。不同勘查方法技术所获得的找矿信息是不完备和不确定的,需要以地质为基础具体分析、相互印证、综合集成、大胆验证。在找矿预查阶段,面积性物化探工作是必要的,不能简单地以剖面取而代之,这样才能获得充分、完整的异常信息。深部、隐蔽及微弱示矿信息的识别提取是找矿方法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阅读全文

与学术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