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江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江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发布时间:2023-04-30 05:30:46

A. 南京土壤所怎么样啊大家尽量详细点,什么方面的都可以,谢谢啦!!

你想找工作吧?建议你先上第一职场论坛做个职业规划,看看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职业,然后再找工作,不是更好嘛?
补充:如果你保研的话,先恭喜你!不过你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自己将来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否则的话,研究生也是浪费时间。建议你看看第一职场论坛(网络一下即可看到,career001那个地址就是)《80后小硕毕业后失业一年的惨痛经历和成功职业规划》,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对于你读研非常有借鉴意义。

如果你想多了解的话,下面是具体介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为1930年创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南京土壤研究所一直肩负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面向全国的土壤资源,开喊则贺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0余项,逐步发展成为在土壤科学领域研究实力雄厚、分支学科齐全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国家级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乃至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研究所,该所确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针对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土壤学的发展需要,面向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三大研究领域,为我国食物安全、土壤生产力的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和关键实用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土壤科学前沿的竞争,丰富和发展现代土壤学理论,建成国际一流的土壤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有固定人员:25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3人。研究员:32人(含院士2人),副高级研究人员:68人,中初级人员:9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郑派获得者:3人,"百人计划"及"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盯坦"入选者:4人。(以上数据截止至2005年9月30日) 博士后流动站及学位授予点: 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拥有研究生180人,其中博士86人,硕士94人。在站博士后18人。(以上数据截止至2005年9月30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三大研究领域现设有9个研究室。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 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 土壤化学与环境保护研究室; 土壤物理与盐渍土研究室; 土壤生物与生化研究室; 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 农业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其中农业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包括中科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土壤分中心; 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 鹰潭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 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 此外,该所还主办被SCI收录为源刊的《PEDOSPHERE》(土壤圈)以及《土壤学报》、《土壤》等3份中英文学术期刊;图书馆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特约图书馆,藏有中外文书籍和期刊23万册;土壤标本馆保存和陈列了我国不同类型及部分其他国家的近6万号土壤标本;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的国家计量认证合格单位,拥有20多台大型分析测试仪器。 中国土壤学会和江苏省土壤学会均挂靠在该所。

面向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国家需求,以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为核心研究领域,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生态与环境科技创新基地的组织下,推动系列重大科研计划的实施,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为中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瞄准国际土壤学发展前沿,强化现代土壤学理论的研究,继续发挥在中国土壤科学研究中的引领作用,产出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加强支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野外台站功能,提高基础数据的获取能力。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的改革,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国际化进程,建成世界一流的土壤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4大重点领域,把研究工作整合为8个主要研究方向,并组建了相应的8个研究团队,形成新兴学科领头、传统学科发展、理论与技术结合的研究体系。 方向1 土壤资源演变规律与可持续利用 方向2 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调控 方向3 土壤污染机制及其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 方向4 土地利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其反馈 方向5 土壤生物功能与食物和环境安全 方向6 区域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 方向7 农业与环境技术研发 方向8 现代土壤学理论研究

目前该所正主持承担着"土壤质量的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质量演变机制与调控原理"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太湖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2个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等一批国家和有关部门下达的重大科研任务。

沈仁芳
沈仁芳,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委员。1965年10月出生于浙江萧山。1986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土壤农化系,获农学学士学位;分别于1989年和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95年英国RothamstedResearch博士后一年,1998-2000年在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获STA支持工作2年,2000-2002年在日本香川大学获JSPS支持工作2年。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在国内外从事土壤化学、植物营养、植物生理、环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植物耐逆境(养分胁迫和毒害元素胁迫)的生理机制、作物养分高效吸收利用机制、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控制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前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9篇。主持的主要课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重要方向项目和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
林先贵
林先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南京土壤所-香港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南京中科院跨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科领域的研究,在菌根真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多次获得国际科学基金会(IFS)的资助,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在生物技术应用方面所主持的开发项目主要有灵芝等药用真菌的系列保健产品、生物肥料、设施渔业水质净化工艺与设备等,大部分成果已转化为商品。目前正在主持的国家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获得过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和三等奖(2006)各一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1999)。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环境微生物及其应用。

熊毅
熊毅,1910—1985年,土壤学家,贵州贵阳人,曾名其毅。 1932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主任。1947年赴美国留学,1951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毕生从事土壤研究工作,首先发现水稻土的淡色层是铁锰还原淋溶的结果,提出了水稻土形成与灰化过程和区别;在中国开创了土壤粘土矿物和土壤胶体化学的研究;组织并领导了华北平原土壤调查研究,对华北平原旱涝盐碱危害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原则和措施,在国内首次采用“井灌井排”法治理盐碱地取得了重大成就。晚年从事土壤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对太湖地区水稻土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主编了《土壤胶体》、《华北平原土壤》,合编了《中国土壤》等专著,先后发表科学论著、学术报告等二百余篇。
赵其国
赵其国,著名土壤地理学家。1930年2月25日出生,湖北武汉人。1953年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曾任南京土壤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委员会主席,国际土壤学会土壤环境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主任,国际山地研究中心理事,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长期从事中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工作。在热带土壤发生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指出红壤元素迁移的顺序、红壤化过程目前仍在进行的论据,以及红壤相对与绝对年龄的范围。指出运用红壤渗透水组成、游离铁等作为红壤化过程指标的重要性,并首次对红壤的定量分类提出具体区分标准,对红壤的发生研究与定量分类指出了新的途径。总结了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开发利用与红壤分布及土壤性质的相互关系,首次提出以热量条件、土壤性质为标准的热带作物利用等级的评价方案,为制定热作发展规划与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近年来,为促进土壤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土壤圈”研究的新方向,建立了中国土壤学界第一个开放实验室-“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研究实验室。在长期从事中国南方红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提出土壤分区整治、退化土壤改良,以及土壤生态与环境评价的多种规划与开发方案。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人员进行土壤调查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其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现任实验室主任是沈仁芳研究员,副主任是周东美研究员和徐华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周健民研究员。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48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研究员26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4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6名。 实验室重点研究高强度人为活动下土壤资源的演变规律和退化防治措施;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营养调控原理与方法;土壤污染及其修复理论和技术;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土壤生物过程及其调控技术。主要目标是:建立以土壤质量为核心的现代土壤学,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建立土壤资源信息系统,实现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发展水肥高效利用与农业清洁生产及污染土壤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提出农业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模式,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提高土壤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服务。 2000年以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和地方各项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获得国家和省部委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其中SCI刊物论文400多篇。 实验室积极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交流。实验室设有开放基金,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工作平台和经费资助。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是于2007年2月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为基础成立的。 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与发展目标是综合地运用地学、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主要针对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和国家迫切需要的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和修复技术,围绕土壤环境监测与安全、土壤环境过程与健康、土壤环境修复与管理等三大研究领域,以环境污染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多尺度地重点研究土壤内部、界面与相邻环境介质的物质功能、过程预测、监测评价、污染修复和风险管理等内容,旨在建立现代土壤环境学和土壤修复学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保障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关键技术;建立国际一流的土壤环境科学和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国际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科技研究中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实验室
运用土壤学、土壤地球化学、信息科学的手段研究土壤资源的形成、分类、演化及其环境效应。通过土壤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研究不同利用条件下土壤资源质量演化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3S”技术等研究土壤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和建立土壤-地体数据信息系统。从事土壤及其生态环境监测、预测、恢复、改良等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国民经济有关决策和评价部门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也为从事农业、环境、生态科学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先进技术。目前,研究室共有在职研究人员15人,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1人。

该所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同如英国洛桑试验站、日本农业环境研究所等一批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设有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共同资助的"中德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以及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建的"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并是"全球土壤修复网络(GSRN)"亚洲分中心的挂牌单位。

在知识创新工程二期实施期间,研究所先后主持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项“十五”国家重点科技专项(863计划)专题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及11项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研究所共被SCI收录论文251篇,被EI收录论文63篇,被ISTP收录论文11篇,被CSCD收录论文857篇,出版学术专著13部。申请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有14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16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我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此外,还获得了多项有关组织颁发的专项科技奖励。

《土壤学报》是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的中文(含英文摘要、图、表和关键词)核心科技学术期刊(双月刊)。 《土壤学报》反映土壤学各分支学科有创新或有新意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等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评述与进展和问题讨论。该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土壤学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管理干部。《土壤学报》的前身是《中国土壤学会会志》,于1948年12月创刊。1952年更名为《土壤学报》。1955~1956年定期出版,为半年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57年起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全国各地邮局发行。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科研工作停顿,《土壤学报》也被迫停刊。1978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复刊。该刊为16开本,每期14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2002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历任主编:1948年主编是宋达泉教授;1950~1954年主编是马溶之教授;1955~1983年主编是熊毅教授;1984~1996年主编是鲁如坤教授。现任主编是季国亮教授。该刊编辑部现有编辑人员4人。

B. 成果转化项目资金来源

第十条 转化资金的支持重点:
(一)动植物新品种(或品系)及良种选育、繁育技术成果转化;
(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及增值技术成果转化;
(三)集约化、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成果转化;
(四)农业环境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成果转化;
(五)农业资源高乎握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
(六)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 转化资金不支持已经成熟配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支持有知识产权纠纷的项目,不支持低水平重复项目。
第四章 支持对象和支持方式
第十二条 转化资金支持对象主要为农业科技型企业。
转化资金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资金项目。以服务于农业、农村伍圆,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可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
第十三条 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的特点,转化资金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注入方式给予支持:
(一)贷款贴息:对已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具有市场前景,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益,并已落实银行贷款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贴息金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一年到位贷款所应支付银行利息的总额,并视不同情况予以贴息。腔顷塌
(二)无偿资助:对具有较大社会和生态效益,或不易直接取得市场回报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资助总额一般不超过200万元,重大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申请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单位应匹配一定的自筹资金。
(三)资本金注入:主要用于支持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后续创新能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促进作用,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有关资本金注入项目的申请、立项及管理、参照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本金投入的有关规定。

C. 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什么时候申报

1. 科技部、财政部委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受理和审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申报材料。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和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作为推荐单位,负责组织本地区、本部门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申请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须经推荐单位推荐。
3. 2013年度项目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13年4月20日,请推荐单位于截止时间之前上传电子版推荐材料。

D. 马海乐的学术

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公益性行业科技、省部级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在研课题10项(国家级5项、部省级4项、市厅级1项)。
在研科研项目如下:
1. 国家863计划课题:高生物利用度蛋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13AA100203),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蛋白质扫频超声预处理促进其酶解反应的机理及控制机制研究(3107150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脉冲强磁场作用下食源性致病菌细胞凋亡及其生物学窗效应发生机制研究(31271966),主持
4.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长江流域等三区域稻谷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201003077),主持
5.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大宗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麦胚油提取和麦胚多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03071),主要参加
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功能性肽产品的创制与应用”子课题:油脂饼粕功能性肽产品高效创制与应用(2013BAD10B03),主要参加
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珍稀真菌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子项:桑黄菌的超声辅助发酵技术及装备(2012BAD36B05),主要参加
8. 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高品质稻谷红外辐照杀虫防霉技术及装备开发(SEZ201200380),主要参加
9. 江苏省苏北科技发展计划:大蒜混菌固态发酵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BN2012042),主要参加
10.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分:大蒜降血压功能因子超声酶法制备关键技术研究(BE2012393),主要参加
11. 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高品质稻谷红外辐照杀虫防霉技术及装备开发(SEZ201200380),主要参加
12. 江苏省苏北科技发展计划:超声波辅助制备芝麻降血压肽关键技术的开发(BC2012421),主要参加
1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多频顺序超声强化蛋白酶解反应及其机制研究(12KJA550001),主持
14.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大蒜活性因子制备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CX(12)3084),主持 1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项成果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1门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
获奖的科研项目如下:
1. 农产品加工多模式超声波系列设备创制及其应用研究,2013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 功能多肽酶法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其超声辅助酶解装备创制,2013年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 蜂胶功能因子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产业化研究,2009年获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排名第一
4. 蜂胶有效成分超临界CO2萃取及其产品的功能学评价研究,2005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5. 天然VE的超临界CO2萃取与浓缩的试验研究,2003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6. 螺旋藻酶解技术及其应用研究,2001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7. 小麦胚芽有效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与利用,1999年获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8. 食品功能因子的超临界CO2萃取及技术集成,2007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优秀奖,排名第一
9. 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06年获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五
10. 农产品品质的无损检测新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2006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11. 多信息融合农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及智能识别,2006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与国际化视野拓展,2013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2.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12年获得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排名第1
3.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排名第1
4.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年获得江苏省精品课程,排名第1
5.强化食品专业学生工程化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2007年获江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6.“创造学”教学与创造教育的实践,2000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
7.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年获江苏大学一类精品课程,排名第1
8.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年获江苏大学第四届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排名第1
9.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4年获江苏大学校级优秀课程,排名第3 1.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玉米多肽制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及多肽饮料的开发(2010GB2C100158),2012年结题,技术主持
2.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米糠全价利用关键技术(2009DFA32000),2012年结题,子课题主持
3. 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基于蒜素生成控制技术的蒜片加工及产品开发研究(2009GJC10034),2012年结题,技术主持
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超声波辐射下蛋白质可酶解性与其分子构象的关系研究(200802990010),2012年结题,排名第一
5.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油脂饼粕功能多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开发(BA2008100),2013年结题验收,技术主持
6.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分:紫菜蛋白多糖多频脉冲超声辅助提取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BE2009368-1),2011年结题验收,排名第一
7.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分:麦胚降血压肽制备关键技术的放大及麦胚多肽香醋的开发研究(BE2010384),2012年结题验收,子课题主持
8. 苏北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蒜氨酸和蒜氨酸酶的双频超声提取与超滤制备技术研究,2012年结题验收,技术主持
9. 国家863计划:基于脉冲多频模式超声辅助酶解和酶膜耦合的麦胚降血压肽制备技术研究,2010.11通过验,排名第一
10.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食品高效分离制备技术与设备”子项:高纯度功能肽制备集成技术研究,2010.11通过验收,排名第一
11.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子项:强磁场设备与强磁场技术研究,2010.9通过验收
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用菌功能成分提取分离及高效利用技术”子项:提取设备研制及提取技术研究,2010.11通过验收
13. 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多功能农产品多频脉冲超声精深加工设备的研制与应用研究,正在准备验收,排名第二
14.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超声波辐照下蛋白质可酶解性与其分子构象的关系研究,2010.7通过验收
15. 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利用米糠制备环保型天然粘合剂的研究,2010年通过验收
16. 江苏省富民强县工程:白萝卜的综合利用加工技术,2010年通过验收
17. 镇江市国际合作项目:发酵食品糟粕的分级干式厌氧发酵制备生物能源技术,2010年通过验收
18. 美国Rice Research Board:RICE UTILIZATIO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Polypeptides from Rice Protein,2008.12通过验收,2009.12连续资助通过验收,第二主持
19.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脉冲多频超声辅助酶解法制备麦胚降血压肽技术研究,2008年6月通过验收
20. 镇江市工业科技攻关项目:醋糟-动物粪便分级干式厌氧发酵制备生物气的研究(GY2007002),2009.12通过验收,排名第一
21. 镇江市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厌氧分级快速发酵的稻草生物转化技术(GJ2007010),2009.12通过验收
22. 镇江市工业科技攻关:小麦胚芽降血压肽酶-膜耦合反应技术的研究(GY2006004),2009.12通过验收
23. 江苏省农业攻关项目:米糠降血压肽酶-膜耦合反应技术的研究(BE2005326),2007年教育部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24. 江苏省农业攻关项目:双低油菜多肽的超声促进酶解制备技术研究(BE2005336),200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2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小麦胚芽降压肽结构鉴定、合成及其功能特性研究(BK2004065), 2007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26. 江苏省农业攻关项目:山药糖蛋白的脉冲超声辅助提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BE2004346),2006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27.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紫菜降血压肽制备技术研究(BG2003319),2005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28.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紫菜蛋白与多糖的脉冲超声辅助萃取技术研究,2005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29. 江苏省农业攻关项目:无花果残渣中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利用研究(BE2002336),2005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3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麦胚降压肽制备技术及其功效研究(BK2004065),2005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31.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新世纪学科带头人基金:高强度脉冲磁场杀菌的试验研究, 2004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32. 江苏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蜂胶有效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产品的功能学评价研究(JH01-059),2004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33. 江苏省农业攻关项目:大蒜素微胶囊化与大蒜冻干粉生产技术的研究(BE2001517),2003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验收,排名第一
3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天然VE的超临界CO2萃取与浓缩的试验研究(BK99112),2002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35. 企业委托:系列鸡蛋牛奶液体饮料制备技术的研究, 2001年甘肃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36.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小麦胚芽中生理活性物质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和精馏机理(97029901), 2001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37. 江苏省科委科技兴海项目:超临界CO2提纯鱼油中生理活性组分的产业化研究(BL98302),2001年江苏省科技厅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38. 企业委托课题:螺旋藻酶解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2000年江苏省科委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39. 企业委托课题:小麦胚芽有效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与利用, 1998年江苏省科委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40. 企业委托课题:螺旋藻饮料的开发研究, 1998年江苏省科委技术鉴定,排名第一
41.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5TH-940型花生摘果机的研制, 1987年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技术鉴定,排名第二
42.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6BH-500型花生剥壳机的试验与设计, 1987年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技术鉴定,排名第四
43.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6BH-350型花生剥壳机的试验与设计, 1986年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技术鉴定,排名第四 申请发明专利67项、其中32项发明专利授权。
部分授权的发明专利包括:
1. 一种紫菜蛋白质与多糖产品及其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 ZL200510038533.X,排名第一
2. 一种无花果果渣中抗癌活性部位的提取分离方法, ZL200510038531.0,排名第一
3. 利用酶-膜耦合技术制备紫菜降血压肽的方法及其用途, ZL200510038532.5,排名第一
4. 一种基于超声波预处理的紫菜多肽的制备方法, ZL200610097286.5,排名第一
5. 一种麦胚蛋白降压肽脱盐工艺, ZL 200610038712.8,排名第一
6. 一种利用超声波改善小麦胚芽蛋白性能的方法, ZL 200810235769.6,排名第一
7. 基于脉冲超声波技术的油菜籽蛋白水解肽制备方法及用途, ZL 200810235780.2,排名第一
8. 一种复合澄清果蔬汁饮料产品及制备方法, ZL 200810023407.0,排名第一
9. 具有降血压功能的玉米黄粉蛋白水解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ZL200810235767.7,排名第一
10. 一种制备葵花籽粕蛋白水解肽的新方法及用途, ZL 200910184593.0,排名第二
11. 连续酶解与超滤分离偶联制备麦胚蛋白ACE抑制肽的方法, ZL 200910030017.0,排名第一
12. 葡萄籽提取物的双频超声辅助提取方法及作为脂肪酶抑制剂的应用, ZL 201010188415.8,排名第一
13. 一种超声辅助酶解制备燕麦降血压肽的方法, ZL 201010188418.1,排名第一
14. 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GC-MS指纹图谱及构建方法, ZL201010548519.5,排名第一
15. 扫频模式的脉冲多频超声波生物加工装置、方法及其应用, ZL 200910212707.8,排名第一
16. 表达多活性肽的工程菌及制备混合多肽的方法, ZL 201010546991.5,排名第二
17. 一种马铃薯渣资源化开发利用新方法, ZL201010253295.5,排名第一
18. 梯度稀释补料酶膜耦合反应及用于鱼鳞胶原蛋白多肽制备, ZL 201010253292.1,排名第一
19. 芝麻粕与大豆粕联合生产无盐复合氨基酸粉的方法, ZL 201010521501.6,排名第二
20. 适用降血压肽工程菌的培养基, ZL201010547004.3,排名第一
21. 不补料酶解-膜分离耦合制备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方法, ZL 201010188410.5,排名第一
22. 一种提高蛋白酶利用效率的方法, ZL 200810235768.1,排名第一
23. 一种大蒜蛋白酶解物系列产品及其用途, ZL 200410014936.6,排名第一
24. 超临界流体萃取复合微波辅助萃取分离蜂胶有效成分的方法, ZL 02 1 37946.7,排名第一
25. 鸡蛋豆奶液体饮料, ZL 00 1 12396.3,排名第一

E.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专家评价几分算验收通过

你是那个省的?是中央还是地方资金?是农业口的还是科技口的?

F. 申报国家补助农业项目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一、项目申报部门:
1、农业局、农办、财政局、农综办、旅游局、科技局、林业局、发改委。这些部门每年都可报,每个项目在20一60万元范围的较多,如中央财政项目一般都在几百万至上千万元。
2,水利局、环保局、老区扶贫办、经贸局等,但项目资金少些,5一20万居多。
申报项目注意事项
二、申报项目注意事项
1、每年各省项目都很多,也有竞争,所以每个项目从通知到申报截止时间都很短,因此平时应和上面的这些部门保持每个月有良好沟通,如果省厅能搞好关系则最好,以便第一时间获得信息而完成申报,而且一定每年都会有较多的项目资金。
2、要找好一些科研院校并建立良好关系,因为一些项目要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合作。
3、企业申报农业项目的必备材料
企业的法人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资产负债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证明、土地使用证明或者土地租用合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地银行出具的信用等级证明、贷款证明、环评报告、企业获得荣誉证书。
4、企业在申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时,具备的条件更多:
必须具备七个条件。第一是申报单位有法人资格,在工商局注册,有工商执照,有代码证颤迹等。第二是经营期限两年以上,并且连续盈利,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实力,有较强的资金能力。第三是近两年资金负债率小于或等于95%,银行信用等级A级。第四是开发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竞争优势明显。这一点主要看企业提供的可研报告。第五是带动农民能力强,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第六是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第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好,能够确保用企业盈利归还财政有偿资金。也就是企业借资金后,能够获得盈利并归还贷款。
5、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申报更多,资金也更大,所以有条件的都要搞一些深加工项目,投资可以小些。此项目必须提供哪些主要材料,才符合申报要求
第一,产业化龙头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地址、电话、负债表、资产等。第二,做单个项目的可研报告。第三,项目的近期审计报告。第四,项目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第五,必须有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意见。第六,专家对本项目的初步评估意见。第七,申报产业项目的资金规模。
6、申报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对企业有何要求
申报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企业必须具备一下条件:以农产品加工(包括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特色农产品)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并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近三年内无质量安全卫生事故;企业具有比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HACCP认证;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低于60%;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带动农户增收作用明显;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采购的国产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5%以上(其中大豆国产原料使用比例为50%以上);企业产品在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原料综合利用率高,主管产品产销率达90%以上等。
7、申请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企业如何申报
这个项目每个省都有,投资额度一般是100万元以下(科技部规定80万元以上属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由国家科技部审批;80万元以下是一般项目,由各省科技厅审批即可),且一般为无偿投资。资金由科技部管理,各企业通过所在地的县、市直接报到省,如果省科技厅能够批准,基本上这个项目就能被批准。
每个省每年还有星火计划项目,资金在20一60万元,一般企业申报成功率都很高。项目都可以通过当地科技部门直接申请这个资金。
8、企业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有什么具体要求,向哪里申请
企业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首先要有科技茄渣并成果资金申报报告,还要有一个可研报告。需要注意的是每年科技转化项目都是变化的,所以如果在所列范围之外则不支持。如果列在这个范围内,每年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都有一个编写要点,企业可以根据编写要点准备材料,然后逐级申报。
9、企业还要同时多注册合作社和其他家庭农场、公司、研究院、民间学校等名称,便于多申报资金.
支持农村合作组织的资金申报基本与产业化资金申报程序一样,而且逐年增多。先由相关部委下发指南,各地方政府按照指南组织企业进行项目申报,梁并申报以后进行评审。
10、企业应该重点维护与哪些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
11、凡申报国家项目,都要求地方政府给予配套资金,这个配套比例是怎样的
比如一个10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项目,要求地方给予的配套资金比例东部地区是1:0.6,中部地区是1:0.5,西部地区是1:0.2。
12、支持新农村建设,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主要包括:大宗农产品转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的研发;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绿色农业;出口基地、产业集群和示范企业建设。
13、什么样的农业企业可以优先获得扶持
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多的企业、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高效节能循环经济企业。对单一养殖种植企业扶持资金很少,但若种、养、加、餐饮结合起来申报项目就很多,投资者应非常清楚良好的经营模式,不但能产生高几倍的效益,而且能获得很多的项目资金。

G. 如何发挥江苏科技创新优势加快经济转型

创新驱动是江苏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
国际上一种经济学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大致要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等阶段。一般来讲,在要素驱动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廉价的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投资驱动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带动。然而,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投资效益呈递减趋势。要破解这一难题,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唯一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驱动阶段。一些创新型国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30%以下。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不同发展阶段,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同,要素配置的方式不同,具体发展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当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原有的优势会逐步削弱,发展路径受到明显制约,必须调整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转型。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经济发展曾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现在正处在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第一次转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这一阶段主要是要素驱动,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第二次转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国际化,这一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主要依靠扩大投资,增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新一轮经济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转型,核心是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出口带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新一轮转型与前两次相比,难度更大。江苏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大的规模,过去船小好掉头,现在块头大了,转身就不会那么轻松,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更加突出:一是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加剧。在全国各省、自治区中,江苏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资源最少,单位面积承载的环境压力最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约束不断强化,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来高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层次偏低。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少,核心竞争力不强。三是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江苏是外贸大省,外贸出口额占全国的16.5%,外贸依存度达到70%左右,国际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波及经济正常运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无论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都越来越激烈,依靠出口大幅增加带动经济增长受到了明显制约。另外,据有关部门分析,江苏对外技术依存度60%左右,许多关键设备、关键技术主要靠引进,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影响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综观国际经验和江苏的省情,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根本的途径是,把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使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出台了三个重要文件:一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二是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三是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意见。这些文件既提出了目标任务,又有明确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起到了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007年召开的全省工业大会,进一步提出要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2008年以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全省上下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十一五”以来,是江苏科技进步最快的时期,也是经济发展质量和稳定性、协调性显著提高的时期,不仅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好势头,而且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企业强,则市强、省强。“十五”时期以来,江苏着重从三个方面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一,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行贴息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发展风险投资等。近十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科技投资都有大幅增长。2012年全省财政科技经费和企业研发投入分别达到257.24亿元和1080.2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7.2倍和5.1倍。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坚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经验。例如,昆山好孩子集团,曾经是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童车制造商。他们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4%。现在拥有300人的研发团队、累计5000多项专利,平均每天有两个新产品问世。主导和参与了童车行业80%以上国家标准的制定,参与了30多个国际标准的制定。由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五年来,年均增长12.9%。2012年,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的份额,美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欧洲市场占有率24%,全世界有4亿左右家庭使用“好孩子”产品。
第二,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过去,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弱。2005年,我们做过一次调查,全省只有25%的大中型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省委、省政府采取措施,实行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引导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十一五”以来,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新增3082家,建有率达到75%。与此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222家,引进外资研发机构410家。全省涌现了一批科技创新活跃的大企业。
第三,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一项科技成果顺利“破茧化蝶”,产品“风行市场”,不仅有前期的发明、设计,而且包括了试制、批量生产、市场销售等过程,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市场的培育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环节都需要企业来推进。如果企业不能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再好的技术成果也只能束之高阁。
为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主体,江苏加强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科研选题突出企业需求。鼓励高等学校、院所的科研人员深入到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创新工作。二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向企业倾斜,吸引省内外的科技成果来江苏落户转化,形成科技成果应用先发优势。三是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性高、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努力做到支持一个项目,突破一项关键技术,培育一家创新型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大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机制,是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的突破口。江苏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是大学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省份,也是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少科技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其主要原因是“三缺”:缺少有效的合作机制,缺少足够资金支持,缺少创新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关键是必须解决这“三缺”的问题,打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阻隔,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通俗地说,就是要采取“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大赢家”的模式。循着这样思路,江苏从三个方面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路子。
第一,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积极推进开放型创新,面向省内外配置科技资源,构建长期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协同创新的战略同盟,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合作形式。
一是各级政府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同盟。江苏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使江苏科技创新站到更高的起点。江苏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项目有1218个,中国科学院已有100多家院属单位、6000多名科研人员活跃在江苏创新创业第一线。中国工程院帮助江苏开展多个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鼓励和支持院士参与江苏科研攻关项目。清华大学与江苏合作的项目有700多项、北京大学与江苏合作的项目有100多项。各市县政府也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例如,苏州市与省内外50多所高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无锡市与中国科学院和省内外七所重点大学构筑“7+1”政产学研合作框架,在微电子、软件、电气工程、生物医药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有的项目纳入了国家863、973重大科技项目。南京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无线谷”,打造通信与网络技术创新基地和产业高地,已经有1500多名科研人员进驻。连云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能源动力研究中心。这些合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是开发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同建设创新基地。“十五”时期以来,各类开发区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发区不仅要成为产业高地,而且要成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按照这一要求,开发区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创建了一大批产学研联合体。全省各类创新载体在孵企业2万多家,居全国第一。例如:苏州工业园区与中科院共建纳米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已经集聚了5500名专业人才、160多家纳米企业,形成了微纳制造、纳米节能环保和纳米生物医药3个优势产业。无锡工业设计园,原来是传统工业小区,由加工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型,已引进250多家工业方面设计机构,聚集设计研发人员3000多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00多件。昆山开发区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和昆山工业研究院,既出科研成果,又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清华大学研发的OLED技术在昆山开展中试,并建成生产线成功投产,该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常州科教城园区坚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实施“金凤凰计划”,创办和共建研发机构100多家,引进和孵化高科技企业500多家。泰州国家医药高新区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50多家,成为医药科研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三是企业与大学和科研单位“无缝对接”。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市场需求、新技术应用最敏感,在产学研合作中处于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合作,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江苏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各类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科研与生产无缝对接。截至2012年,江苏企业与省内外97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326家,博士后工作站500多家,结成各类“技术联盟”7000多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0多个,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万多个
第二,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制约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再走向市场,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出现“梗阻”,缺少资金是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制约的瓶颈,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财政拨款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004年起步就拨款3亿元,以后逐年增加,2008年增加到每年10亿元。为用好这笔资金,专门成立项目评审委员会,由科技、金融、工业等多方面的专家组成。凡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江苏发展需要的项目,无论是来自省内还是省外、国企还是民企,都给予支持。这些专项资金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带动全社会科技投资1088亿元。自2004年至2012年,共支持839个项目,这些项目共获得授权专利5407件,其中发明专利1702件,在物联网、新能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纳米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产业链配套的重大项目群,80%的项目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部分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二是促进金融信贷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省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以信用担保的形式,引导银行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目前,全省已有39个县(市、区)实行了科技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的办法。三是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全省拥有各类创业投资机构超过45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1200多亿元,成为全国风险投资机构和管理资金最多的地区。苏州沙湖股权投资中心,管理资金规模近400亿元,累计投资高科技企业300多家,已有16家企业成功上市。
第三,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人事管理体制,鼓励科技人员走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创业、兴办企业。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办企业。在政策激励下,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应运而生。南瑞集团是南京自动化研究院科技人员创办的企业,现有员工18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员工3400多人。公司创办以来,有6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获专利授权577项,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270多亿元,已经成为继电保护设备生产全球五强之一。
发展新兴产业与自主创新互动并进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当前,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突出表现在能源革命、生物技术进步、新材料开发和信息技术突破,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前一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江苏主要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少,竞争力不够强。新的一轮产业革命,我们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难得的机遇,只要抓住有利时机,就有可能赢得主动,实现跨越发展。
“十一五”以来,江苏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六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不仅构筑产业先发优势,而且抢占技术制高点。
新能源产业,围绕光伏、风电、智能电网等关联产业,突破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打造新能源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光伏产业,重点在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核心装备制造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全省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0多项,是全国光伏发明专利拥有量最多的省份。风电产业,着重突破较大功率机组制造技术,构建从关键配套件到兆瓦级整机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占国内市场50%的份额,整机生产能力占全国的30%的市场份额。自主研发制造的6兆瓦机组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标志着风电装备制造业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智能电网领域,成功突破电网安全稳定在线分析预警、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等关键技术,高电压输变电工程控制与继电保护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新材料产业,拥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个国家和省属研究院所、2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每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近千件。近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速达到59.2%。在纳米材料、碳纤维、硅材料、精密合金、光纤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技术创新成果,并形成一定产业优势。纳米技术研究和应用总体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累计申请专利1500多项,有些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碳纤维领域,攻克生产设备和碳化工艺两大难关,高性能碳复合纤维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和封锁。硅材料领域,着重围绕提高纯度、提高转换率、降低能耗,攻克核心技术。目前,在节能环保、低成本制造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半导体关键材料、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电磁功能屏蔽材料等领域研发也取得多项成果。

H. 国家补贴项目有哪些

国家补贴项目涉及到农业、林业、畜牧业、民生、养老、环保、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项目,国家会根据规定给予财政补助。具体操作申请可以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网站上去查询和收集。

(8)江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扩展阅读

政府补贴项目有:
一、种养类农业补贴
(1)畜禽良种基地项目申报;(2)商品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3)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4)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5)蔬菜(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6)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7)花卉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8)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9)水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10)桑蚕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11)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申报;(12)秸秆养畜项目申报;(13)沼气工程项目申报;(14)经济林类项目申报;(15)设施农业类项目申报;(16)高产攻关作物项目申报。

二、加工类补贴
(1)粮食加工项目申报;(2)果蔬加工项目申报;(3)畜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4)油料加工类项目申报;(5)水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6)生物工程类项目申报;(7)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8)食品加工类项目申报;(9)液态奶加工类项目申报;(10)酒花麦芽类加工项目申报。

三、流通设施类补贴
(1)保鲜类项目申报;(2)集散地批发市场项目申报。

四、基本建设类补贴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申报;(2)节水灌溉项目申报;(3)田间水电路改造项目申报;(4)中小型灌区水库改造项目申报;(5)盐碱地改造项目申报;(6)沙荒地改造项目申报;(7)草地建设项目申报。
发改委

(1)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与现代农业高技术工程项目申报;(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申报;(3)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项目申报。

财政部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3)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项目申报;(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

商务部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项目;(2)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项目。

科技部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申报;(3)国家推广计划项目申报;(4)国家高新技术科研项目申报。

2017最新13项政府补贴政策,2017年政府补贴项目名单一览如下,2017年国家对农业新发布了13项的补贴,那各地的政府都有什么补贴的项目呢,补贴是怎么申领的呢?

2017最新13项政府补贴

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每亩30-230元。由原来三项补贴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适度经营补贴。

2、造林补贴,每亩100-600元。主要为:防护林补贴、石漠化综合治理补贴。

3、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60-200万)。选择一些重点县作为减肥增效试点给予补贴。

4、耕地轮作休耕补贴试点补贴政策,每亩150-1000元。主要为重金属污染区、地漏区、耕地利用率贫瘠地区。

5、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每亩20-40元。主要为大型机械深耕作业的补贴。

6、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50-100万元)。主要补贴为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产区。

7、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400-600万)。主要补贴为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新型主体。

8、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500万)。主要补贴为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的、有能力的项目主体。

9、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20万)。

10、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每亩600元。

11、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100-300万)。属于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的地区,并报验的项目。

12、农作物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300-700万)。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农作物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等。

13、“粮改饲”支持政策,每亩50-200元。补贴为养殖基础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县,以青贮饲料为主。

2017政府补贴不能申领情形

第一、关系户,利用自身与村干部的人情或亲戚关系取得名额,或村干部自身保留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名额,今年将不得领取。

第二、被拉入黑名单的,那些家里有车有房经济状况良好的却还领着补贴的人将会拉进黑名单。还有靠领导关系、冒充他人领取等的人将不得领取。今年会裁掉中间过程将补贴的钱精准打到领取者的个人账户上,精准抚贫。

切实将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实到真正需要的的人头上,减少贪污的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三、领取补贴的对象和实际情况不符合或者是部分条件不符合的人无法获得补贴。通过在筛查的方式将蒙混过关的人清查出来,将名额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人。

第四、申报时没有提供材料完善的资料的人需落实真实有效的材料。

第五、经过核实有土地但是不劳动与规定情况不符合的不能领取补贴。

I.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项目管理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加速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以下简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转化资金)。为加强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转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转化资金的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管理。
第三条 转化资金是一种政府引导性资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第四条 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扶持和保护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遵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五条 科技部负责制定和发布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审议转化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批准转化资金的年度工作计划,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会同财政部下达项目预算,并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 财政部负责审批转化资金年度预决算,参与审议转化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指南、年度工作计划及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参与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联合科技部下达项目预算,对转化资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 科技部、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成立转化资金工作协调小组。科技部和财政部分别为正副组长单位,农业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参与审定项目指南、推荐专家和协调重大事项等工作。
第八条 科技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提出咨询意见。 第九条 转化资金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地域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围绕《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
第十条 转化资金的支持重点:
(一)动植物新品种(或品系)及良种选育、繁育技术成果转化;
(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及增值技术成果转化;
(三)集约化、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成果转化;
(四)农业环境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成果转化;
(五)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
(六)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 转化资金不支持已经成熟配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支持有知识产权纠纷的项目,不支持低水平重复项目。 第十二条 转化资金支持对象主要为农业科技型企业。
转化资金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资金项目。以服务于农业、农村,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可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
第十三条 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的特点,转化资金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注入方式给予支持:
(一)贷款贴息:对已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具有市场前景,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益,并已落实银行贷款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贴息金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一年到位贷款所应支付银行利息的总额,并视不同情况予以贴息。
(二)无偿资助:对具有较大社会和生态效益,或不易直接取得市场回报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资助总额一般不超过200万元,重大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申请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单位应匹配一定的自筹资金。
(三)资本金注入:主要用于支持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后续创新能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促进作用,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有关资本金注入项目的申请、立项及管理、参照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本金投入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对申请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十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转化资金项目指南,提出支持重点及申报要求。
第十六条 申报转化资金项目的单位应具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业绩。
第十七条 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来源包括:国家或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区、市)]农业科技计划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以及企业、科研单位自主研究开发形成的农业科技成果。
第十八条 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二)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
(三)技术水平高,核心知识产权归申报单位所有;或者属于已经引进吸收但需中试国产化、以利于掌握其核心技术的技术成果;
(四)科技成果必须经省(区、市)或国家有关专门机构认定或审定。
第十九条 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填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并编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区、市)科技厅(科委)。
第二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或省(区、市)科技厅根据转化资金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并对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项目的先进性、真实性以及转化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在申报书上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一条 科技部将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当年不得再次申报。
第二十二条 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认定合格的项目,纳入科技部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当年安排项目建议清单,由协调小组进行认定。
第二十三条 评审专家由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地方推荐,并由科技部、财政部聘任。
第二十四条 经认定的项目由科技部、财政部审核批准,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的项目将根据科技部科技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由科技部主管单位同项目承担单位签定项目合同。 第二十六条 科技部根据实际需要,编列年度转化资金项目管理费预算,经财政部核批后,由科技部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组织项目、开展项目评审、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七条 批准立项的项目,其项目经费的拨付,按照国家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单位财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转化资金要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并单独设帐核算。不得将转化资金用于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及捐赠等支出。
第二十九条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运行实行跟踪管理,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三十条 科技部依据项目合同,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各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监督工作,接受监督检查。对监理、评估不合格的项目,可采取缓拨、减拨、停拨后续资金或中止项目合同等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因项目承担方原因造成的合同中止,项目承担单位须立即进行财务清算,交回转化资金余额,并提交审计意见。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完成后,科技部将组织进行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凡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部、财政部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除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未能通过验收的情况外,该项目承担单位今后不得申报转化资金项目。
第三十三条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资产及知识产权,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科技部受理社会对转化资金项目有关问题的异议,并对有较大异议的项目进行调查,会同财政部提出处理意见。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的行为,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科技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2002年8月28日发布)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监理和验收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以下简称“转化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以下简称“监理”)工作,客观评价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效果,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部、财政部负责实施转化资金项目的监理验收工作,并委托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具体执行。
第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兵团、计划单列市科技主管部门受科技部委托,作为转化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监理单位”),协助科技部,对其所推荐的转化资金立项项目进行日常监理和验收工作,并接受科技部的监督。
第四条 监理单位监理项目范围的确定按照“谁推荐、谁监理”的原则,项目的推荐单位即是项目的监理单位。
第五条 监理单位根据《暂行办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书》”)和本办法,对转化资金项目实施监理和验收,监理验收工作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六条 转化资金项目监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合同书》。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书》组织实施项目,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自觉接受监理单位和科技部对项目的监理。监理单位亦应依据《合同书》,定期了解和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督促项目承担单位认真履行合同、如期完成合同目标。
第七条 对转化资金项目进行监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组织实施情况;合同计划进度完成情况;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项目科技成果的熟化程度、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须在项目实施期内每年年末填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监理表》(以下简称“《项目监理表》”,见附件一),并于下一年度的1月1日至2月1日期间将《项目监理表》及相关附件和《项目监理表》数据软盘一式二份寄至监理单位。相关软件可从管理中心网站的“文件下载”栏目下载或向监理单位索取。 《项目监理表》是监理单位和科技部评价项目执行情况、决定能否按照《合同书》的约定进行项目中期拨款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 监理单位须在每年年末对其推荐的转化资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编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工作年度总结报告》(以下简称“《工作年度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二),同时负责催报和接收项目承担单位填报的《项目监理表》,并根据所掌握的项目执行情况,在《项目监理表》上填写项目监理意见,于每年的2月10日至2月25日将《工作年度报告》和地方项目管理数据软盘一式二份、《项目监理表》及相关附件一式一份寄至管理中心。
监理单位提供的项目监理意见,是科技部评价项目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科技部、财政部在认为必要时,将自行组织专家,对部分转化资金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核实项目执行情况。
第十一条 科技部根据项目承担单位填报的《项目监理表》、监理单位提出的项目监理意见、以及实地考察等综合监理信息,提出项目执行意见,并据此核拨合同剩余经费。
第十二条 因不可抗拒原因,项目承担单位需对项目合同内容及目标进行调整时,应首先向项目监理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监理单位提出意见并上报科技部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三条 对执行情况较差的项目或有严重违约行为的项目,科技部将依据《合同书》的有关条款,缓拨、减拨或停拨剩余经费,直至终止合同。对终止合同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进行项目财务清算,并将转化资金支持的经费余额如数上交管理中心,科技部将在三年内不受理该项目承担单位对转化资金项目的申请。 第十四条 凡是已立项转化资金项目,在合同期满时均应进行项目验收。验收工作在合同期满后六个月内进行的视为按期验收,超出六个月的视为延期验收,原则上延期验收时间最长可再延长六个月。
第十五条 转化资金项目的验收评审工作必须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验收工作的依据是《合同书》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内容,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项目资金落实与支出情况;项目科技成果的熟化程度、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成果转化后取得的效益。
第十六条 科技部将在合同到期前2个月向监理单位发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验收准备工作通知》及《验收项目清单》,监理单位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对验收项目进行检查,并确定验收时间,报科技部备案。
第十七条 在确定的验收时间内,监理单位通知项目承担单位按要求编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以下简称“《项目总结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三),并填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验收表》(以下简称“《验收表》”,见附件四),做好现场验收准备;并由监理单位组织专家审阅承担单位提交的验收材料,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和评审;由专家在《验收表》中填写专家验收评审意见。
参加转化资金项目验收的专家必须由熟悉验收项目情况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构成。专家由监理单位聘任,专家人数一般为5-7人。
对于重点转化资金项目,原则上由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直接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验收。
第十八条 监理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掌握的项目执行情况,在《验收表》中填写监理单位验收评价意见,并按照规定将验收材料上报科技部。
第十九条 验收材料的准备,是验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由项目承担单位、监理单位和专家共同完成,主要包括: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验收表》;(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书》复印件;(4)数据软盘(相关软件可从管理中心网站的“文件下载”栏目下载或向监理单位索取); (5)相关附件:* 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出具的转化资金项目专项审计报告及附注。审计内容为:项目执行期内资金到位与支出情况、项目执行期内各年度实现的各项经济指标以及累计实现的各项经济指标。* 转化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各类成果的证明材料,鉴定报告,检测报告,已有产品或样品的可附照片。 以上验收材料统一由监理单位汇总后上报科技部。要求《验收表》一式三份、数据软盘一式二份、《项目总结报告》等其它材料一式一份。第二十条 科技部、财政部根据上报的验收材料及日常监理工作完成情况提出验收结论意见,原则上对按期验收,并基本完成合同目标的转化资金项目视为验收合格。对基本按期验收,并完成合同目标有一定差距的转化资金项目视为验收基本合格。对没有按期完成合同目标,并且各项指标差距较大的转化资金项目视为验收不合格。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视情况予以通报,直至取消该项目承担单位再次申报转化资金项目的资格。
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无法继续执行的转化资金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监理单位提出意见、经科技部确认后,可做项目结题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科技部负责解释。(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2002年10月28日发布)

J. 有机肥国家补贴多少

关于国家政策对有机肥生产企业给予枯悄奖补,近年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有机肥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下:

1.是对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免征增值税。对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产品,实行一定比例的增值税退税政策。

2.是对企业新购入500万元以下设备、器具的支出允许在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

3.是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

4.是取消企业委托没拦渣境外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限制。

5.是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到10年。

6.是将一般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与高新技术企业的限额统一,从2.5%提高至8%。这些政策都属于普惠性政策,符合条件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均可依法享受。

(10)江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扩展阅读

中国的财政补贴大部分用于以粮、棉、油、猪为主的农产品价格补贴。同西方国家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的条件下,为了保持国内市场供求平衡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和出口补贴不同,中国的农产品补贴政策主要立足于扶持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生产量。

这突出地表现在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家为了支持农产品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目的,在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时,对农民实行了加价款补贴政策,并采取了销售价格不提或少提的办法,对购销价格倒挂的价差和企业经营性亏损实行财政补贴衡含。因而,农产品补贴增长很快,在全部财政补贴中占居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网络 财政补贴政策

阅读全文

与江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