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微显

成果微显

发布时间:2023-01-04 02:44:56

成果成绩成功成就程度从轻到重排列

成绩成果成功成就,由弱到强

❷ 人类使用显微镜获得了哪些成果

1.1 放大镜
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1)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小部分的更多细节;
(2)和放大镜形状类似的物体也具有放大的功能。
(3)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认识放大镜的作用“它们是什么”( P3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种纸的纤维的特征:纤维的长短及排列的情况紧密、疏松;整齐、紊乱)
如何猜得到哪张是书写纸 、吸水纸、过滤纸呢?我认为是不是可以找身边的纸,观察哪些纸的纤维分别和它们的纤维相似。
认识放大镜的作用观察报纸上的画面,亮处的点和暗处的点有什么不同? 同样的钢笔或毛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况?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2)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3)观察物体时所获得的信息和我们使用的观察工具有关;
五、教学活动“放大了多少倍”时应考虑的问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2、用数字数和量方格的方法,能准确测出放大镜的放大率吗?
3、测放大镜的焦距容易吗?
4、直接阅读放大镜的说明书可以吗?
六、教学时可采取的策略
•选用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
•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再将标号不同的放大镜(放大倍数不同)同时发给各组,来“观察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大”。
•比较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看到的细节和视野)
1.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1、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观察内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机构和生活习性。
2、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但对昆虫知识掌握得不多,有必要近一步观察、学习;小学生对昆虫始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透明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已经对昆虫有了一定的接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3、许多昆虫由于身体较小,要用放大镜观察。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如学生将对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联系或昆虫的生活习性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第一步在课堂上观察昆虫身体和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
•第二步选择一至两种昆虫在课外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跟踪观察。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
1.4 放大镜下的晶体
•《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自然界中许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晶体具有一致的几何形状;选择“晶体”内容的意义
许多晶体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才能看到。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是晶体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上去观察,晶体是他们第一次从物质的细微结构角度进行观察。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物质,会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第一部分是初识晶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并观察晶体。
活动“观察美丽的晶体”,教学时一般采取课前教师搜集、制作好各种晶体,学生们课上进行观察和描述。如果学生们能够亲自观察到晶体的结晶过程,会使学生们对晶体的理解更加深刻。
1.5 怎样放得更大
•《怎样放得更大》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科学家设计并使用显微镜来拓宽观察领域、开展对更多问题得研究;
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
1、制作指导;(自制显微镜的)
2、指导使用方法;(有显微镜的)
1.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本课学生们要形成的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要求选择、确定一个有关身边生命世界的课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观察研究,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计划—观察—结果—交流”,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尝试象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重点指向学生的观察范围、观察内容、观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启发观察的范围和内容,并提供范例。
1.7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观察的对象是身边的生命世界,要启发学生从居家的环境、校园环境、自己的身体等方面去提出问题、寻求研究课题(课文 12页的学生对话是提出问题和发现课题的过程的举例。比如发现鱼缸里的水绿了,就思考为什么水会发绿?假设是不是水里有什么,从而提出要看看水里到底有什么的课题)。
可让学生阅读课文15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课题。所提出的课题内容要能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要符合学生的研究水平(如:很多学生对观察细菌感兴趣,但是细菌要在放大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一般的显微镜下是无法看见的。不过细菌集合的菌落是可以看见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培养菌落和观察菌落)
1.8 微小世界和我们
对使用显微镜观察,教材上没有专门的作为新课学习,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如何培养、制作显微镜下的标本,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其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如植物果实、根、茎、叶等,需要制作切片。(课文13页第一幅图介绍了制作切片标本需要的工具;第二幅图介绍如何利用新鲜干草培养微生物;第三幅图是以洋葱为例介绍制作切片的制作方法)。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等,提供学生参考。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
要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照要求去做。
如何让学生理解体现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互惠互利的,科学与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更精巧的仪器,而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技术的进步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经历从眼睛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的观察,并对三种不同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交流发现的成果。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即技术)的进步,能使人类看到的范围扩大,能发现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通过简单的光学知识,了解到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实际上是运用了凸透镜放大及成像的科学原理。
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制放大镜、显微镜的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另外通过资料介绍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和成果,了解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生物由细胞组成,疾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从而促进了生物学、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显微技术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等等。

❸ 具体而微什么意思

具体而微,意思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拼音】jù tǐ ér wēi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战国孟子

冉牛、闵子、颜渊具备了圣人所有的特点,只是还嫌微浅。

【例子】

1、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周素珊 《第一次真好》

2、这个模型是该城市的缩影,具体而微,一目了然。

(3)成果微显扩展阅读

近义词:硕大无朋、大而无当

1、硕大无朋

【读音】shuò dà wú péng

【解释】硕:大;朋:比。用来形容非常大;无与伦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出处】《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唐代佚名

花椒子一串串,繁多采满一升。他那个人儿呀,高大与众不同。

【例子】我亲自去观看了最近捕获的那只海龟,果然硕大无朋,据说足足有五百斤!

2、大而无当

【读音】dà ér wú dàng

【解释】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战国庄子

肩吾问连叔说:“我听了接舆的一番言论,大而无当,不着边际。我惊讶他那言论,就像天上的银河而看不见它的首尾;真是怪诞背谬,不近人情啊!”

【例子】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❹ 举例说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了哪些成果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人类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医药方面:观察工具的改变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知道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于是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地被征服了。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们还和细菌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
2.食品工业:人们通过观察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3.农、林业方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4.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的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比如在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许多多小圆球是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因此人们把豆科植物比喻成巧妙的生物固氮工厂。如果土壤中有了大量的根瘤菌,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节约由于生产氮肥需要的电力以及减少水质和土壤的污染。

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一些农业微生物学工作者,大力提倡在西部沙漠、戈壁、荒坡多种植豆科树、草,增加肥力,绿化黄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世界上有不少科学家在对根瘤菌进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如日本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了一种控制根瘤菌数量的遗传基因密码,这将使在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不需要施肥的作物成为可能。
因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已成为重疴沉疾,而土壤污染带给水果、粮食、蔬菜的污染以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低估。净化土壤也要靠微生物发挥作用。
5.克隆:1996年的夏天,一只叫多莉的绵羊在苏格兰诞生了。为了培育多莉,研究人员首先从一只母羊体内取出一个卵细胞,去除它的细胞核,随后把一只6岁成年的母羊体细胞中的细胞核植入这个去核的卵细胞,最后把这个卵细胞移植到第三只羊的子宫里。5个月后多莉诞生了。它和那只提供细胞核的6岁成年母羊在遗传上是相同的,多莉是那只羊的克隆。
克隆是人们生产具有所需性状生物的先进技术。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使之康复成为可能。
6.污水和垃圾处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还扮演着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者。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处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依靠微生物除臭,污水和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7.微电子技术:显微技术还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美国的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一种微型电动马达。这种微型马达的直径仅0.07毫米,厚度是0.25毫米。有了这种马达,将来人们大约可以制造大批在人体内运行的装置,担负运输和清除有害物质的工作。

❺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从而促进了医药、食品、农业等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2)馒头、面包疏松多孔,是因为酵母菌对面团的作用;
(3)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物质,其中蕴含着许多秘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了解越来越多的物质的秘密。

❻ 信息论的观点中,强调以下哪些特性之间要具有同谐时,信息才产生效应

简谈《易》吉林白河 金承九《周易》是阴阳学说,它把阴阳升举到生化万物之总钢的地位,把阴阳之道作为世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法测。《系辞传》中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运行于天地之中,与天地共生存。宇宙有天地,易则有乾坤。乾是实而主动,坤是虚而主静,动静翕辟。"夫易广矣,大矣"。"易无体,易无思也,无为也",不为而为,自然而然。乾坤的运动产生易,易也就生存于乾坤之中,"夫易开物成务","彰往察来而微显阐幽",易之道永不灭,永不息。子回:"易其至矣乎!"

简论气功、《周易》和学的同源及异同四川成都 孙怀瑶人们都知道学是一门能救死扶伤解除人们疾苦的科学。然而对气功、《周易》两门科学,则认为没有科学依据有的甚至认为是迷信。我认为《周易》、气功也是科学的,因为气功、周易和学的理论基础都出自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宇宙演变、形成,尽管各家说法不全一样,但道理都大同小异,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各自的使用和修练方法。

浅谈随机函数及《易经》服务应用实践的精髓山西运城 桑振清作者认为易学是一部全息玄机学,数术百家的应用方法,无不与随机函数有关。随机函数也是调动灵感思维的重要手段,并举例加以证明。随机函数,实际上是演绎全息法测。在实际生活中,随机函数的应用率相当高。因此,把古老的易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是一件造福于人类的事情。

易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黑龙江哈尔滨 秦伦诗《周易》是我国最有权威的古老著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大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统摄性的两大命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魄,是易 之道的根本规律。《周易》被人们运用为占筮工具,用哲理的表现形式来索求万事万物的变化,把变化的状态和过程揭示出来。我们广大的易经爱好者必须立足现实,开创未来,充分发扬《周易》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易与感知信息福建漳州 林炎根 "邵康节在观赏梅花,忽然看见两只麻雀争着一个枝上落,结果落在地上,邵康节感到心中一动,于是起了一卦得到泽火革变泽山咸。根据卦象推,明晚当有少女折花。园丁不知而驱逐,结果少女受惊落在地上,伤了大脚,但没什么大危险,第二天果应。"这种"心中一动"就是感知信息。感知信息只有通过易卜才能揭示人们需要的信息,否则是垃圾信息。大地生感知信息的所有兆头都是易卜的起卦信息,兆头是起卦的源头,也是感知信息的形象。细心观察,松驰身心,有助于发挥感知信息。本文认为只有用感知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才能达到最佳的预知效果。

中天八卦河南雎县 郭金瑜文章认为:《易》发展数千年来,始终有很多疑点没有解决,更难说清"她"究竟能蕴含多少"量",只能说"易大精深"、"易变无穷"。有些易学家推测八卦还应该有另一半的存在,但很难用理论和实践检验。作者接着从先天太极图、周子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纳支方法上、河图洛书上、成卦方式上以及事发应验程度上等七个方面论证了八卦还应该有另一半的存在。

《易经》卦爻与环境建筑学福建福州 董得锦作者认为在自然法则中包含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诸如河洛之数、运数、卦数、大衍之数、动数、静数、天数、地数等,这些易数理经常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居住、搬迁、改造以及环境建筑工程,要求达到得地、得利、得时的"天人合一"善境,就必须充分应用易法天文学中的"三元玄空"的功能。文章对所谓卦的"子能"(即生命能)进行论述,并以个从事20年研究实践的实例为证。作者认为违章兴建的建筑物,不仅违背井卦的建筑哲理,实际上也是环境建筑学中所禁忌的"穿、割、箭、?quot;四凶象的典型。《易经》64卦对现代环境建筑学有密切关系和指导意义,此文只以"乾、井、泰、否"五卦为例,阐述了个人的研究。

《周易》八卦的诊病应用广东徐闻 蒋文华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来自古老的《周易》。八卦是《周易》阴阳五行、气机升降出入、生克制化的全息理论,运用八卦诊断疾病,有简、便、验、廉的优点。如一蔡姓妇女为其夫的病情摇卦,得《小过》。作者据卦推断,得知其夫运气很差,五脏之阳精均受损害,病在血液,有癌症之象。经检查,病者果患白血病。

综论我国古代预测学术的政治决策作用江苏南京 谢金良 福建师大由于落后的生产力条件的制约,我国古代政治决策思想尤与各种预测学术密切相关,诸如原始占卜术、《周易》学说、术数学说,等等。由于这些预测学说向来号称具有特殊决策功能,而且历来为统治者所青睐,所以在中国古代政治决策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古代预测学术的政治决策作用,无疑应是当今学术界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有鉴于斯,本文拟从三个主要方面对该问题作些粗浅的理解和探讨:一、原始占卜术对上古政治决策的左右;二、《周易》原理在政治决策中的功用;三、易学术数的 发展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易经》与《茶经》广东广州 谢 晔 林 磊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学,所著《茶经》是茶叶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陆羽本是弃儿,他的姓、名、字都是其收养者智积禅师取的,即智公以《易》演卦,得《渐》之《蹇》,其上九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定姓为"陆",取名"羽",字"鸿渐"。关于陆羽与《易经》的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他的生平事迹与《易经》中的《渐》《蹇》两卦的关系,对《茶 经》与《易经》的关系只作简论。本文经过分析和考究后发现:陆羽的一生跟这两个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一生重大的遭遇事迹都浓缩在这两个卦中,这两个卦就是其一生的重要历史写照;茶文化的根,就在《易经》。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能重视《茶》《易》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思想体系。

《易经》、"心经"与"神经" 中国台湾 谢瑞乡 "心经"和"神经"是人体的思维和感知器官,是脑部及全身活动的枢纽核心。《易经》包含宇宙万物的动静和消长的无穷哲理。"易经"、"心经"和"神经",三者融会贯通,易于神通智慧,化解"心灵"杂志,此乃天下之福祉。

《周易》的道德伦理之初探韩国 释无阿论文从道德本源、个人伦理,、家庭伦理、政治伦理等方面,对《周易》的道德伦理作了探讨。作者认为:《周易》的道德规范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人的道德行为效法自然规律,如阴阳的调和、万物产生的过程,自然规律又是抽象的、复杂的,因此,很容易理解到道德的抽象性。这种道德观,从个人修养到国家治理,都带着天命的观念。《周易》原来对女性的看法是正确的,它认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女人与男人一样,立于 天地之间,支撑着一半的天空,这是《周易》的男女观与家庭伦理的基础,《坤·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但是当后人对《周易》进行阐释的时候,否定了男女两性平等的地位,这是以后男尊女卑的根源。《周易》的政治伦理对变革持十分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对变革十分胆怯。这种情况下它主张变革不能过分,应该考虑新旧两方面的利益,变革一定要明察事理,和顺人心,免得只考虑统治阶级的基本利益。《周易》强调自上而下,不允许来自下面的变革,这现象不止 存在于政治方面,《周易》的各方面的理论都从统治阶级立场考虑。理论上一般老百姓事君像事父一样,但是到了最后也肯定变革,肯定改朝换代。这样《周易》的政治伦理具有某种矛盾性。正是因为有这样矛盾的伦理,才会有中国政治上的改朝换代。

《易》象与现代符号学江苏南京 韩凤鸣《易》将宇宙万物概括为象与数,恩格斯等现代哲学家也认为数与象是事物的两个最基本特征。现代符号学把一切文化形式概括为符号。本文认为万事万物之间一脉相联系承的根本的东西是用抽象的形而上的符号表述的。这种符号有它的完整的规定性,可编 辑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系统。《易》完成了这个工作,形成了最高的抽象。现代符号学的理论特征与《易》象本质特征相通,但其抽象历程却刚刚起步,其抽象能力十分有限。现代符号学应从《易》象中汲取最高抽象的智慧。

八卦与DNA 湖北武汉 鲁扬才 1、八卦周而复始的演化规则,揭示了人体DNA周而复始自然组合的必然规律,人们对八卦的揭示和破译为人体奥秘的揭示提供了一把钥匙。2、数的排列、人体DNA密码可以反映人的健康素质:受孕时父母所在的时空位置会影响下一代DNA接受和承受宇宙场能的能力;受孕时的地理环境也会影响DNA密码的组合形成;人的社会生活、饮食也会影响人体DNA的组织形成。3、配合八卦,结合数的运转规律,可以改变人类基因密码。寻找有利地理位置,加强体内基因的转化;择食而食,促使先天薄弱的DNA成熟;养生运动是人类改变DNA的有效途径;借助天时、地利、人和,通过数与场的转换机能加速人体修炼进程。

易与变北京 詹宇国 "易"是中国传统哲学指称变化的术语,"变"是西方哲学指称变化,生成且与表征静止、永恒的"存在"相对立意义上的用语。易与变的比较,能够说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来源,也奠定了二者互为补充的基础。《周易》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索如何驾御变化的学说,西方哲学总体上则把变化当作一种暂时的现象,极力寻求变化背后不变的实体,这与《周易》的整体思维观截然不同。《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柏格森哲学关于变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可以与《易》的三义互为补充,如在关于变化的真实性,变化的原因以及关于如何认识变化方面。同时,柏格森的哲学既强调"变易",又强调"简易",二者都含有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柏格森"变"的哲学与《周易》变易的思想最终在生成,演化,创造,开放性等方面融在一起,并且共同指向"和合"或"和谐",这有望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出生时间的意义湖南长沙 靳九成 彭再全 杨卉 庞仪琴依生物进化论、天人观、时间生物学、现代医学分析了环境稳态下胎儿出生时间的意义。提出:(1)出生动因来自胎儿;(2)胎儿出生时间应定为其娩出后建立首次自主呼吸之时,用医用历四柱干支表示,称为医用历出生时间;D)胎儿出生择时,自然顺产胎儿的医用历出生时间与其先天阴阳五行模型有一定的对应性,因而也与其先天秉性有一定的对应性;对难产、引产、择期产新生儿则难有这种对应性;(4)提出人体自由运动节律出生启动假说;(5)所有新生儿的自由运动节律都要受天体感应切节律的整合,影响其后天秉性,整合效应与医用历出生时间有关,并随岁月变化;(6)医用历出生时间有种,代表着 个生命模型。

论证上古图象文化易学历史内蒙古呼盟 鲍寿康本文试图借助《周易》的记载和几幅与河图、洛书相关的《易》图,来论证上古图象文化易学历史。全文分成三部分:一。四象《易》图易学;二、先天图易合八卦挂图;三、《周易》学术文化史。文末附有手制《易》图七幅:图一、《洛书》规范图;图二、洛书复圆《易》图注解;图三、《河图》规范图;图四、洛书、河图合图注解图;图五、《太极图》规范围;图六、洛书、河图、太极图合图注解图;图七、《太极》四象《乾坤八卦挂图》八卦相错注解图。

易学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广东深圳 蔡名宏一个书法作者想创作出书法佳作必须精研书法用笔的技法。作者从历代中国书法大师的精湛书论中悟出真道:易理太极宁静致动之论,正如太拳之起势,当先心静体松,以意导体,展开脚手,一动无不动,产生以阴阳运化、虚实攻守、刚柔相济种种之架势。文章强调,学书法不仅是要认真苦练书法,还应学习易道之理,注意个人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博爱之心,要有文化艺术各个方面的涉趣与熏陶,社会的多层阅历与广博的见识学问。通于此道,而明乎传统书法之理,常习传统书法而有益身心,以能融易道书道于生活,必能健康长寿。作者以为传统书法墨迹具有阴阳能量气息,产生奇特的 "静态气场能",可益人身心,是称"墨宝"。

基因图谱与《易经》64卦的联想香港 蔡金太基因图谱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做出了不可估量的科学贡献,同时也表明人类生命具有千差万别的先天因素,而且具有终身意义;先天基因不仅是生理概念的生物基因,也具有非生理概念的生物基因;人类的生态演化过程是逐步从低级到高级的生命过程。基因图谱从生物分子结构的微观世界揭示了人体生命之谜,作者认为64卦则是早已从宇宙起源的宏观世界揭开了人体生命的奥秘,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代先民创造干支纪时实际是负载"天人合一"信息的特殊编码。作者以此论据提出"终身卦"术数方法,即将年月日时每一组干支所表示的先天数之和看做取用起卦的"实数"。作者以为"终身卦"是最经济实惠的"先天基因"资料卡,不仅包含先天病因信息,也包含诸多方面的信息。

《周易》、太极代数与直觉思维北京 谭晓春太极代数源于《周易》。太极代数的二分法源于《周易·系辞》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数的二进制表示法也依照易卦阴阳两爻的二值逻辑。《易》中太极概念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最广义理解的"系统"概念。太极代数通过层层定性的方法达到适当的定量化,能够使许多不严谨,缺少量化的领域(如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有可能加强定量化,从而更为科学化。太极代数逐步逼近的终点并不是绝对的精确,太极代数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模糊数学。运用太极代数进行思维与判断,比"直觉思维"更科学、更可靠。

传承易道,倡明古学内蒙古 澄 通《易经》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遗产的。当初是以占筮基本形式出现的,并很快从贵族阶层流传到民间。到战国以后诞生了《易传》,《易传》便具备了哲学的思想体系。汉代象数 之学大兴,才有了所谓"易学"。汉代学者受当时天文历法学术成果的启发,并吸取了阴阳家的理论,把天干、地支、五行引人《易》的研究,创立了新说,以解说天地人之变化,把《易》的应用引向更广泛的领域。北宋的义理派大力发挥太极学说,创立了理学与图书学派,使易学应用通过符号数字模式更为简明。这些成果造就了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有如一座宝库,妙不可言地吸引着全人类。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海内外易学专家、学者努力开拓,使易学日益科学化。学术界普遍认为,易学的价值达到无所不包的程度,通过易学这一巨大 系统的研究,可探索宇宙人生之必变、应变、不变的大原理,阐明人生之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易学与军事河南漯河 黎 光《易经》64卦中诸如《坤》卦、《蒙》卦、《需》卦、《师》卦……都有军事方面的论述,它们在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如姜子牙、孙武、韩信、诸葛亮、刘伯温等的军事生涯中都有历史的杰作和发挥。作者认为,"我国军事宝库中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就是在《周易》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周易》中的阴阳变化,推演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 此、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使得两部著作充满了极强的辩证哲理"。文中对易学应用于军事预测做了实验,作者期望《周易》这部世界宝典能在各类学术范围内发挥更广阔、更深远的贡献。
《易经》与社会环境中国台湾 篮山云《易经》是我们中国最伟大的一本书。所谓"经",即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哲理。易之古字,即是以日、月合成之字。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日象征阳,月象征阴。天地之间,上有日月星辰、风霜雨露,下有人类万物。宇宙中的生命科学,就是《易经》"求其中和"的 "中庸之道"。作者以此论点阐释人生修养(包括健身),如果人人都能懂得这个易学大道理,就会出现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这样的社会环境。堪舆学也是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在作者看来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并列举了三个实例加以论述。文章指出,"我们研究学术是无形的,但是吾人努力经营则是有形的,以无形的力量辅助有形的努力,就象先后天八卦一样,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有虚有实,有实有虚,如此如此才能达到中和中庸之妙也?quot;

三元论的原理阐释中国台湾 篮振清三元者,上中下元也。由《易》之河洛演绎而来,是后天八卦的运用。每元60年,三元即180年。上元分别由一白坎,二黑坤,三碧震管运;中元由四绿巽,五黄土,六白乾管运;下元则由七赤兑,八白艮,九紫离管运。此为三元之九星分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此不可不知之基本原理。什么年代,由何星管运,此星即为最强之吉星。近代的一个循环,上元始于清同治三年,中元始于1924年,下元即自1984至2004年。目前为七赤兑金主运,所以最佳方位为西?quot;庚酉辛"。但是也非随时可用"兑位",仍须"挨星辨位",配以月、日吉课。当然,选择"吉课"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作者认为,学习《易经》及相关哲学,除了对《周易》经传384爻的认识之外,应该找机会,逐步探讨实际应用的相关学术,才能达到体用合一。五术之学基础就是《易经》。

援《易》论医利弊辨江苏南京 薛公忱援《易》论医始自先秦医学,至今盛行未息。如何评估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前贤和今人都有不少议论,但多偏于肯定和赞赏。纵观医易会通史,利弊并存。其一,在天人关系上,以八卦表示八方和四立、二至、二分,构成时空框架,以十二消息卦表示一年阴阳消长,从而揭示天地自然对人体的影响。这一用卦方法源于五行、五方、五时,但比较细致形象,却易为后世巫术所利用。其二,受"太极"概念启发,探索人的生命根命,促进了有关养生理论、方的创制,但将"太极"落实于具体器官"命门"等,失诸机械对立,有的理论不符合生理实际。其三,将生理器官与八卦六十四卦对应,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器官之间的互补、互根关系,但失之牵强附会,如乾首、坤腹、坎耳、离目、兑口、巽股、艮手、震足等,难以自圆其说。其四,以坎(水)、离(火)、既济、未济、泰、否等卦理,推断病因、病机,有其合理性,但失之笼统,缺乏深入研究和把握。其五,由易理联想到治则治法,如受"天行健"启发,悟出治泄泻不止之法,由震卦体悟解荷叶的治病作用等。这些方法在临床上或许有效,但难以说清其与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于以八卦、六十四卦诊断疾病进行预测,已无异于巫术。总之,《易》之于医,有促进,亦有阻碍。

论"是故易者,象也" 重庆 霍斐然易学是以卦象为主,易辞是卦象之意的事例说明,卦象是古人用以描绘世界,反映事物的思维工具。象,有大象有小象,有物象有意象,有时间之象,有空间之象,众象纷呈,所见即象,八卦类之,化繁为简,谓之卦象,"八卦以象告",此之谓也。"八卦定吉凶","八卦而小成",一个"十有八变"而所成之卦二八种变化排列可成"小成图",以此为天盘,文王八卦方位为地盘,刚柔相堆而生变化之妙,可释《易林》之辞。
论《周易》的损益之道吉林抚松 鞠 曦《周易》损益之道,是孔子研究《周易》所形成的重要思想。"要之以上下"在损益之道中的具体内容是孔子以《说卦传》的形式载明的。但由于历史上的学者没能对损益之道进 行深人研究,因而对孔子的思想体系的理解多有误解。秦汉以来,甚至陷人了象数学解释《说卦传》的误区。在对《说卦传》的解读基础上,认真研究《周易》,我们发现,损益之道与《周易》思想体系具有统一性。损益之道的推定序列是由"乾坤三索"的顺逆三索形成的,表现为以下两个逻辑形式:损之道:《恒》、《既济》、《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益之道:《咸》、《未济》、《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对损益之道的推定表明,"要之以上下"是以《说卦传》"乾坤三索"的上下顺逆的形式与内容作为其"要"的价值承诺的。由此可见,"损下益上"与"损上益下"的承诺与推定的统一性。
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协同论看易学原理中国台湾 魏元珪综观《周易》卦象、卦义是一个密切相联系的贯穿系统,确认宇宙与自然之运行有其整体性、联系性与不可分割性,彼此之间具有相互控制与协同的功能。太极、八卦、河图、洛书乃时空统一论与整体观,八卦定位是宇宙空间关系的缩影。而《易》则为宇宙运动的根本法则,"不易"则为宇宙存有的重要表现形式,太极与八卦代表宇宙的全息律与宇宙发生 学之哲理推衍。宇宙、自然、四时之变皆传出不同的信息,《易》卦象及卦爻辞,即是传达此信息之表征。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江苏南京 魏仕庆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目前也有人提出《易传》乃道家系统所作。作者通过《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圣人"和"君子"概念的考察,并从《易传》作者所述及的"圣人"与《易经》、"君子"与《易经》之间的关系中来把握该文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新内涵。揭示出《易传》中"圣人"、"君子"与儒家所称颂的"圣人"、"君子"的联系和同一性,重新认识《易传》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文章以道家始祖老子的"圣人"和"君子"之概念与儒家截然不同的一面对否定历史定论之说再否定。
圆丘参破三合初解中国台湾 陈子斌研究河洛八卦,首重观念在实验中落实。一、河洛间互辅在零、壹同位。(太极:阴阳壁合。)二、不探圆丘基础逻辑必然打不开八卦众妙之门!三、阴阳壁合,则数象平衡。(对叠)(取1,2,3,4,5,6,六个数字分阴阳引证)以合数21引证: "易数为理",思维兼省悟:一、阴阳平衡:等位比值之运动法。二、数字不是数字是标竿。 三、标竿不是标竿,是比值。比值不是比值,是律作。四、等位比值居间无量。破合随缘。五、非等值之量,惟运动可得平衡。六、若能造成共同之太极数,即可参破。契合随缘而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八卦破译河南洛阳 任炳潭作者认为,《周易》是对《八卦》最有权威的破译,但无论是《周易》,还是后来历代试图破译《八卦》的学者,都没有对《八卦》的诞生进行过探讨。作者曾对《洛书》与《河图》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它们揭示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太阳运动的变化规律。而《八卦》产生于《洛书》与《河图》之后,更吸收了其中的成果。通过研究,作者发现在阴阳四象图上把东北、东南、西北各区按南为阳、北为阴的规律再分为解成八方阴阳图。如果把阴阳四象图和八方阴阳图迭加在一起,或将日出图、日轨图和八方阴阳图套合在一起,便得到一幅《八卦》本图,而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名是上古时代的一幅地理气候图。最后,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地理气候"全书",它把大自然的变化关系巧妙地表现了出来,至今仍有其价值。

❼ 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中取得的成果

医学
安东尼.列文虎克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呈真实存在的。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

❽ 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微小世界》单元分析
金华环城小学 程丽萍
同的放大镜;
•将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编号,学生每组选择一种;
•各组设计方案,与全班交流;本单元的名称是“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
一、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1、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2、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的结构是什么?
围绕核心概念,按人类观察工具不断发展,视野越来越宽广的思路编写。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到生命世界。
三、本单元的特点
综合性较强、比较开放、拓展学生观察范围、学生感兴趣、有一定教学困难。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能力。
学习用工具观察,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有较多的发现。
1.1 放大镜
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1)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小部分的更多细节;
(2)和放大镜形状类似的物体也具有放大的功能。
(3)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认识放大镜的作用“它们是什么”( P3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种纸的纤维的特征:纤维的长短及排列的情况紧密、疏松;整齐、紊乱)
如何猜得到哪张是书写纸 、吸水纸、过滤纸呢?我认为是不是可以找身边的纸,观察哪些纸的纤维分别和它们的纤维相似。
认识放大镜的作用观察报纸上的画面,亮处的点和暗处的点有什么不同? 同样的钢笔或毛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况?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2)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3)观察物体时所获得的信息和我们使用的观察工具有关;
五、教学活动“放大了多少倍”时应考虑的问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2、用数字数和量方格的方法,能准确测出放大镜的放大率吗?
3、测放大镜的焦距容易吗?
4、直接阅读放大镜的说明书可以吗?
六、教学时可采取的策略
•选用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
•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再将标号不同的放大镜(放大倍数不同)同时发给各组,来“观察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大”。
•比较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看到的细节和视野)
1.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1、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观察内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机构和生活习性。
2、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但对昆虫知识掌握得不多,有必要近一步观察、学习;小学生对昆虫始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透明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已经对昆虫有了一定的接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3、许多昆虫由于身体较小,要用放大镜观察。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如学生将对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联系或昆虫的生活习性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第一步在课堂上观察昆虫身体和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
•第二步选择一至两种昆虫在课外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跟踪观察。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
1.4 放大镜下的晶体
•《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自然界中许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晶体具有一致的几何形状;选择“晶体”内容的意义
许多晶体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才能看到。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是晶体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上去观察,晶体是他们第一次从物质的细微结构角度进行观察。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物质,会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第一部分是初识晶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并观察晶体。
活动“观察美丽的晶体”,教学时一般采取课前教师搜集、制作好各种晶体,学生们课上进行观察和描述。如果学生们能够亲自观察到晶体的结晶过程,会使学生们对晶体的理解更加深刻。
1.5 怎样放得更大
•《怎样放得更大》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科学家设计并使用显微镜来拓宽观察领域、开展对更多问题得研究;
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
1、制作指导;(自制显微镜的)
2、指导使用方法;(有显微镜的)
1.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本课学生们要形成的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要求选择、确定一个有关身边生命世界的课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观察研究,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计划—观察—结果—交流”,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尝试象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重点指向学生的观察范围、观察内容、观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启发观察的范围和内容,并提供范例。
1.7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观察的对象是身边的生命世界,要启发学生从居家的环境、校园环境、自己的身体等方面去提出问题、寻求研究课题(课文 12页的学生对话是提出问题和发现课题的过程的举例。比如发现鱼缸里的水绿了,就思考为什么水会发绿?假设是不是水里有什么,从而提出要看看水里到底有什么的课题)。
可让学生阅读课文15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课题。所提出的课题内容要能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要符合学生的研究水平(如:很多学生对观察细菌感兴趣,但是细菌要在放大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一般的显微镜下是无法看见的。不过细菌集合的菌落是可以看见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培养菌落和观察菌落)
1.8 微小世界和我们
对使用显微镜观察,教材上没有专门的作为新课学习,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如何培养、制作显微镜下的标本,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其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如植物果实、根、茎、叶等,需要制作切片。(课文13页第一幅图介绍了制作切片标本需要的工具;第二幅图介绍如何利用新鲜干草培养微生物;第三幅图是以洋葱为例介绍制作切片的制作方法)。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等,提供学生参考。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
要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照要求去做。
如何让学生理解体现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互惠互利的,科学与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更精巧的仪器,而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技术的进步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经历从眼睛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的观察,并对三种不同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交流发现的成果。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即技术)的进步,能使人类看到的范围扩大,能发现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通过简单的光学知识,了解到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实际上是运用了凸透镜放大及成像的科学原理。
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制放大镜、显微镜的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另外通过资料介绍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和成果,了解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生物由细胞组成,疾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从而促进了生物学、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显微技术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等等。

一、单元教学的意义
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六年级下册,教材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不断发展、视野越来越宽广的思路编写,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光学、生物学、物质结构、科学发展史等。但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从而能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因此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科学学习的开端,希望学生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单元教学活动有以下内容:“放大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晶体”“怎样放得更大”“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微小世界和我们”。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较大,但视野较小。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放得更大。
2.拓展有关昆虫的知识,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3.发现并提出生命世界的问题,获得对生命世界更多的了解。
4.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固体的晶体,知道物质的内部是有一定的结构的。
5.指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促进了人类生活的改进。
科学探究
1.认识到利用工具观察比只用眼睛观察有效,观察工具使我们看到了平常看不清或看不到的物体。
2.培养学生观察微小物体的能力,能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晶体等微小物体,并把观察到的现象用图和文字记录下来。
3.会用简单的方法计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4.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探索微小世界的秘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5.能按要求转写有关生命世界问题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索微小世界的秘密感兴趣。
2.体会到技术是不断改进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3.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执著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4.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物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二、理解•思考•研讨
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教材的结构是怎样的?
2.我们怎样引领孩子们观察周围的微小世界,教材为什么选择昆虫、晶体、生命世界让学生观察探究?
3.在本单元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发展探究能力?
4.科学与技术是互惠互利的,科学以及解决问题有时需要精密的仪器,而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技术的进步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本单元教材是怎样指导学生认识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的?
5.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一般构造及原理是怎样的?
三、活动分析和建议
1.本单元的名称是“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从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这个角度去展开,只是拓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比较微细的物体。如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蚜虫等平常看不清的很小的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一些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单细胞动物,植物的细胞,细菌的菌落,等等。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学习用工具观察,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能力。可以说在知识方面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多发现。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不断发展、视野越来越宽广的思路编写,主要从昆虫世界、晶体世界、生命世界三个方面展开。
3.我们怎样引领孩子们观察周围的微小世界呢?一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二是启发观察的内容和范围;三是指导观察的方法。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放大镜就伴随孩子们的学习,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学生喜欢用放大镜东看看西瞅瞅,也一定有不少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让六年级的学生对放大镜感兴趣呢,我们要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进行观察,鼓励学生有新的发现。教材选择了树叶、报纸、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它们的特点的。这样的发现会使他们有一个惊讶,引起观察的兴趣,从中体验到用放大镜和不用放大镜所看到的物体不仅只是大小不同。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学生渴望有更多的惊讶和发现,我们可以不加限制地让孩子们在课后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如粉笔头,铅笔、钢笔或毛笔的笔迹,各种纸,食品,衣物,植物,泥土等等,鼓励他们有更多的发现。仅仅能使用放大镜是有限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地增加了一些关于放大镜的光学知识,想必一定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广泛的观察后,教材引导孩子们从三个方面去重点观察,首先是昆虫。这是因为昆虫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好对象。一是昆虫个体比较小,不少昆虫是肉眼看不清的。有些昆虫肉眼虽然看得清,但身体的一些器官和细节是看不清的,必须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二是昆虫各种各样种类繁多,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因此有许多丰富的观察内容,人类在昆虫的领域中也有许多发现。三是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昆虫世界本来就吸引着学生,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的“动物世界”单元他们对昆虫就有一定的研究,现在用放大镜进一步发现昆虫世界的秘密,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拓展学生对昆虫的了解。
第二个观察对象是晶体。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上去观察,这是他们第一次对物质的细微结构进行观察。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物质,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学生对晶体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对于食盐、白糖这些固体物质是熟悉的。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过去不知道的奥秘,也会让学生的探究兴趣大增。
在用放大镜对周围的物体有了初步的观察后,教材指导学生用显微镜研究生命世界。学生对生命世界比较熟悉也极感兴趣,有着许多的问题。生命世界的观察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发现许多微小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的范围、生物的细胞结构、生长过程等许多秘密。通过观察活动获得许多感性认识,有利于拓展学生对以往所学的生命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知识打下基础。可能有学生想看到细菌和病毒,但细菌要在放大上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更小,要在放大上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当然学生的观察活动绝不仅限于教材上提到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本单元怎样指导学生发展探究能力呢?在使用观察工具方面,从用放大镜观察到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用放大镜观察比较简单,学生也比较熟悉,但使用显微镜观察,特别是比较正规显微镜,教材上没有专门作为新课来学习,在如何用显微镜观察,如何准备观察材料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在观察内容方面,也是从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在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时是观察个别物体的外形、结构或行为,到用显微镜观察时,就要求确定课题,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教材对观察的范围和内容给予了启发并提供了范例。本单元的许多活动要拓展到课外,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要紧密结合。为解决观察仪器的问题,可和学校附近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也可以自制简易的显微镜,比如透明的玻璃球,放大倍数就比较高。
6.“微小世界”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经历从眼睛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的观察,并对三种不同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交流发现的成果,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的进步,能使人类看到的范围扩大,能发现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科学以及解决问题有时需要精密的仪器,而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实际上是运用了凸透镜放大成像的科学原理,从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依赖于量子力学理论、物质波动理论的发现和发展。本单元可以在指导学生自制放大镜、显微镜的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另外通过资料介绍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使学生了解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疾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从而促进了生物学、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发展。如人们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微生物的危害,促进了人类的健康;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改善生活;在农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显微技术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等等。
7.有关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的知识。
放大镜实际上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由于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使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从物体某一点引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线和通过光心的入射线不能汇聚到一点,只能在反向延长线上汇聚,所形成的像就是一个放大的虚象。如果这个虚象出现在明视距离处,那么我们就能以增大的视角看清楚这个物体。放大镜的焦距越小放大率越大。但实际上焦距太小,像与人眼距离太近,观察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会很高。
放大镜的放大率等于明视距离和放大镜的焦距之比。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一般在25厘米左右,如果一个放大镜的焦距是2.5厘米,它的放大率就是10倍。通常放大镜的焦距是1厘米到10厘米之间,所以对正常眼睛来说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基本上在2.5倍到25倍之间。
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其中一个对着物体的叫做物镜,对着人眼的叫做目镜。物镜的焦距短而目镜的焦距较长一些。把物体放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使物距稍大于焦距,就会在目镜的焦距内生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象,这个放大的像通过目镜的折射后进入人眼,人们就会在目镜中看到一个放得更大的正立的虚象。即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体的入射线通过物镜成像后再经目镜放大。这就是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得更大的原因。

❾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有哪些重大成果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人类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医药方面:观察工具的改变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知道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于是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地被征服了.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们还和细菌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今你退的斗争.
  食品工业:人们通过观察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农、林业方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进行杂交工作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们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的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比如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许多多小圆球好似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因此人们吧豆科植物比喻成巧妙的生物固氮工厂.如果土壤中有了大量的根瘤菌,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节约由于生产氮肥需要的电力以及减少水质和土壤的污染.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一些农业微生物工作者,大力提倡在西部沙漠、戈壁、荒坡多种植豆科植物、草,增加肥力,绿化黄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世界上有不少科学家在对根瘤菌进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如日本在世界上首次破译了一种控制根瘤菌数量的遗传基因密码,这将使在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不需要施肥的作物成为可能.
因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已成为重疴沉疾,而土壤污染带给水果、粮食、蔬菜的污染以及对人类造成的污染是不可低估的净化土壤也要靠微生物发挥作用.
  克隆:1996年的夏天,一只叫多利的绵羊在苏格兰诞生了.为了培育多利,研究人员首先从一只母羊体内取出一个卵细胞,出去它的细胞核随后把一只6岁成年的母羊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这个去核的卵细胞,最后把这个卵细胞移植到第三只羊的子宫里.5个月后多利诞生了.它和那只提供细胞核的6岁成年母羊在遗传上是相同的,多利是那只羊的克隆.
克隆是人们生产具有所需性状生物的先进技术.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使之康复成为可能.
    污水和垃圾处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还扮演着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者.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的处理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依靠微生物除臭,污水和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微电子技术:显微技术还促进课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美国的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一种微型电动马达,这种微型马达的直径仅0.07毫米,厚度是0.25毫米.有了这种马达,将来人们大约可以制造大批在人体内运行的装置,担负运输和清除有害物质的额工作.

❿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有哪些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有: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克隆生物;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等等。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在中国大陆地区及台湾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阅读全文

与成果微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
出租土地使用权的税率 浏览:139
日本商标注册多少钱 浏览:75
商标注册证天猫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