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大脑组织是做什么的
世界大脑组织(World Brain Organization,缩写WBO),是全球著名的大脑神经科学研究、科普以及大脑文化运动推动的NGO组织机构。世界大脑组织总部现设在英国伦敦,在英国、瑞典、美国、法国、中国、德国、瑞士、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世界大脑组织旨在通过大脑科学和大脑运动文化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大脑科研机构及文化机构间的合作及交流,对大脑神经学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世界大脑组织致力于普及科学的用脑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大脑,认识自身”。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世界大脑组织
英文名:World Brain Organization
简称:WBO
起源地:英国伦敦
组织形式: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宗旨
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
组织标志
世界大脑组织的标志图形是一个原子连接的大脑图样,寓意人类社会的智慧文明是由每一个独立个体的智慧结晶构成的,智慧结晶不断的交流和传播,编织着人类智慧文明的未来。
组织机构
世界大脑精英组织(World Brain Elite Organization,简称WBEO)是世界大脑组织(World Brain Organization)的对外文化推广和价值传播机构,同时WBEO也是世界大脑组织官方下属的资质认证和证书签发机构, WBEO发布的认证体系,包括对个人和组织的专业认证及荣誉颁发等,均代表了世界大脑组织的权威认可。
背景介绍
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揭示大脑的奥秘。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有别于其它物种,是因为人类有极其复杂的大脑,它是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晶。在过去的六亿年中,生物体通过进化产生出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联结而形成的神经网络,解决了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人脑如何处理各种复杂信息的问题。尤其是人的高级认知功能的高度发展,使得人类成为万物之首,具备了主宰世界的能力。科学研究发现,一个成人大脑重约3.3磅,体积1.5公升,脑内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还有超过10^14个神经突触。大脑是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组织,是接受外界信号、产生感觉、形成意识、进行逻辑思维、发出指令产生行为的指挥部,它掌管着人类每天的语言、思维、感觉、情绪、运动等高级活动。人脑也是极为精巧和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人体内外环境信息获得、存储、处理、加工和整合的中枢。
由于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需要从分子、细胞、系统、全脑和行为等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和整合,才有可能揭示其奥秘。为此,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专门研究,美国把九十年代最后十年定为“脑的十年”,欧洲确定了“脑的二十年研究计划”,日本将21世纪视为“脑科学世纪”,脑科学的研究热潮遍布全球。科学家们提出了“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三大目标,人们相信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将为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保护自己、防治脑疾病和开发大脑潜能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的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人类大脑计划
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划时代的三大科学工程,它们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后最宏大的研究项目。理解大脑的运转机制,是人类与科学面临的最伟大的挑战之一。
作为21世纪国际性的科研大计划,人类大脑计划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后被世界各国科学家提上了议程,目的是解决目前神经科学所面临的海量数据问题,从基因到行为各个水平加深人类对大脑的理解,达到“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的目标。
日本
1996年制定为期二十年的“脑科学时代——脑科学研究推进计划”
了解脑——阐明脑功能
– 阐明产生感知、情感和意识的脑区结构和功能(功能定位、认知、运动、情感、学习,思维、直觉、自我意识)
– 阐明脑通讯功能(语言信息在脑神经网络中表达的机制,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语言、思想和智力之间的关系)
保护脑——征服脑疾患
– 控制脑发育和衰老过程(识别与发育及脑分化相关的基因家族、发展调节脑发育和分化的技术手段,促进人类大脑健康发育和防止发育异常,控制人脑衰老)
– 神经性精神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药物成瘾、修复受损脑组织、单内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神经组织移植和基因疗法,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
创造脑——开发脑型计算机
– 发展脑型器件和结构(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神经元芯片、智力认知功能,具有智力、情感和意识的脑型计算机)
– 脑型信息产生和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支持人类机能的机器人系统)
日本大脑研究计划主要是通过对狨猴大脑的研究来加快人类大脑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和精神分裂症的研究。2014年9月,日本科学家宣布了大脑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和组织模式。
美国
美国脑计划“BRAIN Initiative”:美国“脑计划”于2013年公布——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拟在10年时间内用30亿美元资助美国脑研究,通过绘制大脑工作状态下的神经细胞及神经网络的活动图谱,揭示脑的工作原理和脑疾病发生机制,发展人工智能,推动相关领域和产业的发展。
欧盟
欧盟脑计划“HBP”:2013年,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人脑工程”列入“未来新兴技术旗舰计划”,力图集合多方力量,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型脑研究模式奠定基础,加速脑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该计划被认为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脑科学大型研究计划,由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统筹协调,欧盟130家有关科研机构组成,预算12亿欧元,预期研究期限10年,旨在深入研究和理解人类大脑的运作机理,在大量科研数据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前沿医学和信息技术。
中国
中国脑科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受到极高的重视,2014年3月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专门探讨了中国脑科学研究计划的目标、任务和可行性,经多次论证,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也被称为中国“脑计划”。
中国“脑计划”分两个方向: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和以建立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认为,与欧美、日本的“脑计划”相比,中国“脑计划”更为全面。各领域科学家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布局建议,即以研究脑认知的神经原理为“主体”,研发脑重大疾病诊治新手段和脑机智能新技术为“两翼”。目标是在未来15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开展中国特色的人类脑计划与神经信息学研究,无疑将大大加深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和自身的认识。可以预料,像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样,在国家的支持下,引进新的科研协作和风险投资运行模式,通过国内本领域的专家齐心协力、联合攻关,以开放的新模式吸纳社会资源,从研究、产业等几个方面同时启动,必将会极大推动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造福全人类。
社会影响
世界大脑组织在全球脑神经科学领域有广泛的知名度,同时世界大脑组织也是全球大脑运动文化的主要发起者,对脑科学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大脑运动中有很深的影响力。
B. 87 脑科学研究成果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人类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大脑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被称为“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一般的“轴突”。轴突又叫做输出神经纤维,其作用是把某一神经元发出的能量或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神经元上有很多像枝干一样的物质,我们称其为“树突”,它们是接收从其他神经元传入信息的输入神经纤维。树突生长出多个分支,形成像树杈一样的东西,这种树杈会不断发展,进而长出繁茂的分支,我们称其为“树突树”。树突树则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在婴儿探索世界的过程当中,他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在大脑中表现为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构,我们称其为“突触”。突触的形成和增多,代表婴幼儿头脑当对与不同时间和经验产生的相互连接和交互作用。
当一个突触在婴幼儿的生活中被反复利用时,这个神经回路将会得到强化或者是保护,并成为大脑永久回路的一部分。
在刚出生的时候,人类大脑当中的突触还很少,随着个体经历的增多,突触的数量会逐渐增多。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早期的经验和学习能为婴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头几年的时候,婴幼儿大脑中产生的突触数量大约是实际所需的两倍左右。2岁时,学步儿脑中的突触数量与成人的数量相差无几。到3岁时,儿童头脑中的突触数量成长为成年人的两倍。这种两倍的差异量一直会维持到儿童10岁左右,即小学时期。进入到青少年时期之后,大约有一半的突触都会被丢弃或是被修剪掉,这属于大脑的“修剪”功能,大脑会通过修剪,有选择的淘汰那些无用的突触,就像是电脑安全卫士清理内存空间一般。
此时,一个好玩的问题就出现了——大脑到底是如何知道哪一些突出应该被保留,而哪一些需要被修剪或者是抛弃呢?
原因在于,只有不断被重复或者是加强的特殊神经通路,才会表现出被保护、不受抛弃和修剪的状态,好比支付宝蚂蚁森林中加上了保护罩的大树,别人无法靠近分毫,偷取能量。相反的,那些和婴幼儿本身无法产生进一步联结,没有办法被反复强化的神经通路则会被修剪掉。
此外,这种修剪功能也并不像早期大脑研究所认为的那样,简单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因为,虽然长时间未被使用的突触暂时被修剪掉了,但是其神经元仍旧会保存完好,这样就为日后我们重新学习、再次获取这种经验和技能做好了准备。
举例而言,初生婴儿在刚出母胎之际,他们其实还是保留有游泳的技能的。但是如果我们在孩子出生之后没有强化他这种技能,其往后的游泳技能就需要重新来学习了,但是学起来相比于其他之前没接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容易的多。
早期的脑科学理论,认为大脑就像是一块海绵。当我们把一个孩子放在一个有丰富刺激的环境当中时,他的大脑就会像海绵一样本能地吸收足够多的养分和水分,然后一个茁壮地成长。但在结合了我们如上所提到的理论之后,我们了解到两个需要关注的要点:
第一,孩子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必须是和他们自身相关的。因而这种与其自身的相关性会让神经元之间产生出相互连接的结构,形成突触。
第二,只有一个神经回路被反复多次地不断利用和强化,最终才可以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被保护的、不会被修剪掉的神经回路。其外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幼儿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技能,或者是经验。
举例来说,初生婴儿在吃第一口母乳的时候会长大嘴巴进行吮吸。随着哺乳经历增多,婴儿会逐渐将嘴巴张开的程度调整为合适的大小,以适应母亲的乳头。
从大脑的发育角度来讲,成人的脑重约为1.6千克,新生儿的脑中仅仅只是成人的四分之一。3岁儿童的脑重约为成人的90%,而6岁儿童的脑部大小就几乎接近成人了。
新生儿脑中神经元(即脑细胞)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其中变化的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量会不断的增加,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突触会不断的增多。
上文我们提到,在应对大脑的修剪功能时,有一些神经回路有自我保护的功能。这种自我保护的功能,叫做大脑的髓鞘化。
大脑的髓鞘化指的是一种神经元被髓磷脂包裹并隔离神经纤维的过程。髓鞘化使得婴儿出生之后,其大脑的尺寸得以迅速地增加。对神经回路的保护作用体现在,因为有了随鞘化的外壳,神经纤维能够更好地传递电脉冲信号,形成突触,从而就帮助个体建立了更为稳定的学习链接。
在一岁前大脑发育主要是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以及神经纤维不断延伸或生长为树突树的过程。除此之外,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四处活动,最终根据功能被分化。有的神经元会运动到大脑的表层,即形成大脑皮质。而另外一些神经元则会运动到大脑皮质下层。
当婴儿出生时,大脑皮质下层就已经发育完全,这一部位负责调节大多数的反射行为,以及像呼吸和心率等基本的生命活动。伴随着脑的不断发育,大脑皮质中的细胞也越来越成熟,相互之间的链接也不断增多,大脑的发展顺序也经历了由后向前,沿枕叶到两侧颞叶,再到顶叶,最终到达额叶的顺序。最终位于大脑额叶的前额皮质将负责复杂的运动运动技能以及向认知和语言等高级的思维过程。这个时候,大脑才算基本发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