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形成成果还是取得成果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人们的生活当中解决一个问题或处理一件事物,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之后,就会称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贰』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意义
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书是在全面总结山东省多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20余年来在齐鲁大地从事野外地质工作获得的大量资料,经过深入分析研究编制完成的有关山东省地质构造单元组成、构造环境及其演化的综合性地质成果。本成果对山东省地质构造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其中一些是山东省首创性成果,这些进展主要有:
表1 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一览表Table1 The tectonic units of Shandong province
注:1—迁淮微陆块,2—德州地块,3—濮阳坳坳,4—济阳坳陷,5—济宁中元古代裂陷盆地,6—沂沭前陆盆地,7—沂水陆核,8—栖霞花岗-绿岩带,9—唐家庄陆核,10—华北板块(鲁东)被动大陆边缘,11—蓬莱震旦纪后继盆地,12—威海-日照岩浆活动带,13—石桥震旦纪上叠盆地,14—鲁东折返带(超高压带),15—苏北折返带(高压带)。
1)首次系统研究了山东省不同时代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演化,并将山东省的地质构造演化与中国大陆构造演化、全球重大地质事件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山东省不同时代大地构造演化的特色将其合理划分为早前寒武纪不成熟陆壳向成熟陆壳转化和陆块碰撞拼合、中新元古代大陆裂解与聚合、古生代海陆变迁、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等4个演化阶段。主要依据每一地质时期岩浆、沉积建造和构造改造的研究,对其进行了大地构造环境的恢复。对岩浆岩进行了系统的主元素地球化学成分投点,结合前人发表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探讨了其岩浆来源,恢复了其大地构造背景,根据不同时代岩浆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差别,讨论了大地构造的演化规律;对沉积岩则通过沉积组合、地层格架、构造古地理分析、盆地演化等研究,分析了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及演化过程。
2)首次按照板块构造理论结合山东省大地构造演化规律对山东省各地质断代进行了系统的构造单元划分及全省大地构造单元综合划分。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基底构造单元和上叠构造单元,认为Ⅰ级构造单元属中朝陆块和中央造山区;Ⅱ级以下构造单元,基底构造单元划分了三级,上叠构造单元划分了四级。提出了不同级别、不同构造层次构造单元之间的对应、包容或叠合关系。新建立了或命名了渤鲁微陆块、傲徕山岩浆活动带、胶东裂陷盆地、苏鲁裂谷、济宁中元古代裂陷盆地、沂沭前陆盆地、蓬莱震旦纪后继盆地、石桥震旦纪上叠盆地、鲁东被动大陆边缘、蒙阴盆地群等构造单元。
3)新测得了一些高精度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和地球化学数据。精确确定了龙莱断裂带的形成时间,详细研究了四海山花岗岩、岚山头花岗质片麻岩、大店石英正长岩、济宁岩群和朋河石岩组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
4)详细研究了古元古代、新元古代、三叠纪、白垩纪四期碱质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点、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等。古元古代碱质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形成于TTG质花岗岩系和具S型花岗岩特点的二长花岗岩系之后,是鲁西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大规模岩浆作用末期的产物;新元古代出现A1型花岗岩,形成于I型和S型双花岗岩之后,是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大规模岩浆作用末期的产物;三叠纪碱质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形成于幔源—幔源分异的辉长岩—闪长岩和壳源花岗岩之后,是苏鲁造山带三叠纪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期的产物;白垩纪碱质花岗岩为A1型和A2型花岗岩,形成I-A型复合花岗岩体,是鲁东中生代滨太平洋大规模岩浆作用末期的产物。四期碱质花岗岩均形成于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阶段后期,指示了伸展拉张构造环境,A1型花岗岩标志着造山作用结束,A2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的环境。山东省四期A型花岗岩的厘定,为山东省地壳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极佳的地质标志。
5)统计分析了早前寒武纪同位素年龄数据,建立了地质演化的重大构造热事件表。主要根据沉积、岩浆建造分析认为:山东中太古代为T1T2组成的不成熟陆壳,经历了由岛弧环境向大陆边缘环境转化的碰撞增生演化过程;新太古代形成了T1T2G1组成的半成熟陆壳,经历了早期的大洋环境到中期的不成熟洋内岛弧环境至晚期的大陆边缘弧的演化过程,提出了泰山岩群下部科马提岩和枕状玄武岩组合为与地幔柱相关的大洋高原构造环境的认识,认为鲁西两期TTG岩系显示了从不成熟洋内岛弧向半成熟的大陆化岛弧转化的特点,代表从初始的玄武质地壳依次转化为半成熟的大陆化地壳的演化过程;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末至古元古代初期大量代表成熟陆壳的G1G1型花岗岩类的出现是华北克拉通基底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两个微大陆尺度的成熟陆壳构造拼合的结果,形成了S型、I型、A型(GMS组合)相互配套的与碰撞造山演化有关的花岗岩,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拉张减薄环境,其出现标志着鲁西地壳已经演化为类似于现代大陆的成熟的刚性地壳。鲁东古元古代的主要特点是发育了一套半稳定-较稳定构造环境下的滨、浅海相沉积建造,形成于裂陷盆地沉积环境,盆地闭合后,出现陆内俯冲作用,古元古代地层发生强烈变形,形成褶皱造山带。
6)根据同位素年龄统计结果,将中—新元古代地质事件分为三个年龄段:1.84~1.72Ga、1.2~1.05Ga和0.9~0.6Ga。认为中元古代是山东大陆地壳的裂解阶段,将其分为两期强烈的裂解事件,早期以济宁裂谷形成和鲁西第一期基性岩墙群为代表,晚期形成了海阳所基性-超基性岩组合所指示的裂谷和鲁西第二期基性岩墙群。沿苏鲁造山带分布的新元古代荣成片麻岩套和月季山片麻岩套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在造山带北西侧形成沂沭前陆盆地;新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强烈的造山作用结束,地壳拉张,出现岚山头A1型花岗岩,在造山带北侧出现蓬莱后继盆地,在造山带内部形成石桥上叠盆地。
通过对刚刚完成的山东省深度最大的固体矿产探矿钻孔钻探资料的分析,详细研究了济宁岩群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认为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拉张构造背景。通过对朋河石岩组剖面的详细研究,分析了地层结构、层序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认为该套地层具浊积岩特征、存在变质倒转现象、构造叠覆于超高压变质带之上。
7)通过对古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认为古生代山东省进入构造稳定、全域性构造沉降阶段。鲁西早古生代为陆表海盆地,以形成广泛的碳酸盐台地相沉积为特点,有幔源金伯利岩形成;晚古生代由陆表海环境转化为三角洲环境,最后变为陆相盆地,显示了海陆交替转化的特点。构造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鲁东北古生代为深度大于鲁西的海相环境,早古生代早期处于被动陆缘盆地环境,晚古生代早中期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晚期可能构成前陆盆地。
8)综合研究表明,由古亚洲构造域转化为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由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转变,及广泛的伸展构造、中新生代盆地和岩浆作用,是山东中生代地质构造的突出特点。同位素年龄数据统计表明:山东中生代岩浆岩同位素年龄介于250~60Ma之间,形成3个年龄集中段:230~200Ma、160~140Ma和135~90Ma,白垩纪岩浆活动的峰值年龄在120Ma左右,指示胶东岩石圈减薄的达到峰期,160~140Ma年龄段代表胶东构造体制转变的起始时代。
早中三叠世沿苏鲁造山带发生强烈碰撞造山作用,形成挤压构造体系;侏罗纪以来地壳拉张减薄,形成沂沭断裂及其两侧伴生的羽状断裂系统、棋盘格状断裂系统和多层次拆离滑脱构造系统,产生大量断陷盆地,构成盆山耦合格局。鲁西地区最醒目的格架性构造是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及其控制的北西向北断南超中生代盆地,鲁东地区最突出的控制性构造则是总体北东走向的断裂构造及其控制的南断北超中生代盆地,这些构造围绕沂沭断裂带构成羽状分布格局。多层次拆离滑脱构造系统为以金为主的金属矿成矿提供了良好空间。采用胶东地区最新的深部探矿资料,对龙莱断裂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形成时代,认为胶西北三条控矿断裂构造构成一条大型伸展构造带,焦家式、玲珑式、河西式等金矿类型分别受断裂的不同构造部位控制,断裂经历了131.05~123.53Ma和48.57~41.18Ma两个主要活动期,断裂的早期活动年龄与金矿成矿年龄接近。
中生代侵入岩可分为两大阶段,三叠纪侵入岩是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形成的具后造山花岗岩特点的花岗岩类侵入岩,有三种不同成因类型,岩石化学成分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及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末期的宁津所花岗岩具有A2型花岗岩的特点,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侏罗纪—白垩纪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弧后拉张性质活动大陆边缘特点的火成岩组合,其中鲁东地区侵入岩以发育大量高Ba、Sr和高Sr的壳幔混合源和壳源花岗岩类侵入岩为主,而地球化学特征完全符合埃达克岩标准的只有垛崮山花岗闪长岩,大规模岩浆活动末期出现A1型花岗岩;鲁西侵入岩以发育高镁闪长岩类幔源和幔源分异型侵入岩为主,少量壳源花岗岩。早白垩世火山岩总体为高钾碱钙性岩系,晚白垩世玄武岩属高钛碱性玄武岩系列。岩浆岩的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指示,由侏罗纪—白垩纪晚期地幔具有由EMⅠ型富集地幔向EMⅡ型富集地幔演变和由富集向亏损或由岩石圈向软流圈演变的趋势。
中生代盆地的展布方向与主要控盆断裂方向一致,盆地中沉积了大量河湖相磨拉石建造和火山喷发-沉积建造,盆地可划分为泛裂陷型、狭窄型裂陷、菱形裂陷三种类型,盆地演化经历了三叠纪—早中侏罗世挤压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早白垩世裂谷盆地和晚白垩世坳陷盆地等阶段。
以济阳坳陷和济宁坳陷为代表的新生代拉张盆地、来源于亏损软流圈地幔的钠质碱性玄武岩类和活断层等现象构成了新生代地质构造特点。
成果的主要意义
本次研究通过对山东省沉积、岩浆建造和构造改造的研究,建立了山东省地质构造格架和演化过程,取得的成果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是大幅度提高了山东省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以往人们对山东基础地质的研究,多是对局部的地区、孤立的地质事件进行的互不联系的研究。本研究将山东省的地质构造作为有机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去研究,并将其置于中国大陆板块和全球构造演化的背景中。这种研究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山东省构造单元划分、构造演化、构造体制转折的动力学过程等一系列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山东省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二是将大大推动对山东省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水平。山东省资源分布、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布局具有明显的时空展布规律,如在空间上,胶东以金矿为特色,鲁中分布有较多铁矿和金刚石矿,鲁西北以石油和地热著名,鲁西南主要为煤炭资源;沂沭断裂带东西两侧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特点明显不同。在时间上,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古生代地层中、金矿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石油主要分布于新生代地层中。资源、环境、灾害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重大的地质构造转折事件往往伴随着重要的成矿作用和地质环境、灾害条件的重大变化,如胶东中生代大规模金矿成矿作用的发生时间与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重大转折时间相吻合。因此,本研究对于正确地认识山东省矿产资源形成和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为推动我国古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如:鲁西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碰撞造山带、苏鲁新元古代碰撞造山带、苏鲁中生代碰撞造山带等造山带的厘定,为我国不同时代板块构造运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山东4期A型花岗岩的研究,及各时代相似的GMS花岗岩组合特点,为开展深入的大陆动力学演化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鲁东地区古生代时并非是一直隆升的古陆,而是深度大于大于鲁西的海相环境,这一认识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东部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提出了启示。总之,山东省境内有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现象,有全球知名的超高压造山带,是我国古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理想地区之一。本次对该地区地质构造中关键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力的推动我国古造山带大陆动力学研究。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地质工作者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了山东省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很难用一种模式、一种机制阐明其演化作用。由于地质作用的复杂性和地质过程的不可复原性特点,导致人们对山东省许多重大地质问题的看法仍存在争议,如鲁西太古宙绿岩带的性质问题、广泛分布的TTG质花岗片麻岩的成因问题、鲁西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花岗岩带的构造背景问题、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岩质片麻岩的成因问题、苏鲁造山带形成时代问题、沂沭断裂的性质和演化问题、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和鲁东古高原问题、鲁东高Sr花岗岩成因问题等,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研究和总结。山东省不同时代岩浆岩分布广泛,演化序列较完整,对壳、幔相互作用和大地构造环境指相作用明显,无疑应是今后大地构造环境和演化研究的重点内容,须详细查明太古宙TTG花岗岩、鲁西古元古代花岗岩、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岩及鲁东中生代花岗岩等的成因机制、构造背景等。
矿产资源受控于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大地构造单元控制成矿区带分布,地质构造研究是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重要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研究是今后又一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如:虽然前人对胶东金矿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金矿的形成是多阶段、多来源、多成因的,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胶东中生代成矿大爆发事件与早白垩世岩石圈的拉张减薄有关,金矿主要沿拆离或层间滑脱构造带分布,这些发现要求我们从大地构造演化的角度重新审视胶东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成因。以往地质工作者对矿床的研究重点是矿床自身的研究,今后应加强其形成背景与环境的研究,以便于科学地总结其成矿规律,为深部找矿提供可靠的依据。
『叁』 什么是指我们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
这个成果主要是通过自己所得到的。
成果意为成全,成立。是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相关事例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说,中国不仅将把北京APEC办成一届成果丰富、和谐顺利的盛会,且让它在亚太区域合作和全球经济发展中留下历史印记。这是中国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中国必须践行的承诺。
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在梅森素数分布的探究过程中有过无数次的失败;有一天,他受到“费马数”的启发,这为他后来解决梅森素数分布这一难题找到了突破口,从而提出了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测,并给出了它的精确表达式。后来这项重要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
『肆』 取得成果的能力
【Day33】
取得成果的人对社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取得成果这件事,无论是公司里的信任还是骨干,对他们本人而言都是自我实现的前提。
取得成果的首要任务式做出最好的成绩。人们只有依靠自身拥有的能力才能做好工作,并且只有做出最好的成绩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和合作。
取得成果的人和没有取得成果的人的差别,并不在于才能,而在于是否养成了若干习惯性态度,以及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取得成的人在性情、能力、工种、工作方法、性格、知识以及兴趣等方面千差万别。仅有的共同点是拥有完成分内工作的能力。
取得成果是一种习惯,是实践能力的不断积累。实践能力可以简单地培养,简单得惊人。普通人可以掌握实践能力,但或许不会很杰出,要想杰出需要特别的才能。但普通人要想取得成果的话,不需要特别的才能,只要拥有一般的能力就足够了。
想要取得成果须必备五种实践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得到的结果仅仅是回到常态,充其量是扫除在取得成果能力上的障碍,成果只能通过机会的创造而得到。
在新的任务中取得成果的必要条件,不是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而是把精力集中于新任务的要求,以及新的挑战、工作、课题中的重要部分。
要想取得成果,就要以“ 输出为核心 ”。要是生产率最大化,就得以成果也就是工作的输出为核心,而不是以技能或知识等的投入为出发点。技能、信息、知识只是工具。
取得成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革命,要求做到史无前例的创新,要求像组织的首脑一样思考、行动。
——《卓有成效的个人管理》彼得.德鲁克
『伍』 如何人生中取得成果
阅读稻盛和夫的《干法》如何在人生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所以,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阁楼,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
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
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乐趣”话虽这么说,但做起来就像僧人艰苦修行一样,并非易事,所以,若只是当苦行僧,一味强调吃苦耐劳而没有快乐,那也很难持之以恒,
因此。还必须要从工作中寻找快乐。
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必须从心中排除。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陆』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效益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基本解决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在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实施探采结合示范井20口,钻探总进尺3453.4m,总涌水量22 323.4 t/d,直接解决了当地26 137人、50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的问题和13 04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表1-3)
表1-3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河南巩义应急抗旱钻探成果统计表
(二)基本查明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河南巩义市由于地表水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巩义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地下水开采量(供水量)平均为12388万m3。
河南巩义市地下水分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3种类型。依据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可大致划分出4个水化学类型区:邙山丘陵与黄河阶地区(HCO3-Ca.Na.Mg型和HCO3-Ca.Mg.Na型)、伊洛河滩阶地与阶地后缘山前倾斜平原区(HCO3-Ca.Mg型)、东南碎屑岩分布区(HCO3-Ca.Na型)和南部石灰岩分布区(HCO3-Ca型)。
巩义市深层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如伊洛河以南的黄土丘陵区北部及山前倾斜平原区以及米河、新中、小关、大峪沟、核桃园、涉村、夹津口、西村等乡丘陵山区。
巩义市地下水总体上基本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基本查明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赋存规律和蓄水构造类型
河南巩义市地下水主要赋存在松散岩类孔隙、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和基岩裂隙中,松散岩类孔隙水按深度可进一步划分出浅层(60m以浅)和深层水(60~300m)两类孔隙水。浅层含水层组水量丰富区分布在黄河滩及阶地、伊洛河河谷、汜水河河谷及阶地、岗地等地段,定井成功率高;浅层含水层组水量贫乏区分布在邙山、山前倾斜平原及山前黄土丘陵地区康店、沙鱼沟—北山口—芝田—鲁庄一带,黄土厚度大,定井成功率不高。深层孔隙水水量丰富区分布在巩义市区、北山口-沙鱼沟、回郭镇-芝田以南、念子庄-罗口以北地带,定井成功率较高;深层孔隙水水量中等区分布在富水区南侧,东部位于站街一英峪南一带,西部位于鲁庄—西村一带,定井成功率较高。丘陵区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水量中等区分布在东部的新中—米河一带及核桃园、涉村—夹津口一带,含水层为寒武系及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定井成功率较高;但由于矿山开采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基岩含水层被疏干,加之矿坑排水,使部分地区定井成功率不高。丘陵区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嵩山主峰和五指岭主峰的北侧、米河-小关-大峪沟以北及涉村-关帝庙以北,地下水较贫乏,定井成功率不高。
调查表明,在寻找地下水过程中辨别地下水蓄水构造和赋存条件非常关键,本次工作发现河南巩义市地下水蓄水构造类型主要有5大类:岩溶或接触-岩溶蓄水构造、松散岩层蓄水构造、断裂蓄水构造、单斜蓄水构造和基岩风化壳片状蓄水构造。其中,松散岩层蓄水构造可进一步划分出河流阶地松散岩层和山前倾斜平原松散岩层两种蓄水构造,断裂蓄水构造可进一步划分出断裂旁侧影响带、断裂交汇影响带和断裂破碎带3种蓄水构造。
(四)编制了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根据区内地下水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地下水开采的分配格局,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与实地钻探施工结果,对河南巩义市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了区划,划分出可增强开采、控制开采、调减开采和尚难规划利用4个区,为区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总结了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和找水经验
本次应急抗旱找水打井过程中应用了高密度电法、激电测深法和测井等技术和方法,针对本地区特点,总结出了“一条高密度电法勘查找水经验”、“两种定井方法”和“四种钻井方式”。
一条高密度电法勘查找水经验:在巩义地区该方法找水经验是在“基岩山区高阻中寻找低阻”和“松散层低阻中寻找高阻”。
两种定井方法:一为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定井;二为通过高密度电法技术、电测深技术结合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定井。
四种钻井方式:冲击钻钻井;回旋钻钻井;挖掘机+回旋钻+气压潜孔锤组合钻井;回旋钻+气压潜孔锤组合钻井。
以上经验与方法应用在巩义地区应急抗旱找水打井中,钻孔成井率100%,无一眼干孔,钻探效率和效果十分显著。
(六)建立了淮河流域(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数据库
二、经济和社会效益
河南巩义市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是由国土资源部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支援河南严重缺水地区抗旱找水的一个重大项目,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缺水地区群众的巨大关怀和帮助。项目“探采结合”水井工程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工作区内人畜饮水困难以及农田灌溉的问题。项目成果可为河南巩义市严重缺水地区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为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项目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可以确保当地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项目成果的应用将在长时期内使这一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尤其对保障供水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持久性的影响。
本次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完成后,为尽快使抗旱应急示范工程发挥长远效益,河南巩义市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及时联合组织对成井工程实地及工程后期所需的配套设施(变压器、泵房、线路工程等)进行了调查,编制了所需要的资金预算并报请巩义市政府。巩义市政府很快划拨近200万元资金用于配套设施建设。
在得知我中心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将于4月29日返回南京的消息后,巩义市很多村民带着赶做的“喝水不忘打井人,永感南京地调情”、“挖井支农,心系百姓”、“兴水钻井、惠民支农”、“为民打井、福泽百姓”、“不辞艰辛找水,泽惠山区人民”、“抗旱打井显真情,不远千里送甘霖”等锦旗纷纷前来慰问送行并表示感谢。
『柒』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1)取得成果
1)研制出适应各种地质地理环境及地质构造的快速钻探成孔、机动灵活、快速行走和强力钻进的多功能钻机,不仅满足地震物探爆破孔施工需要,而且还可满足地质岩心、水文水井及工程地质钻探施工需要。
2)研制出一套适合于坚硬、破碎及不稳定等各种地层的快速钻进钻具、钻杆、钻头及辅助器具,为复杂地层钻进成孔提供了保证。
3)研究适合各种地层钻进成孔及炸药投放的工艺方法,该钻进工艺方法要体现高效节能的特点。因此,该工艺方法可达到比传统钻探取样方法的钻进速度要高5~8的效果,成孔率达到100%,以确保炸药下放到预定位置。该工艺方法首先采用“取之无限”的空气作为钻进过程中的动力及循环介质,以被地质钻探工业称之为钻探技术革命的绳索打捞不提钻取心及反循环连续“实时”取样钻探技术为基础,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达到钻进到任何地层无须提出孔内钻杆即可将炸药下放到预定深度之目的。此工艺方法不仅钻进效率高,而且成孔率达100%。
4)研制移动式独立驱动配套空压机,具有可靠控制和寿命长的特点,为设备独立驱动探索了新的途径。
(2)主要认识
本专题是一个涉及机械、液压、电子及钻探工艺的综合项目,通过该专题的实施,在设计钻机时,通过收集最新的液压技术最新发展的有关信息、新的液压元件,使得液压设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液压的传动及控制方式、液压传动效率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掌握了最新的机、电、液及程序控制技术。提高了钻机的综合设计水平和设备性能,特别是液压传动效率比机械传动效率低的问题。
『捌』 历史题目中问取得什么成果一般是指这件事的意义吗还是标志
“成果”是指成效、成绩、成就,与某项措施的设计目标相对应。例如,历史上某地旱涝不断,政府决心根治,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计划方案,并坚定地实行,最终实现了预设目标。成果要从预设目标分析、概括。
“标志”是表明某件事性质发生变化的“记号(转折点)”,是所有成果的核心,不等于成果。例如,某地长期缺点,完全依赖外地供应,当地计划发展自己的电力,后来取得一系列成果,如,建了若干小水电、若干光伏、风力发电站等等,年发电量若干(这是成果),终于不再依靠外地供应(这是标志)。
“意义”是后人对某个历史事件在客观上促进了(或破坏)社会发展、以及这一事件对后世的影响的总结、评价。
『玖』 取得成果还是获得成果
是取得成果,不是获得成果。
『拾』 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书是在充分吸收消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北缘哈达门沟和金厂沟梁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金矿床进行重点解剖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综合分析研究相结合,查明典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时代,进行成矿机制分析。在单个矿床解剖的基础上,对两个典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域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本书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成岩(矿)时代方面
通过精确的成岩(矿)年龄测定,在哈达门沟金矿区,获得沙德盖岩体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1.6±2.1 Ma,西沙德盖岩体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2.9±0.82 Ma;获得哈达门沟金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86.6±6.1 Ma,金成矿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早泥盆世;矿区北部西沙德盖钼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26.4±3.3 Ma,钼矿床形成于三叠纪。在金厂沟梁金矿区,获得对面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 MS加权平均年龄140.86±0.71 Ma~142.65±0.44 Ma,对面沟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138.7±1.2 Ma,西台子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226.8±0.87 Ma,金厂沟梁片麻状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258.6±1.6 Ma~261.61±0.94 Ma,矿区石英斑岩脉锆石LA-ICP MS谐和年龄为154.68±0.45 Ma。与矿脉相互穿插的黑云粗安斑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1.7±1.1 Ma,接近或略早于成矿年龄,矿区南部对面沟铜钼矿化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131.45±0.93 Ma,西矿区深部钼矿化石英脉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244.7±2.5 Ma,加权平均年龄243.5±1.3 Ma。
2.稳定同位素方面
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哈达门沟矿区δ34S变化于-21.7‰~5.4‰之间,极差为27.1‰,说明硫来源的复杂性,平均值为-10.6‰,表现出亏损重硫的特点,结合区内变质岩中黄铁矿的δ34S值,认为这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为一套孔兹岩系,本身富32S,哈达门沟成矿流体中硫继承了这套太古宙地层中硫的同位素特点,并混有深部含矿流体的硫,所以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流体和变质地层。金厂沟梁矿石硫化物δ34S变化于-2.8‰~-0.6‰之间,极差为2.2‰,平均值为-1.61‰,长皋沟金矿区矿石硫化物δ34S变化于-1.5‰~1.2‰之间,极差为2.7‰,平均值为-0.15‰,二道沟金矿区含金硫化物δ34S变化于-0.7‰~2.3‰之间,极差为3‰,平均值为-0.08‰,三者硫同位素组成相似,极差范围小,均集中在0值附近,具有深源硫的特点。
铅同位素组成:哈达门沟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计算的单阶段模式年龄,Th/U比值、μ值等,变化范围较大,表明铅不是在单一的铀、钍-铅系统中演化的,而是多阶段的,铅同位素的组成并非是正常铅,而是混合铅。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哈达门沟矿石铅同位素投点比较分散,表明哈达门沟金矿床铅来源的复杂性。金厂沟梁、二道沟、常皋沟三个矿区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单阶段模式年龄,Th/U比值、μ值等一系列参数均相似,说明它们成矿作用有着相同的过程。参数变化范围很小,说明铅来源单一。在铅构造模式图上,铅同位素数据主要投在地幔铅演化曲线和下地壳铅演化曲线之间,反映了铅的来源主要为地幔和下地壳。
氢-氧同位素组成:哈达门沟金矿脉的δ18O水‰在3.80‰~5.20‰之间,平均4.49‰,柳坝沟金矿脉δ18O水‰在4.22‰~4.32‰之间,平均4.27‰,将结果投入δ18OH-δD图上,投影点均落在原生岩浆水及变质水附近,说明哈达门沟金矿成矿热液来源于岩浆水和部分变质热液,后期有天水的混入。金厂沟梁金矿脉的δ18O水‰在2.2‰~7.8‰之间,平均4.9‰,δD为-108‰~62.4‰,平均-86‰,二道沟金矿脉δ18O水‰在7.4‰~7.9‰之间,平均7.6‰,δD为-110.9‰~-97.8‰,平均103.1‰,长皋沟金矿脉样仅有一件,δ18O水‰为7.7‰,δD为-81.3‰,将结果投入δ18O水-δD图上,三个矿区投影点均落在原生岩浆水及下方,说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有部分天水混入,有1个样品投入变质水范围,说明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性质。
3.流体包裹体方面
哈达门沟金矿石英脉成矿温度在160~300℃范围内,成矿温度集中在200~280℃之间,平均236℃;盐度集中分布在5%~15%NaCleq之间,平均盐度9.80%NaCleq;密度为0.75~1.15g/cm3,主要集中在0.75~0.85 g/cm3之间,平均0.86 g/cm3;成矿压力(平均值)为(139~366)×105 Pa,平均253×105 Pa,对应静岩深度为0.515~1.354 km,平均0.96 km,静水深度为1.39~3.66 km,平均2.53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其次为N2,O2,含微量的CH4、C2H6、C2H2和C2H4等;液相组分阴离子以Cl-和 为主,还有少量的 和F-,微量Br-;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Na+>K+,含少量Mg2+。
金厂沟梁含金石英脉成矿均一温度范围为190℃~380℃,集中在240℃~340℃之间,平均294℃;盐度范围为0.18%~8.81%NaCleq,平均盐度3.79%NaCleq;密度为0.58~0.90g/cm3,主要集中在0.65~0.85g/cm3之间,平均0.75g/cm3;成矿压力为(170~986)×105 Pa,平均705×105Pa,对应静岩深度为(0.63~3.65)km,平均2.61 km,静水深度为1.70~9.86 km,平均7.05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中均以H2O和CO2为主,其次为N2,O2;液相组分中阴离子以Cl-和 为主,少量 和F-,微量Br-;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少量Mg2+。对面沟铜钼矿754中段含矿石英脉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94℃~424℃,平均315℃,盐度5.41%~38.16%NaCleq,平均23.44%NaCleq,密度0.76~1.00 g/cm3,平均0.88 g/cm3。对面沟铜钼矿床成矿压力为(162.79~1189.42)×105 Pa,平均628×105 Pa,换算成相应的深度,静水深度为1.63~11.89 km,平均6.28km,静岩深度为0.60~4.41 km,平均2.32 km。早期钼矿化石英脉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315℃~393℃,平均356℃,盐度范围为1.74%~11.58%NaCleq,平均值5.30%NaCleq,密度在0.56~0.82g/cm3之间,平均0.66g/cm3。钼矿化石英脉成矿压力为(865.99~1027.85)×105 Pa,平均943×105 Pa,换算成相应的深度,静水深度为8.66~10.28 km,平均9.43 km,静岩深度为3.21~3.81 km,平均3.49 km。
4.成矿机制方面
哈达门沟金矿床形成机制:在泥盆纪早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处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这种伸展背景引发山前大断裂的活动,深部富钾含矿流体沿山前大断裂上升,在运移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中的金等成矿元素,在大断裂的次级断裂等构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而形成这种金钼组合型的矿床,后期有经受海西晚期-印支期多次热液活动的叠加和改造,表现出本区成矿年龄多样性的特点。
金厂沟梁金矿床形成机制:燕山晚期,中国东部发生过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作用,这种减薄作用的结果可以导致陆壳,尤其是下地壳的重熔活化,发生了强烈的岩浆作用,并且导致壳-幔物质发生大比例混合,形成对面沟花岗闪长岩浆,在侵入过程中,从深部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在岩浆期后,深部含矿流体的大量积聚,在岩浆热和流体压力驱动下,小部分进入先成岩体断裂,迁移富集沉淀成矿,如长皋沟金矿的形成;其余大量含矿流体,与地下水、变质水混合,并在运移过程中萃取高丰度变质岩及部分火山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富金流体,随物化条件改变,在合适空间发生沉淀成矿,最终形成现今这样的矿床,如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床。
哈达门沟金矿床和金厂沟梁金矿床分别代表华北克拉通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其中哈达门沟金矿床代表华北克拉通与古亚洲洋相互作用的产物,而金厂沟梁代表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