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制图成果

制图成果

发布时间:2022-09-29 05:49:17

⑴ 谁创造出我国第一套科学绘制地图的方法

当查看一张地图时,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到地图的四个角去找图例说明,比如地图上的线条分别代表什么意思,那些特殊的标志又意味着什么等等。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第一个在地图上绘制出图例的人,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或者历史学家,而是一个惠州籍的小小七品县令。这个人就是叶春及。
叶春及(1532-1594),字化甫,号絅斋,他是惠州历史上“代不数人”的一代名贤,被时人颂为“砥行以圣贤为归,抗志在流俗之表”。他所著的《惠安政书》一书,更是被当今学术界认为是历史上罕见的一部县长施政笔记,在日本甚至曾有专人加以研究。
在《惠安政书》上,叶春及为后人留下了29幅用网格绘图法绘制的地图。在西方的经纬画图法未进入中国时,他的地图是最新颖而又最详细的。尤其是惠安县境总图,他更是前所未有地将带有图例的方框置入地图的空白处。就凭这一点,中国地理学史上不能没有叶春及的名字。

师承罗洪先
地图是一门古老学科,先秦时期就与古史并存。然而,古地图的画法是传统的形象绘画,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只能说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并没有实在的指导意义。
首先使用计里画方(即网格绘图)法绘制地图的人,可能是公元2世纪的张衡。遗憾的是,张衡绘制的地图没能保存下来,因此学术界将发明网格绘图法的殊荣给了被誉为中国制图学之父的晋代人裴秀(224-271)。网格绘图法是在大小相等的正方格中,将地域的地理信息标注于方格中,每一个方格与地理的距离比例对应。在 《晋书·裴秀传》里,记述了裴秀的制图准则,即后世引以为绘图规范的“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由于年代久远,裴秀所著的18篇禹贡地图也没能保存下来。
中国地图史的发展是极为缓慢的。自裴秀之后,有唐代的贾耿;贾耿之后又有元代的朱思本。现存最早的网格绘图法的例子是1136年刻在石头上的《禹迹图》。图上面还刻有铭文:“每方折抵百里。”《禹迹图》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可见网格绘图法在宋代时已经被制图学家所推崇。到了元代,朱思本曾花费10年时间用网格绘图法来绘制一幅全国地图——《舆地图》。朱思本的《舆地图》虽没有实质性地突破中国传统的绘图法,但仍是当时最为精确的中国地图。
进入明代嘉靖年间,江西吉水人罗洪先有感于“朱图(即《舆地图》)长广七尺,不便展舒”,而将《舆地图》“据画方易以简编”,花了3年时间著成 《广舆图》,并于1555年首次出版。罗洪先此举,其实就是将朱思本的大地图分绘成小幅,便于刊印成地图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刻版地图集,在当时就有着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历史上可考的共翻刻了6次之多,最后一次是清嘉庆四年(1799),足见《广舆图》流传深远。

罗洪先之后,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图学家就是明万历年间进入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万历十二年(1584),利玛窦在肇庆依据《广舆图》绘成《舆地山海全图》,这是献给中国的第一幅地图,即使用了经纬度画法的世界地图,开创了中国地图史上一条新的绘图道路。
说到这里,我们该把注意力放回到叶春及身上了。叶春及任惠安知县一职前后共四年(1570-1574)。叶春及在任职期间,为了编撰出一本行之有效的施政笔记,他尤其注重地图和表格的使用。理由有二:一是叶春及到任后发现以前的《惠安县志》无地图可用,使得他无法对自己掌管的辖区有直观的认识;二是为了保证赋税,因为将应纳税的土地纳入视野之中并登记在册正是地方官的基本任务。
在古代没有任何现代化仪器的辅助下,绘制一张地图谈何容易。但是从《惠安政书》中可以发现叶春及一开始并不因此苦恼。原来,在来到惠安前,叶春及已经熟悉网格绘图法。在《惠安政书》的前两章——“图籍问”与“地里考”中,叶春及就反复提到自己不仅熟悉罗洪先的网格绘图法,而且还熟悉其它较新的绘图成果
罗洪先与叶春及的关系,可以说是《惠安政书》系于成败的关键,因为地图是《惠安政书》中最为闪光之处。而这些地图,也将会证明叶春及为晚明地理学所作出的辉煌贡献。
罗、叶两人结识的准确时间已佚考,但据罗洪先《念庵文集》中一封于1557年写给叶春及的书信,可知叶春及在25岁之前已经向罗洪先求学问道。罗洪先是当时的理学大师,而青年叶春及也正是在理学求知道路上的探索者。在1550年,叶春及在往京城考进士的途中,曾和朋友多次出游江西拜访罗洪先,有一次还远赴江西“石莲洞”问学于罗洪先。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罗洪先对地理学的浓郁兴趣,给叶春及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罗洪先曾亲身将地图绘制的技巧传授给叶春及,但是从《广舆图》的出版时间来看,叶春及是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的。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掌握这一要领。
就这样,新官上任的叶春及有意为惠安县绘制地图时,摆在眼前的《广舆图》自然而然就是最好的参考和榜样了。
将网格绘图法准确到县级以下
尽管叶春及对绘制出一幅县级地图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但是当他真正付诸实施,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即便是罗洪先自己,也从来没有将自己的网格绘图法应用到如此精细的刻度,比如说《广舆图》从未涉及到县级以下的层次。然而叶春及所要做的,却是将罗洪先的方法推广到县级以下,从而创造出一种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准确描绘地方地图的方法。

⑵ 制图六体的对后世的影响

此公元三世纪裴秀的制图六体,不仅总结归纳了中国远古以来地图学的丰硕成果,而且推出了自己的创造性见解,第一次为中国的地图绘制确立起一套较为严格的科学规范理论体系,使中国的地图绘制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中国的制图业经后各代发展至今,取得了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成就,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最典型的是,贾耽(730~805)师承裴秀六体,绘制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海内华夷图》。贾耽是唐代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他采用裴秀制图法,在55岁时组织画工,花了17年的时间,绘制成了《海内华夷图》巨幅唐代中国全图。《海内华夷图》幅面约10平方丈,比裴秀的《地形方丈图》大10倍,可见唐代制图事业之规模。
《海内华夷图》是继裴秀之后中国又一著名地图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注重历史地理的考证,古今地名分别用不同颜色绘注,从而开创了中国沿革地图的先例。
此外,宋代石刻的《华夷图》、《禹迹图》、《地理图》;明代的《广舆图》;清代的《皇舆全图》及《大清一统舆图》;今人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及竺可桢、黄秉维、陈述彭教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无不闻名海内外。

⑶ 工程制图习题集岳永胜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答案百度文库

基本信息书名: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工程制图原价: 23.70元作者:岳永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1月1日ISBN:9787040219463字数:页码:版次:第1版装帧:开本:16商品标识:asinB00126C0T0编辑推荐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工程制图》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非机类各专业(42-72学时)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参考。 内容提要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工程制图》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制定的“工程图学教学基本要求”,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三维实体设计等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为目标的新教材体系。《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工程制图》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优化,既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实用价值。《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工程制图》在传统内容中融入了三维建模、计算机绘图的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识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除机械图外,还增加了展开图、焊接图和标高投影等专业模块。《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工程制图》主要内容有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绘图,投影基础,基本立体及表面交线、组合体与三维建模、轴测图、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齿轮和弹簧,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焊接图和标高投影等。另编有工程制图习题集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本教材配套使用。 目录 绪论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1-1 制图基本规定§1-2 尺规绘图工具及其使用§1-3 几何作图§1-4 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注法§1-5 手工绘图的方法和步骤第二章 计算机绘图§2-1 AutoCAD绘图基础§2-2 基本绘图命令§2-3 常用编辑命令§2-4 Aut0CAD的文字命令§2-5 AJJtoCAD的绘图辅助命令§2-6 Aut0CAD的图案填充及块对象§2-7 Aut0CAD绘图环境的设置§2-8 尺寸标注§2-9 平面图形画法举例第三章 投影基础§3-1 投影法概述§3-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3-3 点的投影§3-4 直线的投影§3-5 平面的投影§3-6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3-7 变换投影面法第四章 基本立体及其表面交线§4-1 基本体的三视图§4-2 立体的表面取点§4-3 平面与立体相交——截交线§4-4 立体与立体相交——相贯线§4-5 基本体三维造型第五章 组合体与三维建模§5-1 组合体的基本概念§5-2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5-3 看组合体的三视图§5-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5-5 组合体三维造型第六章 轴测图§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6-2 正等轴测图§6-3 斜二等轴测图第七章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7-1 视图§7-2 剖视图§7-3 断面图§7-4 局部放大图及简化表示法§7-5 表达方法综合举例§7-6 第三角投影简介第八章 标准件、齿轮和弹簧§8-1 螺纹和螺纹紧固件§8-2 键和销§8-3 滚动轴承§8-4 齿轮§8-5 弹簧第九章 零件图与零件的三维造型§9-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9-2 零件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标注§9-3 零件上的常见结构及尺寸注法§9-4 零件的技术要求§9-5 零件的测绘§9-6 看零件图的方法§9-7 零件的三维造型第十章 装配图与三维装配体设计§10-1 装配图的内容§10-2 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10-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10-4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10-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简介§10-6 由零件图画装配图§10-7 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10-8 三维装配体设计第十一章 展开图、焊接图和标高投影§11-1 展开图§11-2 焊接图§11-3 标高投影附录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暂无文摘暂无媒体推荐暂无

⑷ 手绘效果图技巧及绘制流程

手绘效果图技巧及绘制流程

在手绘效果图时,应该将重点放在造型、色彩和质感的表现上,另外还应注意设计思路、构图布局。下面跟着我来了解一下手绘效果图技巧及绘制流程,希望对你有帮助!

手绘效果图技巧

1.构思造型

首先要运用透视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结构,搭建空间框架,然后再运用艺术性的手法表现明暗、色彩、质感,最终完成空间表现图,从而体现设计者的意图。在绘制造型过程中,重点在于透视的表现,单是以单线来表现立体感还不够充分,为了加强立体效果还必须用明暗关系来处理。在表现手绘效果图中,素描中的三大面五大调的运用可根据设计效果的需要进行概括和简化。在实际设计表现中,要根据效果图的不同用处,来选择复杂与概括的表现方法,以便更清楚地表达你的设计构想。

2.把握色彩

一般效果图的色彩应力求简洁、概括、生动,减少色彩的复杂程度。为增强艺术效果,有的色彩效果图可以运用有色纸做底色来表现,一是色彩均匀、二是节省涂色时间、三是可以很好的进行色彩统一,增强绘画性、趣味性。

用色彩表现效果图时,不仅表现色彩的关系、物体明暗关系,还要注意表现出不同材质的质感效果。要根据不同表面材质的特征使用相应的运笔方式。如有的表面肌理不显著,运笔可保持同一方向,涂色用笔要有速度。干净利落,而暗部涂色可采用有变化的笔触,色彩并有冷暖的差别。

3.追求质感

在艺术中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质感的表现方法在室内手绘效果图中有很大的作用。研究表现技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成果的效果图更真实、更具说服力。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

(1)表现金属质感。明暗过渡柔和,在光的照射下对比强烈,在表现光泽度较强的表面时,要注意高光、反光和倒影的处理,笔触应平行整齐,可用直尺来表现。

(2)表现透明材料质感。玻璃(有色、无色)要掌握好反光部分与透过光线的多角性关系的处理。透明材料基本上是借助环境的底色,施加光线照射的色彩来表现。

(3)表现木材质感。主要是木纹的表现,要根据木材的品种。首先平涂一层木材底色,然后再徒手画出木纹线条,木纹线条先浅后深,使木材质感自然流畅。

(4)表现石材质感。石材在室内应用比较广泛其质地坚硬,光洁透亮,在表现时先按照石材的固有色彩薄薄涂一层底色,留出高光和反光,然后用勾线笔适当画出石材的纹理。

(5)表现皮革与塑料质感。皮革与塑料表面光滑无反射,介于玻璃和木材之间,没有玻璃那样光亮,与木材相比又有光泽,明暗过渡比较缓慢,涂色时要自然均匀。

4:思路布局

正确地把握设计的立意与构思,深刻领会设计意图是学习表现图技法的首要着眼点。为此,必须把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深刻的理解能力作为重要的培训目的贯穿学习的始终。

构图是任何绘画中都不可缺少的最初表现阶段,装饰设计表现图当然也不例外,所谓的构图就是把众多的造型要素在画面上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按照设计所需要的主题,合理地按排在画面中适当的位置上,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画面,以达到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作为未来的装饰设计师,手绘效果图是专业的语言,与电脑制图相比,它效率高、表现力强,所以它不是计算机所能代替的,是不能丢弃的。手绘技法应该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并且更应侧重手绘草图、创意表现分析图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另外,设计师与计算机绘图者交流的媒介亦在于草图,这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业主的审美水平、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直接用草图汇报或是交流创意的时期已为时不远了。因此,手绘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在表达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表现技巧和方法带有纯天然的艺术气质,在设计理性与艺术自由之间对艺术美的表现成为了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设计师的表现技能和艺术风格是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和积累中成熟,所以对技巧妙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是表现技法走向艺术成熟的基础,手绘表现的效果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水平,是艺术赋于环境形象以精神和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品质和价值的体现。

效果图制作规范

一、效果图绘制流程:

市场或客服部下单(效果图任务单) 签收任务单并填写进度表

绘制模型 主管确认签字 发小样给甲方

根据甲方意见调整 发小样给甲方 甲方确认模型

贴材质渲染小样 主管确认签字 发小样给甲方

根据甲方意见调整 渲染小样和局部重要材质图片交甲方确认 渲染大图通道 交主管确认做后期

交付甲方 局部调整 发送甲方 通知市场部以完成 市场部咨询甲方反馈意见并填写完成效果图任务单

交部门主管存档 月底提交任务单和绘图备份文件核算提层

二、总体原则:

1. 设计师所有任务放在工作盘文件夹里面,文件夹按年月位和项目名称连写的方式命名。(09.10.01XXXXXX)

2. 一个效果图项目文件内必须包含,模型文件夹(原始模型和修改模型不允许替代,材质文件夹(包含所有材质),渲染文件(渲染的TIF图片和TGA通道文件夹),光子文件。

3. 模型贴图(指材质纹理和贴图坐标)未完成,或未经主管人员认可禁止开起vr渲染器。

4. 所有单体模型、材质、渲染出图、光子必须实名。

5. 杜绝堆积木的办法建模型,如果单个物体由多个部分组成必须 成组;

三、模型要求

(1) 建筑模型统一尺寸为毫米(mm)。

(2) 在导入CAD文件到MAX之后先归零;

(3) 相同物体复制必须用关联复制;

(4) 尺度把握准确,必须和实际物体尺寸相一致;

(4) 曲线尽量用折线代替;

(5) 在建透明贴图物体时用片即可;

(6) 在建窗框等数量较多的物体时同一线上的杆件尽量用一根;

(7) 初做时,尽量控制分段数,看不见的面尽量删除;

(8) 地形建成片,侧面用路牙来封,所有底面都不留;

(9) 不允许共面(不同材质的墙交接容易共面)。[1](10) 交接要严丝合缝,对齐。

(12) 模型面数把握:普通单体——100物体以下,15万面以下。复杂单体——300物体以下,30万面以下(体形复杂欧式建筑上幅25%)。群体鸟瞰——1000物体以下,200万面以下。

效果图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我们向下细分有建筑效果图、装修效果图、工业产品效果图等,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说建筑效果图和装修效果图。理解建筑效果图又可以分为

1.广告效果图:这种效果图表现方法是重点突出建筑周遍的环境、绿化,对建筑本身的表现要求很少。再就是对这内效果图的色彩更加强调,特别在冷暖色对比、整个图片的色彩饱和度、明暗对比都相对更艺术化、理想化。向这内效果图多被一般建筑商看好也很能让普通老百姓接受,优点是视觉效果很好、容易吸引购房者,缺点是可信度底、往往开发商根本大不到效果图上的预期效果。

2.照片效果图:这种表现方法重点在于整个建筑真实再现,通常这类效果图画面比较灰,对周遍环境的真实性要求较严谨,尽可能追求照片效果。制作方法一般需要通过大量真实数码图片进行合成。优点可信度高通过它基本能想象出整个建筑完工后的效果。缺点制作难度较大,视觉冲击力不是很好。但这类效果表现技法将在一两年内是一个绝对的发展方向,原因很简单人们渐渐不太相信那些看上去很完美的效果图图片了。

3.结构效果图:这类效果图表现技法主要针对的人群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人群和建筑师本人,它的重点在于努力将建筑的本身的美体现出来。北京水晶石总经理卢正刚先生曾说过在做建筑漫游动画的表现手法呈现两种状况1.是现实性的这一类主要追求是真实尽量贴近现实生活。2.是建筑性的这一类主要是用来体现建筑师在设计某一座建筑的创作——构想——设计——完成的过程,这种表现可以不需要蓝色的天、很宽的地、很多的人和车也不需要很多的环境花草,它就是展示建筑本身。

在静态效果图的表现中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我们的重点就是体现这个建筑本身的美,所以天空、背景、树木等等都可以不要。这类效果图主要用于投标。装修效果图相对就要简单多了我们只需要按设计师提供的方案按一定的比例制作就行了,只是在打灯光的时候要主要空间的层次,因为室内空间不像室外空间那样宽阔在打灯光的时候很容易让整个空间平淡没有变化,在装修效果图表现上还有一点就是画面整体尽量用暖色调。

;

⑸ 急求初中三年劳技课的总结及感受,内容包括学习手工制作,机械制图和电工电路

我只能给你思路
参加过什么活动 车洗刨磨钻钳工电焊等等
机械制图成果
这些活动设计什么知识
你完全理解了么
没理解的以后怎么做
如是等等

⑹ 成果图件编制

遥感地质解译提交的成果图件包括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遥感地质图和专项遥感调查图件三类。

7.1.1 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制作

它是一种以遥感影像为基础,配合线画符号和小量注记,满足地图的几何精度要求,将制图对象综合表示在图面上的一种地图。

7.1.1.1 制图的基本技术要求

1)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3)影像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4)制作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的控制点应来源于1∶100000线划地形图、数字地图。

5)几何纠正采取拟合多项式方法。选择二次多项式,控制点应有9~12个;选择三次多项式,控制点应有14~16个。要求纠正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控制点拟合精度控制在0.3mm。

6)相邻两景图像重叠区内选择同名点作为数字镶嵌控制点,拟合中误差在一个像元左右。

7.1.1.2 图面表示的基本内容

图面以影像形式显示出色彩明快、层次丰富、反差适中、清晰、不偏色的地表地物影像,并标注有内外图廓、坐标、公里网格、地名、山系名称、水系名称,以及图名、接图表、数字和线条比例尺、时像、波段组合、控制资料(地形图)、制图单位等项内容。

7.1.2 1∶250000遥感地质图编制

遥感地质图是在遥感初步解译地质图基础上,经过野外地质调查,编图单位修订,综合分析整理后完成的最终成果图件。

7.1.2.1 编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编图所用资料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一致。

2)地理底图采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所建1∶250000地理底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并视测区情况,补充公路、铁路等现势性资料;地理底图的综合取舍参照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996)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250000数据库技术规定”和DZ/T0191—1997中的有关规定。

3)遥感地质图的编制必须按照GB958—89和DZ/T0179—1997中规定的图式图例、符号等进行表示。

4)遥感地质图编制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

5)遥感地质图应充分注意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表示方法应尽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以尽可能扩大为社会服务。

7.1.2.2 图面表示的基本内容

1)在1∶250000遥感地质图上,应表示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界线及其性质、接触关系、侵入岩相带、变质带界线、蚀变带、断层、韧性剪切带(标出位移和倾斜方向)以及混杂堆积,特殊意义的岩石、火山机构等。准确标绘有代表性的地质体产状、线理等地质要素,正确反映区域地质现象的基本特征。

2)编图单元代码采用地质代号,加注解译程度分级代号(Ⅰ、Ⅱ、Ⅲ)来表示。当编图单元与前人编(填)图单元完全吻合时,单元代号采用解译程度分级代号加原地质代号表示。如ⅠJ1H、ⅠJ1γ2;虽然编图单元与前人编(填)图单元完全吻合,但依据影像组合规律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时,单元代号采用解译程度分级代号加原地质代号加注上脚标1、2、3,表示分解单元的个数,如ⅠJ1H1、ⅠJ1H2、ⅠJ1H3、ⅠJ1γ1、ⅠJ1γ2、ⅠJ1γ3;当编图单元与前人编(填)图单元部分吻合时,应考虑单元标志的稳定性和边界圈定的准确性,通过区域填图单元分析对比确定其具体归属,赋予相应的地质代号;当编图单元与前人编(填)图单元无法对比时,暂时用特殊符号标注。

3)地质体的宽度表示在图上最小为1mm,小于这个限度的可以合并,但性质不相同的岩体则不得合并,脉岩不能过于简化;标志层、有意义的岩层、岩体和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地质体(如榴辉岩或深源包体等)即使很小也应夸大表示。

4)图框外除表示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外,应从实际出发,多用生动形象的图、表,不要用冗长的文字叙述作为有关图面内容的说明。

5)地质图的图式图例,应包括图面表示的所有地质代号、符号、花纹、颜色以及各种结构构造和产状要素等。

7.1.3 1∶250000专项遥感调查图件的编制

1)与遥感地质解译同时进行的其他专项遥感调查,如矿产地质、地质灾害、土地荒漠化、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等遥感调查,均应编制相应的遥感解译图件。

2)专项遥感调查图件的编制,可根据专项遥感调查的具体内容,按照有关规范、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

⑺ 经济师mo

绪论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其包括有土壤特征的描述、土壤分类、土壤解译和土壤制图等,也是研究和评价土壤资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最必要、最为基本手段。

第一章 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
1.土壤概查: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2.土壤详查: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3.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范围
(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 变种或更细。
(2)大比例尺:1:1万-1:2.5万 土种或变种。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 土属、土种。
(4)小比例尺:<1:20万 亚类、土属。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第二章 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
1.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答案一:(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
a.关系式:道库恰耶夫公式: S=f(C,O,R,P)T S:土壤体 R:地形C:气候 P:母质 O:生物 T:成土时间
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
(2)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
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从酸性岩母质到基性岩母质随着硅含量的减少,而铁,锰、镁、钙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母岩发育的红壤,其化学组成不同,富铝化强度也有差异。一般说来,由玄武岩、石灰岩等基性母岩发育的红壤,其淋滤系数、分解系数、铝化系数和铁化系数的相对值,均高于由花岗岩等酸性母质所发育的红壤。如果母质层具有不同质地层次,亦影响到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过程,非均质母质对土壤形成、性状、肥力的影响较均质母质为复杂,影响土体中物质迁移转化的不均一性,不同母质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土壤。
不同母质对土壤次生矿物也很有影响。斜长石和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含有多量的三水铝矿,酸性岩中的钾长石发育的土壤则以高岭石为多。冰渍物和黄土中,含水云母和绿泥石较多;下蜀黄土以水云母为主;页岩和河流冲积物富含水云母;紫色页岩,湖积物和淤积物多蒙脱石和水云母。蒙脱型粘性母质易发育成变性土。
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情况也不相同。钾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钾;而斜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钙;辉石和角闪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铁、镁、钙等元素;含磷量多的石灰岩母质,在成土过程中虽然石灰质遭淋失,但土壤含磷量仍很高。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质地粗的母质上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粗,质地细的母质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细。粗质母质易发育成淋溶土,细质母质易发育成潜育土。
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是砖红壤和红壤等,但在石灰岩和紫色岩上发育的土壤,因含有大量碳酸钙,阻滞和延缓了富铝化作用的进行,因而分别发育成为石灰土和紫色土。
(3)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风化过程,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说,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所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作用,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型的土壤,因此,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学中,把土壤温度和湿度作为诊断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矿物的风化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其速度和温度有关。
气候对次生矿物形成的影响,一般情况是,降水量增加,土壤粘粒含量增多。土温高,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加强。因此,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的次生粘土矿物。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活跃,有机质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
不同气候带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不相同。草甸土中微生物数量最多,黑土中微生物数量每克土可达数千万个,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中,微生物数量在数百万到数千万个之间,湿润地区的红壤,砖红壤中,微生物数量较少,但某些砖红壤中也可达两千万个左右。
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带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如寒温带分布着灰化土,温带分布着暗棕壤,暖温带分布着棕壤,亚热带和热带分布着红壤、砖红壤等。同时由于气候干湿程度的差异,也分布有相应的土壤类型,如温带湿润气候区,分布有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分布有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分布有荒漠土。
(4)土壤发育与生物的关系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它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其中植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及其相应的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土壤的作用最为显著。绿色植物对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并把太阳能转变为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或进一步转化,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丰富起来,产生了土壤肥力特性,改造了母质,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的有机质的性质、数量和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对成土过程所产生影响也不同。一般说来,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有机残体的数量多于温带夏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又多于寒带针叶林,草甸植物多于草甸草原植物,草甸草原植物多于干草原植物,干草原植物又多于半荒漠和荒漠植物
土壤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并且是多方面的。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使其中潜藏着的能量和养分释放出来,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使生物能世代延续下去。土壤物质的生物循环不断反复进行,土壤肥力也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此外,某些特种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各种自养性细菌对矿物质的分解等,都对土壤形成和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土壤动物中的原生动物,各种土栖昆虫、蚯蚓和鼠类等,它们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同时它们以特定的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的作用。土壤动物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类型和土壤性质的标志,并可作为肥力指标
(5)土壤发育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不同于母质、气候、生物因素,它没有给土壤提供任何新的物质,它的作用只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它和土壤之间并未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只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个条件。它是通过其他成土因素对土壤起作用的。
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方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是不同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而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湿度逐渐增大,因而自然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出现土壤垂直分布的规律。在北半球,南坡接受光热比北坡强,但南坡土温及湿度的变化较大,北坡则常较阴湿,平均土温低于南坡,因而影响土壤中的生物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南坡和北坡的土壤发育,甚至土壤发育类型均有所不同。
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斜坡排水快,土壤物质易遭淋溶,常见砾质薄层土壤;在低洼处,易积水,细土粒和腐殖质易积累,土色较暗,土层深厚。高地和低地之间表现为共轭关系。在相同的降水条件下,平原、岗丘、洼地等不同地形接受降水的状况不同。
不同的地形部位的母质分配是不同的,山地上部或台地上其母质主要是残积母质,从上部质地较细的土层到较粗的碎屑物,过渡到基岩。坡地和山麓的母质多坡积物,粗碎屑和粗颗粒分布在地形高处,愈远则颗粒愈细小,多由细砂和粘性物质组成。在山前平原的冲积锥或冲积扇地区,成土母质为洪积物,从地形部位较高处向低平处,土壤质地由粗逐渐变粘。土壤分布的特点是砾质土→砂土→壤土→粘土。
地形发育深刻地影响着土壤发育。由于地壳的上升和下降,或局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与堆积过程,而且还要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土壤形成过程逐渐转向,使土壤类型依次发生演替。
(6)土壤发育与时间的关系
时间(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它可阐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育、演变的动态过程,也是我们研究土壤特性、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强度,均随着土壤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并可从土壤剖面分异,以及土壤的形态和性质上反映出来。
年龄反映了土壤在历史过程中发生、发育、演变的动态过程,它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
2.地形因素研究中的一些概念
山地: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
丘陵: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在200米以内
平原:绝对高度在200米以内,相对高度在10米以内
河谷阶地:原是河谷的谷底(河床),经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地势相对抬高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沿谷坡伸展的阶梯状地形。
河漫滩:即高出于中水位以上,又能被洪水淹没的平坦谷地。
自然堤:由于下游河面宽广,流速减缓,河水携带的泥沙便在河床两侧沉积下来,逐渐形成堤坝(自然堤)。
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和地貌现象的总称,也叫岩溶。
风蚀地形:雅丹地形、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谷、风蚀丘、风蚀带和摇摆石等。

答案二:各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间的关系
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关系:
1、 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
(1)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2)土壤分类系统的制定依据;
(3)土壤肥力及障碍问题产生的根源;(4)航卫片判读的直接标志。
2、 成土因素是土壤改良分区高一级制图单元制定的依据。
3、 道库恰耶夫公式: S=f(C,O,R,P)T S:土壤体 R:地形 C:气候 P:母质 O:生物 T:成土时间
含义: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

岩溶地形的含义、分清几种土壤类型
岩溶地形:指以地下水为主的作用因子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解作用所形成的特殊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
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和黄土地形、冰川地形

第三章 土壤剖面性态的观察研究
土壤剖面形态:是诸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内在性质和外在形态的综合表现,是成土过程的客观记录。
1.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
2.单个土体:土壤作为一个三维实体,其最小体积的“一个土壤”就叫做“单个土体”。
3.聚合土体: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单个土体都具有的统计相似性,这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相当于美国的土系或土型;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土种或变种。
4.土壤剖面的类型
(1)自然剖面:因各种工程建设,使土壤的垂直断面裸露出来,并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调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2)人工剖面:根据土调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5.土壤剖面点的设置原则
答案一: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剖面点要有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
(2)不宜在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发现有未预料的因素使土壤发生变化,重设剖面点。
答案二:土壤剖面点的设置原则:(一)常规布点发:应从土壤调查要求出发,全面考虑剖面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原则。1.中、小比例尺土调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通常是亚类或土属,一般只能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设置主要剖面;2.大比例尺土壤调查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所以在制图允许的范围内应注意一切可能引起土壤发生变化的因素,以观察基层分类中的土种或变种分异。(二)统计抽样法:一般在地形变异不大的地区。其优越性:首先,它可用不多于常规布点的剖面数量,达到、甚至超过常规布点调查的精度;其次,可以获得一系列统计数据来说明土壤分类的可靠性和制图的精度水平。
剖面数量的确定原则:地区分级原则、精度要求原则、地图质量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6.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
7.土壤发生层:通过淋溶—淀积、氧化—还原和人为耕作等成土作用形成的土层
8.土壤构型:所谓土体构型是指土壤发生型范围内,具有各种具体性质、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的类型。
9.土壤颜色三要素
(1)色调:区分物体所呈颜色的主要特征,与物体反射光的主波长有关。
(2)明度:物体颜色的相对明亮程度。
(3)彩度:物体呈现颜色的鲜艳程度或浓淡程度,与其相对纯度或饱和度有关。
10. 土壤质地:沙土,沙壤土,壤土,粉壤土,黏壤土,黏土。
土壤质地:土壤基层分类和土壤肥力分级的重要指标。
分级:(1)砾石与岩屑:
丰度(占所在土层的体积%):无0;很少0-2%;少 2%-5%;中 5%-15%;多15%-40%;很多40%-80%;极多 >80%。
大小(单位:mm):很小2-5;小5-20;中20-75;大75-250;很大>250。
形状:扁平;角状;次圆;圆形。
(2)细土颗粒分组(粒径:mm):极粗砂 2.0-1.0;粗纱1.0-05;中砂0.5-0.25;细砂0.25-0.1;极细砂 0.1-0.05;粉粒0.05-0.002;粘粒<0.002。
(3)细土质地分级:砂土;粉砂壤土;砂壤土;粘壤土;壤土;粘土(三角图示法)。
11.土壤PH常规测定方法:混合指示剂瓷盘比色法(宜室内)和混合指示剂薄膜比色法(宜野外)。——先滴混合指示剂,再放土壤。
(可以不记,了解)分级:极酸性:pH<4.5、较强酸性:pH4.5 -5.0、强酸性pH5.1-5.5、中酸性:pH5.6-6.0、弱酸性pH6.1-6.5、中性pH6.6-7.3、弱碱性pH7.4-7.8、中碱性pH7.9-8.4、强碱性pH8.5-9.0、极强碱性pH>9.0。
12.土壤石灰性反应常规测定方法:泡沫反应(可以指示土壤中碳酸盐的大体含量)——先将新鲜土样压碎,用少量水浸润后,滴加10%的盐酸,观察泡沫反应。
(了解)分级:(1)无:无起泡反应。
(2)轻度石灰性:缓慢放出气泡或难以觉察,但可听到声音,泡沫产生量1%。
(3)中度石灰性:明显放出气泡,产生量1-5%。1)赤血盐显色法:无:无色、轻度:浅蓝、中度:蓝色、强度:深蓝。
(4)强度石灰性:气泡急剧,历时很久,产生量>5%。
1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常规测定方法:铂电极直接测定法
(了解)分级:Eh(土壤)=E(实测)+E(饱和甘汞)
氧化状况:Eh>400mv、中度还原状况:Eh200-400mv 、强还原状况:Eh<0mv。
14.土壤亚铁反应常规测定方法:赤血盐显色法和邻啡罗啉显色法
(了解)分级:1)赤血盐显色法:无:无色、轻度:浅蓝、中度:蓝色、强度:深蓝。
(2)邻啡罗啉显色法:无:无色、轻度:微红、中度:红色、强度:深红。
15.土壤标本有哪些类型,各分为几类
(1)土壤分析标本:a.全量分析标本 b.农化性状分析标本 c.物理性状测定样本
(2)比样样本
(3)整段标本:a.木盒标本 b.胶布薄层标本 c.板底粘结薄层土壤标本

第四章 土壤分类与土壤野外制图
(打*号代表答案不确定)
1.美国、俄罗斯的土壤分类体系
答案一:美国:a.分类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b.分类方法:按照土体已经反映出来的剖面形态,理化性状等特征加以归纳,并经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划分土壤类型的重要指标。
c.分的级次:级次(六级):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
***d.结构:命名方法:每级单元是采用连续命名法,多数是以拉丁或希腊字根演变得来,而且是取代现代语言的字根,由命名可以分辨出整个土壤的分类系统和级别;土族以下的命名是单独的。
前苏联(地理发生学派):a.分类依据:土壤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发生学属性。
***b.分类方法:以土壤成土因素学说为理论基础;即土壤是在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等诸因素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c.分的级次:土类、亚类、土属、亚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组、亚组。
***d.结构:命名方法:采用连续命名法,即将不同的分类单元依次全部表示出来。
答案二:
A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体系(俄罗斯):
○1原则:以土壤成土因素学说为理论基础;即土壤是在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等诸因素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2依据:土壤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发生学属性。1)成土条件:地带性条件、地域性条件、人为耕作条件。2)成土过程:不同的成土条件下,作用下都有相应的成土过程。3)发生学属性:包括土壤的形态和微形态特征及土壤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等。
○3级次:土类、亚类、土属、亚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组、亚组。○4命名方法:采用连续命名法,即将不同的分类单元依次全部表示出来。
B土壤属性分类体系(美国):
○1原则:按照土体已经反映出来的剖面形态,理化性状等特征加以归纳,并经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划分土壤类型的重要指标。
○2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3级次:级次(六级):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4命名方法:每级单元是采用连续命名法,多数是以拉丁或希腊字根演变得来,而且是取代现代语言的字根,由命名可以分辨出整个土壤的分类系统和级别;土族以下的命名是单独的。
***2.不同野外制图制图单元的确定
土壤分类与土壤野外制图的关系、单元确定方式
★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相一致的状况
(1)上图图斑:一幅图件全是单一的图斑,则分类系统和制图单元一致。
(2)图上表示方法:Ⅰ、Ⅱ……代表土类;A、B……代表亚类;a、b……代表土属;1、2……代表土种。
★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不一致的情况
(1)复区、复域图例。(2)土壤组合图例:二元组合:5:5、6:4、7:3 三元组合:4:3:3、4:4:2、5:3:2。
(3)无差异图例。(4)土相图例。
★建立调查地区土壤分类体系和确定制图单位
①凡成土生物气候条件和自然植被(自然土)或耕作制(农业土壤)明显相异的土壤,由于其主导的成土过程和熟化过程的明显差别(属于质变的),必然在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肥力特性上反映出来,产生显然有别的土壤类型。这种相异的土壤往往就是不同的土类或亚类。
②在已分开的若干土类或亚类内部,由于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差异,反映出地域性的特征,引起了成土过程和熟化过程中强度上的差别(属于量变的),往往反映到土壤剖面形态和肥力性状上也有相应差别的土壤组合,便可续分为不同的土属。
③在土属以内,凡土壤剖面层次(发生层)构造和形态特征及生产性能明显有别的土壤个体,便可续分成不同的土种。
④土种以内,由于耕作管理或微域地形所引起的耕层肥力性状的高低,包括耕层厚薄、土色深浅、结构好坏、养分含量高低等等,以至障碍因素侵害的程度,可续分为不同的变种。

第五章 遥感土壤调查制图
1.遥感制图的优越性和缺点
优点:a.土壤制图的速度大大加快
b.土壤制图的进度得到提高
c.调查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增强
d.节省费用
缺点:a.比例小、地面分辨率低
b.影像的综合性干扰因素较多:“同像异物”或“同物异像”等现象无法直接区分。
c.光谱范围有限,不能解译全部内容。
2.大气窗口的概念,分为几个波段,波段的范围
所谓“大气窗口”是指可以透过大气层的电磁波段。目前这些波段主要还限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包括可摄影窗口(0.3-1.3um)、近红外窗口(1.3-2.5um)、中红外窗口(3.5-4.2um)、远红外窗口(8-14um)、微波窗口(0.8-25um)。
3.遥感传感器材的名称
主要传感器:多波段扫描仪(MSS)、反速光导管电视摄象机( RBV )、专题制图仪( TM )、可见光高分辨率传感器( HRV )。
4. 遥感影像资料的判读解译,**判读标准
遥感图像的解译标志:a.直接解译标志:指在遥感图像上地物本身的特性所反映的、能够直接看到的、可供解译的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调、阴影、图型、微阴影
b.间接解译标志:根据地学、气象、水文、农学等专业知识,应用直接解译标志,推断出影像上确实存在的地物。例如地形、基岩、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
遥感影像方法:成土因素分析法、图型分析法、景观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答案一:遥感影像方法:成土因素分析法、图型分析法、景观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
答案二:a.直接判定法: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标志直接确定地物类型和属性的直观判译法。
b.对比分析法:用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卫片以及地面的已知资料进行对比。
c.逻辑推理法:根据地物在自然界中固有的相互依存关系和规律,进行演绎推理。
目视判读标志:
a.直接判读标志:图型、形状、大小、纹理、色调、阴影、位置、组合、相关体
b.间接判读标志:运用其他专业知识,推断出影象上确实存在的地物。如: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性、地物与环境的关系、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第六章 土壤调查成果的整理与总结
1,五图一书是什么?
五图是指: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一书是指:土壤调查报告或者相应的调查报告。
2,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总论 说明调查地区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调查方法、主要成果;以往的调查研究资料及其评价、工作的经验及问题。
二、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
三、土壤性态描述
1、土壤的形成;
2、土壤的分类原则与系统;
3、各种土壤的特性:土壤分布与生态环境、土壤的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的生产性能几存在的问题。
四、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 1、土地利用现状 2、土壤资源评价
五、土壤改良利用分 1、分区的目的 2、分区的原则 3、分区各论
六、其他

⑻ 制图六体是谁提出的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

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8)制图成果扩展阅读

制图六体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它正确的阐明了地图比例尺、方位和距离的关系,对中国西晋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贾耽、宋代沈括、元代朱思本和明代的罗洪先等古代制图学家的著名地图,都继承了制图六体的原则。

“制图六体”的创立,在中国地图史上有着划时代的坚程碑的地位和作用,但这一理论不见得是由裴秀一个人天才地突然地创造出来,它是两汉以来许多制图工作者积累的经验,由裴秀概括而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裴秀“制图六体”的创守。是中国地图学长期发展的产物。

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从来不是,今后仍然不是某一门学科独自推进的,科学的发肢离不开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利用。所以,“制图六体”的创立不仅是本学科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是其它各门学科共同发展的结果。

与“制图六体”联系最紧密的是数学,特别是数学中的几何学。因为要将实地的距离准确的测量出来,并按照比例表示到图上要涉及到相似三角形、角度、勾股定理等数学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在裴秀时代都已具备。

东汉时广泛使用的“司南杓”,为地物之间方位的测量提供了良好的测员工具。 “司南杓”实际上是一种带有磁性的杓子,将这种杓子放到刻有方位的盘上,杓柄所指方位为南。

阅读全文

与制图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
出租土地使用权的税率 浏览:139
日本商标注册多少钱 浏览:75
商标注册证天猫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