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辛亥革命的成果为什么被袁世凯得到了
1.帝国主义的支持
帝国主义积极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就公开支持袁世凯。他们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以作为其在华的统治工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更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
当时,同盟会十分涣散,几近瓦解状态。混入革命阵营内部的旧官僚、立宪派乘机向革命派施加压力,力主向袁世凯妥协。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的立宪派首领张謇曾向袁世凯发出密电,称“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其意很明显,就是希望袁世凯“退满”后上台执政。同盟会的异己分子汪精卫也对孙中山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面对各方压力,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作出妥协。
3.袁世凯的权术和阴谋
袁世凯是个老奸巨猾、觊觎清朝统治政权多年的政客和野心家,善于使用政治手腕。(引导学生回忆他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武昌起义后掌握清政府实权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上述结论的理解)当他得到孙中山的妥协保证后,又一次施展权术,对清政府和革命党人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
由于袁世凯施展种种诡计,不仅使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书退位,而且还迫使革命派一再妥协,最终同意他在北京宣誓就职,临时政府迁都北京。这样,孙中山提出的三项条件中,革命党人只落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纸公文了。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果实至此被袁世凯篡夺。
② 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关于辛亥革命,目前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便是把它界定为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尤其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作如是观者不在少数。与此相关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即把辛亥革命定义为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后一种解释显然比前一种解释界域要宽,它可以不必把辛亥革命限定为武昌起义,因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外延要比“武昌起义”广泛得多。但另一方面,由于特定时间(即“1911年10月10日”)的限制,这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又成为对“武昌起义”的性质的界说。这样一来,它又很难与前一种解释划清界限。现在不少人往往把“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几个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混为一谈,其症结就在于对“辛亥革命”缺乏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界定辛亥革命呢?
笔者认为,所谓“辛亥革命”,确切地说,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所领导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这一革命,虽然以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但却不能简单地等同或归结于武昌起义。它始自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延及同年11、12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响应武昌起义而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行动,终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至于1907年至1911年10月前孙中山等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潮州黄岗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廉之役、河口之役、广州新军之役和广州起义,以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存续期间和解体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包括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等,虽然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却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辛亥革命的范畴。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谈及辛亥革命,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留下“辛亥革命失败”的印象。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的研究和宣传中,长期以来始终没有把辛亥革命本身的胜利同辛亥革命胜利后的失败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辛亥革命失败论”的一个典型的论据就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且,“辛亥革命的失败”成了普遍运用于论证旧民主主义革命何以必然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依据。
无庸讳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是事实,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也是事实。然而,这并不足以成为论证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据。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看作就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其根源仍在于把近代中国的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辛亥革命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辛亥革命既然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所领导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那么,“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就意味着革命取得了成功。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政权,这既是它的伟大历史功绩,也是它取得胜利的根本标志。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够巩固革命的成果,进一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而是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进逼下丧失了政权,这本身已不属于辛亥革命的范畴,而是整个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切不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失败而否定辛亥革命本身的成功,就像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不能因为后来的“热月政变”而否定其本身的胜利一样
③ 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主要是什么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社会变专革。
面对中国被列属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由于其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辛亥革命成果扩展阅读:
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
④ 辛亥革命的成就有哪些
取得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⑤ 辛亥革命有哪些成就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专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属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中华民国。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这是结合了其相关意义的回答,简析简答题可以用。
⑥ 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主要是什么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内
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容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由于其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6)辛亥革命成果扩展阅读:
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
⑦ 辛亥革命的最主要成果是
答案C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成果就是推翻了帝制。打击帝国主义和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以前和以后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中都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相对于推翻帝制而言只是次要的,只要它的结果和影响。
⑧ 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让MZ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推动社会的进步。
⑨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胜利成果是什么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回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答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推翻了 “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⑩ 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辛亥革命的领袖们,则认识到要救国必须革命,要想救亡图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权。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辛亥革命的实际政治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带来了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正是这些新的变化,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闸门。
(10)辛亥革命成果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