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针灸学成果

针灸学成果

发布时间:2022-08-09 03:57:47

Ⅰ 怎么样针灸效果好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折叠应用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和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并发现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如今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如今为止,针灸已经传播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针灸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针灸能治疗很多病情,用于美容,最多的就是治疗成人痘和减肥。

针灸去痘原理:根据每个人的长痘具体原因,比如肺火、胃火或者脾胃不调等,有针对性地制订针灸调理的方案,通过治疗病症,实现经络通畅,实现去痘美容的目的。《山海经》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针具的"针",繁体作"针",字从金从咸,"金"表示"金属",如金、银、青铜等材料,"咸"意为"酸涩"(见互动网络"咸"字条),"金"与"咸"联合起来表示:"一种产生酸涩感觉的器具"。不排除古人采用油炸过的竹针作为一次性针具的可能,这种竹针名叫"箴",其字形中的"咸",依然是"酸涩"的意思。

Ⅱ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针灸医学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

坚持内涵建设,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现内涵建设,就要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标国家地方重大战略,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

依托重点学科平台、科学实验平台、临床研究平台、协同创新平台等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积极推进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建设,努力建成全国中医药校内合作示范样板。依托全国唯一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中医经典名方协同创新中心等推进应用研究的创新转化。

(2)针灸学成果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针灸学的科学研究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对传统针灸学的精华理论和临床验案的整理研究,其中包括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要重视古典医籍的研究,没有深厚的古典医籍研究,就没有理论上的源头创新,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应用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包括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中医针灸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对腧穴学、不同腧穴的作用特性、腧穴间的配伍及针灸治病机理等专题的探索。

Ⅲ 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表

(1)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

(2)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3)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

(4)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5)隋唐:①我国的一些外科手术,如拔牙、血管结扎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②隋朝太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古代医学史上探讨病因、病理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③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④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⑤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6)北宋:①医学以小儿科、产科和针灸科最著名。②《小儿药证直诀》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儿科著作。③《十产论》是著名的产科著作。④针灸学家设计了便于医术学习的针灸铜人模型。⑤《洗冤录》是南宋法医学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⑥王安石变法时设太医局,局内办有医学校。

(7)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Ⅳ 针灸甲乙经的历史价值

由于《针灸甲乙经》的内容大体取材于《黄帝内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很多研究者就从文献学的角度去论说该书的价值。如有的介绍就说:“《甲乙经》的著成,对于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医家在阅读时,一般不必再对三部原著的有关部分加以研读,而只需研读《甲乙经》,即可有精要的理解,大大地便利针灸学的学习过程,同时,它又具有重要的文献学的价值,如《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原书早佚,借助《甲乙经》得以保存大部分精华内容。”
的确,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不少古代研究成果之保存。而且还可以利用它来校勘医学古籍。例如《黄帝内经》由于历代传抄而出现错误、断简蠹残所致的阙漏,后人主要靠《针灸甲乙经》来对此进行校勘。
然而与文献价值相比,更显重要的是它的医学价值———把以经脉学说为主体的针灸学理论与腧穴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了。这种结合大大推进了针灸治疗理论和技术的提高。而且综合各家,在许多方面都有突进。
《素问》和《灵枢》中腧穴的发展尚处于十分有限的境地。两书实际所举穴位不过160个左右,而且不少只有部位还无命名。而《甲乙经》使中国针灸穴位总数达到654 穴。
这些进步也得益于他所处的时代医学取得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乱以及饥荒、疾疫危害着人民的生命,使医学发展十分显著,尤其是中医外科医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华佗就是当时著名的医生,对针灸治疗有很大贡献。其医术精良, 常常针到病除。由于魏晋南北朝整个中医学和外科医术水平的提高,人体解剖的事例也随之产生。人体解剖对进一步准确弄清人体的生理构造,经脉穴道提供了可能。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就有三例人体解剖的记载。
当时不仅名医倍出,而且著书立说之风也很盛行。医学著作略有百余种。不仅整理前说,而且多有创新。皇甫谧十分注意吸收这些同辈人的成果。如对王叔和整理《伤寒杂病论》,皇甫谧在《甲乙经》序言里评述:“撰次仲景,选论甚精。”王叔和还著有《脉经》一书,对诊断技术有深刻研究。
皇甫谧由于自身多病,对实践更为重视。为了探求寒食散的医疗作用,还亲自服食。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面对寒食散有一定研究介绍。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使他想拿刀自杀。但他还是坚持“凡此诸救,皆吾所亲,更也试之,不借问他人也”。
对前人和时人研究成果的积极吸收和重视实践的态度使此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一问世,就在中外针灸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它一直是学习中医尤其是学习针灸学的必修课本,唐代太医署定为学生的必修科目。而且在唐代、宋代官方的医学教育中,也明确规定其为医学校学习必修课,并设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进行授课和据以指导临床实习。宋、金、元、明、清重要针灸学著作大都是在该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而成。被尊为药圣的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读《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武侠小说中一再提到的宋代针灸铜人都是以此为主要依据。
本书传到国外后,同样受到高度重视。日本《大宝律令》明确规定《甲乙经》为学习中医的必修课本。国外已有英文译本、法文译本。
当然《甲乙经》也有很多不足,如重技术轻理论。这也是当时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学者认为是佛教逻辑的传入,使中国医学向技术和方剂方面靠拢。但我认为解释为战乱时期对实用医学的需求增大更为合理一些。而且重实用也是中国科技的一个特点。
《甲乙经》至今还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使今人获益匪浅。张氏从中发掘出治疗癫痫病的方法。王春辉用其法治疗痹证,疗效显著。
《针灸甲乙经》成书后,为历代医学家、针灸学家所重视,传抄者颇多,自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后始成今之传本。在国内现仅存若干明刊本,日本珍藏有我国宋刊本。现国内所收藏者有明刊本之后历代刊刻出版者计约20种。
该书有多种版本,所载卷数不一,有作10卷、13卷的,多数作12卷。现存的最早版本是明代的《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Ⅳ 隋唐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隋朝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晚唐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300多个医方;

4、唐代僧一行第一次实测出子午线的长度,他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并且僧一行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比欧洲早1000多年;

5、唐政府组织编写的药典《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物学专著;

(5)针灸学成果扩展阅读:

1、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2、《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

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

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3、7世纪中叶,由于国家的统一,唐朝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更由于在这以前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初唐交通和贸易的发达,西域和印度文化不断输入,使唐代的药品数目和种类不断增加,丰富了我国药物学的内容。

而当时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由于陶氏编著时存在的种种不足以及梁后一百多年来传抄改移所出现的错误,己不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把药物知识加以总结和整理,唐朝政府遂下令修撰新的本草著作。

Ⅵ 哪里有较全的针灸古籍

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针灸临床选要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
针灸临床问答
针灸临证精要
针灸五输穴应用

董氏奇穴处方学
董氏奇穴治疗学(扫描版)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胡丙权)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上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下
袖珍针灸(超清版)
超简单针灸疗法(超清版)
近世针灸医学全书
近四十年来中国针灸研究精要
邬品嘉针灸精义(超清版)

中国手针疗法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
中国特种针法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中国足针疗法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中国针灸器械学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
中国针灸处方学
中国针灸复健医学
中国针灸大全 上编 针灸学基础
中国针灸大全 下编·针灸学临床 附编·针灸学文萃
中国针灸奇术
中国针灸学术真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
针灸保健学
针灸保健防病
针灸健身术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

Ⅶ 中医针灸在哪个朝代开始引起西方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

以中国向全世界公布针刺麻醉的研究成果为契机,国际社会掀起了一股渴望了解针灸学和应用针灸治病的热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针灸热潮。因为对针灸的学习,西方医学界渐渐消除了对针灸的误解,一部分外国人还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应用、研究与推广针灸的主要力量。

20世纪下半叶,针灸临床的侧重点在于观察与总结针灸的适应症。而90年代,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四个方面,即——经络诊断,针刺麻醉,针灸保健,针灸治疗。

针灸如今可以治疗的病症达800多种,其中30%~40%治疗效果显著。包括一些常见疾病,功能性疾病,慢性病,某些疑难病症与急性病用以针灸辅助更见疗效。

(7)针灸学成果扩展阅读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

1、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3、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4、医疗费用经济;

5、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Ⅷ 承淡安的学术贡献

承淡安先生以弘扬针灸学术为毕生的追求,一生桃李遍天下。其弟子追随先师的学术风范和学术路径,继往开来,在现代针灸学术研究、医疗和教育等领域进行了重要的拓展。
北京的赵尔康、杨甲三、程莘农,南京邱茂良、杨长森、杨兆民、肖少卿,福建的陈应龙、留章杰,广东曾天治,广西罗兆琚,河南邵经明,浙江高镇五,安徽陆善仲、孔昭遐,山西谢锡亮,湖南詹永康等,无不以师出承门为荣。更有诸多承门传人,如香港卢觉愚、谢永光、邓昆明,新加坡何敬慈、邓颂如、刘致中,菲律宾高达三、关飞雄,以及被誉为“美国针灸之父”的苏天佑等,追寻承淡安先生遗训,将针灸广泛传播至东南亚及至欧美代代相传的承门针灸薪火,逐渐铸成了众口称誉的学术丰碑,令中外学界引颈而望,形成了中医针灸学术发展史上具有科学学派特质的现代学术流派。江阴古称“澄江”,因而海内外弟子门生共同将本学派名之曰“澄江针灸学派”,并逐渐得到学界认同。
承淡安先生留下的学术财富十分丰厚,深为学界所景仰。对承淡安先生的诞辰纪念、学术思想总结评述、历史功绩的追忆,层出不穷。随着“澄江针灸学派”的提出,对澄江针灸学派的研究文章一直不绝于途。 针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承淡安基于自己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和体验,并在比较中、西方医学理论体系后,提出:“西洋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学术,自有其江河不可废之故。何也?凡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即成一种学术。西洋科学,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东方学术亦能之。而针灸学术之神奥,却有不能言之尽成理者,此由古书晦涩,后人不能通之,非其本身不通也……即须将古书晦涩之理,细加考证……自己明白,使人皆明白,此即谓之科学。”
在针灸研究、教学实践中,承淡安一方面强调首先要弄清中医学理,并从临床上去摸索和证实阴阳、五行、营卫、气血,以及解剖学上难以理解和认识的经络,才能提示针灸治病机理。另一方面,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将日本对针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吸纳到自己的著作中,并试图运用巴甫洛夫神经反射理论,阐述针灸作用机理。
对于针灸的临床价值,承淡安用“便利、速效、经济”三个词进行了总结,认为针灸治病,简便易行,收效倍速,利国利民,是普通百姓降低医疗费用之首选。面对缺医少药的抗战后方,他还曾发出“针灸也能救国”的呐喊。 鉴于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针灸针具生产单位,针具制作规范缺如的实际,20世纪30年代,承淡安在《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对毫针的制式标准和质量要求作了严格的规定,并于1951年尝试以不锈钢制作针灸针,从而奠定了现代毫针的制作标准。同时,受日本赤羽幸兵卫皮内针疗法的启发,承淡安不仅仿制了皮内针,更在此基础上创制和发明了使用更加方便的揿针。皮内针和揿针现都已经成为针灸临床的常用针具。此外,他还对温灸器、皮肤针、针灸经穴模型等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Ⅸ 针刺麻醉疗法的历史

该疗法创始于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用以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取得满意效果(尹惠珠)。随后在陕西、湖北等省市推广应用,手术种类涉及临床各科达90余种,基本上是中小型手术——脑瘤摘除术、二尖瓣窄分离术、胃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脾切除术以及肾、膀胱等手术。1965年12月国家科委秘密颁发了关于“针刺经络穴位麻醉应用于胸腔(肺)手术的临床研究成果报告”,报告上海第一结核病院与上海市针灸研究所用手针针麻临床施行肺切除手术186例,成功率95.5%。1966年2月国家科委和卫生部在上海召开针刺麻醉研究工作座谈会,制订了“针刺穴位麻醉研究工作二年规划纲要草案(1966~1968年)”。
1970年5月上海举办了第一期全国针刺麻醉学习班,进一步推进“针麻热”。当时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203个单位开展针刺麻醉,累计病例达57,156例。其中1966年6月后积累的有24,538例,为“文革”以前八年的5.8倍。手术种类接近100种,几乎遍及各科常见手术。1971年7月18日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正式报道了“中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创造成功针刺麻醉”的消息:针麻技术突破了外科手术必须使用麻醉药物的旧框框,这种技术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特点。累计病例40多万。并指出“从针刺治疗到针刺麻醉,是中国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医药学大放光彩。针刺麻醉的出现和发展,将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的实质,同时对现代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基本理论学科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此,同年《红旗》9期专门辟出“关于针刺麻醉理论原理的讨论”刊登了三篇文章。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度访华时提出要求参观针刺麻醉手术,形成了至今仍风靡欧美的“针灸热”。1973年3月朝鲜针刺麻醉考察团参观访问南京医科大学。于是针刺麻醉被安排为接待外宾的常规节目。1976年中国邮政发行四枚一套“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T-12)邮票,“针刺麻醉”赫然列在第一位。汤沐黎创作的油画《针刺麻醉》被中国美术馆永久馆藏。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1979年)彩色科教片《针刺麻醉》广泛上映。连针灸跟着也沾了光:一曲红遍全国的花腔女高音独唱《千年铁树开了花》(千年铁树开了花,开了花,万年的枯藤发了芽,发了芽,如今咱聋哑人说了说了话……),针刺治聋哑的戏剧性奇迹更把人们的热情抬到了空前高度。
随着对“一根针,一把草”的神化,许多医院都恢复成立中医科,中医(药)师队伍扩大,并成为独立科室。选派人员外出进修中医;针刺麻醉工作达到高潮,并广泛应用于各科手术。穴位刺激的方法也发展到了激光麻醉、指压麻醉、头针麻醉、手针麻醉、面针麻醉、鼻针麻醉、耳针麻醉、体针麻醉、推拿麻醉及粗针麻醉等。1979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针灸、针刺麻醉学术讨论会,除国内代表六百余名,还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外国学者。大会交流论文共534篇,其中针麻临床及原理研究的论文约300余篇,占一半以上。到1979年全国针刺麻醉手术总例数跃增至200万例。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由于缺乏政策上的平衡性,过分强调中医传统医术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分支和整个医学的全面、稳定、健康发展。
1980年代以后,针刺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前颅窝(颅脑)手术、下颈椎前路手术、拨牙术、剖腹产术,陆续通过鉴定。针刺原理研究从形态、生理、生化、心理等多学科充分证明,从外周到大脑皮层由多途径、多水平,神经与体液等综合性因素作用是针刺麻醉的形成机理。
从1971年~1992年的12年内,有关针刺麻醉临床应用和原理研究的论文已超过3000篇。1976年创办了专门报道针刺麻醉研究的学术性刊物——《针刺麻醉》(季刊,1980年改名为《针刺研究》)。1985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把《针刺研究》发表的文章正式纳入他们编辑出版的《医学索引(IndexMedicus)》,使中国针刺麻醉和针灸学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国。

Ⅹ 提问,谁是最出名的针灸推拿名医,最好有证据

石学敏
说实话 我学针灸推拿 前辈面前提到最多的就是他 他最牛
下面把他资料发一下,别说我是粘贴党哈
石学敏,男,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会副理事长,欧洲传统中医协会顾问,联邦德国巴伐利亚洲中国传统医学研究第一副院长。1938年6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天津市授衔针灸学专家。自 20 世纪70年代初开始潜心研究世界公认的三大疑难病之一的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针灸治疗,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提高了中风病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现在“醒脑开窍” 针刺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已达分子基因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于法量学”的学术概念,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多年来,巳取得2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 30 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0 余名。 先后出版《中医纲目》《石学敏针灸学》等著作 20 余部。“醒脑开窍” 针刺法及“手法量学“己多次入选高等教育教材中。近年来,在“醒脑开窍” 针刺法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了“中风单元”疗法,先后发明“脑血栓片”、“丹芪偏瘫胶囊”针药并用,为治疗脑血管病开创了新的思路。
石学敏院士是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针灸学和老年医学的临床、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已愈40余年,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得他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石学敏院士始终如一地坚持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坚持“中西结合、融西贯中”、针药并用、形神兼备。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的神话。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中医现代化进程。依据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独特的学术思想,开发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类新药“丹芪偏瘫胶囊”,本品临床疗效显著,充分体现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精髓,已顺利取得新药证书,并投入市场。
石学敏院士依据传统中医理论,整合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采用国际公认的诊疗标准,针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特点,逐步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和“丹芪偏瘫胶囊”为主,配合康复训练、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等疗法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独特的、规范的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大重点推广项目之一,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是对国际“卒中单元”概念的完善和贡献。他强调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使二者在临床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西医结合指导了方向。石学敏院士从医四十多年来,博览群书,集众家之长,汇中外之萃,学验皆丰,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艺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他在针灸治疗中风病、延髓麻痹、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各种痛证、病窦综合征以及老年期痴呆等疾病的卓著疗效使其名扬海内外。
在临床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他致力于针灸的科学研究,带动国内针灸临床科研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他引进日本快速老化动物模型鼠,填补了我国实验动物的一项空白。由他主持完成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获得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1997年再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199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而在全国推广应用,2000年再次荣获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他主持完成了“针刺手法量学研究”、“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针刺治疗‘瘖痱’、‘类噎膈’325例的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获部级及天津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次),国家教委及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专利6项,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他还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其中由他主编的千万言巨著《中医纲目》被专家誉为继《医宗金鉴》之后的一部中医临床划时代巨著,并获1996年天津市科技著作二等奖。
由于石学敏院士的突出贡献,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自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天津市科技优秀工作者、十佳医务工作者等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石学敏院士又荣获何梁何利奖。2001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2006年12月,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第二届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上,荣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l99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 年获何梁和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1 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
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1、《“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附1-2
获奖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第一完成者
并获1998年天津市第三届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
2、《开辟教学新途径,培养针灸新人才》 附3-4
获奖1993年普通高等党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
第一完成者
3、《独辟新径,探索中医博士生培养之路》 附5
获1996年天津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一完成者
4、《针刺手法量学》 附6-8
获1986年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学成果乙级奖
第一完成者
5、《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小白鼠(SAM-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获199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者 附9
6、《针刺对大鼠急性脑局部缺血模型脑微血管系统机能和形态的影响》
获199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完成者 附10
7、《针刺治疗“喑痱”、“类噎膈”325例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
获1993年国家中管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附11-12
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完成者
8、《针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与电生理实验研究》附13
获199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者
9、《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附14
获1991年国家中管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者
10、《“醒脑开窍”针法对中风病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 附15
获199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者
11、《“醒脑开窍”针法形态及组织化学实验研究》 附16
获199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者
12、《针刺的脑机制――正常大鼠脑对不同穴位刺激反映的形态学研究》
获199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完成者 附17
13、《针刺治疗中风(脑梗塞)临床研究》
获1981年市科协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第一完成者
14、《中医针灸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
1996年11月通过市级课题专家鉴定,已成果登记
第一完成者
15、《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附18
获1997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完成者
16、《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鼠活性基因作用机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获1997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附19
17、《“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获1997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完成者
18、《针刺防治急性脑梗塞并发心脏损伤的研究》
获1998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完成者
19、《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细胞凋亡
影响的实验研究》 获1998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完成者
20、《针刺干预急性脑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获1998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者
21、《针刺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肝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
影响的实验研究》 获1999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完成者
22、《血液流变学对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探讨》
获1991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者
五、主要论文、论著
1、 醒脑开窍针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心肌趋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针灸 1998;7:18
2、 Acupuncture Effects on Levels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in Brain of SAM-P/8.C.J.I.M 1998.4.(2)
3、 Brain Activity Of Rat Reflects Apparently theStimulayion Of Acupuncture Cellular and MolecularBiology™ 41(1).161-170 .1995年
4、 针刺治疗脑出血54例临床分析. 中国针灸 1984;5:11
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2336例的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天津中医 1989;6:2
6、 针刺治疗无脉症30例临床小结. 《中医杂志(英文版)》 1986;3:11
7、 转补泻手法的应用及其量学概念.中国医药学报 1987;5:16
8、 针刺对脑梗塞模型大鼠微血管的形态学影响.中国微循环学会,1995年
9、 针刺对脑梗塞模型大鼠脑微血管系统的影响. 中国微循环学会,
1995年
10、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快速老化鼠(SAM)痴呆状态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会 1995年
11、 针刺抢救中枢性呼吸衰竭5例.上海针灸杂志.1987;4
12、 针刺治疗便秘50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英文版).1982,2;162
13、 针刺治疗脑出血54例临床分析.中国针灸.1984,5:11
14、 针刺治疗无脉症30例临床小结.中医杂志(英文版).1986,3:11
15、 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2,4:4
16、 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中风诊疗体系.江苏中医.1999,8:3
17、 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锥体细胞体视学的影响
.针刺研究.1998,4:245
18、“醒脑开窍”针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
护作用.中国针灸.1998,7:48
19、 针刺对老化痴呆模型鼠脑兴奋氨基酸自由基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针.1998,11:689
20、 针刺对皮层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美国针刺研究.1999,1
21、 针刺对脑萎缩模型小白鼠脑细胞核蛋白及染色质非组蛋白的影响.
中国针灸.1999,1:43
22、 发歧黄之精髓,创时代之新意-从醒脑开窍针法的开发谈针灸专
科的实验研究.中国市场经济文论大典.1999,9:1397
主要论著:
1、《石学敏针灸学》主编 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6年
2、《中医纲目》主编 人民上报出版社 1992年
3、《脑血管障害的针灸治疗》独著 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 1991年
4、《针灸临床的理论与实际》主编 日本国书刊行会 1980年
5、《中国针灸治疗学》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年
6、《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年
7、《中国针灸奇术》主编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2年
8、《中西医急症学》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年
9、《汉英中医辞典》主编 华夏出版社 1998年
10、《针灸治疗学》主编 全国高等院校六版统编规划教材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8年
11、《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第一著者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年
12、《当代针灸治疗学》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3、《针灸推拿学》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年
14、《中华推拿奇术》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8年

阅读全文

与针灸学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
转让翻转犁 浏览:705
门头广告牌使用费合同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