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振华的个人简介
李振华,男,1924年11月生,河南洛宁县人。毕业于河南济汴中学,出身中医世家。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现中医教授、主任医师。曾兼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中医药分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1990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第七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医学术精湛,60年来一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研究生、学生桃李满天下。负责研究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治疗研究”、“肿瘤耳部信息早期诊断”、“脾胃气虚本质的研究”分别被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河南省教委及河南省一、二等科技成果进步奖。现承担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专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主编有《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合编有《中医内科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用第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等八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957年卫生部评为“西医学习中医甲等模范教师”,1989年和1991年分别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医优秀科技工作者”,1987年、1997年分别被收入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科技名人录)和《河南科技名人录),1992年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被国家科委录入中国科技名人。业余爱好书法,被收入(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 2009年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河南省著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授予中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
⑵ 河南省科技创新成就有哪些
省科学院建于1958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是我省唯一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科研开发实力较强的省级科学院之一。据介绍,“十五”以来,省科学院共取得科技成果和授权发明专利28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2项,今年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贡献值达55亿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高。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解决了一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使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矿山装备、超硬材料、多晶硅、盾构、生物疫苗、锂离子电池等产业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先进,有力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6个百分点左右。“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494个,其中国家审定新品种78个。培育的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玉米新品种“郑单958”连续多年位居我国小麦、玉米推广面积第一位,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期,新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和玉米新品种“浚单20”又成为新一代主导品种,“百农矮抗58”推广面积已跃居全国第一。小麦品种已从过去的8-10年更换一代提升到4-5年更换一代,小麦良种对小麦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
重大科技专项成为科技工作重要抓手
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代码是多少
代码10469。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本科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院介绍
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河南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校、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河南省2019年度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是河南省草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河南省智慧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始建于1957年,2013年4月,学校在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
合作办学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与澳大利亚霍尔姆斯学院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文化传统
校徽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徽图案采取圆形设计,内圆主图由篆体的牛羊形象和“币”字组成的“商鼎”、数字“1957”及红色背景组成,外圆副图上下分别由学校中文名称“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和英文名称“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组成;颜色为古朴红色。
校旗
校旗底色为古朴红色,上缀校徽和校名。红色体现了凝重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热情向上的色性,象征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团结进取、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
截至2014年底,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的重点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5部。各类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200多个,国家级实训中心4个,省级实训中心11个。
⑷ 张效房的成就及荣誉
1978年“眼内异物摘出法”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研成果奖;1981年至1982年,荣获河南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1994年,“眼内人工晶体”研究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1998年主编的《眼科学》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眼外伤学》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多次举办全国、全军眼外伤与眼内异物摘出学习班、白内障人工晶体学习班,主持了7届全国眼外伤职业眼病学术会议。1988年、1993年、199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在河南郑州召开了第一、二、三届国际眼外伤学术会议,担任大会主席。培养眼科硕士、博士后70余人。至今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国家专利1项,参编其他重要著作22部,其中主编《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机械性眼外伤》《眼科学》《新编临床眼科学》《眼外伤学》等7部,发表和宣读科技论文248篇,其中180篇为第一作者。1978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科技功臣”荣誉称号,是2005年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的全国唯一获得者。
⑸ 商丘工学院和商丘学院那个好
商丘工学院和商丘学院都差不多,都是民办学院,下面多角度进行二者对比:
一、学校荣誉对比
1、商丘工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9年4月,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接受担任学院名誉院长。2011年5月,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建制的商丘工学院。
2、商丘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筹建于2002年,2005年7月被教育部批准设立成名为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的独立学院,2011年4月教育部同意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转设为商丘学院。
二、师资力量对比
1、商丘工学院:学院有教职工867人,专任教师662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224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56人。
外聘高中级职称人员256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市级优秀教师6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级科技专家1人。
2、商丘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内培与外引”双渠道,不断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有教师近千人。
学校还从全国各院校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直接参与到教学之中。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先后承担市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7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200多部。
三、学术研究对比
1、商丘工学院:截止2014年6月,学校教师主持参与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共有30余项,河南省厅级课题(项目)共有120余项,学校教师先后在CN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10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著作、教材90余部。
2013年9月,学校“经济结构调整对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等7项科研课题获准河南省厅级结项;2014年5月,学校“视、音频信息采集和生产指挥调度系统”科研项目获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
2014年该校高级工程师王松主持,胡健、丁艳红、王晓华、魏彬、侯盛楠、王晓云、赵健宝、张丽、吕萌、陈乾辉、华瑞杰、张伟、刘静、马素玲等15位教师共同完成的“视、音频信息采集和生产指挥调度系统”科研项目获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
2、商丘学院:2017年12月,学校立项建设创新团队11个。
2005-2010年,商丘学院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教师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2012年,学校获得商丘市社科联课题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2013年,学校文学院教师董少伟和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张果果分别主持了《河南新闻传播本科实践教学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构建》重点课题;获得商丘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6项,最终结项12项,其中结项课题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获得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4项,立项2项;由学院院长石洪礼教授主持、杨静老师参与的《萝卜过氧化物酶制剂的技术研究》项目和学院潘一展教授主持、时钟瑜老师参与的《美国改良红枫在我国北纬30度-40度地区栽培适应性研究》项目获评为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截止到2017年12月,学校承担市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20项,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77项,发表学术论文933篇,出版著作、教材236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商丘工学院、网络——商丘学院
⑹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术研究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河南省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
河南省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医药生物检测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9年至2012年12月,学校教师共承担市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92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4项,地厅级项目158项;获得省部级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主编、参编教材142部。发表教育教学及科研论文663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18篇。
2013年6月,学校《“政治等效”视角下的中国外交话语翻译原则与策略研究》项目(立项号:13BYY060)获准立项,资助经费18万元。9月份,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2013年度获得信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
2014年8月,学校获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5项。 2014年度学校75个课题获批信阳市哲社科规划项目立项。 2014年度学校3个项目获批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立项。
2015年7月,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8月,学校教师获得2项2015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8项2015年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其中4项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2月,学校教师获得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以XINYANG(信阳)第一个字母X和VOCATIONAL(职业)第一个字母为变形素材的图形,喻工喻文,具有职业技术内涵特点,XV具有明显的地域指向。图形简洁,便于识别和复制。
该图将X翻转,体现亦文亦理,红色齿轮形似红十字,体现了医学的特点,还代表机电等工科特点。
蓝色书本三层并列代表学校由三校合并组建而成,蓝色书本代表理性、代表科学,红色医学标志和齿轮代表热烈、奔放。书本置于下方,远看像升起的太阳,也暗含书本既是理论知识的载体,又是技术和能力的基础。
标志周围是中黄色,古时是皇家专用色,代表高贵、正统。整个标志用色为红黄蓝三色。红黄蓝三色是色彩基本色,由此可以变化出许多色彩,暗示学校生机勃勃的人才培养模式。
1903代表学校办学历史,齿轮内字母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英文第一个字母。 厚德砺志 博学笃行
厚德:出自于《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以宽厚的德行容纳万物。
砺志:出自于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思是磨练意志。
博学笃行:出自于《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学习,忠诚实践。
“厚德砺志,博学笃行”用于校训,符合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旨在激励学院师生修身养德,志存高远,追求真知,忠实践行。 词曲:潘传柏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汇聚在美丽古城信阳。
百年名校召唤我们,莘莘学子在这里求知成长。
啊~~美丽的校园,啊~~敬爱的师长。
您哺育一代代辛勤园丁,您培育一批批国家栋梁。
团结诚信,求实创新,优良传统永远发扬!发扬!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汇聚在红色古城信阳。
百年名校召唤我们,莘莘学子在这里求知成长。
啊~~美丽的校园,啊~~敬爱的师长。
您有着风风雨雨过去,更有着今天的灿烂辉煌。
为了祖国,繁荣昌盛。努力学习永远向上!向上!
⑺ 在今年的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河南油田研发的哪项成果被专家组定评为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奖
亲,在2015年9月29日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河南油田研发的“油田井下智能注采工艺配套技术”和“春光区块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目标评价”两项科研成果,被专家组定评为国际先进技术成果。期待采纳哦!
⑻ 河南省档案局科技成果奖属于哪个级别
您同区保密局与档案局同级别单位互隶属
祝工作顺利谢谢采纳
⑼ 河南省科学院的科研开发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初步建成我省综合性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八五”以来,全院在生物技术、新材料、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5个高技术领域逐渐形成了研究特色与开发优势,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例如煤炭腐植酸及应用研究,耐辐射密封材料,磁记录材料,氨纶系列材料,离子交换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洲际导弹耐烧蚀材料等均为国家和省的重大攻关项目,其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硅肥与长效硅钾肥成果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基础上,1999年以技术入股方式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国硅钾肥集团有限公司”;用于医疗诊断的生物工程系列科技成果,如“快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站专用试剂”,“艾滋病病毒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HCG早早孕诊断试剂盒”“基因芯片及其分析系统”,有的居国内领先,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曾达60%;大蒜辐照贮藏保鲜技术在促进我省大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又实现了首次辐照大蒜的远洋销售;石油测井用同位素小球系列产品国内油田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舰用大功率稳定平台数字控制系统”为完成卫星发射测量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VSBK竖井节能砖窑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基础上,又与德国、瑞士等国际组织合作在国外进行了示范推广;秸杆气化与集中供气系统通过省内联合攻关,与美国合作研究,最近通过了成果鉴定。
全院建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个省级分析测试中心, 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中试孵化基地和5个院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80年以来,全院共承担2400余项科技项目,取得1480项科技成果和90多项专利,荣获45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出版专著19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80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SCI、EI和CA引用摘录。
(2)创建了初具规模的综合中试基地。截至1999年,省财政和我院共投入资金2387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460万元),建设占地205亩的综合中试基地,现已完成建筑面积19122平方米,建有河南高新技术综合试验基地、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新郑试验基地和郑州沙门化工中试基地等3个中试基地。基地本着开放、合作、服务的原则,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全省科技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进行小试提供条件; 基地建有中试车间,为高新技术项目的中试提供场所;基地建有标准厂房,为成果熟化提供示范。基地为研究开发、中试和孵化科技企业创造了条件,已有6个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进入基地孵化。
(3)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自1985年国家作出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后,科研单位事业费逐年核减,我院按照面向依靠的科技方针,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近年来注册科技企业60多家,现有被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品近60种,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依托先后开发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系列医用体外诊断试剂,获国家卫生部新药证书4项,生产批准文号14个,有60余种产品得到推广和应用,销售网络遍及全国;以硅肥研究成果为依托的硅肥生产成套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先后有26家硅肥厂投入生产,为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做出了贡献;食用菌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对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先后为我省培训食用菌技术人员约100万人次以上,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
(4)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科研体制改革以来,我院加强同国内著名科研单位和重点大学的合作,聘请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梁晓天,浙江大学陈耀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陆熙炎,北京大学冯新德、翟中和,南京大学高济宇,中国医学科学院于德泉,清华大学赵玉芬、张钹,中科院倪光南等10位院士,来我院主持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或担任客座研究员。为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我院化学所、地理所、能源所、应用物理所、生物所等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大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为院所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人才基础。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二十几个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