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预习课文的五个要求圈、画、读、标、写分别是什么要求
学生语文预习方法如下:
一、读:
1、生字注音,并大声拼读课后生字、生词,要求遇到难读的生字、生词要反复读;
2、读通课文(至少四遍),给课文标上段落,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第一遍读要求把课文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标上自然段序号;
第二遍读时要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读后,请一定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或者印象最深的
是什么,说不出来没关系,只要你认真想了就可以。
第三遍把全文读通顺,把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用“~~~”
画出来 ,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出来,画上问号。
第四遍是默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的问题。把答案写在问题的后面。(用铅笔)
二、 圈字、划词
用圆圈圈出本课的生字,并用直线再划出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并反复诵读理解.
三、 自学“会写字”
预习要求会写的生字.查字典理解字义。(包括:音序、部首、除部首再查几画、组词
两个)用列表形式标在课后生字处,也应在预习本上完成。
Ⅱ 预习成果是什么意思
预习成果,提前做了准备事后获利
Ⅲ 求五年级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预习作业,要求看补充
季羡林: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权威人士)
二、题目解析
题目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答:“小苗”指的是小学生苗苗;“大树”指的是大学者季羡林。之所以这样称呼他们,是因为:“小苗”暗指正在成长的幼苗,就好像小学生一样,还很幼小,等待着长大。“大树”暗指已经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就好像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季羡林先生一样。两个人不论从年龄、经历、成就来看,相差悬殊,但正是这样的对比,使得本篇访谈录更加有趣,引人入胜。
三、初读课文
文章的文体是访谈录。同学们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文体,它的特点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这篇访谈录如实记录了两个人的对话内容,文字全部是口语表达而不是书面语,读的时候注意二人的口气和说话风格,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位于时间、地点之后,即“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为第一自然段,全文共15个自然段。
四、本课生字
彭 注意左边的最下面一笔是“提”,偏旁是右半部分的“三撇”。
由于是姓氏,组词:姓彭 注意:不能组人名。
侠 组词:侠客 大侠 蜘蛛侠 蝙蝠侠……
同音形近字:峡/狭/硖 三峡/狭窄/峡石
嗯 注意“恩”上部是个“因”,不要写成“田”。
多音字,读音有:ňg ńg ňg ń ň共5个,发音方法为鼻音。
不易组词。
五、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有哪些见解?
答:(1)要想写好文章,要多看闲书(“闲书”指的是课外书,主要是拥有文学价值但并被列为教材的书,漫画什么的绝对不算);
(2)要做到“三贯通”——中西贯通(学好外语)、古今贯通(背古诗、古文)、文理贯通(不偏科)。
2、季羡林对“闲书”的看法是什么?
答:季羡林支持看闲书,原文中季羡林说“我主张看闲书”。因为要把文章写好、写通顺,就应该多看闲书。
六、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由于课文中全是人物对话,所以主要从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季羡林:在语言表达上,可以看得出来季羡林虽然身为文学界的权威,但却没有一点威严,反而十分亲切幽默、平易近人,看得出他对下一代小学生十分的关爱。
苗苗:苗苗的语言十分的幼稚,也十分的可爱。(毕竟只是小学生)
七、访谈主要讨论的内容
1、苗苗谈论看闲书——季羡林主张看闲书
2、苗苗谈学习偏科——季羡林提倡三贯通
3、苗苗请教学外语——季羡林鼓励早学习、还要在小时候多背古诗、古文
八、重点词语
要求能够理解和应用:采访、鼓励、绿(lù)林好汉、一百单八将、滚瓜烂熟、偏科、贯通、母语
Ⅳ 预习的好处是什么(详细说明)
1、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要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同时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因而预习有利于培养自己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能力,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2、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预习就象“火力侦察”,能提前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及时查缺补漏,不使之成为听课的“拦路虎”。并能加强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听课效果
预习后带着不懂的问题听课,目的明确,态度积极,针对性强,注意力容易集中,并能随时作出积极的反应。预习后不仅上课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且在老师讲到自己已经懂得的那部分知识时,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以取长补短,提高思维能力。
4、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5、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6、改变被动的学习局面
Ⅳ 怎样做好课前预习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题的界定
自主预习中的“自主”是指自愿、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态度、能力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学生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引导后慢慢发自内心的去做这项工作,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试着一定程度的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像制订目标,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对笔者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为孩子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
预习,这里指语文预习,是学生在新授课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语文新教材或新课文作自我学习的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一般放在课外进行)。自学预习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独立钻研,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正式讲解课文是学生施展自学能力的战场,预习便是学生培养提高自学能力的练兵场。其实,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往往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的研究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的一个突破口。 二、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预习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2、素质教育
学习,从素质教育的功能看,应该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并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所以教师课堂对学生而言不应该是被动和机械的,而是鼓励学生热爱学习、创新思考和乐观生活,而这样的“主动教育”需要学生在课前做预定的基础工作,也就是预习。将被动预习转化主动预习,在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能够更深入研究如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也更明确自己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和进步。
Ⅵ 《白衣天使》预习成果
课文讲述的是南丁格尔从事护理事业和在护理事业上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在专护理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向属人们展示了一位执着、坚毅、勇敢坚强、无私无惧、用爱心和恒心为伤者带去福音的白衣天使的伟大形象。课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开篇,然后讲述她在护理事业上的成就及从事护理事业的曲折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