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监督实效

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监督实效

发布时间:2022-07-17 03:36:31

❶ 如何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创新监督方式,人大一直在探索

人大监督,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关键是看监督的实效性。只有不断增强监督的实效性,才能不断提高人大监督的权威性。监督就要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事业发展,所以,实效性是监督的生命力之所在,切不可流于形式,走过场,搞“花拳绣腿”和“花架子工程”。
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就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地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牢牢地抓住关乎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坚持从人大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灵活运用这些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从而在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实效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各地市州、县区、乡镇的人大监督工作,其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有着人大监督的一般特征,但同时,由于所处位置和环境的不同,其监督内容和方式方法又会有着不同特点。现在,监督工作在各地人大工作特别基层人大工作中,分量越来越重,人民群众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加强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就要准确把握人大监督的一般规律与自身特点的结合,这样才能找准监督的针对性,形成自身的特色,使监督的实效不断强化。
地方人大尤其是基层人大和基层人大代表,都应该有这种“顶天立地”的自觉意识,既胸怀全局、居高望远,又把群众冷暖、百姓忧乐放在心头,坚持“问题导向”,抓实事、下实功、唠实磕、出实招、求实效,避免把监督笼而统之、大而化之、虚而论之、晃而过之,力求实打实地把人大监督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从切身实际中真实地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为此,本期杂志特意组织采写了一组来自新疆的系列稿件。这些稿件,无论是乌鲁木齐市人大的“组合监督”,还是伊宁县人大的“电视问政”;无论是克拉玛依市人大的“明察暗访”,还是石河子市人大的“持证视察”“代表接待日”;无论是昌吉市人大的“代表微信专线”,还是博乐市人大的“民情日记”,都可以看出,地方人大特别是基层人大的监督工作,只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紧紧结合当地实际,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求真务实,人大监督工作就会精彩纷呈,彰显出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来。
这组报道说明,地方人大监督在增强实效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❷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有多种方式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着力解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坚持遵循规律。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特点,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把握好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创新价值得到更大体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创新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进而打造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构筑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 (一)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研究降低侵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门槛,调整损害赔偿标准,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 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明确商业秘密和侵权行为界定,研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探索建立诉前保护制度。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审合一”,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法院的作用,探索跨地区知识产权案件异地审理机制,打破对侵权行为的地方保护。 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 (二)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 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及时发现和制止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宽空间。 打破地方保护,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纠正地方政府不当补贴或利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探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三)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 改革产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建立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多种渠道增加审评资源,优化流程,缩短周期,支持委托生产等新的组织模式发展。对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准入政策。 改进互联网、金融、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监管,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 (四)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 改革产业监管制度,将前置审批为主转变为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形成有利于转型升级、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导向。 强化产业技术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明确并逐步提高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环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质量和安全指标及相关标准,形成统一权威、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产业技术政策、标准执行的过程监管。强化环保、质检、工商、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联动机制。 (五)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 运用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的机制,促使企业从依靠过度消耗资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竞争,向依靠创新、实施差别化竞争转变。 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完善市场化的工业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劳动力成本变化与经济提质增效相适应。 三、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六)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 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相关专家咨询组中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应占较大比例。 国家科技规划要聚焦战略需求,重点部署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关键领域研究,竞争类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和要素配置模式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 (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 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 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 优化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探索在战略性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向社会开放力度。 (八)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 统筹研究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调整目录管理方式,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重点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❸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有哪些政策措施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关于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为科技成果转化“松绑专加力”的突属破性政策措施。取消审批备案把权力归位于科技创新主体 ■ 取消审批、备案,相当于给科技创新主体吃上了“定心丸”,对于形成以科研人员和科研事业单位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格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取消强制评估把产权交易归位于市场 ■ 国资监管部门把具体成果定价的流程回归到单位自身,通过在单位进行公示而实现监督,让市场的无形之手替代政府有形之手,对交易行为进行更加公开、透明的市场化规范和约束。避免“一放就乱”强化事后监督、内控管理 ■ 放权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而是要在尊重科研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规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监管部门着眼于服务监督与市场着眼于运行转化的“双手合力”。

❹ 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生产力的意义 在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2.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
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
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
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
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现状 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6种:高校自己创办企业直接转化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向社会转化科技成果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实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利用一批重点科研基地,加强对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和转化,使高校自己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参加各种技术交易活动,向外宣传和推广高校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资本”的方式与企业合作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三、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现状 国每年都取得数以万计的最新科技成果,其中高校科技成果每年就达3万多项,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显示出了国的科技潜力和实力,但应当清醒地看到,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20%、专利实施率不到15%,而发达国家高达70%、80%。
同时,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据有关资料报道,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后,能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只占被转化成果的30%,而真正形成产业的还不到5%。
国家知识产权局2003年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工作的调查资料显示:高校为了独占市场而申请专利的动机比重不足1/3。
,在高校明显存在专利申请量年年上涨,但成果转化情况令人担忧的现状,这样势必到技术进步。
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和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加快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战略转变已迫在眉睫。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一定的实践主体基于已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为了提高或扩散技术、促进和发展生产、丰富和改善生活,在、开发、试验、生产、营销等实践活动中所实现的已有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科技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突出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普及。
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条件 发展中国家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概括起来说就是制度条件,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恰恰抽象掉了制度因素。
简单观察经济现象就可发现,一个社会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总是表现为新技术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的扩散依赖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投资与制度创新。
当实行低效率的产权制度时,个人的获利能力会既缺乏又不完善,其结果是技术进步变得缓慢,自然资源存量的收益呈递减趋势。
制度创新之所以是一个国家实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因为制度创新可塑造出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激发行为人参与交易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
一个社会的经济缺乏活力或停滞不前,一般总是与既定的制度因素窒息行为人的创新动机或行为人的创新活动得不到最低限度的报偿有关。
五、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对策 市场导向型生产力跨越式实现生产力转化模式的制度基础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含义就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协调向产权规则协调转换,从而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制度性条件。
首先,构建有助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微观基础。
微观基础重构的核心是通过企业制度的改革,明晰产权关系,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新的刺激,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企业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国有企业改革,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实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国有资本的进退并不只是从企业规模的大小来确定,而是主要从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来区分。
对于涉及重大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应实施有效控制;
对于竞争性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应逐步退出;
对于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应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股份制改造,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以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通过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在公司的出资人、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形成自约束、相互制衡的机制,促使企业长期发展。
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前可选择的是及早引入以年薪制、奖金和股票期权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最优报酬计划,完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试行吸收“新分享经济思想”的员工持股制度,使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
第三,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
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费用,掌握高新产业的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应从制度上对技术创新行为实施有效激励,如对科技人员实行新产品新增利润提成、技术折价入股或股票期权计划等制度。
其次,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优化市场环境的核心是完善市场机制。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等诸要素互为因果、互相制约所形成的联结系统和运转方式。
市场机制的完善除了市场主体必须产权明晰、具有硬的预算约束等特征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自由竞争、充分竞争和无歧视竞争是平等竞争的基本含义,垄断通过限制平等竞争损害市场效率。
为此,既要尽可能减少通过行政干预设置进入壁垒的行政性垄断,又应通过规章制度的改革尽可能避免自然垄断对市场效率的损害,同时应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
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同时在充分竞争和放开价格的条件下,形成一个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体系,这里不仅包括一般商品价格,而且包括工资率、利率等要素价格。
三是优化市场约束系统。
市场经济是一个在法制基础上的讲道德、诚信的经济,而不是一个为了追逐自身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的经济。
市场经济鼓励人们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惩罚损人利己的行为,并努力形成一个通过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机制。
再者,构建有助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政府体制。
政府需要通过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一是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凡是市场能做的就由市场去做,政府只在市场做不好或做不了的领域发挥作用。
二是明确经济政策目标,优化经济政策工具,提高经济政策效率。
政府在调控经济时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
三是通过机构改革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和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
四是尽可能使政府的政策及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透明性,从而引入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必要监督。
五是政府应成为遵守法律的楷模,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并努力创造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
六是实行国民待遇与非歧视原则,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包括国外的厂商,都能在中国的市场上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

❺ 如何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浅谈如何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怎样建立和完善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怎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我们宣传理论战线的共.产党.员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不仅是开展活动自身的目标要求,而且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我们应充分认识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认真做好。
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大课题,需要党的各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把培养和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作为目标。通过规范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通过规范学习,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党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通过规范学习,学习一些管理知识,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建立长效的督查评估机制。创先争优关键在于取得实效。只有对创先争优进行严格监督,对创先争优活动效果进行正确评估,才能树立正确的导向,引领党员干部把创先争优的各项要求落在实处。一是严格党内监督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监督,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要通过纪律监督,充分发挥党纪政纪的纲性约束和震慑力,净化党内风气,纯洁党的队伍。二是完善党.外.监.督制度。坚持实行廉.政.承诺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依据党的规定和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组织群众定期对党员思想作风、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向社会公开党内监督举报邮箱、电话。三是建立创先争优活动督查、巡查机制。创先争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对各部门(单位)开展创先争优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作为各部门(单位)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单位)要发挥党代表作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巡查,及时向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汇报情况,指导各部门(单位)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服务人民群众。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应将定期联系群众、走访群众、接待群众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平时应变“上访”为“下访”,开展党员干部进百姓家活动,真正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化解民怨,赢得民心。同时,应持之以恒的采取“五送”活动,即送温暖,机关党员主动访贫问苦,体察民情;送真情,与群众面对面心交心,真心诚意地倾听群众呼声,听取民众的意见、建议;送关怀,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工作,帮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及时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送宣传,将党的大政方针、科技知识、先进文化等送到农村基层,送到社区;送信息、法律知识,将能脱贫致富的市场信息及时、准确的提供给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广大党员应普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应建立融洽干群、党群关系的新通道,探索出服务群众的新的工作机制。如联系信访户,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联系困难户,建立帮扶济贫机制。联系示范户,建立服务引导机制。培养出千千万万的领头雁,在带领人民致富的征程中,创先进争优秀。
建立长效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党.员激励工作机制。把“组.织创先进、.党员当优秀”的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特别是在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尊重党员的首创精神,深入挖掘党.员的工作潜力,充分激发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选人用人长效机制。要把是否具备践行科学发展理念、谋划科学发展素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大胆提拔使用那些能在工作中创先争优,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打基础、重长远的干部。要通过严把干部初始提名关、差额选拔关,严格规范一把手的用人行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等办法,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形成推动创先争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❻ 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动态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强化监管工作,落实监管责任,评估监管成效,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调研活动。
一是制定方案,精心部署。我局制定下发了《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调研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了此次调研活动将围绕了解掌握各单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形成的工作机制及典型经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展开,旨在加强对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督促指导,全面提升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水平。
二是突出重点,创新方法。为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效,我局进一步细化了调研内容,突出调研重点,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星级药店”和“示范药房”创建活动、药品流通环节安全信息公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透明厨房”创建、餐饮单位安装油水分离器试点工作及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等工作开展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切实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监管一线,把基层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收集上来,把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到调研工作中去,真正达到以调研促工作的目的。
三是认真组织,务求实效。我局组成6个调研组,每个调研组由市局领导带队,负责对各县局、各区分局、直属各单位进行调研。各调研组将对调研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以及改进意见进行反馈,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调研结束后,各调研组将提交调研报告,我局将召开研讨会,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监管实效。

❼ 如何推进科研成果信息共享,推动实质性转化

第一,根据科研成果的特征,分阶段进行成果转化。我国基础研究支出近年来快速增长,2005年至2010年增长率达147%,但成果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NIH将科研成果转化分为应用转化研究和技术转让两个阶段。应用转化研究阶段支持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由于不确定性较高,公共性较强,主要由应用型科研机构负责。技术转让阶段的技术应用性较强,风险较低,商业前景明朗,由科研机构转让给企业,进行进一步开发和产业化。
第二,政府在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从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是当前我国创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是政府支持的重点。在应用研究阶段,政府侧重于弥补市场失灵,通过公共资源配置,发挥战略性和引导性作用,带动社会投入。在技术转让阶段,鼓励企业商业化开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良好的成果转让和后续监督机制,将创新转化为效益。
第三,强化公立科研机构的社会公益性。公立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弥补经济发展瓶颈,这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不同。NIH支持罕见病研究,帮助弱势群体;对工具性发明不申请专利,以促进技术扩散;对中小企业和新成立企业提供技术转让补贴,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青年科学家给予特别支持,完善医学研究的人才梯队。
第四,完善竞争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NIH每个环节的机制设计都力图鼓励竞争,提升效率。项目申请时信息充分公开,广泛鼓励研究者申请,通过双层评审制度严格把关,依据项目特点采取拨款、合作研发、设备共享、技术购买等灵活的资助方式。在专利许可时,同一技术尽量转让给多家企业,形成锦标赛机制,激励企业加速产业化应用。

❽ 纪委如何做好专项监督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后,面对要求愈高、任务愈重的监督职责,如何更好地破题起笔、深化发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实践,从体制机制、方法途径、人员力量等方面想办法、出新招,努力破解监督难题。这里,我们主要梳理了这样一些创新措施:
1.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理顺体制机制
坐标:北京
“第三纪检监察室:我室近期在审理某些案件过程中,发现我区农村地区集体企业土地、房屋出租领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现根据《北京市纪委市监委机关监督工作办法》向你室提出监督建议……”这是朝阳区纪委监委审理室给执纪监督室制发的一份监督建议。为理顺监督工作机制,北京市纪委监委积极推进组织创新,厘清党风政风监督室、各执纪监督室、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各自监督职责,同时建立起监督部门和执纪审查室、审理室等部门的联动机制,互通信息,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合力。
点评:目前纪委监委负责监督工作的部门不少,如何理顺监督部门之间、监督与执纪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出各部门作用,是不少地方探索研究的问题。北京等地纪委监委制定工作办法,明确各监督部门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同时加强与执纪审查等部门互联互通,同频共振,将工作统筹考虑、成果统筹运用,增强了监督实效。
2.压实责任不越位不缺位——做好监督的再监督
坐标:江苏
医用耗材采购吃“回扣”问题屡禁不止怎么办——专门向省卫计委党组下发监督意见书,压实其集中采购监管责任,严禁违价采购、网下交易等行为,让老百姓看病更省钱;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一言堂”现象易发多发如何解决——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监管主体责任,推动进场公开交易。针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问题,江苏省纪委监委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查找制度漏洞、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强化对主责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情况的监督,从源头上斩断伸向公共资源交易的“黑手”,做到既履职尽责,又不越俎代庖。
点评:把监督挺在前面,不是把纪委监委挺在前面。纪委监委在实践中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与主责机关的监管职责相区别,既不失职缺位,也不大包大揽,而是紧紧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督促各部门单位履行好自己的监管责任,把监督重锤敲到点上,做好监督的再监督。
3.补齐短板、整合力量——推进监督全覆盖
坐标:安徽
“在省属企业和高等院校纪委中组建执纪审查协作组,既强化执纪审查,又夯实日常监督”。安徽针对企业、高校纪委监督力量不足、监督薄弱的情况,挑选企业、高校纪检监察、财务、审计业务骨干组建协作组,根据企业、高校问题线索研判情况,由省纪委监委直接指定某个协作组办理。通过创新监督机制,不仅实现了企业、高校监督全覆盖,也使得企业、高校监督“抗干扰”能力增加,从“单枪出战一盘沙”转变为“抱团组合一股绳”。
点评:实现监察全覆盖,国企、学校、社会团体等是监督“软肋”。不少地方纪委监委在有力有效开展监督上展开积极实践探索,通过创新监督机制,整合监督力量,锻炼监督队伍,让监督真正“长牙带电”,从形式上的全覆盖向实效上的全覆盖转变。
4.建立动态档案——知己知彼、精准有效
坐标:辽宁丹东
“区直部门35岁以下公务员有181人,占41.7%。”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建立监察对象廉情数据库,为9892名党员、3693名监察对象绘制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生活作风等“全息图”,把监察对象的成长发展全过程、工作生活各领域、思想行为各方面都置于严格监督之下。这些数据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不仅绘制出个人成长图,也为分析一个时期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提供参考。
点评: 随着监察全覆盖的推进,监督对象大量增加,对精准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或建立电子信息库,或建立个人档案活页夹,动态识别监督对象,紧盯“关键少数”,突出“关键领域”,让监督有的放矢,更为精准高效。
5.巩固深入、动真碰硬——老办法发挥出新效力
坐标:云南昆明
为做好谈话函询“后半篇”文章,云南省昆明市安宁纪委监委坚持抽查复核保“力”度,对群众重复举报的问题、巡察中再次收到被反映人同类问题、举报人提供新证据材料的谈话函询了结件进行重点核实;跟踪督查促“实”效,坚持“谈改并重”,要求接受谈话函询的党员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通报;转化成果筑“防”线,将谈话函询报告录入纪律审查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干部廉政审查的重要依据,确保谈话函询提质增效。
点评: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各地纪委监委在实践中创新的一个方向,就是对过去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老办法,不断完善流程、补上漏洞,让其发挥出新的威力。其实不管是老办法还是新办法,关键都在动真碰硬,对于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敢问、敢点、敢纠、敢管,才能真正把好办法用出好成效。
6.做好专项监督——指哪打哪,让监督威力显现
坐标:浙江
“党委、支部工作不够到位,公务接待管理不够规范……”,浙江省纪委监委聚焦高校政治生态状况,对5所高校开展专项执纪监督检查;针对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救助工作,舟山市纪委监委开展专项执纪监督,让困难家庭危房改造补助不走样。一系列专项监督的开展,既拓展了执纪监督工作路径,又通过聚焦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提高了监督检查实效。
点评:专项监督是监察体制改革后开展的一种重要监督模式,主要集中一段时间、集中一批力量,冲着党中央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去,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找出症结、精准作出处置,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群众利益得到维护。专项监督更偏重于“短平快”,与日常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等互补,打出了一套虎虎生威的“组合拳”。
7.借助科技手段——让基层监督更便捷有力
坐标:湖南湘西
“达岚到白沙要250元的包车费吗?”某村两委在微信监督群里公布上个月的村务开支后,村民对一笔车费产生怀疑并立即@镇纪委书记。湖南湘西目前已建立这样的村权微信监督群1843个,覆盖全州所有村和社区,同时还建立起发现、收集、研判、处置、回访的链条式处理机制,利用微信群独特的实时性和交互性,让所有群众更直接、更方便、更快捷地参与监督,有效促进了“最后一公里”监督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点评: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监督插上了科技翅膀。纪委监委积极借助科技力量,将党内监督、国家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将线上与线下工作相结合,搭建起公权力运行的“玻璃房”,安上执纪监督“探照灯”,让基层权力由专职监督向全民监督、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变,使基层监督更加便捷有力。
把定位向责任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各地纪委监委用不断探索总结出的有效管用办法,在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中,把监督强起来、硬起来。

❾ 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全面提升审计质量,以便让审计工作能够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现将笔者对做好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浅谈如下:一、抓好队伍建设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前提“党的路线方针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毛泽东主席这句话突出了政策执行者的重要性,再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都需要人来执行,人的素质是决定工作开展好坏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高质量的审计项目都是由高素质的审计团队来完成的。
因此,只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审计质量的有效提升。
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综合素质,就必须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
要时刻注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政纪律教育等,使每一位审计工作者牢记党的审计工作宗旨、审计工作职责和审计工作纪律,切实做到“坚持宗旨、严守纪律、尽职尽责”,审计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只有具有良好政治综合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做到严格坚持宗旨、严守纪律、尽职尽责,才能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也才能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问题作出公正的审计处理意见或建议,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就必须加大培训教育力度,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考察交流学习、挂职锻炼学习、学历职称继续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在审计人员培训上舍得投入,本着以考促学的原则,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各级审计部门和审计行业学会举办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审计业务培训等,力争通过抓骨干带全员,抓重点带一般,实行定期轮岗轮训,帮助审计人员系统地学习掌握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财税、计算机辅助审计知识。
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组织审计人员采取走出去学先进的办法,通过学习借鉴兄弟审计单位先进经验,来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和视野,转变审计理念,弥补自身不足,提升综合素质;
要将业务技能培训和对审计工作有利的职称(学历)考试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结合起来,以考促学,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审计业务水平。
二、抓好制度建设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的确,做好审计工作亦是如此。
审计机关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和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制度)来规范审计工作。
要以《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署8号令)和《安徽省审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为重要依据和基础,完善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制、审计复核制、业务审定制、质量考评制等制度,根据需要建立必要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审计项目审理制度、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制度、审计项目评分标准等制度,并对项目质量进行全过程考核考评。
在项目管理上,对计划的制定与调整、计划的报表与报送、统计报表及质量、统计分析与评价、档案立卷与管理等方面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考评;
在项目实施上,对审计项目的审前准备、审计查证、审计报告、审计处理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考评;
在项目总体上对审计执法、审计效率、技术差错、审计效果等方面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考评。
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强化对项目审计各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以考评促进审计质量管理,用考评推进审计质量提升。
三、严格规范程序是提升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实践表明:再好的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
实践告诉,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署8号令)的要求,结合本地审计工作实际,严格规范地执行审计程序,抓好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复核、资源共享等工作。
一是抓好审前调查研究工作。
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审计组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控制度及以前年度的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进而明确即将进行的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措施等。
二是抓好审计实施阶段工作。
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项目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负责监督组员,实施审计时通过对收集有关资料认真审查,对内部控制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和经济业务有关的会计资料运用各种审计方法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延伸调查后,认真撰写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
三是抓好审计报告撰写工作。
实行审计报告项目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必须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核,对发现审计工作底稿中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审计证据的逻辑性和完善性,在确认审计报告符合规范要求后签署意见,并上报审计复合机构进行复审和出具审计报告。
四是抓好审计报告复核工作。
审计部门要从做好审计工作需要角度出发专门成立审计复核机构,抽调业务精湛、综合素质好的同志进入该机构,专门负责对各项目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进行最终复核,重点对审计报告撰写格式是否规范、报告中事实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是否得当、定性是否准确等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五是抓好审计信息共享工作。
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管理手段管理审计档案资料,利用计算机对审计资料和审计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建档储存,这一做法既节约了纸张避免浪费,也有利于长期保存和不易丢弃,更为以后调取审计事项提供了方便,还减轻了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重新取证、编写的压力,有效地提高了依法审计的质量、水平和效能。
四、勇于改革创新是提升审计质量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创新是一切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施,国家财政对基层各种专项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为了确保各类专项资金落实到位,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就必须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每一笔专项资金都用在对应的项目上,以便造福一方百姓,这就对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面对愈加繁重的审计重任,审计机关只有根据形势不断发展变化需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实践探索,积极采取有效办法,努力实现审计监督方式方法的快速有效转型,用科学、改革、创新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面对愈加繁重的审计重任,审计机关要在积极探索审计理念、审计方式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实践力度,努力做到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责任审计与法纪审计相结合。
用改革创新实践成果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是面对愈加繁重的审计重任,审计机关要在创新审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依法行政,遏制腐败现象。
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来确定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检查还是抽样检查及抽样方法,审计方式要改变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环境审计等转变;
审计技术要从手工操作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的审查,发展到对数据系统计算机辅助审计。
要在全面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同时,积极探索对行政事业单位全过程的监督,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着力预防和遏制经济腐败。
四是面对愈加繁重的审计重任,审计机关要在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新服务实践力度。
审计机关要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本着以提升审计质量为核心,以民生和绩效审计为重点,以审计业务管理服务为基础,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用改革创新的实际成效推动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❿ 如何提高派出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能力

针对目前纪检监察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狠抓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保证纪检监察队伍的健康发展。 (一)要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理顺关系,优化人员配备。为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理顺各种关系、优化人员配备。在体制上,应着重强化上级纪委的垂直领导,要加大重点领导的力度,这样更有利于对同级党委、政府及其组成人员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督的空白点。在理顺关系上,对垂直管理的单位,要与他们主动沟通联系,要多给予关心、帮助,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领导;在人员的配备上,要考虑干部的优化组合,注意老中青的结合,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严格把好入口关,适当补充和吸收法律专业、经济专业的人才,重点充实办案人员,进一步改善队伍知识结构。 (二)加强培训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教育,特别是对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方面的学习教育。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教育,一靠单位组织;二靠纪检监察干部自身。从单位上讲,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可以组织一些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选派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在职培训,鼓励他们参加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自学考试。从纪检监察干部自身来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把学与思、知与行统一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做一个懂法律、懂经济、懂管理知识的学习干部。不断提高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提高查办案件的能力。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造就作风过硬的纪检队伍。打铁需要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既是执纪者又是监督者,这就需要我们的作风更加过硬,随时随地经得起检验,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因此,必须加强纪监察干部作风建设,尤其要针对纪检监察干部在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一要改进学风。要立足学以致用,从工作实际出发,不断拓展学习领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同时要在创新中学习,以创新的观念、发展的思路、科学的精神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二要改进工作作风。要克服形式主义,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基层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要从单位具体实际出发,在预防腐败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要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制度,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敢于叫真、敢于碰硬,做到违纪必究、有案必查、一查到底。三要改进领导作风。好的作风可以带出好队伍、好风气。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为干部职工树立起良好榜样;要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关心困难群众疾苦;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因素。通过激励,充分调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潜在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一是要发挥用人导向。坚持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标准,选拔干部,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克服论资排辈等消极现象及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真正把事业心强、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二是严格奖惩制度。要对纪检监察干部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拉开奖惩的幅度,真正使各类制度起到激励先进,鞭挞后进的效果。要防止和纠正有些制度在实施中形同虚设和不兑现问题。三是健全多向发展的激励机制,改变纪检监察干部提升职务走“独木桥”的现象。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纪检监察干部,也可以安排到经济部门工作,为干部的成长发展创造多岗位锻炼的机会。四是在工作上,加大财力投入,不断提高办案装备。

阅读全文

与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监督实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