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乔的学术成果
[1]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挥税收对优化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作用研究”(在研)
[2] 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我省财政收入形势分析与对策”(已结题)
[3] 主持财政部财政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加强与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问题研究”(已结题)
[4] 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分税制下地方税体系研究”(已结题)
[5] 主持财政部重点课题项目“新一轮税制改革难点、约束条件及对策研究”(已结题)
[6] 主持财政部重点课题项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股权再融资问题研究”(已结题) 代表性论文
[1] 股权结构、股权再融资行为与绩效.《会计研究》.2005年第9期;
[2] “十一五”期间我国税制改革应该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税务研究》.2006年第2期;
[3] 通货膨胀对基本养老个人账户基金的影响与对策.《财贸经济》.2007年第1期;
[4]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当代财经》.2008年第2期;
[5] 四大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税收征管模式探讨.《税务研究》.2009年第7期;
[6]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非税收入的现状与评价.《经济评论》.2009年第6期。
代表性著作
[1] 《比较税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2] 《非税收入管理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年4月
[3] 《上市公司治理与股权再融资》.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7月
[4] 《中国税收环境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7月 [1] 《论建立和完善地方税体系》获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
[2] 《中国税收若干问题研究》获江西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
[3] 《股权结构、股权再融资行为与绩效》获江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
[4] 《政府征税规模的公平合理性分析》获第十届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7)。
㈡ 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经济
山东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是山东省专门从事对外经济与国际经济方面研究的科研机构,成立于1988年11月。现有科研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3人,研究实习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山东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1人,山东省劳动模范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委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1人,山东社会科学院优秀专家3人,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全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卢新德、刘淑琪研究员曾分别任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所长。现任所长为范振洪研究员、副所长为王爱华研究员。
对外经济研究所自建所以来,全体科研人员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按照党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总体要求,特别是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较大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对外经济研究所共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国际合作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32项。共在国外、国家和省级重要出版社、报刊发表科研成果950余项,其中出版专著26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900余篇。共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有20余项成果获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参与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对外开放的重大理论、决策咨询活动和有关文件、规划的起草、论证工作,为山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6月,对外经济研究所党支部被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卢新德,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十大优秀专家、山东省对外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兼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特聘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财政学院等兼职教授,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会长。自1981年以来,已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26项,出版发表专著、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科研成果280多项,其中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山东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还获其他优秀成果奖30多项。在经济学特别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信息经济、环渤海经济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对韩国经济有开创性研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信息传播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研究”,最终成果是一部35万字的专著,鉴定等级为一级(A),平均93分,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公开出版发行。该书出版后,谷源洋、王胜今、张琏瑰、陈继勇、王乃静等知名专家写书评。国家社科规划办在全国核心期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作专题评介,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信息化专著。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新思路》,最终成果是长篇研究报告,鉴定等级为优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作长篇评介,众多网站作肯定性评介。以此报告为基础扩写为一部28万字的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卢新德坚持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的方针,写了许多对策性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其中:《创造条件,制定和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中国加入WTO与山东经济国际化》、《中国加入WTO对山东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依据科学发展观审视和调整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和策略》、《把山东省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提升山东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对策》、《加快发展山东服务贸易的战略对策》等研究成果获得了省委书记或省长、副省长的肯定性批示。
范振洪,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兼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外经贸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亚太学会理事,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合作、东亚经济合作、开放型经济。先后主持、参与完成韩国和国家、省级重点课题18项,主编、主笔对外经济论著11部,参著9部,在国外、国家和省级以上重要报刊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等100余篇。10余项成果被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采纳或肯定性批示。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第1位)、二等奖5项(3项独立)、三等奖1项(独立)。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称号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高度重视研究山东对外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主动认真地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其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等,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较高应用价值,多项成果进入省政府决策。如:2000年4月主持完成的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农业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研究》,获山东省委书记、省长、2位副省长等4位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推动了山东农业利用外资的发展。2002年8月主持完成的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加入WTO对山东对外投资的影响及对策》,获山东省省长、副省长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肯定性批示,对山东扩大对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9月,撰写的研究报告《加快我省与日韩经贸合作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获山东省省长、副省长肯定性批示,促进了我省与日韩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作为省政府对外经贸咨询专家组成员,撰写并上报省政府领导的《关于加强山东与韩国经济合作的几点建议》、《关于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建议》、《从与江苏的比较看我省外经外贸的差距》等10余项专题研究报告,被省政府领导采纳或肯定性批示;多次参与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活动并建言献策,受到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多次参与省领导在全省对外开放会议上的报告、有关对外开放文件和规划的起草、论证工作,为提高山东开放型经济水平做出贡献。
长期潜心研究国际经济合作的学术前沿课题,对学科建设有一定贡献。其著作、论文、研究报告《21世纪初期中韩经济合作展望》、《山东与日韩经济合作研究》、《加入WTO后利用外资的对策》、《加入WTO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等,对中韩经济合作、山东与日韩经济合作、我国和山东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总体战略、重点领域、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基本理论框架的完善,受到国际经济合作专家学者的好评。
王爱华,山东社科院对外经济所研究员,副所长。自调至外经所工作以来,能够坚持科研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服务的正确方向,把我国特别是山东对外经济的对策性研究作为科研重点,在亚太经济领域有着较系统的研究。1998年被院确定为亚太经济学科带头人,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3月被山东省委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
近年来的科研成绩主要有:主持和参与课题情况。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外、国家和省级课题17项。其中主持完成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新形势下山东利用外资新思路研究”、“山东经济园区的产业整体布局与协作互动发展研究”、“扩大软件外包,带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等3项,主持软科学课题“山东与日本投资合作难点热点问题研究”1项,主持完成省领导交办课题3项;参与国外课题3项,参与国家课题3项,参与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4项。
发表成果情况:(1)主编与参写专著22部。其中主编专著《品牌战略》、《企业形象设计》、《WTO与中国对外贸易》、《中国走进WTO》、《山东与日韩经济合作研究》、2006、2007《山东对外经济发展报告》等7部;参与撰写专著15部。(2)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当代亚太》、《当代韩国》、《中国外资》、《东北亚论坛》、《大众日报》、《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等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刊物发表论文约20篇。
成果获奖情况:(1)主编的专著《品牌战略》获山东优秀图书奖。(2)刊于国家级刊物《当代亚太》的论文“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业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刊于国家级刊物《当代亚太》的论文“山东对韩贸易合作现状及发展对策”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主持的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山东经济园区的产业整体布局与协作互动发展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另外,有多项成果获山东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和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优秀成果奖。 截至2007年底,对外经济研究所共在国外、国家和省级重要出版社、报刊发表科研成果950余项,其中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专著26部,在《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国际贸易问题》、《当代亚太》、《当代韩国》、《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外资》、《经济研究参考》、《日本学刊》、《东北亚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亚太经济》、《东岳论丛》、《经济学家》,以及韩国《东北亚研究》、《临海地域开发》、《亚洲地域开发》、《京畿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900余篇。
1、在国际经济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其代表作主要有:专著《信息传播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等。论文《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及中国的对策》、《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简析》、《信息传播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论新经济安全观》、《论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扩张性》、《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新思路》、《关于我国国内国际的发展环境研究》等。
2、在经济国际化研究方面取得较多有价值、有深度、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其代表作主要有:专著《科技进步与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国对外开放:新趋势与新领域》、《新形势下的对外经贸合作》、《2006年山东对外经济发展报告》、《2007年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报告》等。论文《努力实施山东经济国际化战略》、《创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战略和策略研究》、《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新形势下山东省创建与发展跨国公司的新思路研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发展山东服务贸易的战略对策》、《加快发展我省服务外包的几点建议》、《山东省农业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新形势下山东利用外资新思路》、《扩大软件外包,带动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山东经济园区的产业整体布局与协作互动式发展研究》、《山东对外贸易制度竞争力研究》、《山东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加快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加快山东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山东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山东利用外资的效益研究》、《外资并购新动向及山东应采取的对策》、《服务产品数字化与服务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等。
3、在日本经济特别是韩国经济研究方面取得较显著的科研成果。其代表作主要有:专著《当代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研究》、《山东与日韩经济合作研究》、《韩国经济国际化与经济腾飞》、《韩国企业在山东投资的调查与研究》等。论文《日本经济的竞争优势及形成机制》、《日本科技实力优势及发展新趋势》、《日本外贸体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运行机制探讨》、《中日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探析》、《论日本信息安全的保障型》、《韩国实施“科技立国”战略的新动向及其启示》、《韩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韩国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21世纪初期中韩经济合作展望》、《山东吸收韩国投资的现状、前景及对策》、《山东与韩国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加快我省与日韩经贸合作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韩国投资企业在山东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发挥地方政府作用,促进中韩环黄海地区省道合作》、《中韩贸易平衡的调查报告》、《我国与日韩劳务合作:机遇、制约因素及对策》、《韩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及发展趋势》等。
4、在加入WTO与我国特别是山东改革和发展研究方面取得较好科研成果。其代表作主要有:专著《中国加入WTO与山东经济国际化》、《WTO与中国对外贸易》、《中国走进WTO》、《机遇与挑战——加入WTO对中国工商业的影响与对策》、《加入WTO后的山东改革与发展》等。论文《中国加入WTO对山东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加入WTO对山东对外投资的影响及对策》、《山东省适应加入WTO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经济的对策研究》、《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走进WTO的中国互联网业》、《加入WTO后的山东省出口贸易》、《加入WTO对山东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加入WTO与山东利用外资》、《加入WTO“后过渡期”山东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战略与策略研究》等。
5、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开放开发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代表作主要有:专著《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卷)等。论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与协作研究报告》、《把环渤海地区建设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巨龙”》、《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开发研究报告》、《环渤海地区应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次腾飞的“龙头”》、《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态势与环渤海地区的战略选择》、《环渤海地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等。 近20年来,对外经济研究所以多出精品力作为中心,组织全所人员并整合所外资源,积极主持承担国家和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研究。截至2007年底,对外经济研究所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国际合作、省领导交办和省部级重点课题40项。其中,国家级研究课题4项、国际合作研究课题4项、省部级研究课题32项。
1、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1)国家级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传播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新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APEC政策研究中心课题《市场开放与企业国际竞争力——山东大中型企业案例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为总负责人的国家大型课题《环渤海经济圈大型系列丛书》(山东卷)。(2)国际合作研究课题。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重大课题《未来15年韩国与中国山东省经贸合作战略研究》、福特基金课题《泰国社会安全网:政府的作用》、韩国京畿开发研究院重大课题《深入研究韩国企业在山东省投资,推进山东省与京畿道经济合作》、韩国仁川市重大课题《东北亚地区物流合作研究》。
2、省部级研究课题。《南朝鲜与山东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途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研究》、《环渤海地区的开放与开发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与协作研究》、《山东与日、韩、新、德四国外贸体制比较研究》、《山东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条件及对策研究》、《山东省农业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研究》、《新形势下山东利用外资新思路研究》、《加入WTO对山东对外投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山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应对入世突破绿色壁垒促进山东外贸发展研究》、《信息化与增强山东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国加入WTO与山东经济国际化》、《山东吸收跨国公司战略性投资的对策研究》、《创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和策略研究》、《加入WTO后山东利用外资的对策研究》、《山东经济园区的产业整体布局与协作互动式发展研究》、《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山东外贸可持续发展研究》、《山东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战略和策略研究》、《山东省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山东对外贸易制度竞争力研究》、《山东与日韩经济合作研究》、《新形势下创建与发展跨国公司的新思路研究》、《新形势下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加入WTO“后过渡期”山东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战略与策略研究》、《新形势下山东承接日本产业转移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研究》、《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研究》、《扩大软件外包,带动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新形势下山东服务业国际化的战略设想》、《人民币升值对山东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及对策》、《加强出口品牌建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等。 近20年来,对外经济研究所不断实施精品战略,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获得了较大社会反响。截至2007年底,共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2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另外,获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等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0余项。
(1)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主要情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获第十三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加入WTO对山东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获第十六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农业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研究》,获第十六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信息传播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获第十八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的主要情况:《谈谈重工业服务方向的调整问题》,获第一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朝鲜的外债结构及其启示》,获第七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朝鲜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动向及启示》,获第八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从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谈收入差距》,获第八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与企业国际化经营》,获第十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试论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获第十一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当代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研究》,获第十三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1世纪初期中韩经济合作展望》,获第十五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加入WTO后山东对外投资的发展策略》,获第十七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日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获第十八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与韩国贸易合作现状及发展对策》,获第二十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主要情况:《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改进农村计划工作》,获第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韩国实施“科技立国”战略的新动向及其启示》,获第九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韩国对外贸易增长机制探讨》,获第九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韩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获第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日本外贸体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运行机制探讨》,获第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途径的研究》,1993年12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败》,获第十三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日本经济萧条的原因及对中国启示》,获第十四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实施多元战略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获第十五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项目选择及合作交流对策》,2000年10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条件与对策系列研究》,2001年9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入WTO后的中国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获第十七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推进山东省与日本、韩国经贸合作的对策》,获第二十一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经济园区产业整体布局与协作互动式发展研究》,获第二十一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多年来,对外经济研究所高度重视研究山东对外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主动认真地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有20余项成果获得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如:研究报告《创造条件,制定和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获山东省常务副省长肯定性批示,为我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专著《中国加入WTO与山东经济国际化》,获山东省委书记肯定性批示,对我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报告《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新趋势》,获山东省委副书记肯定性批示,为我省更好地掌握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加强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报告《中国加入WTO对山东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21世纪初山东服务业国际化战略选择》,获山东省省长、副省长的肯定性批示,有效地推进了新形势下山东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把山东省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获山东省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对加快山东对外开放起到积极作用。研究报告《山东省农业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研究》,获山东省委书记、省长、2位副省长的肯定性批示,并印发全省县以上领导参阅,推动了山东农业利用外资的发展。研究报告《我省扩大对外投资的对策建议》,获山东省省长、副省长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肯定性批示,对山东扩大对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报告《进一步加快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获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副省长肯定性批示,促进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快速、健康发展。研究报告《加快我省与日韩经贸合作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获山东省省长、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并转全省各市政府、开发区参阅,推动了我省与日韩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研究报告《提升山东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对策》,获山东省省长、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对加快我省大企业建设特别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报告《加快发展山东服务贸易的战略对策》,获山东省省长、副省长肯定性批示,推动了我省服务贸易的深入发展。研究报告《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外包的几点建议》,获山东省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对加快我省服务外包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研究报告《关于吸收外资促进山东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获山东省副省长肯定性批示,有效地推动了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发展。同时,对外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作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外经贸咨询专家组成员,撰写并上报省政府领导的10余项专题报告,被省政府领导采纳或肯定性批示。另外,对外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多次参与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对外开放的重大理论、调研、决策咨询活动并建言献策,受到省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多次参与省领导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有关对外开放文件和规划的起草、论证工作,为山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另外,许多论文和研究报告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外贸经济·国际贸易》、《特区与开放城市》、《金融与保险》、《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文摘》等全文转载。
㈢ 陈良运的成就及荣誉
《诗学·诗观·诗美》获江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试论艾青的艺术风格》获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奖,《中国诗学体系论》获江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诗学批评史》获江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第十届图书奖、江西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特等奖,《周易与中国文学》获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新诗的哲学与美学》获1989年江西省《谷雨》文学奖,《论〈周易〉的符号象征》获江西省高等院校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78年-2001年共获奖30项。
从1959年到文革前,主要从事新诗创作,在《人民文学》等刊发表《历史的瞳人》、《安源工人的怀念》、《黄洋界放歌》等作品。文革后转向新诗评论与文学理论研究,在《文艺报》、《文学评论》、等刊发表《试论艾青的艺术风格》、《论自由体诗》等论文,后结集出版的有《新诗艺术论集》、《新诗的哲学与美学》、《诗学·诗观·诗美》、《论诗与品诗》。
㈣ 李承贵的获奖
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5)
2、江西省(政府)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6)
3、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
4、江西省(政府)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
5、江西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
6、江西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
7、江西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
8、江西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
9、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
10、江西省(政府)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
11、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
12、安徽省图书奖二等奖(1999)
13、荣获南昌大学优秀班主任(1996)
14、荣获南昌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1998)
15、江西省高校首届优质课程奖(1998)
16、南京大学笹川良一等奖学金(2001)
17、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5)
18、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5年)
19、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
20、美国西来大学国际佛教研究荣誉奖“IABHonoree2005”(2005)
21、第十七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二等奖(2003)
22、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07年)
23、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
㈤ 江西社会科学的获得奖项
自1991年以来,《江西社会科学》 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详摘的论文每年1~8篇不等,约计5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每年达40~60篇左右,约计上千篇。此外,有5篇文章先后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有16篇文章先后获国家“五个一工程”推荐奖和江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还有200余篇论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江西社会科学》杂志是CSSCI南大核心。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科双效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三次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获得江西省优秀期刊奖 。
㈥ 彭迪云的工作经历
●1984.07—1993.04 江西大学经济学系 助教/讲师;
●1993.05—1995.05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讲师/教研室主任;
●1995.06—1999.06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9.07至今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1997.01—2002.03 南昌大学经济学系 副主任;
●2002.04—2008.03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 副院长;
●2008.04—2010.07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书记;
●2010.08—2014.06南昌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
●2014.06至今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院长 ;
●2015年 2月至今 南昌大学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6.06至今 南昌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学术晋升主要经历和荣誉称号:
——1992年晋升讲师。
——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7年被批准为硕士生导师。
——1998年,被批准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8年,获“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1998年,获“江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江西省普通高校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
——1999年,获1999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
——1999年,获“江西省第四次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2000年,获“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2001年被批准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2年获“第十一届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2003年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获“江西省高校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2003年,获得江西省“百名专家谈崛起”三等奖1项。
——2004年获“第二届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称号。
——2005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2005年,获“江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次)。
——2006年获“‘十五’期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全省高校省情教育专家。
——2006年,获“江西省2004、2005年投入产出应用分析软科学课题奖”三等奖1项。
——2007年,获“江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2008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全省高校省情教育专家。
——2008年,获 “江西省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2009年,获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次)。
——2006~2011年,先后4次进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信誉榜,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为“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2011年,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2012年被确定为江西省咨询业协会(管理)注册咨询专家。
——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3年,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称号和“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称号。
——2013年,获“江西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次)。
——2013年,获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为江西教育改革献一策”一等奖。
——2014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4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
——2015年,获“江西省2014年度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和“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㈦ 谢宏维的相关介绍
1.《和而不同——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7万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年1月。
2.《江西通史·明代卷》(50万字,与方志远教授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获江西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集体)。
3.《魅力江西:江西省情教育读本》(撰写第二、三章,与方志远教授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4.《论明清时期江西进士的地域分布与特征》(11千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5.《清代徽州棚民问题及应对机制》(16千字),《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
6.《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徽州的棚民活动为中心》(11千字),《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
7.《棚民、土著与国家——以清中期江西省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为例》(18千字),《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2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8.《清中晚期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土客冲突与国家应对》(12千字),《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9.《清代棚民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8千字),《历史教学》2004年第3期。
10.《化干戈为玉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28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三卷第一期,2005年4月。
11.《2005年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综述》(4千字),《历史教学》2005年第10期。
1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冲突、阶级矛盾与意识形态斗争》(8千字),《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3.《袁文才、王佐事件再研究——中共党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视角》(9千字),《中共党史资料》2008年第2期。
14.《〈万载县志都图甲户籍贯册〉介绍与解读》(21千字),《文献与田野》第52期,2008年7月。
15.《文本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25千字),《史学月刊》2008年第9期,同时收入张建民主编《10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区域环境、经济与社会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获江西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6. Text and power: A study on local gazetteers of Wanzai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ol. 4, No. 3. ( September 2009 ), pp. 426-459.
17.《清史宜采用纪传为体章节为用的新综合体》(33千字),《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清代前中期的地方冲突与国家应对》(30千字),载《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黄山书社,2008年8月。
19.《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一卷第二期,2003年10月。
20.《《评〈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三卷第二期,2005年10月。
21.《评周建新〈动荡的围龙屋〉》(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五卷第一期,2007年4月。
22.《评黄志繁〈‘贼’、‘民’之间〉》(4千字),《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六卷第一、二期合刊,2008年10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清代及民国时期湘赣边区的土客矛盾与区域社会变迁”、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清初以来湘赣边区的移民与区域社会变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江西文化研究与省情教育”、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清代及民国时期赣西移民、宗族与乡村社会研究”以及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青年发展基金、教学研究基金等7项。
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主持人为方志远教授,2001年)、国家级项目《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主持人为戴逸教授,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灾荒史研究”(主持人为赫治清研究员,2003年)、参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调研工作(主持人为郭成康教授,2003年)、江西省政府重大项目“江西通史”(主持人为时任江西省政协主席钟起煌,2003年)、国家文物局科技课题“景德镇古瓷业文化遗产体系保护与城市发展” (主持人为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姚亚平,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民间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 (主持人为郑振满教授,2004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明清江西移民与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开发” (主持人为方志远教授,2006年)及 “江西民间历史文献与区域文化传承研究” (主持人为廖华生副教授,2007年)等9项。 2003年8月,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北京及河北蔚县。10月,中山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历史人类学研究生研讨班”,广东广州,报告题目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
2004年8月,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主办的“首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北京及山西临汾等。12月,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网络与地方社会国际研讨会”,中国香港,报告题目为《化干戈为玉帛: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
2005年7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2005年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高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江西南昌,会务工作。11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理论部联合举办的“14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地区的环境、经济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湖北武汉。报告题目为《文本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
2006年7月,中国经济史学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西南昌,报告题目为《地方文献与社会经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8月,中国社会史学会、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地域中国:民间文献的社会史解读”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安徽黄山。报告题目为《文本与权力: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历修方志分析》。12月,中山大学第二期民间历史文献班,广东广州。
2007年11月,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西赣州,报告题目为《明末清初以来赣西北地区的移民与民间信仰》。12月,中山大学第三期民间历史文献班,广东广州。
2008年4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湖南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灾害史学术研讨会,湖南湘潭,报告题目为《清代湘赣边区的移民、生计与生态》。7月,中国经济史学会、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广西桂林,报告题目为《国计与民生:明清江西重赋问题及地方社会的反应》。11月,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山大学主办的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暨“政治变动与日常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广东珠海,报告题目为《明清江西重赋问题及地方社会的反应》。12月,中国经济史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苏南京,报告题目为《清代湘赣边区的移民与区域社会变迁》。
2009年8月初,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广东广州、江西万载。8月底,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华侨华人资料中心联合举办的“民间文献与地方史研究数据库”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建厦门,报告题目为《江西西部地区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㈧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科研成果
学院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培养方案,扩大对外交往,先后聘请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外籍老师来院讲学和进行科研协作。近几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省厅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共45项,已完成科研项目35项,通过省级鉴定项目2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学院坚持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厚德博学,抱朴守真”的农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培养方案,扩大对外交往,先后聘请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外籍老师来院讲学和进行科研协作。近几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省厅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共45项,已完成科研项目35项,通过省级鉴定项目2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序号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主持人 经费/万元 起止时间 1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管理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蔡海生 24 2009-2011 2 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赵小敏 20 2008-2010 3 红壤抗重力侵蚀评价指标及空间变异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牛德奎 16 2008-2010 4 红壤山区急陡坡土壤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何小武 12 2008-2009 5 农户耕地保护行为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陈美球 17 2007-2009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王立国 10 2010-2012 7 我国耕地保护的社会责任及其行为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陈美球 9 2007-2009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 陈美球 30 2008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名称、等级 获奖时间 1 本科生毕业实习校内外“双导师”机制的构建——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陈美球等 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 2 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赵小敏等 农业部神农奖三等奖 2007 3 南昌链霉菌新种产生的南昌酶素和梅岭酶素及其生物合基因簇 高勇生等 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7 4 不同群体农民耕地保护心态的实证研究 陈美球等 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 5 区域土地质量评价 赵小敏等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7 6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与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陈文波等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
㈨ 邓国良的简介
邓国良,男,1973年9月生,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1993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12月入党,1993年7月毕业于南昌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社会兼职: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法工委立法顾问,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批立法项目论证专家,南昌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南昌大学刑法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南昌市青云谱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
自从1977年8月从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开始从事法学教育工作,至今已30年。先后为本科、专科开设法理学、行政诉讼法、公安实用法学概论、警察法学等课程。为全省公安局长、法制科长、治安科长、交警队长、派出所长、警衔晋升、大学生初任、军转班等各类培训班讲授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定条件、公安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讲座。自2004年3月至今先后为南昌大学04级、05级、06级刑法学、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西方犯罪学》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专题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运用法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好,作为《公安实用法学概论》(课程负责人)于2006年11月被教育部评为“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公安实用法学概论课程建设与实践性教学研究》于2007年3月2日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第十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公安实用法学概论》于2006年12月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第二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在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科研工作中,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论著13部,主持或完成省、部级教研科研课题11项,即1、省级教改课题《公安实用法学概论课程新教学体系研究》;2、江西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江西毒品犯罪的调查及其对策》;3、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警察职务犯罪研究》;4、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江西涉枪犯罪的调查及其对策》;5、公安部立项课题:《涉枪犯罪研究》;6、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绑架犯罪及防治对策》;7、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江西涉爆违法犯罪的调查及对策》;8、省级教改课题:《公安高等院校法律教育实践性教学研究》;9、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处置研究》;10、公安部2004年立项课题:《当前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11、江西省社会科学共建课题《地方立法中行政处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
先后获得省部级教研、科研优秀成果等一、二、三奖13项:1、参编公安部统编教材《法学概论》于90年获公安部首届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一等奖;2、试论听证程序于98年11月获省社联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主编《毒品犯罪的控制和预防》于1999年8月获公安部第四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图书三等奖和江西省教育厅第六次江西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999年9月);4、主编《警察职务犯罪研究》于2000年10月获公安部第五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图书二等奖和2000年12月获江西省社联第九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主编《涉枪犯罪的控制与预防》于2002年11月获江西省社联第十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6、《略论涉枪犯罪》于2003年11月获公安部第七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文章二等奖;7、主编《涉枪犯罪的控制与预防》于2003年11月获公安部第七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图书三等奖;8、主编《爆炸犯罪的控制与预防》于2005年12月评为江西省高校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9、主编《绑架犯罪及防治对策》于2005年12月被评为江西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公安实用法学概论》于2006年12月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1、《公安实用法学概论课程建设与实践性教学研究》于2007年3月2日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第十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为了加强警察法的理论研究,现已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推出《警察法学文库》丛书,已出版论著7部。
该同志长期从事公安法学教育工作,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经常接待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和民警上门咨询法律问题,内容涉及刑事、行政、治安、国家赔偿等案件,耐心解答执法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热情为基层公安机关提供法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深受基层公安机关的好评。1995年被授予全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1996年被授予全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称号,1998年被授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㈩ 南昌大学理学院的荣誉奖励
理学院2008、2009两年都获“南昌大学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南昌大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理学院数学建模教练队指导本科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勇夺国际一等奖2项、二等1项
2010年学院获南昌大学三届三次教代会提案工作提案征集优秀组织奖,倪永年教授的提案《加强南昌大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获优秀提案二等奖
理学院获2008-2009年度学校办公室先进集体,陈志高评为2008-2009年度学校办公室先进个人
2010年陈华副教授的论文《高科技企业克服技术创新核心刚性对策的系统分析》获江西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人文社会科学)
理学院评为南昌大学2008-2009学年学生党建工作单项红旗单位,叶春云评为学校2008-2009学年学生工作先进个人
2009年贾仁安教授的著作《规模养种生态能源工程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获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9年陈义旺教授荣获“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和“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2009年陈义旺教授主持的“理工结合资源应用型化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校3项)
2009年涂国平教授负责的《高级系统动力学》评为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
2009年徐义红教授负责的《线性代数》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9年理学院数学建模教练队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3项
2009年贾仁安教授指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2009年傅春晖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9年理学院获南昌大学教职工优秀师德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
2009年分析化学教研室评为学校教书育人先进集体
2009年邓群钊教授评为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009年吴芳英教授获“南昌大学中兴发展奖学奖教金”
2009年理学院获南昌大学青年教师教案和讲稿竞赛优秀组织奖,并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
2009年戴延凤教授获学校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全校5名),徐义红教授和陈华英讲师获二等奖(全校15名),刘静华讲师获鼓励奖
2009年理学院获学校教师授课竞赛优秀组织奖(全校3个)
2008年公共数学教学团队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朱传喜教授)
2008年化学专业评为省级特色本科专业
2008年朱传喜教授的《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教改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贾仁安教授获省级教学名师奖
2008年理学院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黄永瑚副教授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2008年理学院获“南昌大学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南昌大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理学院获“南昌大学党建工作创新奖”,院团委荣获南昌大学2008年度“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获2008-2009南昌大学“优秀基层学生会”
2007年朱传喜教授获国家教学名师奖(我校唯一一名)
2007年贾仁安教授等主持的《“系统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朱传喜教授等主编的《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荣获“第二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马新生教授等主编的《高等数学实验》荣获二等奖
2007年以凌意教授为领头人的校创新团队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7年李凤仪教授获省技术发明奖奖三等奖
2006年倪永年教授喜获“全国模范教师”
2006年《高等数学》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朱传喜教授)
2005年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评为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